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选修3 第五单元 第1课 朝鲜战争 作业

最新人教版选修3 第五单元 第1课 朝鲜战争 作业
最新人教版选修3 第五单元 第1课 朝鲜战争 作业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1课朝鲜战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历来众说纷纭。有人在20世纪60年代这样写道:“苏联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让朝鲜半岛‘独立’的计划,该计划要使朝鲜不受除苏联之外任何国家的控制。”此人最有可能是站在下列哪个国家政府的立场上( )

A.苏联B.中国

C.美国D.朝鲜

解析:选C 这段材料认为朝鲜战争是由苏联造成的,因此此人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的。

2.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以下观点,最有可能为我国现在史学界认同的是( )

A.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

B.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

C.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李承晚发动的

D.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选D 中国学者认为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影响下以及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A是韩国学者的观点,排除;B是美国学者的观点,排除;C是文革时期中国学者的观点,排除。

3.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安理会之所以通过了指责朝鲜是“侵略者”的决议,主要原因是( )

A.联合国受美国操纵

B.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

C.联合国不能主持国际正义

D.中国代表未能出席安理会的表决

解析:选A 当时的联合国受美国操纵,为了给美国出兵朝鲜寻找借口和理由,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这种不正常的决议。

4.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目的是( )

A.防止美国吞并朝鲜

B.帮助朝鲜统一朝鲜半岛

C.同美国争夺朝鲜半岛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解析:选D 美国对朝鲜的战争,既干涉了朝鲜内政,又危及中国的安全,因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目的。

5.“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一首激荡人心的电影插曲《我的祖国》,它是志愿军战士克服缺粮、缺水、缺氧的严重困难,坚持坑道作战时唱的歌,其背景是下列哪次战役( )

A.渡江战役B.百团大战

C.上甘岭战役D.辽沈战役

解析:选C 根据所学可知,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上甘岭战役,故选C项;A、D两项是解放战争时期;B项是抗战时期。

6.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之后,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攻势。通过前两次战役取得的成果是( )

A.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以南

B.基本上把美军赶出朝鲜半岛

C.中国人民志愿军控制了制空权

D.帮助朝鲜方面控制了制海权

解析:选A 通过前两次攻势,志愿军解放了平壤,把美军赶回“三八线”以南,此后双方的战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7.观察朝鲜战争中双方使用的战斗机图片,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双方势均力敌

B.朝鲜南北双方完全依靠外来支援

C.战争某种程度上是美苏对抗的反映

D.美国战机性能优于苏联战机

解析:选C 朝鲜战场上使用了美苏双方的战斗机,说明双方都关注这场战争,是美苏对抗的反映。

8.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 ) 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

解析:选C 抗日战争时期鞍钢地区是日军占领区,排除A;解放战争时期武汉未得到解放,排除B;由材料“多消灭一个敌人”“大批军锹、军镐、副油箱”可知工人成为工厂的主人,为了战场上的需要加紧生产,生产积极性很高,排除D。故选C。

9.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大批朝鲜、韩国民众因为战争而离散。1985年,朝韩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离散家属的互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朝鲜分裂根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②亲人的离散是两极世界下的悲剧③家属的重逢源于美苏冲突的结束④两极格局解体推动朝鲜半岛缓和

A.①③④B.②

C.②③D.②③④

解析:选B 朝鲜分裂是美苏冷战下的产物,它根源于美苏争霸,因此①不符合史实;1985年离散家属重逢时,美苏冲突并未结束,因此③不符合史实;1991年两极格局解体后,“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局势异常紧张,因此④不符合史实。故选B。

10.面对朝鲜战争的结果,美国上将克拉克说:“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威胁性。”这说明( )

①朝鲜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③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美国放弃了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D.②③④

解析:选A 在朝鲜战争中,新中国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进行了三年

的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美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美国至今都不会放弃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

11.2010年6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各种纪念停战而拍摄的战争片纷纷见诸娱乐报端。下列关于朝鲜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开始是一场内战

B.随着联合国的武装干涉,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

C.中国出兵是应朝鲜政府请求

D.战争中美军在装备和数量上占优势

解析:选D 朝鲜战争中美国的装备占据优势,但是军队的数量不占优势,D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均是正确表述,排除。

12.《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 )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解析:选D “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说明朝鲜战争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使朝鲜半岛在长时期内处于分裂状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

13.(2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与朝鲜同志的谈话中,菲利波夫(斯大林使用的化名)和他的朋友们表示了如下意见:由于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同意朝鲜人着手实现重新统一的建议。但有个附带条件,即问题最终应该由中国同志和朝鲜同志共同来决定。

——《菲利波夫致毛泽东电》(1950年5月14日) 材料二:《联合国宪章》规定:“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之事件。”

材料三:把美帝国主义作为直接对手的革命情结,对社会主义阵营承担的国际主义责任,特别是保护新中国安全和主权的领袖意识,这三者构成了毛泽东决策出兵的基本动机和目的。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材料四: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1)材料一中斯大林言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评述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北朝鲜是“侵略者”、组成“联合国军”进攻朝鲜的行为。(7分)

(3)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三的观点。(8分)

(4)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指挥了哪场出奇制胜的战役?(3分)

答案:(1)支持北朝鲜武力统一全国。

(2)美国操纵联合国,决定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是非法的,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对朝军事行动属于侵略行为。

(3)材料三概括了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即根本原因是中国要维护中国的安全和领土主权;中朝同属社会主义阵营,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历史上,美国屡次侵略中国,干涉中国革命,造成中美之间的严重对立。

(4)仁川登陆。

14.(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日本投降之后的几个月里,冷战的气氛不断增强,两个朝鲜占领区重新和平统一的机会变得越来越渺茫了。……1948年5月,在美国的要求下,联合国不顾苏联的阻拦,在南朝鲜组织了议会选举。北朝鲜的共产党人为了回应在南朝鲜发生的事件,也于1948年7月成立了他们自己的政府。……1950年,杜鲁门总统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为了应对在朝鲜的威胁,政府不得不准备提高税率,同时加强对工资及物价的控制。美国军队的规模将扩大一倍,达到350万人,更多的年轻人将被征召入伍。同时,更多的预备役部队也将被送往朝鲜。(到1950

