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辨证论治

太阳病辨证论治
太阳病辨证论治

太阳病辨证论治

一、A1型题

1.抵当汤中没有

A.大黄

B.水蛭

C.虻虫

D.桃仁

E.甘遂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E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主之以

A.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B.苓桂术甘汤

C.附子汤

D.茯苓甘草汤

E.真武汤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正确答案:E

3.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是

A.麻黄、杏仁、芍药、干姜、细辛、桔梗、橘皮、炙甘草

B.桂枝、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半夏、细辛、炙甘草

C.麻黄、杏仁、葛根、桂枝、茯苓、白术、炙甘草、大枣

D.桂枝、葛根、麻黄、生姜、桔梗、大枣、炙甘草

E.桂枝、芍药、麻黄、葛根、五味子、生姜、人参、炙甘草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

4.桂枝甘草汤证的主要表现为

A.脉结代,心动悸

B.心下悸,欲得按

C.心中悸而烦

D.气从少腹上冲心

E.心下逆满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正确答案:B

5.下列诸项中,除哪项以外,为麻黄汤证、桂枝汤证所共有

A.恶寒

B.脉浮

C.头痛

D.发热

E.喘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E

6.小青龙汤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均见喘,其主要区别在于

A.有无表证

B.有无内热

C.有无水饮

D.有无烦躁

E.有无呕逆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正确答案:C

7.太阳病的热型是

A.往来寒热

B.发热恶寒

C.发潮热

D.厥热往复

E.不恶寒,反恶热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

8.旋覆代赭汤适于下列哪一项病证

A.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B.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

C.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

D.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E.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正确答案:D

9.太阳病提纲证的病机是

A.外邪袭表,正气向外抗邪,太阳经脉气机不利,卫气不能温分肉

B.风邪袭表,肌腠疏松,卫外不固,营阴内弱

C.风寒袭表,卫气闭遏,营阴郁滞

D.寒邪束表,肌腠致密,卫阳闭遏,经输不利

E.以上都不是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

10.太阳伤寒的治法是

A.调和营卫

B.解肌祛风

C.解表发汗,固护卫阳

D.益气和营

E.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正确答案:E

11.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时需要

A.开水渍之

B.煮之

C.煮时大黄后下

D.先煮大黄,后下黄连

E.以上均不对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

1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表现为

A.头眩时时自冒,小便不利,脉沉紧

B.心下满,脐下悸,头眩,脉沉涩

C.小腹硬满,小便不利,心下痞满,脉沉涩

D.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E.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头眩,脉浮紧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正确答案:D

13.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

A.小便通利与否

B.有无发黄

C.有无如狂、发狂

D.有无少腹急结或苦里急

E.有无发热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C

14.附子泻心汤的煮法是

A.先煮附子,后下大黄、黄连、黄芩

B.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C.先煮黄芩,黄连、附子、大黄后下

D.用麻沸汤渍大黄、黄芩、黄连、附子

E.以上均不是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正确答案:E

15.生姜泻心汤方与半夏泻心汤方的不同点是

A.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去半夏

B.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减半夏量

C.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去干姜

D.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减干姜量

E.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去炙甘草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D

16.小陷胸汤的药物组成是

A.大黄、黄连、黄芩

B.黄连、半夏、栝蒌实

C.桔梗、巴豆、贝母

D.芒硝、大黄、甘遂

E.大黄、芒硝、葶苈子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正确答案:B

17.桂枝汤和桂枝加葛根汤的煮服法,下列除哪项外,两者相同

A.煮取三升

B.啜热稀粥

C.先温服一升

D.温覆取微似汗

E.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等物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

二、A2型题

18.患者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汗出,烦躁,舌质红,苔白,脉浮紧,宜用A.麻黄汤

B.桂枝汤

C.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D.大青龙汤

E.以上均不可用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D

19.患者心下胀满,自觉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舌淡,苔水滑,治宜A.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B.桂枝加桂汤

C.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D.桂枝甘草汤

E.小建中汤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

20.患者腹部胀满,午后为甚,食入增剧,食消则减,舌淡苔白腻,治用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B.枳实栀子汤

C.桂枝人参汤

D.栀子厚朴汤

E.理中汤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

21.患者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肠鸣,便溏,舌质稍淡,舌苔淡黄而厚腻,脉滑,治宜A.生姜泻心汤

B.大黄黄连泻心汤

C.五苓散

D.半夏泻心汤

E.桂枝人参汤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D

22.患者少腹硬满,神志狂乱,小便自利,脉沉涩,舌质紫暗,治用

A.桃核承气汤

B.抵当汤

C.抵当丸

D.大陷胸汤

E.大承气汤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

23.患者心下胀满痞塞,按之濡软,关脉浮滑,更见恶寒汗出,治宜

A.桂枝汤

B.大黄黄连泻心汤

C.五苓散

D.半夏泻心汤

E.附子泻心汤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E

24.患者感冒后出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治宜

A.桂枝汤

B.玉屏风散

C.白虎汤

D.麻黄汤

E.葛根汤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

25.患者心下不适,按之则痛,舌红,苔黄厚而腻,脉浮滑,治宜

A.大黄黄连泻心汤

B.小陷胸汤

C.大柴胡汤

D.大陷胸汤

E.半夏泻心汤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

26.患者微热,恶风寒,脉浮,口渴能饮,饮不解渴,小便不利,治疗宜选A.猪苓汤

B.五苓散

C.真武汤

D.麻黄汤

E.苓桂术甘汤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

27.患者不大便五六日,舌上干燥,口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治宜

A.大承气汤

B.大柴胡汤

C.大陷胸汤

D.调胃承气汤

E.小承气汤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C

28.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面色黧黑,舌苔水滑,脉弦,寸有滑象,治宜A.小青龙汤

