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灾害的主要类型

合集下载

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在地球上以自然力量为主要原因,并给人类及其活动造成严重伤害和破坏的突发性、局部性、无法抗击或难以应对的现象。

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对于自然灾害的研究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理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然灾害类型地理中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风暴、台风、滑坡、泥石流、雪崩等。

这些灾害类型的发生都与地球的自然力量密切相关,是地球表层系统自身的一种反应。

1. 地震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断裂和震动的现象,通常由地震波引起。

地震的震源位置在地下的地震带,主要是由板块运动导致的应力积累和释放所引起。

地震会造成土地破裂、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火山岩熔融并喷出地表的过程。

火山活动主要分布在板块运动边界和地幔热柱上,火山口是火山喷发的主要出口。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热能、气体、火山灰等,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威胁。

3. 洪水洪水是指由于降雨、融雪或水库泄洪等原因,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位突然上升,超过了堤防或容量限制,进而造成周边区域的淹没。

洪水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农田水土流失、建筑物损毁等灾害。

4. 干旱干旱是指在长时间内,地表水资源供应不足,导致土地干燥、作物枯死等现象。

干旱通常是由于气候变化、降雨减少或水资源过度开采等原因引起的。

干旱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严重困难,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5. 风暴风暴是指风力较大、狂猛的气候现象,通常伴随有暴雨、雷电和强烈的气象灾害。

风暴常常造成树木倒伏、房屋被毁、交通中断等情况,对人类安全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6.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的形式,是指在海域上以强风、暴雨和巨浪为特征的天气系统。

台风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对沿海地区的人们带来严重威胁。

台风可以引发海啸、风灾、洪水等自然灾害。

7. 滑坡滑坡是指山体、岩土体等在自身重力和外力作用下,沿滑动面向下运动的现象。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一、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按规模划可分为:二、主要地质灾害概念及特征:(一)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受降雨、河流冲刷、融雪、地震、人工切坡、弃土加载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别名叫地滑,俗称“走山”、“垮山”、“山剥皮”。

1、滑坡的临灾前兆:(1)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推挤现象。

(4)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

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

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土)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8)临滑之前,在滑坡体范围内的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

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2、滑坡的应对措施(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

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

跑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

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

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立即向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报告。

重庆地貌——精选推荐

重庆地貌——精选推荐

重庆地貌重庆地貌地貌是构成⾃然环境的主导因素之⼀,是⼈类赖以⽣存、⽣产的基本条件。

地貌不仅影响着⾃然环境中⽔⽂、⽓候、⼟壤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及演化,⽽且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地貌也是⼀项在可持续发展战略⽅针的指导下,协调环境、⼈⼝、资源关系的重⼤研究课题。

本章就重庆地区的地貌基本特征、成因及其发育史作扼要论述。

第⼀节地貌基本特征重庆市地处我国四川盆地东部,属我国陆地地势第⼆级阶梯。

东北部雄踞着⼤巴⼭地;东南部斜贯有巫⼭、⼤娄⼭等⼭脉;其西为红⾊⽅⼭丘陵;中部主要为低⼭与丘陵相间排列的平⾏岭⾕类型组合。

综观全市地貌结构,有下列特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地为主从表3-1可知,重庆地貌形态类型可分为中⼭、低⼭、丘陵、台地、平原等五⼤类。

中⼭、低⼭⾯积达24136㎞2,占全市总⾯积的75.9%;丘陵⾯积为10426㎞2,占17%;平原⾯积仅1971㎞2,占2.39%,构成以⼭地为主的地貌形态类型组合特征。

表3—1重庆市地貌形态类型⾯积统计表类别平原缓丘低丘中丘⾼丘台地低⼭中⼭总计⾯积(㎞2) 1970.75 393.69 3735.21 4585.86 5839.86 2943.36 19876.17 4259.61 82334.93 百分⽐ 2.39 0.09 4.53 5.56 7.09 3.57 24.14 51.72 100.00中⼭主要分布于重庆市的东北部和东南部,前者为由巴⼭、旗杆⼭、帽含⼭、天⼦⼭、墨紫⼭、龙池⼭、磨盘⼭、天池⼭等组成⼤巴⼭地,是重庆与陕西、湖北的界⼭;⼭脊线因受地质构造控制,由北西向逐渐转向近东西向呈弧形平⾏伸展;⼭岭海拔均在1500m以上,其中巫⼭县、巫溪县交界处的天池⼭主峰阴条⼭⾼达2793.8m,成为重庆市的最⾼⼭峰。