年秋天时,每个月的征兵人数达到了五万人。1951年6月,杜鲁门签署了一项法案,将征兵的期限又延长了四年,同时起征年龄也降至18岁。) 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夏天,民意调查显示,75%的美国人支持杜鲁门向朝鲜派兵。美国民众为美军在仁川登陆、釜山反攻以及进军鸭绿江这一系列成功的行动兴奋不已。但是,到了1950年11月,坏消息逐渐代替了好消息,民众对战争的支持率急剧下降。当中国参战以后,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6%的美国人相信美国犯了一个错误,不该卷入这场战争,在此后的两年里,对此的调查结果始终维持在这个比率上下。

——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1)据材料,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12分)

(2)据材料,概括美国民众对朝鲜战争看法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6分)

解析:(1)本题提炼信息“冷战的气氛”“两个朝鲜占领区”“美国的要求下,联合国不顾苏联的阻拦”“北朝鲜……自己的政府”组织答案即可。(2)本题变化结合材料信息“政府不得不准备提高税率”“征兵的期限又延长了四年”“坏消息逐渐代替了好消息”组织答案即可。原因从战争影响到民众生活、战事拖延和伤亡人数增加、中国的参战等角度回答。

答案:(1)背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朝鲜半岛两个政权的对立和内战的爆发;美国以联合国为工具试图称霸世界。

(2)变化:由支持政府进军朝鲜半岛到怀疑、反对政府继续作战。

原因:战争影响到了民众的日常生活;战事的不断拖延和伤亡人数大量增加;中国的参战改变了朝鲜战争的态势。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中国人是勇士 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此后,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抗美援朝的胜利则确保了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年6月29日,本报曾组织了“朝鲜战争:60年后的纪念与反思”特别策划,全面回顾了这场伟大的世纪之战。今天,在重温抗美援朝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荣耀与尊严之际,我们再次约请相关专家,将反思的目光投向170年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朝鲜战争,迥然不同的结局,从不同的侧面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从历史的对比与思考中,我们将获得宝贵的教益。 中国近代以来发生过许多惨烈悲壮的战争,如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1940年前后的抗日战争,以及1950年的朝鲜战争等。而这其中最有典型意义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朝鲜战争。前者是中华民族走向衰败、陷入沉沦的标志,而后者恰恰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开始崛起的标志。 鸦片战争败得一塌糊涂 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屈屈几千英军两度对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一、拥有80万大军的清王朝进行扫荡性攻击,头一年从广州湾打到天津卫,第二年又从珠江口打到长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从此,帝国主义的阴云笼罩中华大地,中华民族走向了沉沦。 抗美援朝战争胜得痛快淋漓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00多年后,中华民族再度面临世界上最强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咄咄逼人。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全无敌”的大无畏气概,经过230多次重要的战役和战斗,歼敌71万余人,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得落花流水,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打出了之后半个多世纪的相对和平时期。而正是这场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与特殊对手打的特殊战争,深刻改变了此后的世界战略格局,新中国正是通过这场战争奠定和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4:第1课 朝鲜战争练习

第1课朝鲜战争 基础巩固 1.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有() ①仇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②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③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④包围和封锁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美国侵略朝鲜,既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是其霸权主义的需要。 2.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爆发了一场战争,参与国多达18个,关于这场战争的称呼,中国称之为() A.祖国解放战争B.韩国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D.韩战 答案C 解析A、B、D三项是国际上的称呼,中国参加这次战争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因此答案为C项。 3.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见下图),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先后取得两次战役的胜利。其主要客观原因是()

①“联合国军”装备落后于苏式装备的志愿军②配备了苏式武器的中朝军队战斗力空前提高③美军指挥官和士兵轻敌④战术上,美军采用分兵冒进是错误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赴朝作战的志愿军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国,而且志愿军赴朝后,苏联也未能及时兑现承诺,能取得胜利的主要客观原因就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轻敌和采用了分兵冒进的错误战术。 4.1950年11月,天津工商界举行大游行(见下图),这次游行是为了() A.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 B.声援抗美援朝运动 C.庆祝公私合营的实行 D.拥护镇压反革命运动 答案B 解析从图中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可判定B项正确。 5.面对朝鲜战争的结果克拉克说:“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威胁性。”这说明() ①朝鲜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美国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③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美国放弃了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A.①②③B.②③

朝鲜战争韩国评价中国:韩国人怎么看中国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韩国评价中国:韩国人怎么看中国抗美援朝朝鲜战争韩国评价中国:韩国教科书如何看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爆发至今已60余年,其背后中国、美国、苏联等大国的在这场战争中的真实角色,也已越来越清晰。 作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韩国人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呢?尤其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抗美援朝”的呢? 韩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在韩国教科书中,金日成率先发动战争,并挟苏联之命令迫使中国在美国参战时出兵,中国并不积极支持金日成的军事计划。这种说法还是较为客观的,也未引起韩国人对中国的强烈的反感。但许多韩国民众认为,中国的介入加速了朝鲜半岛的分裂,一直认为中国阻碍着朝鲜半岛的统一。 韩国教科书认为是金日成率先发动战争,韩国并不赞同休战 教科书是塑造民众认知的重要媒介,要了解韩国人对朝鲜战争的看法,韩国教科书是一个极佳的窗口。韩国教科书一般把“朝鲜战争”称作“6·25战争”,称金日成率先发动战争南侵: “1950年6月25日,北韩发动全面战争。四天后占领首尔,7月20日占领大田,7月底攻入韩国……另一方面,战争刚一爆发,联合国即通过决议,由美国主导成立联合国军介入战争。韩国军与联合国军在8月初在洛东江一线开始反击。仁川登陆扭转了战局,9月28日韩国军和联合国军夺取首尔,此后立即突破三八线,并继续向北韩进攻,致使元山、平壤陷入,10月末进攻与中国接壤的鸭绿江边。” “‘6·25’战争已经为了一场国际战争,世界各国担心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方面解除了积极主张战争扩大化的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力图结束战争。1951年6月,苏联在联合国提出休战,美国同意在联合国军和共产军之间展开休战会谈。对此,韩国政府表示反对,主张北进统一。协商持续进行……一直到两年以后的1953年7月才签署停战协定。”

