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宝玉
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如下:贾宝玉的身上有叛逆精神,表现为不爱读书,不愿走科举考试的道路,追求自由平等,鄙弃功名利禄,反对仕途经济的叛逆性格等等。
但他毕竟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身上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比如他对封建思想、观念、道德、礼教的主要方面有时不持反对态度。
对于父辈和贾母等人十分顺从,对于忠君和孝亲十分重视,与年轻女子的交往是讲究平等的,但有时还会摆出少爷姿态对待他们,最后与黛玉的爱情也无法坚持的走下去,种种迹象表明其叛逆精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叛逆中有妥协倾向。
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妥协性,以便更完整地看待贾宝玉这个人物。
扩展资料:《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
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
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此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宝玉5篇

《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宝玉5篇《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宝玉篇1论宝玉的缺点贾宝玉,说不出来的感觉,也不知道从何说起,每一个故事的角色跟每一个人物性格的形成,都有他自己成长的背景,也有它存在的合理。
很多评论认为,“宝玉反对封建主义对贵族生活厌倦、冷漠;对真挚爱情能够热切追求。
”其实我并不敢苟同,这些词用在他身上并不合适。
对于一个柔柔弱弱、喜欢拈花惹草、没有主见有永远长不大的大男孩来说,我并不认为他是个对爱情热切追求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实在不喜欢贾宝玉的性格。
我认为贾宝玉的性格一:柔柔弱弱,没有一点阳刚气质。
这一点的形成可能跟他成长的环境有关,生活在一个女人成堆,无忧无虑的大院子里,每天都跟女人搞在一起,阴气太重就算有阳刚气质也会消磨殆尽了吧。
也正是他这种性格让我很讨厌,在我的观念中,我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充满阳刚的气质。
虽然在那个年代不能像现在这样拿起抢来保家卫国,那也应该像个男人,说话做事底气要足;而不是像现在的“伪娘”一样,柔弱无能,胸无大志。
我不管他在那个时代是不是受人欢迎,也不问这种性格在现在是不是被人喜欢,反正我是从心底的讨厌这样的男孩。
么家人安排,要是他从心底里真的痴情,真的不喜欢“袭人”那他跟“袭人”最多算关系亲密的主仆关系,没有精神出轨就不会有肉体出轨,其他都是白扯,自欺欺人的话语而已。
性格三:软弱无能。
贾宝玉很明显的一个性格嘛,就像他的长相表现出来的那样子,特别软弱无能。
明明是他在王夫人睡觉的时候调戏人家丫鬟金钏,导致金钏被赶出贾府,从而导致了丫鬟金钏跳井。
有人说这也不能怪他啊,这是当时的社会所致,而且是王夫人把他赶出去的。
既然这么说,拿我们就看看他在王夫人打金钏一巴掌,说她不检点教坏主子的时候宝玉是怎么做的,宝玉一句话没说,灰头土脸的偷偷“溜之大吉“了,那么请问,这不是软弱无能吗?他的软弱无能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最后几回合,当家人逼着他娶宝钗的时候,他说“不”字了吗?答案是没有,他不敢,他不敢向他的家人表明他的心心迹,他不敢说他爱的是黛玉,这是因为他的软弱无能。
《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宝玉

——xx贾宝玉,小说主要人物之一。
贾政之子,与元春及已故的贾珠俱王夫人所出,宝玉最小;他与探春、贾环为同父异母兄妹及兄弟。
出世时口内衔一块晶莹之玉,因名宝玉。
生长在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荣国府中,其父贾政期望他振兴家门,他却‚行为偏僻性乖张‛,成为‚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
他与表妹林黛玉由于思想上一致而相互爱恋,这爱情却遭到封建势力的摧残,黛玉死后,他出家为僧。
贾宝玉厌恶仕途,不喜读书。
把八股文指斥为‚饵名钓禄之阶‛,视热衷功名者为‚禄蠹‛、‚国贼‛,不愿与士大夫交接。
他不但背离传统的理想生活道路,且蔑视封建道德伦常规范,自己不想‚为子弟之表率‛,以至‚背父兄教育之恩‛,甚至把‚文死谏,武死战‛的士大夫气节骂得分文不值。
他说‚除‘明明德’外无书‛,亦旨在贬斥程、朱理学的陈腐说教。
宝玉的性格具有强烈的叛逆倾向。
这种叛逆性格必然与封建主义形成尖锐的冲突。
以金钏儿之死为触因,贾政在盛怒之下要打死宝玉,‚以绝将来之患‛,即是冲突加深的结果,但宝玉毫无悔改之意。
即使他的亲近者史湘云等人用‚仕途经济‛的话劝他,他亦气愤地说这是‚混帐话‛。
宝玉这种叛逆的坚定性被概括成一句话,即‚不管世人诽谤‛!另一方面,宝玉喜欢‚在内帏厮混‛,对大观园里的女孩们却温文尔雅,体贴入微,另是一种性格。
他料定‚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他所一再强调、肯定的‚女儿‛的‚清净洁白‛——与他所憎恨的丑恶、污秽、贪婪、势利的‚混浊世界‛相对立——多半是指未受污染的自然、率真的心灵。
而他的‚情痴‛,不仅是对业经失落的纯真心灵的追寻,还包含着超越尊卑等级的泛爱性质,如他对晴雯等人的感情即如此,这体现了跟传统价值观念相矛盾的新思想的萌芽。
贾宝玉是曹雪芹精心塑造、奇特而光彩的艺术形象,在中国文学中具有永久魅力与深刻意蕴。
这一人物不仅以作者自身生活经历为蓝本,亦是作者对人生与当时社会缺陷及其根源作深邃反思的结晶。
贾宝玉人物鉴赏300字

