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

合集下载

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的临床分析

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的临床分析

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7-03-22T14:00:48.6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作者:张雨华李尽贺刘鹏吴冰冰[导读] 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术有效的降低了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瘫的概率。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摘要]目的探究对进行近端胃切除的患者进行消化道双通道吻合重建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胃底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进行进行近端胃切除术,观察组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胃瘫,吻合口漏以及营养不良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P<0.05)。

结论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术有效的降低了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瘫的概率,保证患者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在进行近端胃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的方式。

[关键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胃癌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患者患病初期往往出现上腹部不舒服,食欲不佳、乏力、体重减少等消化道的症状,使得未能及时发现患病令病情持续发展,而出现胸骨后或者腹部持续疼痛等严重症状。

针对胃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部分人主张胃全切以彻底根除病灶,也有人主张对于胃底癌等近端胃癌进行近端胃切除即可,以尽可能的保留部分胃极其功能,但这可能会导致出现吻合口漏,返流性食管炎,胃瘫[1]等问题的出现。

本文对选取的胃底癌患者进行近端胃切除术后进行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术,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底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最大77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60.5±4.6)岁。

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

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

吻合旳陷阱与对策
( 1)吻合器大小合适:研究显示,食管与胃肠吻合时使 用 25 mm 旳吻合器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旳发生率。但这不 是绝正确,术者一定要根据食管内径大小决定吻合器型号。
( 2)食管无浆膜且肌层纵行,运针应对食管轴斜缝;全 层缝合要确保黏膜及黏膜 下层缝全,结扎时力度适中, 预防割裂;浆肌层应加固缝合,降低张力和出血。
( 3)食管切除范围:一般切除距离贲门 2~3cm左右食管。 但是,也要根据肿瘤位置来详细决定,确保肿瘤旳根治性 切除。
( 4)手工缝合:推荐食管胃吻合口设置在胃前壁小弯侧。 ( 5)机械吻合:①食管断端置入吻合器钉砧头( 25
mm),荷包线固定;②残胃前壁切开置入吻合 器,吻合 器旳尖端在残胃小弯侧内2 cm,断端2 cm 处贯穿与食管 钉砧头连接。③关闭吻合器旳残胃前壁切 口;④加固食 管胃吻合口浆肌层。
( 3)空肠离断部位血管:确保吻合部肠管旳血运良好, 同步确保系膜无张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壁浆肌层Lembert缝合,其后全层Albert 缝合,间断缝合 或全层连续缝 合。 前壁全层Albert 间断缝合或全层连续缝合, 其后浆肌层Lembert 缝合,间 断或全层连续缝合。 Jammer Ecke 部位旳缝合,全层缝合应 充分对合,荷包式缝合;浆肌层缝 合也应予以对合 缝合,采用荷包式缝合。
机械吻合旳组织愈合
1、早期:吻合器会造成组织压榨、血管网络破坏、引起微小 循环障碍。 2、 5~7d:伴随夹置旳 浆膜退缩,钉孔破损浆膜部位旳血管 再生,跨越吻合口旳血运再建,而由炎症期过渡到 纤维化 期、成熟期。 3、约3周完毕血管网络旳重建和 恢复胃肠壁各层旳连续性。
2、技术要点和并发症 旳防治
( 3) “危险 三角”或“叹息角”:残胃切断缝合线和 残胃十二指肠吻合线交叉部位。吻合口漏旳好发部位。术 中加固缝合,行荷包缝合或在该处吻合时,将缝线穿过胃 前壁、 后壁和十二指肠3 点,以加强此处单薄区。

2020年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年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年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全文)过去40年,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results)项目数据显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发病率近35年来增长近2.5倍,约达2/10万[1]。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医院数据显示: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比率上升了7.3%[2]。

我国一项单中心胃癌外科病例的登记研究发现,在1988—2012年期间,食管胃结合部癌所占比例由22.3%增至35.7%[3]。

对胃上部癌和部分食管胃结合部癌,全胃切除术是临床上惯用的手术方式,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为根治远端胃周可能存在的转移淋巴结;二是为避免出现近端胃切除术后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但是,全胃切除术后引起的一系列营养代谢障碍却往往不可避免,这一点在早期胃癌和早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等预后较好的、能够获得长久生存的病例上,显得更为明显[4-6]。