B.麻黄汤

C.麻杏甘石汤

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E.以上均不可用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

29.患者身体疼痛,发汗后其疼痛加重,脉沉迟,宜用

A.麻黄汤

B.桂枝汤

C.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D.附子汤

E.以上均不可用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C

30.患者发热恶寒,心下痞满,大便稀溏,日行五六次,腹中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濡,最适宜的方剂是

A.理中汤

B.葛根汤

C.葛根黄芩黄连汤

D.生姜泻心汤

E.桂枝人参汤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E

31.患者嗳气频作,上腹部痞满,按之紧硬而不痛,纳差,或见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滑,无下利。最恰当的方剂为

A.生姜泻心汤

B.甘草泻心汤

C.旋覆代赭汤

D.半夏泻心汤

E.桂枝人参汤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C

32.患者项背拘紧疼痛,活动不柔和,发热,恶寒,汗出,脉浮,治宜

A.桂枝加葛根汤

B.葛根汤

C.麻黄加葛根汤

D.麻黄汤

E.桂枝汤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A

三、A3/A4型题

(33-35题共用题干)

李某,女,33岁。患感冒痊愈后,遗留阵发性发热、汗出半年余,每天发作2~3次,其饮食、二便均可,舌淡苔白,脉缓软无力。

33.其证候属于

A.阴虚发热

B.气虚发热

C.血虚发热

D.阳虚发热

E.营卫失和发热

34.其治法是

A.滋阴清热

B.甘温除热

C.调和营卫

D.温补阳气

E.养血敛阳

35.治疗应首选

A.桂枝汤

B.补中益气汤

C.清骨散

D.金匮肾气丸

E.当归四逆汤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33.E;34.C;35.A

(36-38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40岁,素有咳喘之疾,此次因起居不慎,感冒风寒,致头痛,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同时伴有喘息发作,胸闷憋气,有少量白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36.其病机属于

A.外感风寒,引发素喘

B.寒邪束表,肺气失宣

C.外寒内饮,肺失宣降

D.邪热壅肺,肺气不降

E.肠热上攻,肺失肃降

37.其治法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辛温解表,温化水饮

C.清解肠热

D.清宣肺热

E.解肌祛风,降气平喘

38.治疗应首选

A.麻黄汤

B.小青龙汤

C.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D.葛根黄芩黄连汤

E.麻杏甘石汤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36.A;37.E;38.C

(39-41题共用题干)

吴某,男,32岁。患者因劳动时淋雨,当晚头身疼痛,恶寒发热无汗,次日延医就诊。体温38.8℃,脉浮数,舌苔薄白,二便如常,不呕不渴。医用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等祛风胜湿药。服1剂后,汗出甚多,身寒怕冷,小便短涩,舌苔白润,脉象细微。39.其证候属于

A.营卫不和

B.肺虚不固

C.阳虚汗出

D.阳气暴脱

E.以上均不是

40.其治法是

A.调和营卫

B.益气固表

C.扶阳固表

D.回阳固脱

E.以上均不是

41.治疗应首选

A.桂枝汤

B.玉屏风散

C.四逆汤

D.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 太阳病

古一两15.625g 现3.5g 太阳病辨证纲要 〖太阳病的提纲〗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提要】太阳病的脉证提纲。 【解析】本证成因:风寒外袭。 主症和病机:脉浮──外邪袭表,正气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气血必充盛于表,而脉象反映气血活动的状态,故脉应之而浮。 头项强痛──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外邪束表,太阳经脉受邪,经气运行不利,故头项强痛。 恶寒──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气被伤,失其“温分肉”的正常功能,故恶寒。 此三症反映了外邪侵袭太阳肌表,正邪交争于体表的病机,是太阳病表证的基本特征,所以列为太阳病篇之首,后人称为太阳病提纲。 〖太阳中风提纲〗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提要】太阳中风证的脉证提纲。 【解析】本证成因:风邪袭表。 主症和病机:发热──风阳邪气伤卫阳,卫阳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故发热。 汗出──卫阳被伤,卫外失固,且风性疏泄,使营阴外泄。 恶风──卫阳被伤,温煦失司,汗出肌腠疏松,不胜风袭。 脉缓──汗出伤营,营阴不足,故脉松弛宽缓。 本条首言太阳病,当有太阳病见证,故其脉当见浮缓,浮主邪在表,缓主营阴伤。凡见此脉症者,当为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提纲〗 【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提要】太阳伤寒证的脉证提纲。 【解析】本证成因:寒邪闭表。 主症和病机:必恶寒──强调恶寒必定先见。[分析:寒邪束表,卫阳被伤,失去温煦的作用,故必恶寒] 或已发热(风寒袭表,卫阳能及时达表抗邪,故起病即见发热),或未发热(感受风寒较重,卫阳郁遏,或体质素弱,卫阳不能及时达表抗邪,故发热较迟。然太阳伤寒之发

