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概述
《测量学》课程教案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测量学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学时安排:总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
4. 先修课程:无5.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进行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测量学基础1.1 测量学概述1.2 测量学的基本原理1.3 测量学的基本方法2. 第二章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2.1 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2.2 常用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2.3 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3. 第三章角度测量与水平角测量3.1 角度测量概述3.2 水平角测量方法3.3 角度测量误差及其处理4.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测量4.1 距离测量概述4.2 钢尺测量方法4.3 光电测距仪及其使用5. 第五章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平差5.1 测量数据处理概述5.2 测量平差原理5.3 测量平差方法及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实验设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测量学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生对测量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
2. 实验设备:具备完整的测量实验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测量学资源共享,如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
5. 辅导资料:提供测量学相关书籍、期刊、论文等辅导资料。
六、第六章地形图与地形测量6.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6.2 地形测量的方法与步骤6.3 数字地形图的应用七、第七章建筑施工测量7.1 建筑施工测量概述7.2 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与步骤7.3 建筑施工测量实例分析八、第八章控制测量与测网布设8.1 控制测量概述8.2 控制点的选择与布设8.3 控制测量成果的整理与评价九、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与测量学9.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9.2 测量学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9.3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十、第十章现代测量技术及其发展10.1 现代测量技术概述10.2 卫星定位技术及其应用10.3 遥感技术在测量学中的应用10.4 测量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测量学复习资料概述

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了解现代普通测量学概况、清楚学习《现代普通测量学》的目的和要求。
(二)主要知识点:第一节测量学的基本内容与任务一、测量学的基本内容测绘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地面、地下和空间各种物体的几何形态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能动地改造自然服务。
其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精确地测定地面点的位置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将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他相关信息测绘成图。
3.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所需要的测绘工作。
测绘学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它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随着人们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测绘学是测绘科学技术的总称。
随着测绘学研究的深入和各学科研究的相互渗透,测绘学在发展中产生了许多分支,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
( 一) 大地测量学它是以地球表面大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
现代大地测量学包括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三个主要部分。
( 二) 地形测量学 ( 又称普通测量学 )地形测量学是测绘科学的一个基础部分,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由于地表形态的测绘工作是在面积不大的测区内进行的,又因地球曲率半径很大 ( 平均为 6371km),可视小区域球面为平面而不必顾及地球曲率及地球重力场的微小影响,从而使理论和方法都得到简化。
把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形态,如水系、地貌、土壤和植被的分布,以及人类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各种人工形态,如境界线、居民地、交通干线和各种建筑物的位置采用正射投影的理论,使用一定符号,按一定比例,相似地缩绘到平面图上,这种图叫做地形图。
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是地形测量学的核心内容,地形图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应用 .( 三) 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是利用摄影或遥感的手段获取被测物体的信息( 影像的或数字式的 ) ,经过对图像的处理、量测、判释和研究,以确定被测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并判断其性质的一门学科。
测量学习题及答案

