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外]尿道下裂的术式选
不同术式治疗78例尿道下裂的体会

9 (9 3 ) 两 组 比较 , z/3 , B组 成 功 率 显 著 高 于 A 组 (P do 0 ) 而 B组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也 明 显 低 于 A组 (Pd o 0 ) 结 论 .5 , .5 。 蒂 包皮 内板 或 带 蒂 阴 囊 中 隔 推移 皮 管 一 期 修 复 尿 道 下裂 疗 效 满 意 , 发 症 少 , 值 得 推 广 应 用 。 并 更
利 用 阴囊 内膜 下 组 织 松 弛 的 特 点 , 向上 推 移 , 皮 瓣 两 侧 以 将 细 丝 线 间断 缝 合 固定 于 阴茎 腹 侧 两 海 绵 体 之 间 的 白 膜 上 , 使 皮 瓣 固定 在 尿 道 缺 损 部 。异 位 尿 道 外 口 自纵 行 切 开 的 阴 囊 皮 瓣 血 管 蒂 中间 引 出 , 囊 皮 瓣 包 绕 支 架 管 形 成 新 尿 道 , 阴 新
按 手 术 方式 分 为 两 组 , 组 4 A 5例采 用 阴囊 纵 隔 血 管 带 蒂 皮 瓣 翻转 法一 期 修 复 尿 道下 裂 ; B组 3 3例 采 用 背 侧 带 蒂 包 皮 内 板 ( cet Duk t 术) 或带 蒂 阴囊 中隔 推 移 皮 管 一期 修 复 尿 道 下 裂 。结 果 A 组 一 期 成 形 术 成 功 率 为 6 . (0 4 ) B组 一 期 成 形 术 成 功 率 为 8 . 6 7 3 /5 , 7 背 侧 带
( 江 民族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泌 尿 外 科 , 西百 色 5 3 0 ) 右 广 3 0 0
【 要】 目 的 摘
观 察 不 同 尿 道 下裂 手 术 的治 疗 情 况 , f 为 临床选 择 最 佳 手 术方 式 提供 依 据 。方 法
将 7 8例 先 天性 尿 道 下 裂 手 术
手术讲解模板:尿道下裂修补术

3、阴茎伸直、尿道成形:首先沿冠状沟 做一附加切口,使成皮瓣A。将A瓣掀起, 显露阴茎腹侧中央的纤维束带,予以彻底 切除,充分伸直阴茎。然后自尿道口置入 导尿管,将C瓣周缘稍事分离后包绕导尿 管,形成创面朝外的管状,用5-0尼龙线 或丝线间断缝合,线结打在管道内面,令 其术后自行脱落。于阴茎头
手术资料:尿道下裂修补术
注意事项: 注意卫生。
手术资料:尿道下裂修补术
术后处理: 尿道上裂修补术术后卧床1周,若留导尿 管应保持2周。应用抗生素。耻骨上膀胱 造口保持通畅。术后3个月做膀胱镜检查。
手术资料:尿道下裂修补术
并发症: 1.伤口感染
手术资料:尿道下裂修补术
并发症:
因创面大、止血不彻底,可形成局部积血, 容易合并感染,严重者可造成伤口全裂开, 因此术中止血要彻底,术后要保持引流通 畅,并使用抗生素。
手术资料:尿道下裂修补术
术前准备: 1.手术前1d,术野皮肤用1∶500新洁尔灭 溶液或75%乙醇消毒。尿道注入1∶2000新 洁尔灭溶液2~3ml消毒尿道。
手术资料:尿道下裂修补术
术前准备: 2.备血200~400ml。
手术资料:尿道下裂修补术
术前准备: 3.应用抗生素。
手术资料:尿道下裂修补术
手术资料:尿道下裂修补术
手术步骤:
做一隧道,将已制成的管道远端埋入隧道 内,管道外口与阴茎头创缘缝合固定。如 此形成的尿道虽略有弯曲,但不影响尿流 通畅。
手术资料:尿道下裂修补术
手术步骤:
4、封闭创面:分离A、B瓣,并于冠状沟 做附加横切口,将皮瓣向腹侧中央拉拢对 合后做两排缝合(同皮条埋藏尿道成形 术)。术终,拔出导尿管,于新形成的尿 道口置放胶皮片引流条,用牵引线或细钢 丝固定阴茎于腹壁上。
尿道下裂手术方式的选择

