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连轧设备国产化之路如何走

合集下载

冷连轧工艺流程与设备共18页

冷连轧工艺流程与设备共18页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冷连轧工艺流程与设备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Leabharlann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国产化连轧棒材线高效化生产

国产化连轧棒材线高效化生产
收稿日期 : 2006 05 30
作者简介 : 傅民安 ( 1956 ) , 男 , 江西南昌人 , 高级工程师 , 长期从事轧钢技术及管理工作。
第 26 卷第 4 期
傅民安 , 等 : 国产化连轧棒材线高效化生产
11
整个项目投资 1 3 亿元人民币 , 全部采用国产 设备, 设计能 力 40 万 t /年 , 采用 150 mm 连铸坯, 生产 14~ 40 mm 螺纹钢。 150 9 300 40 mm 光面圆钢、 10~
所以切分导卫只能用霍太克小切分轮形式, 造成生 产的事故多。但通过技术改进, 使霍太克小切分轮 导卫与摩根型的大切分轮导卫一样好用、 效果相当。 ( 3)设备方面, 原 2 号飞剪没有切尾功能, 由于 连铸坯的端部剪口断面质量不稳定 , 通过轧制变形 后, 尾部的飞边等缺陷易夹在精轧导卫上, 造成拉脱 导卫事故 , 经过攻关, 增加了 2 号飞剪的切尾功能, 解决由于尾部质量不好造成的跑钢事故。 ( 4)倍尺上冷床尾部剪弯, 造 成冷床对齐辊道 无法对齐 , 经生产的观察, 以及生产中的各种调试, 一直没有找到原因 , 后经多次的观察, 发现 3 号飞剪 的中心线偏低 60 mm。经调整后 , 倍尺上冷床尾部 剪弯的问题得到解决。 ( 5)钢上冷床跑钢事故多 , 下钢不顺 , 主要原因 是变频辊道倾角太大, 活动裙板交接处过度不平 , 针 对这些问题作了相应的改动后, 效果明显好转。 ( 6)对齐辊道很难对齐, 而且易顶钢、 堆钢。其 原因 : 对齐辊道的槽形为锯齿字形, 两根钢在槽内 相靠比较紧, 一根与对齐辊道接触面大 , 另一根接触 面小 ; 两根轧件间的摩擦力大 , 很难对齐。 投入使 用的对齐辊道的数量与分布不合理 , 造成轧件中部 弓起 , 轧件对不齐。经改进后 , 将对齐辊道的槽由原 来的锯齿形改为现在的梯形, 解决了两根轧件的受 力问题。再将对齐辊道使用 的数量与分布 进行调 整, 使轧件前部分对后部分产生拉力, 解决了轧件起 弓和堆钢。 ( 7)加大轧辊 直径, 提高产 量。由于产 量的不 断提高, 轧机能力显得偏小。通过加大轧辊直径 , 提 高轧机速度, 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粗轧 520 轧 机辊身最大 560 mm, 加大到 600 mm, 中轧 380 轧 机辊身最大 420 mm, 加大到 450 mm, 同时加大辊颈 直径由 220 mm 到 240 mm, 精轧 320 轧机辊身最 大 350 mm 加大到 370 mm。通过加大轧辊直径后, 轧机的整体速度提高了 1 m / s 。

2023年瓦轴:重大技术装备配套轴承项目取得新突破

2023年瓦轴:重大技术装备配套轴承项目取得新突破

瓦轴:重大技术装备配套轴承项目取得新突破瓦轴集团是我国最大的轴承制造企业,世界轴承业排名第8位。

瓦轴的主导产品是重大技术装备配套轴承、轨道交通轴承、汽车车辆轴承、风电新能源轴承,16000多种轴承产品全部拥有自主学问产权。

瓦轴的ZWZ商标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担当国家重大装备项目,引领中国轴承行业进展。

