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

合集下载

提取基本知识1

提取基本知识1

12、互溶
1、水和乙醇,都有羟基,都是极性化合物 2、水和葡萄糖,也是如此。 以上就是:极性相似。 水和油为什么不相溶 水是极性,油是非极性
13、常用的溶剂提取方法
煎煮法 浸渍法 渗漉法 回流法 循环回流提取法
13.1煎煮法
中医传统的汤剂采用此法。
举例:大部分品种用此法
2、分子极性的大小(对称性)
水的极性实验
3、极性产生的因素:电负性和对称性
1、电负性相同:两个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如氢、氧等),由于电负性相 同,两原子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即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这种分子是 非极性的。
2、电负性不同: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如H和Cl),由于电负性不 同,两原子间形成极性键,即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形成极性分子。
(二)、水蒸气蒸馏法
原理:利用道尔顿原理。挥发油有挥发性,在100度下有一定蒸汽压,当水沸腾时,随水 蒸气一起带出。
适宜: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一起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反应,且能与水分层。
参考:直通水蒸气蒸馏
(三)超临界提取法
物质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单一相态,即超过气、液两相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 非气、非液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6、糖的数量越多,极性越大,糖是极 性分子。
强心苷: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苷元结合数量不等的糖分子。
7、溶剂的分类
按极性不同分水和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分:亲水性有机溶剂和亲脂性有机溶剂。 亲水性是指与水互溶。如:甲醇、乙醇、丙酮等; 亲脂性是指与油互溶,与水分层。乙醚、氯仿等, 肥皂原理图:
4、加醇控制方法:
酒精计量法、倍数法、计算法
(二)、离心分离法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2011-04-12 13:59中药提取物是从中药产业中分化出来的新兴领域,是对中药材的深度加工。

中药提取物的本质是中药原料药,具有投入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国际市场广泛等优势和特点。

中药提取物经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出口比例已超过中药,并呈现上升趋势。

中药提取物,在中药类产品中只能算是小品种,然而就是这个小字辈近年来却在中药出口中担当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2年,植物提取物占中药类产品的出口份额从9.6%增加到25.5%,2004年更是占到30.16%,已超过中成药,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中药提取成为世界关注的聚点,业内预期该产业未来每年将以300%的速度递增。

中药提取物是融合现代制药新技术的新型中药产品,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其产业化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广义的中药提取物是指以世界范围内的传统草药为原料,利用现代植物化学提取分离技术,提取分离所获得的、具有明确指标成分的单一组分或混合组分。

在国际市场,中药提取物商品形态包括三类:一是纯度达到95%以上的,以单一化合物为检测对象的中药提取物,其结构清楚、药效明确、药理学研究资料全面,属国外药典登载品种或药品专利保护品种,在国内一般称其为天然药物或植物化学药物,如芦丁、甘草酸、紫杉醇等均属此类。

二是经过一定分离如柱层析分离、沉淀分离、萃取分离等分离工艺过程所获得的部分成分较为集中的多组分中药提取物,或有效部位有明确的含量测试指标,被测成分一般为活性成分,含量在20%~50%之间,并得到药物学界相对公认的提取物,如银杏黄酮、蓝莓提取物。

但由于它们还含有相当的其他成分,对这些未知成分的药理作用并未深入研究,因而,在使用时不断有新的发现。

三是经过水或乙醇提取、未加分离的单一中药浸膏粉或流浸膏,这些浸膏粉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