巫⼭、⼤娄⼭⼭系构成重庆市东南边缘⼭地,是重庆与鄂、湘、黔的界⼭,主要有⽅⽃⼭、七曜⼭、巫⼭、普⼦⼭、⼋⾯⼭、⾦佛⼭等⼭脉,以⾦佛⼭风吹岭海拔2251m为最⾼,⼭脊线多呈北东—南北向伸延,其北穿越长江与⼤巴⼭地交汇于巫⼭县境内, 形成以巫⼭为扇顶,向西作扇形张开展布的地貌结构特征。

【专业知识】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专业知识】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专业知识】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学员问题】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解答】地质灾害类型多时,则可分节描述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列表反映,文字指出整体、共性特性;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压灾害等,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分类描述。

(1)滑坡查明滑坡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预测发展趋势,评价其对矿山工程项目的危害,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①滑坡发育位置、地形地貌及规模(长、宽、厚,单位:m,估计方量,单位:m3);②滑坡的构成要素(滑坡周界、滑坡后壁、滑坡前缘、鼓丘、裂缝等)、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和变形迹象;③滑坡区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其组合关系等)、地下水、泉点及流量、地表水及湿地;④滑坡类型、诱发因素,结合地质条件和降雨特征分析滑坡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⑤灾害史:危害范围、对象及危害损失及处置情况;⑥当地整治滑坡经验;⑦附典型点剖面、照片,附表(滑坡特征表)。

(2)泥石流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规模、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及程度,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对矿山工程项目的危害,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①发育位置及规模(流域面积,单位:k㎡)②地质条件: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地质构造;③地形地貌条件:沟谷长度(长、宽,单位:m),沟岸坡度,纵坡降(%),山坡坡度及植被发育状况,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并描述三区特征;④泥石流物质组成,堆积扇分布范围、形态,堆积层次、厚度、粒径,堆积历史、速度,一次最大堆积量估算;⑤汇水条件,流量(l/s)及特征⑥固体物质补给来源及方式:沟床类、坡面侵蚀类、重力类及人工土堆积等,沟谷内滑坡、崩塌、岩堆发育情况;⑦泥石流活动历史、活动特征(时间、频数、规模、冲淤、变迁)、破坏方式及程度;⑧结合地质条件、降雨条件(暴雨强度、点降雨量)和水动力条件及人类活动情况(开矿弃渣、修路地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分析泥石流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⑨灾害史:危害范围、对象及危害损失及处置情况;⑩附典型点剖面、照片,附表(泥石流特征表)。

初一地理了解地球的地貌特征和自然灾害

初一地理了解地球的地貌特征和自然灾害

初一地理了解地球的地貌特征和自然灾害初一地理:了解地球的地貌特征和自然灾害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和地表特征的总称,是地球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地貌特征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同时,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也与地貌特征息息相关。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主要地貌特征和常见的自然灾害。

第一部分:地球的地貌特征1. 高山地貌高山地貌是指海拔较高的山脉、山地和山地的地貌特征。

高山地貌常见于板块边界,由于板块运动引发的地壳变动,形成了众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高山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山峰陡峭,地势崎岖,河流形成瀑布和峡谷。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广泛分布于大陆板块的中央和沿海地区。

平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沉积作用、风化作用和水力作用。

世界上最著名的平原地貌有亚马逊平原、恒河平原等。

平原地貌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和人类居住发展。

3.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

河流地貌包括河流的源头、河流沿岸地区和河口三个部分。

源头地区常见于高山地带,水流湍急;河流沿岸地区地势相对平缓,河流形成了河流谷地,河岸两侧常见河滩、堤坝等地貌特征;而河口地区则是河流流入海洋的部分,形成了河口三角洲,如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等。

4.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地表下陷、断层拉拢等地质运动造成的盆地内聚集的水体。

湖泊地貌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水文作用密切相关。

世界上著名的湖泊地貌有北美五大湖、非洲维多利亚湖等。

湖泊地貌地势相对平缓,水体供应主要依赖于河流和降水,湖泊对周边环境有重要的调节和影响作用。

第二部分:地球的自然灾害1. 地震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自然现象,是因为地球内部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

地震会引发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海啸等次生灾害,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巨大的破坏。

全球常见的地震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地震带等。

2. 台风台风是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大风暴系统,是由热带低气压形成并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构造变化和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必须对其风险进行调查和评价。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出发,阐述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地质灾害的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地面隆起、地震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具特点,具体如下:1. 滑坡:滑坡是指由于坡面受到外力作用,土壤失稳而发生的坡体整体向下滑动现象。

