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伟大的悲剧》说课稿.docx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伟大的悲剧》说课稿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记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探险失败后,和他的队员在返回的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本单元选这篇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把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
同时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情感尤为丰富。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教材选取了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一段描写伟大的悲剧的片段作为教学素材。
通过这个片段,让学生了解并思考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概念,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伟大的悲剧的表现形式和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伟大的悲剧的看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概念,分析小说中的伟大的悲剧的表现形式和含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伟大的悲剧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伟大的悲剧有什么了解?你们能说出一些伟大的悲剧的例子吗?”让学生进行讨论。
2.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出示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伟大的悲剧的片段,要求学生默读并理解文本内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这段文字中的伟大的悲剧是指什么?b. 文中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达伟大的悲剧?c. 这个伟大的悲剧对人们有什么影响?3. 分析讨论(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a. 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什么影响?b. 伟大的悲剧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启示?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启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名人名言或者文学作品的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感悟。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伟大的悲剧的短文,或者选择一部描写伟大的悲剧的电影或小说进行阅读和分析。
伟大的悲剧 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伟大的悲剧》一课,该课是一篇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同时也能够深入思考社会现象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受他的独特风格,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2)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伟大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能力;(3)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2)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分析;(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和相关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分段阅读《伟大的悲剧》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文本分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4. 情感体验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人、社会和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五、教学手段与学具1. 教学手段:(1) 图片、视频和音频展示;(2) 课堂讨论和互动。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引言概述:
伟大的悲剧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文体,它通过展现人物的悲惨命运和悲剧性的结局,反映了人类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悲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伟大的悲剧的特点和意义。
一、伟大的悲剧的起源
1.1 古希腊悲剧的发展
1.2 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
1.3 中国古代悲剧的传统
二、伟大的悲剧的特点
2.1 人物的悲剧性命运
2.2 冲突的升级和解决
2.3 哲学思考和道德观念
三、伟大的悲剧的意义
3.1 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
3.2 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
3.3 提升文学艺术的高度和深度
四、伟大的悲剧的代表作品
4.1 古希腊悲剧《奥德修斯》
4.2 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
4.3 中国古代悲剧《雷雨》
五、伟大的悲剧的影响和启示
5.1 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启示
5.2 对文学创作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5.3 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结语:
伟大的悲剧作为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承载着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深刻表达,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通过对伟大的悲剧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意义,为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一. 题目解析“伟大”的本质意义,是指卓越、杰出、卓绝等意思。
此处用作“伟大的悲剧”,可以看出是一种起伏跌宕的,带有主人公披荆斩棘的心路历程的表达方式。
有时甚至会有神话般的色彩贯穿其中。
悲剧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如伟大的音乐、伟大的绘画、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
二. 名著选材在众多的名著中,笔者精选出经典的《哈姆莱特》以及它的改编——《狮子王》进行讲解。
三. 《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的悲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该剧讲述了主人公哈姆莱特因为父亲的死、母亲与舅舅的婚姻、与自己爱慕的女子之间的波折,失去理智而追求复仇的故事。
1. 剧情分析该剧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赞誉,原因是它具有极高的哲理性、叙事能力和文学性。
剧中人物性格鲜明,恩怨情仇、权力斗争和复仇主题贯穿全剧。
其中,主人公哈姆莱特的精神状态、口才、行动以及他与盖茨比的道德碰撞等都是该剧的精华之处。
2. 悲剧的审视悲剧在古希腊时期就被正式定义,而《哈姆莱特》则是一部绝佳的代表作。
该剧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悲剧的主题。
在整个剧情中,哈姆莱特不断面临困境、患得患失,最终导致他陷入疯狂的漩涡。
这种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情感冲突以及旁人注视的心理因素,都是悲剧文学的典型表现。
3. 影响与启示《哈姆莱特》是威廉·莎士比亚最受欢迎的剧作之一,至今依然被广泛传播和演出。
除了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外,它还启示着无数的文学、电影、戏剧和音乐作品。
该剧通过主人公哈姆莱特内心渴求、抉择、悔恨的心理描写,让我们了解到命运、道德等问题的重要性。
这也是悲剧文学被广泛认可的原因。
四. 《狮子王》《狮子王》是由迪士尼制作的一部动画电影,该电影是对《哈姆莱特》的改编。
该剧通过狮子王辛巴的成长历程、挑战自己的心理描写,让我们重新认识那个充满野性的非洲热土。
同时,这个故事也给人带来希望,表达了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们好胜、不屈不挠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下)《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2、抓住文章中描写探险队员的几个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透过这个悲剧,增强学生追逐梦想的信念,培养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中国有句古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虽然也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一直以来,人们歌颂的都是成功者、胜利者。
其实,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领域里,都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
——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时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遇难。
——2002年北大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队员不幸遭遇雪崩,5人遇难。
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但是,这一切从未阻止过人类继续探索的脚步!他们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给予了我们许多启迪。
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
下面,我们就跟着作家茨威格去认识一下这些失败的英雄。
二、作者介绍(师:注意外国作家的国籍,自己在书中作好批注。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
最善于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伟大的悲剧》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散文,作者是鲁迅先生。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北大教室里陈旧的黑板、普通学生的毕竟链接,探讨了传统的束缚和自由意志的冲突。