测量学习题及答案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一、测量学概述1.测量学的任务是什么?2.如何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如何确定地面点位?4.已知某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为XP=2050442.5m,YP=18523775.2m,则该于6度带的第几带内?位于该6度带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是西侧?5.上题中,P点所在6度带的中央子午线为多少度?当采用3?分带时,P点所度带的中央子午线为多少度?6.何谓绝对高程<海拔)?何谓相对高程<假定高程)?何谓标高?7.测量工作程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8.测量工作有哪些基本观测量?9.水准面曲率对观测量有何影响?10.设有500m长、250m宽的矩形场地,其面积有多少公顷?合多少市亩?11.在半径R=50m的圆周上有一段125m长的圆弧,其所对圆心角为多少弧度360°的度分秒制表示时,应为多少?12.有一小角度α=30",设半径R=124m,其所对圆弧的弧长<算至毫M)为多少13.图1-1中,当β愈小时,直角边b与弧L愈接近。
现设S=100m,要求b 之差≤1mm,则角度β应≤多少二、水准测量1.何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准测量分哪些等级?2.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何要求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3.进行水准测量时,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后视水准尺读数a = 1124,前准尺读数b = 1428,则A,B两点的高差hAB=?设已知A点的高程HA=20.016m,则B点的高程HB=?4.水准仪由哪些主要部分构成?各起什么作用?5.用测量望远镜瞄准目标时,为什么会产生视差?如何消除视差?6.试述使用水准仪时的操作步骤。
7.何为水准路线?何为高差闭合差?如何计算容许的高差闭合差?8.图2-54 所示为某一附合水准路线的略图,BM.A和BM.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BM.1-BM.4为高程待定的水准点。
已知点的高程、各点间的路线长度及高差观注明于图中。
《测量学》总结复习详解

1 D c t2D 2
测距方式: 脉冲式(直接测定时间) 相位式(间接测定时间)
四、直线定向 1、标准方向(3个) 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坐标北方向
子午线收敛角、磁偏角含义及其与三北的关系
2、方位角、象限角含义 3、坐标方位角推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和观测限差
等级 标准视线长度 (m) 三 四 前后视距差 (m) 前后视距差累计 (m) 红黑读数差 (mm) 红黑高差之差 (mm)
65 80
3.0 5.0
6.0 10.0
2.0 3.0
3.0 5.0
三角高程测量
二、 1、原理
如图
三角高程测量
Dtanα α i
M
v B hAB HB
四、掌握确定地面点位的概念。
1.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和表示方法;
坐标系(测量坐标系和笛卡尔坐标系的不同)
2.测量工作的实质(即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五、掌握测量的基本工作 即测量角度、距离和高差。 六、测量工作的程序和原则(即“从整体到局部”、 “先
控制后碎部”、 “由高精度到低精度”和“步
步检
第二章 水准测量与水准仪
(折光系数一般在 0.13—0.16 之间)
D2 D2 两差改正: f C r (1 0.14) 0.43 (m m) 2R R
D 为两点间水平距离以千米为单位。 当两点距离大于300米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及大气
折光对高差的影响,所以加两差改正:
H B H A D tg i v f H A S sin i v f
平面控制
工程测量01绪论

一、测绘学介绍 (一)定义
测绘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包 括空中、地表、地下和海洋)物体的空间位置,以及 对于这些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储存、管理的科学。
它包括测量和制图两项主要内容。
测绘学按照研究对象及采用技术的不同,又可分为 下列学科:
1、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3、工程测量学 4、海洋测量学 5、地图制图学
1:298.3
1940年前苏联
IUGG-75 WGS-84
6378140 6378137
6356755.3 6356752
1:298.257 1:298.257223563
1979年国际大地 测量与地球物理
联合会
1984年美国
第9页/共32页
2024/7/22
9
第二节 地面上点位的确定
图1-2 大地坐标系
第16页/共32页
16
第三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二、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如图1-7所示,地面点B′在球面和水平面上的投影分别为B和C,并设这两 点的高差为Δh,从图中可以看出,∠CAB=α/2,因该角很小,若以弧度表 示,则有:
放样方法: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方向距离交会法、极坐标法、坐 标法、偏角法、偏距法、投点法等。
仪器:光学、电子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以及GPS技术等。
第5页/共32页
2024/7/22
5
第一节 概述
(4)建筑物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目的:根据控制网点测定已有建筑物的实际位置以及部分建筑物 的几何形体,以检验施工质量,为工程的验收、决算、维护等工作 提供依据。 竣工测量的成果主要包括:竣工总平面图、分类图、辅助图、断 面图以及道路曲线元素、细部点坐标、高程明细表等。
测量学导论

如地面点:
A
B
X
A (X,Y,H)
c
a
bY
二、地面点的高程
地面点的高程: 地面点沿铅垂方向到 A
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注:地面点在大地水
HA 大地水准面
准面以上,H为正;
地面点在大地水准
HB
面以下,H为负。
B
如图:HA= 166.780m
HB= - 136.680m
绝对高程(海拔)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 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如:HA、HC。
Z
如图所示:
原点O — 地球质心
O
Z轴 — 指向地球北极
Y
X轴 — 指向首子午面 X 与赤道的交点
Y轴 — 过O点与XOZ面垂直
如:A(XA,YA,ZA)
四、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对距离的影响
水准面上弧长为S,其所对圆心角为θ,地球的 半径为R,水平面上直线长为t, 其差值为ΔS。
相对差值:
测量学导论
§1.1 §1.2 准线 §1.3 §1.4
测量学的任务和作用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
地面点位的确定 测量工作概述
§1.1
测量学的任务和作用
一、测量学的任务
1.概念: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 以及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 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2.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确定地面点在规 定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Y,Z)。
