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知能巩固提升

4.材料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环保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在2011 年,PM2.5 绝对 可以当选年度焦点关键词。作为一个大气检测领域的学术词汇,
PM2.5 一夜之间被人们所熟知,并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讨论的热 点话题。这一切,需“归功于”PM2.5 经检测已成为哮喘、支 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元凶。
欧美国家和WHO(世界卫生组织)在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研 究中均把PM2.5作为标志性指标。②PM2.5环境质量基准是指 空气中PM2.5对特定对象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大浓度。我国 PM2.5环境质量基准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 还没有基于完整科学理论和足量实测数据支持的空气颗粒物 环境质量基准文件,缺乏PM2.5污染特征与健康危害关系的 科学数据,导致制定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不够充分,不能给 出PM2.5对生态系统和人群健康的风险量值。因此,当前我 国急需建立PM2.5环境质量基准体系。③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③中的“决定”说法错误。 ④中的“正确反映”说法也错误。故选 A。
[答案]A
3.据环保专家介绍,PM2.5 来源多样,燃煤、驾驶机动车、 工业污染,包括机动车反复碾压道路遗撒扬尘、烧烤、吸烟、
燃放烟花等都会为增加 PM2.5 作“贡献”,一些排放出的气体 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也会转化成 PM2.5。专家呼吁,PM2.5 并非不可控,实实在在地减排,从小事做起、人人参与减排行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 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 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开展 PM2.5 基准研究迫在眉睫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 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 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 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 质量的影响更大。2012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修订的《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5 监测指标。①
意识主观能动性名词解释

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是主观的,并且能够主动地发生变化的特性。
意识主观性指的是人的意识是独立于外界事物的,是自身的产物。
意识是人的主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个性和主观感受。
意识能动性指的是人的意识不仅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且还能主动地发生变化。
人的意识不仅能被外界事物所影响,还能主动地去思考和认识外界事物。
总的来说,意识主观能动性是人意识的一种重要特征,指的是人的意识是主观的,并且能够主动地发生变化。
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我们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且具有能动作用。
什么是意识能动性呢?谭文博士的话很充分的诠释了这一点。
他是这么说的:人们的思想意识通过躯体的运动,通过行动改变了周围环境或者是改变了别人的思维,这一个过程,就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它让主观意识得以表达和产生相应的变化,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意识人人都有,但即便在做同一件事情上,产生的结果却不同。
这就是主观能动性的差异,它的差异首先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
先天的是发育问题,后天的是教育问题,以及否善于思考。
能动性和人的意识是分不开的。
当然,意识的作用也是有好坏的,落后的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就比如唯心主义,现在来看,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不利于社会与人的发展。
但马克思却称之为“不结果实的花”。
既然是花,那么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最起码唯心主义承认了意识的能动性,只是其将意识的能动性夸大了。
唯心主义的代表有朱熹,笛卡儿,贝克莱等,简单地说,他们的观点分别是理生万物;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我们现在来看,这些是错得很离谱的,试想,要是世界不是物质的,走在大街上还要躲车吗?闭着眼睛过去就可以了么。
下面来说意识的积极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
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以孩子为例,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出生一岁后,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
这就是一种独立的意向,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能够得到发展,长大后就会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办事果断。
如果从小对孩子进行锻炼,使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事,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美国动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氯化钠药片塞进羊肉里喂狼,狼吃了羊肉后短时间内消化不良,呕吐不止,十分痛苦。
高中政治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辨析素材 人教版第二册