朝鲜战争中美战损对比

跟联合国军与中朝伤亡交换比打成1:1(可以查美国人自己的统计数据),当然如果志愿军真是这样用人海7:1都挡不住。联合国军的其他国家不算人单算中美阵亡比是5:1左右(根据中美联三方统计数据取的一个本人认为比较合理的中间值)。 联合国统计:中国: 阵亡114855人;重伤死亡21007人,病死13150人;伤210367人;被俘21321人,失踪4300人.合计366100余人.北朝鲜:伤亡260000人. 美国: 阵亡33646人,重伤不治事故\病死等20600人;受伤103284人,被俘7140人;失踪8177人,合计172847人. 英国: 阵亡710人,负伤2278人,失踪1263人,被俘766人,合计5017人. 土尔其: 阵亡717人,负伤2246人,失踪167人,被俘217人,合计3349人. 澳大利亚: 阵亡291人,负伤1240人,失踪39人,被俘21人,合计1591人. 加拿大: 阵亡309人,负伤1055人,失踪30人,被俘2人,合计1396人. 法国: 阵亡288人,负伤818人,失踪18人,被俘11人,合计1135人. 泰国: 阵亡114人,负伤794人,失踪5人,被俘0人,合计913人. 希腊: 阵亡169人,负伤543人,失踪2人,被俘1人,合计715人. 荷兰: 阵亡111人,负伤589人,失踪4人,被俘0人,合计704人. 哥伦比亚:阵亡140人,负伤452人,失踪65人,被俘29人,合计686人. 埃塞俄比亚: 阵亡120人,负伤536人,失踪0人,被俘0人,合计656人.

菲律宾: 阵亡92人,负伤299人,失踪57人,被俘40人,合计488人. 比利时: 阵亡97人,负伤298人,失踪0人,被俘5人,合计440人。 卢森堡: 一个步兵排参加联合国军,死5人伤10人合计15人。 新西兰: 阵亡34人,负伤80人,失踪0人,被俘1人,合计115人。 南非: 阵亡20人,负伤0人,失踪16人,被俘6人,合计42人。 日本(不是联合国军成员国但派了水雷布雷队) 死3人被俘1人。 上合计, 除美国外的其他联合国军兵员损失一共约为17200余人。 如果加上美国的172800余人, 联合国军总损失19万人.中国36.6万人。 现在来看看韩国: 阵亡415004人,负伤425868人,失踪459428人,被俘12536人,合计1312836人。包括美国的172800余人,联合国军总损失19万人.+韩国:阵亡415004人,负伤425868人,失踪459428人,被俘12536人,合计1312836=1502836人。 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美军172847 联合国军2256523 总计:2429370。阵亡:美军54246,联合国军628833 ,合计:683079;战后很长时间美国军方对中方伤亡一直没有权威的官方统计数据,但美国军方内部参考最大的中美阵亡比例是7:1左右,我没拿出单拿我们自己统计数据是因为容易撕逼(你懂得)。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读后感 10社工9号帅哥峰 朝鲜战争,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场保家卫国,反抗帝国主义的伟大战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留在世界历史的辉煌一笔。这场战争为中国打出了60年的和平环境,打出了新中国的威信。然而,在美国人眼中,朝鲜战争是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一场在错误时间,错误地点和错误对手进行的为平局而战的战争。他们在被认为“与美国安全无关紧要”的韩国度过了20世纪“最寒冷的冬天”。本书的作者通过收集朝鲜战争的资料与对老兵进行访谈取得了一手的信息,通过自己细腻的笔法,真实还原了在那场战争中被我们所遗忘的事件,并用尖锐的笔锋揭露了其中的深层的原因。《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既有描写战场上前线将士的事迹,发掘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揭露丑恶,也深层地分析了这场战争背后的政治斗争,和在冷战格局下大国博弈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 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个人认为应先从时代背景去分析:随着日本的投降,二战的结束,日本结束了对朝鲜的统治。出于冷战需要,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朝鲜划地为界。朝鲜半岛以38线为南北分界线,在美苏的扶持下分别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超级大国将一个统一的民族,统一的国家一分为二。在美苏争霸的博弈中,朝鲜半岛,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注定会成为冷战

战场当中的“热战场”。 分析完时代背景之后,我们再来探讨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1、各种社会矛盾开始激化。由于日本在朝鲜进行了多年的残酷统治,朝鲜的政治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二战结束后的日子了,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都希望能在冷战中谋得生存与发展,然而在朝鲜半岛分裂的格局下,其内部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直接上升到南北军事对抗的层面上。 2、两国人民不希望分裂。朝鲜虽面积不大,而且夹在中国、苏联、日本这三个更强大的国家之间,在更强大的民族面前谋生存,但他们却是充满自豪感的民族。而且经历过日本侵略,经受过日本帝国主义残酷统治的朝鲜人民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有朝一日能强大起来,不受列强所欺辱。因而朝鲜半岛的分裂现状是南北双方人民都不愿意看到的,他们都希望祖国、民族能统一。这是朝鲜战争的人民基础,也是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3、朝韩两国领导人的因素。韩国的领导人李承晚曾是朝鲜宫廷的特使,因英语流利而被选派到美国学习,早年在美国漂泊,在学业取得成功,拿到了哈弗大学和普林斯大学的博士学位,还长期在美国政坛上混迹并得到了许多的支持,被誉为“未来朝鲜独立的缔造者”。因此当美国需要在朝鲜半岛安排一名领导人时,李承晚便成了不二人选。他为人诡计多端,自以为是,喜怒无常,且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曾与其打过交道的首任驻韩美军司令霍奇也对他心存鄙视。尽管李承晚在韩国掌权时他已经75岁高龄了,但他仍对统一朝鲜半岛念念不