近端胃切除术虽然保留了胃的部分功能,但是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解剖结构,丧失了贲门抗反流的功能;同时,保留的幽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胃排空。

所以,近端胃切除术后易出现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7]。

近年来,各种具有抗反流功能的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相继问世,使得近端胃切除术既可以部分保留胃的功能,又能避免术后出现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随着早期胃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发病比例的升高、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认识的深入以及抗反流术式的出现,近端胃切除术逐渐受到临床重视。

针对预计有良好预后的胃上部癌和食管胃结合部癌病例,理想的术式应该是保留远端胃以提高生活质量,选择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防止反流。

目前,关于各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抗反流效果及各种术式的优缺点争议较大,且相关的高级别研究证据和高影响力的文献偏少,公认的理想重建方式尚未建立。

本共识旨在推广各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技术要点,评价各种术式的抗反流功效和优缺点,为临床上开展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提供指导。

胃癌全胃切除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术后疗效分析

胃癌全胃切除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术后疗效分析
床推广应用。
低 于对 照组 , 建 时 间 、 清总 蛋 白、 清 白蛋 白 明显 高于 对 照纽 , 察 组腹 痛 腹 泻 、 流 性 食 管 炎 、 倾 倒 ” 合 征 、 重 血 血 观 反 “ 综 营养 障碍 并发 症 改 良空肠 间置 代 胃术 消化 道 重 建 临床 效果 明显 , 后 良好 , 预 值得 临
术治疗 , 首先在距离屈 氏韧带下 4 5 m 处做空肠 和食管端 均有统计学意义 ( 00 ) P< .5 。
表 1 观 察 组 和 对照 组 重 建 时 间 、 中 出血 量 、 清 总蛋 白、 清 白蛋 白 的 比较 术 血 血
3 讨 论
了营养的吸收 。本研究通过食管空肠 吻合 、 空肠空肠侧侧 吻合
【 关键词 】 胃癌 ; 全 胃切除 ; 消化道 重建术式
胃癌是 消 化系 统 常见 的肿 瘤 之 一 , 治疗 的 主要 方 法 是手 术 其
切 除 , 但是 全 胃切 除 后产 生 的摄 食 减少 、 谢 障碍 及 消 化道 功 代
侧 吻合 , 然后 在 空 肠 输 入 袢 和输 出袢 之 间 作侧 侧 吻 合 。 观察 组 : 采用 改 良 空 肠 间 置 代 胃 术 治 疗 , 距 离 Tet 带 1 m 和 在 ri z韧 5c 6 m的空 肠 作 吻 合 , 成 了长 度 约 为 5 m 的 空 肠 袢 , 袢 中 5c 形 0c 将
能 障 碍甚 至反 流 性 胃炎 等术 后 问题 , 直是 普 外 科 研 究 的 热点 问 一 题 。本研 究 通过 对笔 者 所 在 医 院 收 治 的 胃癌 全 胃切 除 不 同 消 化 道重 建术 式 术后 临 床疗 效 的进 行 观察 和分 析 , 报告 如 下 。 现
1 资 料 与 方法

胃全切术后Roux—en—Y术与空肠间置代胃术行肠道重建的价值

胃全切术后Roux—en—Y术与空肠间置代胃术行肠道重建的价值

胃全切术后Roux—en—Y术与空肠间置代胃术行肠道重建的价值作者:车建辉钱阳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7期[摘要] 目的探讨胃全切术后Roux-en-Y术与空肠间置代胃术行胃肠道重建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Roux-en-Y组实施Roux-en-Y术式,空肠间置代胃组使用空肠间置代胃术,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营养状态及随访2年的并发症。

结果空肠间置代胃组术后1年期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均未较术前有显著变化(P>0.05),且均高于Roux-en-Y组(P[关键词] 胃全切;Roux-en-Y術;空肠间置代胃术;肠道重建[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032-03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储存和消化食物,同时存在一定的内分泌功能,具有直接和间接分泌激素的作用,是释放的胰、肠激素的作用靶位,在消化道的整体调节上举足轻重,当胃部肿瘤患者需要实施全胃切除时,上述功能随着胃的切除而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出现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机体消化与吸收功能紊乱,引起机体的营养不良。

