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信通院解读政务大数据标准化现状和趋势

中国信通院解读政务大数据标准化现状和趋势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大数据技术主管姜春宇在“OSCAR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上,围绕政务大数据标准化现状和趋势进行深入解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大数据技术主管姜春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政府信息管理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出现之前,国家试图解决的是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的问题,在2007年就推出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和政务信息目录的系列国家标准,从数据标准和交换体系方面试图解决数据交换共享的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政府面临新的任务: 一是利用大数据来提升政府决策和治理能力。除了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之外,还需要构建起大数据资源的汇集与整合,从而为政府各个部门提供完善的分析支撑的能力。 二是如何将政务的数据资源运营流转起来,对外辐射到整个社会各行各业,将价值释放给社会和民众,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这就是数据分析应用和数据资产管理的需求。 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顶层设计,为大数据产业的快速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2017年起,'加快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

据战略'、等要求陆续提出,为政府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和建设方向。在多种因素的驱动下,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围绕政务信息资源标准化发展,紧锣密鼓地发布了多个重要政策文件。其中,特别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三个重要文件,不仅明确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分工,给出了信息系统整合的实施方案,也给出了国标《政务信息目录》标准体系正确打开方式,更具有实操性。这也说明国家认识到了标准的落地需要更多推广手段和指导手段。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在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过程中,仍然在标准使用、业务系统建设、执行机构、数据共享全责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新挑战:政务数据治理和数据资产管理 政务数据资产管理是一个新的命题,在概念、目标与实施途径等方面,与传统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都存在差异。 大数据发展促进委员会发布的《数据资产管理实践白皮书》中,对数据资产管理的基本架构进行了描述,其中包含9个活动职能和2个保障措施。活动职能是指落实数据资产管理的一系列具体行为,保障措施是为了支持活动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 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架构围绕这一体系,大数据发展促进委员

5G时代下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研究

5G时代下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研 究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2.0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双时代背景下,探讨CIM的特征与实质,以及在5G 时代CIM平台的物联网感知关键技术,提出基于CIM的智慧校园 总体建设模式,旨在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的服务能力,构建符合高校园区特色的 平台化系统整合。 关键词:CIM,智慧校园,物联网,5G 一、研究背景 高校园区的日常工作和数据管理涉及高校各部门管理系统,以及众多外部管 理部门。以往的智慧校园平台建设,采用各自采购专业智能化系统、建设独立系 统的模式,因重复采集、交叉维护造成数据条目的规范性和实用性差,跨系统、 跨部门数据流通与工作流程不一致等问题,严重影响信息化效益的发挥。 此外,高校园区现有和正在建设的平台多种多样,专题数据量也十分庞大, 如何集成这些平台和数据,丰富三维空间数据的属性内容,增强三维平台的功能 集合活跃度,扩展应用领域,满足校园日常运营管理和应急保障服务需求,新型 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势在必行。 二、CIM及应用 CIM是对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新 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和提升(耿丹,2017)。CIM既可以存储城市规模的海量信息,又可以作为云平台提供协同工作与数据调阅功能;同时和物联网、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结合,还能提供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集成性管理系统(ESRI,2019)。 CIM的构成是以GIS作为所有数据的承载,作为所有数据融合的功能性平台,同时,还会加入新的内涵;BIM数据,就是城市单体、城市细胞的数据。 由BIM到CIM,扩展成为智慧城市的底板,包含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 下管线、地址、水体和地表等7类基础数据资源,共同构成城市公共治理的物质 底板。 2013年,我国设立了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引爆智慧城市在中国的落地进程。截至2017年3月,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座城市,均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从数字模型的角度分析,目前BIM软件通 用由Building SMART联盟提出的IFC标准,其几何表达方式有三种:边界几何 (B-Rep,Boundary Representation),扫描体(Swept Solid)和构造实体(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CSG)。同时IFC存储了建筑物及其所有构件的多 种语义信息,如所有者信息,模型修改历史记录,以及建筑构件的成本和施工时 间表等内容。 2017 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以数字孪生城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的创新理念。有学者提出:城市信息模型是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用3D可视化 的管理系统提升城市决策与管理,类似于从DOS时代升级至Windows时代,城 市实现管理透明化和决策科学化。 三、5G时代下CIM技术趋势 5G带来的高速率、大容量、低延迟,实现互动性、实时性、场景化更强的三 维直播/视频/通话应用,已经拉开了三维通讯社交的序幕。技术演进与需求升级 驱动了数字孪生城市这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思路。