L取值范围: 东经0~180˚ 西经0~180˚ B取值范围: 北纬0~90˚ 南纬0~90˚
的大地纬度,用B表示。
N
起始子午面( 首子午面)
赤道 平面
P
M
O
B
n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测量学基础知识测量的概念、分类及基本要求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测量平差概述2. 水准测量水准仪的使用与调整水准路线的布设与测量方法水准测量误差及其分析3. 角度测量经纬仪的使用与调整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方法角度测量误差及其分析4. 距离测量与坐标计算钢尺量距与视距测量全站仪测量原理及应用控制网坐标计算方法5.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方法地形图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学基本理论,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2. 学会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能够独立完成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等实际测量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测量误差处理、控制网坐标计算、地形图测绘方法。
2. 教学重点: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调整、实际测量操作技巧、数据处理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钢尺、测量记录本等。
2. 学具:计算器、尺子、圆规、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测量案例,引出测量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例题讲解:(1)水准测量例题:已知A、B两点高程,求C点高程。
(2)角度测量例题:已知A、B、C三点坐标,求角ABC的大小。
(3)距离测量例题:已知A、B两点坐标,求AB的长度。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例题,布置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2. 内容结构:按章节划分,突出重点、难点3. 板书布局:左侧为理论知识,右侧为实际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3)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和高程的公式是什么?2. 答案:(1)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
处理方法有:重复测量、选取合适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等。
(2)水准仪使用方法有: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
第一章 煤矿测量学基础知识

印
1:1000 一个方格边长为500米
矿图建立的方格网,打印时每个方格网边长都为10cm
第四节 测量工作概述 1.4.1 测量的基本内容
1、确定地面点的三个基本要素:
角度
距离
高程
2、地面测量的三项基本内容:
测角
量距
测高差
第四节 测量工作概述
1.4.2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是“由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 碎部”;
二是“步步要检核”。
在程序上“由整体到局部”;在工作步骤上“ 先控制后碎部”,即先进行控制测量,然后进 行碎部测量;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第五节 测量误差的概念 1.5.1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先看三个例子:
1、如果用两把刻划不一样的尺,丈量同 一段距离,用第一根尺量得距离为20m,用 第二根尺量得距离为19.98m,两者相差 2cm。
提示:在一个特定区域只 能选择一个大水地水准准面面
第二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
1.2.3 高差
高差:地面上相邻两点的高程之差,常用h表示。高差 有正负之分:正为上坡,负为下坡。
第二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
1.2.4 地面点的坐标
1、地理坐标: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面点位坐标 适用于:在地球椭球面上确定点位。 分为: (1)天文地理坐标(天文经度 ,天文纬度 ) (2)大地地理坐标(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 )
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需用三个量 ,在测量工作中一般用: 某点在基准面上投影位置(x,y) 该点离基准面高度(H)
第二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
Z
C
A
X c
a
基准面
B
b
Y
第二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
1.2.1 大地水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方法准确描述和计算,也难以在其面上处理测量成果。
• 参考椭球体——用一非常接大地
水准面的数学面-旋转椭球面 代替
大地水准面,用旋转椭球体描述地球。
长半径 a = 6378137m 短半径 b = 6356752m
扁
率 f = (a- b) / a
= 1 / 298.257
确定地面点位的坐标系
• 大地坐标系(地理坐标系)
测量学概述
• • 测量学任务和主要内容 测绘学科的发展
•
• • •
地面点位与坐标系
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内容 水准面曲率的影响 测量的度量单位
讲授人:江旭耀
一、测量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测量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
测绘与测设
测绘——地形测量;获取地形点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绘制地形图。 测设——施工放样;把规划设计的工程在实地定位。
1
2
p1
1
国家统一坐标:
x p x p ,x p x p
1 1 2
p2
p1
2
o
y
y p1=500000+ y p1
=+ 636780.360m (带号)
500km
y p2 = 500000+ y p2
=+ 227559.720m (带号)
例:
有一国家控制点的坐标: x=3102467.280m ,y=19367622.380m, (1)该点位于6˚ 带的第几带? (3)该点在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
(先去掉带号,原来横坐标y=367622.380—500000=-132377.620m,在西侧)
(第19带)
×19-3º=111˚) (2)该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多少? (L。=6º
(4)该点距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距离为多少?
