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读后感
张居正读后感

张居正读后感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作为明朝中期的首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挽救明朝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在他的改革中,他秉持着“以治本为先”的理念,力图消除腐败,改善政治体制,重振国家实力。
张居正的改革虽然遭到了一些反对和阻挠,但他依然坚定不移地推行自己的改革方案,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读完《张居正》,我深受启发。
张居正作为一位政治家,他的坚韧不拔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在面对明朝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他依然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挑战传统,不畏权贵势力的阻挠,坚定地推行自己的改革方案。
他的勇气和决心让我深受震撼,也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张居正的改革思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提出了“以治本为先”的理念,认为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挽救国家。
他不满足于表面的修修补补,而是从政治体制、官员选拔、财政制度等方方面面入手,全面推行改革。
他的改革思路深刻而务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读完《张居正》之后,我也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新的认识。
张居正作为明朝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他的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改革思路不仅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他的故事的了解,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中国古代政治家的伟大和不易。
总的来说,读完《张居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勇气和决心、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都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对他的故事的了解,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更加明白了中国古代政治家的伟大和不易。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张居正的精神和经验,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居正第一卷读后感

张居正第一卷读后感张居正这人啊,一出场就透着一股不凡劲儿。
他就像是一个怀揣着超级攻略的游戏玩家,心里有一幅宏伟的蓝图,想要在这乌烟瘴气、规矩繁杂的官场里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这一卷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权谋争斗,却又不乏理想主义光辉的官场画卷。
先说说这官场的复杂程度吧。
那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迷宫,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着,今天你和我称兄道弟,明天就可能背后捅刀子。
各种势力就像一群乱哄哄的蚂蚁,看似杂乱无章,实则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但是张居正可没被这乱象迷了眼,他就像一个冷静的棋手,虽然周围兵荒马乱,但他心里清楚得很,每一步该怎么走。
书中描写的那些官场人物啊,一个个都鲜活极了。
有那种只知道阿谀奉承、拍马屁的小角色,看着他们为了一点好处在大官面前摇头摆尾的样子,就觉得好笑又可悲。
还有那些老谋深算的官场老手,表面上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实际上心里的弯弯绕比那九曲黄河还多。
在这些人中间,张居正就显得格外突出。
他不是那种只知道耍心眼的政客,他是真的想为国家做点事儿。
他想要改革,就像要给一个生病的人来一场大手术一样,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啊!张居正的智慧和谋略在这一卷里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隐忍,就像一只潜伏在草丛中的猎豹,静静地等待着最佳时机。
当面对那些反对派的攻击时,他也不会盲目地冲上去硬刚,而是巧妙地化解。
这种智慧不是那种耍小聪明,而是一种基于对局势深刻理解的大谋略。
他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里游刃有余,既不得罪太多人,又能慢慢地推行自己的想法。
不过呢,这一卷也让我感受到张居正的不容易。
他想做的事情太多,但是阻碍也太多。
那些旧的制度和势力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他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虽然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在庞大的官场体系面前,还是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这让我不禁为他后面的改革之路捏了一把汗。
总的来说,这第一卷就像一个精彩的开场戏,让我对张居正这个人和他所处的时代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他在后面的卷册里是如何披荆斩棘,在明朝的官场上大显身手,去实现他的政治抱负的了。
张居正读后感

张居正读后感张居正>读后感(一)近日读了熊召政先生的《张居正》,小说文笔流畅,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熊先生对明代的历史典故十分熟悉,很多背景知识的描述引用显示出了熊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张居正》共4本,读起来并不觉得十分吃力,在春节期间是我难得的好读物。
通读下来,对作为改革家的张居正有了一番更深的了解,尤其是他竭力推行改革,开创了万历新气象,大有一扫明朝颓废景象之势。
在任期间,他大胆起用人才,清量土地、改革税制、整顿讲学,并在皇太后、皇帝和政治盟友冯保的支持下达到了人臣所能得到的及至。
在其回荆州埋葬父亲时,沿途官员的巴结奉承、随行队伍的气派,都大有盖过帝王之情形。
至此,张居正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点。
繁华过后总是难免寂寞。
张居正任首辅十年,所积累的权势和人脉看似深厚不可动摇,却没有想到在其去世不久就被小皇帝迅速清算,多年的心血也随之而去。
当然,在熊先生的笔下,张居正还是作为正面出现的,对张居正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值得肯定的。
但,通过查阅资料,读者可以发现张居正在其去后所遭遇的情形决非偶然,在其政治生涯中存在着一些失败,正是这些失败导致了其身后的不幸:1、张居正与小皇帝的关系处理得并不好,对小皇帝的教育并没有起到效果。
小皇帝刚刚亲政,就把火烧到了自己的师相身上,这是为什么?单单是因为张居正拒绝从国库拿银子补贴内廷?非也。
或许是张居正的权势大得已经引起了小皇帝的不安,才痛下此手。
想想当年高拱就是因为轻视小皇帝才被罢相,因此万历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听张居正教导的小孩子。
事实上,有记载表明万历在少年时即显示出较高的天分。
2、张居正失去了广大官员和士林的支持。
虽然推行改革势必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招致他们的反对,但张居正的问题决不仅仅在于此。
根据《明史》记载,到了最后世人对张居正'日恶之'.从后来查抄张府看,张居正虽不算大贪,但也决非洁身自好,一个一向反对贪腐之人,竟背地里如此作为,难怪万历要动摇对老师的好印象了。
《张居正大传》读后感