[伤寒论]病案分析资料报告

病案分析 1.王某某,女,50岁。 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体温37.50C,皮肤湿润。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 证型:中风表虚证 证候分析:病缘于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风寒袭表,太阳经气不利,故头痛,颈项酸软;表气不和,致里气不调,肺气不利则鼻塞,胃气上逆则干呕。前医以辛凉解表,是以寒治寒,药不对症,故无效。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为风寒袭表,正气不足之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 桂枝、白芍、生、大枣、炙甘草 2.某,男,60岁。 主诉:咳喘一周。 现病史:既往有咳喘病史。一周前因天气转凉,咳喘又作,伴恶风,微热,汗出,咯少量白痰,口不渴,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体温37.50C,皮肤湿润,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 证型:太阳中风兼喘证 证候分析:患者素有咳喘痼疾,此次因复感外邪,咳喘又作。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肺气上逆故咳喘,肺气不降,大肠腑气不通,故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表明非燥屎结;口不渴,非里热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为风寒袭表,兼夹痰饮之征。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白芍、生、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 3.某某,女,55岁。 主诉:反复自汗出三年。 现病史:反复自汗出,恶风,汗多时浸汗的毛巾可拎出水。纳可,口和,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自汗证 证型:营卫不和 证候分析:患者虽反复自汗出三年,但纳可,口和,二便调,且舌脉无异常,表明脏无他病。与原文第53条病证相符,“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与营气谐和故尔”,即营卫不和。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 桂枝、白芍、生、大枣、炙甘草 4.王某某,男,40岁。 主诉:颈项拘急,不能坐立三天。 现病史:突起颈项拘急,背部如被人抓住感。不能坐立,只能平卧,虽为盛夏,但仍喜被恶风,伴汗出。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头颅CT、脑脊液生化检查、血压均未见异常。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 证型: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证 证候分析:患者起病尚急,为新病。风邪袭表,客犯太阳经脉,经输不利,津液受阻,不能敷布,经脉失养,故颈项拘急。卫外不固,营阴外泄,肌腠松疏,故汗出恶风。不能坐立,只能平卧,为兼有正虚之征。舌脉无明显异常,排除杂病中风、暑温危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

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

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症并治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一、太阳病脉症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因病机——太阳主表,卫外。外感先病太阳。 症状解读——脉浮:邪在外,卫气浮于外抗邪。正气未虚。 头项强痛:太阳经循行头项,外邪易犯,风寒外束,经气受阻。 恶寒:外邪束表,卫气被遏,不能“温分肉”。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病因病机——风寒袭表、营卫失调。 症状解读——发热:风寒袭表,阳浮抗邪。 汗出、恶风:风性疏泄,伤于卫阳。卫外失固,营不内守,营阴外泄。 脉缓:营阴外泄。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症状解读——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与感邪、体质、卫气郁闭有关。(风寒甚,卫气郁闭重未能达表则不发热。)体痛:寒性凝滞。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

郁滞,经气运行不畅。 呕逆:风寒束表,表气郁闭,里气不和,胃失和降。 脉阴阳俱紧:***寒性凝滞,郁闭营卫,无汗脉紧。(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症状解读——发热而渴,不恶寒:温邪犯表,化热伤津。 误治解读——误汗: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则变为风温。热邪鼓动气血,身灼热、脉浮盛有力。热盛迫津外泄,自汗出。伤津,身重。热扰神明,多眠睡、语言难出。邪热壅肺,鼻息必鼾。 误下:攻下伤阴伤津,小便不利。肝肾阴精不能上承于目,直视。热盛神昏,关门不固,二便失禁。 误火:热盛伤津,动风,惊痫、瘛疭。热伤肝胆,水不涵木,黄疸。 三、辨病发于阳、发于阴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

伤寒论之太阳病篇

伤寒论之太阳病篇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一、太阳病经证: (一)中风表虚证:桂枝汤及其兼证 桂枝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桂枝汤主之。(13)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 者,宜桂枝汤。(95)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服以须臾,可啜热粥以助药力。忌生冷、酒酪、五辛、粘滑、肉类等。) 桂枝加葛根汤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病机:风寒在表,营卫不和,肺气上逆。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咳喘气逆。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桂枝加附子汤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病机:表证未除,阳气虚弱,阴亦不足。 主症:发热,恶风,头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适,小便不利等。治法:扶阳解表。

伤寒论太阳病篇 郭杰

2016届六安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实习生读《伤寒论》太阳病篇有感 姓名:郭杰 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级:12级中西医临床 时间:2016年6月11日

正文:《伤寒论》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之手,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又以太阳病篇的论述最多。太阳病篇主要是论述外感病的传变与转归,以及失治误治之后的各类兼证、变证和疑似证等。因此有丰富的临床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 从《伤寒论》“太阳病篇”原文来看,太阳病的病变部位涉及到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阳膀胱腑,也涉及到太阳所主的肌表营卫。由于太阳主表,而肺主皮毛,所以当体表的阳气受邪时,往往会导致肺气宣发肃降的功能失调而出现咳嗽或气喘。因此,手太阴肺经的病证也在“太阳病篇”中体现出来。当然,《黄帝内经》中用“太阳”命名小肠经和小肠腑,即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太阳小肠腑。但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的判断,在外感病的早期阶段,《伤寒论》中并没有涉及到关于小肠经、腑的相关病变特征,这也是值得现代临床考究的一个方面。 从太阳病的提纲证来看,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反映了风寒邪气侵袭太阳经脉和肌表,正气奋起与邪气抗争的病机。三者必须兼备,方可辨为太阳病,不可独为一证。太阳病往后又分为:中风、伤寒和温病。 太阳中风为外感风寒卫强营弱,以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为特征,又称太阳中风表虚证,治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用桂枝汤证。若兼项背强几几,太阳经气不利,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兼气息喘急者,是风寒迫肺,肺气不利,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兼汗漏不止,甚则小便不利,四肢拘急者,是表扬虚弱为主,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兼胸闷脉促者,是外邪欲陷胸阳不展,方用桂枝去芍药汤。若胸闷恶寒甚,脉微而不促者,是外邪已陷胸中,胸阳受损,然表邪还在,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兼身痛不休,脉沉而迟者,是表邪未解而气营两亏,方用桂枝新加汤。