贾宝玉人物鉴赏300字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贾府的少爷,也是贾母的宠孙。
贾宝玉是一个聪明伶俐、聪明灵动的人物。
他天生聪明,机智过人,善于观察和思考。
他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解决各种问题,使贾府的家族事务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他也是一个情感丰富、善于表达的人。
他对待亲人、朋友和妻子都充满了深情。
贾宝玉对待妻子林黛玉表现出了深厚的感情。
他对黛玉的深情厚意表现在他对黛玉的宠爱和呵护上。
他常常为黛玉送去鲜花和礼物,为她解决各种问题。
他对黛玉的关心和爱护让人感动,也表达了他对黛玉的深深爱意。
贾宝玉还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他对待贾府的家族事务非常认真,尽职尽责。
他努力工作,为家族的利益而奋斗。
他努力解决家族中的各种问题,为家族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贾宝玉是一个聪明、善良、有责任心的人物。
他的聪明才智和善于表达的特点使他成为《红楼梦》中备受赞赏的人物,也让读者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红楼梦》贾宝玉人物分析

【贾宝玉其人】贾宝玉的前世为补天遗石,因凡心大动,被一僧一道携入繁华富费之地历练,转世为人,即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
因出生时口衔通灵宝玉,且是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取名贾宝玉,人称宝二爷。
【贾宝玉形象】《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以两首《西江月》明贬实褒,总写了贾宝玉的形象,“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明写其如痴似狂,实赞多情任性。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与国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明写其徒有其表,无可用之才——于国非贤臣良相之任,于家无光耀门楣之能;实赞其有奇才且不同流俗——能诗会文,博学杂收,鄙弃世故,厌恶仕途。
公众号:语文教与学。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明写其性情乖张、为人诟病,实赞其特立独行、追求自由。
两首词都是以封建统治阶级评定人才的标准来评定贾宝玉的,实则是作者激愤、讽刺之语,表达其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作为封建大家族里的“异类”,贾宝玉是一个俊美多情、才华出众、率真任性、不同流俗的反叛者。
一、贾宝玉俊美二、贾宝玉多情1.对黛玉:眼里心里都是她主要情节:木石前盟、宝黛初见、共读西厢、黛玉葬花、赠帕定情、宝玉挨打从小“一桌吃,一床睡”的黛玉对宝玉来说是玩伴,是知己,是恋人。
二人的爱情既有世俗男女的暧昧、朦胧、猜忌、吃醋,又超越了世俗男女的情欲,上升到精神世界的交汇与相知。
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黛二人前世有“木石前盟”的因缘,故而第三回宝玉初见黛玉就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熟悉。
他对黛玉用情至深,处处留意、事事用心,生怕黛玉受委屈。
这在很多情节中都有体现。
第十八回,黛玉误会宝玉将自己做的荷包送人,气恼之下剪坏新做的荷包,宝玉上赶着哄林妹妹,并告诉她荷包珍藏在怀里,二人又重归于好。
第二十回,因为吃宝钗的醋,黛玉与宝玉拌嘴怄气,说出“我为的是我的心”的话,宝玉当然明白黛玉的心思,就回她:“我也为的是我的心。
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第二十二回,贾母为宝钗过生日,大家一起听戏。
红楼梦贾宝玉人物赏析

红楼梦贾宝玉人物赏析红楼梦贾宝玉人物赏析《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红楼梦贾宝玉人物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红楼梦贾宝玉人物赏析: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们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
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
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
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
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
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
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
基于此种想法,他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2023年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六篇】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六篇】第1篇: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
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
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
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
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爱情;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
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他所爱的清净女儿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
为了报答天恩祖德,也为了尽快了却尘缘,他以高魁贵子重振家业。
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贾宝玉家世显赫,天下推为望族。
京城“八公”,贾府宁国公、荣国公占二席,且系金陵省四大家族之一。
太祖皇帝南巡,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得像淌海水似的。
贾宝玉的长姊元春晋封贵妃,元宵省亲被秦可卿称为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贾宝玉从小养尊处优,所以薛宝钗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富贵闲人”。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是作者所大力肯定的人物。
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
他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
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
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
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
红楼梦人物分析

