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和管壳式换热器相比优缺点审批稿

合集下载

管壳式与板式换热器的分析比较

管壳式与板式换热器的分析比较

板式换热器 的两种热交换介质分别在波纹板的两侧对流 , 波纹采用人字形波纹 , 这样既
增 强 了刚度 以 防止 板 片受压 变 形 , 时也增 强 了流体 的湍 流程度 , 加 大 了传 热 面积 。 些 传 同 并 这
热板的波纹斜交 , 即在相邻的传热板上具有倾斜角相同而方 向不 同的波纹。沿流动方 向横截
维普资讯
管壳式与板式换热器的分析比较
环保技术 开发部 秦海燕
摘要 : 本文简单介绍管壳式换热器与板式换 热器的结构 , 并对管壳式换 热器与板式换热
器进 行 了较 详 细地分析 比较 。 关键 词 : 管 壳式 换热 器 板 式 换热 器 比较
在管 内流动 , 水质较好的介质放在管子外壳侧 , 这样管子只需采用耐海水腐蚀的铜官或钛管 ,
同 时清洗 污垢 较 为方 便 , 径从 传 热流 体力 学角 度 考虑 , 管 在给 定 壳体 内使 用 小 直径 管 子 , 以 可 得 到更大 的表 面 密度 , 大 多数 流体 会 在管 子表 面上 沉积 污垢 层 , 但 尤其 管 内水 质 较 差 , 能会 可
维普资讯
两种 液体按 逆 流 方式 交 替地 流过 另 一对 传热 板之 间的通 道 内。 片上 的波 纹 不但 提高 流体 的 板
湍流程度 , 并且形成许多接触点 , 以承受正常的运行压力。 流体的流量 、 物理性质 , 压降和温度
差 决定 了板 片 的数 目和 尺寸 。
片被夹紧在一个侧面附有连接接管的固定板和活动压紧板 的框架 中,并用夹紧螺栓加以夹
紧 。 些连 接 管 同板 上 的通 道孔 对 中 , 与热 交 换 的两 种液 体 的外 部 管路 相 连 , 热板 和活动 这 并 传

管壳式与板式水水换热器的比较分析

管壳式与板式水水换热器的比较分析

管壳式与板式水水换热器的比较分析管壳式和板式水水换热器是两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它们在应用范围、换热效果、维护保养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分析对比这两种换热器的优缺点,以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换热器。

一、管壳式水水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是由一个管壳和多个外管、内管组成的传热设备。

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空间中流体进行传热,通常用于高温、高压、高粘度、易腐蚀、易结垢的介质换热。

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适用范围广:管壳式换热器可以适用于多种工业领域,如化工、石化、制药、航空航天等。

2. 效率高:由于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大,因此效率相对较高。

3. 维护保养方便:管壳式换热器可以进行组件化维护,随时更换外管和内管,便于清洗和维护。

但管壳式水水换热器也有其缺点:1. 制作成本高: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较高,因为需要制造大量外管和内管。

2. 占用空间大:管壳式换热器由于外形尺寸较大,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大。

3. 流体压降大:由于管壳式换热器的内部设计,流体的压降大,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二、板式水水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是由多个密封的板组成,板上的通道构成流体的管道,在板上进行传热。

板式换热器通常用于低温、低压、低粘度、不易腐蚀、不易结垢的介质换热。

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占用空间小:板式换热器通常比管壳式换热器小,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小。

2. 制作成本低:板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因为只需要制造少量密封板即可。

3. 传热效果好:由于板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

但板式换热器也有其缺点:1. 不适用于高温高压:由于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性不够,不适用于高温、高压介质。

2. 维护保养复杂:由于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复杂,维护保养需要额外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3. 稳定性差:由于板式换热器板间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漏情况,不够稳定。

综上所述,管壳式水水换热器和板式水水换热器在适用范围、效率、维护保养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换热器是关键。

板式换热器的优缺点

板式换热器的优缺点

板式换热器的优缺点
板式换热器及板式换热机组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在化工、能源、电力、冶金、医药、以及暖通空调领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对于某些场景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

先说其优点,主要从如下几点体现:
1、换热效率非常高,在水水流体互相交换热量时,某些结构形式的传热系数可以达到6000W/(㎡·K);
2、温度差在低于1℃时,某些类型板式换热器仍可运行。

3、无换热死水区及流动死角,在密闭空间内,除角孔外都参与换热;
4、适用性非常强,对于众多行业的不同工况条件,有着众多的板型可以选择;
5、相比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笨重,占地大等缺点,板式换热器重量轻,而且占地面积很小;
6、基本无焊接,且框架可以全部解体,分离运输;
7、拆卸修理维护方便,板片可以清洗,密封垫更换方便,无经验的维修人员也可以在现场拆卸及回装板片。

