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定位>读书笔记摘抄》最近读了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叫《定位》。

这书里讲的东西啊,真是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书里提到,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进行的。

说白了,就是要在顾客的脑子里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

比如说,一提到可乐,咱们马上就想到可口可乐或者百事可乐;一提到汉堡,麦当劳和肯德基就蹦出来了。

这就是它们在咱们心里成功定位的表现。

就拿可口可乐来说吧。

它早早就把自己定位成了“正宗可乐”。

这可太厉害了!不管后来出现多少种可乐,大家心里正宗的那个位置还是留给了可口可乐。

想象一下,大热天的,你又热又渴,这时候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是不是那瓶红色包装、带着独特味道的可口可乐?它已经深深扎根在咱们的心智中啦。

还有苹果这个品牌,它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创新和时尚。

每次新产品发布,都能引起一阵热潮。

大家为啥愿意花大价钱买苹果的产品呢?还不就是因为在心里觉得,苹果代表着最新、最酷的科技。

书里还说,要想成功定位,得先搞清楚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了啥位置,然后再想办法找到一个空位钻进去。

比如说,在汽车市场上,豪车有宝马、奔驰,经济型车有丰田、本田。

那特斯拉就聪明地给自己定位成了电动汽车的领导者。

这一下子就找到了一个新的空位,而且还发展得越来越好。

再比如说,在牙膏市场上,有的牙膏主打防蛀,有的主打美白。

那云南白药牙膏就另辟蹊径,定位成了能解决牙龈出血问题的牙膏。

这就找到了一个竞争对手还没占住的位置,从而赢得了市场。

咱们普通人在生活中其实也能用到定位的理念。

就拿找工作来说吧,你得先了解清楚目标岗位需要啥样的人,然后把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跟这个岗位匹配起来,让面试官觉得你就是他们要找的那个人。

比如说,一个公司要招一个销售,那你就得展现出自己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对市场的敏感度。

你得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能给公司带来业绩的销售高手,而不是一个啥都能干但啥都不精的“万金油”。

还有谈恋爱也是一样。

你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然后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在对方的心里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定位》这本书由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所著,被称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摘抄及感悟。

“定位”的定义: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

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

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

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确保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人的心智空间是有限的。

我们无法记住所有的品牌和产品,往往只会记住那些在自己心智中占据独特位置的。

比如,当我们提到可乐,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可口可乐或者百事可乐;提到快餐,可能会想到麦当劳或者肯德基。

这就是成功的定位所产生的效果。

书中提到,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人们往往只能记住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却很少有人能记住第二个。

在商业领域也是如此,如果能成为某个品类中的第一个品牌,就有更大的机会在消费者心智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星巴克是第一个将“咖啡体验”做到极致的品牌,因此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独特的地位。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

一言以蔽之,就是‘定位’。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不能试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针对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提供独特的价值。

“名字就像钩子,把品牌挂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产品阶梯上。

在定位时代,你能做的唯一重要的营销决策就是给产品起什么名字。

”一个好的名字对于品牌的成功至关重要。

比如“宝马”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高性能、豪华的汽车;而“苹果”这个名字,则给人一种简洁、创新、富有活力的感觉。

书中还强调了品牌延伸的陷阱。

很多企业认为,利用已有的知名品牌推出新的产品,可以借助品牌的知名度快速打开市场。

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变得模糊。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定位》这本书由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所著,被公认为是营销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笔记摘抄及感悟。

“定位”的概念并非创造出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改变人们头脑里早已存在的东西,把那些早已存在的联系重新连接到一起。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心智空间有限,要想让自己的品牌、产品或服务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

书中提到,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人们往往对第一印象深刻,并且更倾向于记住第一名。

例如,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大多数人很难想起第二个登上月球的是谁。

这启示我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努力争取成为某个领域的先行者,抢先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比如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心智中代表着经典的碳酸饮料,那么其他品牌若想与之竞争,就不能简单地模仿,而需要寻找独特的定位。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

这意味着企业不能试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是要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名字对于品牌的定位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名字能够迅速传达品牌的核心特点或价值。