(距中央子午线132377.620m,距赤道3102467.280m)
确定地面点的坐标系
高差- 两点间的高程之差(不论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
110
110
110
青岛观象山水准原点
110
水准原点旱井
110
水准原点玛瑙石标志
110
水准原点标牌
110
四、测量工作程序及基本内容
110
测量工作程序及基本内容
• 测量工作程序的基本原则:
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
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次序上:先控制后细部
S(km) ΔS(cm) ΔS/S 10 0.8 1:120万 25 12.8 1 : 20万 50 102.7 1 :4.9万 100 821.2 1 :1.2万 结论:在半径小于10 km 的范围内测量 距离不必考虑水准面曲率改正。
110
水准面曲率对高差测量的影响
( R h) 2 R 2 D 2 D2 h 2 R h
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提供地形资料; 施工建设阶段:标定设计建筑的位置; 运行管理阶段:竣工测量和变形监测。 高精度工程测量(精密工程测量)用于大型、精密工程和设备的精确定位、 安装和变形观测。
测量学科的分支
• 海洋测量学——研究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的学科。 包括: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道测量、海洋专题测量等。 海洋测区条件复杂,受潮汐、气象、透明度差等影响,需用特种仪器和方法。 • 地图制图学——研究地图制图的年基础理论、设计、编绘、复制的技术方法的。 主要内容: 地图投影 地图编绘 地图整饰 地图出版 数字地图、电子地图
地面一点通过大地经度、维度、 和大地高进行表示。
确定地面点位的坐标系
• 空间直角坐标系(地心坐标系) 以地球椭球的中心为原点,首子午 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为X轴,赤道平面 内通过原点与X轴垂直的为Y轴。 地面某点A的空间三维直角坐标: (XA YA ZA)
确定地面点的坐标系
•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斯投影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等角投影就是 正形投影。 投影后保持形状 相似。即投影后角度不变形。 • 为了控制投影变形问题,投影前应先进行分带,常用的有 6度带和3度带。
二、测绘学科的内涵和发展简史
测绘学科的定义和内涵
早期的定义:
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面点的坐标的学科。
当前的定义:
研究测定和描绘地球及其表面的各种形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测绘学科的历史和近代发展
• • 测绘学科历史悠久 古埃及尼罗河重划地界、我国大禹治水等均已有测量工作。 测绘学科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对地球形态认识和地图制作方法的改进。 典型: 公元前三世纪,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总结“制图六体”。(绘图的比例尺、方位、 距离的测绘原则) 公元二世纪,古希腊托勒密提出地图投影和测经纬度确定地面店的方法。 公元六——七世纪,唐代僧人利用天文观测计算出相当于地球子午线 1°的长度。
高斯投影平面
N 中 央 子 午 线
c
赤道
赤道
S
确定地面点的坐标系
• 6º 带和3º 带:
• 6º 带自首子午线开始,按6º 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60个带。
• 3º 带自1.5 º 开始,按3º 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120个带。 • 3º 带的中央子午线与 6º 带中央子午线及分带子午线重合,减少了小范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以当地的水平面为投影面
通常以当地的正北方向为X坐标轴的正方向 某一建筑地区的“建筑坐标系”也是一种地平坐标系 地区平坐标系为独立坐标系应与国家或城市坐标系进行连测
110
确定地面点的坐标系
• 平面坐标变换—坐标轴的平移和旋转
平移量(x0,y0) 旋转角 α