美国人评朝鲜战争

美国人评朝鲜战争 美国前退役将军迪拉堪贝宁中将,在他的后期论述:面对很多人的无休止的争论,把我们说成是那场战争中的获胜者。这是错误的但是同时也是包含了正确因素。把中国说成最大的失败者,这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同时也带有正确含义。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韩战中,我们拥有的先进武器,是中国军队当时情况下不可能想象的。但是在实际作战中,我们并没有那么超前的歼灭与俘获他们很多。而他们的内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达45%非作战减员情况。则在后期中国文献中也有 相关记载。 我们与他们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而我们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这是很不切合实际。战后撤退回国的中国军队约有38-41万。而当时分拨次参战的中国军队总数约有100万。而我们大约俘 获他们约有12-18万战俘。因此他们的伤亡总数约在26-23万人。总计约占53%部队损失。而我军确切伤亡总数应该小于8万人。因此可以推断1:3到1:4 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我们就是因此成为胜利者。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全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与人民伤亡总数约有1.2亿。而法西斯轴心国以及服从国军民伤亡总数2300万。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当时损失平民与军队总和为960万。而同盟国是3210万。如果按照伤亡大小判断胜负。那么失败的绝对不是希特勒。 战争要区分来看待。首先是战略上。我们当时进入半岛与金日成军队开战。主要战略企图是我们要全部消灭朝鲜军队。维系韩国军队的武装与政权建设。而在后阶段,由于麦克将军的神勇的,我们的军队作战效果取得了飞跃。我们已经占领了平壤。而且在仁川以北地区合围并且歼灭了55万朝鲜军队。因此,战略目标我们发生了变化。改变了维持现状的原定部署。改为消灭金日成的北朝鲜政权。在靠近中国边境鸭绿江附近的地区。我们却突然遭遇了世界上另外一个当时的陆地军事强国中国的武装干涉。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根本没有任何思维余地。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有1000个理由认为毛是不敢公然出兵对抗的。 因此,我们的战略上出现的美国自建国以后从没有的失利。我们开始节节后退。而南朝鲜军队作为后卫阻击部队。他们根本进不到自己的职责。他们跑得速度比我们要快很多。但是,我们后退到38度线后,我们不再后撤。因为这里到达了我们承受的底线。失去这里我们不在乎对华使用核武器。而中国也是深刻明确这一点的含义的。而中国的主导战略思维是“保护与维持”他们并不打算在那个时期帮助总体倾向斯大林的金日成完成统一。这对于中国当时时局是十分不利的。 而随着我们空军优势不断加强。他们的后方补给出现极大困难。因此,中国就此考虑停止战争。而这恰好复合我们的初期战略定位“维系韩国政权”。因此。我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在随后发生了反复。这主要由于个别领导者如李成万的主观臆断造成的。 因此,在战略角度上,我们与中国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我们扼制了北朝鲜军队对韩国的入侵局面。把它赶回去了。而中国为了维护他们的边境把我们从鸭

2017-2018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选修3作业:第五单元第1课朝鲜战争

一、选择题 1.20世纪50年代,美国视自己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是( ) A.西欧诸国 B.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C.中国 D.苏联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分析、判断、解读能力。二战结束后,东欧在苏联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要称霸全球,就必须跨过社会主义阵营这个门槛。A项西欧诸国为资本主义国家,C、D两项表述不全面。所以选B项。 2.下列关于1950年美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入侵朝鲜,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阻止中国解放台湾 B.使日本军国主义回潮 C.美苏战略重点在东亚 D.加剧东西方冷战对峙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A正确。B、D是入侵朝鲜的直接影响。二战后,美苏战略重点在欧洲,故C表述不正确。 3.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 国家陆军海军空军 其他盟国(除韩国)9.58% 6.66%0.97% 美国50.32%85.89%93.38%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 A.美国操纵“联合国军”,并担当主力 B.韩国反对盟军 C.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 D.朝鲜在战争中是非正义一方 解析:选A。由美军在联合国陆、海、空军所占的比例可知,“联合国军”实际上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产物,本身就是对朝鲜内政的干涉。 4.(1950年10月5日)斯大林致毛泽东电:“……如果中国只是消极地等待,而不是进行一场认真的较量……显示出自己的力量,那么中国就得不到这些让步。……甚至连台湾也得不到……您(指毛泽东)肯定地说,在由于朝鲜事件而出现新战争的情况下,中国国内将会出现极大的不满情绪,因为国内非常渴望和平。……这个问题只能由中国同志来决定。”该致电表明( ) ①斯大林要求中国出兵朝鲜 ②中国决意参加朝鲜战争 ③中国的战略重点在台湾而不在朝鲜 ④美苏战略争夺的重点在东亚 A.①B.①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根据电报的内容可知,斯大林催促中国出兵朝鲜,反对“中国只是消极地等待”,①正确。当时中国的战略重点在台湾,斯大林说,中国由于朝鲜问题可能“甚至连台湾也得不到”,③正确。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目的是( ) A.防止美国吞并朝鲜 B.帮助朝鲜统一朝鲜半岛 C.同美国争夺朝鲜半岛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解析:选D。美国对朝鲜的战争,既干涉了朝鲜内政,又干涉了中国内政,还危及了中国的安全。 6. 对右图漫画主题解读正确的是( )

朝鲜战争中各国的得失

战争以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38度线突袭韩国为开端,随后6月28日朝鲜人民军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将韩国国军及少数援韩美军击退至釜山环形防御圈内。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联合国军司令由美国指派 。9月15日,联合国军在当时战线的后方仁川登陆,扭转了战争的局势,迫使朝鲜人民军北撤。9月28日,联合国军重占汉城,10月9日越过三八线开始进入朝鲜作战。溃败后的朝鲜人民军残部有部分留在韩国境内的智异山等地组织反对联合国军的游击队,一直坚持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才被剿灭 。1950年10月1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致信毛泽东,向中国提出出兵援助朝鲜的请求,金日成在信中指出:“目前战况极端严重,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同日,斯大林向毛泽东发来电报,建议中国政府:“你们如欲支援朝鲜,至少应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师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当然,由中国指挥员统率。” 经过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多日激烈争论,10月5日决定出兵援朝 中国 我们在朝鲜饿死多少军人你知道吗? 我们在朝鲜冻死多少军人你知道吗? 我们在朝鲜丢下多少具志愿军的尸体你知道吗? 最后我们签定的是停战和约,那不是美国的投降书,认真想想吧,无知的小儿。 我们是靠着近百万具战士尸骨赢得一份和约的,我们没有理由自豪什么,我们真的没有赢得这场战争。 如果我们真的赢了,现在早已经没有韩国这个国家了,虽然我们曾一度占领了汉城,但最后还是被打得退回了三八线。 不要总记得历史教科书上的话,好象一位美国将军说过,这是唯一的一次美国没赢的战争。这话没错,可这话也不代表美国输了。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态势主要标志的友好国家或者盟国,二战中除日、德、意集团外,几乎都是中国的盟国或友好国家,二战后的1946到1950年间中国在世界上可以说没有明确的敌人;朝鲜战争参战后,除了苏东集团这些所谓的盟友外,我们在世界上几乎没有盟友了,西方先进国家几乎没有一个。 中国1951年军费52.6亿元,占总支出的43%,建设费只占28.7%。1952年军费占32.9%,1953年军费占34.2%,但绝对数都大于1951年。这些人民的血汗基本上都花在朝鲜战场。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花费了大约100亿美元,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 余万吨。其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想见的。后果是推迟了中国内战之后的经济恢复建设,人民的生

