纤维板的发展历程
纤维板行业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考核试卷

B.加强广告宣传
C.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D.获得环保认证
19.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纤维板行业面临挑战?()
A.原材料价格上涨
B.环保法规趋严
C.市场需求减少
D.国际贸易壁垒
20.纤维板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哪些途径来拓展市场?()
A.线上电商平台
B.国际贸易
C.地域市场拓展
D.与其他行业合作开发新产品
A. 3D打印技术
B.智能制造技术
C.纳米材料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16.以下哪个不是我国纤维板行业的发展策略?()
A.优化产业结构
B.提高产品质量
C.扩大生产规模
D.强化环保意识
17.纤维板在室内装修中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
A.地板、家具
B.墙面、吊顶
C.窗帘、沙发
D.灯具、电器
18.以下哪个组织对纤维板行业的环保标准具有影响力?()
1.纤维板的生产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产品质量?备精度
D.操作人员技能
2.纤维板的分类可以根据以下哪些标准进行?()
A.密度
B.强度
C.表面处理
D.使用环境
3.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纤维板市场需求的增长?()
A.建筑业的发展
B.家具制造业的扩张
C.环保政策的推行
9.纤维板在装修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等方面。
10.国际上对于纤维板环保标准的规定,通常由______等组织制定。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纤维板的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原材料都可以直接使用,无需预处理。()
2.纤维板的主要原材料是木材,因此其生产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中密度纤维板发展概况及环保性能分析

中密度纤维板发展概况及环保性能分析摘要:中密度纤维板可代替胶合板和硬质纤维板产品,既可应用于在装饰行业中,它也可以用于汽车行业生产,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
在未来几年内,具有防水、抗火和环保性能的中密度纤维装饰材料可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中密度纤维板;发展概况;环保性能前言中密度纤维板是我国人造板三大传统板种之一,我国是中密度纤维板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
从2013年起,我国纤维板产量增速放缓,逐渐告别高增长时代。
华东、华南、华中地区是我国纤维板的3大主要产区,纤维板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广西、江苏、广东、广东及河北等省区。
目前,我国中密度纤维板大量地应用于家具、室内装修、橱柜及定制家居的生产制作。
通过多年发展,中密度纤维板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中密度纤维板简介中密度纤维板(Medium Density Fiberboard,缩写为MDF,简称中纤板)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制备成纤维后,施加脲醛树脂或其他适用的胶粘剂,最后经热压工艺后制成的一种人造板材,其密度为0.65~0.80g/cm3。
中密度纤维板因其质地密致、结构均匀、力学性能好以及板材加工性能优异等特点,目前已广泛用于家具制作、地板生产、复合门生产、室内装饰与装修等领域,是重要的室内装修和装饰材料之一。
中密度纤维板产品的主要执行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GB/T11718-2009《中密度纤维板》。
2中密度纤维板发展概况我国对中密度纤维板的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第一条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建成于80年代初,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中密度纤维板产业高速发展阶段。
虽然我国中密度纤维板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年产量从2000年的514万m3增加到2015年5769万m3,是我国发展最快的人造板产品之一。
截止2015年底,全国纤维板生产线保有量为667条,每年总产能达到5088万m3,比上年下降0.6%,首次呈现负增长态势。
中纤板的起源

刨花板的起源1、技术是人造板生产工艺的基础。
它的发明,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1世纪初,罗马人已熟知单板制造技术与胶合板制造原理。
1812年法国人发明了单板锯切机;1834年,法国又颁布了刨切机专利。