26
植物性药材的浸出原理
二、解吸、溶解阶段 由于细胞中各种成分间有一定亲和力,所以
溶解前必须克服这种亲和力,才能使各种成分转 入溶媒中,这种作用称解吸作用,浸提溶媒通过 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后与经解吸的各 种成分接触,使成分转入溶媒中,这是溶解阶段。
27
植物性药材的浸出原理
三、扩散、置焕阶段 当溶媒在细胞中溶解大量可溶性物质后,细胞内溶液
和需签别特征的药材,如附子。 (6)丝:细丝(2~3mm);
宽丝(5~10mm)适宜皮类、叶类和较薄的果皮类药材,如黄柏。 (7)段(咀节):长为10~15mm长段为节,短段为咀,适宜全草类和形
状细长,内含成分易出煎出的药材。
17
饮片的干燥
药物切成饮片后,为了保存药效,便于贮存,必须及 时干燥,否则影响质量。 干燥包括:工人干燥和自然干燥。 1.自然干燥:是指把切制好的饮片,至阴凉通风处阴 干。 2.人工干燥:是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对饮片进行干燥。 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
药材成分很复杂,如浸出溶媒选用不当,就 不能将有效成分浸出完全。
33
第四节 浸出方法
药材经粉碎后,可选择适宜的浸出溶媒,用 适当的方法进行浸出,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操作方 法: 煎煮法 浸渍法 渗漏法 回流法 蒸馏法
34
浸出方法:煎煮法
1、定义: 是指药材加水煮沸,取其煎出液的一种简易浸出方法,它是
20
第二节 溶媒、溶剂
浸提过程中,浸提溶媒的选用对浸提效果有 显著影响,浸提溶媒应对有效成分有较大的溶解 度,而对无效成分少溶或不溶。
21
常见的溶媒:水
优点:为常用的浸出溶媒之一,水作为溶媒经济易得, 极性大而溶解范围广,药材中的生物碱类、甙类,有机 酸盐、鞣质、蛋白质、糖、树胶、色素、多糖类以及酶 和少量挥发油都能被水浸出,为极性深媒。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doc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doc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总论;屮药提取的概念.提:提炼,把屮药材屮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1.糖类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

(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漩。

(-)低聚糖: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三)多糖类: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血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己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尢甜味。

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多存于屮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0°C 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屮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

屮药屮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小(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

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乩沉醇法b.加石灰水或醋酸铅一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

%1果胶一存在植物的果实屮,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1树胶一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I古I 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屮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 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中药提取原理及基础知识

中药提取原理及基础知识
• 但药材和浸出液受热时间很 长,使得非有效成分浸出增 加,浸出液澄明度较差,也 不适于热敏性药材的浸出。
冷凝器 提取罐
浓缩罐
六、影响提取的因素
1.药材的粒度: 一般来说药材粉碎越细、提取的效率越高,(接触 面积越大),但过细会因吸附作用而影响扩散速 度,且过细会使过滤困难。 应根据 a.药材的不同成分而定:细粉、粗粉、切片、切 段 b.不同的溶剂而定——水提:切片、切段 醇提:粗粉
• 溶解:指可溶性成分溶解在溶剂中。
• 扩散:指溶剂溶解可溶性成分后形成的浓溶液, 具有较高的渗透压。
• 置换:指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内浓溶液不断 向外扩散,细胞外的溶剂不断进入细胞内。
四、溶剂的选择
• 选择溶剂的要点:
1.要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2.不能与成分起化学变化。 3.溶剂要价廉、易得和使用安全。
(药材粉末:浸出溶剂)。 • 强化措施:如振动式渗漉罐或在罐侧加超声装置(罐体用
支脚支撑于罐周的弹簧上,罐的下部固定有振动器),或 用罐组逆流渗漉法加强固液两相之间的相对运动,而改善 渗漉效果,该法是利用液柱静压,使溶媒自底部向上流, 由上口流出渗漉液的方法。 • 此外还有重渗漉法和加压渗漉法。
渗漉流程如图所示
三、过程
• 当溶剂加入到粉碎的药材中,由于扩散和渗透作 用,使溶剂逐渐通过细胞壁渗透到细胞内。溶剂 在细胞内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成分,造成细胞内 外溶液的浓度差而产生了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 用下,细胞内的浓溶剂不断向外扩散,而细胞外 的溶剂又不断进入……直至达到动态平衡。