其次讲一下其缺点:
1、承压能力较低。

由于受到橡胶密封垫本身承压性能的限制,一般的工作压力不超过2MPa;
2、工作温度较低,橡胶密封垫对超过200℃的温度异常敏感,长时间超200℃运行会造成密封垫塑性变形,无法恢复;
3、不适用于杂质较多的场景。

由于波纹板片的槽深一般在2~6mm,杂质过多时会堵塞流道而造成换热效率下降。

综上,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不同应用领域各有利弊,具体要根据工况来设计选择哪一种换热器设备。

板式换热器与管式换热器比较

板式换热器与管式换热器比较

板式换热器性能及报价一、概述: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少换热效率高、节省能源、维护简单的换热设备,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

在能够使用的板式换热器的场合,板式换热器已成为了设计人员首选的换热设备。

二、结构及材质:1、结构板式换热器由一组波纹金属组成,板上有角孔,供传热的两种流体通过。

金属板片安装在固定板和活动压紧板所组成的框架内,并用夹紧螺栓夹紧,板片上装有密封垫片,将流体通道密封,并且引导流体交替地流至各自通道内。

2、板式材质常用材料如下:※不锈钢(AISI 304/316,SMO(18/12/6.5))※钛钛钯合金※合金Incoloy825※哈式合金Hastelloy3、密封垫材质※丁晴橡胶(NBR)(-20℃~135℃)※氟橡胶(FPM or VITON)(-50℃~250℃)※三元乙丙胶(EPDM)(-50℃~180℃)4、密封垫材质压紧板、导杆、夹紧螺柱材料:一般为碳钢,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不锈钢。

接管、法兰材料:一般为碳钢,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不锈钢。

三、特点:1、换热效率高: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可高达3000~7000w/m2.℃,因此板式换热器只需要管壳换热器的1/2~1/4即可达到同样的换热面积。

2、利于低温资源的利用:由于二种介质几乎是全逆流流动,加上换热效率极高,板式换热器二种介质的最小温差可以达到1℃。

3、结构紧凑、拆洗方面:在同等工况条件下,板式换热器的所占空间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拆洗时只需松开夹紧螺栓,在原空间范围内即能拆装,不必预留很大的空间来检修。

4、阻力损失小、热损失小:在相同的传热系数的条件下,板式换热器的阻力损失可控制在壳管换热器的1/3的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紧凑和体积小,换热器的外表面也很小,因而热损失也很小,通常设备不需保温。

四、安装使用1、按照安装图给定的设备安装尺寸,制作基础平台,并布置地脚螺栓;2、移动、运送板式换热器时,避免剧烈碰撞和损坏板片;3、安装前检查并清理管路杂物,以防杂物进入板式换热器内堵塞流道;对应连接管路,并在靠近板式换热器的管路上安装温度计和压力表,便于检视换热器的运行情况;4、检查夹紧螺柱,如有松动,拧紧并保持两压紧板间平行度偏差不大于1mm;5、除工艺上有特殊要求,一般先开启需要加热或冷却侧冷介质的阀门,待其流动正常后缓慢开启热源或冷源侧介质的阀门;6、根据进出口温度和压力数据,将相关阀门开启动适当位置,保持稳定工作状态;7、正常使用中,应经常记录温度和压力状态参数,检查设备工作状况;经常检查板式换热器的密封位置,观察是否有渗漏并采取卸压、夹紧等措施;8、使用超过150℃或有腐蚀性、易燃的介质,建议在板片束两侧加薄铁皮保护装置;9、板片清洗可用水冲或化学清洗剂,应使用软刷子,不得使用钢刷。

7关于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比较2007

7关于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比较2007

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优势比较一.板式换热器简介: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组波纹金属板组成,板片上有四个角孔供热交换的两种液体通过。

金属板片安装在固定板和活动压紧板的框架内,并用夹紧螺栓加以夹紧。

板片装有密封垫片,将流体通道密封,并且导流体交替地流至各自的通道内。

流体的流量,物理性质,压力降和温度差决定了板片的数目、尺寸和板片的波纹形式。

波纹板片不但大大提高了湍流程度,并且形成许多支撑点,足以承受介质间的压力差。

基本性能范围压力 2.5Mpa温度150传热面积0.1-2,200m²介质流量0.3-1,000Kg/s接口尺寸50-450mm二.管壳式换热器简介:管壳式换热器是由一组管束,管壳和引流导板组成,两种液体分别通过管束内、外进行传热,管束安装在管壳内,并由一组导流板支撑,在换热器的一端,社有某一介质的腔室,通过一胀管式的挡板与另一液体隔离。