比如“宝马”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高性能、豪华的汽车。

而一个糟糕的名字则可能给品牌的传播和推广带来巨大的障碍。

心智一旦形成,几乎不可能改变。

因此,企业在进行定位时,要顺应消费者已有的心智认知,而不是试图去挑战或改变它们。

如果消费者认为某个品牌是低价的,那么企业很难将其定位为高端品牌。

定位需要简化信息。

在传播过程中,要将复杂的信息简化为一个清晰、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概念。

例如,沃尔沃汽车一直强调“安全”这个定位,使其在消费者心智中树立了牢固的形象。

成功的定位需要坚持。

一旦确定了定位,企业就要长期坚持,不断强化这个定位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印象。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定位》这本书,真的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以前啊,对于品牌、产品在市场中的位置,我从来没有深入想过,觉得卖东西嘛,质量好、价格合适,总会有人买的。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书里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它说:“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

”这就好比,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喜欢你做的蛋糕,你得先搞清楚是小孩喜欢吃,还是老人喜欢吃,是喜欢巧克力味的,还是喜欢水果味的。

不然,你做出来的蛋糕谁都不觉得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那怎么可能卖得好呢?比如说,有个卖手机的品牌,一开始啥功能都想做,拍照要好,游戏性能要强,电池续航要长,结果呢,成本高得吓人,价格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后来,他们重新定位,专门针对喜欢拍照的人群,把摄像头做得超级厉害,其他方面只要够用就行。

嘿,你猜怎么着?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多爱拍照的人,销量蹭蹭往上涨。

还有个例子,是一家小咖啡店。

刚开始的时候,它啥咖啡都卖,美式、拿铁、卡布奇诺,甚至还有各种花哨的特调咖啡。

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老板读了《定位》之后,决定只做精品手冲咖啡,而且主打来自某个特定产地的咖啡豆。

他把店里的装修也改成了那种很有格调的风格,还请了专业的咖啡师给客人讲解咖啡知识。

慢慢地,这家咖啡店在咖啡爱好者中出了名,大家都觉得这里是品尝正宗手冲咖啡的好地方。

再想想我们平时买衣服,那些大商场里的品牌多如牛毛。

但有些品牌就是能一下子抓住你的眼球,为啥?因为它们定位清晰啊!有的专门做职业装,款式简洁大方,面料舒适;有的主打休闲风,颜色鲜艳,款式时尚。

它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客户是谁,所以能精准地满足这些人的需求。

另外,书里还强调了“成为第一”的重要性。

人们往往只记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第二个、第三个就没那么出名了。

在市场上也是一样,如果能成为某个品类的开创者或者领导者,那优势可太大了。

比如说,可口可乐,它就是可乐这个品类的老大,一提到可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定位>读书笔记摘抄》在阅读《定位》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书中的观点和案例一次次冲击着我的思维,让我对“定位”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定位的重要性,它不是围绕产品进行,而是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展开。

这就好比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寻找那个特别的人,不是我们自己有多优秀,而是要在对方的心里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

比如说,可口可乐在人们的心智中代表着“正宗的可乐”,这就是它成功的定位。

谈到抢占心智资源,书中提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沃尔沃。

沃尔沃没有像其他汽车品牌那样强调速度、外观或者豪华,而是坚定地把“安全”作为自己的定位。

他们在广告中不断强化这一点,让消费者一想到安全的汽车,首先就会想到沃尔沃。

这就像是在消费者的脑海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并且不断浇水施肥,让这颗“安全”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是关于品牌延伸。

很多企业都觉得自己的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就想把这个品牌用到新的产品上。

但书中指出,这往往是一个陷阱。

就像施乐,原本在复印机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当它试图把品牌延伸到电脑领域时,却遭遇了滑铁卢。

因为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施乐就是复印机的代名词,而不是电脑。

在书里,作者还提到了名字的重要性。

一个简单、易记、有意义的名字,能够帮助品牌更好地进入消费者的心智。

比如说“宝马”这个名字,一听就给人一种速度与豪华的感觉。

而一个复杂、晦涩的名字,可能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书中有个关于王老吉的案例,特别有意思。

