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流程图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附件4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9年10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37)第二章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和各方主要责任 (38)第三章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45)第四章成立标准编制组和开题论证 (50)第五章编制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 (51)第六章编制送审稿和技术审查 (54)第七章编制报批稿和报批 (55)第八章标准的行政审查和批准、发布 (56)第九章标准归档、工作证书发放 (57)第十章标准的宣传、培训和解释 (58)第十一章附则 (59)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目的】为加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术语定义】本办法所称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是指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国家环境质量类标准(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声与振动环境质量标准、核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以下简称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类标准(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以下简称排放标准)、环境监测规范类标准(包括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技术要求、环境标准样品等)、环境基础类标准和环境管理规范类标准。
第三条【规定内容一】本办法规定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则、程序、内容、时限和其他要求,适用于标准制修订工作全过程的管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研复制工作按照《环境标准样品研复制技术规范》(HJ173)的规定执行。
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及各阶段应考虑的主要内容

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及各阶段应考虑的主要内容国家标准制修定过程包括以下9个阶段(00,10……为阶段代码):00.预阶段(Preliminary stage)10. 立项阶段(Proposal stage)20. 起草阶段(Preparatory stage)30. 征求意见阶段(Committee stage)40. 审查阶段(V oting stage)50. 报批阶段(Approval stage)60. 出版阶段(publication stage)90. 复审阶段(Review stage)95. 废止阶段(Withdrawal stage)其中核心阶段包括:立项、起草、征求意见、送审和报批阶段,也是每个专业标委会(TC)和起草单位需要重点了解的。
00.预阶段(Preliminary stage)主要是提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建议,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提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技术委员会(TC)对提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国标委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采取常年公开征集的方式。
预阶段的成果是提出了新工作项目的建议(PWI,Preliminary Work Item)。
10. 立项阶段(Proposal stage)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对新工作项目建议进行汇总、审查和协调,确定国家标准新工作项目。
阶段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
立项阶段的成果是确立新工作项目(NP,New work Item Propoasl)。
此阶段一般是标委会组织,形成一个提案,由全体委员会表决来达成一个议程。
国标委对标准化项目全部实行网上申报,一般不处理纸质申请。
网上申报系统全年开放,随时接受申报,TC提交时应同时提交项目建议书和标准草案。
00和01两个阶段应重点考虑的内容包括:1)标准化项目的目的和用途;2)实施标准的可行性;3)制定标准的适时性;4)确立项目的优先顺序;5)与有关文件的协调性;6)接受现成文件的可能性。
农业标准制修订中的问题讲稿

二、标准技术内容方面的常见问题
3、标准技术内容不合理 标准技术不完整;
拖拉机和自走式机具密封驾驶室加压试验方法 中,仅提出测量仪器、试验条件和试验程序,未规定 试验结果,也未规定试验报告和内容。这样,合格 与否无法评定。
标准的技术内容属性不合理;
《熏煮火腿》标准报批时,为全文强制,强制内 容过宽。 分析:该产品标准,涉及健康与安全的部分可以 强制,其他部分宜作为推荐性条款。
(国家标准)银耳卫生标准 (地方标准)古田银耳
技术指标
水分≤12g/100g 水分≤14%
二、标准技术内容方面的常见问题
5、对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问题
缺少验证工作,缺少必要的消化吸收过程; 采标缺少必要的分析,为采标而采标;
采标缺少系统的考虑,造成采标的标准技
术指标不协调。
二、标准技术内容方面的常见问题
4、标准不协调问题
标准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不协调;
同级标准之间的不协调,如标准间术语不
统一,技术指标不统一,同一事物的不同
规定;
不同级别标准之间的不协调,主要指地方
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之间的不协调。
GB 7718-200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 中的 5.1.2.2.1条相关内容与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质 检总局第102号令)中第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009 年)中第四十二条规 定的内容不协调。 标准号 标准名称 技术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15% 可溶性固形物 ≥5(g/100g)
GB/T
21265-2007《辣椒辣度的感官评价方法》 与GB/T 21266-2007《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 类物质测定及辣度标识评价方法》 ==?==20030504-T-442《辣椒 斯科尔指数的测 定》
2014河南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

技术规程
推荐性
方法
制定
2014.1~2014.12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50
河南农业大学
小麦土传真菌病害综合防治
技术规程
推荐性
方法
制定
2014.1~2014.12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51
河南农业大学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TSSBC)防控技术规程
推荐性
方法
制定
2014.1~2014.12
热熔胎
推荐性
产品
制定
2014.1~2014.12
河南省纤维检验局
河南省质量技术
监督局
42
河南省纤维检验局
热熔被褥
推荐性
产品
制定
2014.1~2014.12
河南省纤维检验局
河南省质量技术
监督局
43
河南省纤维检验局
职业装质量技术规范
推荐性
管理技术
制定
2014.1~2014.12
河南省纤维检验局
河南省质量技术
推荐性
方法
制定
2014.1~2014.12
河南省饲草饲料站
河南省畜牧局
39
河南省畜牧局
饲料原料玉米青贮饲料
推荐性
产品
制定
2014.1~2014.12
河南省饲草饲料站
河南省畜牧局
40
河南省气象局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推荐性
产品
制定
2014.1~2014.12
洛阳市气象局
河南省气象局
41
河南省纤维检验局
监督局
44
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程序