《张居正大传》读后感记得去年暑假,从图书馆借过一本《明朝二十四臣》,翻过十之一二,不了了之,只记得明朝有张居正这么个人,还是某皇帝的老师等等,细致之处便记不清了。
当然,读读停停,这本书用去了我将近一个半月。
居正先生历经三朝,期间六十年,朝内朝外的大事不下百千件,另外朱东润先生为使佐证史实,大量引用史料,大约四分之一篇幅为文言引用,外加十分之一左右的文言套写,有时候读起来确实躁得很,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读,了解居正为人为政之德,为人为政之私,为人为政之机,起伏蜗行二十五六载(以入朝为官起),掌权十年,“懦弱”“残败”的大明为此又光辉了几十年,苟延残喘了几十年,才慢慢地死去。
历史上的事情多种多样,但人性是不分朝代的,也无所谓过去现在。
读史使人明智,读人是为了弄明白历史为什么会一遍一遍的覆辙。
千端何有?必有其因。
小时候的天才儿童,二十岁左右便开始他的政治生涯。
年轻不知事,不敢迈步履;之后像“明事”,一步一脚泥,掉入大深坑,抱怨又反思,为嘛太“朝气”?艰难爬出来,小心加翼翼,左右顾瞭望,伸触探虚实,虽然走得慢,比跑依然强;轻易不随人,随人跟对人,只有当如此,行程缩几尺!不争人之先,当仁却不让,敢不与人争,敢担破天功,曲径上山顶,峰上松香浓!急流当勇退,怎奈势弄人?披荆斩棘路,杂草丛生处,草软生毒虫,冒险非要命,既知今如此,怎敢攀至此,峰顶风景美,万死不辞拒!居正身后,神宗抄其家,夺其产。
居正家人要么自杀,要么被流放充军。
居正之魂,呜呜之声,我都听得真切!这都过去四百三十年了。
居正当政期间,在外北拒鞑靼,西抚藏佛;在内节俭开支,丈土赋税,精简人员,充盈国库——驿站,不再是官僚蛀米之所,沿途百姓的负担减轻了;官僚考成法,按时按量办事,不再拖沓。
对于战事、国是,居正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水利等自己不通的方面,提拔有用之人,帮助减灾除患。
人无完人,千年如此。
在这掌权的十年间,有好多人因为弹劾居正,遭到罢黜,或者杖刑牢狱之灾。
《张居正》读后感(精选5篇)

《张居正》读后感(精选5篇)《张居正》读后感(精选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居正》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居正》读后感1读《张居正》犹如爬山,抵达山脚之前漫长的缓坡,再途经危石旁仅容一人而过的羊肠山路和退一步就会坠入深渊的绝壁,,一路险阻疲惫,换得驻足顶峰远眺崇山峻岭那种“一览众山小”的片刻怡然,随之而来的却是身不由己地仓惶下山,黯然神伤地潦草离山。
仕途权贵好比自然节令,艳阳当头之日断然想不到冰冻三尺之寒;仕途权贵也好比登山,在巅峰之刻的怡然是断然无法预见山下凄凉际遇之痛。
卷一《木兰歌》描述了绵里藏针的张居正,如何在隆庆皇帝大行和十岁的万历皇帝登基这个改元的关键时期、依托李太后和新任的司礼监掌印冯保,一举挫败当时的首辅高拱,荣登万历第一任首辅的宝座。
身世凄凉的玉娘是一位才貌双全、能吟会唱的才女,曾是邵大侠送给高拱的礼物。
她和张居正相逢在前首辅高拱致仕的京南驿里。
玉娘一曲《木兰歌》道出了“皇城中尔虞我诈,衙门内铁马金戈”的残酷,也叹出了政局“荣辱兴衰转瞬间”的无常。
如果把政治权力比作登山的话,登山前的缓坡是漫长枯燥的、是需要忍辱负重的。
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处理政务的胸有成竹和得心应手,其实完全取决于他“登山”前的隐忍与后退中积蓄的力量。
卷二《水龙吟》如水龙吟的词牌,气势雄浑,抒发激奋的情怀。
张居正接手朝廷时,政治、经济和军事皆处于千疮百孔的状态,百事待兴。
治乱需用重典,而重典必触及巨室的利益。
年仅十岁的朱翊钧还无法独政,于是李太后、张居正和冯保组成的朝廷“铁三角”形成了实际的“君”。
这种局面,成全了张居正这个“臣”,可以君臣合道,上下一心,把满腹治国兴邦的良策和襟抱,自上而下推进到万历新政之中。
张居正上任之初,面临着户部连官员俸禄都发放不出来的窘迫局面,而官场三蠹——贪、散、懒——举目可见。
张居正大传读后感