2022年,国务院提动身展装备制造业十六个关键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瓦轴集团担当了“为十六个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配套轴承国产化项目”,研制了2000多种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装备配套力量提高到80%以上,完成了产业化基地建设,打破了国外轴承的技术和价格垄断,每年为我国工业企业带来200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起到了行业排头兵作用。

在新能源行业,瓦轴进展了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轴承,建成全球轴承品种最多、生产规模最大、配套机组最全、发电功率最大的风力发电轴承生产基地,具备全球仅有3家的为5兆瓦风电机组配套轴承的力量。

在石化行业,开发研制了20万吨大型双螺杆造粒机组配套的前后推力多联轴承,开发了12000米深井钻机台轴承。

在钢铁行业,胜利地实施了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及涂镀层加工成套设备的国产化项目,为钢铁行业降低了70%的选购成本。

在轨道交通行业,以重载货运专线、高速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为依托,全面开发配套系列轴承。

在机床行业和精密装备行业,开发研制了高速高精度大功率铣床主轴轴承,开发研制了工业机器人配套的关节轴承和转盘轴承。

在大型工程机械行业,开发研制的盾构机主轴轴承已经为国家863项目掘进机试验机配套。

在汽车行业和农业机械,为中国汽车工业成系列开发研制了8—180吨重型卡车轴承,有力地支持了中国载重汽车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坚持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重大技术装备配套轴承项目提高了瓦轴集团技术创新力量和核心竞争力量,创建了国家大型轴承工程技术讨论中心和国家级轴承产品检测试验中心,形成了新的创新联盟和创新平台,综合技术开发力量代表了中国轴承工业的最高水平,使瓦轴集团从单一轴承制造工厂进展成为具有供应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企业。

宝钢热连轧工艺流程

宝钢热连轧工艺流程

宝钢热连轧工艺流程宝钢热连轧工艺流程是指在连续铸轧机上通过连续铸轧的方式将熔融钢水经过拉坯、轧制、控制冷却等工艺过程,最终制成成材的一种连续化生产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宝钢热连轧工艺流程。

彩条钢坯的生产连续铸轧的第一步是将熔融钢水通过连铸机拉制成宽厚的板坯。

在拉坯过程中,具体工艺包括喷水冷却、过真空脱气、拉坯2次冷却等。

喷水冷却是指将熔融钢水在事先喷淋的水帘区域中喷射冷却水,以降低钢水温度。

过真空脱气则是通过将钢水放置在真空状态下,以去除钢水中的气体和杂质。

拉坯2次冷却是指在两次拉制过程中,通过冷却水将板坯表面冷却至适合下一道工序的温度。

热连轧工艺流程1. 热连轧机进料:将冷却好的宽厚板坯通过入口辊道运送至热连轧机的进料机构,进而进入轧机的机体内。

2. 加热:进料机构将宽厚板坯送入轧机,然后通过预加热炉将板坯加热至适宜轧制温度。

在加热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的均匀性,确保板坯达到较为均匀的温度。

3. 粗轧:加热后的板坯进入粗轧机组,通过辊子的轧制将其厚度逐渐减小,同时宽度也得到调整。

连轧机组通常包括两台一对辊粗轧机。

在粗轧过程中,需要根据材质、轧制要求等参数来控制轧制力和辊子的间隙。

4. 精轧:经过粗轧后的板坯还需进行精轧处理。

精轧是为了进一步调整和控制板坯的厚度和宽度尺寸。

精轧也是通过辊子的轧制来实现,通常采用辊子直径较小的辊机进行。

5. 冷却:经过精轧的钢材需要通过冷却工艺来控制其温度。

冷却过程通过在钢材表面吹冷却气体,快速冷却,使钢材温度逐渐下降到合适的水平,达到一定的机械性能。

6. 长切:冷却后的板坯由切割机组进行长切处理,即将连续钢材切割成所需的细长钢材。

7. 边剪:长切后的钢材经过边剪机组进行边剪处理,即在钢材两端进行切除边缘不规则的部分。

8. 尾处理:经过边剪后的钢材进行尾处理,即切除钢材末端不合要求的长度,确保钢材长度符合要求。

9. 卷取:经过尾处理的钢材进入卷取机组,通过辊子的拉力将钢材卷取成卷材。

板带轧制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

板带轧制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

板带轧制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板带轧制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1.引⾔现代的钢铁企业是由炼铁、炼钢和轧钢三个主要的⽣产系统组成的,轧钢⽣产是钢铁⼯业⽣产的最终环节。

