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报载小说广告和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合集下载

32.中国古代文学IV:晚清小说(二)

32.中国古代文学IV:晚清小说(二)
《官场现形记》是一部向读者全面呈现晚清官场腐败实相的小说,通篇所写不外两件事:如何谋官?如何做官?而不论谋官还是做官,小说表现的晚清官场运转的核心就是两个字:金钱。
整部小说写及八百多个人物,重点描写的也有七八十人。通过这些人物、这些事件的描写,李宝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贿买风行、道德败坏、钩心斗角、坑蒙拐骗、惧洋媚外、凶狠残暴、一心耧钱却无意于国事的晚清官场(或曰官员群像),可以见出作者对这种官场的抨击与绝望情绪。
四、《老残游记》
1.作者
刘鹗(1857—1909),字铁云,号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刘鹗少时颇究心于经世致用之实学,光绪六年拜太谷学派李光昕为师,后进入仕途,投身实业。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后,刘鹗赴京赈济,购太仓米售于民众,八年后以私售仓粟之罪被革职流放,次年卒于新疆。
2.小说内容
刘鹗创作《老残游记》,意在警醒国人,拯救国家危亡。他通过官场与“山林”两个世界的描写来达成自己的创作主旨。
首先,这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不论是玙姑等人的音容笑貌、居所风景,还是她们的识见议论、音乐演奏,都与老残游历所目睹的世界形成对照。其次,小说借“山林”中人物之口,揭露宋明理学之虚伪,传播太谷学派之思想,预言未来中国的走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刘鹗对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老残是这部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他表面上是一位精通病理、为人诊病的游方郎中,绝望于官场,游离于官场之外,但却忧国忧民,依靠自身声望、才学为国家和百姓做事,表现出一种侠义精神。
终其一生,共译出外国小说一百六十多种,涉及十多个国家近百位作者。
林纾是晚清重要的古文家,他的小说翻译全以文言出之,但又不囿于其所师从的桐城古文的范围,在简洁传神的同时,古文变得更富表现力,无论写景、叙事还是抒情,都能曲尽其妙。
“林译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不但开阔了中国读者的生活视野和艺术世界,向他们传递新思想、新文化,而且让中国作家了解了西方文学的表现题材和创作方法,从而成为中国小说写作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动力。

清朝末年的中国近代广告_报刊广告

清朝末年的中国近代广告_报刊广告

二、中文报刊广告(代表作品)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1833年8月1日,郭立士创办、主 编,在广州创刊。这是中国境内 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化报刊。 内容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 化知识为主,也刊登“行情物价 表”之类的商业信息和商业广告。 为了进一步吸引外国商人的关注, 1838年增辟了“贸易”专栏。
1872年4月,《香港华字日报》独立出版。其前身是《德臣报》的 副刊《中外新闻七日报》,版面内容主要为本港新闻、中外新闻 等,也刊登少量通告和广告。独立出版后,内容和版面大为改变 ,商业广告和商业信息占据了大部分版面。
《香港华字日报》是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近代香港中文报纸。
1874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由王韬创办和主编。以“强 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不仅是中 国报刊史上第一份以争论为主的报纸,而且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份传播资产阶级政治改良思想的报纸。是中国第一家 华人投资、华人自办的报纸。
1,《国闻报》
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是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北方的 舆论重镇,与上海的《时务报 》南北呼应。严复主编,每旬 出增刊《国闻汇报》。1897年1 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 内各省要闻,如《保国会章程 》等;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 著。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 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 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 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 遭清政府查办,1898年12月被 迫停刊。1900年一度复刊。
于1999复刊,复刊后的《东方杂 志》改名为《今日东方》。
《东方杂志》是商务 印书馆继《绣像小说 》之后创办的第二种 杂志,其历经清末、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抗日战争、解放战 争等各个重大历史时 期,紧跟时代的脉搏 ,忠实地记录了我国 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轨 迹,成为了近现代史 的见证,被称为“中 国近现代史的资料库 ”“杂志界的重镇 ”“杂志的杂志”。

