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合集下载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学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对于理解困难,我将通过具体案例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参与积极性不高,我将设计互动环节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媒体资源
在本节课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和在线讨论平台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在线讨论平台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学习空间。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历史故事作为导入。故事的主角是袁世凯,讲述他从一个普通士兵崛起为北洋军阀领袖的传奇经历。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充满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介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解释军阀割据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政治局面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接着,我会讲解经济状况,通过分析史料,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困境。最后,我会介绍文化特点,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其背景和意义。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学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对于理解困难,我将通过具体案例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参与积极性不高,我将设计互动环节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媒体资源
在本节课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和在线讨论平台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在线讨论平台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学习空间。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历史故事作为导入。故事的主角是袁世凯,讲述他从一个普通士兵崛起为北洋军阀领袖的传奇经历。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充满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介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解释军阀割据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政治局面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接着,我会讲解经济状况,通过分析史料,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困境。最后,我会介绍文化特点,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其背景和意义。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政治 原因 ①辛亥革命结束帝制为民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北 洋 军 阀 统 治 时 期 的 政 治 、
经济 社会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的 发 展
②南京临时政府也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如倡导使用国货)
③一战时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经 济侵略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日货 表现 面粉业、纺织业发展迅速;重工业也有所发展
经
济 与
文化
文
化
请您思考
材料1
材料2
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
辛今 会兹 ,亥共 建革和 设政 我命体 新的成 社影立 会, ,响喁 以(喁 竞民望 胜治争国之存政民,,而府可所奖共谓励此产运业 实革命业者),今也其时矣!——《工业建设会趣旨》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材料3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一年与战1期91间4年列相强比暂时欧放洲松列强对华的经约1济/5侵略
新 兴起 文 化 运 动 内容
评价
“从那一会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要紧 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 何茁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 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 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 推广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
—— 鲁迅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 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 干净不可。”
法 法连 约
》
》选 ” 连
“ 袁护 国 世国 民 凯运 代 宣动 表布 大接 会受 ”帝 君制 主 立
取 消 帝 制 , 恢 复 中 华 民 国
任
宪
年
号
政治 袁世凯
北
统治时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2.生生互动: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时间轴为线索,讲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变革特点;
3.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完成一份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总结报告,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2.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问题,用于下节课的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指定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闭环。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中间展示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右侧留给学生做笔记和总结。
1.板书的布局:左侧为主要知识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中间为时间轴,标注重要历史事件;右侧为学生互动区。
1.教学重点:
(1)北洋军阀的统治特点及其影响;
(2)北洋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
2.生生互动: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时间轴为线索,讲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变革特点;
3.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完成一份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总结报告,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2.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问题,用于下节课的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指定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闭环。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中间展示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右侧留给学生做笔记和总结。
1.板书的布局:左侧为主要知识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中间为时间轴,标注重要历史事件;右侧为学生互动区。
1.教学重点:
(1)北洋军阀的统治特点及其影响;
(2)北洋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设计PPT课件

“宋教仁案”
材料一: 1912年12月开始举行的中华民国首次国会选举,中国同
