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 《开国大典》公开课精彩课堂实录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_1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一、课前谈话师:课前我们前聊一会儿天吧。
同学们来过这个大剧院吗?生:来过。
师:能具体说说什么时候来这里干什么吗?师:说话就得像他一样清清楚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师:全国有五家大剧院,为什么以田汉命名,你知道吗?生:田汉。
师:是我国国歌的词作者。
国歌的歌名叫──生:义勇军进行典。
师:想不想听一听这国歌?生:想。
二、理解课题上课铃响,出示媒体,师示意全体学生起立。
师:从这振奋人心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从歌声感受到壮观。
师:正如歌曲中所说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迎来了伟大的历史时刻这就是──生:开国大典。
师:自己读一读课题,再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联系课文的语句说说课题的意思。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孩子们,你们的读书习惯真好。
谁知道了题目的意思?生:课题的意思是建立新国家的隆重的典礼。
师:你明白了典的意思是典礼。
师:谁再把时间地点带进来说一说。
生:1949年十月一日举行了巨大的开国典礼。
师:把巨大换成另外一个词。
生:隆重。
师:还可以换一个。
生:盛大。
师:谁加上地点来说。
生:1949年十月一日,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巨大的开国典礼。
三、梳理课文师:多么盛大的典礼。
这么盛大的典礼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默读,边读边思考,注意描写大典进行顺序的词句。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没有,作者写了哪几句?好些同学都想说。
生:我找到第一句:早上六点钟、中央政府宣布会议开始、阅兵式开始、群众游行现在开始师:他说的包含了很多,谁能概括地说。
生:宣读开始。
生:典礼开始。
生:升旗仪式。
生:游行(学生边说教师表板出相关词卡)。
生:阅兵仪式。
师:还有呢,谁补充。
生:奏国歌,升国旗。
师:还有呢?师:还有补充吗?生:毛主席与大家见面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八自然段是?生:鸣放礼炮。
第九自然段呢?生:毛主席宣读公告。
师:谁能把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按先后排出来?请学生上台来排。
2023最新-《开国大典》课堂实录优秀3篇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优秀3篇《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独立识字,认识六个生字:皖、歼、郝、钮、堡、钧;2、写摘录笔记,积累好词:豫皖苏平原围歼战郝副营长电钮地堡千钧一发憧憬璀璨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和线索,知道倒叙、首尾呼应写法,学习使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1、师:同学们,灯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平常都在哪里见过它呢?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灯光》。
(齐读课题。
)3、释题质疑:当你读着课题,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师小结:是啊,每当晚霞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夜幕就悄然降临了。
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读书;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4、那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师过渡:学贵有疑。
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
可是要想解决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要好好地读课文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汇报交流:(1)指名读词语:豫皖苏平原围歼战郝副营长电钮地堡千钧一发憧憬璀璨(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介绍倒叙)师: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中间写的都是往事。
先说现在再回到过去,这样的叙述顺序就叫倒叙。
这样写,文章条理清晰,还能吸引读者去阅读过去的事。
2、同学们,请你们读读课文开头两段和最后一段,看看作者在这两部分都写了什么?(灯光)3、首尾都写灯光,这样的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4、课文除了首尾写“灯光”外,还有哪些句子也与“灯光”有关?这些句子中写到了什么光?过渡:学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说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颗珍珠,那么串联这些珍珠的线索是什么呢?(灯光)师总结:这条线索就是灯光,课文围绕着灯光写了“广场上的灯光——火柴微弱的光——给孩子照明的电灯——燃烧书本的光——广场上的灯光”。
6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实录(精选11篇)

6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实录(精选11篇)6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实录篇1一、课件、谈话导入。
1、播放视频剪辑(1999年国庆大阅兵——升旗仪式)2、谈话、激情导入: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要求:(幻灯出示)(1)默读,概括并写出典礼的程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思考课文用什么样的顺序描写典礼过程的。
