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场地基础设施运维管理标准等级评估指南

目 录

一、运维管理等级的界定 (2)

1.1 运维分级的目的 (2)

1.2 各等级典型的行为特征 (2)

1.3 设定运维管理等级目标 (2)

二、评估体系 (3)

2.1评估框架 (3)

2.2 评估原则 (3)

2.3 评估细则 (3)

一、运维管理等级的界定

1.1 运维分级的目的

● 为数据中心管理者提供评价运维管理成熟度的一个体系方法;

● 为数据中心拥有者评价第三方运维服务水平提供一个评价依据;

● 为数据中心管理者与企业高层管理者沟通提供一个平台。

1.2 各等级典型的行为特征

运维管理的成熟度,往往在数据中心日常运维的行为习惯中得到很好的反映。也因此,运维管理的

行为特征,成为分级的主要依据。各等级相对应的典型行为特征如下:

● A级(初始级):

存在部分的操作流程,但流程及管理体系的培训和沟通缺失,运维高度依赖于部分个人的技能和

经验。

● AA级(基本级):

流程具备,并被沟通和培训。管理者对于运维有明确的行为要求,但无法了解执行上的偏差。流

程主要依赖于厂商提供的标准流程,未被量身优化。

● AAA级(优化级):

优化的流程,流程基于持续的改进,在可能的情况下,IT手段被用来固化流程以提升效率和控制

执行质量。

1.3设定运维管理等级目标

原则上,数据中心管理者应基于数据中心所支撑应用系统的可用性目标来制订数据中心管理目标。

相应地,该管理目标成为制订机房设计等级目标以及运维管理等级目标的依据。

对于要求最高可用性目标的数据中心,应参照国标《GB50174-2008/201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

设计规范》选择A级数据中心机房作为设计和建设目标;相对应地,在运维上,应以本指南界定的AAA级作为运维管理等级目标。

对于以B级或C级设计建设目标建筑的数据中心,其运维管理等级应不低于其建设等级。同时,

我们推荐以较高的运维管理水平来提升数据中心的整体可用性级别。

二、评估体系

2.1评估框架

运维管理等级评估将基于“运维标准”的框架体系中的五大模块进行评估,这五大模块及其相对应的权重分别是:

● 管理范畴 15%

● 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10%● 人员管理25%● 设施管理25%●

运行管理25%

2.2 评估原则

● 对于可量化的指标:基于实际数据;●

对于不可量化的指标:基于历史行为特征。

2.3 评估细则

管理范畴

技术文档

需要提供的数据中心备案技术文档和记录,内容应包括:

规划设计资料

● 机房图纸(竣工图纸、现状图纸)● 设备采购合同与清单● 操作手册、维护手册● 保修保养资料

● 各系统说明(例如土建结构、电气、机械等)● 监控系统布局● 消防系统布局● 验收测试文档

● 数据中心所在建筑涉及资料、竣工图纸● 消防局验收报告

√√√

相关备案文档要集中保存,并保证运行人员可以随时查找。√√备案文档根据运行人员、供应商和设计者提供的变更而及时更新。

√管理边界

运维管理人员对不在所管辖范围内,但对数据中心安全运营有重大影响的外界因素制定完善的协调沟通机制及全责界限。外界因素包括:

● 供电

● 供水● 空调● 消防● 安防● 监控

● 运营商线路接入

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