word“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辨析意识的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是高二哲学教材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意识的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区别。
1.内涵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意识能动作用是指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表现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那么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意识能动作用还突出的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主观能动性表现在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的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3.外延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在意识的能动作用中,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比意识能动作用的外延小;意识能动作用包含在主观能动性中,是主观能动性的第一个方面,又比主观能动性的外延小。
二、意识的反作用、意识能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联系。
1.它们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逐步增强。
2.它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都有重要作用,都受到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正确发挥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的主体能够主动地参与并影响自身的思维、感知和行为过程。
它强调了意识的主观性和主动性,认为意识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还能够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转化,进而产生意识活动和行为。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意识的能动性体现在意识的选择性和集中性上。
意识有选择的能力,它可以选择关注某些信息并忽略其他信息。
这意味着我们能够主动地决定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哪些事物上,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来选择关注的对象。
比如,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我们可以选择关注某个品牌或某种功能,而忽略其他品牌和功能,这是意识的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其次,意识的能动性还体现在意识的积极性和目的性上。
意识不仅可以被动地接收和反映客观事物,还能够主动地参与并主导思维和行为过程。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和目标来组织和规划行为,使得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具有目的性。
比如,当我们制定学习计划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得我们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和有效。
再次,意识的能动性还表现在思维和判断过程中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上。
意识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和反应客观事物,还涉及到思考、判断和推理等高级认知过程。
不同个体在面对相同的信息和情境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态度和判断结果。
这是因为个体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思维和判断的个体差异。
意识的能动性使得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需求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标准,进而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思维和判断过程。
最后,意识的能动性还体现在情感和情绪调节上。
意识不仅仅是认知过程,还与情感和情绪息息相关。
我们能够通过意识的调节和控制,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进行调节和管理。
比如,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可以通过意识的调控和调整,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和情感适应性。
总之,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的主体能够主动地参与并影响自身的思维、感知和行为过程。
它强调了意识的主观性和主动性,认为意识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还能够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转化,进而产生意识活动和行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关于意识的正确说法是( )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 功能 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C、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的,思维的 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健康的人脑能够正常思维,严重损伤的
人脑则不能,这说明(
A.意识依赖于人脑
)
B.意识不依赖于外部世界
二、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 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 之物。
5、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知道有三十多个 婴儿是由各种兽类哺育成长的,其中狼孩 最多,他们虽然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生 活在动物的群体当中,长期脱离社会实践, 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虽然客观存在作用 于他们的头脑,但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 这说明( ) A.人脑并非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B.意识并非客观存在的反映 C.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人的意识 D.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探究: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 是主观的、多样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 观内容的统一。 如何理解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对同一客观事 物,不同的人由于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 同,思维方式不同、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 映会有差异,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 主观的。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能动性特点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客观实在实践观客观实在性主观课件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意识能动性在认识世界方面表现为人类能够通过感知、思维、想象等意识活动,认 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科学知识和技术。
意识能动性在改造世界方面表现为人类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实践活 动的形式,改变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实现人类的目的。
如何将客观实在性融入主观课件中
遵循事实
在制作主观课件时,应遵 循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 断和偏见。
结构清晰
主观课件的结构应清晰明 了,层次分明,有助于学 生把握整体和细节。
素材筛选
在选择素材时,应注重实 证性和可靠性,确保信息 的准确性。
主观课件中客观实在性的价值与意义
培养科学思维
通过强调客观实在性,主观课件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
意识与行为的互动关系
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实践行为来实现,行为是意识的外化 和表现形式。
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 2 3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 择和决策,从而影响物质世界的进程。
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够推动人们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 创造新事物,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重要途径。
道德伦理与价值观
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 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它们对人 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03
客观实在实践观
客观实在的定义
客观实在性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 存在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 社会。
VS
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的本质属性,它 表明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其存在和变化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所影 响。物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 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是自然界中的 山川河流、动植物,还是人类社会中 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都是客 观实在的体现。
第五课意识

人们的行为,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
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对应训练4:(2013·山东文综)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 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 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
答案(1)意识能够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
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 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
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 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2)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作用。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利用、 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劳动者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 ⑷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 的生理基础,意识 的内容与形式。 ⑸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⑹客观规律与意识 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 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知识大展台
参考答案:①物质世界 ②社会 ③物质器官 ④客观存在 ⑤目的性 ⑥主动创造性 ⑦客观世 界 ⑧人体生理活动 ⑨主观能动性 ⑩尊重客 观规律
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 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无关。注意:“反映”与“反作用”区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别 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无关。注意:“反映”与“反作用”区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政治组郑惠芬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之前还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透过人类意识这个“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意识是一面镜子。
这一观点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强调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它又否认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点,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等同于镜子对事物的直观反映,实际上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