尿道下裂手术方式的选择*导读:尿道成形术后并发症以尿瘘最常见,其次为尿道憩室和尿道狭窄。
尿道成形术方法很多,有无阴茎下弯及阴茎下弯的程度对术式的选择和是否保留尿道板有重要意义。
以下分2种情况对术式选择进行讨论。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的先天畸形,手术是唯一矫正畸形的方法。
尿道成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尿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
我院1997年~2003年行尿道成形术91例,本文就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适应证做一总结。
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91例,年龄1~15岁,平均4.8岁。
根据尿道开口位置分为4型:Ⅰ型(阴茎头冠状沟型)8例,Ⅱ型(阴茎体型)41例,Ⅲ型(阴茎阴囊型)27例,Ⅳ型(会阴型)15例。
其中11例为Ⅰ期阴茎下弯矫正术后(Ⅱ型6例,Ⅲ型3例,Ⅳ型2例)。
合并隐睾9例,阴茎阴囊转位9例,腹股沟斜疝1例,多趾、并趾畸形2例,输尿管膀胱返流1例,真两性畸形1例,会阴裂1例,Klinefelter综合征1例。
二、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尿道成形术。
Duckett法适合Ⅱ、Ⅲ型,共37例(Ⅱ型24例,Ⅲ型13例);Duckett法联合Duplay法适合Ⅱ、Ⅲ、Ⅳ型,共18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11例);阴囊中隔岛状皮瓣法适合Ⅱ、Ⅲ型,共3例(Ⅱ型2例,Ⅲ型1例);皮条埋藏法(Denis-Browne法)适合Ⅱ、Ⅲ型,共3例(Ⅱ型2例,Ⅲ型1例);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法(Mathieu法)适合Ⅰ、Ⅱ型,共10例(Ⅰ型8例,Ⅱ型2例);加盖岛状皮瓣法(Onlay法)适合Ⅱ、Ⅲ、Ⅳ型,共16例(Ⅱ型6例,Ⅲ型6例,Ⅳ型4例);尿道板纵切卷管法(Snod-grass法)适合Ⅱ、Ⅲ、Ⅳ型,共4例(Ⅱ型3例,Ⅲ型1例)。
18例轻度阴茎下弯,同时行阴茎背侧白膜短缩术矫正下弯。
2002年以前75例放置尿道支架管,同时做膀胱造瘘术。
术后9~12d拔除尿道支架管及膀胱造瘘管。
2002年后16例改为尿道置入F8~F10双腔气囊导尿管引流并起支架作用,取消膀胱造瘘术,术后9~12d拔除尿管。
Snodgrass和Onlay术式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观察

Snodgrass和Onlay术式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观察目的:分析Onlay术与Snodgrass术对于尿道下裂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2.2至2014.3收治的94例尿道下裂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分为Onlay术组、Snodgrass术组。
结果:Onlay术组的治愈率高于Snodgrass术组,两组的治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另一方面,Onlay术组的出血量明显高于Snodgrass 术组(P<0.05),Onlay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Snodgrass术组(P<0.05)。
结论:Onlay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优于Snodgrass术。
标签:尿道下裂;Onlay术式;Snodgrass术式;疗效尿道下裂患者的尿道外口远端与尿道本身发育不全,阴茎可受到纤维索的牵扯作用,因此患儿阴茎多向腹侧弯曲[1]。
尿道下裂可由基因突变、先兆子痫、促排卵药及不良环境等因素引起,可引起腹股沟疝、尿路畸形、脊膜膨出及肛门闭锁等并发症,因此在确诊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本文分析了Onlay术与Snodgrass术对于尿道下裂的临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2.2至2014.3收治的9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94例均经鉴别诊断确诊为尿道下裂,且为阴茎体型或冠状沟型,适宜采用Onlay术(加盖岛状皮瓣术)或Snodgrass术(尿道板纵切卷管术)进行治疗。
将94例分为两组,即Onlay术组与Snodgrass术组,每组47例。
Onlay术组的年龄在10个月至12岁之间,平均(4.3±1.7)岁,其中年龄0.05)。
1.2方法(1)Onlay术组。
麻醉成功后,在阴茎远端与尿道口之间作一U形手术切口,将尿道板的保留宽度控制在4mm~5mm之间,随后切开距冠状沟6mm处的环形包皮内板,切开后分离深筋膜、阴茎白膜,并脱套阴茎表皮,直至阴茎表皮到达根部为止。
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尿道板周围的纤维索带彻底切除,切除纤维索带后对轻度阴茎下弯进行充分矫正,如在术中矫正下弯后阴茎仍存在弯曲现象,应折叠缝合阴茎背侧对中部位的白膜。
两种保留尿道板术式治疗尿道下裂对比研究