国内主要通信设计研究院简介

1、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电信研究院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前身为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多年来,电信研究院承担了大量国家和行业的重大研究工作,在通信产业政策、电信技术标准、通信发展规划、产品测试认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通信产业发展做出过比较重要的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电信研究院立足发展,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成为国家信息通信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支撑单位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综合政策领域主要的依托单位,从技术和政策、国际和国内、宏观和微观多层次支撑部重点工作。 电信研究院紧紧围绕“支撑政府、服务行业”的职责定位,秉承“厚德实学兴业致远”的文化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调整业务定位,拓展研究领域,提升科研水平,创新运营机制,努力续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核心业务: 围绕“支撑政府服务行业”的职责定位,多年来不断提升科研能力,逐步形成了决策支撑、国家专项研发、监管支撑服务、测试认证、咨询服务五大核心业务体系。 坚持战略性、前瞻性和方向性研究,积极打造通信信息业和旗舰平台,从发展战略、技术标准、试验验证、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监管支撑、行业信息、行业论坛八方面构建综合支撑平台。

2、中国移动设计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前身是邮电部设计院(创建于1952年)的一部分。1979年设立邮电部北京设计所 1990年更名为邮电部北京设计院,成为邮电部直属事业单位 1994年邮电部北京设计院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注册名称为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1999年更名为信息产业部北京邮电设计院,成为信息产业部直属事业单位2000年10月设计院改制为企业,对外使用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名称

2020-2021年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研究报告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 研究报告 (2020年)

前言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设备、终端、软件、服务、应用等实体都需要唯一的数字身份,方能实现实体标识、相互识别。数字身份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也是实现数字空间治理的前提,只有准确识别实体,才能对实体的行为和信誉进行持续评估和管理。数字证书作为一种常见的数字身份凭证,具有应用灵活、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互联网中得以广泛应用。随着以5G为代表的万物互联新时代的到来,智慧城市、物联网、数字孪生不断普及,无论是联网设备之间交互,还是连接这些设备和人的协作体系,都迫切需要基于数字身份和认证体系构建数字世界的安全基础。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基于公钥基础设施的传统数字证书体系难以适用于新的实体身份认证场景,面临证书颁发流程长、证书配置效率低、状态管理实时性差、跨CA机构证书互信复杂等问题。 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记账、多方共识、数据防篡改等特性,可在设备商、运营商、服务商、用户以及其他可信机构之间建立信任,构建安全的分布式身份认证体系,为万物互联数字世界中的软硬件提供身份标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面向未来的数字身份治理体系。 本研究报告将聚焦以数字证书作为凭证的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分析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身份认证应用方案,并介绍其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场景。 参与本研究报告撰写的主要专家包括: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何申、粟栗、阎军智、杨波、王珂、杭小勇、刘福文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庞伟伟,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潘妍、李卫、李磊、余宇周等,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刘岵、李健、刘飞宇、韩璇等,在此表示感谢。

2018-中国信通院-中国私有云发展报告

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2018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8年3月

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2018年) 版权声明 本调查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调查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报告目录 前言 ............................................................................................. I V 观点摘要 (1) 一、调查背景 (3)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 (3) 1、调查方法 (3) 2、样本描述 (3) 3、样本说明 (4) (二)报告术语界定 (4) 二、私有云市场规模 (5) (一)市场总体规模 (5) (二)细分市场规模 (6) 三、私有云部署与应用 (7) (一)私有云接受程度 (7) (二)私有云建设方式 (9) (三)私有云应用现状 (11) 1、私有云应用场景 (11) 2、私有云使用时间 (11) 3、私有云应用效果 (12) 4、私有云存在的问题 (13) (四)私有云运维模式 (13) (五)私有云满意度 (15) (六)未来私有云应用趋势 (15)