在换热器的两端设有端盖,供检修和维修保养用。

流体的流量、物理性质、压力降和温度差决定了管束的多少及长度,这也决定了管壳的直径和长度。

基本性能范围压力基本无限制温度基本无限制三.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比较1.体状态比较对于水/水管式换热器来讲,冷却水在管束内流动被冷却水在管束外流动,管束内介质的流速一般在0.8-1.2m/s左右(视冷却水侧的压降要求),故其流动状态为层流,管束的直径一般为10mm- 15mm之间。

由于冷却水质一般选用海水、河水或冷却塔水,故很容易引起结垢,形成绝热层,造成热传递效率急剧下降,因此必须经常清洗去除结垢,以保证传热效果。

对于水/水板式换热器来讲,冷却水和被冷却水在板片的两侧对流,介质流速一般在0.5-7 m/s左右(视介质的允许压力降)。

由于板片呈鱼骨形的形状,故其流动为旋转湍流,其流体通道为4mm- 8mm之间(视选择的型号而定)。

由于流体的流动状态均为旋转湍流,故冷却水质可为海水,河水或冷却塔水,也不太容易引起结垢,故清洗频率要比管壳式低得多。

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的换热器比较

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的换热器比较

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的换热器比较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的换热器比较?1.传热系数高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2.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o3.占地面积小板式换热器构造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4.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即可到达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目的;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到达所要求的流程组合,适应新的换热工况,而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几乎不可能增加。

5.重量轻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0.Γθ.8mm,而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厚度为2.(Γ2∙5mm,管壳式的壳体比板式换热器的框架重得多,板式换热器一般只有管壳式重量的1/5左右。

6.价格低采用一样材料,在一样换热面积下,板式换热器价格比管壳式约低40%^60%.7.制作方便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板是采用冲压加工,标准化程度高,并可大批生产,管壳式换热器一般采用手工制作。

8.容易清洗框架式板式换热器只要松动压紧螺栓,即可松开板束,卸下板片开展机械清洗,这对需要经常清洗设备的换热过程十分方便。

9.热损失小板式换热器只有传热板的外壳板暴露在大气中,因此散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也不需要保温措施。

而管壳式换热器热损失大,需要隔热层。

10.容量较小是管壳式换热器的10%~20%.∏.单位长度的压力损失大由于传热面之间的间隙较小,传热面上有凹凸,因此比传统的光滑管的压力损失大。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相对于制冷用壳程管式换热器其他优点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相对于制冷用壳程管式换热器其他优点

在制冷技术中,换热器是不可缺少的制冷设备,冷凝器、蒸发器、回热器以及中间冷却器等换热设备,不仅在重量、体积和金属耗量上占整个制冷装置的50%以上,而且对制冷性能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相对于制冷用壳程管式换热器还有一下优点:
①制冷剂充灌量小,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运行成本
壳管式换热器的壳侧和管侧的容积都很大,要使制冷系统正常工作,必须充灌大量的制冷剂,而且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而板式换热器一方面体积小,另一方面间距尺寸也小。

②蒸发彻底,经济性高
制冷剂在制冷板式换热器中蒸发时,很容易实现完全蒸发达到无液态程度,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制冷系统无须设置气液分离器。

并且极易实现单元化,安装简单方便,维护和运输都可以节约费用,降低成本。

③冻结倾向少,抗冻性能高
由于水在低流速时,就能在板式换热器中形成高度紊流,温度分布非常均匀,从而减少了冷冻水的冻结倾向。

即使发生了冻结,也更能承受冻结所产生的压力,而不像壳管式换热器那样容易使热管胀裂,并且可以在结冻后继续使用。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壳管式、板换换热器换热温差

壳管式、板换换热器换热温差

壳管式、板换换热器换热温差壳管式换热器和板换换热器是两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它们在工业和民用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两种换热器的换热温差是它们性能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下面将对这两种换热器的换热温差进行详细说明。

一、壳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其结构主要由外壳、管束、进出口等组成。

它的换热原理是利用热传导原理,通过管束将热量从一边传递到另一边。

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温差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1.计算传热系数壳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 = Q / (ΔT * A)其中,Q为换热量,ΔT为进出口温度差,A为传热面积。

2.计算换热温差换热温差ΔT是指进出口温度之差,可以根据传热系数K和传热面积A计算出来。

假设已知传热系数K和传热面积A,那么换热温差Δ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T = Q / (K * A)在实际应用中,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温差通常在10-20℃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设备的设计、运行工况以及工艺要求等因素。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通常会采用一些强化传热的措施,例如增加管程数、改变管束排列方式、增加翅片等。

