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注音朗读课件 岑参【逢入京使】

注音朗读课件 岑参【逢入京使】

鉴赏节选(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 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 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 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 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 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 味。”(见《艺概· 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 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双 马
píng

袖 上 君

龙 相 传

钟 逢 语
路 漫 漫,
泪 无 报 不 纸 平 干。 笔, 安。
shuāng xiù
lóng zhōng lâi bú
mǎ shàng xiāng fãng wú jūn chuán yǔ
zhǐ bǐ
bào píng ān

附录
岑参【逢入京使】鉴赏节选
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参考译文】
向东瞭望自己的家乡,路程是那么漫 长,热泪已经湿透了双袖,还在不停地 流淌。 在马上与君相逢一时也找不到无纸笔, 请告诉我的家人,说我一切平安。
cãn shēn fãnɡ rù jīnɡ shǐ
岑 参 【逢 入 京 使】
gù yuán dōng wàng lù màn màn gān
mǎ shàng xiāng fãng wú jūn chuán yǔ
zhǐ bǐ
bào píng ān

【注释】
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自己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 分遥远。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

问题探究
问题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 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注释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 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 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 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目录
理解古诗,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导入
唐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任安西 节度使高仙芝幕府__。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 马踏上漫漫征途。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遇见了 一个返京的使者,两人立马而谈,互叙寒温。诗人 知道对方还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 长安去。此时就描写了这一场景。
注释
回头向东看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擦都 擦不干。途中与君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和笔,烦劳您给我 的家人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
注释
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 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军不管然酒烟嶂面阳下
白寐悠未一落里边雁秋
发,悠勒杯日,声去来

霜归家孤
连无风

满无万城
角留景

地计里闭
起意异

。,,。
。。,
·
·
渔 家 傲
宋塞 下
范 仲 淹
秋 来

逢入京使课件

逢入京使课件

作品价值总结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真挚的 情感表达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是唐代 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唐代历史 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THANKS。
用词精准
诗人善于运用具体的名词 和生动的形容词,形象地 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语言简练传神。
节奏明快
诗人运用短句和跳跃的节 奏感,使得诗歌具有强烈 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读来 朗朗上口。
修辞手法
比喻贴切
诗人运用比喻手法时,比 喻物和被比喻物之间有着 紧密的联系,使得比喻更 加生动形象。
拟人传神
诗人通过拟人手法,赋予 自然景物和动物以人的情 感和动作,使得描写更加 生动有趣。
经典代表
逢入京使作为唐代诗歌的经典代表之一,对于研 究唐代文学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力广泛
逢入京使的影响力广泛,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 深远影响,还涉及到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
05
关于逢入京使的讨论与思考
关于主题思想的讨论
主题思想概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赴京城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与友人相遇又 匆匆告别的场景。
对仗工整
诗人运用对仗手法时,对 仗工整、平仄协调,使得 诗歌在形式上更加优美。
结构特点
层次分明
诗人在安排诗歌结构时,注重层次感 ,使得诗歌内容层层递进,条理清晰 。
转承自然
收尾呼应
诗人的结尾与开头相互呼应,使得诗 歌整体结构严谨完整,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
诗人运用过渡句和过渡段,使得诗歌 的转折更加自然流畅,不露痕迹。
创作背景
唐代边疆战争频繁
逢入京使创作于唐代边疆战争频 繁的时期,诗人身处边疆,感受 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
思乡之情
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 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唐代边疆 将士的思乡之情和战争给人们带 来的痛苦。

