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
22《伟大的悲剧》空中课堂实录

第二十一课伟大的悲剧(第一课时)茨威格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第六单元。
七年级第六单元主要选取探险与科幻方面的文章,激发大家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
本单元大部分课文篇幅较长,适宜进行浏览训练。
根据单元导语的要求,可确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环节一: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环节二:积累文学常识这个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伟大的悲剧》,本文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作家:环节三:积累语言下面让我们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先扫除字词障碍。
朗读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
的读音。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朗读一遍: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凛冽”的偏旁是两点水。
“吞噬”注意“噬”的写法。
“羸弱”是瘦弱的意思。
“告罄”是物资用完的意思。
“羸”“罄”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
请同学们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环节四:分析课文本文是《夺取南极的斗争》一文的节选。
文章结尾作者茨威格写道: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编者将句中伟大的悲剧作为这篇课文的标题。
伟大和悲剧,看似矛盾的组合,究竟有什么含义呢?围绕这个标题,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近这篇传记。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侧重于学习用浏览的阅读方法来梳理文章思路。
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们要快速浏览。
可以扫视文段,勾画关键词句,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
这篇文章有4000多字,请同学们先标上小节号,迅速浏览课文,勾画文章里有关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梳理主要事件,填写斯科特南极探险队大事记。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浏览文章时,就很容易在文中找到表时间词语。
主要在第一、二、七、八、十一、十四段,都是在1912年发生的。
这几个小节找到的时间只有1月16日、1月18日、2月17日、3月2日、3月21日、3月29日、11月12日。
时间在不断推移,历经近一年的时间,每个时间点对应的地点在发生变化。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及点评初中语文教案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伟大的悲剧》的主题,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了解南极探险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学生能够感受到探险家们对科学的热爱和牺牲精神,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伟大的悲剧》的主题分析,南极探险的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探险家们的牺牲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南极探险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伟大的悲剧》,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深入剖析课文主题和探险家们的牺牲精神。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课后作业:2. 学生选择一位南极探险家,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与点评:2. 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南极探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课文中的奥秘。
3.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情节出发,换位思考探险家们的心理感受,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024年七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课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悲剧的美学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
理解悲剧的美学魅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如《出师表》、《背影》等,让学生思考这些课文中的悲剧元素,导入新课《伟大的悲剧》。
2.课文阅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可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学生字词,对不熟悉的字词进行查阅字典。
教师可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4.文章分析(1)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梳理文章结构。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如:主人公的勇敢、善良、无私等品质。
(3)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如:悲剧的美学魅力、生命的尊重等。
5.合作学习(1)文章中哪个场景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你认为主人公在面对悲剧时,是如何体现出勇敢、善良、无私等品质的?(3)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写一篇关于《伟大的悲剧》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悲剧的美学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时,要避免过于简单化,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同时,在作业布置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难度的作业。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干国祥).doc

《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干国祥)《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授课地点:徐州怀海堂剧院班级:徐州青春路中学初一(7)班授课时间:2004年4月师:大家请看黑板上的两条信息,谁知道余纯顺?有没有听说过?――余纯顺是一个上海青年,他只身穿越中国,但是他可不是像我一样是坐着火车来到徐州的。
他是徒步旅行,用自己的脚来丈量中国的大地。
结果,他把他的生命,留在了罗布泊。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徒步旅行呢?他说了一句话:地球是一本美丽的大书,有些人一生只住在一个地方,那就是读了这本书的第一页就不再翻下去了。
而我想把它读得更多……师:(指第二条)大家猜一猜,北大山鹰社是一个什么样的社团?是不是文学社?生:我觉得可能是一个旅行社。
生:我觉得是一个探险队。
生:我觉得是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社团。
生:是一个登山的探险队。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生:因为我以前看到过关于北大山鹰社的报道。
师:你知道些什么呢?生:就是北大的几个学生组成了一个登山队,他们在攀登喜玛拉雅山的时候雪崩了,死了十多个人。
师:非常好,一个人应该了解我们的社会。
北大山鹰社是一个登山队,事故不是在喜玛拉雅山,它是在攀登另外一座山时遇到了雪崩,结果十来个队员葬身雪山。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各个高校的大学生们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有人说,他们死得其所,壮烈;有人说,北大的传统,北大的学生好像不应该做这些事情,他们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学府里,而不应该在山上。
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你怎么看?生:我觉得应该是值得的。