介绍一个美国将军对朝鲜战争的评价

介绍一个美国将军对朝鲜战争的评价 美国前退役将军迪拉堪贝宁中将,在他的后期《如何公正看代我们与他们》论述:“韩战结束了。我们在这次战争中,与我们的曾经的一个朋友展开了。而结局就是始终摆在那里。战争需要分出胜负与输赢的关系的。”,下面是由为你提供一个美国将军对朝鲜战争的评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介绍一个美国将军对朝鲜战争的评价美国前退役将军迪拉堪贝宁中将,在他的后期《如何公正看代我们与他们》论述:“韩战结束了。我们在这次战争中,与我们的曾经的一个朋友展开了。而结局就是始终摆在那里。战争需要分出胜负与输赢的关系的。” 面对很多人的无休止的争论,把我们说成是那场战争中的获胜者。这是错误的但是同时也是包含了正确因素。把中国说成最大的失败者,这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同时也带有正确含义。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韩战中,我们拥有的先进武器,是中国军队当时情况下不可能想象的。但是在实际作战中,我们并没有那么超前的歼灭与俘获他们很多。而他们的内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达45%非作战减员情况。则在后期中国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

我们与他们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而我们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这是很不切合实际。战后撤退回国的中国军队约有38-41万。而当时分拨次参战的中国军队总数约有100万。而我们大约俘获他们约有12-18万战俘。因此他们的伤亡总数约在26-23万人。总计约占53%部队损失。而我军确切伤亡总数应该小于8万人。因此可以推断1:3到1:4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我们就是因此成为胜利者。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全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与人民伤亡总数约有1.2亿。而法西斯轴心国以及服从国军民伤亡总数2300万。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当时损失平民与军队总和为960万。而同盟国是3210万。如果按照伤亡大小判断胜负。那么失败的绝对不是希特勒。 战争要区分来看待。首先是战略上。我们当时进入半岛与金日成军队开战。主要战略企图是我们要全部消灭朝鲜军队。维系韩国军队的武装与政权建设。而在后阶段,由于麦克将军的神勇的,我们的军队作战效果取得了飞跃。我们已经占领了平壤。而且在仁川以北地区合围并且歼灭了55万朝鲜军队。因此,战略目标我们发生了变化。改变了维持现状的原定部署。改为消灭金日成的北朝鲜政权。在靠近中国边境鸭绿江附近的地区。我们却突然遭遇了世界上另外一个当时的陆地军事强国中国的武装干涉。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根本没有任何思维余地。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有1000个理由认为毛是不敢公然出兵对抗的。

浅谈朝鲜战争的胜负

浅谈朝鲜战争的胜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2周年,我们有幸见证这个黄种人的民族重弱小的,任人宰割的落后国家发展成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几十年来的辛酸苦楚,先人们的努力,造就了我们这代人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这62年来的辛酸史,是我们这代人必须牢记的,毕竟我们生活在这种和平年代,远离战争的硝烟,我们会因为和平时期的生活把先人们所经受的痛楚慢慢遗忘,这就造成了现在人们思想的退步,如今的中国很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讲,中国还很弱小,虽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这造成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本就无法做到先富带动后富的行动,尽管中国政府正在努力的往这方面做,但是我认为要想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到达所谓的共同富裕至少还需一个世纪吧。。。。。。 新中国成立至今,这62年的发展,中国的飞跃,是有目共睹的,撇开现在的种种问题,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虽然在这条道路上走过不少岔道。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靠着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去探索,去追寻发展的道路,这是一种自强,自信的表现。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军事力量上质的飞跃;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则体现中国的实力蒸蒸日上。但是中国的发展并表示一帆风顺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经济倒退了不晓得多少年。 而我想通过我自己,来简单的评价一下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负。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韩战中,美国拥有的先进武器,是中国军队当时情况下不可能想象的。但是在实际作战中,美国并没有那么超前的歼灭与俘获中国军人很多。而中国的内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达45%非作战减员情况。则在后期中国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美国与中国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而美国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这是很不切合实际。战后撤退回国的中国军队约有38-41万。而当时分拨次参战的中国军队总数约有100万。而美国大约俘获约有12-18万战俘。因此中国的伤亡总数约在26-23万人。总计约占53%部队损失。而美军确切伤亡总数应该小于8万人。因此可以推断1:3到1:4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这并不能说美国就是因此成为胜利者。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全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与人民伤亡总数约有1.2亿。而法西斯轴心国以及服从国军民伤亡总数2300万。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当时损失平民与军队总和为960万。而同盟国是3210万。如果按照伤亡大小判断胜负。那么失败的绝对不是希特勒。 战争要区分来看待,首先是战略上,美军当时进入半岛与金日成军队开战。主要战略企图是美军要全部消灭朝鲜军队。维系韩国军队的武装与政权建设。而在后阶段,由于麦克将军的神勇的,美军作战效果取得了飞跃,已经占领了平壤。而且在仁川以北地区合围并且歼灭了55万朝鲜军队。因此,战略目标美军发生了变化,改变了维持现状的原定部署,改为消灭金日成的北朝鲜政权。在靠近中国边境鸭绿江附近的地区,美军却突然遭遇了世界上另外一个当时的陆地军事强国中国的武装干涉,这是美军始料不及的,根本没有任何思维余地,因为在此之前美军有1000个理由认为中国是不敢公然出兵对抗的。 战争持续着,双方各有胜负,而随着美空军优势不断加强,中国的后方补给出现极大困难。因此,中国就此考虑停止战争。而这恰好复合我们的初期战略定位“维系韩国政权”。因此。我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在随后发生了反复,这主要由于个别领导者如李成万的主观臆断造成的。