脱套 , 切除尿道板旁纤 维组织 , 必要 时可 做阴茎 背侧 白膜 短缩
以矫正下弯 , 再行尿 道成 形。因此 , 扩大 了保 留尿 道板手 术的 适应证 。术中强调血管蒂筋膜必须覆 盖新 成型的尿道管 , 中 术 将血管蒂组织充分向 阴茎 根部游 离 , 这些组 织 向对侧铺 开 , 将
道 口至 舟状窝 宽约 0 5c 的平行 切 口, . m 形成 新尿 道 的背壁 。 于冠状沟下 1 m处环形 切开 包皮 , 阴茎皮 肤呈脱 套状退 至 c 将 阴茎根部 。测量尿 道缺损 长度 , 阴茎 背侧包皮 内瓣或 内、 于 外 板交界处做相应长度 , 宽约 0 8e . m的带蒂皮瓣 。尿道内置入 8 号导尿管 , 分离 出两侧 阴茎头翼 , 带蒂皮瓣 绕 阴茎 一侧转 移 将 至腹侧 , 与尿道板作 “ ” 吻合 , u形 厚蒂加 盖 吻合 口。阴茎头成 形缝合后 , 修整剩下 的包皮 , 作无 张力缝 合并覆 盖创面 。加压
尿道瘘的发生 ; 尿道 V处 的吻合 均为半 环形 吻合 , 免 了环形 1 避
13 治愈标 准 .
生活… 。
如下。
O l 术式 6例位 于阴茎体部 ,nd rs 术式 9例均在冠状 沟 ny a S ogas 部。两种术式术后尿瘘发 生率 比较 , 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 P
0 0 ) .5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选择 20 09年 1至 1 2月我 院尿道下裂 Ⅱ型患 儿 2 0例 , 0 年龄 12— . 5岁 , 随机分为 A组和 B组 , 10例 , 各 0 手 术均在静脉联合骶麻下进行 , 中应用人工勃起判断 阴茎下弯 术
尿道下裂手术方法选择方式研究60例

两 组对 比具 有 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观察 A组 术后 疼痛 强度评 分 为 ( 6 5 . 3 l- 4 - 1 2 . 3 4) , 观 察 B组疼 痛 强 度评分 为 ( 2 6 . 3 8± 9 . 5 5 ), 对 比具有 显 著 差 异 ( P<0 . 0 5) 。 结论 运 用 隧道 法 加 阴囊 旋 转 皮瓣 修 复 术 和 S n o d g r a s s 术 治疗 尿道 下裂 都能取 得 良好 的治疗 效 果 , S n o d g r a s s 手术 时 间短 , 患者 恢 复 良好 , 值得在I 临床 中
术发生尿道瘘 1 例( 3 . 3 3 %) , 尿道狭窄 1 例( 3 . 3 3 %) , 并发症发生率为 6 . 6 7 %; 观察 B组手术成功 2 9例,
成功 率为 9 6 . 6 7 %, 术 后发 生 尿 道 瘘 1例 ( 3 . 3 3 %) 。两 种 手 术 方 式 成 功 率 对 比无 显 著 统 计 学 差 异 ( P> 0 . 0 5 ) 。观 察 A组平 均 手术时 间为 ( 7 4 . 6 4±1 9 . 3 1 ) mi n , 观 察 B组平 均 手 术 时 间 为 ( 4 4 . 5 8±1 2 . 7 7 ) m i n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h y p o s p a d i a s s u r g e r y . Me t h o d s T o t l a l y 6 0 p a t i e n t s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c l e a n h y p o s p a d i a s p a t i e n t s f o r t h e s t u d y ,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 i n g s A ro g u p( 3 0
四种术式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疗效比较