广告传播学视野下的晚清小说_以晚清报刊小说广告为中心的探讨

广告传播学视野下的晚清小说_以晚清报刊小说广告为中心的探讨
五、文化环境 晚清的文化环境、文化政策,以及社会舆论对小说的影响也 借助广告得到实践。清初中央政府接连令禁小说,曾导致半个世 纪的创作萧条。到了晚清时期,政府禁毁力量已经大大削弱,这 是小说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书坊主受利益驱使,和政府周旋, 利用上海租界优势,大量刊印小说,更促进了小说的繁荣;同时, 各家书房和报馆都非常重视广告的传播功能, 其广告不单单传 递商品信息,往往还兼而包含了各自的小说理念和文化价值观。 晚清最早的征文广告,1895年傅兰雅刊载在申报上的《求著时新 小说启》12 宣布其宗旨是征求“愿本国兴盛者,撰著新趣小说,变 易风俗,怯除积弊”;1902年,梁启超主持的新小说报社在多家报 刊同时刊发了题为“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的广告,宣告其 办刊宗旨“: 专在借小说家言,以发起国民政治思想,激励其爱国 精神”;此后出现在报刊上的小说广告,如改良小说社、小说林 社、鸿文书局、新新小说社、有正书局等的广告无不强调小说的 启蒙和教化功能。翻开报刊小说广告栏,其间充斤着关于启蒙、 强国、改良、教化等语汇。这些论述由有识之士、趋新人士提出, 被出版商攀附和挪用,用以展现小说的重要性,小说与改良 、启 蒙、文明、强国的关系,激发读者的消费需求。实际上,这些小说 广告中的宣传往往只是一种噱头,小说内容并不见得和这些宣 传一致,有时甚至明显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但是这种修辞策 略与叙述方式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环境,是时人集体心 态的表达。而广告“通过改变和强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来达到 其特定的传播效果”13 的强大功能,必定使这些观念,借助于新 式传播媒体,逐渐成为思维定式和创作实践,悄无声息地渗透于当时 的报人圈和作家群体,在其小说创作及读者的阅读中得以实践。 当然,从小说广告的视角对晚清小说活动进行探讨,就不得 不考虑到广告的真实性。广告作为商家为自己产品进行的宣传,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真实可信。和今天的广告一样,晚清时期的 小说广告,也常有“挂羊头卖狗肉”之举,需要对其一分为二地看 待。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夕,文化界也掀起了启蒙创新的浪潮, 1907年成立的竞立小说社、1908年成立的改良小说社、以及1909 年成立的群学社,都在报刊广告版留下了众多宣传创新、改良的 小说广告。其宣传广告,大都使用最通俗、生动的语言,力求最大

晚清小说广告与小说发展

晚清小说广告与小说发展

谢仁敏晚清小说广告与小说发展晚清时期,随着现代广告传播手段进入小说产业链,广告便开始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特殊的影响。

一、推动小说的销售和普及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传递商品信息,推动商品销售,这是不言而喻的。