太阳病辩证论治

第一节太阳病辩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词语解释】 头项强痛:强,不柔和,有拘紧感。头项强痛即颈项疼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恶寒:即怕冷 【辩证提要】 辩证要点:恶寒(寒风),或伴发热,头痛连项,脉浮。 病机: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 意义:太阳病提纲(诊断标准)。凡此后言太阳病者,即具此证此脉。 二、太阳病分类 【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词语解释】 恶风:为恶寒之轻者,即遇风则恶之,无风则坦然。 脉缓:指脉象柔缓而不紧急,非怠慢迟缓之意。 中风:中医证名,指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表证,与内伤杂病的中风病不同。【辩证提要】 辩证要点:发热,汗出,头痛,恶风,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卫不外固,营不内守,营卫不和。 【原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词语解释】 脉阴阳俱紧:阴阳指部位,即寸关尺三部。急与缓相对,乃脉来紧束、紧张之象。阴阳俱紧,指三部脉都见紧象。 伤寒:证名,属狭义伤寒。 【辩证提要】 辨证要点:恶寒,头身痛,无汗,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原文】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词语解释】 阳浮而阴弱:一指营卫 【辩证提要】 辨证要点:汗出,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

伤寒论太阳病篇

2016届六安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实习生 读《伤寒论》太阳病篇有感 姓名:郭杰 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级:12级中西医临床 时间:2016年6月11日 正文:《伤寒论》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之手,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又以太阳病篇的论述最多。太阳病篇主要是论述外感病的传变与转归,以及失治误治之后的各类兼证、变证和疑似证等。因此有丰富的临床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 从《伤寒论》“太阳病篇”原文来看,太阳病的病变部位涉及到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阳膀胱腑,也涉及到太阳所主的肌表营卫。由于

太阳主表,而肺主皮毛,所以当体表的阳气受邪时,往往会导致肺气宣发肃降的功能失调而出现咳嗽或气喘。因此,手太阴肺经的病证也在“太阳病篇”中体现出来。当然,《黄帝内经》中用“太阳”命名小肠经和小肠腑,即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太阳小肠腑。但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的判断,在外感病的早期阶段,《伤寒论》中并没有涉及到关于小肠经、腑的相关病变特征,这也是值得现代临床考究的一个方面。 从太阳病的提纲证来看,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反映了风寒邪气侵袭太阳经脉和肌表,正气奋起与邪气抗争的病机。三者必须兼备,方可辨为太阳病,不可独为一证。太阳病往后又分为:中风、伤寒和温病。 太阳中风为外感风寒卫强营弱,以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为特征,又称太阳中风表虚证,治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证。若兼项背强几几,太阳经气不利,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兼气息喘急者,是风寒迫肺,肺气不利,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兼汗漏不止,甚则小便不利,四肢拘急者,是表扬虚弱为主,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兼胸闷脉促者,是外邪欲陷胸阳不展,方用桂枝去芍药汤。若胸闷恶寒甚,脉微而不促者,是外邪已陷胸中,胸阳受损,然表邪还在,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兼身痛不休,脉沉而迟者,是表邪未解而气营两亏,方用桂枝新加汤。 太阳伤寒证为风寒外束,卫闭营郁,以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为特点,又称太阳伤寒表实证。治宜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因寒主收引,经气不利,故常伴身疼腰痛等证。若经气闭郁,项背强

伤寒论-太阳病篇 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症并治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一、太阳病脉症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因病机——太阳主表,卫外。外感先病太阳。 症状解读——脉浮:邪在外,卫气浮于外抗邪。正气未虚。 头项强痛:太阳经循行头项,外邪易犯,风寒外束,经气受阻。 恶寒:外邪束表,卫气被遏,不能“温分肉”。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病因病机——风寒袭表、营卫失调。 症状解读——发热:风寒袭表,阳浮抗邪。 汗出、恶风:风性疏泄,伤于卫阳。卫外失固,营不内守,营阴外泄。 脉缓:营阴外泄。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症状解读——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与感邪、体质、卫气郁闭有关。(风寒甚,卫气郁闭重未能达表则不发热。)体痛:寒性凝滞。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经气运行不畅。 呕逆:风寒束表,表气郁闭,里气不和,胃失和降。 脉阴阳俱紧:***寒性凝滞,郁闭营卫,无汗脉紧。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症状解读——发热而渴,不恶寒:温邪犯表,化热伤津。 误治解读——误汗: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则变为风温。热邪鼓动气血,身灼热、脉浮盛有力。热盛迫津外泄,自汗出。伤津,身重。热扰神明,多眠睡、语言难出。邪热壅肺,鼻息必鼾。 误下:攻下伤阴伤津,小便不利。肝肾阴精不能上承于目,直视。热盛神昏,关门不固,二便失禁。 误火:热盛伤津,动风,惊痫、瘛疭。热伤肝胆,水不涵木,黄疸。 三、辨病发于阳、发于阴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脉静:脉律缓,未变化。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风家:太阳病患者 五、太阳病欲解时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第二节太阳病证 一、太阳病经证 (一)中风表虚 1.桂枝汤证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阳明少阳病辨证论治

