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疗效观察

有 胃癌的临床确 诊患者 , 其分 为 A B两组 , 将 、 每组各 3 例 , 8 均采用全 胃切除术进 行治疗 。A组患者在手术 治疗后采用 P
型 R u — n Y术进行 消化道重建 ; ox e — B组 患者在手术后 治疗后采用 功能性空肠 间置术进行 消化道重建 。 结果 B组 患者在 消化道 重建后 出现反流性食道 炎 、 倾倒综 合征 、 早饱症 的人数 明显少 于 A组患者 ; 重建术后 的体 重明显高 于 A组患者 ; 在 营养 学相关 指标 的改 善幅度 明显大于 A组患 者。 结论 采用功 能性空肠 间置术对 接受 全 胃切除术 治疗 的患 者在手术 后 进行 消化道重建 的效 果非常 明显。
接受治疗前 , 所有患者都经过 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 以确诊 。 A、 B两组 , 均采 用全 胃切除术 进行 治疗 。( ) 1 A组 患者在
手 术治 疗后 采 用 P型 R u — n Y 进行 消 化道 重建 。 即全 胃 oxe— 术 切 除后 , 在距屈 氏韧带 1 m处将 空肠 截 断 , 8c 先将 远端 的 空肠
作 臂长 为 1 m的 P袢 , P袢 的顶端 与患 者 的食 管 吻合 , 5c 使 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 空肠 的残 端进行 封闭处 理 , 离吻合 口下 4 m处 的空肠与 距 5c 近端 的空肠 的端侧进行 吻合处理 。( B组患者在 手术后 采用 2) 功 能性 空肠 间置术进 行消化 道重建 。即标本移 除后 , 在屈 氏韧
3 讨 论
胃癌 是 临床 上 目前 最 为 常见 的 一种 恶 性肿 瘤 疾 病 , 床 临
对该类 患者进行 治疗 的主要手 段往往还是 采用 手术治疗 方法 。
胃切除术并消化道重建的手术编码分析

胃切除术并消化道重建的手术编码分析1. 引言1.1 胃切除术并消化道重建的手术编码分析胃切除术并消化道重建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胃癌、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
手术编码对于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准确记录和追踪手术过程,确保患者获得恰当的医疗服务以及医疗费用的准确报销。
在进行胃切除术并消化道重建手术编码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胃切除术的手术编码。
胃切除术通常使用ICD-10-PCS编码系统进行编码,根据手术部位和方式进行具体编码。
对于不同类型的胃切除术,如全胃切除、局部胃切除或幽门括约肌切除等,应选择相应的编码进行记录。
其次是消化道重建的手术编码。
消化道重建是胃切除术后的重要步骤,可以使用ICD-10-PCS编码系统中的肠膀胱术编码进行记录。
根据重建的具体部位和方式选择合适的编码,确保手术过程被准确记录。
在进行胃切除术并消化道重建手术编码时,还需要考虑术前准备编码和术后管理编码。
术前准备编码主要包括相关检查和准备工作的编码,如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术后管理编码包括术后恢复、护理和随访等方面的编码。
2. 正文2.1 胃切除术的手术编码胃切除术的手术编码是在医学编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准确地记录和识别患者所接受的手术类型,为医疗保险报销、医院统计和病例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在胃切除术的编码中,根据手术的具体方式和范围,可以选用不同的编码,以确保准确和详细地记录手术过程。
胃切除术的编码通常包括手术的部位和方式。
对于全胃切除术,可以使用ICD-10-PCS编码0FT00ZZ(Excision of Stomach, Open Approach),而对于部分胃切除术,可以使用0FT04ZZ(Partial Excision of Stomach, Open Approach)等编码。
这些编码可以反映手术的具体范围和程度,有助于准确记录手术过程。
胃切除术的编码还应该包括手术的指导方式和辅助操作。
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

吻合旳陷阱与对策
( 1)吻合器大小合适:研究显示,食管与胃肠吻合时使 用 25 mm 旳吻合器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旳发生率。但这不 是绝正确,术者一定要根据食管内径大小决定吻合器型号。
( 2)食管无浆膜且肌层纵行,运针应对食管轴斜缝;全 层缝合要确保黏膜及黏膜 下层缝全,结扎时力度适中, 预防割裂;浆肌层应加固缝合,降低张力和出血。
( 3)食管切除范围:一般切除距离贲门 2~3cm左右食管。 但是,也要根据肿瘤位置来详细决定,确保肿瘤旳根治性 切除。
( 4)手工缝合:推荐食管胃吻合口设置在胃前壁小弯侧。 ( 5)机械吻合:①食管断端置入吻合器钉砧头( 25
mm),荷包线固定;②残胃前壁切开置入吻合 器,吻合 器旳尖端在残胃小弯侧内2 cm,断端2 cm 处贯穿与食管 钉砧头连接。③关闭吻合器旳残胃前壁切 口;④加固食 管胃吻合口浆肌层。
( 3)空肠离断部位血管:确保吻合部肠管旳血运良好, 同步确保系膜无张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壁浆肌层Lembert缝合,其后全层Albert 缝合,间断缝合 或全层连续缝 合。 前壁全层Albert 间断缝合或全层连续缝合, 其后浆肌层Lembert 缝合,间 断或全层连续缝合。 Jammer Ecke 部位旳缝合,全层缝合应 充分对合,荷包式缝合;浆肌层缝 合也应予以对合 缝合,采用荷包式缝合。
机械吻合旳组织愈合
1、早期:吻合器会造成组织压榨、血管网络破坏、引起微小 循环障碍。 2、 5~7d:伴随夹置旳 浆膜退缩,钉孔破损浆膜部位旳血管 再生,跨越吻合口旳血运再建,而由炎症期过渡到 纤维化 期、成熟期。 3、约3周完毕血管网络旳重建和 恢复胃肠壁各层旳连续性。
2、技术要点和并发症 旳防治
( 3) “危险 三角”或“叹息角”:残胃切断缝合线和 残胃十二指肠吻合线交叉部位。吻合口漏旳好发部位。术 中加固缝合,行荷包缝合或在该处吻合时,将缝线穿过胃 前壁、 后壁和十二指肠3 点,以加强此处单薄区。
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疗效比较