小说界革命 (1902)后,每年小说的产量都以加速度的方式增长,并在1907年左右达到顶峰。

据笔者初步统计,除开小说杂志、报纸,仅仅是小说单行本,1907年的出版量就达到230种。

对这一数据现代人或许没有概念,不过可以作个简单比较:这一数量是五年前的21倍。

可以说,此时小说市场的产品已是非常丰富,读者可以选择的余地也相对较大,这自然会加剧小说市场的竞争程度。

小说出版商要想在市场中赢得主动,为小说打广告便成了必不可少的推销手段。

从实际情况看,晚清小说出版后,卖方大多会采用各种传播手段,吆喝一番以吸引读者,极少见到某部小说默默出版默默摆上书架然后默默等待读者光顾的情况。

其中,广告营销最为成功的当属商务印书馆!!!该馆除了在各地纸媒上登载广告外,还印制大量广告书目供读者免费取览,甚至还常年派出专人到各地派发广告。

当然,花费也是不菲,如1908年首次试行人工派发广告,仅半年时间就耗银一万多元,不过收益也不小,当年该馆纯利润就多达二十四万余元。

这当中,得力的广告营销可以说是居功甚伟,故被该馆当作 推广生意之大关键 而写入股东年会文件中,可见馆人对广告营销作用的重视。

小说广告除了推动小说销售,促进市场繁荣之外,还发挥着普及小说的作用。

小说界革命 后,部分有识之士积极著译 新小说 ,借此 启民智 。

不过, 新小说 的普及和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

而小说广告作为一种便利、快捷的传播手段,对缩短这一进程无疑会发挥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广告具有简洁、明快、易记等特点。

正是这一特点,让广告有意无意间就将 新小说 的一些重要理念,快速有效地传达给了广大受众。

比如,流行一时的 快看小说歌 :快快快,灌输文明从海外,无翼迅飞小说来。

最新 从广告学视域分析清末报刊小说广告及其文学价值-精品

最新 从广告学视域分析清末报刊小说广告及其文学价值-精品

从广告学视域分析清末报刊小说广告及其文学价值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不断入侵,晚清的市场已经初现端倪,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清末报刊小说广告及其文学价值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前言明清时期,在文明的巨大冲击下,中国的社会形态急剧转变。

鸦片战争之后,报刊逐步成为近代中国传播范围最广、受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传播媒介。

随之而来的就是报刊广告的不断涌现,香烟广告、食品广告、电影广告、招生广告等层出不穷,这也正是当时社会变迁的生动体现。

可以说,报刊广告的出现和发展是晚清时期广告发展的显著标志,此时报刊广告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小说广告的盛行。

小说题材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着它不能够像诗词戏曲等有着多种传播扩散的方式,然而晚清时期印刷技术的提升为小说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许多书坊开始大量刊刻、出版小说,许多报刊也开始纷纷连载小说。

报刊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出版的小说,赚取更多的利润,出版商便开始在报刊上为其商品,也就是出版的小说做广告宣传,这也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重点———报刊小说广告。

从广告学的角度来看,广告是由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以消费者为广告诉求对象的一种大众传播过程。

这一传播过程涉及许多要素,包括小说广告的发起人,也就是作为广告主的报馆、书坊;小说的读者,即广告诉求对象;小说广告得以施展的舞台,广告媒介———报刊等。

一、广告主———报馆、书坊作为广告主的报馆和书坊是整个传播活动的有力参与者,他们策划、设计并且发布了小说广告。

许多报馆、书坊诸如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局、广智书局等每天都大量刊登小说广告,据《清末民初小说目录》记载,《世界繁华报》、《图画日报》等几乎有三分之一的版面是小说广告。

此时报刊的小说广告主要是推销广告和征文广告,当然还有一些其它业内广告。

(一)推销广告伴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不断入侵,晚清的文学市场已经初现端倪,报刊、书坊等出版商早已深深地认识到在小说销售过程中广告宣传的重要性。

论晚清小说界革命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论晚清小说界革命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论晚清小说界革命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引言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包括文化领域的变革,特别是在小说界。

晚清小说以其特有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并对中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晚清小说界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 晚清小说的革命性内容1.1 武侠小说的兴起晚清时期,武侠小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楚留香传奇》、《飞狐外传》等作品为代表,武侠小说将江湖侠义、剑术英雄等元素融入其中,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

这种离奇的情节、英雄的形象以及独特的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1.2 现实主义小说的崛起晚清小说界还出现了许多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作品,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红楼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作品以其真实的刻画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成为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这些小说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评,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2. 晚清小说革命的意义2.1 拓宽文学创作的领域晚清小说革命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开创了多元化的文学创作领域。

通过武侠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晚清小说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官方文学和文人文学,而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

这种多样化的文学创作不仅满足了读者对故事的渴望,还推动了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2.2 促进社会变革晚清小说不仅在形式上进行了革命,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传递了一种革命思想。