四、私有云安全 (16) (一)私有云安全能力 (16) 1、私有云安全能力投入 (16) 2、私有云安全责任划分 (17) 3、私有云数据安全能力 (18) 4、私有云安全监控与预警能力 (19) 5、私有云安全接入能力 (19) 6、私有云安全认证能力 (20) (二)私有云安全产品和服务 (21) 1、私有云安全产品和服务选择 (21) 2、私有云安全产品和服务提供方式 (21) 五、企业对政策/资质的需求 (22)

5G时代的数字孪生发展报告

数字孪生,复制同一个你 5G 时代的数字孪生发展报告 摘要: ●数字孪生是一种多维动态的数字映射,可大幅提高效能。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 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对现实体的复制(映射),从而反映物理实体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以数字化方式为物理对象创建虚拟模型,进而模拟其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通过搭建和整合制造流程的虚拟生产系统,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到制造执行的生产全过程数字化,将产品创新能力、制造效率和有效性水平提升到全新高度。 ●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庞大,彰显独特价值。数字孪生应用非常丰富。将数字孪生应用于 生产流程则能够事半功倍,提前预见问题并帮助解决;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管理上,会让城市更安全,包括街道、社区、娱乐、商业,甚至是电力线、变电站、污水系统、供水排水系统等,都会有数字孪生体,从而更轻松便捷地监控管理城市的每个地方;将数字孪生技术用在大脑研究上,还可以帮助治疗脑部疾病患者。在数字时代的未来,数字孪生将完全改变我们发现、认知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在未来世界大有可为。 ●数字孪生,5G 应用落地强风口。数字孪生是5G 赋能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数字孪 生作为5G 衍生应用,加速了物联网的成型和物联网设备数字化,这与5G 三大场景之一的万物互联需求强耦合。此外,数字孪生还是5G 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助燃剂,5G 时代数字孪生不可或缺。

目录 1.揭秘数字孪生,不仅仅是复制 (3) 1.1.数字孪生,数字形式的双胞胎 (3) 1.2.数字孪生下,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交互 (3) 1.3.数字孪生技术优势明显 (4) 1.3.1.使生产更便捷,创新速度更快,生产周期更短 (4) 1.3.2.更全面的测量、分析和预测能力 (5) 1.3.3.数字孪生帮助经验数字化 (6) 2.数字纽带为数字孪生体提供访问、整合和转换能力 (6) 3.信息物理系统为数字孪生保驾护航 (8) 3.1.信息物理系统是工业 4.0 的核心 (8) 3.2.数字孪生是信息物理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 (9) 4.数字孪生,5G 应用落地强风口 (9) 5.数字孪生其他应用场景丰富 (11) 5.1.数字孪生帮助制造业效能大幅提升 (11) 5.1.1.预见设计质量和制造过程 (11) 5.1.2.推进设计和制造高效协同 (11) 5.1.3.确保设计和制造准确执行 (11) 5.1.4.数字孪生助力数字孪生车间示例 (12) 5.2.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场景畅想 (13) 6.小结:不可或缺的数字孪生 (15)

由CIM到城市地下空间的数字孪生研究

由CIM到城市地下空间的 数字孪生研究

一BIM→CIM目 录 CONTENTS 二CIM→数字孪生 三城市空间数字孪生→地下空间数字孪生 四地下空间数字孪生的发展和应用

01 BIM相关概念 B I M是建筑信息模型(B u i l d i n g I n f o r m a t i o n Modeling)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建筑项目的实体与功能特性进行表达,通过多维仿真的数字化、可视化平台,将项目相关各种信息集成形成工程数据模型的方法。