以认为是由水面包围的球体。
自由静止的海水面——水准面(重力等位面) 与平均还睡眠吻合的水准面——大地水准面
•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重力 离心力和引力的合力,又称铅垂线。 因受自转影响,地球形态为赤道突出两 极较为偏平的椭球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由于大地水准面受地球内部质量分布不均匀影响,是不规则曲面,无法用数
•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研究利用摄影和遥感手段获取地面目标物的影像数据, 从中提取信息并用图形、图像和数字形式表达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有:航空摄影测量、航天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 小范围的地形测量或工程测量可利用地面摄影测量方法。
测量学科的分支
测量学的分支
• 工程测量学——研究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中各个阶段进行控制测量、地形 测量的、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的理论和技术。是测绘学科在国民经济和国防 建设中的直接应用。
建筑坐标系 (x′,y′) 变换为 城市坐标系 ( x, y ) 变换参数 (x0,y0),α
x p x0 x cos y sin
' p ' p ' p
110
y p y0 x sin y cos
' p
确定地面点的坐标系
城市坐标系 ( x, y ) 变换为 建筑坐标系 (x′,y′) 变换参数 (x0,y0),α
S R D R tan
S D S R tan R 1 3 R ( ... ) 3 S3 3R 2
S 1 S S 3 R
2
110
水准面曲率对距离测量的影响
2
S 1 S S 3 R
系。 • 故:X值均为正,
赤 道
而Y值则有正有负。
世界地图
确定地面点的坐标系
x p2 232836 .180 m .180m x xp 232836 yp 272440 .280 m y (带号) 227559 .720 m
2
p2
x p1x 302855 .650m p 302855.650m 136780.360m y y .360m p (带号)636780
60进制角度单位:
110
测量的度量单位
• • • • 测量计算工作中的数值取位: 测量工作的基本观测量为距离、高差和角度,前二者为长度单位,后者为角度单 位。 在测量学的计算中,长度与角度的小数取位应与测量的精度相配合。 长度以米为单位,一般取3位小数(小数点后为分米、厘米、毫米 )。
•
•
角度以360°制的度、分、秒为单位,一般取至整秒。
三、地面点位的确定和坐标系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认识地球是人类探索自然的目标之一,也是测量学 的任务之一。 绝大多数测量工作是在地球面上进行,以地球作为参考系。 因此,有必要首先讨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整个地球表面上海洋占71%,陆地占29%,可
确定地面点的坐标系
• 高斯平面坐标系建立 •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是X轴, 赤道的投影是Y轴,其 • 交点是坐标原点。 • 点的X坐标是点至赤道的 距离,赤道以北 x 值为正; • 点的Y坐标是点至中央子 午线的距离,y 值有正有 • 负。
确定地面点的坐标系
• 由于我国的位于北半球,东西横跨
12个6º 带,各带又独自构成直角坐标
110
2. 一等三角锁二等 连续网
测量工作程序及基本内容
• 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 细部测量 在控制测量基础上,测绘地形细部 或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110
测量工作程序及基本内容
基本观测量: 距离- S 角度- α, β 高差- h
110
五、水准面曲率对观测量的影响
水准面曲率对距离测量的影响
x 'p ( x p x0 ) cos ( y p y0 ) sin
110
y 'p ( x p x0 ) sin ( y p y0 ) cos
确定地面点的坐标系
• 高程系统
高程(绝对高程、海拔)-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假定高程(相对高程)-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