武侠小说中侠义精神的追求和现实主义小说中对社会问题的揭示,都给了人们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这些小说通过描绘现实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引发了社会良知的觉醒,进而推动社会的变革。

2.3 彰显个体价值晚清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强调了个体的力量和价值。

武侠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和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普通人物都被赋予了独特的个体特征和鲜明的个性。

这种关注和强调个体的价值观念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升了每个人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晚清“小说界革命”中的理论探索

晚清“小说界革命”中的理论探索

晚清“小说界革命”中的理论探索
李翠雯
【期刊名称】《学术问题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小说界革命''是梁启超在1902年所撰写的《论小说与群治关系》当中正式提出的。

这篇文章以梁启超惯有的热情、雄辩的气势写就,开篇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李翠雯
【作者单位】[1]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论"小说界革命"与晚清小说的兴盛 [J], 袁进
2.康有为“新学”与晚清“小说界革命”——兼及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 [J], 姜荣刚
3.晚清报载小说广告和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J], 张天星
4.晚清“小说界革命”语境下的法国大革命 [J], 胡闽苏;
5.理论倡导与译介实践——严复与晚清“小说界革命”新探 [J], 姚春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17-1949三十年文学简要概括

1917-1949三十年文学简要概括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0- 07- 15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 ( 08JJD 751072) 作者简介: 张天星 ( 1971 ), 男, 河南省新县人,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 向为明清近代文学.
这 10次较具意义小说征文是表一所列 7次, 外加 1877年 11月 21日 !申报 ∀刊登 # 有图求说出售 ∃、1904年 10 月 29日 !时报 ∀刊出的征求短篇小说广 告和 1907年 2月 !小说林 ∀创刊号刊登 # 募集小说启 ∃。
!王慕陶致汪康年书 ∀ ( 十八 ): # 欧洲以 !中外日报 ∀及 !时报 ∀销行最多, 他报竟不见也。∃参见 !汪康年师 友 书札 ∀ (一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版, 第 127页。
& 例 如梁启超为推销 !新小说 ∀, 在 !新民丛报 ∀上为 !新小 说 ∀作 预售和征文 广告达 7次 以上, 其 中入选陈 平 原、夏晓虹主编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 料 ∀的有 ! < 新小说 > 第一号 ∀和 !中国唯一之文学报 < 新小说 > ∀两篇。
2. 小说销售广告对小说界革命理论的宣传 广告是 # 通过改变和强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来达到其特定的传播效果 ∃[ 4] 。当广告是为了销 售一种文学产品时, 广告主和策划者常会精挑文字以凸现该产品的 # 卖点 ∃, 而文学产品的卖点往 往浓缩着时代的文学思潮或文学倾向, 广告主和策划者利用文学广告或阐述文学不凡的功能、或 凸显文学作品非一般的价值, 进而吸引受众接受并购买, 因而除掉文学销售广告中的商业成份, 销 售广告实际起着传播文学理论的功能, 这在梁启超掌控下的新小说社和广智书局出版的小说广告 中体现显著 & 。小说销售广告成为传播小说界革命理论的载体, 其发端于清议报馆销售 !佳人奇遇 记 ∀和 !经国美谈 ∀的广告: # 本馆前印政治小说 !佳人奇遇记 ∀、!经国美谈 ∀两书, 奇极、壮极、艳极、 快极, 久已脍炙人口, 不徒小道可观, 实国民政治思想发达之一助也 ∃[ 5] 。小说广告出现小说可以 有助于国民政治思想之发达的文学观念, 在中国前所未有。广智书局侦探小说 !离魂病 ∀广告:
吾国小说大半托词于才子佳人, 于政治上一无关系, 适以牖民智而毒社会也, 是书亦以巾 帼须眉对照合写, 然纯系国家大事, 绝无吾国旧小说之俗套 [ 7] 。 该广告可以看 出梁启超 等人对 旧小说 # 不出 诲盗诲 淫两端 ∃、[ 8] # 含政 治之思 想者稀 如麟 角 ∃[ 9] 的批评烙印及对政治小说提倡的影响。再如乐群小说社社会小说 !斯文变相 ∀广告:
资料来源 &
林外史 ∀之例, 描写现今社会情状, 藉以警醒时流, 矫正弊俗。 教育小说: 述旧时教育之 情事, 详其 弊害, 以 发明改 良方 法为主; 社 会小 说: 述
商务印书馆
风水、算命、烧香、求签及一 切禁 忌厌胜 之事, 形 容其愚 惑, 以发 明格致 真理 为