第三章阳明病辨证论治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胃家实”,热证者,是燥热之邪尚未与肠中之糟粕相结,只是无形之邪与肠中之糟粕相结,形成燥屎而阻于肠道,以不大便、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脉沉实有力为主症。然而无论是热证,还是实证,均属燥热实证,故以“胃家实”统括之。 【188】伤寒转属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名词解释】 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 不更衣:即不大便。 汗出濈濈然: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白虎汤证——阳明病热证】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名词解释】 口不仁:口中感觉失常,食不知味,语言不利。 【辩证提要】 辩证要点:发热、汗出,口渴,甚或腹满,身重,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脉浮滑,但无阳明里实。 病机:无形邪热炽热。 治法:辛寒清热 【证候分析】 ①脉 浮——热盛于外,表里俱热 滑——热炽于里 ②身热——里热炽盛,蒸达于外 ③汗自出——里热炽盛,迫津外越 ④口渴——高热汗出伤津;里热盛,欲饮冷水,以折其热 ⑤心烦——热扰神明 ⑥舌质偏红,苔黄较燥——内热津伤之象 【方药】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白虎加人参汤证】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猪苓汤证】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注意:汗出多而渴者,不可用猪苓汤。 【调胃承气汤】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名词解释】 蒸蒸发热:形容发热由内达外,如蒸笼中热气蒸腾之状。

伤寒论之太阳病篇

一、太阳病经证: (一)中风表虚证:桂枝汤及其兼证桂枝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桂枝汤主之。(1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服以须臾,可啜热粥以助药力。忌生冷、酒酪、五辛、粘滑、肉类等。)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3)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病机:风寒在表,营卫不和,肺气上逆。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咳喘气逆。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桂枝加附子汤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 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 去皮,破八片) 病机:表证未除,阳气虚弱,阴亦不足。 主症:发热,恶风,头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适,小便不利等. 治法:扶阳解表。 桂枝去芍药汤证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1)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太阳病辨证论治练习题

伤寒论第一单元太阳病辨证论治 一、A1 1、太阳中风表虚证,其发热的特点是 A、潮热 B、翕翕发热 C、燥热 D、身大热 E、蒸蒸发热 2、太阳中风表虚证治中,治疗“阳浮而阴弱”的主要药物是 A、生姜、大枣 B、桂枝、生姜 C、桂枝、芍药 D、芍药、大枣 E、芍药、甘草 3、太阳伤寒的治法是 A、解肌祛风,宣肺平喘 B、温阳散寒,温肺化饮 C、调和营卫,疏风散寒 D、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E、发汗解表,固护卫阳 4、下列不属于麻黄汤证病机的是 A、风寒束表 B、卫阳被遏 C、内有郁热 D、营阴郁滞 E、肺气失宣 5、发热恶风,头身疼痛,无汗而喘,宜选用的方剂是 A、小青龙汤 B、大青龙汤 C、麻黄汤 D、麻杏甘石汤 E、桂枝加葛根汤 6、大青龙汤的主治病证是 A、表实兼里寒证 B、表实兼下利证 C、表实兼内饮证 D、表实兼里热证 E、表实证 7、大青龙汤证的禁忌证为 A、表虚兼里寒证 B、表虚兼下利证

C、表虚兼内饮证 D、表虚兼里热证 E、表里俱虚证 8、大青龙汤中重用麻黄意在 A、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B、解表化饮,降气平喘 C、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D、温肺化饮,降气定喘 E、外散风寒,开郁解表 9、外有表寒,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欬,宜选用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小青龙汤 C、桂枝加葛根汤 D、麻杏甘石汤 E、大青龙汤 10、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脉象特点是 A、脉浮数 B、脉浮紧 C、脉浮滑 D、脉浮缓 E、以上都不是 11、下列不属于小青龙汤证或然证的是 A、口渴 B、少腹胀满 C、下利 D、小便不利 E、汗出 12、小青龙汤的主治证候是 A、表实兼里寒 B、表实兼下利 C、表虚兼内饮 D、表寒兼水饮 E、表寒兼里热 13、水逆证的主要症状是 A、脉浮或浮数,微热,消渴 B、消渴或烦渴,干呕 C、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D、小便不利,上气冲心 E、心下痞,少腹满

伤寒论太阳病

伤寒论太阳病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古一两现太阳病辨证纲要 〖太阳病的提纲〗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1)* 【提要】太阳病的脉证提纲。 【解析】本证成因:风寒外袭。 主症和病机:脉浮──外邪袭表,正气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气血必充盛于表,而脉象反映气血活动的状态,故脉应之而浮。头项强痛──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外邪束表,太阳经脉受邪,经气运行不利,故头项强痛。恶寒──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气被伤,失其“温分肉”的正常功能,故恶寒。此三症反映了外邪侵袭太阳肌表,正邪交争于体表的病机,是太阳病表证的基本特征,所以列为太阳病篇之首,后人称为太阳病提纲。 〖太阳中风提纲〗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者,名为。(2)* 【提要】太阳中风证的脉证提纲。【解析】本证成因:风邪袭表。主症和病机:发热──风阳邪气伤卫阳,卫阳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故发热。汗出──卫阳被伤,卫外失固,且风性疏泄,使营阴外泄。恶风──卫阳被伤,温煦失司,汗出肌腠疏松,不胜风袭。脉缓──汗出伤营,营阴不足,故脉松弛宽缓。 本条首言太阳病,当有太阳病见证,故其脉当见浮缓,浮主邪在表,缓主营阴伤。凡见此脉症者,当为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提纲〗

【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者,名为。 【提要】太阳伤寒证的脉证提纲。 【解析】本证成因:寒邪闭表。 主症和病机:必恶寒──强调恶寒必定先见。[:寒邪束表,卫阳被伤,失去温煦的作用,故必恶寒] (感受风寒较重,卫阳郁遏,或体质素弱,卫阳不能及时达表抗邪,故发热较迟。然太阳伤寒之发热可有迟早,但恶寒必与病同见) 体痛──周身疼痛,是伤寒的主要症状之一。[:寒性凝滞,寒伤肌表,不仅外闭卫阳,而且内郁营阴,营卫气血凝滞,经气运行不畅,故周身疼痛。]呕逆──寒邪束表,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升降失调。脉阴阳俱紧者──寸关尺三部脉俱现浮紧之象,浮乃正邪交争于表,紧乃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气血运行不利所致。[说明]:太阳伤寒的脉证除原文所述外,还当有无汗一症,因其以无汗、脉紧为特征,故后人又把太阳伤寒称为风寒表实证。 太阳中风与伤寒,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表证。太阳中风,是因卫外失固,营阴外泄,营卫失和,故以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主证,属太阳病表虚证;太阳伤寒,是因卫阳外闭,营阴郁滞,经气不利,故以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呕逆、脉浮紧为主证,属太阳病表实证。其中鉴别的关键在于有汗和无汗。 〖温病与风温提纲〗 【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 ,风温为病,,自汗出,身重,,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若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时,。一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 【提要】太阳温病和风温的脉证提纲及误治后的变证。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习题——太阳病