抗美援朝各国军力表

抗美援朝各国军力表 这里是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军队列表,暂缺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前信息。目录 [隐藏] ? 1 志愿军介入初期 o 1.1 联合国军 ? 1.1.1 美国 ? 1.1.2 韩国 ? 1.1.3 英国 ? 1.1.4 加拿大 ? 1.1.5 澳大利亚 ? 1.1.6 法国 ? 1.1.7 新西兰 ? 1.1.8 荷兰 ? 1.1.9 泰国 ? 1.1.10 希腊 ? 1.1.11 土耳其 ? 1.1.12 菲律宾 ? 1.1.13 南非 o 1.2 中、朝方 ?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2.2 北朝鲜 ? 2 僵持初期 o 2.1 联合国军 ? 2.1.1 美国 ? 2.1.2 韩国 o 2.2 中、朝方 ?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 2.2.2 北朝鲜 ? 3 停战前 o 3.1 联合国军 ? 3.1.1 美国 ? 3.1.2 韩国 ? 3.1.3 英国 ? 3.1.4 加拿大 ? 3.1.5 澳大利亚 ? 3.1.6 法国 ? 3.1.7 新西兰 ? 3.1.8 荷兰 ? 3.1.9 泰国 ? 3.1.10 希腊

? 3.1.11 哥伦比亚 ? 3.1.12 土耳其 ? 3.1.13 比利时 ? 3.1.14 菲律宾 ? 3.1.15 南非 ? 3.1.16 埃塞俄比亚 ? 3.1.17 卢森堡 o 3.2 中、朝方 ? 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 ? 4 注释 ? 5 参考文献 志愿军介入初期[编辑] 联合国军[编辑] [注 1](1950年10月-12月) ?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注 2] 美国[编辑] ?(直辖)第10军(英语:X Corps (United States)),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 o3师。 o7师。 o第1海军陆战师。 ?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注 3]。 o1军,军长弗兰克·米尔本。 ?24师。 o9军,军长约翰·库尔特。 ?2师。 ?25师。 ?骑兵1师。 ?远东空军,司令乔治·斯特拉特迈耶。 o第5航空队。 o轰炸机指挥部。 o空运指挥部。 ?远东海军,司令特纳·乔埃。 o第7舰队,司令阿瑟·斯特鲁布尔。 韩国[编辑] ?国防部,长官申性模,总参谋长丁一权。 o(直辖)1师、9师、10师、11师。 o第1军,军长金白。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之比较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之比较研究 姓名:刘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世界史 指导教师:白建才 20050401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之比较研究 刘鹏 摘要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是二战后亚太地区大规模局部战争的代表。由于这两次战争都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发生在中国的周边,都引起了美、中、苏等大国的插手,都导致了当时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因此在各具特点的同时,也就具有了很多的相似之处。一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两次战争都十分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但迄今为止,尚未见到任何论文或专著将它们放在一起做比较研究。本文拟依据历史唯物论和博弈论等国际关系理论,对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起因、战争进程及战争的结果和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把人们对这两次战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在国际政局的斗争中,各个国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选择与行动,以图最大化地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不同的选择之间很可能会产生冲突。当冲突不可调和时,作为政治斗争延续的重要手段一一战争就不可避免她被采用。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在国际大背景相似、地理位置相近、主要参战国有所重复的情况下,其战争的爆发、战争进程的发展、战争的结果和影响等各方面的相异,证明了从战争的发生到结束,每一步的进行都与政治斗争的进程有着相互的因果关系。但是由于外界条件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战争进程,每一步的选择都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必须随时根据条件变化做出新的选择,否则就有可能损害到自身的国家利益。而避免战争的选择应当随时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全文由前言、正文和总结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战争起因的比较。具体分析两次战争爆发的不同原因,强调了美国在两次战争中参战时的不同目标和参战过程中的政策转变,突出了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美国为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和行动。 第二部分:战争进程的比较。比较两次战争的各个具体方面,包括战争规模、战略战术、苏联与两次战争、战争的结束四个方面,从微观上展现两次战争各自的特点。 第三部分:结果及影响的比较。比较朝鲜、越南、美国、中国、苏联在战争中的结果,综台分析其胜利或失败的原因,总结出各国所做出的不同选择与最终

《朝鲜战争》读后感

《朝鲜战争》读后感 《朝鲜战争》读后感内容简介;60年前爆发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朝鲜战争是一场充满现实感的战争:六十年来,朝美战争从未结束,还有更多的政治力量卷入。现代政治的牌局似乎六十年前就已布阵。朝鲜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充满现代战争的特征,既是一场国际政治的生死搏斗朝鲜战争》读后感由九象整理详见范文 近日,为响应公司党委关于研读红色书籍,重温红色精神,建树党员风采的号召,我特地选取了军旅作家王树增所著《朝鲜战争》,进行仔细阅读,并深受感动。今年6月25日是中国人民自愿军出兵朝鲜60周年纪念日,而1953年签订的《朝鲜战争停战协定》是上百万年轻的生命换来的。追溯其渊源,我们不得不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那场战争。60年前爆发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朝鲜战争是一场充满现实感的战争:六十年来,朝美战争从未结束,还有更多的政治力量卷入。现代政治的牌局似乎六十年前就已布阵。朝鲜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充满现代战争的特征,既是一场国际政治的生死搏斗,又昭示人的精神的强大。朝鲜战争是一场布满迷局的战争:美国,作为头号军事强国与最发达的经济强国,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个国家和这支军队将在战争中必胜;中国,1950年刚诞生的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物质匮乏,装备落后,少有重武器,但中国打出了尊严与和平。王树增为写《朝鲜战争》搜集准备了200万字的资料,前后写了6年,完成于1997年。而出版10年来,畅销不衰,一直受到社会各阶层普遍地认可和追捧,就是因为,他的书不单单是在写一场战争,一段历史,更是写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脊梁!他不是简单地介绍历史知识或揭秘什么历史真相,而是去发掘在极端的战争条件下所形成的信仰与精神力,以及这种精神力量对于当代人的意义。《朝鲜战争》好像写战争,实际还是写人,王树增大量的笔触是写最普通的人。比如朝鲜战场上数次出现的腿被炸断了还死死抱住敌人不放的普通战士,比如穿着单薄的棉衣趟过冰河被冻成冰柱的士兵。其中为了真实描写黄继光,他甚至找到了当时给黄继光擦尸体的小护士。《朝鲜战争》全书弥漫着浓烈的英雄主义氛围,通过该书让我们知道,国家的历史上,还有一群和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年,在那个年代曾热血贲张,曾高举英雄主义的旗帜,曾让他们的生命散发出奇异的光彩。同时,这本书也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将来有一天,如果我们的民族面临战争或被迫选择战争,我们的青年是否能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挺身而出,显示男子汉气概?