盟会及其他政党组成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初选和复选中 获得巨大胜利。接替孙中山代理国民党理事长的宋教仁,准 备筹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1913年3月20日夜晚,宋教仁 由上海启程前往北京,被刺杀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宋教仁 案”是在临时政府即将向正式政府过渡的背景下发生的,是 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主张建立责任内阁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 为首的政治势力激烈斗争导致的结果,对后来的政局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宋教仁案”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 命”。
——上海:《民国日报》,1924年
剪发辫、易服饰、废缠足、改称谓、婚恋自由
瞿秋白、杨之华
二、光明的北洋时代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史料阅读: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
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
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实行无阻乎?以予观之,
(一)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的春天
材料一:
2.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的原因
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
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
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
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
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
《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
民国时期某店门前
二、光明的北洋时代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文学革命
材料一: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一: 1912年12月开始举行的中华民国首次国会选举,中国同
盟会及其他政党组成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初选和复选中 获得巨大胜利。接替孙中山代理国民党理事长的宋教仁,准 备筹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1913年3月20日夜晚,宋教仁 由上海启程前往北京,被刺杀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宋教仁 案”是在临时政府即将向正式政府过渡的背景下发生的,是 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主张建立责任内阁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 为首的政治势力激烈斗争导致的结果,对后来的政局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宋教仁案”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 命”。
——上海:《民国日报》,1924年
剪发辫、易服饰、废缠足、改称谓、婚恋自由
瞿秋白、杨之华
二、光明的北洋时代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史料阅读: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
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
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实行无阻乎?以予观之,
(一)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的春天
材料一:
2.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的原因
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
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
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
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
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
《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
民国时期某店门前
二、光明的北洋时代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文学革命
材料一: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认识,以及对这一时期历史现象的评价。要求不少于800字,观点明确,论述充分。
6.教师提供一份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研究性学习资料,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需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
2.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经济发展与文化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
3.总结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文化革新方面的重要意义。
4.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的短文,要求不少于800字。文章需包括以下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主要政治人物、政治主张、政治斗争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方式:教师向学生提问:“辛亥革命后,民国成立,但为什么国家仍然陷入政治动荡、经济困境和文化变革之中?今天我们将学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2.图片展示: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图片,如政治人物、战争场面、经济发展状况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时期的历史氛围。
第20课北洋军阀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本情况。
2.知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代表性政治人物及其政治主张,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的特点。
3.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分析经济发展与政治动荡之间的关系。
6.教师提供一份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研究性学习资料,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并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需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
2.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经济发展与文化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
3.总结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文化革新方面的重要意义。
4.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的短文,要求不少于800字。文章需包括以下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主要政治人物、政治主张、政治斗争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方式:教师向学生提问:“辛亥革命后,民国成立,但为什么国家仍然陷入政治动荡、经济困境和文化变革之中?今天我们将学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2.图片展示: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图片,如政治人物、战争场面、经济发展状况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时期的历史氛围。
第20课北洋军阀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本情况。
2.知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代表性政治人物及其政治主张,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斗争的特点。
3.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分析经济发展与政治动荡之间的关系。
(确定版)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
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
家。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态度 存在绝对主义的倾向