张居正大传读后感张居正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
《张居正大传》是对他一生的详细描述,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伟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首先,张居正是一个有远见和智慧的政治家。
他在政治上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才能,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和把握时机。
他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行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
他不仅在军事上有所作为,更是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绩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后世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张居正是一个有担当和勇气的政治家。
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从不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并解决问题。
他在整顿官场秩序和整顿军队时,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
他不畏强权,不畏艰难,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种担当和勇气,是他成为一代名臣的重要原因。
再次,张居正是一个有爱心和仁义之士。
他在处理政务和对待人民时,都体现出了仁爱之心和对人民的关怀。
他秉持着仁义道德,励精图治,不图私利,只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他对待下属和同僚也是和蔼可亲,以身作则,深受人民和官员的尊敬和爱戴。
通过阅读《张居正大传》,我深刻感受到了张居正的伟大和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怀。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品质和精神,努力奋斗,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总之,张居正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感人的故事。
通过阅读《张居正大传》,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他的品质和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张居正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张居正读后感张居正读后感(一)近日读了熊召政先生的《张居正》,小说文笔流畅,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熊先生对明代的历史典故十分熟悉,很多背景知识的描述引用显示出了熊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张居正》共4本,读起来并不觉得十分吃力,在春节期间是我难得的好读物。
通读下来,对作为改革家的张居正有了一番更深的了解,尤其是他竭力推行改革,开创了万历新气象,大有一扫明朝颓废景象之势。
在任期间,他大胆起用人才,清量土地、改革税制、整顿讲学,并在皇太后、皇帝和政治盟友冯保的支持下达到了人臣所能得到的及至。
在其回荆州埋葬父亲时,沿途官员的巴结奉承、随行队伍的气派,都大有盖过帝王之情形。
至此,张居正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点。
繁华过后总是难免寂寞。
张居正任首辅十年,所积累的权势和人脉看似深厚不可动摇,却没有想到在其去世不久就被小皇帝迅速清算,多年的心血也随之而去。
当然,在熊先生的笔下,张居正还是作为正面出现的,对张居正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值得肯定的。
但,通过查阅资料,读者可以发现张居正在其去后所遭遇的情形决非偶然,在其政治生涯中存在着一些失败,正是这些失败导致了其身后的不幸:1、张居正与小皇帝的关系处理得并不好,对小皇帝的教育并没有起到效果。
小皇帝刚刚亲政,就把火烧到了自己的师相身上,这是为什么?单单是因为张居正拒绝从国库拿银子补贴内廷?非也。
或许是张居正的权势大得已经引起了小皇帝的不安,才痛下此手。
想想当年高拱就是因为轻视小皇帝才被罢相,因此万历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听张居正教导的小孩子。
事实上,有记载表明万历在少年时即显示出较高的天分。
2、张居正失去了广大官员和士林的支持。
虽然推行改革势必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招致他们的反对,但张居正的问题决不仅仅在于此。
根据《明史》记载,到了最后世人对张居正"日恶之".从后来查抄张府看,张居正虽不算大贪,但也决非洁身自好,一个一向反对贪腐之人,竟背地里如此作为,难怪万历要动摇对老师的好印象了。
张居正传读后感