因为就像前面余纯顺说的一样,地球是一本厚厚的书,应该去不断地翻阅它,而不应该只读了一页而不去翻下面一页。
生:我觉得不应该只是学习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应该自己走出去,去感受这个多彩的大自然。
多彩的世界。
生:我认为他们的死是值得的,我觉得人生就应该是精彩的,让人有一种留恋。
他们这样做虽然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人们都能记住他们。
生:我认为他们做的是正确的,因为他们这样做就是为将来报效祖国锻炼他们的意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

《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滨海三中李卿卿导入:探险家的风采老师:人类史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勇敢探险家,是他们打开了大自然一扇扇紧闭的门窗,请看:(出示幻灯)学生齐读: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哥伦布第一次环球航行的人麦哲伦第一个到达北极的人皮尔里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老师:在100多年前南极大陆是人类未踏足的左后一块陆地,他是这个星球上做寒冷风力最大的原始世界。
然而当我们一路向南,一路上南就会遇到这美丽的童话世界。
许多探险家都想亲近他的容颜。
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教阿蒙森,但是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却带给我们一个特别的故事,请大声读出标题学生:伟大的悲剧老师:齐读学习目标学生:1、浏览课文,学会抓关键语句概括2、品味语言,感悟探险中伟大精神老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到达的彼岸。
这节课是属于我们的,归根结底是属于——学生:我们的。
老师:好,就有你来读一读着预习的成果。
再用手空写一遍。
学生:拽(zhuài)毛骨悚(sǒng)然怏怏(yàng)不乐毋(wú)宁(nìng)吞噬(shì)羸(léi)弱告罄(qìng)癫(diān)狂凛冽(lǐn liè)步履(lǚ)忧心忡忡(chōng)姗姗(shān)来迟老师:经过预习,你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概括给大家听?学生:斯科特迟到了老师:这的确是一个迟到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如何?(幻灯展示概括文章大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在登录南极点的角逐中,斯科特失败了并且死在了回来的路上。
老师:这个“死”字能不能换一个词?学生:遇难。
老师:有位哲人说过,认识会思考的芦苇,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幻灯展示想一想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学生:第一个有荣誉,第二个是失败者。
学生:第一个出名,我们记得名字,计入历史.老师:斯科特当然想做——学生:第一个人学生齐读: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人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人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三幅图片〔课件〕。
师:这是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时的情形,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是2002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队员不幸遭遇雪崩,5人遇难。
这是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立即返回地面前夕解体时的照片,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师:在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上如此的情况发生过太多太多了,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然而,这一切从未阻止过人类连续探究的脚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闻名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伟大的悲剧»[点评:三幅科学探究悲剧图片,简洁郑重语言解讲,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深思的气氛,建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师:前面我们差不多预习过课文了,下面请回忆一下课文内容,看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
请大伙儿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把各自概括的内容讲给其他人听。
〔小组讨论〕[点评:课文篇幅长,安排课前预习,亦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之一法。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既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选择信息思维能力,合乎表达类文体阅读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方式,表达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思想。
]师:哪个小组交流完了?哪个小组先讲讲?生〔1〕:1912年以斯科特为首的探险队登上南极点,但却败给了阿蒙森。
生〔2〕: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返回的途中,由于精神和物质的缺乏都遇难而死。
生〔3〕:阿蒙森和斯科特两队探险队进行角逐,阿蒙森胜利而返,斯科特一行在返回的途中遇难而死。
师:大伙儿讲得专门好!我们能不能纵览全文,按照叙事的要素,更为精炼全面的总结呀?[点评:〝按叙事要素〞总结全文,正是此类文体阅读的特点,意在让学生依据文体规律阅读明白得。
依据文体特点,按照阅读规律,运用一定方法感受明白得课文,此正是形成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两课时课件+配套两课时教案+配套练习等素材)-1.doc

人教版七年级《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中山市坦洲中学徐筝一、设计思想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运用朗读、揣摩、讨论、作业展示等方法,拨响学生的情感之弦,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二、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写的是在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的故事。
故事较长,情节也较曲折,且用的是第三人称,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文章一方面写了气候的恶劣,探险队员与之展开的搏斗;另一方面,作者也展现了当时牺牲的详情。
所以基本上具备小说的三要素:典型情节,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因此又可以把它当作写人的传记小说来读。
三、学情分析:学生可能不适应阅读这么长的篇幅,学生可能不适应这么欧化的语言,学生可能陌生这么含蓄而深刻的主题,学生可能有不太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这正是在阅读这篇文章比较困难的地方。
所以教学的立足点不应太高太难,应尽量简化、浅化,使学生好懂、爱学,并重在培养他们的兴趣,不然,教师的教学就会很被动。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解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意义。
能力目标:1、学会概括文章要点,阅读时能抓住文章主要信息。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理解科学家探险的意义,从小树立科学探险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五、教学重点: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意义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学策略: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速读课文,迅速抓住课文表达的主要信息。
2 、设计阅读思考题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讨论点拨法。
主要用于对探险意义的分析。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