所以,针对胃癌患者在进行胃癌根治术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把握消化道重建,以达到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减少上述紊乱,是消化外科学者们共同的追求[1]。

本研究主要探讨Roux-en-Y术式与空肠间置代胃术式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癌实施全胃切除术患者60例,肿瘤部位:贲门及胃体部者21例,胃体及胃窦部者37例,全胃浸润者2例;组织学类型:腺癌47例,未分化癌2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胃间质瘤9例。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Roux-en-Y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3~75岁,平均(55.9±2.6)岁;组织分化程度:高分化13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或未分化6例。

全胃切除Roux—ell—Y连续间置空肠代胃的临床应用

全胃切除Roux—ell—Y连续间置空肠代胃的临床应用
汪贵清 汪沛 李海春
笔者 于20 年 3月至 21 年 5月应 用 08 01
【 要 】 目的 探 讨全 胃切除 消化道 重建更理 想的代 胃术式。方法 摘

R u—lY连续 间置 空肠 代 胃术式 3 例 , 1~ oxe - l 1 经 3年 的临床观 察 , 疗效显著 。结果 术后 3 1例 患者均痊愈 , 消化道
发症 。
效 。笔者 自 20 年 3 08 月至 2 1 年 5 对 3 例 胃体及贲 门部 01 月 1
的进 展期肿瘤 实 施全 胃切 除 R u .nY连 续 间置 空肠代 胃重 o xe . 建 消化道 手 术 , 后 随访 3个 月 一3年 , 效 显 著 。现 报 告 术 疗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肠系膜前 叶 , 钳夹切 断 , 结扎 胃网膜右 动静脉 , 并游离 结扎 胃网 膜左 动静 脉及 胃短动 静脉 至喷 门左 , 切除 胃小 网膜 , 断并结 切 扎 胃右动 静脉 , 断扎 胃左动 静 脉至 贲 门右 。距 幽 门远端 2c m 横断 十二 指肠 并 置人 2 . m 吻合 器 底 座缝 扎 待 用 ; 除 约 8 5c 切 2— 3 食管下段并 置人 2 . m吻合器底座缝扎 待用 。移 出 3(3 1 1 35c 全 胃标本 , 中均 常规按 D 术 2~D 3术式 清扫淋 巴结 。② 消化道 重建 : 距屈 氏韧带 l el 1 n 切断空肠 , 近端 肠钳夹 闭待用 , 远端 闭
3 讨 论
12 手术方法 : . 全部患 者均 在硬膜 外加 气 管插 管全身麻 醉 下 行上腹 部正中绕脐切 口, 中全 胃联 合脾 脏切 除 5例 , 其 横结肠
全 胃切 除术后 消化 道 的重建术式很 多 , 由于丧失 了 胃, 食

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式48例体会

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式48例体会

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式48例体会李舒明【摘要】目的总结分析48例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治疗胃上部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病例距肿瘤远切缘5cm切缘阴性,清扫淋巴结符合根治术的规范,未发生吻合口漏、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钡餐造影部分钡剂经过残胃--十二指肠径路进入空肠,无钡剂返流入食管.随访15个月无返流性食管的病例,近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能够保留残胃的部分功能,手术简单,难度小,可防治返流性食管炎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期效果良好,是胃上部癌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方式.【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1(017)026【总页数】1页(P62)【关键词】胃癌;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返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作者】李舒明【作者单位】464100,河南省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胃上部癌主要包括胃底癌、贲门癌、胃体上部癌。

发病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如饮食种类、生活习惯、环境因素、遗传、免疫功能低下和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胃息肉、慢性胃炎、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1]。

传统的全胃切除术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且规范性尚未统一[2]。

近端胃切除残胃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有效地解决了全胃切除后胃功能完全丧失,但存在手术难度大,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等问题[3]。

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采用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的患者治疗胃上部癌48例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者4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在39~72岁,平均年龄(59.3±7.2)岁。

胃底癌12例,贲门癌27例,胃体上段癌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CT、上消化道的胃镜和钡餐造影检查,排除了Bormann IV型以及已经转移至远处的和已侵犯食管下端的患者。

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专家共识及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

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专家共识及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

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专家共识及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1994年,日本Kitano等[1]报道了首例针对早期胃癌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