1844年以后,经过改进的旋切机在工业生产中正式使用。
此后旋切机不断改进,促进了胶合板工业的发展,19世纪中叶,德国首先建立了胶合板厂。
2、是在近代造纸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898年英国首先在圆网造纸机上制造成半硬质纤维板。
1914年美国用磨木浆下脚料生产绝缘板,并建成绝缘纤维板工厂。
1916年,干法成型工艺首次在奥地利出现。
1924年美国创造了马松奈脱法(爆破法)纤维分离技术,1928年已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硬质纤维板。
1931年瑞典发明阿斯普伦德法,次年在瑞典建立了第一个用此法生产的硬质纤维板厂,至此纤维板制造工业就脱离了造纸业而成为独立的工业门类。
1943年美国研究干法和半干法制造工艺获得成功,50年代初,在美国、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分别建厂,用上述两法生产硬质纤维板。
60年代初,以干法生产工艺为基础制成中密度纤维板,1966年美国建成第一个中密度纤维板厂。
3、刨花板的发展始于19世纪后期。
1887年德国用锯屑加血胶制成板材,是为刨花板之始。
1889年德国用木工刨花制成刨花板获得第一个专利。
20世纪初合成树脂胶粘剂的出现,为刨花板工业生产准备了条件。
1935年法国用废单板制成长条刨花,在铺装成型中使各层刨花垂直相交排列组成板坯,是刨花板中定向技术的先导1937年瑞士提出三层刨花结构的制造工艺。
1941年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装备齐全的刨花板工厂,就使刨花板工业完成了它的技术准备阶段。
40年代末,随着英国和德国分别研究出刨花板连续生产的巴德列夫法和奥卡尔法,并制成相应的成套连续式生产设备,刨花板生产遂进入工业体系。
始于 20世纪 20年代初。
刨花板在1949年前仅有水泥木丝板,1952年开始生产蛋白胶刨花板,1956年才出现树脂胶刨花板1958年开始试制纤维板,60年代初在北京、上海建立湿法纤维板厂,70年代初建成干法和软质纤维板生产线,1980年开始生产中密度纤维板。
纤维板

纤维板的缺点是背面有网纹,造成板材两面表面积不等,吸湿后因产 生膨胀力差异而使板材翘曲变形;硬质板材表面坚硬,钉钉困难,耐 水性差。干法纤维板虽然避免了某些缺点,但成本较高。
组成纤维板的基本单元是分离的木质纤维或纤维束。制取纤维的原 料主要来自森林采伐剩余物,如枝桠、梢头、小径材等;以及木材 加工剩余物,如板边、刨花、锯末等。此外还可利用林产化学加工 的废料(如栲胶和水解的剩余物)和其他植物杆茎制取纤维。
5、包装材料:包装行业每年使用大量硬质纸板作为生产原料,造纸 行业每年产生的污水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境问题。用同样厚度的 MDF制出的包装盒,无论从质感、强度和包装盒的档次都远比硬质 纸板效果好。MDF具有的价格优势、质量优势正促使MDF迈入包装 盒制造行业。同时MDF生产的污染也远比造纸行业小,从社会效益 讲,MDF进入包装盒行业也势不可挡。目前,MDF已经广泛用于手 机、酒类、皮革制品、茶叶、食品、礼品等行业的包装盒制作中。
2、建筑材料:基于MDF开发的强化复合木地板是MDF另一个主要用 途。还可制作门、壁板及隔板、房间隔断、建筑部件如踢角线、楼 梯扶手。
3、车船制造:可用于造船、车辆内壁板、顶板、隔板等代替天然板 材使用,具有成本低廉,加工简单,利用率高,比天然木材更为经 济的特点。
4、音响器材、乐器:MDF为均质多孔材料,音响效果好,可用做如 电视机、收音机外壳、钢琴制造等。同时,在“环保时尚”的大流 中,塑料制品的污染已被人们所认识。MDF来自天然,属于“绿色” 材料,使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这一大潮下,彩电行业 己率先採用MDF制造电视机的外壳,取代部分塑料制品。相信在不 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塑料制品将被MDF所取代。
点法干法燥精运一合相水分 克燥同,磨输定力互作湿 服而。热,载强和交为法 了保半压需体度纤织纤、 干持干成施,的维产维干 法高法板加纤纤含生运法 和含生后胶维维有摩输和 湿水产通粘制板物擦的半 法率工常剂备。产力载干 的不艺不,是干生、体法 主用也再板用法的纤, 要或用热坯一生胶维其种 缺少气处成次产结表机。 点用流理型分工力面理湿 而胶成,之离艺等分是法 保料型其前法以的子利生 持 ,他纤,空作之用产 其因纤工维一气用间纤工 部而维艺要般为下产维艺 分半不与经不纤制生之是 优干经湿干经维成结间以 , , 3
纤维板行业分析报告

纤维板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纤维板是一种人造板材,它使用木材、植物纤维、或其他天然纤维作为原料,经过加工制造而成。
纤维板通常被用作建筑和家具的材料,其生产工艺不同于其他板材如胶合板或刨花板。
二、分类特点常见的纤维板有三种:中密度纤维板(MDF),高密度纤维板(HDF),和石墨化纤维板(CDB)。
MDF通常用于制造家具、门、地板和靠背板,而HDF则通常被用于制造地板和锅炉的内壳。
CDB则用于高温和高压环境。
三、产业链纤维板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切割、热压、封边和加工等环节。
其中原材料采购是纤维板生产过程的首要环节。
采购完毕后,原材料会被送到厂内进行分解处理。
分解完成后,加工环节所需要的工艺及设备会根据不同的纤维板类型而有所不同。
四、发展历程纤维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那个时候使用的是以硬纸板为主的材料作为板材原料。