02 BIM发展阶段 国内BIM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 1998年-2005年的“概念导入期”,到 2006 年-2010年“理论研究 与初步应用阶段”,再到 2011 年至今的“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 概念导入期主要是 IFC 标准研究和 BIM 概念产生;理论研究与初步应用阶段主要是针对 BIM 技术、标准及软件研究,并且 BIM 技术在大型项目中开始试用;快速发展及深度应用阶段表现为 BIM 开始大规模运用于工程实施中,政策大力支持 BIM发展,BIM 应用软件越来越多,围绕“BIM+”的深度应用越来越多。

BIM技术应用 03u 设计阶段: 方案比选;布局优化;环境模拟;能耗分析u 投标阶段: 模型创建;方案展示;施工模拟;提量计价 大型设备运输路径模拟 复杂节点模拟 土方开挖模拟 管线综合 碰撞检查&设计错误检查建筑模型u 施工阶段:三维场布;模架设计碰撞检查;管线综合;方案展示;进度管控模型算量;阶段核算u 运维阶段:运维模型创建;设备设施运行监控;隐蔽工程管理;应急管理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8年重点业务监管平台建设项目采购需求 第一部分商务需求 序号内容说明和要求 1.投标人资质无 2.投标产品资质核心交换机、业务接入交换机、专线路由器等须具有工业和信息 化部颁发的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提供证明材料; 防火墙产品须具有公安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 销售许可证》(第二代防火墙——增强级)和中国信息安全认证 中心颁发的《中国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提供相应证明; 入侵防御产品需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 证》,提供相应证明; 入侵检测产品须具有公安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 品销售许可证》和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颁发的《中国国家信息 安全产品认证证书》,提供相应证明; 安全审计服务器须具有公安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 产品销售许可证》(国标增强级)和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颁发 的《中国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增强级),提供相应证 明; 网闸产品须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 提供相应证明 3.核心产品应用服务器、虚拟化服务器等 4.是否允许联合体投标否 5.是否允许进口产品投 否 标 6.节能环保要求无 7.信息安全要求无 8.是否需要现场考察否,本项目不组织现场踏勘。 9.是否收取履约保证金是,中标供应商在合同签订前,向甲方提供相当于合同总价10 % 的履约保证金,甲方将在终验完毕后返还乙方履约保证金 10.采购人信息单位名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 北路52号,联系人姓名:彭博文,联系电话:62302376,电子邮 箱:pengbowen@https://www.360docs.net/doc/451891637.html,” 11.预算金额,最高限价预算金额:人民币879.97 万元,最高限价:人民币879.97 万 元 12.项目履约时间合同签订后30天内交货,60天内完成安装验收 13.项目履约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1号院21号楼

6G在数字孪生和智能泛在中应用

6G在数字孪生和智能泛在中应用 一、引言 移动通信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从第一代模拟通信系统(1G)到万物互联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移动通信不仅深刻变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成为社会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加速提升的新引擎。5G已经步入商用部署的快车道,通信技术将进一步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带来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培育出新的需求并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6G)方向演进和发展。 6G 正在成为未来大国科技战略竞争的下一个焦点,各国积极部署6G研发。芬兰政府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启动6G大型研究计划,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已为6G研究开放太赫兹频谱,而我国则在2018年3月宣布已经开始着手研究6G。 5G向6G的发展必将经历5G演进(即B5G)和6G两个阶段。目前,B5G和6G的定义和技术需求还处于探索阶段,业界并未得到统一的定义。预计未来几年,世界各国将在6G 技术路线和发展愿景上逐渐达成共识。作为面向2030的移动通信系统,6G将进一步融合未来垂直行业衍生出全新业务,并通过全新架构、全新能力,打造6G全新生态,推动社会走向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数字孪生”世界,真正实现通过“数字

孪生”与“智能泛在” 实现重塑世界的美好愿景。 二、数字孪生、智能泛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受其启发,中国移动将其演化到通信需求层面[1],提出一种层次化的通信需求模型,分为五个等级:必要通信、普遍通信、信息消费、感官外延、解放自我,如图1 所示。该模型中,通信需求和通信系统构成了螺旋上升的循环关系:需求的出现刺激了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的发展,而通信系统的完善将通信需求推向更高的层次,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类智能化的终极追求。