20余年以来,随着腹腔镜器械的进步及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腹腔镜下胃肠道吻合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胃癌手术逐渐由腹腔镜辅助向完全腹腔镜转变趋势。

已有证据证明,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相比,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够在全腹腔镜状态下完成肿瘤学要求的淋巴结清扫,而且能安全地完成消化道重建,降低手术创伤,减少对切口长度的依赖,特别是对于位置较高、肋弓较窄及肥胖病人优势更趋明显,但对手术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主要包括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等标准术式,以及胃节段切除术、保留幽门远端胃切除术等缩小手术术式;消化道重建方式主要有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和Roux-en-Y吻合,另外,还有其他众多的重建方式都是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

目前,完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常用的方式有使用食管空肠管型或圆型吻合器的端侧吻合法(反穿刺法、Orvil法)和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的三角吻合法、功能性端端吻合(functional end-to-end anastomosis,FEEA)法、Overlap 法和π型吻合法。

为指导临床外科医生规范化开展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组织该领域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及指南。

另外,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目前尚无明确定义,本共识及指南认为,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是指胃切除、淋巴结清扫以及消化道重建等手术步骤均在腹腔镜直视下完成的胃癌手术。

1.1 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应根据不同肿瘤部位、肿瘤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基本原则与开放手术相同,详见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

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适用于早期病人,进展期胃癌可作为探索性研究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7-9424(2008)01-0023-04胃癌·临床研究全胃切除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肖仕明3 姜淮芜3 陈 进3 肖 平3 郭海燕3 孙 燕3【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

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期间行全胃切除病例38例。

在行消化道重建时,对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FJ I)术作如下改良:将输出袢适度丝线结扎改为部分缩窄缝合2~3针,适当缩短输入袢肠管至20~25cm,Braun吻合口距Treitz韧带10cm,以食管空肠及Braun 吻合口无张力为度。

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漏及倾倒综合征发生。

Roux2en2Y滞留综合征2例;返流性食管炎1例;Visick分级:35例Ⅰ级,3例Ⅱ级。

血清营养学指标:仅2例血红蛋白低于正常。

术后6个月,36例进食量和体重恢复术前水平,仅2例体重下降。

造影钡剂主要进入十二指肠通道,少量通过部分缩窄通道。

结论 对FJ I重建术的改良,不仅保留了原法的全部优点,而且可进一步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进行进一步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关键词】 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 改良 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中图分类号】R656.61∶R735.2 【文献标识码】AN ew Double T ract Digestive R econstruction of T otal G astrectomy:The Modif ied Functional Jejunal I nterposition X IA O S hi2ming3,J IA N G H uai2w u3,C H EN J in3,X IA O P ing3,GUO H ai2yan3,SUN Y an3.3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General S urgery,The Second A f f iliated Hos pital of N orthern Sichuan Medical College,Mianyang621000,ChinaCorres ponding A uthor:J IA N G H uai2w u,E2mail:J huaiw u@y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a new technique for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of total gastrectomy.Methods The modified f unctional jejunal interposition(FJ I)was performed in38patients who underwent total gas2 trectomy between J une2004and March2006.At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the jejunum with suitable suture li2 gated at2cm distal to side2to2end jejunoduodenostomy was changed to sew up2-3needles and to narrow it.End2 to2side esophagojejunostomy to Treitz ligament was shortened to20-25cm befittingly.Side2to2side jejunojejunosto2 my to Treitz ligament was10cm.Both esophagojejunostomy and jejunojejunostomy must not be tensioned.R esults No patients died or had anastomotic leakage in perioperative period.Roux2en2Y stasis syndrome(RSS)was in2 patients.The Visick grade:35patients were gradeⅠ,3patients were gradeⅡ.Serum nutritional parameters in2 patients hemoglobin was only lower than normal.At6months after operation,food intake per meal and body weight were recovered to the preoperative level in36patients,and only2patients appeared weight worse.One patient had reflux esophagitis and no dumping syndrome occurred.Through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radiograph,the bariums entered into duodenal channels mostly,and a little into the narrow channels.Conclusion The modified FJ I not only reserved all advantages of the primary procedure,but also could f urther lower th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of the quantity life of the patients who were underwent total gastrectomy.It would be necessary for f urthe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the largescale cases.【K ey w ords】 Functional jejunal interposition Modified Total gastrectomy Digestive tract recon2 struction 随着近端胃癌发病率的上升,全胃切除率逐渐增加[1~3]。