(3)通过对第二部分的阅读,你体会到什么?2、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1)文本往往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遣词造句可不是随意而为,现在就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课文第二部分中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思考: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2)自学汇报。
(教师引导,进行归纳整理)A 、掌声: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重点抓“排山倒海”、体会比喻的写作手法)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重点抓“雷鸣”、体会比喻的写作手法)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对比,都使用“一阵掌声”好不好,为什么?分析本句:为什么一开始全场肃静,而到了后来每一声炮响,会场就……)朗读指导:分析的同时进行朗读指导。
B 、一一起投向主席台。
一一起欢呼起来、一一起欢跃起来,一一起脱帽肃立、一一起抬起头,(体会“一起”、“投向”、“欢跃”,指导朗读第七自然段,练习背诵)C、一阵热烈的欢呼……3、前后对比,加深感情。
(1)1949年前的中国,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前的百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百年屈辱的历史。
大家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谁来说说我们的祖国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中,都遭受了哪些磨难?(生自由汇报)(2)师:人民群众的心情无比激动、无比兴奋、无比喜悦,现在你们知道是为什么了吧。
(幻灯出示练习“人民群众为……而激动” )(3)播放视频剪辑,(开国大典盛况)三、拓展师:看到这里,作为参加开国大典的一位普通群众,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四、总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开国大典会前:广场布置群众入场典礼: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6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实录篇2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第一篇:《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诞生、汇集、瞻仰”等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典礼的盛大与隆重,感受人们参加典礼的激动、兴奋心情。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 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生:10月1日是国庆节。
师:那么谁又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个什么日子呢?生:开国大典。
师: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师:同学们,开国大典中的“典”是我们课文的生字。
写“典”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板书)“典”字这一横要直,要能支撑整个字,下面两点要注意呼应。
师:“典”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生:典礼。
师:大典是什么意思?生1:规模非常大的典礼。
生2:隆重的典礼。
师:开国是什么意思?生1:新中国成立。
生2:创建国家。
师:新中国成立举行的盛大的典礼。
师:同学们,我们每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把题目读懂,因为课文是文章的眼睛,又叫“题眼”。
这是我们学课文必要注意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随着作者的描绘,走进这盛大的典礼场面。
(投影)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带着怎样目标来学习呢?(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读,明确目标)师:请大家捧起书本,把课文读通读顺。
生:(自由朗读)。
师:读完的请举手!还有两三位同学没有读完,不要紧。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还留有时间给你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反馈自学情况:师:同学们,刚大家读得很认真。
字词你们会读了吗?这些二类字你们会读吗?(课件出示)生:会!师:好!我来检查一下。
谁来当小老师?生:个别读,开火车读。
师:二类字大家会读了,剩下的这些字你们能读吗?生:能!师:好!自由读。
小学语文《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师:真好,你一口气说出了两个场面。(板书阅兵式游行)
师:同学们通过浏览课文,对开国大典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这4个盛大隆重的场面。可是要想真正地走进开国大典,就必须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走进参加典礼的人群之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读?你勾画了哪些句子。
生:我勾画了第五段。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师:张老师听到了掌声,就在在这段课文中还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掌声。
生: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小学语文《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课前交流
师:你们能不能猜出张老师现在的心情?
生:激动
生:紧张
生:高兴
师:这些心情同学们有没有?
生:有
师:咱们这就叫不约而同。张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两份礼物。看看吧
【出示学生写的信】
师:听到了这一连串的问题了吗?想解答吗?咱们班的百灵鸟、播音员是谁呀?
小作家呢?