《逢入京使》优秀课件

《逢入京使》优秀课件

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教学建议
1 2
加强背景介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建议教师在课前 对作者、时代背景等进行详细介绍,以增加学生 对诗歌的理解。
注重意象分析
在讲解诗歌时,应注重对意象的解读,通过图示 、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 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如描绘马 嘶风、黄沙满天等景象,增强 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人物形象
主人公形象
是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思念故 乡和亲人,但面对遥远的距离和 战争的残酷,无可奈何。
其他人物形象
路途中遇到的行旅、商人、官吏 等,他们同样饱受战争之苦,渴 望回归故乡。
情节结构
01
02
03
04
开头
描述主人公离别故乡,踏上旅 途的情景。
词语解释
故人
指旧相识,老朋友。
西出阳关
指阳关的西边,古代是边疆要塞之地。
万里烟尘
形容路途遥远,尘土飞扬,环境恶劣。
特殊用法
“马上相逢无纸笔”中的“马上”指 骑在马上,表达了诗人行色匆匆、旅 途奔波的情景。
“传语平安京中人”中的“传语”指 传递书信、口信,表达了诗人对家人 的思念和牵挂。
04
句子解析
主旨句解析
主旨句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 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诗人远离家乡,途中遇到入京的使者 ,无法与家人联系,表达了诗人内心 深处的思乡之情和苦闷。
名句欣赏
名句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
这两句诗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用言语表达 的情感。同时,通过让使者传达口信,暗示了诗人身处异地,无法亲自与家人 联系的困境。

《逢入京使》PPT优秀课件

《逢入京使》PPT优秀课件

《逢入京使》 孔颖达 散文 1932年 同情人民,反对封建专制 文化传承,思想启迪
《逢入京使》是一部很有思想深度的散文,总结了中国人民长期抗争封建专 制的宝贵经验,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成果。
剖析文学表现手法
1 暗示
作者通过许多细节和用意深长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对比
《逢入京使》中巧妙地将“渊明者天下之至公,广德者天下之至忠”作为对比,为作品明确 了价值立场
3 联想
《逢入京使》PPT优秀课件
一份精美的《逢入京使》课程PPT,了解此篇宋代散文文学的深刻内涵与价值。
孔颖达: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生平
生于1872年的湖南省衡阳县一 户书香门第 ,七岁能记《四书》 《五经》。
文学成就
作为首批文学硕士,孔颖达从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作,作品 涉及散文、诗歌、小说等
主要奖项
1936年获梅兰芳艺术文化奖; 1956年获人民文学奖;1962年 被评为“三大作家”之一
《逢入京使》:一篇千古佳作
传统文化的精华
《逢入京使》凝练了唐诗宋词的优 秀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 特魅力。
描写文化名城
文中描写的都市庙会和京城大街小 巷,生动地表现了北京城的繁华景 象。
体现骏马文化
骏马嘶鸣、奔腾践踏四方的气势, 也成为《逢入京使》的一大特色。
篇中巧妙地运用联想,如以茶比人,暗喻了文化业有成者,必有志 蓝天、志在四方之志
要有追求
逢人不浅、事业有成者,必具备 敏锐的洞察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要做人本真
逢人不浅、事业有成者,必要有 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点
全面解读:《逢入京使》
篇目 作者 体裁 创作时间 主要思想 重要价值

《逢入京使》课件

《逢入京使》课件

⑸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 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 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 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 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 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 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 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逢入京使》
岑参
盛唐时代,国家繁荣昌盛,许多有志之士 怀抱“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的强烈愿望,出现了许多文人投笔从戎的现 象,边塞诗应运而生。出现了以高适、岑参 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 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今天要给大 家介绍的就是岑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 歌《逢入京使》。
1、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遇见
逢 入京使
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路途遥远的样子 沾湿的样子
故园东望 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东望家乡,只觉路途遥远,双袖都被 沾湿了,泪水依然擦不干。
倚仗,靠着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⑶“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理? 答: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 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 现的画面。 答: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 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 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 沾湿了双袖。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 情与思念亲人之情,一方面也表 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逢入京使》ppt