术后并发的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食欲减退、摄食不足、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贫血等无 【作者单位】3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二科(四川绵阳621000) 【通讯作者】姜淮芜,E2mail:jhuaiwu@ 【作者简介】肖仕明(1969年-),男,四川省绵阳市人,学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肿瘤的基础与临床工作,E2mail:xsmingd @。

胃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8]。

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消化道重建方式相关,但至今尚无标准的重建方式[4,5,9~11]。

因此,积极探索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建方法就成为胃肠外科学者追求的目标[9,10]。

我们对郝希山等[4]设计的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f unctional jejunal interpo sition, FJ I)术进行了进一步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近2年期间,术前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拟行全胃切除术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8例患者,男23例,女15例,中位年龄60.1岁(45~70岁)。

均为胃上、中部癌,其中贲门癌12例,胃体小弯侧癌17例,大弯侧癌6例,肿瘤累及整个胃小弯3例。

Borrmann Ⅱ型12例,Ⅲ型23例,Ⅳ型3例。

组织学分型:高、中、低分化腺癌分别为8、11和15例,黏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2例。

U ICC 分期(1997年)[12]均为Ⅲ期(T 3~4N 1~2M 0)。

1.2 手术方法全部病例经腹完成全胃切除,其中行胃癌根治性切除34例,胃癌根治性切除加脾切除3例、加脾加胰体尾切除1例。

消化道重建方式参照FJ I 并加以改良[13],其要点如下:将FJ I 法的输出袢十二指肠空肠端侧吻合口远侧2cm 处的适度丝线结扎改为1/2肠管部分缩窄缝合2~3针,并适当缩短输入袢肠管至20~25cm ,Braun 吻合口距Treitz 韧带10cm ,以食管空肠和Braun 吻合口无张力为度。

食管空肠吻合口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均用国产26号吻合器(常州市智业医疗仪器研究所,W H 型弯管吻合器:W H 2Y 226),Braun 吻合采用手工法吻合。

消化道重建示意图见图1。

1.3 结果所有病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吻合口漏发生。

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

1例术后9个月肿瘤复发,术后5个月出现肝转移1例。

术后6~12个月,每餐进食量200~300g ,3~5次/d 。

所有病例均无恶心呕吐、食欲下降。

发生Roux 2en 2Y 滞留综合征(Roux 2en 2Y stasis syndrome ,RSS )2例(5.3%),偶有餐后饱胀。

返流性食管炎1例(2.6%),出现胸骨后轻度烧灼痛。

无倾倒综合征发生。

Visick 分级:Ⅰ级35例,Ⅱ级3例。

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仅2例体重下降。

血清营养学指标:术后6个月,36例(94.7%)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铁蛋白等各项指标均正常。

术后1个月、6个月稀钡造影,见代胃肠管扩张,绝大多数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有少量钡剂间断通过输出袢部分缩窄通道进入远端肠腔(图2);输入袢盲袢肠管扩张。

2例术后1个月输出袢部分缩窄通道完全开放。

图1 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示意图。

a :食管空肠吻合口;b :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c :Braun 吻合口;d :部分缩窄缝合 图2 示术后6个月钡餐造影结果。

2A :造影剂正通过双通道;2B :造影剂即将完全通过双通道;a :扩张的间置肠管;b :大部分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途径;c :少量钡剂通过部分缩窄通道Fig.1 The sketch map of double tract digestive reconstruction.a :End 2to 2side esophagojejunostomy ;b :Side 2to 2end jejunoduodenostomy ;c :Braun anastomotic stoma ;d :The site of jejunum which was partial narrowed Fig.2 The result of t 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radiograph for double tract digestive reconstruction at six mont hs after operation.2A :Bariums were passing t hrough t he double tract ;2B :Bariums almost passed t hrough t he double tract ;a :J ejunal interposition tract was dilatation ;b :Most bariums were entered into duodenal channels ;c :Little bariums into t he narrow channels2 讨论进展期胃癌治疗决策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两大标准:提高长期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9,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