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时是否作代胃贮袋处理的不同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5年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资料,依据重建时是否作代胃贮袋处理分为观察组(有贮袋)与对照组(无贮袋)。
结果观察组营养障碍、腹痛腹泻、胆汁反流性食管炎、体重下降程度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代胃贮袋的重建方式可以减轻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不良症状,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其根治的首要方法是手术切除。
近年来,随着胃肠外科理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全胃切除在临床上的应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然而,伴随全胃切除术后的无胃状态,由此导致的反流性食管炎、营养障碍、倾倒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严重营养不良,短期内死亡。
所以,重建消化道后保证患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尤其重要。
理想的消化道重建应有食物储袋功能,保持食物通道的通畅性,防止反流性食管炎,能促成储袋食物呈梯度向小肠排空[2]。
笔者通过所在医院近五年收治的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时是否作代胃贮袋处理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5~75岁,病灶发病部位:贲门8例,胃体部20例,胃底20例,组织病理学5型:腺癌40例,黏液腺癌5例,印式细胞癌3例,依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空肠对拆吻合形成huntlawrence袋)28例,和对照组(无代胃贮袋)2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发病部位,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消化道重建方式为全胃切除术后在距屈氏韧带大约20~25 cm处离断空肠,将远端空肠经结肠后(肥胖患者)或结肠前(相对较瘦)上提,距上提空肠断端约6~8 cm处空肠与食道下端行侧端吻合,要求吻合口通畅、血运正常、无张力,断端空肠口自行封闭,盲端空肠可固定于膈肌附近,亦可不处理。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消化道术式的比较观察

表3 三种重建手术后消化道症状发生比较
镜和病理诊断及辅助 B超、 C T检查。 按 日本 胃癌学会分期 : I 期3 例, Ⅱ期 5 例, Ⅲ期 3 7 例, Ⅳ期 9例。患者肿瘤 8 例位于全胃, 2 7 例胃体, 1 0例胃底及胃体区, 9 例 胃窦及 胃体区。 根据病理分型: 4 例腺癌, 8 例中分化腺癌, l 5例中低分化腺癌 , 1 9 例低分化腺癌, 5 例黏液腺癌 。 3 例印戒细胞癌。 1 . 2手术方法 : 全 胃切除术后 , 分别选择三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 式。( i ) O r r 式R o u x — e n — Y空肠食管吻合术 8例, 即全 胃切除后缝 闭十二指肠残端 , 在T r e i t z 韧带下 1 5 — 2 0 c m处切断空肠 , 远段空 肠残端缝闭后上提与食管行端侧吻合, 近段空肠断端与远段空肠 作“ Y ” 形端侧吻合, 该吻合 口距食管吻合 口4 0 ~ 4 5 c m 。 ②P形空肠 袢R o u x — e n — Y空肠食管吻合术 2 0 例,与 O r r 术式不同之处是先 将远段空肠作一“ P ” 形肠袢, 再与食管行端侧吻合[ 2 1 。③改 良毕罗 2 式吻合术 8 例, 方法是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后, 将距 T r e i t z 韧带下 4 0 — 5 0 c m处空肠与食管行端侧吻合 , 再在空肠输入袢和输 出袢之 间作 1 0 c m的侧吻合唧 。 1 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上采用 S P S S 1 3 . 0 软件, 计量资料用( i 插) 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 , 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 P < 0 . 0 5 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 讨 论
全 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有数十种之多 ,且仍在不断增加 , 各种术式都有其优缺点。 迄今为止, 何种术式最为理想仍无定论。 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与消化道重建术的类型有着重 要关系 , 理想 的消化道重建应达到以下要求 : ①食物能较好地通 过十二指肠;②能够部分替代胃袋的贮存作用和消化吸收功能 ; ③食物储库向小肠呈梯度排空 ; ④术后患者能够保持 良好的营养 状况和生活质量 ; ⑤手术安全、 简便。 全 胃切除术后患者失去原有消化道完整性 , 丧失了胃的贮 存、 混合食物及分泌消化液的功能, 影响患者术后食物的摄人、 消
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对发生胆囊结石的影响

。
,
用
C
o
x
回 归 模型 对 存 活 资 料 行 多
例 不 定 ( 因 无 治 疗 前对 照 资料 )
,
g
例的
1
肿 瘤均 不 缩 小 外
,
最 好 的 效 果 是 肿 瘤 大小 不 变
。
例
:
7
/ 10
2
例 术 前有 胆 结 石
。
,
胆 石 病的 预 期 发
2 7
疗 效 持久 多数 不 超 过 1 4 个月( 6 ~ 2 8
术 设 计 1 无此 缺 点 也 不 发 生 i B
b i
,
l
r
t o
h
手 术 的 后 遗症