2 结 果
的 原 因 为 : 游 离 组 织不 如 带 蒂 组 织 ; 选择 尿 道 缺 ① ② 损 长者 较 多 ; 手术 经验 不 足 。尿 瘘 和尿 道狭 窄 可发 ③
生 在 新 建 尿 道 的任 何 部 位 , 中难 以估 计 与 预 防 , 术 与 手 术创 伤 大 、 操作 复 杂 亦有 关 。 9 1 后 采用 的带 蒂 19 年 阴囊 隔皮 瓣 法尿 道 成 形 术 的成 功 率几 乎 为 1 0 ( 0 本 组 1 4例 中仅 1 出现尿 道 外 口轻 微狭 窄) 且 手 术操 例 , 作 简 单 , 于掌 握 ; 虽 有 尿 道 内 毛发 生 长 及 结石 形 易 其
术式 , 也说 明尿 道下 裂 的复 杂性 、 治 性 。 难
高手 术 成 功率 。
1 资 料与 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
3 1 分 型 与术 式 选 择 传 统 的尿 道 下 裂 分 型 以原 .
本组 7 4例尿 道 下 裂 患者 , 龄 1 5 年 .
始 排 尿 口的位 置 为 依据 。因部 分病 例 阴茎 下 屈 、 排尿
口发 育 不 良或 狭 窄 , 术前 排 尿 口的位 置 与术 中退 缩 、
2 5岁 , 均 7岁 ; 平 均为 首 次接 受 治疗 者 。其 中会 阴
型 3例 , 囊 型 7例 , 茎 阴囊 型 2 阴 阴 3例 , 茎 型 4 阴 1
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

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在50年代中期始有较大的发展,目前创用的手术方法达200余种,但尚无一种特定的术式可适合于各种类型之尿道下裂。
多数学者认为:术者的手术经验、患者的局部畸形情况、尿道覆盖屏障及缝线质量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现根据近几年的有关文献,就近年来常用的、疗效较满意的几种一期手术方法综合如下。
1 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形术(MAGPI)本术式于1981年Duckett首先报道〔1〕,实施200余例,仅1例发生尿瘘,李衷初〔2〕报告用本术式治疗阴茎头型或冠状沟型的尿道下裂100余例,效果满意。
其方法为:通过龟头正中切口,及两外侧龟头瓣的覆盖,把尿道外口前移到龟头正位。
其特点为:操作简单,设计合理,手术效果好,术后外观完美,基本与正常相似,并发症少,目前在世界上已被广泛应用,如异位尿道口腹侧皮肤较厚,弹性较好则前移容易,有较多软组织缝合固定,可避免前移之尿道口回缩,如张力大则前移的尿道口有可能向近侧退缩,甚至退回至冠状沟。
2 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尿道成形术(Mathieu术)1932年Mathieu报道后,已被广泛采用。
适用于冠状沟及尿道口位于阴茎体前1/3的无阴茎下弯的前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阴茎外观好,其方法为:在尿道口近端,以尿道口基底为血管蒂形成一皮瓣,掀起,向龟头翻转,与尿道远端的尿道板或龟头部尿道沟呈活页式缝合,再造尿道,用龟头组织覆盖新尿道。
本法成功关键主要在于翻转皮瓣必须有足够的血供,有报告皮瓣裂开,随之并发尿道狭窄及尿道瘘,有人认为由于远端尿道板和龟头尿道沟仍与其深面的组织保持联系,结果是尿道外口的位置、龟头及尿道外口的形状都受制于尿道沟的深度及龟头的形态,是其不足。
3 加盖岛状皮瓣法本术式是Duckett于1986年为改进横裁带蒂包皮内板皮管尿道成形术的基础上改良而来。
对于尿道板发育好,尿道口位于阴茎体中后1/3或阴茎根部的病例,无阴茎弯曲或有轻度阴茎弯曲,龟头发育较佳者可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