1950年代后,木材和植物纤维的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从而促进了纤维板的生产和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纤维板市场快速增长,而且在未来几年内这种趋势还将继续。
五、行业政策文件我国对纤维板行业的发展也非常关注,并且对其推广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
比如:《纤维板行业发展计划》、《关于加强人造板生产管理的通知》等。
此外,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我国还对从国外进口的纤维板实行了相应的关税和质量检验。
六、经济环境研究分析纤维板行业的宏观经济环境可以得出,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并迅速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
此外,我国木材资源的短缺问题也导致了纤维板生产原材料质量缺乏保障。
但是,出现在市场上的新型强效纤维板能够有效地缓解原材料短缺的压力。
七、社会环境近年来,社会对于纤维板环保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政府也根据环保要求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
针对运作不规范、无法保证废气处理的小型纤维板厂,政府也逐步推出关闭、整合等措施,以保护环境。
八、技术环境在技术方面,纤维板在原材料的选择和生产工艺上也在不断创新。
纤维板行业分析报告

纤维板行业分析报告纤维板行业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它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家具、室内装修、门窗制造等。
本篇报告旨在分析纤维板行业的发展情况,探讨当前行业存在的痛点,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定义纤维板是由木材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制成的板材,暴露于强碱性水溶液中,以提高纤维和树脂之间的粘合强度,并通过热压和热处理而制成。
二、分类特点根据品种区分,纤维板可以分为中密度纤维板(MDF)、高密度纤维板(HDF)和低密度纤维板(LDF)。
中密度纤维板的密度一般在700kg/m³左右,而高密度纤维板的密度则在800kg/m³以上,低密度纤维板的密度则比前两者更低(一般在500kg/m³以下),但强度更高。
根据表面处理方法区分,纤维板可以分为原木皮、人造木纹、涂装等。
三、产业链纤维板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原材料采集、板材加工、成品制造和销售。
原材料采集环节主要是伐木和收集废旧木材。
板材加工环节包括切片、漂白、干燥、还原和纤维化等步骤。
成品制造和销售环节涵盖了各个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
四、发展历程纤维板产业起源较早,早在19世纪后期,人们就已经发明了类似于纤维板的建筑材料,以解决木材短缺和质量不佳的问题。
然而,纤维板行业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此之前,纤维板生产量非常有限,而且对外销售也不普遍。
从1990年代开始,纤维板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因为在建筑和家具行业中,它们可以替代钢材、混凝土和实木,成本更低,而且更好地满足了环保要求。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新建房屋中70%以上要采用环保型建材。
为实现这一目标,2011年下发了《建筑节能工作计划》,提出了各种政策支持和技术引导措施。
另外,2018年11月,环保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建筑装饰材料生态设计导则》。
该文件旨在鼓励企业开发和生产环保型建筑材料,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以推动行业进一步的升级和发展。
国内人造板的发展史

国内人造板的发展史人造板是一种以木材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板材。
它具有质量稳定、性能可调、价格低廉等优点,因而在建筑、家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国内人造板的发展史。
1.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人造板的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木材需求量逐渐增大。
然而,天然木材供应有限,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尝试利用木材废料和农作物秸秆等植物纤维制作人造板。
当时的人造板以胶合板为主,生产工艺相对简单,质量较为粗糙,但已经开始应用于建筑、家具等领域。
2.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人造板生产工艺的改进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人造板生产工艺得到了一系列改进。