数字孪生与智慧城市

数字孪生与智慧城市 张靖笙 今天城市数字化的发展理念已经得到了普遍共识,而一些新数字技术也必然将影响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从而引导城市的数字化发展方向。2017年,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公布了将在2018年对大部分企业和组织机构必然产生显著影响的首要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其中就包括了数字孪生,如笔者前期文章《数字孪生为何成为战略科技发展必然趋势》的论述,数字孪生作为工业4.0至关重要的战略科技,对工业界的影响日益显现,近两年也井喷式地涌现了大量新的研究和应用成果。而最近,数字孪生城市的概念也已经悄然兴起,能不能把在工业界的数字孪生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发展里面呢?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我们先回顾一下最早诞生于工业界的数字孪生概念,数字孪生一词,最早是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Michael Grieves于2003年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课程上提出,并被定义为三维模型,包括实体产品、虚拟产品以及二者间的连接。从这个概念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孪生最早的研究对象是产品,从实体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建构一个如影随形的数字虚拟产品,虽然后来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对于Grieves教授的数字孪生概念做了很多的扩展,包括Grieves教授自己的著作《Virtually Perfect: Driving Innovative and Lean Products through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把虚拟的概念扩展到工业生产包括技术、组织和流程等等的方方面面,但如Grieves书名本身所出现的Products这个词,工业技术总是围绕产品来构建的,作为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融合的数据孪生也必然继承了这样俗成的约定。 数字孪生的概念诞生于工业界有其历史必然性,因为只有数字化才有可能实现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没有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手段,别说什么管到回收报废的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了,产品出厂以后物流去哪里了都无法跟踪了,所以数字化技术在工业中的普遍应用是奠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根据Grieves教授给出的定义:“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是一种集成的、信息驱动的方式,用于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及其周边环境涉及的各个方面的人、流程/活动,以及技术,从产品的设计到制造,部署到维护,服务、报废处理直到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终结”。工业4.0智能制造的核心目标恰恰就是驱动创新与精益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模型和数据,数字虚拟空间成为在物理空间中不断走向完美产品的必由之路,因此数字孪生对于智能制造不但是条钥匙,也是必经的通道。 而在数字化城市领域,产品这个概念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和问题,对于城市来说,“产品”到底是什么?或者说什么算是城市的产品呢?放到具体的层面,到底是考虑把整个城市看成一个产品还是看成类似“工厂”一样生产“产品”的环境?如果把城市类比成工厂,那么在数字孪生虚拟城市里面所镜像的又应该是物理城市空间中的什么实物呢?面对这些问题,很显然,很多工业界的做法也无法直接生搬硬套过来解决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与发展领域所遇到的问题,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数字孪生城市的概念,却缺失对于这个根本出发点的辨识和澄清,现在网上看到的很多孪生数字城市的概念和十年前刚提出来的智慧城市一样,表现出来是一个百家争鸣,各说各有理的众说纷纭,不同的解释之中也难免出现很多逻辑上的模糊和混乱,笔者不久看过一些著名网站上公开发表文章,把数字孪生城市和城市大脑的概念混为一谈,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 可能也有些业界朋友说,搞数字孪生并不是非得有什么产品的概念的,建设“数字孪生”镜像城市平台,通过三维GIS、BIM/CIM等信息技术,实现信息世界与物理现实世界的全方位映射,虚实交融,支撑基于网络空间的在线治理和服务。以全量数据为基本要素,实现城市地下、地上地理信息,与三维空间数据字建模画像,逐步在数字空间上所构建的城市虚拟映像叠加在城市物理空间上全域感知和智能终端等部件,集中管控城市地下网、多功能