张居正传读后感张居正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一生经历和政治理念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居正传》是一部详尽地介绍了张居正一生经历和政治思想的传记,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对张居正的一生和他所做的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改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张居正作为明代的一位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的改革思想和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提出了“一条鞭法”和“青苗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提高农业生产力。
他还主张减少官员的薪酬,厉行节俭,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这些改革措施都是为了解决明代晚期的社会问题,提高国家的治理效率。
通过这些改革,张居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其次,张居正的一生经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从一个普通的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成为了明朝的首辅。
他在政治上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都让我深深地敬佩。
他在任职期间,秉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不畏权贵,不惧强权,励精图治,励精图治,励精图治,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他的一生经历告诉我,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不朽的贡献。
最后,通过阅读《张居正传》,我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改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张居正的改革思想和实践,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他的改革措施虽然并非完美,但却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最佳选择,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他的一生经历和政治思想的了解,我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张居正传》这部传记不仅让我对张居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改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个政治家的担当和忠诚,也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希望通过对这部传记的深入阅读,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张居正的政治理念,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居正》读后感
熊召政的33多万字的《张居正》看完了,得写点什么。
本著作以高拱致仕还乡、张居正升为首辅始,以其死后被清算终,洋洋洒洒十年见证了张居正的无限辉煌和死后的凄惨悲凉。
可以说,就政治谋略,经邦济世而言,张居正在明朝没有一个相可以与之比拟,就是放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也是一朵奇葩。
从万历元年执掌首辅以来,张居正先后实行吏治革新、打击豪强、字粒田征税、改革税收、整顿学政、关闭私立学院、清丈全国田亩、实行一条鞭法等等改革主张,并且收效甚大,一时间,国库充实,天下升平,人民安乐。
其实张居正一开始接手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首辅上任第一个月,官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去,想到用积聚已久的胡椒木来抵用工资,但是遭到了皇亲国戚和官员的强烈反对,驸马都尉许从成联合太后的父亲武亲伯李伟从中阻拦,还有反对派拿这事和一个官员的死联系起来,大办后事,以此来表示对张居正的赤裸裸的反对,也想乘机搞垮他。
但是张居正就是张居正,当年也是靠搞垮高拱得来的首辅之位的。
他一方面积极取得当时是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李太后的支持,与此同时在京城实施京察,对不负责任的京官进行淘汰,当然也有看不顺眼的,他任用循吏反对清流,更是不拘一格,重用像金学曾一样的不怕得罪人的猛将,并且在全国实行一条鞭法,对官员实行考成法,对以后的改革开了个好头。
然后“万历新政”的改革虽然阻挠不断但还是持续不断的向前进行着,国家也越来越富强。
其实改革能进行下去,离不开李太后和万历的支持。
而万历由于年幼,对张居正这个顾命大臣兼老师基本是形成了依赖,对他的拟票更是基本全部通过。
这里,其实万历这个皇帝的权利已经无形的被架空了,小的时候还好,等到大了,想独立的时候,君相之间的矛盾就会浮现出来,这也为以后张居正的跟之前天壤之别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说到张居正的死后,我当时看的真的有点慌,这皇帝翻脸也翻得太快了点吧,居然对一个具有如此功劳的人这么的不放过,对他所做的统统否定,他的儿子们有的被整残了,有的自杀了,有的流放了,有的被关起来饿死了,怎一个“惨”字了得,这大概就是功高盖主的后果吧。
从而我觉得一个人是如此的渺小,就像前一秒还风光无限,而下一秒就被打入永世不得翻身的地狱,这叫我是无论如何都承受不了的。
还想说两点印象深刻的。
一个就是张居正作为一个政治家,那种野心,那种隐忍,那种判断力,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前人后说法不一,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玩的起的,也能够承受的了的。
在高拱下做事的时候,极力隐藏,不出风头,按照高拱的想法做事,但是找准关键时刻,联合冯保拉高拱下马,确实精彩。
其实说到这,我也挺佩服高拱的,两度出任首辅,而且也是兢兢业业的,但只能说强中自有强中手,碰到了徐阶和他的学生张居正,算他倒霉。
后来10年首辅生涯,把官员治理的服服帖帖的,成了帝国的实际统治者,这里的话,万历还是有点可怜的。
不过,看到后来接受32人的大轿,我当时想象了下,这得
多大的轿子,而且轿夫的队伍排列也是需要特别设计的,走路的步伐是否需要统一,整齐等等。
还有一个就是对玉娘的爱慕。
积香炉里的吟诗作画,男欢女爱,是张居正繁杂公务之外的消遣,也是对张居正为人另外一面的诠释,也是有血有肉的汉子。
其实从玉娘最后对张死后的追随,可以看出张还是非常有男人魅力的,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魅力。
期中受触动的还有玉娘离开后,当张得知了玉娘的下落的时候,并没有把她找来占为己有,而是尊重她自己的选择,是谓大气,我觉得只是每个男子汉都应该学习下的。
佩服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