《逢入京使》ppt
《逢入京亲友的思念和 对远方的遥望。意境静美、宛转动人,让人思绪飘荡,回味无穷。
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逢入京使》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该诗抒发了人们对故 乡和未来的思考,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逢入京使》ppt
欢迎进入《逢入京使》ppt演示。本演示将深入探讨该诗的背景、作者以及诗 歌的主题、结构、语言特色、情感和艺术价值。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美妙的 中国古典诗歌吧。
诗歌背景介绍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描绘了逢见进入 京城的使者时的情景,包含了对离散亲友的思念和对京城盛况的向往。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以清丽明快的诗风和独特的表达方式闻名,被誉为“唐代七 绝之冠”。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自然景观、人情冷暖等。
诗歌主题和内涵
《逢入京使》通过描绘离散亲友和对京城的向往,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思念、 对生活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前景的期待。诗中融入了对情感、人生和命运 的思考。
诗歌结构和形式
《逢入京使》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四个字,共四句,每句音律平仄相 对均匀。押韵形式清晰流畅,让人易于吟诵和记忆。
诗歌的语言特色
《逢入京使》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比喻,使用了白描手法和修辞技巧,如 对偶、排比等。诗句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语言驾驭能力。
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逢入京使》优质课件

《逢入京使》优质课件

诗人此时正赴安西(今*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路中遇到作为入
京使的故人,托他传回平安家信,但诗人没有照抄原来的诗句,而是另
起炉灶,写成此诗。
02
地理背景
长安是唐朝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交通枢纽。诗人在
长安遇到入京使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但因公务在身,不能回乡,因
此写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富有韵律
诗歌的语句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 奏感。
文化传承价值
1 2 3
传承文学经典
作为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逢入京使》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传承我国古代文 学经典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中华文化
《逢入京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研究和传播这首诗歌,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精 髓和价值观念。
培养人文情怀
该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旅途 中的孤独和无奈。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人文情怀 ,增强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和感知。
提高语言文学素养
《逢入京使》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 韵律和深刻的内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学素养,增强 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展现人性的美好
诗人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刻画了入京使的形象,并通过与他的对话 ,展现出人性的美好和温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自然
诗人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 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 感受到他与入京使之间的情感
交流。
情感真挚深沉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之情,情感真挚深沉,让人感动。
06
《逢入京使》的诗歌对个人成 长与启示的作用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 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 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 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 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 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 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是一个(思乡、悲伤……)的故事,诗人……
拓展欣赏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 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 朝时代,隋唐时开始兴盛,到唐代,一批诗人十 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 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 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当然,我们今天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 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布置作业
1、背诵《逢入京使》。 2、搜集积累边塞诗,摘 抄并背诵。
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拓展欣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ύ)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 瀚海、 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等

音乐:《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等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人物意象:胡、羌、羯、夷等少数民族 单于、吐谷浑、戍卒,将军、征夫等
读一读, 读出诗意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 长安的家园。 ③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④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⑤凭:托。 ⑥传语:捎口信
读一读, 读出诗意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 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 涕泪依然擦不干。 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 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 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因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 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 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读一读, 读准字音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读一读, 读出节奏
4、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批评边将无能、腐败,反对 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四首》陈陶
5、报国无门的愤懑及归家无望的哀痛。
碛(qì)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从军北征》李益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通过标注停 顿、重音、 语速、句调 等把握情感, 并简述理由。
主题 思想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 前往长安的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 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 阔豪迈、乐观豁达的胸襟。
在你看来,这是一个渗透着怎样情感的故事 呢?请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描绘你眼中的 《逢入京使》。
如:这是一个热血报国的故事,诗人已到中年, 却依然壮怀激烈,即使离乡背井,也要撒一腔 热血在疆场。 这是一个无奈的故事,诗人中年不得志,只有 远走他乡,向那茫茫大漠诉说不尽的哀愁。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2、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及将士的艰苦生活 状况。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李贺
3、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对战士与亲人的离情别 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提示:七言绝句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自行划分停顿。
朗读诗歌——读出节奏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cén shēn),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 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 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 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 士,授兵曹参军。后两度出塞,安史之乱后回朝,由杜 甫等推荐任右补阙,后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 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与。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 参
激趣导入
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 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 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 诗坛增添了一朵奇葩。今天要给大家 介绍的就是岑参的《逢入京使》。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 奏和感情。 2、能感知诗歌里蕴涵的情感, 并作出多角度的描述。 3、了解边塞诗的基本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