师:其实在老师心中你们每个人都是百灵鸟、小作家,只要你们敢于展示自己,都是最棒的。
师:再来看第二份礼物:出示林妙可演唱的《歌唱祖国》
师:同学们,这一首歌唱祖国是老师最喜欢的。50多年来,这首歌一只伴随我们的祖国一路走来,今天我们在英雄城市南昌又一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触。我想就带着这感触开始今天的学习。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第一篇:开国大典课堂实录《开国大典》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上的某些时刻更让我们铭记。
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新中国成立时举行的盛大的典礼。
(板书课题)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那么课文按开国大典的顺序记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从游行)二精读课文,体会思想1、在这四部分哪一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你难忘?2、这一部分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你从这一部中体会到了什么?具体是从哪中体会到的。
甚至是哪个词呢?现在、拿出书、默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用心体会。
再动笔画画重点词句。
把自己的理解体会写在这部分语句的旁边。
3、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特别的感受。
下面给大家几分钟,在小组内交流,也可就不明白的问题讨论讨论。
4、现在我们全班交流。
谁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生:我最喜欢的是典礼部分。
师:好、我们大家就一齐看一下“典礼“这部分。
还有谁也喜欢这部分?请举手。
这部分比较长你们分段把这部分读读,好不好?然后再说为什么印象深刻。
(生分段朗读)生1:我对这部分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我感受到了人们无比激动的心情。
特别是“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一句表现出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
生甲2:我印象深刻是因为我感到特别自豪,特别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我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不再受到别的国家的欺负了的那种心情。
师:那是一种什么心情?生:可高兴可高兴了。
生:是种自豪的心情,是一种骄傲的心情。
师: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师:读得好,老师感到了那种发自内心的力量的爆发。
所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宣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生读第六自然段)生3:老师我觉得这里有两个词最能体现人们的心情。
一个是“欢呼”,一个是“欢跃”,把人们当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表现出来了。
生甲4: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再被压迫和欺凌,新中国人民从那一刻起就当家作主了。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常见词汇和短语;•理解并能够正确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创作一篇短文。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
3.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短文。
4. 教学准备•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多媒体设备。
5.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
步骤二:课文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开国大典》一文,并思考以下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候举行的?–为什么举行《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互相分享自己的答案。
3.随机抽几组学生,让他们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4.教师进行总结,确认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步骤三:重点词汇和短语讲解1.教师给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解释其含义。
2.学生跟读课文,重点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学生逐句重复课文,并尝试在适当的位置使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步骤四:重点句子解析1.教师给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句意和语法结构。
2.学生逐句模仿跟读,熟练掌握句子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
步骤五:创作短文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了解到的历史事件,创作一篇短文,讲述自己对《开国大典》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可以准备稿子,或者直接上台演讲。
3.教师对学生的短文进行点评,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建议。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短文整理成文章,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6.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或者通过互联网查找更多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二、教学实录本节课教材选取的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开国大典》一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实录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实录◆引导学生“想象场景”(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场面的基础上。
)师:文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开国大典的众多场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难忘的一个场面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后再回味回味: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生自读自悟,同桌或小组交流。
)师:哪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典礼开始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时,全中国人民欢呼的场面。
我感受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是万分激动、无比高兴的,他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再也不受压迫、剥削了,他们当家做主了。
师:是啊!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真正当家做主人,叫人怎能不激动万分呢?所以,(出示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大家细细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生自读、体会、想象。
)师:谁把这句话读一读,其他人一边听一边闭目想象,这宣告、这声音传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这声音传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敲着锣打着鼓,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欢庆人民当家做主人。
生:这声音传到农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人们都拥出家门,欢呼着、高喊着,一个个激动万分,不少人高兴得热泪盈眶。
生:这声音传到学校,大家拿着鲜花,挥着彩带,放着鞭炮,唱啊,跳啊,喊啊,好像要让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
生:这声音传到了刘胡兰的家乡,大家一下子拥到了刘胡兰的家里,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她的爸爸妈妈。
她的爸爸妈妈来到刘胡兰的遗像前,喃喃地说:“胡兰子啊,你听到了吗?你盼望的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们终于有了出头的日子啦!”师:是呀,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让我们将描写这一场面的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把人民欢跃的情感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精彩片段
师: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记者,一听就十分专业。
毛主席宣告的场面非常有意义,所以一定要拍下来。
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记录当时情景的油画和毛主席宣告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课件播放油画图片、音频文件)师:请同学们再来把毛主席的话读一遍。
生:(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师:会场上还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包含了多少内容呀。
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来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看到了奋勇前进的身影。
你看到了吗?