G E P 内分 泌 肿瘤 的疗 效是 有限 的
这 一 结论 不 同于 其
。
le
在文 末 评 论中认 为这 一 手术操作 困 难 难 以推 广
。
手术时
可 能 后者 缺 乏 原 有 肿 瘤 生 长 行 为 的 对比 (沈 静 摘
,
间长
03 8
编辑 组 校 )
( 孙雨 良摘
编辑组校 )
03 9
胃癌 全 胃切 除 后 消 化 道 重 建 方 式 对 发 生 胆 囊 结 石的 影 响 (英 /
P
e
z z e
在转 移 性 胃肠胰内 分 泌 肿 瘤病人 中 生长 抑 素 同 类物 /A
r n
o
,
)
S
ld
a n
d
o s
ta t in
o
由于 切徐 了 供 应 幽 门 的 迷走 神 经 后 胃平 滑 肌 的 工作 电 位降 低
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研究

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研究毕红革【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胃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优势及缺点。
方法:将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近端胃切除术,A组患者接受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式胃肠重建术,B组患者接受残胃空肠侧侧吻合式胃肠重建术,C组患者接受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式胃肠重建术,三组患者均接受1年以上的随访时间,评估三组患者食管反流情况、肝肾功能、生活质量的的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随访期内没有发现吻合口瘘、梗阻或狭窄等严重并发症。
随访结束后发现三组肝肾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P>0.05);随访期内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组、残胃空肠侧侧吻合组和空肠-空肠侧侧吻合组分别出现1例、7例和4例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χ2=5.65,P=0.023)。
根据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三组分别有1例、5例和9例患者发现钡剂反流入食管(χ2=6.46,P=0.034)。
三组患者在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表EORTCQLD-C30各项目得分较术前显著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A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
结论: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均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食管空肠端侧吻合胃肠重建术作用更为明显,临床建议推广。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digestive tract recon -struction methods in proxim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60 patients withgastric carcinoma who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0 to April 201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o hospital , 20 cases in each group , the patients of 3 groups all received proximal gastrecto-my, group A accepted esophagus jejunum end-to-side anastomosis type gastrointestinal revascularization , patients of group B accepted the residual stomach jejunum side-to-side anastomosis type gastrointestinal re-vascularization , patients of group C accepted jejunum-jejunum side-to-side anastomosis type gastrointestinal revascularization ,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accepted more than 1 year of follow-up visit , evaluated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reflux ,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 , quality of life .Result: All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upon rehabilitation after postoperative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had found dur -ing the follow-up period, such as anastomotic fistula , obstruction or narrowing .After the follow-up, three groups of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 indexes were found that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0.05);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there were respectively 1 case, 7 cases and 4 cases had reflux esophagitis clinical symptoms in esophagus jejunum end-to-side anastomosis group , the residual stomach jejunum side-to-side anastomosis group , the jejunum-jejunum side-to-side anastomosis group ( chi-square=5.65, P=0.023 ) .