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假如我是巨人》
二年级美术下册《假如我是巨人》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学习内容。
2.通过分析巨人画作,讲解线条、形状、颜色等基本美术元素在表现巨人形象时的运用方法。
3.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分步骤讲解创作技巧,强调如何通过线条、形状和颜色的组合来表现巨人的特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彼此对巨人形象的认识和想法,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绘画巨人的关键要素和技巧。
3.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肯定和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为自己的画作构思独特的内容。
(四)课堂练习
1.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和示范讲解,开始进行课堂绘画练习,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巨人画作。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创作中的难点。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借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完成绘画作品。
(五)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作者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2.学生分享自己对巨人的认识,讨论巨人的特点。
二、示范
1.教师展示巨人画作,分析作品中的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
2.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三、实践
1.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巨人画作。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
四、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关注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假如我是巨人》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美版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让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心中的巨人形象,可以是故事续写、漫画创作或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自己对巨人主题的理解和独特风格。
-写一篇关于巨人形象的思考日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巨人形象在文化、艺术和生活中பைடு நூலகம்意义和价值。
-设计一份巨人形象的主题研究报告,包括巨人形象的起源、发展、艺术表现手法等,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理解巨人形象。
2.作业反馈: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构图、色彩运用、创意表现等方面,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化和独特风格。
-对学生的思考日记进行阅读和点评,关注学生的思考角度、观点阐述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见解。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反思
今天上完《假如我是巨人》这节课,我感到非常充实,也有些许遗憾。我尝试着以学生的视角去体验这节课,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首先,我对于导入环节感到满意。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的方式,我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巨人形象产生了好奇心。看到他们积极思考的样子,我知道他们已经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3.板书设计:
①巨人形象的基本概念和象征意义
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巨人形象表现和意义
③巨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创作灵感的来源
④巨人形象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和价值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第9课 假如我是巨人(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人美版

第9课假如我是巨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巨人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珍惜和感恩。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巨人的形象特点,学会描绘巨人。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珍惜和感恩。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4.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绘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珍惜和感恩;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将其融入美术创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范画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巨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巨人的形象特点,示范如何描绘巨人。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一幅关于巨人的绘画作品。
4. 合作绘画: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绘画,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假如我是巨人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
七、作业设计1. 独立完成一幅关于巨人的绘画作品。
2. 与同学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展示团队协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巨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如想象力、创新意识、美术语言运用等。
3. 学生在合作绘画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适用性,如何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描绘巨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珍惜和感恩。
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巨人的特征和形象,能够运用形状、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表现巨人的形象。
•熟练掌握画笔使用方法,理解画笔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了解基本色彩概念,理解颜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和美学素养。
•发展艺术表现能力,提高绘画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环境,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的意识。
•提高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尊。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参考作品•学生阅读相关故事、小说和漫画,对巨人的外观特征和形象有基本的认识。
•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艺术风格的巨人绘画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巨人形象的多样性和特点。
2. 教学活动•第一节课:认识巨人,分析巨人的特征和形象,并收集巨人素材。
•第二节课:学习画笔使用方法和基本线条练习。
•第三节课:了解基本色彩和颜料的性质,进行基本色彩练习。
•第四节课:绘画实践,运用基本美术语言表现自己的巨人形象。
•第五节课:学生之间互相展示作品,进行小组评价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对于基本概念、技法和图示的讲解。
•示范法: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技法的演示和练习。
•课堂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问、讨论和合作创作。
四、教学评价•学习态度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参与度。
•技能评价:能否运用基本美术语言和技法表达巨人形象。