抗美援朝中美国为何会输

1、战略上出其不意,美国没有料到中国敢于出兵,中国政府的出兵决心远大于美国的估计,以至于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军仍然坚持认为入朝的志愿军主力是小股部队。 2、美军狂妄自大、骄傲轻敌。美国经历了一战、二战获得全胜自以为天下无敌,没有把中国装备着万国牌武器的“农民军队”放在眼中。 3、志愿军指挥艺术高于美军。美军当时作战过分依赖火力优势、空中优势,不敢夜战、近战,进攻是一字平推(后期有所改进)。志愿军(解放军)在长期的国内战争中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打法。由于武器、后勤不如对方,经常是突然进攻近战、夜战、连续作战大胆穿插与敌人搅在一起使敌军优势得不到发挥。美军在遭遇到中国军队前从未遇到此种打法。 4、朝鲜地形多山不利于美军机械化部队行动,确利于志愿军铁脚板的发挥。 5、志愿军在“保家卫国”的口号鼓舞下作战勇猛(具体战例不再一一叙述)。美军的作战意识相对较差,尤其在初期遭到打击时士气极差(有李奇威的回忆录为证)。 6、中朝两方当时在国际上虽然比较孤立,但相对来讲还算比较团结。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内部却矛盾重重。 7、志愿军在前线作战,国内后方全力支援。美军在朝鲜作战,美国内反战呼声不断。 8、美国的战略重点当时在欧洲并不是亚洲,全部的战争资源不敢全压在朝鲜。个人认为朝鲜战争并为分出胜负只是停战而已,但是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与当时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公开叫板本身已勇气可嘉,且让美国第一次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协议上签字已经是极大的成功。 美国没有输,只是没有赢。恐怕你并不了解朝鲜战争的真正历史。我来替你说明一下,社会主义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派军攻入美国管辖的南朝鲜,打响了朝鲜战争的第一枪,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入南朝鲜维护世界和平,将北韩军队推回了

美国人如何看待朝鲜战争与中国

美国人如何看待朝鲜战争与中国 班级:08级历史系1班姓名:左雨学号:10080170112 对于朝鲜战争,我们还是较为熟悉的,毕竟作为刚刚成立的一个新政府,竟然敢出兵和美国对抗,并且使得对方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这对于中国来说,算得上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当我们反思这场战争的时候,还是要说:朝鲜战争是一场我们不愿意打,但又不得不打的战争。参加朝鲜战争,我们自己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无数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士兵的生命,台湾收复问题的搁浅,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问题,这些都是因为这场战争。不过总的来说,我们现今大多数人认为参加朝鲜战争并且取得这样的结果还是对当时的新中国有着积极的作用,鼓舞了中国乃至世界受欺侮人民的斗志,还使得一些亲美、恐美的人认识到美国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那么,对于美国来说呢?朝鲜战争到底是怎样的一次战争?鉴于双方意识形态的差异,所持观点的不同,美国人自己对这场付出了惨痛代价却仍没能获得胜利的战争又是怎样看的呢?下面我就主要谈谈美国人自己对朝鲜战争,对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朝鲜战争的爆发,及中国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 亲历的朝鲜战争的美国人贝文·亚历山大在自己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里提到:“这场战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朝鲜被迫分裂为两个对抗性的敌对国家,这是一种几乎没有朝鲜人向往的局面,但却被苏联和美国的战后地缘政治学的压力强加到了朝鲜人的头上。”由于两大势力的较量,原本统一的国家被迫分裂,这不能不说为之后的战争埋下了隐患。而且美国对苏联有着很大的不满,对于二战,美国认为自己“被俄国人愚弄了,尤其是被俄国人那种跟西方团结一致的说法蒙蔽了。”美国觉得自己“在战争中打垮了作恶者,给国与国之间带来友谊”,但是却在同时帮助俄国人消灭了对抗苏联势力的德国和日本,而且促进并帮助了苏联这个“极权主义国家”,苏联的“领土扩张、控制邻国的倾向跟第三帝国所表现出的情形不相上下”。 于是当北朝鲜的炮火打破夏天的平静之时,美国人很自然的认为“战争是由俄国煽动的,北朝鲜和红色中国都是共谋者”,但是这只是人们根据表面现象所