主; 实业小说: 述现时工 商实在之情事, 详其不能制胜之故, 以筹改良之法。 新小说丛报社 吾国社会之欲 改革诚亟亟已, 然欲求其 改良之法, 自以小 说为最 有效果。以 稗
( (月月小说社 ) 官野史之记载 , 寓诱智改革之深心, 以为前途之预备。
务使有益人群 , 冀以改良 社会。 爰立三 大宗 旨, 一曰保 存国 粹以树 国本, 二 曰
竞立小说月报社 革除陋习以端 风化, 三曰扩张民权以维 治体。三者立而 国魂定, 三者 举而国 脉
)
存, 故又可蔽之以一言曰, 吾侪宗旨惟求能救亡而已矣。
一、报载小说广告与小说界革命理论的传播
商品广告既是一种消费或服务信息的传播媒介, 也一种意念的传递艺术, # 商品广告是将广告 主的意念传递给消费者的艺术 ∃[ 1] 。文学广告传递着文学书刊征文、出版、发行信息之时, 同时也 将广告主或策划者的某种文学观念传递给受众, 并试图让受众接受, 特别是在文学思潮风起云涌 的时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 报载文学广告一般是文学理论的传播媒介。 1902年 8月 18日 !新 民丛报 ∀第 14号上, 梁启超为 !新小说 ∀作了一则较长篇幅的预售广告, 其中云:
!申报 ∀晚清时的销量尚有较多疑 问, 如 1877年 申报 馆就 声称 !申报 ∀每日销 量超 过万 份, 而 学者 推测 是 5000份, 1889年 !申报 ∀销量是每日 6000份。参见黄 升民 !广告 观: 一个广告 学者的 观点 ∀, 中国三 峡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 33页。
& 1887年, !申报 ∀设有代销处 的重要城镇已达 32所。参见徐 载平、徐 瑞芳 !清末四十年 申报史 料 ∀, 新华 出 版社 1988年版, 第 73页。
由表 1可见, 晚清新小说征文广告大多有鲜明的文学主张, 一言蔽之, 用小说改良社会。受广 告篇幅所限, 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 这些广告的文学主张一般短小简洁、意图明确, 如同一份份的 宣言书, 为新小说 # 新民 ∃、改良社会的宗旨鼓吹, 体现着策划者鲜明的文学启蒙主旨。其传播之广 及影响之大, 从刊载这些广告的报刊销售和影响可见一斑, 例如傅兰雅的 # 求著时新小说启 ∃ 1895 年 5、6月先后在 !申报 ∀、!万国公报 ∀、!中国记事 ∀等报上刊载, 以 !申报 ∀的销售而言, 此时其销售 量是每日不低于 6000份 , 以传播区域而言, 当时 !申报 ∀在全国设立代销处的重要城镇超 过 32 所 & 。至 1902年刊载新小说社征文广告时, !新民丛报 ∀国内外的派报处达 75处, 期销量约 9000
10 2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4期
份, 每一册出国内 # 翻刻本辄十数 ∃[ 2] 。再如, 1909年 6月 26日这一天, !申报 ∀、!时报 ∀和 !民呼日 报 ∀都刊载了改良小说社该次征文广告, 其时 !时报 ∀ # 风行海内, 声名之佳, 远超各报之上 ∃[ 3] 。并 已销售到欧洲 。由于报载小说征文广告多选择性地刊载在当时销售和影响较大的报刊上, 包含 着小说界革命主张的征文广告亦随着报刊的传播而不胫而走、传布海内。
∋ 梁启超评侦 探小说: # 其奇情怪想 , 往往出人意表。∃评 !十五小豪杰 ∀: # 观其一起之突兀, 使人堕五 里雾中, 盲不知其来由, 此亦可见 (泰 )西文字气 魄雄厚 处。∃分别见: !中国惟 一之文 学报 < 新 小说 > ∀, 1902年 8 月 18 日 !新民丛报 ∀第 14号; ! < 十五小豪杰 > 译后语 ∀, 1902年 2月 22日 !新民丛报 ∀第 2号。
这则广告直接从小说界革命的纲领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中 # 小说者, 常导人游于他境 界 ∃的理论着笔, # 神龙见首不见尾 ∃、# 如堕五里雾中 ∃则是梁启超对域外侦探、冒险小说的推崇之 处 ∋ , 这则广告摘录了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理论主干内容。 19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佳人奇遇记 ∀的 广告:
改良小说社
本社以改良社 会、开通风气为主义。宗旨纯 正、辞 义浅显 % % 藉稗官 野史之 势