•艺术素养评价:是否具备良好的审美品味、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课外读物、巨人绘画作品、画笔、颜料、画纸等。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并发挥创造力。
同时,应该积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评价方面,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而非单一技能的评价。
假如我是巨人美术教案

假如我是巨人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巨人美术之旅教学目标:1. 了解巨人美术的概念和特点;2. 探索巨人美术对于艺术创作和视觉传达的重要性;3. 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巨人美术的相关资料和图片;2. 绘画和雕塑材料,如铅笔、颜料、画笔、黏土等;3. 展示设备,如幻灯机或投影仪;4. 学生所需的画纸、彩色铅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巨人美术的图片和作品,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视觉冲击力;2. 引导学生讨论巨人美术的特点和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区别。
主体:1. 巨人美术简介:a. 解释巨人美术的定义和背景;b. 展示不同艺术家的巨人美术作品,解读其创作理念和表现方式;c. 引导学生思考:巨人美术如何影响观众的情感和感知?2. 参与巨人美术创作: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创作一幅巨人美术作品;b. 提供学生所需的绘画和雕塑材料;c.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并共同确定创作主题和形式;d. 学生开始进行巨人美术作品的创作;e.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对比和创新。
总结:1. 展示学生创作的巨人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创作成果;2. 综合讨论学生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3. 引导学生总结巨人美术对于艺术创作和视觉传达的重要性;4.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继续探索与挑战传统艺术形式。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艺术展览,了解更多艺术形式和风格;2. 邀请艺术家或美术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其巨人美术的创作经验和见解;3. 组织学生参与巨人美术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创作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2. 学生完成的巨人美术作品的创意性和表现力;3. 学生对巨人美术的理解和认识的口头表达。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反馈,调整教学方式和资源,提供更多的创作技巧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审美眼光。
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

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第一篇: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象、创新的能力,能在作品中创造性地表现出巨人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想、比较与创作,了解形象的大小对比及横竖构图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想象与表现的过程中,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及个人情感。
学情分析低年级的学龄儿童想象思维更为活跃,,他们的想象力可以天马行空,充满童真,快乐自由不受约束。
因此,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更为重要。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教学难点: 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展示图片)这位朋友的名字叫做格列佛,他曾经到过一个很神奇的地方,你们想知道他到了什么地方吗?播放电影《格列佛游记》2、根据片断提问:格列佛来到了什么地方?“格列佛来到了小人国,他成了______人?”(巨人)黑板上出示“巨人”二字假如你也是个巨人,你会怎么样呢?3、(出示课题——假如我是巨人)黑板上贴上“假如我是”。
二.讲授1、刚才我们也看了影片了那小人国里的人到底有多小呢?我们再来一起看几张图片(出示图片理解巨人是对比中产生的)。
A.这是一个人现在我们看不出来他的大小,他在干嘛啊?他现在是坐在地上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图里面还会有什么?哇,他坐在了一个大叉子上面,他的身体只有一个叉子那么大,我们平时用的叉子大概有多大呢?可以用手给老师比一下。
他是不是很小呀?B.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幅图,这是什么?蒲公英,蒲公英这个像花球一样的其实是蒲公英的种子,成熟的蒲公英种子用嘴巴一吹就能飞在空中飘在它要降落的地方。
假如我是巨人(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假如我是巨人(美术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巨人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3.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巨人作品。
4. 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巨人的特点,如巨大的身躯、强大的力量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巨人的形象,如头部、身体、四肢等。
3. 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如水彩、蜡笔、彩色铅笔等,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巨人作品。
4.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巨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想象中的巨人形象转化为具体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巨人图片、绘画材料、展示板等。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a. 教师出示巨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巨人的特点。
b. 学生分享对巨人的认识和想象。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a. 教师讲解巨人的概念,如巨大的身躯、强大的力量等。
b. 学生了解巨人的特点,为创作做准备。
3. 技能训练(10分钟)a. 教师示范如何观察和描绘巨人的形象,如头部、身体、四肢等。
b.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观察和描绘练习。
4. 创作实践(15分钟)a.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如水彩、蜡笔、彩色铅笔等,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巨人作品。
b. 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交流(10分钟)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b. 学生分享创作心得,提高审美素养。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巨人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b. 学生了解如何将想象中的巨人形象转化为具体的绘画作品。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继续创作一幅以“假如我是巨人”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9课 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9课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假如我是巨人》是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想象自己是一个巨人,设计出自己心中的巨人形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对于色彩、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鼓励他们创作出独特的巨人形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想象自己是一个巨人,设计出自己心中的巨人形象。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想象自己是一个巨人,设计出自己心中的巨人形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通过展示不同的巨人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巨人形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巨人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个巨人,你希望自己是怎样的?让学生进行想象,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巨人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师提问:这些巨人有什么特点?你们觉得他们美吗?为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巨人形象的设计。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巨人形象的设计。