同时,通过这篇文章,作者也表达了对于旧世界的不满以及对于新世界的美好向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理解悲剧对于社会的影响,并能够通过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文,培养学生对于自由与束缚之间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关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文本中所展示的传统束缚和新世界的对比。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悲剧对于社会的影响,并运用文中的例子进行分析和阐述。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悲剧的认识,如“你们对于悲剧作品有什么印象?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认为有哪些悲剧事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悲剧?”Step 2:呈现(1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本文的标题和开头段落,让学生通过阅读开头段落了解本文的大致内容。
Step 3:解读与分析(20分钟)教师介绍作者鲁迅的背景和文学风格,解读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如“背景下的黑板象征着什么?为什么作者用“棋盘”和“棺材板”这样的词语来形容黑板?”Step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展示各自的观点,并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应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对抗传统的束缚?”Step 5:拓展与延伸(10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的社会问题,通过写作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展示给全班。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引言概述:《伟大的悲剧》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一、作品背景1.1 作者背景:《伟大的悲剧》是由莎士比亚创作的,是他的一部经典悲剧作品。
1.2 时代背景:作品创作于16世纪,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1.3 文学流派:属于悲剧文学,探讨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二、主题分析2.1 人性的复杂: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邪恶、懦弱与坚强。
2.2 社会的残酷:作品揭示了社会中的阶级差异、权力斗争和道德沦丧。
2.3 勇气与抗争:主人公在悲剧命运中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和对抗命运的勇气。
三、人物塑造3.1 主人公: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复杂内心世界的人物,他的命运受到外部环境和内心挣扎的影响。
3.2 反派角色:作品中的反派角色形象鲜明,代表着邪恶和贪婪的一面。
3.3 配角:作品中的配角形象各异,为主线情节提供了丰富的戏剧性。
四、情节展开4.1 起承转合:作品情节起伏跌宕,通过各种冲突和转折展现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4.2 悲剧高潮:作品达到高潮时,主人公面临着生死抉择和道德挑战。
4.3 结局总结:作品结局悲情而震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五、文学价值5.1 影响力:《伟大的悲剧》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和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2 深度解读: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哲理,值得深入解读和思考。
5.3 艺术表现:莎士比亚的文学艺术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总结:《伟大的悲剧》是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人性、社会和命运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莎士比亚作为文学大师的才华和智慧。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悲剧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屮文092朱芳琏31号
【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木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
学习,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
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是作者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
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记叙了1912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探险
失败后,和他的队员在返冋的途屮悲壮覆没的故事。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
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
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木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
牛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学情分析】
这样让人感动的一篇传记,在教学屮,却经常岀现一些学生读不进去,觉得好笑,难以理解的现象,比如冇顽皮的学生会觉得用冻掉脚趾的脚板定路很好笑。
诚然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孩了的天性顽皮,年龄较小,没有死亡的概念,以及文章篇幅较长都有关系。
七年级学生还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他们人牛•体验少,因而在教学伊始就应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课文导入时注意激情引趣,教学中也应使孩子们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引导学主理解这些悲剧人物的震撼力。
【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耍让学生“关注口然,关注人类”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吋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血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屮,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在口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
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以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教学策略】
教法: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联系实际说观点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交流
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口己对话、打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让学生通过预习筛选文章内容,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情节十分感人,易于引起情感丰富的初一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叩勺学习方式,读一读,说一说,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合一的境界。
让学牛白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问学生“你们看过哪些悲剧的文学作品或事件?”(学生回答,老师都做简要的
评价。
)
“悲剧” -•般与“毁灭” 一词联系在一起。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名句让学生抄F去)。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伟大的悲剧》。
思考本文为什么称为悲剧?乂为什么伟大?
二、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迅速默读课文,时间4分钟,边读边划出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读完,老师点评学生默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三、读生字词
⑴请两位同学读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并在其读完后,及吋进行点评,纠正错误。
⑵全体齐读
⑶老师指出最易写错的字词,并指出易错在哪里。
⑷老师问还有没有不明口的四、请同学概括主要内容
学牛确定文体,根据老师的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找出人物、事件、结果。
(板书)记叙类时间人物事件
老师总结:记叙了1912年斯科特探险队在南极归途中全军覆没的悲剧。
五、快速浏览文章,
⑴抓住时间、地点的词语,分段落,概括大意。
(2)以时间为线,画示意图。
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六、课文分为哪儿个阶段(板书)
状态时间地点事件
热情高涨担心失望1刀16日白色雪原无名地向极点出发,
发现询人痕迹(路标)
艰难害怕 1 月18 口极点到达极点,接受任务
怏怏不乐—最冷酷无情的任务(为什么?)勇气销蚀2月17日屠宰场营地埃文斯死去(因・••而去世)
—精神折磨、自然对肉体的摧残感到绝望 3 月 2 LI下一个储藏点发现燃料非常少,奥茨走向死亡
(对胜利的失望,
对生命的绝
望)
骄傲3月21日
看到什么, 1 距下一•个储藏点只有20公里处一起骄傲地等待死亡
英国民族英雄 3 月29 口
10刀29日营救队出发寻找
11月12日发现帐篷与遗体
七、为什么称为“伟人的悲剧”
(板书)一失败(任务、探险、)
业的悲剧
高尚的心灵毁灭(生命的失去)
骄傲而失败
悲剧: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Z悲、世人Z悲
可找岀相关句子,具休感受“悲”
八、课外拓展
1、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
牛-活屮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2、授后送给学生三旬话结束本课:
⑴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2)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R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3)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九、板书
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