浸润
溶解 扩散 置换
• 浸润:指溶剂通过毛细管进入细胞组织中(渗透 作用)。
(2)浸渍法
• 是指处理的药材于提取器中加适量溶剂,用一定温度和 时间进行浸提,使有效成分浸出并使固、液分离的方法。

中药提取物的配制方法

中药提取物的配制方法

中药提取物的配制方法一、中药提取物配制的基础知识中药提取物的配制可是个很有趣的事儿呢。

咱得先知道啥是中药提取物,简单说呀,就是从中药材里提取出来的有药效的成分。

这就像是从宝藏里挑选最珍贵的宝贝一样。

那配制的时候呢,咱得先选好原料。

比如说,要是想配制个有清热解毒功效的提取物,可能就会选择金银花呀、连翘之类的中药材。

这些药材得是质量好的,就像咱们挑水果,肯定是挑又大又新鲜的。

二、提取方法1. 水煮法这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啦。

把选好的中药材洗干净,然后放到锅里,加上适量的水。

这个适量可就有讲究了,水太多了,提取物浓度就低,水太少了,可能提取不完全。

就好比做饭的时候放水,多了成粥,少了会糊锅。

然后用小火慢慢煮,煮的时候要时不时地搅拌一下,就像搅拌锅里的粥一样,让药材的有效成分都能充分地跑到水里去。

煮个一段时间,比如说一两个小时,具体时间要看药材的种类和量。

2. 醇提法这个方法呢,是用乙醇来提取。

先把药材粉碎成小颗粒,这样能让乙醇更好地接触到药材内部。

然后把药材放到乙醇里浸泡。

乙醇的浓度也很关键,不同的药材可能适合不同浓度的乙醇。

浸泡的时候也要经常摇晃一下容器,让药材和乙醇充分混合。

浸泡一段时间后,把液体过滤出来,这个液体里就含有很多的有效成分啦。

三、配制过程把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混合到一起的时候,也要小心哦。

如果是液体提取物,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混合。

比如说,A提取物要占30%,B提取物要占70%。

这个比例可是根据想要达到的药效来确定的。

要是配错了比例,可能药效就大打折扣了。

而且混合的时候要慢慢倒,边倒边搅拌,就像调果汁一样,要搅拌均匀。

如果是固体提取物呢,要先把它们都研磨成很细的粉末,然后再按照比例混合均匀。

四、保存方法配制好的中药提取物也得好好保存才行。

如果是液体的,可以装到密封的瓶子里,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千万不能放在太阳直射的地方,不然可能会变质。

如果是固体的,要放在密封袋或者密封容器里,也要放在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

中药提取知识

中药提取知识

一、中藥提取相關知識1、中藥提取的概念提:提煉,把中藥材中的成分提煉出來。

取:精取,把提煉出來的成分中的有效成分分離出來。

2、溶劑提取法(1)原理:根據中草藥中各種有效成分溶解度的性質,選用對需要成分溶解度大而對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將所需要的活性成分從藥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一種提取方法。

(2)影響提取的因素①藥材的粒度一般來說藥材粉碎越細(接觸面積越大),提取的效率越高,但過細會因吸附作用而影響擴散速度,且過細會使過濾困難。

②濃度差濃度差是擴散的主要動力,故在提取過程中要保持較高的濃度差,以加速溶解。

故加入的溶劑的量要控制好。

太多,費工、費時;太少,提取不完全。

③溫度GAGGAGAGGAFFFFAFAF一般冷提雜質少,熱提效率高。

④時間提取時間較長,提出較完全,但雜質也越多。

(3)提取方法①浸漬法:是將處理好的藥材,用適當的溶劑(水或乙醇)在常溫或溫熱(60~80℃)情況下浸漬,使藥材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種方法。

②煎煮法:是將經過處理的藥材,加入適量的水加熱煮沸,使其有效成分煎出的一種方法。

③滲漉法:是往藥材粗粉中不斷添加溶劑使其浸過藥粉,從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種方法。