绪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林亿 E.华佗 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 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 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 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A.113首 B.112首 C.111首D.397首 E.245首 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 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 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 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 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二)X型题 1.“伤寒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 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C.《内经》的成书年代 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 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 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 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 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 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 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 A.《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汤液经》 E.《甲乙经》 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倪海厦讲伤寒论

倪海厦讲伤寒论 本文转载自高山予鹰《倪海厦讲伤寒论(1)》 倪海厦讲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1)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对于太阳,可以代表经络中的太阳经,也可以代表全体阴阳状态的太阳。八纲辨症中表里的“表”,在这里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为寒水,所以常人皮肤表面是冰凉的,手脚是温热的。体表有这太阳的寒水,可以保卫我们不受外界寒热的影响,调节体温。这寒水不是停滞的,是不断的代谢更新的。张仲景的观念:人身体很虚弱的时候,就是体力不够,免疫系统较差的时候,平常素体虚弱,本身就很虚弱的人。它的原因就是肠胃不好,因为肠胃是后天之本,有一天突然感冒,风寒一进来,免疫系统马上出去相抗,因为风寒从表面进来,所以免疫系统一抗,一定是在表面上堵到,在皮肤表面上抗争,所以摸到的脉是浮脉,浮在表面上。何谓浮?手指头轻轻的碰,就摸到脉就是浮脉。所以病人有感冒表证的时候,摸到的脉就是浮脉。为什么在表?因为血里面的免疫系统在表上和滤过性病毒相抗产生的现象,所以第一个症状叫作脉浮,就是脉会浮出来,人平常不会脉浮的。为什么有的人常年不感冒?因为他肠胃好,所以后面治疗的方剂都是从肠胃下手

的。西医说感冒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西医的药物学说,滤过性病毒没有抗生素可以杀它。但是感冒的时候,西医开抗生素的药,来增加抵抗力,抗生素下到胃里面,肠胃第一个受到损害,本来就是肠胃不好,才会表不固,才会抵抗力差,才会得到感冒。所以西药吃下去,肠胃会越来越差。张仲景的脉法,最常用的就是浮沉迟数,浮脉与数脉是阳,沉脉与迟脉是阴。在针灸学中教过,浮脉就是轻轻地摸在皮肤表面就摸到脉。初病如果脉是浮脉,或加上一点“大”、“动”、“滑”、“数”,这是阳脉,代表阳病;若病久了,变成沉脉,或加上一点“涩”、“微”、“弱”、“弦”这是阴脉,代表阴病;就是病势在进、在恶化中。若反之,原来是阴脉,后来变成阳脉,则是病势在退,在恢复中。正常人的脉是“不浮、不沉、不迟、不数”,就是常脉。张仲景的脉诊只是辅助,望闻问切中,有些中医若单用切法只是巧匠、下工。结果开药方出来七、八十味药。这不是正统中医,治不好病。张仲景很擅长于望诊、闻诊、问诊,不是只有诊脉,因此不需要把脉法分的很细。张仲景的观念中,认为阳有病,不可以看到阴脉,有病当见阳脉。只有经方的力量,才可以很快地把阴脉的病,才几天就变成阳脉。在一些感冒或者心脏病的案例,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为什么头项强痛而恶寒?人身上的穴道,风池、风府、风门,都在背后,后脑是受风的地方,所以有一句话说“神仙也怕脑后风”,不要脸对着冷气孔吹,第二

太阳病辨证论治

太阳病辨证论治 一、A1型题 1.抵当汤中没有 A.大黄 B.水蛭 C.虻虫 D.桃仁 E.甘遂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E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主之以 A.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B.苓桂术甘汤 C.附子汤 D.茯苓甘草汤 E.真武汤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正确答案:E 3.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是 A.麻黄、杏仁、芍药、干姜、细辛、桔梗、橘皮、炙甘草 B.桂枝、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半夏、细辛、炙甘草 C.麻黄、杏仁、葛根、桂枝、茯苓、白术、炙甘草、大枣 D.桂枝、葛根、麻黄、生姜、桔梗、大枣、炙甘草 E.桂枝、芍药、麻黄、葛根、五味子、生姜、人参、炙甘草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 4.桂枝甘草汤证的主要表现为 A.脉结代,心动悸 B.心下悸,欲得按 C.心中悸而烦 D.气从少腹上冲心 E.心下逆满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正确答案:B 5.下列诸项中,除哪项以外,为麻黄汤证、桂枝汤证所共有 A.恶寒 B.脉浮 C.头痛 D.发热 E.喘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E 6.小青龙汤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均见喘,其主要区别在于 A.有无表证 B.有无内热 C.有无水饮 D.有无烦躁 E.有无呕逆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正确答案:C 7.太阳病的热型是 A.往来寒热 B.发热恶寒 C.发潮热 D.厥热往复 E.不恶寒,反恶热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错题反馈正确答案:B 8.旋覆代赭汤适于下列哪一项病证 A.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B.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 C.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 D.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E.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显示答案 ?收藏本题