生:自由说。
师:正是因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用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换来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这庄严的宣告。
生:(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师:听着这样庄严的宣告,人民群众的反应会是怎样呢?(板书:群众)
生:(齐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谈谈你的体会。
生:我发现这里出现了两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它起到强调的作用。
师:对。
你说得很好。
反复强调是一种表达方法。
诗歌中经常用到,它起到增强语气的作用。
你能读一读吗?
师:是啊!这反复强调正是突出了这宣告的庄严,这声音的雄伟。
(板书:庄严雄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除了这句话的重复,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一齐”出现了两次。
我体会到人们很激动。
生:我发现了有两个“使”。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群众们欢呼雀跃,我能感受到他们当时非常激动……(板书:激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你们知道“三十万”这个数字的概念吗?你能想象一万人聚集在一起的情景吗?三十万人聚到一起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这些人都汇集到天安门广场,他们在一起欢呼。
这是怎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师:在这欢呼的人群中有-------
生:有工人;有农民;有……
师: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这里。
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看到——
生:希望看到毛主席。
生:希望看到新中国的成立。
师:是呀,此时此刻看着新中国的成立,听着毛主席的宣告,他们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兴奋。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深受压迫。
同学们在电视上可能看到过老百姓受战乱、受灾荒、忍饥挨饿的场面,谁来说说?(生自由说)
师:曾经的生活让他们历尽重重苦难。
唯一能够点燃生活希望的是祈盼能够自己当家作主。
今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着共产党,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你是什么心情?(板书:自豪)你能读读这段话吗?
师:听着你的朗读,我真的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板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当“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全中国的时候,人民群众又是什么反应呢?生:高兴地留下了眼泪,奔走相告,……
师:场内三十万人在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欢呼,场外全中国的人都在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欢跃。
带着这份激动与自豪,我们再一次重温这场面。
生:(配乐读)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1949年10月1日这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枪林弹雨的日子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结束了,战争带来的苦难结束了。
人们迎来了崭新的生活。
在场内三十万人眼里,全国亿万人的心中,仿佛都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
你能描绘一下吗?
生:自由说。
师:是呀,“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就代表着从此以后人民当家做主了,人民过上幸福的好生活了。
难怪人们会如此激动。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生:(齐读)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同学们,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句子含义,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体会人物情感。
刚才我们透过这段描写群众反应的语句,看到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文中还有好多令人欣喜,鼓舞人心的画面。
想一想,哪一幅画面最令人印象深刻?
生: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师:请你自由地读读这句话。
从这些语句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群众对国旗的尊重。
师:是哪些词让你有这么深的感受?
生:两个“一齐”、“脱帽肃立”还有“瞻仰”这个词。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师:同学们,如果给你一部照相机,还有哪个画面是你最想拍下来的呢?
生:我想拍: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这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热爱。
师:我们从这个正面描写能直接感受到毛泽东主席深受人民爱戴。
你读一读这一部分好吗?
生: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这是从侧面——群众的反应来烘托人民对领袖的热爱。
所以写人物的时候,可以从正面和侧面两个方面来写。
师:如果你们就是这三十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
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你会怎样做?
生:我会脱帽肃立,看我们新中国的国旗是多么鲜红。
生:当我看到国旗升起来时,我会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自豪!
师:,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你们千言万语就化作这一句。
(板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多媒体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画面)这就是天安门升旗的情景。
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
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
来,同学们,拿起笔,把最使你激动的那一个场面写下来吧!你也可以像作者那样,一方面描写主要人物,一方面描写群众反应。
生:(写话)
师:孩子们,这一面面五星红旗升起,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
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
生(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再读。
生(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此时,我们才会真正了解了人民的感情澎湃,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生: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师:这掌声就是人们心情的流露。
同学们,让我们再从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的场面中走进开国大典,感受开国大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