七、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查阅生词。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21《 伟大的悲剧》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21《伟大的悲剧》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新部编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人类探索南极的历程,以及探险家们面对重重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南极探险的历史,感受到探险家们的英勇和坚毅,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同时对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探险题材的课文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极探险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探险家们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探险家们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探险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好与南极探险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课文文本和相关的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南极探险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探险家们需要具备哪些品质?”让学生进行思考。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共写了5个人物, 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1. 威尔逊——博士,负责科学 研究 2. 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3. 劳伦斯· 奥茨——英国皇家禁 卫军的骑兵上尉 4. 鲍尔斯——?
5. 罗伯特· 福尔肯· 斯科特—— 英国海军上校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 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南极气候: 科学家曾测得
-88.3℃的平均最低气温。 (酷寒)
世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 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有过 每秒92.5米的风速。(烈风)
新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 战者”号从发射架上升空70多秒后发生爆炸,坠 入大西洋,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国进 行25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发生在空中的大灾难 。“挑战者”号的爆炸,使美国举国震惊,华盛 顿和其它各地均下半旗致哀。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4)世人之悲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 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 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 探险90周年。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2. 斯科特他们的探险 之悲,你认为是“悲 哀” 之悲,还是“悲壮” 之 悲?
预习检测:作 者简介
茨威格(1881—
1942年)奥地利作 家。主要成就体现
在传记文学和小说 创作方面。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整体感知: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从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思 考) 2、文中写到几位英雄,他们的名 字分别是什么? 3、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 后的感受或心情。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细节品评
文中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提示:抓关键人物,将具体描写他们的 句子勾画出来,概括人物特点。(小组讨 论) 从文中_______(原文),展现了_______的 可贵品质。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茨威格给失败者斯科特写传记的原因:
•这可以从课文的两句话中找到答案: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 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 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威茨格想到的绝不主 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 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 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记会更有意义, 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你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 站的名字吗?它是为了纪念谁而命名的? 它 是 阿 蒙 森 斯 科 特 站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奥地利)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灭给人 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 剧》,所谓“悲剧”表现 在哪些方面?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理解课文:
对探险事业深深的热爱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团 队精神、顾全大局的意识
诚实守信
对死亡无所畏惧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精 伟
悲大
牺牲
神
剧
失败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作证
2002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 时,队员不幸遭遇雪崩。
结合课文和老师补充的知识。 用“悲”在_____,而“伟 大”在_______。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1)失败之悲
“对于人类来说,第 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 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 是。”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2)作证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 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 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 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 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的。”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3)死亡之悲
1.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3. 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 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 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 苦难。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理清故事情节
课文写的事件发生,在1912年
英国
人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 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到达时 间为 1月18日 ,但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 人捷足先登,他们仅仅比 挪威 人阿 蒙森迟了一个月,于是只好垂头丧气 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 去。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