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程序一、项目征集省质监局每年10月-12月向省直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各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征集下一年度地方标准项目。
二、申请立项河南省地方标准项目建议需在《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申报,同时向省质监局标准化处提交以下书面材料:1.河南省地方标准项目申请表(见附件1);2.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汇总表(见附件2)。
三、立项评估1.省质监局根据需要组织或者委托省标准化研究院、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立项评估。
立项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适用范围,解决的主要问题等;该项目的先进性、创新性和产业化情况;该项目与现行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其它相关标准是否协调一致等情况;该项目的经费预算;该项目的预期作用和效益;修订项目需说明拟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2.标准申报单位根据通知,准备相关材料,指派人员参加评估会,以PPT形式介绍项目情况,回答专家评估组的质询。
标准申报单位按规定的时间进行答辩,无故不参加评估答辩,按弃权处理。
四、批准立项1. 省质监局根据评估结果对拟立项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 省质监局分批下达本年度立项计划。
五、标准起草标准起草单位根据立项计划,成立标准起草小组,明确项目负责人,按照GB/T 1.1要求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见附件3)。
六、征求意见1.标准起草单位应发函或召开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学协会及相关专家等意见;2.标准起草单位应在《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提交以下材料:(1)标准征求意见稿;(2)编制说明(3)河南省地方标准征求意见表(见附件4)。
3.省质监局对标准起草单位的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网上公开征求意见20日。
4.标准起草单位应对意见进行分析、汇总,形成《河南省地方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见附件5)。
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doc

ICS01.120A 00 DB46 海南省地方标准DB 46/ T 74—2018代替DB46/T 74-2007 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2018-07-31发布2018-09-01实施前言本标准代替DB46/T 74-2007《标准化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制订工作程序》。
本标准与DB46/T 74-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改为: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修改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范围;——增加了设区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修订地方标准的工作程序;——增加了地方标准立项建议(见6.1);——增加了地方标准项目的提出(见6.2);——增加了地方标准立项受理(见6.3);——增加了地方标准立项评审(见6.4);——增加了成立标准起草组(见7.1);——增加了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议程(见9.3.2);——增加了设区市级地方标准的编号规则(见10.3.3);——增加了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图(见附录A);——增加了地方标准审查会议纪要(见附录D);——删除了地方标准的函审工作程序。
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修订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王家荣、陈诗帆、冯时霞、邹小阳、鲁慧中、王小英。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46/T 74-2007。
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范围、制修订主体、制修订流程、立项、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批准发布、备案、公开、复审、废止等工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省级和设区市级地方标准制修订及其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 (所有部分)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20000 (所有部分)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0001 (所有部分)标准编写规则3 制修订范围满足海南省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特殊技术要求以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要求的,以及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可以制修订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南 编制说明

标准名称 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南
任务来源
2019-1-242
(立项计划号)
负责起草单位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单位地址 合肥市包河工业区延安路13号
参与起草单位 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表1 标准起草人(全部起草人)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务
职称
电话
编制情况 1、编制过程简介
本标准由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 出,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参与起草,经过 5 次讨论和修改,于 2020 年 3 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并向省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各直属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标准发布实施后,该标准在地方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规范了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的流程和管理。随着标准化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地方标 准的运行环境也有了新的变化,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发布实施, 地方标准的制定范围和管理有了新的变化; 2019年2月22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 局发布了《安徽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标准的管理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对地方标准 的管理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在此环境下,DB34/T 2800-2016 标准已不能较 好地适应地方标准的管理,因此开展此项标准的修订工作对规范管理地方标准、 指导项目申报单位和起草单位开展工作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向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地方标准立项申请。”
2)修改了“申请立项应当提交的材料”(见 4.1.2);
修改内容:增加了标准化宣贯方案的内容。
修改理由:评估申报单位在地方标准制定工作的能力和项目的完成率,为后续申
请的标准项目的宣贯实施做好准备。
省地方标准制定工作程序

省地方标准制定工作程序
地方标准制修订是地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我省地方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省标准研究院承担并起草了吉林省地方标准《地方标准制定工作程序》(以下简称《工作程序》),现已发布实施。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在长春召开了《工作程序》新闻发布会。
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在我省已开展多年,目前现行标准已达1000余项,由于多年历史形成的因素及各行业标准管理工作上存在着差异,大多数标准制修订单位主要参照各行业部门工作意见来实施日常标准制修订工作,造成标准制修订水平参差不齐,工作程序难于统一,对我省标准化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地方标准制定工作程序》系统总结了我省多年来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实践经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明确了预研、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出版等具体要求,规范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程序》的出台,为行业管理部门对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进行有效监管和评价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必将推动我省地方标准制修订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