④回流提取法:在應用乙醇等易揮發的有機溶媒提取有效成分時,為了減少溶媒的使用量和溶媒的消耗,而采用加熱提取,使溶媒揮發冷卻后重新回流至鍋內的一種提取方法。

GAGGAGAGGAFFFFAFAF3、其他提取方法水蒸氣蒸餾法:是利用中藥材中的有效成分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的一種提取方法。

(主要用于芳香水和揮發油的提取)道爾頓原理: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學反應的液體混合物的蒸汽壓總和,等于該溫度下各組分的飽和壓之和。

(盡管各組分本身的沸點高于混合物的沸點,但當分壓總和等于大氣壓時,液體混合物即開始沸騰并被蒸餾出來。

)(1)操作方法:取已加工的藥材(粗粉或切段)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濕潤藥材,用直通蒸汽加熱(及時打開冷凝器的冷卻水),并打開排氣閥排除罐內空氣,排完后關閉排氣閥,開始蒸餾。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含量90%以上——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等。

含量50%-70%——大多数的生物碱、苷类

含量50%以下——蒽醌类、皂甙类
• d.提取液好保存。(20%以上就有防腐功能)
⑵缺点:

a.价格较贵。

b.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c.易燃、不安全。
第三十六页,共82页。
3 . 氯仿、乙醚等
• 均为实验室或有效成分检验时使用、有毒、大规模 生产少用。
• 叶绿素具有抗菌、消炎、除臭、促进肉芽生长等作用。
• 3.叶绿素的除去方法:
在提取中药其它有效成分时,叶绿素常作为杂质除去, 除
去方法可在乙醇提取液浓缩后,加入等量的水使叶绿素沉淀析 出,过滤除去(醇提水沉法)。
第二十九页,共82页。
第二章: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第三十页,共82页。
第一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第八页,共82页。
2.菊糖
• 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 有机溶剂。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 沉法除去。
第九页,共82页。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 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中(如知
母、黄柏、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 性大而很难过滤。
• 除去方法:a.沉醇法
• 去。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 除
• 2.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 3.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 (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 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和方向a2011-04-12 13:59中药提取物是从中药产业中分化出来的新兴领域,是对中药材的深度加工。

中药提取物的本质是中药原料药,具有投入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国际市场广泛等优势和特点。

中药提取物经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出口比例已超过中药,并呈现上升趋势。

中药提取物,在中药类产品中只能算是小品种,然而就是这个小字辈近年来却在中药出口中担当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2年,植物提取物占中药类产品的出口份额从9.6%增加到25.5%,2004年更是占到30.16%,已超过中成药,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中药提取成为世界关注的聚点,业内预期该产业未来每年将以300%的速度递增。

中药提取物是融合现代制药新技术的新型中药产品,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其产业化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广义的中药提取物是指以世界范围内的传统草药为原料,利用现代植物化学提取分离技术,提取分离所获得的、具有明确指标成分的单一组分或混合组分。

在国际市场,中药提取物商品形态包括三类:一是纯度达到95%以上的,以单一化合物为检测对象的中药提取物,其结构清楚、药效明确、药理学研究资料全面,属国外药典登载品种或药品专利保护品种,在国内一般称其为天然药物或植物化学药物,如芦丁、甘草酸、紫杉醇等均属此类。

二是经过一定分离如柱层析分离、沉淀分离、萃取分离等分离工艺过程所获得的部分成分较为集中的多组分中药提取物,或有效部位有明确的含量测试指标,被测成分一般为活性成分,含量在20%~50%之间,并得到药物学界相对公认的提取物,如银杏黄酮、蓝莓提取物。

但由于它们还含有相当的其他成分,对这些未知成分的药理作用并未深入研究,因而,在使用时不断有新的发现。

三是经过水或乙醇提取、未加分离的单一中药浸膏粉或流浸膏,这些浸膏粉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