4、有根深蒂固旳封建正统思想
• 在第二十一回,她见到贾宝玉要吃胭脂, 就一巴掌把胭脂打落,同步骂他“这不长 进旳毛病儿,多早才改正。”
• 3、叛逆性还体现在轻视尊卑有序、贵贱 有别旳封建等级制度。
• 他从不拿出哥哥旳架势去教训贾环。 • 对仆人没有主奴界线。对茗烟“没有上下
,大家乱玩一阵。” • 而丫环们也不怕他,甚至因他纵容,丫
环们还会回嘴,使性子。晴雯忤逆他后, 他哄晴雯撕扇,使晴雯转恼为笑。
• 4、他追求自主旳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 这种叛逆思想旳基础上旳。
• 自己又不辞辛劳,以身作则。在管理上,严 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敢于拿人开 刀,威重令行。
• 经过她旳治理,立见成效,宁国府旳丧事办 得井井有条。
林黛玉
薛宝钗
• 性格: (钗)举止娴雅,世故练达 (黛)任性率直,清高孤傲
• 心态体现: • “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 宝钗 世故圆滑)
“步步留心,时时在乎”“恐被人讥笑 去”( 黛玉 自尊敏感)
• 语言:(钗)“罕言寡语” “自云藏拙”
(娴雅、沉静) (黛 )“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呢”
• 怡红院——绕着碧桃花,穿过竹篱花障编 就旳月洞门,俄见粉垣环护,绿柳周垂。 进门,两边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 山石,一边种几株芭蕉,那一边是一树西 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金缕,葩吐丹砂。
三 《红楼梦》主题
• 爱情悲剧说——描写宝黛爱情旳幽微波折 和悲剧结局,肯定了追求自由自主旳叛逆 人物,体现了对青春生命旳礼赞和对悲剧 命运旳深沉叹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宝玉,小说主要人物之一。
贾政之子,与元春及已故的贾珠俱王夫人所出,宝玉最小;他与探春、贾环为同父异母兄妹及兄弟。
出世时口内衔一块晶莹之玉,因名宝玉。
生长在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荣国府中,其父贾政期望他振兴家门,他却“行为偏僻性乖张”,成为“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
他与表妹林黛玉由于思想上一致而相互爱恋,这爱情却遭到封建势力的摧残,黛玉死后,他出家为僧。
贾宝玉厌恶仕途,不喜读书。
把八股文指斥为“饵名钓禄之阶”,视热衷功名者为“禄蠹”、“国贼”,不愿与士大夫交接。
他不但背离传统的理想生活道路,且蔑视封建道德伦常规范,自己不想“为子弟之表率”,以至“背父兄教育之恩”,甚至把“文死谏,武死战”的士大夫气节骂得分文不值。
他说“除‘明明德’外无书”,亦旨在贬斥程、朱理学的陈腐说教。
宝玉的性格具有强烈的叛逆倾向。
这种叛逆性格必然与封建主义形成尖锐的冲突。
以金钏儿之死为触因,贾政在盛怒之下要打死宝玉,“以绝将来之患”,即是冲突加深的结果,但宝玉毫无悔改之意。
即使他的亲近者史湘云等人用“仕途经济”的话劝他,他亦气愤地说这是“混帐话”。
宝玉这种叛逆的坚定性被概括成一句话,即“不管世人诽谤”!
另一方面,宝玉喜欢“在内帏厮混”,对大观园里的女孩们却温文尔雅,体贴入微,另是一种性格。
他料定“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他所一再强调、肯定的“女儿”的“清净洁白”——与他所憎恨的丑恶、污秽、贪婪、势利的“混浊世界”相对立——多半是指未受污染的自然、率真的心灵。
而他的“情痴”,不仅是对业经失落的纯真心灵的追寻,还包含着超越尊卑等级的泛爱性质,如他对晴雯等人的感情即如此,这体现了跟传统价值观念相矛盾的新思想的萌芽。
贾宝玉是曹雪芹精心塑造、奇特而光彩的艺术形象,在中国文学中具有永久魅力
与深刻意蕴。
这一人物不仅以作者自身生活经历为蓝本,亦是作者对人生与当时社会缺陷及其根源作深邃反思的结晶。
贾宝玉那种崇尚率真、抨击封建道德的虚伪丑恶与晚明思想家李贽尊崇“童心”而反对“道理闻见”有相通之处。
在《红楼梦》产生的清代中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得到进一步发展。
贾宝玉的进步倾向是新的经济形态在观念领域中的反映。
贾宝玉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有着痛苦的思想和情感的经历,也有着凡人一样多的弱点。
从小说的叙述角度看,他是全书的灵魂,主题和情节的展开基本上都是在他感觉的观照下显示的,书中许多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在和他的相互关系中被刻画出来的。
后四十回续作写宝玉“中乡魁”,违背了曹雪芹原意,对这一人物形象有所损害。
《红楼梦曲·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