太阳病辨证论治题库5-2-10

太阳病辨证论治题库 5-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高某,男,50岁,脱肛3月余。诊见胸闷腹胀,肢体困重,烦热口苦,疲乏神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边尖红,苔中心黄腻,脉弦滑数。治疗应以哪方为主()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黄芩汤 D.葛根芩连汤 E.以上都不是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患者,女,48岁,素有慢性胃溃疡病史,患感冒发热4天,经发汗解表治疗后,热退表解,但继而出现胃脘痞闷不舒,频频嗳气,呕吐,胃纳差,舌苔白腻,脉滑。治疗选方用() A.黄连汤 B.旋覆代赭汤 C.吴茱萸汤 D.生姜泻心汤 E.竹叶石膏汤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李某,男性,40岁。因长期工作压力诱发成疾,症见烦渴引饮,尿频量多,口干喜凉,多食易饥,形体消瘦,舌红,苔黄少津,脉洪大。其治法是() A.A.清热润肺 B.清热润肺,益气生津 C.清胃生津 D.清胃泻火,益气养阴 E.清泻肺胃,益气养阴 (飞禽走兽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57538711.html,/)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患者,男,38岁,因劳动时淋雨,第二天出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闷,不得平卧,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其证候属于() A.A.外感风寒表虚证 B.外感风寒湿邪证 C.外寒里饮证 D.风邪犯肺证 E.外感风寒湿表证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患者,男,38岁,因劳动时淋雨,第二天出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闷,不得平卧,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治疗应首选() A.A.九味羌活汤 B.桂枝汤 C.麻黄汤 D.止嗽散 E.小青龙汤

太阳病的基本病机

太阳病的基本病机 首先学伤寒应从六经辨证的整体来看,从太阳表症起始,就应把各经传变,顺逆等整体贯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郎中伤寒学得很肤浅,尝试一下,抛砖引玉而已。 太阳主阳,主气,主表。因统一身阳气行身之表,为人之外卫,故处邪所侵,首先犯的就是太阳,袭表的一般为寒邪,先伤太阳之气,此为伤寒之外因。如身体阳气素虚,卫表不固,而招致外邪,则为伤寒之內因。 邪气袭体,表阳被伤,正与邪争则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统称为表症,邪有轻重,体有强弱,症有恶风与恶寒,脉缓与脉紧,有汗与无汗之辨。 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太阳病必内侵少阴,阳虚致阴盛,故太阳伤寒见少阴紧脉。虽见其脉,少阴不虚则发汗可愈。如少阴亦虚,脉见微细,则禁汗,发汗则亡阳,又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表里双解。 太阳阳虚,致少阴水病,温阳必兼利水。从严格意义来

讲温阳亦有利水之功,太阳病亦兼水气病,其中麻黄汤桂枝汤太小青龙汤等亦有治水之功,学太阳病一定应辨识水气病脉。太阳之阳内虚,则少阴之心悸,头眩,短气内见,太阳之阳上虚则少阴之咳喘上见,太阳之下虚,则少阴之奔豚下利下见,而小青龙治水于上,茯苓甘草汤治水于中,五苓散治水于下。 水与热结于上为结胸,扰于中为痞,结于下为蓄水。 "少阴病,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膀胱为太阳本腑,太阳表邪不解,入里化热,随经入腑,则病水或蓄血。而少阴病亦可传热于太阳,而见一身尽热。可见太阳与少阴之表里相通,症候相似。太阳阳虚则恶寒,亡阳则躁烦四逆,恶寒四逆亦为少阴症,治太阳阳虚即治少阴阴盛。 浮缓为太阳伤风之脉,浮紧为太阳伤寒之脉,太阳之伤寒内传少阳脉虽转沉而紧仍在,传入阳明浮紧为病在于经,系在太阴则浮弱,传入太阴脉仍浮,传入少阴则见微细,传入厥阴则寸数浮数尽中见涩,伤寒脉法不可不学。 太阳病营卫受邪则发寒热,寒气内陷则寒实结胸,水气

伤寒论太阳病

古一两现太阳病辨证纲要 〖太阳病的提纲〗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1)* 【提要】太阳病的脉证提纲。 【解析】本证成因:风寒外袭。 主症和病机:脉浮──外邪袭表,正气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气血必充盛于表,而脉象反映气血活动的状态,故脉应之而浮。 头项强痛──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外邪束表,太阳经脉受邪,经气运行不利,故头项强痛。 恶寒──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气被伤,失其“温分肉”的正常功能,故恶寒。 此三症反映了外邪侵袭太阳肌表,正邪交争于体表的病机,是太阳病表证的基本特征,所以列为太阳病篇之首,后人称为太阳病提纲。

〖太阳中风提纲〗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者,名为。(2)* 【提要】太阳中风证的脉证提纲。 【解析】本证成因:风邪袭表。 主症和病机:发热──风阳邪气伤卫阳,卫阳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故发热。 汗出──卫阳被伤,卫外失固,且风性疏泄,使营阴外泄。 恶风──卫阳被伤,温煦失司,汗出肌腠疏松,不胜风袭。 脉缓──汗出伤营,营阴不足,故脉松弛宽缓。 本条首言太阳病,当有太阳病见证,故其脉当见浮缓,浮主邪在表,缓主营阴伤。凡见此脉症者,当为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提纲〗 【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者,名为。 【提要】太阳伤寒证的脉证提纲。 【解析】本证成因:寒邪闭表。 主症和病机:必恶寒──强调恶寒必定先见。[:寒邪束表,卫阳被伤,失去温煦的作用,故必恶寒]