一、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背景及其发展趋势1、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背景概述现代疾病对人类的威胁正在或已经取代以往的传染性疾病,人类医疗摸式已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各种替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大,易产生抗药性,而中药天然药物在这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纯化合物新药开发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使植物提取物和复方药物的开发成为新的选择:"回归自然"、"绿色"消费成为时尚,使天然植物药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医疗保健的良好选择。

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英国和法国自1987年以来植物药的购买力分别上升了70%和50%,美国市场每年亦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日本的汉方制剂从90年代开始,每年都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0亿美元。

随着中药产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药提取物也被提升到中药产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上。

中药提取物是对中药材的深度加工,具有开发投入较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国际市场广泛等优势和特点,是目前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一种理想方式;中药提取物经数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出口比例已超过中药,并呈现上升趋势。

2、我国中药提取物总体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中药提取物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专业生产企业有200家以上,不少中成药、精细化工等生产企业也生产提取物,经营企业有200-300家,经营规范普遍较小,最大不超过千万美元。

中药提取物品种在80种以上,现有的品种可分为3类:单味中药提取物,如枳实、当归、黄芪、五味子、灵芝、蒺藜、厚朴、刺五加、贯叶连翘、红车轴草、银杏叶等提取物;复方中药提取物,如补中益气方提取物等;纯化提取物,包括活性部位和单体化合物,如大豆异黄酮、人参皂苷、茶叶儿茶素、白藜芦醇、石杉碱甲等。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受世界植物药物市场需求增长的拉动,2004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呈现出量价双增的良好势头,尤其是出口均价较2003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004年我国中药提取物出口额突破200亿美元。

预计在2005年将突破260亿美元,2006年产值更将突破350亿美元,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我国几大省区中药提取物发展概况我国中药提取物总体上还是一个新兴行业。

国内植提企业数量虽然为数不少,但有规模、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仅有几家,多数为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植物提取物分会的理事或会员单位,集中分布在几个资源较丰富的省区。

3-1浙江省众所周知,浙江是一个医药大省,省内的中药提取物生产厂家主要有康恩贝、惠松、杭州绿天等企业。

其中康恩贝的银杏提取物、惠松的真菌类提取物是较有影响力的产品。

该地区中的中化宁波是提取物行业内影响较大的外贸公司,为省内那些来获得进出口许可的中小型植提企业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

3-2陕西省陕西省植物资源丰富,是中药提取物厂家分布最密集的省份,约有三十多家,也是提取物产品和价格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

西安天诚是我国最早生产植物提取物的厂家之一,主要产品有:5-THP、贯叶连翘、水飞蓟和枳实等的提取物。

此外,还有三江、皓天、大地等一大批后来出现的植提厂家,其中皓天和天诚分别是植物提取物分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单位。

总的来说,陕西省的植提企业进入该行业较早,在植物提取物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位于中国的西部,劳动力资源较为廉价,而且该地区资源丰富,其产品在价格上较有竞争优势,可以走成本高质量的路线。

3-3湖南省湖南的中药提取物厂家主要有金农、九汇、宏生堂和华康等企业。

其中金农和宏生堂是国内起步较早的企业。

金农的特点是产品品种齐全,主导产品有:绿茶、罗汉果、甘草、儿茶素单体和茶氨酸等提取物;九汇的主要产品有:紫锥菊、刺五茄、灵芝、五味子等提取物;宏生堂的产品主要为大豆异黄酮、红车轴草、生姜提取物等。

该地区的生产厂家有着较强的竞争力,是业内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3-4四川省四川省的中药提取厂家主要有:成都华高、成都华康、鸿龙、超人植化、四川千金方等企业。

其中华高的主要产品有大豆、淫羊藿、红景天、枳实、绿茶等提取物,是我国西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植物提取物供应商之一。

鸿龙公司是四川省唯一一家以纯天然中药材黄柏为原料加工生产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素)的科技示范区龙头企业。

四川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有名的药都,其药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该地区的植提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值得关注。

