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何赢得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何赢得市场

[摘要]《奇葩说》作为现象级网络自制娱乐节目,成功问鼎“疯狂综艺季”话题榜。本文从该节目的受众定位、节目内容创新与互联网互动三个特点分析,探索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如何赢得受众市场。

[关键词]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辩论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乃至全方位互动。传受身份的转换,让国内的综艺节目迎来了综艺3.0时代,即由传统的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逐步转向IPGC(互联网专业生产内容模式)。网络综艺也从“粗制作、伪原创”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步入“精制作、纯原创、精准定位”的新时代。

2014年末,爱奇艺自制的一档脱口秀节目《奇葩说》横空出世,热播三季,截至今年5月,第三季《奇葩来了》已圆满收官,爱奇艺播放量为4亿5千万,在新浪微博阅读数达到32.3亿。

作为首档网络自制说话达人秀,《奇葩说》靠马东、高晓松、蔡康永、金星四位导师的“人生智慧哲学”,以及前后三季30多位“奇葩”辩手的“三寸不烂之舌”,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粉丝。用“互联网+娱乐辩论”的方式,创作出一档现象级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该节目不仅在国内引起舆论关注,也在海外市场引发了可观的反响。本文以《奇葩说》为例分析新媒体语境下电视娱乐节目如何进行内容创新以赢得受众市场。

“窄播化”,锁定年轻受众群

据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7.1亿,互联网普及率突破51.7%,手机网民达6.56亿,占网民总人数的92.5%。”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获取电视娱乐节目的方式越来越多,不固定于同一时段和特定频道,碎片化正在被“低头族”接受。

综艺节目想要得到受众青睐,从同质化节目中脱颖而出,就要基于受众的兴趣需求,观看习惯,对娱乐节目的内容进行差异化创新,才能走出同质化节目泛滥的怪圈。这就是“窄播化”,“窄播化”是相对于传播领域中的“大众化”与“分众化”而言,是通过对受众进一步细分来进行电视娱乐节目内容的策划。

《奇葩说》利用母公司百度掌握的大数据,对处于“分众化”状态的观众群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细分,锁定80后、90后为目标受众群,设计“窄播化”的节目内容。

首先,从选手年龄分层上可以发现,三季选手中,有20位在20岁-30岁,占选手56%;30岁以上的有11位,占31%;年龄不详者5人。黄执中、胡建彪、马薇薇等“大龄”专业选手主要负责提升辩论整体思想高度外,年轻选手可以吸引娱乐关注

度,增强话题性,如裸模苏紫紫、“二次元”cosplay达人黄山等话题性辩手的出场。

其次,从选取的辩题上看,直击网生代内心。纵观三季,《奇葩说》辩论话题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情感类,如“爱上好朋友的恋人要不要追”“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等;第二类是成长问题,涉及到怎样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如“举报作弊我错了吗”“整容会帮你成为人生赢家吗”;第三类是买房、择偶、就业等现实话题,如“你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同事能力弱,力不力挽狂澜”;第四类是“脑洞大开”话题,比如“如果一个月后就是世界末日,当局应该公布消息还是秘而不宣?”“要不要发明时光机”“爱上人工智能算爱情吗”等。

再次,根据市场定位,广告赞助商也是将年轻人作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如美特斯邦威及其旗下购物APP“有范儿”、“抗饿大品牌”谷粒多燕麦牛奶、RIO鸡尾酒等。

可见,整个节目就是为年轻受众量身定制的一档综艺节目。节目以包容的态度,聆听年轻人的热血发声,传达年轻人的语言方式、内心世界和价值主张,提供大量新奇、准确、合口味的信息与服务,俘获大批80后、90后观众的心,引起共鸣。因此,《奇葩说》在目前泛娱乐化、同质化以及引进版权的不良环境和背景下,成功晋升为网络自制节目创新的典型和标杆节目,被称之为“现象级”纯网综。

比说话,道理包在笑话中

《奇葩说》用新颖的节目形式、草根的辩题和“奇葩选手”吸引观众,用多元的思想和辩论内容的深度,留住观众。换言之,节目通过娱乐的形式来传递价值、沉淀文化。

纵观节目主持人,马东,马季之子,前爱奇艺首席内容官;蔡康永,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台湾著名主持人,出版过《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等;金星,舞蹈家、节目主持人,以言语犀利著名;高晓松,著名音乐人,历史脱口秀“晓松奇谈”节目主持人,博古通今。

4位“名嘴”的文化素养都很高,充当正反双方的“导师”角色,而他们的结辩陈词才是整场话题深度和高度的体现。例如,在第二季辩题“丑闻主角活该被万人虐吗”中,蔡康永表示,无论如何不能站到“活该”的那一边,因为不能把滥用舆论压力这个“野兽”从道德和法律的“笼子”里放出来。持相反意见的马东虽然不主张去虐别人,但是更不愿意因为要劝万人向善,而封掉互联网或进行网络实名制、剥夺人们言论自由的权利。他说:“那么在这个环境下,让丑闻主角活该受着万人议论,也许是个不坏的选择。”双方导师各自从己方观点出发,将议题进行了拔高和深化,顿时让整个节目从纯娱乐性转向了思辨性、哲理性思维,提高了维度,从而拓展了受众面。

在第三季第22期节目中,《奇葩说》突破禁忌,为生死开辩,“痛苦的癌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我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生死离别的话题每个人都会经历,选手们用自身经历讲述

绝症病人的抉择。激烈的辩论后,马东为辩题总结,儒家文化的传统是避谈生死,我们生命当中缺乏生命教育,辩论生死让我们关注生死边界,经过理性思考后,对生命和生活带来更丰富和多层次的情感。这一期节目播出后,引发了网友对生死的重新思考。

《奇葩说》不仅是一场辩论或者说话达人选秀节目,更是一场有思考、有疑问、有价值观、有锋芒的思想碰撞。它以辩论为主题,又不遵循传统辩论形式,将赛制尽量简化,过程随意,整体辩论氛围轻松、风趣、幽默、机智,带给受众兴奋的观看体验。它紧扣综艺节目的娱乐精髓,以好玩为主。正如马东所说,好玩就是《奇葩说》的意义。因此,节目始终坚持“寻找最会说话的人”这一根本诉求,体现“相信说话的力量”,符合栏目主打口号“U CAN U BIBI”。虽然遴选出的“奇葩”选手具有话题争议性,服装夸张,辩论时情绪激动,但辩论内容有理有据,且观点有价值。在“互联网+娱乐辩论”的模式中,“综艺娱乐”的形式为节目带来笑料,“辩论”的内容为《奇葩说》俘获黏性观众,稳住收视。例如,关注度直线上升的“大美玲”姜思达,在第一季中表现平平,在节目里公开出柜成为话题。但在第三季中,出色的辩论内容和有趣的说话方式备受好评。在辩题“整容会帮你成为人生赢家吗”,他提出论证:“你可以一天整成范冰冰,但你不能一天读成一个林徽因。”在辩题“要求别人时刻保持联系(时保连),是不是暴政?”,姜思达分别抛出三个论点:朋友非常有分寸,你们才能称为朋友;恋人如果两个都愿意和对方时刻保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