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青年知识 分子,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十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从暗流涌动到分崩离析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走向
袁 世凯 统治 时期
1912年1916年
北洋 军阀 割据 混战 时期
1916年 -
1928年
1914年5月,《中华民国约法》公布,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4年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公布,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黄克武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为何军阀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割据
直接:各系军阀相对均势,彼此掣肘 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1)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扶植不同军阀. (2.)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自给自足性
派系 依附国
直系 英美 皖系 日本 奉系 日本
革 革命活动
命 二次革命 派 1913年 的
反对孔教、礼法、贞节 旧伦理、旧政治
北京 大学
与 新
民国首任 教育总长 国民党 四大元老之一 南京国民政府
“赛先生” 科学 Science
倡导文学革命 提倡白话文
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青年 杂志
监察院院长 北京大学校长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新文化运动发生的 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历史背景
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 44张)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思考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历史背景,并分析 其失败的原因。 提示 背景:革命后的社会动荡;复辟势力的支持;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浓厚 的君主专制传统;个人权力欲望的膨胀。 原因: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渐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西 方启蒙思想的传播;革命党人与地方军阀的反对。
④完善了共和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所述状况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直接关系,故①错误;材料说明军
阀割据和混战、政治剧烈动荡,故②③正确;当时共和制度并未得到完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北洋政府仍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3.(2021·湖北天门高一期末)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将歌曲《中国雄立宇 宙间》作为国歌,但将其中一句歌词“共和五族开尧天”改为“勋华揖让开尧 天”,以示皇位是清室“揖让”来的。这引来了众多的批评和质疑,袁世凯死 后,此歌即停用。反映了当时( C ) A.民众缺乏主权意识 B.具备近代化国家特征 C.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D.袁世凯得到了封建势力的支持
2.(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据统计,1912—1928年全国有1 300多个大小军
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1916—1928年总统、执政、
大元帅多次更换,内阁总理的更换更加频繁,12年中就有近40届内阁,最短
的两届只有6天。这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 )
①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②军阀割据和混战 ③政治上剧烈动荡
结论要语 辨一辨 (1)中华民国建立后,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 ) (2)建立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也促成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 种种新气息。( √ ) (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 √ ) (4)新文化运动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命,有着解放思想 的重大意义。( × ) 提示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思考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历史背景,并分析 其失败的原因。 提示 背景:革命后的社会动荡;复辟势力的支持;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浓厚 的君主专制传统;个人权力欲望的膨胀。 原因: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渐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西 方启蒙思想的传播;革命党人与地方军阀的反对。
④完善了共和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所述状况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直接关系,故①错误;材料说明军
阀割据和混战、政治剧烈动荡,故②③正确;当时共和制度并未得到完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北洋政府仍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3.(2021·湖北天门高一期末)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将歌曲《中国雄立宇 宙间》作为国歌,但将其中一句歌词“共和五族开尧天”改为“勋华揖让开尧 天”,以示皇位是清室“揖让”来的。这引来了众多的批评和质疑,袁世凯死 后,此歌即停用。反映了当时( C ) A.民众缺乏主权意识 B.具备近代化国家特征 C.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D.袁世凯得到了封建势力的支持
2.(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据统计,1912—1928年全国有1 300多个大小军
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1916—1928年总统、执政、
大元帅多次更换,内阁总理的更换更加频繁,12年中就有近40届内阁,最短
的两届只有6天。这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 )
①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②军阀割据和混战 ③政治上剧烈动荡
结论要语 辨一辨 (1)中华民国建立后,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 ) (2)建立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也促成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 种种新气息。( √ ) (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 √ ) (4)新文化运动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命,有着解放思想 的重大意义。( × ) 提示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历史趣闻】末代皇帝“被”离婚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首都
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皇宫。 1925年3月淑妃文秀等随溥仪到天津 居住,1931年8月文秀从天津静园出 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 离婚。溥仪不愿闹到法庭,遂经双方 律师交涉决定“私了”,由溥仪付给 文秀5.5万元赡养费。溥仪被迫答应 离婚后,为挽回面子,于9月在京、 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 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 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北京大学、《新青年》——陈钦《北洋大时代》
主要内容
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②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 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政治-民主共和多坎坷
派系
直系 皖系
代表人物
冯国璋 段祺瑞
列强 助力
英美
控制地区
直隶、苏、 赣、鄂
日本
皖、浙、闽、 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以上图表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有何特点?