2019-2020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

2019-2020数字孪生城市研 究报告 2019年10月

目录 一、数字孪生城市发展概况 (1) (一)理念引领,各地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1) (二)产业响应,各类企业抢抓商机激活ICT 产业链 (2) (三)资本助力,数字孪生城市板块崛起倍受市场关注 (4) (四)场景先行,数字孪生部分应用先行先试初显成效 (4) 二、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与核心平台 (8) (一)三横两纵总体架构 (8) (二)泛在感知与智能设施管理平台 (11) (三)城市大数据平台 (13) (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 (16) (五)共性技术赋能与应用支撑平台 (18) 三、数字孪生城市关键技术要素 (21) (一)新型测绘:快速采集地理信息 (21) (二)标识感知:实时“读写”真实城市 (27) (三)协同计算:高效处理海量数据 (33) (四)全要素表达:精准“描绘”城市前世今生 (36) (五)模拟仿真:在数字世界推演城市运行态势 (44) (六)深度学习:推动城市自我学习智慧成长 (48) 四、数字孪生城市典型应用场景 (53) (一)城市规划仿真:形成全局最优决策 (53) (二)城市建设管理:项目进度可视化管控 (55) (三)城市常态管理:“一盘棋”综合治理 (59) (四)交通信号仿真:最大化道路通行效能 (62) (五)应急演练仿真:应急预案更加贴近实战 (67) (六)公共安全防范:让“雪亮”更“明亮” (70)

(七)公共服务升级:感同身受的体验 (72) 五、数字孪生城市未来发展展望 (74) (一)有望全面激活智慧城市产业 (74) (二)有望重塑城市治理结构和规则 (75) (三)数字孪生城市的推进实施建议 (7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专家访问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探讨工业互联网合作

行业动态 <

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2019

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由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研究编著、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3》(以下简称《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3》)于5月27日正式发布。该报告对中国大数据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 趋势之一,5G商用创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风口。随着2018年6月首个5G国际标准版本发布,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投入相关产业的布局。2018年,全球共有72家运营商展开了5G测试,2019年,国内各地正陆续启动预商用,2020年将实现全面商用,2025年中国有望培育出4.3亿用户的全球最大5G市场。《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3》认为,未来中国将创造出数字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趋势之二,中国开启数字贸易规则新探索。数字贸易需要一个全球性的贸易框架来规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统一、公平、高效的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当前,全球贸易中有50%以上已实现数字化。与此同时,我国也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数字贸易市场。面向未来,我国需在全球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与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公平、透明、统一的全球贸易规则框架。 趋势之三,无人经济催生未来人机共生新格局。无人经济作为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和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所蕴育的产物,这种新业态的到来不仅能拉动市场增长,同时还将颠覆现有的就业格局和社会状态。未来,无人经济不仅要求传统商业组织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还需要政府同社会携手,加快构建起行业准入和测评机制、用户信息的保护机制,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催化人机共生新秩序的来临。 趋势之四,数字农业带动农村经济新转型。数字农业从概念的产生,到实践中的探索、发展和应用,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之中。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新技术将广泛应用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升级上,数字田园、智慧养殖、智能农机等新模式在更大范围推广,同时国家也将上马一批数字农业试点项目,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的建设。

数字孪生应用发展综述

数字孪生应用发展综述 1、 应用需求方向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产业升级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突飞猛进,加速推动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革。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新市场和产业新增长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而数字孪生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和提高效能的重要工具,可以有效发挥其在模型设计、数据采集、分析预测、模拟仿真等方面的作用,助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产业发展中的转型升级,不仅是技术问题,也不仅是管理问题;不只是商业交换问题,也不仅是商业模式问题,而是一种新的价值模式的问题,是要重新定义一个价值体系和产业结构。数字孪生系统和智能供应链不是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从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转型,为企业找到新的价值模式层面,发挥现实作用 。 贯通工业生产信息孤岛,释放数据价值 。当前工业生产已经发展到高度自动化与信息化阶段,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信息。但由于信息的多源异构、异地分散特征易形成信息孤岛,在工业生产中没有发挥出应有价值。 而数字孪生为工业产生的物理对象创建了虚拟空间,并将物理设备的各种属性映射到虚拟空间中。工业人员通过在虚拟空间中模拟、分析、生产预测,能够仿真复杂的制造工艺,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智能服务等闭环优化。数字孪生是未来数字化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例如可应用于以下的常见工业领域 : 1、工业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在没有数字化帮助下,设计产品要经历很多次迭代,非常耗费资源并影响交付工期。在高度集成化的工业生产线设计中,需要基于精准的节拍对各设备、物料、质检、人工装配等环节进行优化协调,以提升整体效率。 在传统规划过程只能依造人工模拟或者在真实产线中进行验证。因此工业产品设计,以及工业产线设计过程中,可以在虚拟的三维数字孪生空间中进行部件修改调整,产品尺寸装配等,以及在虚拟产线中进行设计优化、问题诊断内容,从而大幅降低产品验证工作和装配可行性,大幅减少迭代过程中设备的制造工作量、工期及成本。 2、 工业产品生产 :在当前高度信息化和集成化的工业生产模式,生产线发生意外故障时,很容易致使全产线停机停产,例如高度精细化的汽车生产线,会造成每