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barium meal examination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 3 groups respectively had 1, 5 and 9 patients found that barium reverse flow into the esophagus (chi-square=6.46, P=0.034).All i-tems of life quality scale EORTCQLD-C30 score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significantincreased after operation than preoperative ,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 P<0.05) .In overall health status , pa-tients of group A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patients of the other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Differ-ent method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can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varying degrees , of which the esophagus jejunum end-to-side anastomosis type gastrointestinal revascularization have more apparent effect .It is recommended in the clinical .【总页数】5页(P584-587,588)【作者】毕红革【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四川攀枝花 61706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J], 徐宁;董剑宏2.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J], 徐泉;田艳涛3.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J], 徐泽宽;徐皓;李铮4.近端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安全性及生活质量对比研究 [J], 刘晓菊; 姚芮5.探究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J], 张磊;延钊;于文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
近端胃切除术因切除范围较小、保留部分胃功能、安全性高和术后营养状况好以及对患者心理负面影响小,临床应用显著增多。
近端胃切除术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贲门抗反流功能永久丧失,同时保留的幽门可能会导致胃排空延迟,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近年来,各种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应运而生,使近端胃切除术既可以部分保留胃的功能,又能避免术后出现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本共识在《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基础上,更新多种抗反流术式的研究结果,旨在推广各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技术要点,评价其抗反流功效和优缺点,为临床上开展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提供指导。
背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1-3]。
对胃上部癌和部分AEG,全胃切除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
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近端胃癌,目前的主流手术方式仍为全胃切除(占60.3%)[4]。
但是全胃切除术后引起的一系列营养代谢障碍却是不可避免的[5-7]。
因此,近端胃切除术在胃上部癌和AEG中的应用显著增多[8]。
其优点是切除范围较小、保留部分胃功能、安全性高和术后营养状况好以及对患者心理负面影响小[9-10]。
2022年与2020年相比,在我国AEG外科手术量增加的同时,近端胃切除术也呈现增加趋势[11]。
上述变化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早期胃癌比例的增加、对进展期近端胃癌和AEG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的深入、保功能手术理念的推广以及近端胃切除术后有效抗反流术式的开发。
近端胃切除术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贲门抗反流功能永久丧失;同时,保留的幽门可能会导致胃排空延迟,极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12-14]。