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国家不统一。 (最大的特点)
材料1当:据我《们欧百战年前后后重农新商部回注看册北工洋业时公代司时年别,表我》们,发战现前,(这191是4年一8个月中) 注 1国9册2王0①的年朝中工,政华业新治民公注解国司册建体,的立共公走,计司向扫1就除宪4有6了个政2政,7民2治资个主上本,国的总资家一额本的些4额1束过1为4缚81渡21和07时54障3元代4碍5;,0。而0元除自。了19所军1涉4阀年及8混的月战行至政业 众治多动②,荡南尤外京以,临纺那时织政时业府和也成面留立粉下后业了,这鼓很两励多个民正关间系面兴民的办众实东衣业西食。,的比行如业发,展那得时最的快中。国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 济与文化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以孙中山为首的 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袁世凯复辟失 败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割据局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取得显著发展;同时,社会习俗、日常生活出现种种新气象。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2.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
不盲从。1919 年,他进一步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
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评判的评判”。这
反映了他主张
()
A.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C.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B.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 D.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
解析:材料“不依傍、不盲从”表明他主张培育独立理性精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派系纷争: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割据局 面, 直系 、 皖系 、奉系等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 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2.“府院之争”: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 段祺瑞 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 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 溥仪 复辟,很快失败。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年) [探究]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示]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 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 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 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从发展历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 程看 发展的特点
2.意义
经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 济 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维新运动和资 政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 治
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 思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 想 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2)称帝:1915年10月6日,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 会”,表示一律“赞成” 君主立宪 。袁世凯接受“劝进” 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 洪宪 元年。
2.护国战争:1915年底,唐继尧、 蔡锷、李烈钧在云 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 和的袁世凯。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 中华民国年号。
主题二 首倡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新文化运动 [析史料实证]
材料一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 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 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各种各样的
‘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该事件是
A.戊戌维新运动 C.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
()
解析: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与材料“科学与民 主”无关,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与材料 “科学”无关,故 B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 旗帜”,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故 C 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开 明地主阶级发起的一场维系清朝统治的运动,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C
解析:李大钊是在 1917 年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不符合 时间限制,故 A 项错误;李大钊主张“变‘人’之文明为‘我’ 之文明”,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故 B 项正确,C、D 两 项错误。 答案:B
5.参加“一战”: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 日本 在华势力 的发展,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 协约国 方面。十几万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 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知识梳理(二)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1)原因: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 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 欧战 ,减少了对 华的商品输出。 ④群众性的 反帝爱国 斗争此起彼伏,有力推动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明历史解释]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 治基础(最大功绩),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2)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 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5)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神,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答案:C
3.1916 年,李大钊号召青年:“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
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人’之文明为‘我’
之文明”。这反映出此时的李大钊
()
A.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文明
B.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
C.号召青年抵制西方文明
D.主张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
2.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3)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杂志。 (4)宣传的核心思想: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 3.历史影响: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 的重大意义。
主题一 短暂的春天——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陈独秀 [探究]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待东西方 文化的态度有什么问题,有无合理性,并说明原因。 [提示] 问题: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 合理性: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 原因:有利于打击封建正统思想,回击袁世凯的“尊孔复 古”逆流,进而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
从诞生环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和 境看 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从地域分 布看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从经济结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 构看 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从地位看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 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题。 [提示] 分布不合理,绝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沿江流域。
材料二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 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 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 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 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 1912 年到 1920 年间达到 13.4%。
主义的短暂春天。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
制,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A
2.下图为晚清漫画《实业家之比较》,造成这一局面最主要原因
是
()
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不高 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 D.近代中国社会环境的制约
解析:近代中国并没有四分五裂,国内市场是统一的,故 A 项 错误;漫画主要反映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如欧美 和日本,B 项是漫画反映的信息,但题干的要求是造成这一局面 的原因,故 B 项错误;C 项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由于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从其 产生时就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造成其先天不 足、后天畸形,故 D 项正确。 答案:D
知识梳理(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
1913年11月
袁世凯下令解散_中__国__国__民__党__
1914年5月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同年年底,发布《修 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 选连任
1915年5月
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_中__日___民__四__条___约__”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探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后期 在主流思想的宣传上出现了怎样的转变。 [提示] 宣传马克思主义。
材料三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 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 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摘编自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探究] 结合材料三指出民族工业发展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进程的影响。 [提示] 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明历史解释]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
从产生与 发展看
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4.护法运动
起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但 因 他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经 过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 会议,决定成立“_中__华__民__国__军__政__府__”,推举孙__中___山_为 大元帅,展开护法运动
结 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千方百计排挤 果 孙中山,护法运动很快失败
[练经典小题]
1.1914~1924 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潮,这被