二、板换换热器板换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换热设备,其结构主要由传热板片、密封垫片、框架等组成。

它的换热原理是利用流体流经传热板片时产生的涡流和湍流,通过板片之间的相互摩擦和碰撞,将热量从一边传递到另一边。

板换换热器的换热温差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1.计算传热系数板换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 = Q / (ΔT * A)其中,Q为换热量,ΔT为进出口温度差,A为传热面积。

2.计算换热温差换热温差ΔT是指进出口温度之差,可以根据传热系数K和传热面积A计算出来。

假设已知传热系数K和传热面积A,那么换热温差Δ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T = Q / (K * A)在实际应用中,板换换热器的换热温差通常在5-10℃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设备的设计、运行工况以及工艺要求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式换热和管壳式换热
器相比优缺点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板式换热和管壳式换热器相比优缺点
人们通过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对板式换热器的特点有了深刻的了解,并总结出一系列优缺点。

这些优缺点,通常是和管壳式换热器加以比较的,归纳如下。

(一)优点
1.传热系数高
的结构,从强度方面看是很好的,但从换热角度看不甚理想,因为流体在壳程中流动时存在着折流板—壳体、折流体—换热管、管束—壳体之间的旁路。

通过这些旁路的流体,没有充分参与换热。

而板式换热器,不存在旁路,而且板片的波纹能使流体在较小的流速下产生湍流。

所以有较高的传热系数,一般认为是管壳式换热器的3~5倍。

完成同一换热任务,采用管壳式换热器和采用板式换热器的比较;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仅为管壳式换热面积的1/3~1/4。

2.对数平均温差大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壳程和管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的流动方式。

如果进一步地分析,壳程为混合流动,管程是多股流动,所以对数平均温差都应采用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通常较小。

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总体上是并流或逆流的流动方式,其温差修正系数一般大于,通常为.
3.占地面积小
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换热器的2~5倍,也不象管壳式换热器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地(除非吊出安装位置进行检修),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任务时,板式换热器的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
4.重量轻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管壳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厚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壳体比板式换热器的框架重得多。

在完成同样换热任务的情况下,板式换热器所需的换热面积比管壳式换热器的小,这就意味中板式换热器的重量轻,一般来说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左右。

5.价格低
60年代中期,弗兰克对用各种材料制造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的成本进行了比较,得到单位换热面积造价—换热面积(一台的)关系曲线。

从曲线所示可见,若以不锈钢为材料,板式换热器的价格低于管壳式换热器
6.末端温差小
管壳式换热器在壳程中流动的流体和换热面交错并绕流,还存在旁流。

而板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且无旁流;这样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很小,对于水—水换热可以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大约为5℃.这对于回收低温位的热能是很有利的。

7、污垢系数低
板式换热器的污垢系数比管壳式换热器的污垢系数小很多,其原因是流体的剧烈湍流,杂质不易沉积;板间通道的流通死区小;不锈钢制造的换热面光滑、且腐蚀附着物少;以及清洗容易。

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的污垢系数比较如下表。

8、多种介质换热
如果板式换热器中间隔板,则一台设备可进行三种或三种以上(多个中间隔板)介质的换热。

在乳品加工中常采用多介质换热的板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就无法实现在一台设备中进行多种介质的换热。

9、清洗方便
把板式换热器的压紧螺柱卸掉后,即可松开板束、或卸下板片,进行机械清洗,这对需要经常清洗设备的换热过程十分方便。

10.很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
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片,即可达到需要增加(或减少)的换热面积。

改变板片的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适应新的换热工况。

(二)缺点
1.工作压力在以下
2.
是靠垫片密封的,密封周边很长,而且角孔的两道密封处的支撑情况较差,垫片得不到足够的压紧力,所以目前板式换热器的最高工作压力仅为;单板面积在1平方时,其工作压力往往低于.
3.工作稳定在250℃以下
4.
板式换热器的工作温度决定于密封垫片能承受的温度。

用橡胶类弹性垫片时,最高工作温度在200℃以下;用压缩石棉绒垫片(Caf)工作温度为250~260℃。

由于压缩石棉绒垫片的弹性差,所以工作压力较用橡胶垫片低。

5.不宜于进行堵塞通道的介质的换热
的板间通道很窄,一般为3~5mm,当换热介质中含有较大的固体颗粒或纤维物质时,就容易堵塞板间通道。

对这种换热场合,应考虑在入口装设过滤器,或采用再生冷却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