首先是胶合剂的改进,传统的胶合剂主要是天然胶,而在这一时期,合成胶逐渐取代了天然胶,提高了板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其次是生产设备的改进,新的生产设备使得人造板的生产工艺更加自动化和高效化。
由于这些改进,人造板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开始逐渐替代天然木材成为建筑和家具行业的主要材料。
3. 80年代至90年代:人造板品种的丰富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在80年代至90年代,人造板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人造板的品种逐渐丰富,除了传统的胶合板外,还出现了刨花板、细木工板、纤维板等新型人造板。
这些新型人造板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使得人造板在建筑、家具等领域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
4. 21世纪至今:人造板的绿色化发展和技术创新进入21世纪,人造板行业面临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人造板企业开始采用更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材料,推动人造板的绿色化发展。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造板的生产技术也不断创新,新型胶合剂的研发和应用、生产设备的提升等都推动了人造板的质量和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总结起来,国内人造板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工艺改进阶段、品种丰富和市场竞争加剧阶段以及绿色化发展和技术创新阶段。
纤维板行业信息介绍

密度纤维板的前世今生......密度纤维板的全球发展ORIGIN1898年英国首先在圆网造纸机上制造成半硬质密度纤维板1914年美国用磨木浆下脚料生产绝缘板,并建成绝缘密度纤维板工厂1916年干法成型工艺首次在奥地利出现1924年美国创造了马松奈脱法(爆破法)纤维分离技术,1928年已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硬质密度纤维板1931年瑞典发明阿斯普伦德法,次年在瑞典建立了第一个用此法生产的硬质密度纤维板厂,至此纤维板制造工业就脱离了造纸业而成为独立的工业门类1943年美国研究干法和半干法制造工艺获得成功,50年代初,在美国、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分别建厂,用上述两法生产硬质密度纤维板。
60年代初干法生产工艺为基础制成中密度纤维板,1966年美国建成第一个中密度纤维板厂2015年,欧洲和北美以外的世界其余地区,中密度板总生产能力增长到6663.2万m3,2016年总生产能力达到6751.2万m3。
2017年以后,预估已大幅增长到7212.6万m3,与欧洲和北美的产量(包括墨西哥)相加,全球中密度板总生产能力早已超过1亿m3。
欧洲与美国欧洲和美国是中密度纤维板生产技术的发源地,德国、奥地利、波兰、西班牙分布着众多知名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厂家。
在北美,2013年中密度纤维板的产销复苏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国内房地产市场巨大变化的驱动下,促使许多工厂产能高速运转,产品价格增长10-20%。
中国与东北亚2010年后的5年,东北亚地区经济平均年增长势头强劲,中国家具产量占据北亚地区家具产量的85%,中国每年生产的家具中25%~35%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洲,与此同时,国内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长,这5年迅速带动了中国中密度板生产能力增长。
据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家具出口额4038.6亿元,比2019年同期(同比)增长12.2%。
从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来看,欧美仍为中国家具出口主要地区。
按出口国家来排名,前十大出口国家依次为美国2036亿元、日本382亿元、英国376亿元、德国326亿元、韩国291亿元、澳大利亚291亿元、加拿大258亿元、新加坡221亿元、沙特阿拉伯208亿元、马来西亚204亿元、其他2973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纤维板产业,其市场需求已由过去用的硬质纤维板,变成中/高密度纤维板,加上中/高密度纤维板毛利润率高加上国家税收政策扶持,近些年来,我国中/高密度纤维板业发展非常迅速,原来的硬质纤维板已逐步被中、高密度纤维板所取代。
日前,我国已经成为中/高密度纤维板制造业的第一大国。
伴随中/高密度纤维板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家具、强化复合地板、音响设备、装修和装饰、包装和汽车工业等多个行业、领域,都大量使用了的中/高密度纤维板,仅家具消费中纤板就达1000立方米左右,强化复合地板2003年产量已达1.55亿平方米,消费中、高密度纤维板约达144万立方米,预计我国中/高密度纤维板的消费量已达1300万立方米左右。