力, 为开智革俗之津梁。
本社之设, 为开通风气, 增长国民知识, 并 无贸利之 心。惟小说 一门, 最易发 人
图画日报社
+
警醒, 劝人观感。
资料来源: 求著时新小说启, 1895年 5月 25日 !申报 ∀。 & !新小说 ∀征文启, 1902年 11月 14日 !新小说 ∀第 1 号。 ∋ 上海商务印书馆征文广 告, 1904年 11月 6日 !中外 日报 ∀。 (新 小说丛报 社征求小说 广告, 1906年 9月 10 日 !时报 ∀。 ) 竞立小说月报社征求小说广告, 1907年 11月 15日 !时报 ∀。 ∗小说改 良社征求 小说广告, 1909年 6 月 26日 !申报 ∀。 + 图画日报社征求小说广告, 1909年 8月 16日 !图画日报 ∀。
形式。报载小说广告的销售宣传, 加剧了新小说撰译和出版中的跟风现象, 对小说界革命的创作繁荣 和
形成思潮起着推波助澜 的作用。
关键词: 晚清; 报载小说广告; 小说界革命
中图分类号: I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0202( 2010) 04- 00100- 08
晚清报载新小说广告主要包括征文广告和销售广告, 它们不但是晚清新小说组织生产销售的 重要媒介, 而且还参与了晚清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在小说界革命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 探寻与晚清小说界革命相关的报载小说广告与小说界革命之关系, 揭橥小说广告在晚清小说界革 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及表现形式, 藉以思考文学广告在文学变革中的作用。
2010年第 4期 (第 9卷 )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 L O F SOUTH CH INA AGR ICU LTURAL UN IV ERSITY ( SOCIAL SC IEN CE ED IT ION )
N o. 4 2010 ( V o .l 9)
晚清报载小说广告和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张天星
(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 浙江 临海 317000)
摘 要: 报载小说广告既是晚清新小说组织生产 和销售的 主要媒 介, 也 是晚清 小说界 革命兴 起与发 展
的推动力量。报载新小说广告意图明确、简明扼要地鼓吹小说改良社会的主张, 对小说界革命理论的 传
播起着积极的宣传普及 作用。报 载新小说征文广告属于契约 性的合同, 规范和 引导着 新小说 的内容 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 1 晚清小说征文广告中的小说改良社会主张
征文举办者 傅兰雅
新小说社
要点摘录 窃以 感动人 心, 变 易风俗, 莫 如小说。推 行广速, 传之 不久, 辄能 家喻户 晓, 气 息不难为之一 变。 小说为文学之 上乘, 于 社会 之风 气关 系最 巨。本 社 为提 倡新 学, 开 发国 民 起 见, % %写情小说, 惟必须写儿女 之情而寓爱国之意者 乃为有益 时局, 又如 !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