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对这次工业
化浪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的结果
B.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以孙中山为首的 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袁世凯复辟失 败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割据局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取得显著发展;同时,社会习俗、日常生活出现种种新气象。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2.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
不盲从。1919 年,他进一步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
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评判的评判”。这
反映了他主张
()
A.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C.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B.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 D.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
解析:材料“不依傍、不盲从”表明他主张培育独立理性精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派系纷争: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割据局 面, 直系 、 皖系 、奉系等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 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2.“府院之争”: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 段祺瑞 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 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 溥仪 复辟,很快失败。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年) [探究]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示]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 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 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 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从发展历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 程看 发展的特点
2.意义
经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 济 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维新运动和资 政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 治
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 思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 想 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2)称帝:1915年10月6日,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 会”,表示一律“赞成” 君主立宪 。袁世凯接受“劝进” 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 洪宪 元年。
2.护国战争:1915年底,唐继尧、 蔡锷、李烈钧在云 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 和的袁世凯。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 中华民国年号。
主题二 首倡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新文化运动 [析史料实证]
材料一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 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 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各种各样的
‘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该事件是
A.戊戌维新运动 C.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
()
解析: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与材料“科学与民 主”无关,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与材料 “科学”无关,故 B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 旗帜”,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故 C 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开 明地主阶级发起的一场维系清朝统治的运动,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C
解析:李大钊是在 1917 年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不符合 时间限制,故 A 项错误;李大钊主张“变‘人’之文明为‘我’ 之文明”,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故 B 项正确,C、D 两 项错误。 答案:B
5.参加“一战”: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 日本 在华势力 的发展,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 协约国 方面。十几万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 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知识梳理(二)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1)原因: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 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 欧战 ,减少了对 华的商品输出。 ④群众性的 反帝爱国 斗争此起彼伏,有力推动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明历史解释]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 治基础(最大功绩),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2)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 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5)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神,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答案:C
3.1916 年,李大钊号召青年:“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
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人’之文明为‘我’
之文明”。这反映出此时的李大钊
()
A.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文明
B.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
C.号召青年抵制西方文明
D.主张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
2.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3)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杂志。 (4)宣传的核心思想: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 3.历史影响: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 的重大意义。
主题一 短暂的春天——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陈独秀 [探究]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待东西方 文化的态度有什么问题,有无合理性,并说明原因。 [提示] 问题: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 合理性: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 原因:有利于打击封建正统思想,回击袁世凯的“尊孔复 古”逆流,进而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
从诞生环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和 境看 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从地域分 布看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从经济结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 构看 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从地位看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 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题。 [提示] 分布不合理,绝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沿江流域。
材料二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 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 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 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 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 1912 年到 1920 年间达到 13.4%。
主义的短暂春天。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
制,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A
2.下图为晚清漫画《实业家之比较》,造成这一局面最主要原因
是
()
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不高 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 D.近代中国社会环境的制约
解析:近代中国并没有四分五裂,国内市场是统一的,故 A 项 错误;漫画主要反映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如欧美 和日本,B 项是漫画反映的信息,但题干的要求是造成这一局面 的原因,故 B 项错误;C 项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由于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从其 产生时就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造成其先天不 足、后天畸形,故 D 项正确。 答案:D
知识梳理(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
1913年11月
袁世凯下令解散_中__国__国__民__党__
1914年5月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同年年底,发布《修 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 选连任
1915年5月
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_中__日___民__四__条___约__”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探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后期 在主流思想的宣传上出现了怎样的转变。 [提示] 宣传马克思主义。
材料三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 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 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摘编自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探究] 结合材料三指出民族工业发展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进程的影响。 [提示] 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明历史解释]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
从产生与 发展看
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4.护法运动
起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但 因 他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经 过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 会议,决定成立“_中__华__民__国__军__政__府__”,推举孙__中___山_为 大元帅,展开护法运动
结 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千方百计排挤 果 孙中山,护法运动很快失败
[练经典小题]
1.1914~1924 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潮,这被
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对这次工业
化浪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的结果
B.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பைடு நூலக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