中国光通信行业概况研究

中国光通信行业概况研究 (一)行业概况 1、行业简介 光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光通信具有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信号串扰小、抗电磁干扰等优点,给通信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发展。 互联网业务的迅速发展和音频、视频、数据、多媒体应用的快速增长,数据通信对带宽的需求快速增长,对超高速和超长距离的大容量光纤网络和传输系统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推动光通信网络不断地升级换代。 (1)电信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全球电信市场保持持续增长,根据市场研究公司Point Topic统计,截至2018年2季度,全球固网宽带用户已经突破10亿,其中80%是光纤连接用户。基于ADSL 的宽带用户数同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光纤宽带接入已成为主流的通信模式,光通信设备投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成为推动通信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每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都要先进行资本性投入,运营商资本开支的高峰往往出现在网络建设的前中期,随着通信设备的价格下降和流量创收的增长,运营商逐渐减少资本开支,低谷往往出现在技术迭代的过渡期。 全球电信资本开支发展及预测(单位:10亿美元) 2019年,中国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运营牌照,通信行业即将进入5G时代,运营商资本开支将迎来上升通道。当前网络建设的政策提速信号明显,建站预期规模不断提高,相应带来资本开支预期的提升。根据三大运营商年度报告及德邦证券研究数据,三大运营商2019年基站建设规模预计达15-20万站,用于5G的资本开支在300-400亿元。