(感受风寒较重,卫阳郁遏,或体质素弱,卫阳不能及时达表抗邪,故发热较迟。然太阳伤寒 之发热可有迟早,但恶寒必与病同见) 体痛──周身疼痛,是伤寒的主要症状之一。[:寒性凝滞,寒伤肌表,不仅外闭卫阳,而且内 郁营阴,营卫气血凝滞,经气运行不畅,故周身疼痛。] 呕逆──寒邪束表,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升降失调。 脉阴阳俱紧者──寸关尺三部脉俱现浮紧之象,浮乃正邪交争于表,紧乃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气血运行不利所致。 [说明]:太阳伤寒的脉证除原文所述外,还当有无汗一症,因其以无汗、脉紧为特征,故后人又把太阳伤寒称为风寒表实证。 太阳中风与伤寒,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表证。太阳中风,是因卫外失固,营阴外泄,营卫失和,故以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主证,属太阳病表虚证;太阳伤寒,是因卫阳外闭,营阴郁滞,经气不利,故以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呕逆、脉浮紧为主证,属太阳病表实证。其中鉴别的关键在于有汗和无汗。

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太阳病辨证论治(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太阳病辨证论治 1、太阳中风的提纲证是 A.太阳病,发汗已,身灼热,脉浮,汗出 B.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C.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 D.太阳病,发热,身疼痛,无汗而喘 E.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2、太阳温病的提纲证是 A.太阳病,发汗已,身灼热,脉浮,汗出 B.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C.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 D.太阳病,发热,身疼痛,无汗而喘 E.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3、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方剂为 A.麻黄汤 B.麻杏甘石汤 C.大青龙汤 D.小青龙汤 E.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4、外散风寒,内化水饮的方剂为 A.麻黄汤 B.麻杏甘石汤 C.大青龙汤 D.小青龙汤 E.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5、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身痛的病机是 A.风寒外束,营阴郁滞 B.阳虚阴盛,气血运行不畅 C.营气不足,肌肤失养 D.阴盛格阳,阳亡阴竭 E.阴寒内盛,虚阳外越 6、麻黄汤证身痛的病机是 A.风寒外束,营阴郁滞 B.阳虚阴盛,气血运行不畅 C.营气不足,肌肤失养 D.阴盛格阳,阳亡阴竭 E.阴寒内盛,虚阳外越

7、在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A.解肌祛风 B.温阳化气 C.通经活血 D.化气行水 E.降逆止冲 8、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A.解肌祛风 B.温阳化气 C.通经活血 D.化气行水 E.降逆止冲 9、桂枝甘草汤主治 A.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 B.阳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 C.下之后,膈内拒痛,短气躁烦,心中懊,心下硬 D.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 E.发汗过多,心下悸,欲得按 10、小建中汤主治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六经辩证之太阳病证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六经辩证之太阳病证 太阳病证,是指邪自外入或病由内发,致使太阳经脉及其所属脏腑功能失常所出现的临床证候。太阳,是阳气旺盛之经,主一身之表,簇摄营卫,为一身之藩篱,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外邪侵袭人体,大多从太阳而入,卫气奋起抗邪,正邪相争,太阳经气不利,营卫失调而发病;病由内发者,系在一定条件下,疾病由阴转阳,或由里出表。由于病人体质和病邪传变的不同,同是太阳经证,却又有中风与伤寒的区别。 太阳经证: 太阳经证,是指太阳经受外邪侵袭、邪在肌表,经气不利而出现的临床证候。可分为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 太阳中风证:太阳中风证,是指风邪袭于肌表,卫气不固,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出现的一种临床证候。临床上亦称之为表虚证。 【临床表现】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缓,有时可见鼻鸣干呕。 【证候分析】太阳主表,统摄营卫。今风寒外袭肌表,以风邪为主,腠理疏松,故有恶风之感;卫为阳,功主卫外,卫受病则卫阳浮盛于外而发热;正由于卫阳浮盛于外,失其固外开合的作用,因而营阴不能有内守而汗自出;汗出肌腠疏松,营阴不足,故脉浮缓。鼻鸣干呕,则是风邪壅滞而影响及于肺胃使然。此证具有汗出,脉浮缓的特征,故又称为表虚证。这是对太阳伤寒证的表实而言,并非绝对的

虚证。 太阳伤寒证:太阳伤寒证,是指寒邪袭表,太阳经气不利,卫阳被束,营阴郁滞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项强痛,体痛,无汗而端,脉浮紧。 【证候分析】寒邪袭表,卫阳奋起抗争,卫阳失去其正常温分肉,肥腠理的功能,则出现恶寒;卫阳浮盛于外,势必与邪相争,卫阳被遏,故出现发热,伤寒临床所见,多为恶寒发热并见。风寒外袭,腠理闭塞,所以无汗;寒邪外袭,太阳经气不利,故出现头项强痛;正气欲向外而寒邪束于表,故见脉浮紧;呼吸喘促乃由于邪束于外,肌腠失宣,影响及肺,肺气不利所致。因其无汗,故称之为表实证。 太阳腑证: 太阳腑证,是指太阳经邪不解,内传入腑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太阳蓄水证:太阳蓄水证,是指外邪不解,内舍于太阳膀胱之腑,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能而致蓄水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临床表现】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发热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证候分析】膀胱主藏津液,化气行水,因膀胱气化不利,既不能布津上承,又不能化气行水,所以出现烦渴,小便不利。水气上逆,停聚于胃,拒而不纳,故水入即吐。本证的特点是“小便不利,烦渴欲饮,饮入则吐”。 太阳蓄血证:太阳蓄血证,是指外邪入里化热,随经深入下焦,邪热与瘀血相互搏结于膀胱少腹部位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