滑坡的特点是滑坡面呈弧形或波浪形,坡面上覆盖着一层土石混合物,滑坡区域的土壤含水量较高。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大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土石混合物沿坡面流动形成的灾害。

泥石流的特点是速度快、体积大、含有大量碎石和泥沙,容易阻塞道路和山沟,危害性极大。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岩石层发生变形或溶蚀等原因引起的地面下沉现象。

地面塌陷的特点是常伴随土地沉降和地表上下的变形,呈圆形或椭圆形,容易造成建筑物倾斜和损坏。

4. 岩溶塌陷:岩溶塌陷是指由于岩溶地貌发生崩塌和塌陷等现象引起的地质灾害。

岩溶塌陷的特点是可造成地表通常出现大小不等、深度不一的陷坑,极易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地面隆起:地面隆起是指由于地下水、煤层气等物质的运移,造成地面隆起现象。

地面隆起的特点是常伴随着地面抬升、地表裂缝等现象,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6. 地震:地震是由地质构造变化或地下岩石运移等原因引起的地壳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特点是具有突发性、居群性和破坏性强等特点,能够引起地面破裂、建筑物倒塌等灾害。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指对某种具体灾害或区域的灾害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找到灾害目标(人、房屋、道路、桥梁等)所承担的风险和潜在损失,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富川地质灾害报告

富川地质灾害报告

富川地质灾害报告1. 引言富川地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部,地势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近年来,富川地区的地质灾害不断增加,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报告旨在对富川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背景富川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构造活跃,地下水丰富。

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地貌发育,地下水体系发达。

同时,河流穿越峡谷,地貌陡峭,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3. 富川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富川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滑坡是富川地区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次是崩塌和泥石流。

这些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 地质灾害的成因富川地区的地质灾害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地质构造活跃:富川地区处于构造活跃带,地壳运动频繁,导致地层变动和岩体松动,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降雨:富川地区多雨,降雨集中,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人为活动: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破坏地质环境,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5. 地质灾害的评估与预警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地质灾害,必须进行灾害评估和预警工作。

对于富川地区的地质灾害,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和预警: - 制定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收集地质、气象、水文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通过地下水位、地表变形、降雨量等指标的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地质灾害。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前准备救援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6. 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治理为了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以下是针对富川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建议: -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办法,合理规划用地,防止开发过度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地质灾害。

-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地理学中的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分析

地理学中的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分析

地理学中的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分析地球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球地貌的形成与自然灾害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范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球地貌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地球地貌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基础。

不同的地貌类型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山地地貌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平原地貌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沿海地貌容易受到飓风、海啸等灾害的影响。

地球地貌的特点决定了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和频率。

二、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 山地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山地地貌具有复杂的地形特征,容易受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山地地形的不稳定性导致山体容易发生滑坡,而滑坡又会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此外,山地地貌还会影响降水分布,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2. 平原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平原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人口密集地区的主要选择。

然而,平原地貌容易受到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由于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降雨过多时容易积水,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而在干旱季节,由于平原地区水源较少,干旱灾害也会对农业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3. 沿海地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沿海地貌容易受到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由于沿海地区处于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地势较低,容易受到飓风等强风的袭击。

同时,海啸也会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因此,沿海地区需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范地球地貌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球地貌的研究,可以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影响范围,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1. 地球地貌的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地球地貌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

通过对地表形态、地貌变化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预兆,为灾害预测和防范提供数据支持。

2. 地球地貌的数值模拟利用地球地貌的数值模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灾害的主要类型
地科一班 —— 谭晨晨
一、地貌灾害的概念
什么是地貌灾害? 什么是地貌灾害? 地貌灾害是指自然或人工引起的破坏地貌 地貌过程和现象。
(包括经长年累积才能形成威胁效应的现象) 包括经长年累积才能形成威胁效应的现象)
二、影响地貌灾害的因素
多种因素影响: 多种因素影响: 构造运动 气候 时间 岩性 人类活动 水文 …… 重要因素
三、地貌灾害的分类
据成因分类:自然; 据成因分类:自然;人为 据发展速度分类: 据发展速度分类: 突发性(崩塌 滑坡,泥石流等) 崩塌, 突发性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缓变性(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等) 水土流失, 缓变性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据灾害区地理特征分类: 据灾害区地理特征分类: 山地:滑坡,崩塌, 山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平原: 平原:地质沉降等
泥石流
定义: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 定义: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 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破坏力: 破坏力: 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 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 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