现代轧钢技术与装备以板带⽣产为代表。

板带⽣产从产品和⽣产⼯艺上主要分为冷轧带钢和热轧带钢两⼤领域。

按产品品种的不同,⼜有碳钢、不锈钢、硅钢等热、冷轧⼯艺。

板带钢的⽣产设备依据其⽣产⼯艺的不同⽽设备组成也有较⼤的差异。

轧机是实现板带轧制过程的设备,泛指完成轧材⽣产全过程的装备﹐包括有主要设备、辅助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和附属设备等。

但⼀般所说的轧机往往仅指主要设备。

2.轧制设备的历史回顾2.1 世界轧机发展历史据说在14世纪欧洲就有轧机,但有记载的是1480年意⼤利⼈达·芬奇设计出轧机的草图。

1553年法国⼈布律列尔轧制出⾦和银板材,⽤以制造钱币。

此后在西班⽛、⽐利时和英国相继出现轧机。

1728年英国设计⽣产了圆棒材轧机。

英国于1766年有了串列式⼩型轧机,19世纪中叶,第⼀台可逆式板材轧机在英国投产,并轧出了船⽤铁板。

1848年德国发明了万能式轧机,1853年美国开始⽤三辊式的型材轧机,并⽤蒸汽机传动的升降台实现机械化。

接着美国出现了劳特式轧机。

1859年建造了第⼀台连轧机。

万能式型材轧机是在1872年出现的;20世纪初制成半连续式带钢轧机,由两架三辊粗轧机和五架四辊精轧机组成。

近⼏⼗年来,发达国家在这轧制设备及技术上的则发展更为迅猛。

2.2 国内轧机发展概况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了鞍钢1700热连轧机和1700可逆式冷轧机及相应的⽣产技术,该装备技术⽔平属当时世界先进⽔平。

60年代我国⾃主设计制造了2800、4200⼤型板轧机和1700热连轧机,其机械、电⽓传动等装备均国产,这些⾃主制造设备⽐当时国际⽔平是落后⼀些,主要表现在⽆厚度⾃动控制系统(AGC)。

70年代武钢1700热、冷连轧机引进,使我国轧钢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平,国内也开展了AGC的⼯业实验和推⼴应⽤。

大型石化、冶金装备自主化实施方案出台

大型石化、冶金装备自主化实施方案出台

(6)依据所确定的目标,在排查的基础上,各部门、各单位确定安全整顿计划(包括基础管理);(7)加强领导,落实整改措施计划,确保目标实现;(8)成立考评领导小组,做好自评的准备工作;(9)企业自评;(10)向复评机构申请复评。

7结束语企业积极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2008年1月)大型石化、冶金装备自主化实施方案出台历时半年的讨论,大型石化装备和大型冶金装备的自主化实施方案日前相继出台。

这是继装备制造业实行进口税收优惠政策之后,国家在推动装备制造业国产化方面又一项实质性举措。

在5关于加快推进大型石化装备自主化实施方案6中,重点是:百万吨级乙烯及深加工成套设备、60万~100万吨级PTA 成套设备、天然气长输管线成套设备、千万吨级炼油DC S 控制系统和大型芳烃成套设备。

其中,具有自主产权设备的价值占设备总投资比例(自主化率)要达到75%以上。

到/十一五0末,大型石化装备基本立足国内制造。

依托工程方案确定了天津、镇海、抚顺、大庆、武汉5个80万~100万t 乙烯项目和济南、仪征、涪陵等PTA 项目以及川气东送工程项目。

自主化的重点产品包括:大型压缩机、石化专用设备、关键石化泵阀、容器反应器设备、大型空分设备和D CS 控制系统。

在5关于推进大型冶金装备自主化实施方案6中,明确提出:到/十一五0末,基本掌握大型冶金设备的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并立足国内制造。