最初,王老吉只是在广东地区被当作一种药饮,销量有限。

后来,通过重新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一下子打开了全国市场。

这个定位的转变,让王老吉从一个小众的产品变成了大众喜爱的饮品。

想想看,在炎热的夏天,吃着火锅,来一罐王老吉,心里就觉得能降火,多爽啊!再说说我们生活中的例子。

就拿手机来说,苹果手机一直以来都以“创新、高端”为定位,每次推出新产品,都能引起一阵热潮。

《定位》读书笔记(14篇)

《定位》读书笔记(14篇)

《定位》读书笔记(14篇)《定位》读书笔记1有人说:“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籍,首选《定位》。

”定位--改观了人类“满足需求”的旧有营销认识,开创了“胜出竞争”的营销之道。

总序1.三次生产力革命:(1)特勒“科学管理”——“更聪明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者的生产力。

(2)德鲁克“管理”——通过管理来提高组织的生产力。

(3)特劳特“定位”——通过“定位”这一新的生产工具,大幅提升品牌生产力。

2.定位四步法(1)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过多的选择、有限的心智,决定了经营方式已从顾客导向转向了竞争导向。

)(2)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的蕴含的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3)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4)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3.品牌成主体、夺取“心智资源”、定位激发品牌生产力、定位提升运营绩效、定位客观存在、所有组织都需要定位。

引言1.沟通本身就是问题。

2.定位是一种观念,它改变了广告的本质。

这一观念如此简单,以致人们很难了解其功效之强大。

3.定位的最新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心智中与众不同。

第一章到底何为定位1.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2.就创造而言,去创造某张未存在于心中的事物,即使是有可能,也一定是日益困难的。

3.我们还不明白“太多”的真正含义。

比如一家中型超市如今已拥有四万个存货单位(SKU)。

4.传播过度的社会。

人均200美元是基于广义的广告概念得出的。

如果你只计算“传媒开支”的话,1972年的实际数字是人均110美元左右。

而今天,这一数字已达到880美元。

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而且没有情况好转的迹象。

5.传播过度的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

定位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定位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定位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选5篇)定位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1读完之后,觉得这确实是一本好书,所以写点读后感,也推荐给你。

合上书,开始有点意识流起来。

最快闪现的就只有两个字:定位!因为这两个字无数次在书中提到,我觉得这本书的命名和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定位”案例。

然后便想到:定位即自知,自知者明。

又想起了《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中其实也蕴含了定位的思想,当面对一场挑战或一场竞争,正确分析敌我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这样获得胜利的概率就大些。

所以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定位,这是每个组织机构,个人都需要的,在扩大说万事万物都需要定位。

定位其实就是定义的近义词。

自然哲学中对万物做了定义,才可以让我们更系统和科学地探究自然万物;企业对产品有了好的定位,这样才可以引导消费者购买产品;政府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执行职能;个人也学要定位,在生活中不要信誓旦旦好高骛远,先定位再努力寻求下一个定位。

这是一本营销类书籍,书中传授了许多技巧,比如:如何产品命名,如何抢占消费者心智,如何建立品牌和品牌外延……但我想记得这些技巧是没有什么用处,书中也介绍了不少的案例,归纳到一起就是:定位成功了,它成功了;定位失败了,它失败了。

这样的案例分析似乎太千篇一律和片面化了。

看完之后,总结了一个公式:营销=心理+沟通+销售。

(1)“心理”就是分析针对消费群体和相关群体的心理分析,需要了解“产品接收者”的需求和行为心理,然后是有目的合理的定位;(2)“沟通”即信息传播,不同的媒介去告诉潜在的客户群体我的产品可以满足你的需求,这是个“一对多”的信息传递过程,需要树立的是一种公信力;(3)“销售”是一个“一对一”的信息传递,意味着离成功不远了,这个过程更多的是一些谈判技巧,合作模式等等上的事情。

……营销技巧很多,4P、4C 应该是比较有名的,不过,这也只是技巧,一种思维的框图。

《定位》读书笔记

《定位》读书笔记

《定位》读书笔记《定位》读书笔记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定位》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定位》读书笔记1感谢《定位》这本书,让我对定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而是要你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