教师提问: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巨人?你能用颜料和画笔表现出来吗?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美术教案:《假如我是巨人》小学美术教案:
《假如我是巨人》一、教材分析本课假如我是巨人属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
假如我是巨人每一个孩子都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假如我是巨人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
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
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假如我是巨人小学低年级,正是孩子们的想像力最为活跃的时期。
人美版小学美术假如我是巨人,这一时期,孩子们快乐的想象会像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如果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充满情趣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
《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1/ 7
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三、重点难点重点:
利用灵活的比较,人美版小学美术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
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五、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探索欲,创新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假如我是巨人六、材料准备学生用具:
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资料:
有关巨人的童话故事及卡通片光盘、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假如我是巨人 1、激趣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河漂流到了一个神奇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
你们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吗? 2、欣赏卡通片《小人国》片断。
引导学生观察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奇遇,及小人国景物与格列佛
---------------------------------------------------------------最新资料推荐------------------------------------------------------ 的对比。
3、想象(1)你们想像格列佛一样成为巨人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现代的小人国,让你们每个人都成为巨人。
板书课题:
假如我是巨人(2)播放多媒体课件:
出现一个巨人和小人国城门。
学生设想在小人国的各种场面组织在一个画面中,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操作时,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各种景物。
(3)小组讨论:
把你在小人国里和别人不一样的奇遇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们小组同学认为最有创意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欣赏学生作品分析教材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
5、学生作业作业要求:
想象你成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画下来,要注意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6、展示评价自评:
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互评:
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
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和他的《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
3/ 7
威夫待(Jonathan Swift,16671745)是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派的创始人,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
他父亲是定居爱尔兰的英格兰人,早在他出生前七个月就已去世。
斯威夫特由叔父抚养长大,就读于著名的都柏林三一学院(以天主教的三位一体命名)。
在当时,担任教会的神职是穷孩子的最稳妥的出路;但斯威夫特厌恶神学和那些烦琐的哲学课程,他的志趣在于历史及文学。
凭着一纸表示不堪深造(其实他后来还是取得了硕士及博士学位)的特许文凭,他只好到母亲的远亲邓波尔爵士家去作私人秘书,处境无异于识字的奴仆。
不久,他便以见解精辟、讽刺犀利的文章显示了才华。
他的一篇揭露政府贪污行径的政论,直接促成了英法停战,以至有人称那项和约为斯威夫特和约。
他后来虽然成了首相的亲信和女王演说词的起草人,成为别人巴结的对象,但仍以清贫为荣。
斯威夫特没有官衔,给报社审稿不取报酬;哈利首相给他写文章的奖金,被他愤而退回,声明自己不是被雇佣的文人墨客。
女王及其要巨终因畏惧他的声望和讽刺文章的影响,将他逐出伦敦。
他到都柏林后积极投入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接连发表了战斗性极强的文论,使英国的殖民政策不得不有所收敛。
斯威大特深受爱尔兰人民热爱,在他因匿名作品被当局悬赏缉捕
---------------------------------------------------------------最新资料推荐------------------------------------------------------ 时,人们保护他;在他最后一次访英归来时,人们鸣钟举火,用仪仗队簇拥他返回寓所。
斯威夫特晚景凄凉,亲人去世,头晕耳聋,每逢清醒,仍执笔写作,直至七十八岁逝世。
斯威夫特的传世之作中,以《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1726)流传最广,也最为各国读者所喜爱。
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的奇特经历。
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虽然格列佛起初以为小人国与英国毫不相像,但实际上小人国却是英国的写照。
透过那似是荒谬的逻辑,我们看到的是:
国王比他的臣民只高出一个指甲,却狂妄地自命为头顶天的宇宙统治者,以其无常的喜怒决定老百姓的命运。
官吏们也无需德才兼备,只要跳绳跳得高,就可得到高官厚禄。
小人国的两党以鞋跟高矮为区分标志,这里影射的是当年英国的托利党(即保守党的前身)和辉格党(后来发展成自由党)两党政治;而吃鸡蛋时是从大头敲开还是从小头敲开,则指的是天主教与新教(亦称清教,即加尔文教派)之间关于教会仪式的无稽之争。
为了这一区区争端,竟导致了小人国的内战,甚至殃及邻国。
由于小人国里的警察制度和诬告成风,格列佛不得不逃离那里。
5/ 7
大人国的人无论体力还是理智都超过了那群小人;大人国里实行的是理想化的、有教养的君主政体,国王贤明而正直,经常关怀臣民,法律也是自由和福利的保障。
在大人国国王的要求下,格列佛向他介绍了英国的社会及制度,他的溢美之词在国王的追问下破绽百出。
国王对英国存在的营私舞弊、侵略战争和法律不公大加指责,并指出其原因就在于人心的卑劣自私。
飞岛国的科学家脱离人民与实际,从事不着边际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对属地的居民,更采取残暴的手段:
稍有叛逆,就将飞岛驾临上空,阻隔阳光,或降落到其国土上,将居民碾压成粉。
这里揭露的正是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统治。
格列佛还到了一个魔术家的国度,在那里回溯了古罗马的政治,对比了英国的制度。
此时,他的思想已从支持君主政体变为拥护共和了。
不过,他还只是赞美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宗法社会。
如果这种看法还属于浪漫的倒退的话,格列佛对智马国的描述,则指出了文明社会对于人类的腐蚀,表明只有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才是纯洁高尚的。
这一观点后来被法国的卢梭发扬光大,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端。
智马国的居民分为状似野兽的雅虎和有智慧、会说话的智马两类。
---------------------------------------------------------------最新资料推荐------------------------------------------------------ 雅虎代表了人类的贪欲和败坏,而智马则生活在原始的善良社会。
不言而喻,如果人类堕落下去,将与动物无异,那是多么可悲啊!斯威夫特生活的时代是由培根开创的实验科学和牛顿奠定的古典力学方兴未艾之际。
他笔下的小人国和大人国虽是虚构的,但其居民身高分别是正常人类的十二分之一和十二倍。
那里的一切建筑和器物,都具有数学比例的准确性,全书结构匀称而明显,这都符合理性思维的要求。
斯威夫特是在古典主义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的文字功底极深,表现手法新颖,尽管隔着一层翻译,仍有许多值得我国青少年朋友学习和借鉴之处。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