方案中确定: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酸洗和退火涂镀层加工成套设备、大型高炉煤气燃汽轮机和10万m 3以下大型空分设备自主化率要达到70%;5000m 3及以下高炉鼓风机、高炉煤气余压余热发电设备,,。

冶金装备自主化依托工程确立了8个项目,分别属于:济南钢铁集团、天津钢管集团、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宝钢股份梅钢公司、东北特钢集团及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4年热连轧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热连轧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热连轧机市场发展现状概述热连轧机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中的热轧加工过程中。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热连轧机市场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本文将对热连轧机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热连轧机市场的规模在近年来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热连轧机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120亿美元。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增长驱动因素1. 钢铁需求增长全球钢铁需求量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

热连轧机作为钢铁加工的重要环节,其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

2. 技术升级和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热连轧机设备正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新型材料、先进的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热连轧机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3. 环境保护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也推动了热连轧机市场的发展。

新一代热连轧机设备采用低能耗和低排放的技术,致力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青睐。

市场竞争格局热连轧机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主要的竞争企业包括西门子、安捷伦、三菱重工、日立等国际知名品牌,以及中国的宝钢集团、鞍钢集团、武钢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提升来争夺市场份额。

同时,一些新兴企业也加入了竞争,推动市场变得更加竞争激烈。

市场前景展望热连轧机市场的未来展望可观。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从而带动热连轧机市场的发展。

另外,新材料的应用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也为热连轧机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金属复合材料、高强度钢及其他新材料的需求逐渐增加,为热连轧机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也给热连轧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为保持竞争力,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响应环境保护要求。

冷连轧生产工艺的进展

冷连轧生产工艺的进展

钢进入涂油机后 , 表面的残留杂质就会被吸附到 刀梁上 , 造成刀梁堵塞 , 出现涂油不均或分叉 , 影响涂油质量 。
5 使用静电涂油机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静 电 涂 油 机 的 过 程 中 必 须 注 意 以 下 问 题:
(1) 高压值的选用 , 根据涂油机的涂油刀梁 结构及其与钢板之间的距离 , 高压值宜在 60~ 80kV 。一般情况下 , 上涂油选用较低值 , 下涂 油选用较高值 。
(2) 涂油量越大 , 选择的电压值越高 。 (3) 在保证涂油质量的前提下 , 应尽可能选 用较低的电压值 。
(4) 如涂油刀梁连续出现高压闪烁 , 则应稍 降低高压值 , 如高压值降低至 60kV 以下仍闪 烁 , 应停机进行处理 。
(5) 机组停车后 , 如不准备在 30min 内继续 开车 , 则应取消涂油状态 , 但加热系统继续工 作。
4 退火
带钢冷轧过程中会发生加工硬化 , 为消除加 工硬化需对冷轧后的带钢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有 2 种方式 : 罩式炉退火和连续退火 。 411 罩式炉退火
罩式炉退火时 , 以几个钢卷为一垛 , 各板卷 间用通气垫板相隔 , 退火时加热内罩和外罩 , 用 煤气或电加热带钢 。退火时 , 通常采用纯氢气做 保护气体 。利用罩式炉退火时 , 带钢以成卷方式 进行加热 , 带钢的加热 、冷却及保温时间很容易 被控制 。对于有特殊性能要求带钢的热处理 , 罩 式炉具有优势 , 这尤其表现在深冲性能带钢的热 处理方面 。为了提高带钢表面质量 , 使用罩式炉 退火前需对轧后带钢进行脱脂清洗处理 , 去除冷 轧带钢表面残留的乳化液 。 412 连续退火
技术讲座
冷连轧生产工艺的进展
王国栋 , 刘相华 , 王军生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辽宁 沈阳 1100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热连轧设备国产化之路如何走
国内情况:部分装备取得进展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缓慢
近年来,我国冶金设备国产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冶金工业本身的发展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很多冶金工业所需重大设备进口比例仍较大。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汪建业认为,回首冶金装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详见相关链接),创新不足成为国产化难以推进的症结所在。