所以说,把这个概念称作“产品定位”是不正确的,好像你在对产品本身做些什么似的。

定位就是如何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实现差异化。

问自己一个问题就能知道这个产品在定位上有没有差错:它是什么?如新浪是新闻,百度是搜索引擎,微信是聊天工具。

在广告、媒体爆炸的今天,谁能够在客户大脑里占有一个位置,谁就能赢得市场。

反过来讲,如果你的产品在客户头脑里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那就要倒霉了。

想想苹果的牛顿机,它既是传真机,又是传呼机,又是日程表,又是手写式电脑,太复杂了。

用户根本分不清它到底是个啥东西,其结果就是被市场淘汰,而简单得多的iPhone却获得了巨大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产品进入客户的大脑,并占据一席之地呢?捷径就是争当第一。

你不妨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叫什么名字?当然是杨利伟了。

那第二个人是谁?世界最高峰叫什么?珠穆朗玛峰呀。

没错。

但世界第二高峰叫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先入为主。

能够在同类产品中第一个进入客户大脑的品牌,往往能够在同类产品中位居前列(定位法则一)。

历史表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头脑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两倍、第三个品牌的三倍。

如果你不是第一个进入预期客户头脑的产品,那就得搞出一个能使你成为第一份的名堂来(定位法则二)。

而不是与竞争对手直接抗衡。

还拿山峰举例,日本的富士山虽然在全球山峰中排不上名次。

但却不妨碍它以日本第一高峰的定位扎根到客户的头脑里,并成为日本的象征。

在考虑定位时,一定不要试图改变客户头脑里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定位法则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支持
广告开支大的品牌不该用 广告预算小的商品该用
经销
上货架的产品不该用 上门推销的产品该用
影响
创新产品不该用 一般产品如化学品该使用
• 总的来说
定位的第一核心是在用户的心智中找到一席之地 找到一席之地的方法就是在某个属性某个维度上(新品类) a、做第一名 b、做第一名的替代(就做第二名) c、反向定位第一名(寻找空子)
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 首选《定位》
定位有史以来
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POSITIONING THE BATTLE FOR YOUR MIND
作者简介:
杰克·特劳特是定位之父,被摩根士丹利推崇为高于迈克尔·波特的营销战略家, 也是美国特劳特咨询公司总裁。 2001年,定位理论压倒菲利普·科特勒、迈克尔·波特,被美国营销学会评为 “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你记得多少个品牌的洗发水? 你知道多少家酒店的名字? 你知道多少种感冒药? 你记得多少个明星的名字?(影、视、歌、体、模)
······
有限的大脑/心智
2、容量不足的容器——七上八下
在我们传播过度的社会中,人类的心智完全是一个容量不足的容器。普通人的心智不能 同时处理七个以上的单位。
神秘的数字——七 音阶上的七个音符 一星期中有七天 世界七大奇迹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入顾客心智。
当然,书里还提到个人定位法,欲知详情,敬请翻阅本书《定位》……
利用对手的弱点,动摇其在潜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 旧的理念被推翻后,新理念推广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如: 镇痛药泰诺重新定位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会刺激胃粘膜,引起哮喘和过敏反应,造成胃肠道隐性出血” “幸好有泰诺·排名,虚假广告
和创造性等定位因素 如:阿美利哥VS哥伦布
百事可乐VS可口可乐
2 常见定位方法
关联定位:成为不了第一,就占据第二的位置
借助对手在消费者心智中的高大地标,加强顾客 对于自身品牌的认识,成为顾客心智中的第二选择。
如:蒙牛口号:“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 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平均后费用 广告费用 消费者总数