目前,尤其是我国家具业和强化地板业,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历年均以两位数的发展速度增长。
国家政策鼓励中、高密度纤维板发展
中/高密度纤维板属于资源依赖性产业。
森林资源是与石油、煤炭、矿产等自然资源同等地位的储备性资源,但又有别于上述自然资源,其区别就在于它具有可再生性。
中/高密度纤维板正是利用这一资源的特点而发展,使用木材的同时,可大量回收利用其废旧家具等剩余物及其它纤维素材料,经加工可制造成优质板材。
因此中/高密度纤维板的生产,提高木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一般而言,1立方米的中高密度纤维板相当于3-4立方米的木材的使用效果。
因此,中/高密度纤维板制造业的发展,对木材实施节约代用和综合利用,对缓解木材类产品供求矛盾、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为鼓励中/高密度纤维板产业的发展,2001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利用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返的优惠政策。
这对于从事该项产业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件十分利好之事。
2003年6月25日,国家又出台了许多有利于中/高密度纤维板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在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时,强调了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同时推行统一税费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和
投融资政策,为各林业经营主体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
这些政策的出台,都十分有利于中高密度纤维板产业的大力发展。
人造板亦成为中国板材市场供给的主流
胶合板的生产需要优质大径材,受资源再生性的制约,供给资源面临枯竭,加上世界大多数国家出于生态保护之考虑,限制原木出口,政府以增加消费附加税等手段,控制其消费量。
加上胶合板是通过旋切的方式复合而成,难以克服木材自身张力带来的变形影响。
因此,中国胶合板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纤维板和刨花板的生产,以“次、小、薪”材为原料,适合中国资源再生性、速生性的特点,供给上又享受国家政策的扶持,资源供给矛盾不突出。
随着纤维板和刨花板品质的认同、产品性价比的提高及应用领域的拓展,其生产和消费比重呈逐步上升的态势,业已成为木材市场需求的主流。
而中/高密度纤维板正是人造板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板种,发展潜质巨大。
盈利能力的预期及保障
1.国民经济大幅增长
按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8%,人口增长率6‰,以及2010年城市化率49%来测算,到2010年,我国人造板市场需求将超过9000万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
2006年预计有380亿平方米的建筑增量,而整个铺地材料将形成2000亿的产业规模。
这对于人造板产业而言,未来人均消费水平在较长的时间内将会持续升高,市场容量也将随之扩大。
2.人造板应用领域的拓展
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需求发生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木材的利用方式从原始的原木逐渐发展到锯材、单板、刨花、纤维和化学成分的利用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型木质材料家族,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定向刨花板等
3.人均消费随GDP增长攀升
我国森林资源蓄积量世界排名第五位,但中国人均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而人均人造板消费量2004年我国仅为0.045m3,占世界平均水平0.146m3的31%。
由于人造板人均消耗量与人均GDP有较高的相关性,故国民经济的增长必然导致人造板产业的增长,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国内同类厂家生产能力排名
据资料显示,日前大亚科技集团,拥有国内规模大、设备先进的(全套设备从德国引进)中/高密度板生产线,拥有亚洲最大、设备最为先进的(全套设备从德国引进)刨花板生产线,自建及合作种植速生丰产林120多万亩,亦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企业集团。
福建福人集团、浙江绿源集团、广西高峰等国内知名的中/高密度纤维
纤板、刨花板企业,亦在产业发展上做了大量的投入,共同构成中国人造板市场的主力军。
此外,随着国家最新消费税法的出台,对实木地板征收5%的消费税,此举,构成人造板发展的强劲动力,必将产生新的投资热进一步促进强化复合地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