我国近十年来引进11套热轧带网连轧机都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而根据国外设备图纸我国相关制造厂加工制造了85%左右的机械设备,但核心技术中方尚未掌握。

今年年初以来,尽管装备国产化又有了很大进展,然而引进的势头并未消减,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缓慢。

依托工程模式取得成效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要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加快轧钢设备的自主化设计与制造"的指示,在鞍钢实现大型薄板冷连轧成套设备国产化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自2005年起重点组织了大型薄板热连轧成套设备国产化工作。

如以天津天铁热轧板有限公司1750毫米热连轧机项目为依托,支持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简称二重)与中冶赛迪公司组成联合体,进行设备和技术总承包。

同时为充分发挥国内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联合体分别与在该领域具有领先水平的北京科技大学和燕山大学合作,对轧制工艺、关键设备设计、工艺控制、关键零部件制造等技术联合攻关。

天津天铁热连轧项目设备总重量达16470吨,全套设备合同总价格为7.285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同时,二重于2005年签订了出口波兰的2250毫米薄板热连轧成套设备合同,价值39 00多万美元,开创了中国大型热连轧成套设备出口欧洲的先河,近期土耳其、印度等国家均有向二重订购大型薄板热连轧机的意向。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积极推进二重和中冶赛迪实施的大型热连轧成套设备国产化项目,使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总承包和设计制造联合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促进冶金企业对老轧机实施技术改造和热连轧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实现大型成套热连轧设备的出口总承包,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部分装备研发取得突破
2002年至今,部分机械企业与钢铁企业联手,实现了我国冶金设备自主研发不少新突破,主要有:鞍钢和一重合作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00毫米热连轧和1780毫米冷连轧两套大型成套设备;首钢和二重于2003年合作研制成功350 0毫米中厚板轧机,为我国短缺的中厚板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宝钢与西安重机研究所联合研制的钢液RH真空精炼设备已在国内推广应用;北京钢研总院和燕山大学研制成功有关轧机板型控制技术,也在攀钢等企业得到应用;西安重机研究所与山东民营企业合作研制成功
冶金行业所需的万吨油挤压机,为挤压大型和精密的金属型材提供良好的装备。

主要领域的优势企业
据了解,我国在机械制造业领域目前比较有优势的企业有:第一重型机械制造厂、第二重型机械厂、上海重型机械厂、沈阳机械制造厂、太原重型机械厂、陕西压延机械厂、衡阳冶金机械厂等。

在电机制造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有:哈尔滨电机厂、上海电机厂等。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有:上海电气科学研究所、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北京丰台自动化研究院等。

商业机会: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受益
众所周知,虽然我国是钢铁大国,但并不是钢铁强国,表现之一是板带产量比较低。

也就是板带生产能力不足,尚有较大提高空间。

随着工业化程度提高,尚需提高板带生产能力,尤其是冷轧能力更需提高,大型薄板冷热轧机技术供货商任重而道远。

赵锡浩认为,冷热连轧的技术装备成套涉及国民经济的部门很多,包括重型机械制造、电机、电器、仪表、化工(包括石油化工)等诸多行业。

因此冷热轧机技术装备的研发将为这些行业提供很多商机。

据不完全统计,仅已建和在建的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引进部门已耗外汇150亿美元,若这些设备能实现国产化,将为相关行业提供很大的市场空间。

事实证明,我国某些国产技术经过鉴定已赶上国际水平,其中部分技术水平已经高于引进技术水平,而相关产品价格却比引进的低得多,一般只相当于引进的二分之一,个别项目甚至是引进价格的三分之一。