近年来,各种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应运而生,使近端胃切除术既可以部分保留胃的功能,又能避免术后出现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our company slogan
1.2胃切除术后常用的吻合方法 常用的吻合方法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侧侧吻 合。 缝合方法有手工缝合和机械吻合。 手工缝合:浆膜对合缝合:代表为AlbertLembert(全层、浆肌层缝合)法。断端对合缝 合法主要有Gambee法, Jourdan 法、 Olsen 法 和层层缝合法。 机械缝合 :功能性端端吻合( functional end-to-end anastomosis, FEEA)、端端 三角吻合、环形吻合器吻合法( Circular stapler 法)、 side-to-side 吻合法等。
Your company slogan
FEEA :两个消化管断端开小孔,插入直 线缝合器,消化管侧壁之间的缝合器缝合, 共通孔用缝线缝合或吻合器闭锁。 环形吻合器吻合法( Circular stapler 法):消化管的一方 断端插入钉钻头,另一 方用Circular stapler 插 入、吻合的方法。 Overlap 法、 side-to-side 吻合 法: 两个消化管的一方侧壁或断端开小孔,另一 方消化管侧壁开小孔插入直线切割吻合器侧 侧吻 合,共通孔手缝或自动吻合器关闭。
Your company slogan
吻合的陷阱与对策
( 1)吻合器大小合适:研究显示,食管与胃肠吻合时使 用 25 mm 的吻合器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这 不是绝对的,术者一定要根据食管内径大小决定吻合器型 号。 ( 2)食管无浆膜且肌层纵行,运针应对食管轴斜缝;全 层缝合要保证黏膜及黏膜 下层缝全,结扎时力度适中, 防止割裂;浆肌层应加固缝合,减少张力和出血。 ( 3)防止反流的技术处 理: His 角和假穹窿的成形; 保留膈肌食管韧 带;膈肌脚的固定;保留迷走神经;不 做幽门成 形。 ( 4)防止胃管被缝扎。在切断食管前,应将 胃管退回 至食管近端,待吻合结束后,再将胃管 伸入,放置吻合 口下方10~15 cm 处。 Your company slogan
2、技术要点和并发症 的防治
2.1近端胃切除 食管胃吻合方式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 端端吻合:推荐胃大弯侧断端与食管吻合,优势是可以保留大弯血管, 局部血运良好,无张力; 端侧吻合:推荐食管与胃前壁吻合,具有良好预防反流效应。
Your company slogan
技术要点
( 1)充分游离食管下段, 注意保留迷走神经,关键是 找到膈食管筋膜和食管筋膜。 ( 2)胃切除范 围:在病变远侧的2~5cm以上切断胃 小 弯侧,在胃短血管和胃网膜左血管之间切断胃大 弯侧。 ( 3)食管切除范围:一般切除距离贲门 2~3cm左右 食管。但是,也要根据肿瘤位置来具体决定,保证肿瘤的 根治性切除。 ( 4)手工缝合:推荐食管胃吻合口设置在胃前壁小弯侧。 ( 5)机械吻合:①食管断端置入吻合器钉砧头( 25 mm),荷包线固定;②残胃前壁切开置入吻合 器,吻 合器的尖端在残胃小弯侧内2 cm,断端2 cm 处贯穿与 食管钉砧头连接。③关闭吻合器的残胃前壁切 口;④加 固食管胃吻合口浆肌层。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吻合口狭窄:吻合前应注意胃壁血供,若发现残端颜色发 暗,应果断切除该部分,重新设计吻合口部位。机械吻合 时选择尽可能口径大的吻合器。手工吻合 时,应选择可 吸收缝线减少吻合口炎症发生率。术后尽早开始进食?, 利用食物体积,扩 张吻合口。后期吻合口狭窄,可通过 内镜下分次球囊扩张。多数可经此治愈,少数需内镜下切 开。 吻合口出血:吻合前检查黏膜下有无活动性出血,必要时 缝扎。缝合食胃前壁时,检查后壁有无出血点,必要时加 缝。前壁吻合完毕后,也应检查。机械吻合完成后检查吻 合口有无出血。术后胃管内新鲜血液,可经胃管注入去甲 肾上腺素和冰盐水;若无效,行内镜检查,有明确出血点 内镜下止血。
Your company slogan
吻合口漏 : 完成吻合后,应立即检查上下吻合环是否完整。若不完整 或怀疑吻合口漏时,应用肠 钳夹闭吻合口远端胃腔后, 经胃管注入美兰,检 查吻合口有无蓝色渗出,可疑处加 固缝合,并妥善放置引流。必要时可放置空肠营养管,以 利术后营养支持。 术后吻合口漏:禁食,给予生长抑素减少胃肠液分泌,同 时加强营养支持。给予抗感染药物。若引流通畅,即可 等待漏口愈合。若引流不畅,局部积液,应在B 超或CT 引导下穿刺脓腔引流。若仍不能改善, 则必须行外科引 流。
Your company slogan
FEEA法
Circular stapler 法
side-to-side 吻合 法
Your company slogan
1.3 胃肠道吻合部位的组织愈合
力学愈合期,组织学愈合期和 成熟期。 胃肠道吻合部位的愈合主要在黏膜下层进 行=富含血管、淋巴管网, 血流量丰富及大量胶原蛋白。 黏膜的修复是由上皮细胞增殖覆盖完成,固有肌层、浆膜层均以纤维 化方式修复愈 合。
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 建技术专家共识 (2014)
普通外科 2016-06-07
1、概述
2、技术要点和并发症处理
Your company slogan
1 概述
1.1胃肠重建的基本原则
( 1)安全第一(吻合部位的血运佳、张力低、 尽量少的吻合口数量); ( 2)具有食物贮存、排出的功能并且有防止反 流性胃、食管炎的功能,尽量利用生理路径; ( 3)尽量保证术后内镜检查的可行 性(包括残 胃、胆道、胰的检查)。
1.3.2机械吻合的组织愈合
1、初期:吻合器会造成组织压榨、血管网络破坏、引起微 小循环障碍。 2、 5~7d:随着夹置的 浆膜退缩,钉孔破损浆膜部位的血 管再生,跨越吻合口的血运再建,而由炎症期过渡到 纤维 化期、成熟期。 3、约3周完成血管网络的重建和 恢复胃肠壁各层的连续性。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1.3.1手工吻合的组织愈合
1、力学愈合期:依 赖于缝合线的张力,此期呈现缝合线 的炎性反应,中性细胞的炎性浸润显著。 2、组织学愈合期:3~5d吻合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毛 细血管新生,胶原蛋白的产生增加,炎性细 胞、水肿减退, 黏膜上皮新生,术后约1周初期愈合基本完成。 3、成熟期:进行改建、 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