3-5云南和广西地区该地区主要有云南万方天然药物公司,该公司拥有自己的三七和灯盏花GAP种植基地,主要生产三七总皂苷、灯盏花素、岩白菜素、青蒿素等产品。

广西主要有桂林莱茵、桂林兴达等企业,二者均为专业的植提厂家,其中桂林莱茵是国内罗汉果提取物的主要生产商之一。

3-6其他厂家此外,北京绿色金可为国内最大的甘草制品生产企业之一,该企业还生产一些较具市场潜力的产品,如叶黄素、银杏、红景天等;天津尖蜂公司是国内葡萄籽提取物生产的最大厂家之一;无锡绿宝也是规模较大的植提厂家,主要致力于绿茶提取物的研究、生产;广东一方、江阴天江的中药配方颗粒和比例提取物的研究、生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总的来说,与国内其他医药生产企业一样,中药提取物企业也存在着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多数厂家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低等现状,此外,产品质量不统一,缺乏统一有效的控制。

二、中药提取物市场概述1、国际市场概况1-1美国市场美国是全世界消耗标准动植物提取物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我国提取物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

该国植物药原料有75%依赖于从国外进口,产品为原药材或提取物,提取物以单味药为主,例如由银杏、贯叶连翘、刺五加、当归、人参等草药制成的提取物。

美国《食品大全》对2000家健康食品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以提取物作为使用类型的占7.4%。

1-2欧洲市场欧盟以植物提取物作为草药产品的原料更为普遍,它是世界最大的植物药市场之一,约占全世界植物药销售额的45%,有700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德国、法国、英国、荷兰都占有较大的份额。

近几年,欧共体的植物药市场发展要快于化学药品。

1-3亚洲市场在亚洲,除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国草药的应用都很普及,遗憾的是在世界草药的流通贸易中,中国只占较小的份额。

亚洲草药提取物市场估计为7~8亿美元,我国2003年出口提取物为0.66亿美元,约占其市场份额的10%,其中日本0.34亿美元,韩国0.09亿美元。

1-4其他国家和地区植物提取物对非洲国家的出口一直处在极低的水平,以2003年为例,仅向该地区出口0.02亿美元,占总值的0.86%;非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缺医少药,中医药在非洲的潜在市场很大,需要大力开发。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中第一个给予中医药合法地位的国家,2003年我国向该国出口提取物为0.03亿美元,占总额的1.64%,我们要努力做好自身的工作,不断扩大中医药和植物提取物的市场份额。

南美洲是植物药发展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2003年我国向该地区出口提取物为0.06亿美元,占总额的3.69%,我们要不断扩大对这些地区的宣传交流,努力增加该地区的出口。

据统计,1998年以美国、欧洲和亚洲为主的国际植物提取物市场约30亿美元,按年增长15%计,2005年国际植物提取物市场约60亿美元,市场开发的潜力很大。

2、国内市场概述2005年第一季度,我国提取物产品进出口贸易开局良好,进出口总额达到7939万美元,同比增长31.21%,其中出口6682万美元,进口1257万美元,贸易顺差5425万美元。

随着国内外医药市场尤其是天然医药保健品市场的日趋活跃,国内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生产企业日益规范以及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提取物产品的出口空间将会进一步扩大。

出口数量持平,出口金额大幅增长。

2005年1~3月份,我国提取物产品出口呈现全面增长的良好态势,达到创纪录的6682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1958万美元,同比增长41.42%,占中药类产品出口的36.18%,比重进一步增大。

优势地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拉丁美洲、非洲市场开拓初见成效。

亚洲、北美洲、欧洲是我国提取物产品出口的传统主要市场,三大市场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

其中亚洲市场增幅最大,高达93.73%,金额达到3144万美元;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地区是主要的出口国家或地区。

由于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CEPA(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的经贸发展,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提取物产品向香港地区的出口额为764.7万美元,同比增长744.59%,是亚洲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北美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增长,2005年增速有所回落,出口额同比增长6%,达到1811万美元,其中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1701万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