#1
一年100万的广告费用平摊到每一位消费者身上每天 才不到半分钱,但同时他们每天接受高达200元的其 它广告的轰炸下。
定位目标客户群,细分市场,集中火力
有限的大脑/心智
1、人们的头脑是有限的,只记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心智有一个针对现有信息量的防御机制,它只接受与其状况符合的新信息,过滤掉其他 的一切信息。
“非可乐”定位法:要么给已经领先的对手反定位
传统逻辑认为,你要在自身或你的产品当中找到定位观念。 不对!你必须做的是到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寻找。 你在七喜饮料罐里是找不到“非可乐”定位理念的, 但你会在喝可乐的人的心智中找到它。 七喜定位为非可乐作为可乐的替代品。 可乐最初定位为非酒精饮料(军队里不能喝酒,在世界大战期间军队里流行)
辨析:重新定位对手与对比性广告
“我们比对手强”的说法不是重新定位,这叫对比性广告。 潜在消费者:“既然你这么强,为什么还没发财?“
对比性广告没有重新定位对手,反而是把他当作自己品牌的 参照标,告诉读者对手的品牌更好。
重新定位总结:对竞争随手的少许评议比说“我们比对手强”更有利
骗子!
4 常见定位方法
5 常见定位方法
起个好名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倍功半
名字就是把品牌挂在预期客户头脑中产品梯子上的钩子 如: 飘柔(柔顺洗发水) 海飞丝(去屑洗发水) 永久牌电池 搭便车陷阱:新型感冒药复方Alka-Seltzer
品牌延伸陷阱
两种思维方式
小米:
市场十分认可我们的手机,那他们一定也喜欢我们推出的电视, 因为它是小米牌的。
为什么要定位?
• 定位的对象 目标客户的大脑——心智
消费者心智不堪其扰
媒体爆炸:为了传播而发明了太多的媒体
1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微博、QQ空间、朋友圈……
产品爆炸:不断有产品为满足需求而被生产
2
你记得多少个品牌的饮料?
广告爆炸:广告效果降低,反而使广告应用增加
3
想想你每天接触到多少广告
定位时代:
与众不同。
常见的定位方法
1 常见定位方法
领先定位:成为某种属性的第一(不是你不好,只是它先到)
历史表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的品牌所占据的 长期市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2倍、第三个品牌的4倍。 而且,这个比例不会轻易改变。
成为某种属性的是第一”,而强调品质
消费者:
原来小米不能代表手机,它实际上是个品牌名称。 以前小米=手机 现在小米=手机+电视+路由器+…..
品牌延伸使得原先清晰的的印象变得模糊
行事规则
何时该进行品牌延伸,何时又不该呢?
(不该使用则意味着需要建立新品牌新名字)
1
2
3
4
5
预期销量
有获胜潜力的产品不该用 而产量不大的产品则该用
竞争
在没有竞争的地方不该用 在竞争激烈的领域里则该用
……
定位时代:
广告费用 心智阻隔 被接受的信息
#2
人的心智是海量传播的防御器,它只接受与之前的知 识和经验相匹配或吻合的信息。
定位消费者兴趣点,进入消费者心智
定位是什么?
了解心智资源——产品阶梯
为了避免混乱,人们会在心智上给产品和品牌排列。 产生了一个由高到低排列着品牌名称的阶梯。 梯子上的每一阶是一个品牌,每个梯子代表一类产品。人们 的心智最多能装7把梯子。 一个新产品:说该产品不是什么,比说该产品是什么还要管 用。
3 常见定位方法
重新定位对手:寻找自己的空子,填补上去
大公司的业务结构里总会有空子! 如: 尺寸上的空子(大众甲壳虫) 高价上的空子(哈根达斯冰激凌) 低价位上的空子(QQ汽车) 性别上的空子(GF香水)
……
Think small
3 常见定位方法
重新定位对手:无空可钻时,创建你自己的空挡
例如:第一辆汽车问世,当时称之为“不用马拉的”车。
新概念应该参照老概念进行定位,人们更容易记住。
• 定位即是在用户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 同的事物,而是在用户的心智找到一个位置, 关联已经存在的认知,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 知,不是生硬的塞进去新的概念。
最新的定义:如何让你 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
品牌的延伸,核心在于不要干扰用户的心智 比如有获胜潜力、没有竞争、有广告投入、创新产品、上货架的不应该使用原品牌的名字。 核心就是要么不要干扰原来品牌在客户的心智,要么将来不要干扰新产品在客户的心智。
• “定位”四步法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利用其在心智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