2009-2022E 营运商资本开支总额变化及预测 (2)数通市场 在数通领域,2017年底全球数据中心共计44.4万个,2017年市场规模近465.5亿美元(仅包括IDC基础设施租赁收入,不包括云服务等收入),同比增长10.7%,预计2018年将达到514亿美元。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数据中心白皮书》(2018年),2017年中国在用IDC机架总体规模166万架,数量1844个;规划在建数据中心规模107万架,数量463个;IDC市场规模650.4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2%。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188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肖苏阳 作者简介:肖苏阳(1995-),女,汉族,湖北襄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经济管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武汉430070) 摘要: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国家创新战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亟需由追求规模效益转向质量效益的竞争发展路径。创新与技术驱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增长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目前中国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讨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未来方向,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制造业转型;产业升级;工业互联网 一、引言 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的快速成长成为了当前我国推进科技创新政策发展的首要目标之一。目前全球产业发展迎来了一场技术革命的巨变,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通信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等不同领域的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趋势下,全球制造供需链及产业链逐渐完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带来了更为显著的集成协同作用。身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中国传统产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实现“智能制造”必然是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方向,也是中国抢占新一轮经济制高点的重大转折期。当前,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已然引起来自各领域学者的高度关注,以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经济范式的形成 掀起新一轮技术创新与产业革命① 。对于我国当下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中关于实现制造业由低端向中高端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转型升级的要求具有重大意义。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产业发展与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交互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经。 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将不再是某一技术或产业领域的进步与增长,而将会是融合大数据、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AI )等多个跨领域技术的融合爆发。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在极大程度上拓展未来经济发展空间,带来社会财富的新增长与经济潜力的释放。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变革创新会对各层面的经济结构运行方式、产业组织形态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影响。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正在逐渐由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向创新竞争优势,呈现出低端、中端与高端“三端”并存的价值链格局。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R&D 经费投入,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前沿基础研发较应用研究经费与人才投入相对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引进国外技术仍然是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无论是“中兴事件”抑或是中美贸易战中首当其冲的“华为5G 事件”都让我们清醒的意识到我国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严重的技术依赖性,工业互联网仍然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中的一大短板。由此,是否能够牢牢的抓住新一轮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技术革命机遇将成为我国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契机。 当前我国在“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计划指引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模式起步虽较欧美发达经济体较 晚,但已有良好开端。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占GDP 比重高达32.9%,中国数字经济总指数(Digital Economy Index ,简称DEI 指数)由238持续增长至364,表明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机械、生物技术等不同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在全速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竞相迸发的盛况。但是,目前我国不同行业间数字经济规模与结构发展差异较大,工业和农业占比显著低于服务业,尽管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近年来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数字经济之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作用仍有较大空间。 三、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两大方向 (一)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产业融合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以软件业、半导体业、通信业、虚拟技术、计算机网络设备、电子及光学产品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基础产业的崛起促进了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升级,带来了技术变革新的机遇,大幅并全面的提升了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中国制造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跃迁。 1.基于数字产业化的优势网络产业与制造业融合促进了不同产业间产品或同产业间不同质产品的融合,模糊了传统产业的界限,打破了传统要素有限供给以及传统产业固有的局限发展模式。通过数字产业化将数据中的知识、信息与技术转化为生产要素,催生了包括基础电信业、互联网产业、电子制造业、软件及服务业以 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牵引出的垂直产业② ,从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2.产业数字化带来的生产部门产业融合解决产品数量提升及 生产效率优化等问题。将数字经济基础产业的先进技术与生产方式融合于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管理和运营过程中,极大的降低了企业在信息获取、资源匹配以及制度交易等方面的成本,提升了信息与数据的存储、流通与处理效率,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互联网技术创新以改善制造业的生产流水线与制造系统,规模性的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新产品研发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并快速的对市场做出反应,产业间融合呈现动态发展趋势,推动了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数字孪生”技术,将物理实体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数字化表达,广泛应用于远程操控、产品预测分析、 城市智能管理、健康监测管理等诸多领域③ ,是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转型中的典型应用。另外,大数据、云 计算、3D 打印机与工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制造中。现阶段情况下,我国制造业在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与安全防护等技术方面发展遭遇困境,企业高尖端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配套机制尚不完善导致资金链在企业生产研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过程

BIM、GIS、CIM等技术共同助力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

BIM、GIS、CIM等技术共同助力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 一、从BIM+GIS到CIM 2018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行业标准《“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技术标准》的征询意见,激励“有条件的城市,可在BIM应用的基础上建立CIM”。 那么什么叫CIM?首先我们得从BIM讲起。BIM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简单地说,BIM 便是围绕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作直到终结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将各类信息一直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 利用BIM这一个高度集成的三维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水平,为建筑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各方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兴起于工程建筑领域的BIM技术如今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应用,它让建筑施工变的更高效、更绿色、更安全,总体成本更低。然而,BIM在提供精准的地理位置、建筑物周边环境总体展现和空间地理信息分析上存在不足,而三维GIS恰好可以对这些不足进行补充,实现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定位及周边环境空间分析,健全大场景的展现,促使信息更完善及全面。通过和GIS技术进行融合,BIM的应用范畴从单一化建筑物扩展到建筑群及其道路、隧道、铁路、港口、水电等工程领域。 BIM整合的是城市建筑物的总体信息,而GIS则整合及管理建筑物的外部环境信息,它们的融合建立了一个包含城市海量信息的虚拟城市模型。因此,引出来了CIM的概念。 CIM指的是城市信息模型,是以城市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起三维城市空间模型和城市信息的有机综合体。从狭义上的数据类型上讲,CIM是由大场景的GIS数据+BIM数据组成的,是属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数据。基于BIM和GIS技术的融合,CIM将数据颗粒度精准到城市建筑物内部的单独模块,将静态的传统式数字城市加强为可感知的、实时动态的、虚实交互的智慧城市,为城市综合管理和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