国际前沿:主要成套设备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国家
大型薄板热连轧成套设备
一般大型薄板热连轧机按其规模可分为半连轧、3/4连轧和全连轧。

由于电气传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改善及新技术的应用,现在国际上一般采用半连轧形式就能完成过去3/4连轧和全连轧机所达到的规模。

一般轧线设备主要有:加热炉、除鳞机、粗轧机组、保温罩或板卷箱、精轧机组(5~7架)、层流冷却装置、卷取机等,国际上这些设备的制造技术大都已经成熟。

大型薄板冷连轧成套设备
薄板冷连轧机的技术发展过程与热轧相同之处甚多,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冷连轧机的标
准配置为六辊五机架连轧机。

前工序为浅槽或超浅槽式连续盐酸酸洗(带废酸再生装置)机组,而且均采用酸洗连轧机联合机组形式,即PL/TCM方式。

其基本特点是产能高、自动化程度高、消耗低、成材率高、成本低、加工周期短等。

大型薄板冷连轧成套设备中首先是去除热轧带钢的表面氧化铁皮的设备,目前国内外均采用现代化的超浅槽盐酸酸洗机组,经济价值很高。

德、奥、日、法的设备因其技术的领先优势而广为使用。

酸洗机组的焊机为关键设备之一,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很高,多采用德国、日本的产品。

关于冷连轧机,最先进的当属六辊连轧机,均为德国和日本开发。

冷轧薄板退火及涂镀层加工成套设备
冷轧后续加工工序及设备门类繁多、技术复杂,下列仅为主要作业线装备。

冷轧薄板退火成套设备:冷轧薄板轧后热处理再结晶退火成套设备目前有两类,一类为罩式退火炉,一类为连续式退火机组,最先进的为后者。

按产能大小,该设备分为立式炉退火和卧式炉退火大机组。

70万~100万吨/年规模则采用立式炉连续退火大机组,大型现代化冷轧厂多采用此类机组,但其技术复杂,多为西方国家尤其是日本所掌握。

连续热镀锌机组:由于产品不同,各机组组成略有不同,目前最先进的为"美钢联"法连续热镀锌机组。

彩色涂层机组:目前多采用先进的两涂两烘的辊涂机组,技术装备已成熟稳定。

电镀锌机组:近年来,电镀锌机组在国内外新建很少,最先进的电镀锌机组为不溶性阳极酸性电镀锌机组。

电镀锡(铬)机组:先进的电镀锡机组为不溶性阳极酸(苯酚磺酸)性电镀锡(铬)机组。

主要工序装备有:入口设备、电解脱脂设备、电镀锡设备、镀锡层重熔设备、表面钝化设备、静电涂油设备、出口分卷卷取设备等。

制约因素:制约成套设备国产化的三大因素
重复引进导致创新投入不足
重复引进与创新投入不足仍是制约我国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国产化的重要因素,主要不足有:第一,我国机加工能力很强,但加工精度尚有差距,成套设计能力较差,尤其是引进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尚不掌握,或受国外技术专利制约。

国内虽已有先行者,且在国际上深得好评,但在大型国有企业难推广。

第二,机、电、液、自动化多领域市场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尤其用户不配合,制约了研发工作,国外先进工业国家已有完善运行机制。

第三,电气供货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提供者与示范工厂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甚至相互
封闭,自动控制软件系统难以开发。

原冶金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开始,在这之前只做过一些零碎工作。

汪建业对记者说,其实从宝钢工程开始,国内就组织人力选择一些制造技术比较简单、工艺操作不太复杂的单项设备进行试制。

1991年其2号高炉投产,比引进的l号高炉还顺利,到1995年历经了4年的生产实效考验,其利用系数和焦比都好于l号高炉。

事实证明,高炉的国产化完全成功。

宝钢的炼钢技术装备采用同样的方法,由单项到集成实现了国产化,这是一次国产化创新的里程碑。

至此,1996年只剩下轧钢技术装备还没有整套设备的国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