朝鲜战争中三个美国将军的不同命运

朝鲜战争中三个美国将军的不同命运 第一个被俘的美国将军 1950年7月1日,刚到朝鲜18天的美国第二十四师被朝鲜人民军击溃。师长迪安少将在山沟草丛里东躲西藏了一个多月,在8月25日被一个13岁的砍柴小儿郎发现,成了俘虏。 那时,麦克阿瑟紧急命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立即查找迪安的下落。沃克将军采取了一切手段,没有结果,于是一纸报告向麦克阿瑟上将和美国政府复命:“迪安将军接任第二十四师师长仅18天,但该部队有高度责任感。大田被围时,将军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亲自组织队伍突围,不幸以身殉职。”美国当局特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他“国会荣誉勋章”。 然而,不久就传出迪安被俘的消息。 至1953年8月5日被遣返回美国,迪安在朝鲜北部战俘营里整整度过了3个春秋。 迪安在被遣返的前一天晚上,遣俘委员会朝中方面的代表特地在开城为他安排了一次告别便宴。在酒宴上,迪安非常激动,眼眶有些湿润。他举杯畅饮后动情地说:“愿美国同中国和朝鲜永远不再打仗!”遣返那天在军事分界线临别时,迪安紧紧地握着我志愿军代表的手,久久不放,并再次说:“要和平!中美两国再不要打仗了!”迪安被遣返回国后,继续在美国军队中服役,后来还由少将晋升为中将。 他惨死在美军自己的车轮下 1950年12月23日,沃克中将所率的部队在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次较量中惨败,沃克命归黄泉。 对于沃克的死,美国当局却不像迪安“失踪”那样,赞誉他是“以身殉职”,“隆重授勋”;这一次,美国当局没有声张,媒体也没有大肆渲染。人们只知道沃克是在败退途中死的。半个世纪后,美国“庆祝”它侵略朝鲜“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时,一家美国报纸才披露,当年沃克中将是在溃败中,因极度混乱,所乘的吉普车被自己部队的军用大卡车撞毁而丧生。 俘虏的俘虏 在另一个战场上,一场尖锐的斗争在激烈地进行。为了拖延和破坏停战谈判,以达到其扣留我方被俘人员,将他们送往台湾的目的,美军除了在军事上向朝中方面发动一次次进攻,诸如夏季攻势、秋季攻势、“绞杀战”,还使用种种残暴的手段,在战俘营中对朝中被俘人员进行极其野蛮的迫害和虐杀。对要求回国者施加酷刑,有的人被割掉耳朵、砍掉手脚,有的人身上被刺上“反共抗俄”字样或台湾国民党党旗。坚决要求遣返回国的志愿军被俘人员蒋子龙,甚至被混进战俘营冒充我方被俘人员的台湾特务分子杀害,挖心掏肝,煮食人肉,其残暴程度,达于极点。美军还随意对朝中被俘人员进行血腥屠杀,大批我方被俘人员惨死在美军及特务分子的枪口或屠刀下。 美军的残暴行径激起了美方战俘营中我方被俘人员的无比愤怒。他们忍无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5单元 第1课 朝鲜战争(同步练习)

第1课朝鲜战争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历来众说纷纭。有人在20世纪60年代这样写道:“苏 联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让朝鲜半岛‘独立的计划,该计划要使朝鲜不受除苏联之 外任何国家的控制。”此人最有可能是站在下列哪个国家政府的立场上 ( )。 A.苏联B.伊拉克 C.美国D.朝鲜 解析这段材料认为朝鲜战争是由苏联造成的,因此此人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一边的。 答案 C 2.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的关键因素是美国 ( )。 A.操纵安理会通过了指责朝鲜的决议 B.宣布武装援助韩国 C.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D.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 解析美国组织所谓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略,使朝鲜战争由内战变成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答案 D 3.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派遣志愿军赴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中朝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B.联合消灭韩国 C.要建立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D.在美苏之间建立第三种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人民赴朝作战的原因,当然目的是多方面的,有打击美帝国主义嚣张气焰的目的,也有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但最基本的要求是捍卫中朝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答案 A 4.面对朝鲜战争的结果克拉克说:“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威胁性。”这说明( )。 ①朝鲜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美国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 ③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美国放弃了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理解能力。朝鲜战争的结果是美国东亚霸权主义的失败,打破了其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美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美国至今都不会放弃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 答案 A 5.“冷战”与“热战”的关系是( )。 A.“热战”是“冷战”矛盾激化的产物 B.“热战”本质取代了“冷战” C.两者是同时存在,互相矛盾 D.两者形式和目的都不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冷战”与“热战”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美国遏制社会主义,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产物。 答案 A 6.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 )。 A.进攻朝鲜更多地体现了美国的意志 B.南朝鲜反对盟军 C.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 D.朝鲜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 解析表格型选择题应首先弄明白其含义.从军队组成来看美军占多数,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在多国部队中掌握着主动权,便于满足其要求。 答案 A 7.下列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是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义斗争 B.是为避免在中国境内作战而出兵 C.是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反击 D.是为解放台湾受阻而采取的措施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再认和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朝鲜战争是以两大阵营对抗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美国打着维护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旗号干涉朝鲜内

我眼中的朝鲜战争

我眼中的朝鲜战争 ——论志愿军入朝作战必要性、正义性及其反思摘要: 朝鲜战争是新中国建国仅一年左右就参加的一场战争,可以说是一场巩固共和国根基的战争。在经历了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之后的中国,百废待兴,然而朝鲜战争形势的发展,却逼迫这个刚刚一岁的共和国与一个世界强国直接地在战场上对抗。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这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而就中国而言,这场战争的胜利,为当时的新中国赢得了一段相对和平的发展时间。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那场战争,其牺牲与损失不可遗忘,但是其必要性与正义性也应当铭记! 关键词: 朝鲜战争、必要性、正义性、反思 正文: 一、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 朝鲜战争是一场北朝鲜与南朝鲜之间的意识形态之战,在这场战争中,新生的中国也一度并不想卷入战争,在历经多年的战争之后的人民,急切渴望着和平的环境。正如那位参加了朝鲜战争的老兵——原112师335团团长范天恩所说的:“和平谁不希望啊?都希望,哪里有人愿意打仗啊?这么残酷,老死人。能好好生产不行吗?敌人不让我们安稳啊!既然不让那我们就干了!干就得有牺牲。牺牲摊到自己头上就不想牺牲看,那这个国家就完了。摊到谁就谁,这才行。”从志愿军入朝之前的情形来看,对于美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这一行为,就已经严重干涉了中国的内政,使得我们失去了解放台湾的最佳时机。对此毛泽东提出了严重的抗议。而在之后美军仁川登陆后,周恩来同志也曾多次警告美国不能越过三八线:1950年国庆宴上,周恩来在宴会贺词的最后警告到“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也不能听任美帝国主义对自己邻人的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1950年10月3日凌晨,周恩来召见印度驻华大使时,也曾通过该大使转达美国,“第一,美军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我们要管,这是美国政府造成的严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