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讲义-精品文档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讲义-精品文档

4、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分为:
一级处理: 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 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 级处理的需要。经过一级处理后的污水 BOD一般只能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 放的标准,一级处理一般是二级处理的 预处理。

二级处理:

主要是去除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 机污染物质(即BOD、COD等物质), 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 排放标准的要求。
(1) 无机物污染指标 a) 酸碱度:酸碱度用pH值来表示。 通常污水处理厂的进水的pH值在6~9之间,超出 此范围,会对污水的无力、化学及生物处理产生 不利影响。 b) 总氮、氨氮 总氮 = 有机氮 + 氨氮 + 硝酸盐氮 + 亚硝酸盐氮 氨氮:有机氮化物氧化的第一步产物,其在硝化 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氨 氮不仅促使水中藻类的繁殖,游离的NH3对鱼类 有很强的毒性 氮属植物性营养物质,是导致湖泊、海湾、水库等 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是污水处理的重 要指标之一。
2)悬浮性固体 妨碍光线射入水中,对水生生物造成不利 影响,妨碍水体自净过程,影响水体美观 等问题; 可通过SS、VSS、浊度、透明度等指标监测。


3)水体传染病 通过水来传播;


肠内细菌、原生动物、病毒和从动物(包 括人类)体内排出的寄生虫; 通过大肠菌群数来监测。


4)pH
破坏水生生物和生活环境,限制对水的利 用,包括用于饮用、农业、工业、景观娱 乐等。

三级处理:

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 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 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 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

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

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离心沉降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一、实验目的离心沉降法是采用重力沉降、离心沉降以及二者结合等多种沉降方式测定粉尘粒径分布和除尘装置的分级除尘效率。

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仪是这种粉尘粒径分布使用的基本仪器。

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沉降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操作2、测定粉尘的粒径分布二、实验原理根据stokes定律和仪器的要求,在测试前应先将待测样品置于某种液体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经过适当的分散处理后取适量悬浮液到样品池中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颗粒在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沉降。

根据stokes定律,颗粒的沉降速度与其粒径的平方成正比,即粒径大的沉降速度快,粒径小的沉降速度慢。

在测试过程中悬浮液的浓度逐渐发生变化,透过悬浮液的光逐渐增强。

1、重力沉降原理在悬浮液中,悬浮在介质中的颗粒同时受到重力、浮力以及粘滞阻力的作用,其运动方程如下:V=(ρs-ρf)gD2/(18μ)这就是stokes定律。

其中:D:颗粒粒径;ρs:样品密度;ρf:介质密度;g:重力加速度;μ:介质粘度;V:颗粒的沉降速度。

2、离心沉降原理为了加快细颗粒的沉降速度,缩短测试时间,BT-1500采用离心沉降的手段来加快细颗粒的沉降速度。

离心沉降时颗粒的运动方程如下:VC=(ρs-ρf)D2ω2R/(18μ)其中,VC:颗粒在离心状态下的速度;ω:离心机转速;R:颗粒到轴心的距离。

3、光透法原理:一束光强为I0的平行光,透过悬浮液后,其光强将因颗粒的阻挡、吸收等作用而衰减为Ii,这时I0与Ii的关系如下:logIi=log(I0)-K∫nxD2Dd其中,K为仪器常数;nx为光路中存在的颗粒为D的颗粒数;I0为透过介质的光强;Ii为透过悬浮液的光强。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BT-1500离心沉降式颗粒分度仪2、超声清洗槽3、烧杯、量筒、洗瓶四、实验步骤1、仪器及用品准备(1)仔细检查粒度仪、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等的连线是否连接好,放仪器的工作台是否牢固,并将仪器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

《环境工程实验》课件

《环境工程实验》课件

3 废物处理
学习废物的分类和处 理方法,确保实验室 的环境和健康安全。
实验设备介绍
实验室设备介绍
学习实验室主要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实验设备操作方法
掌握各种实验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并了解 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水质分析实验
实验原理
学习水样的采集和处理 过程,以及水质分析的 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
掌握水质分析的实验步 骤和常用的分析方法。
实验分析结果
分析水样的结果,并得 出相关结论。
空气质量测试实验
实验原理
了解空气质量测试的原理和相关概念。
实验步骤
学习空气质量测试的实验步骤和使用的仪器。
实验分析结果
分析测试结果,了解空气质量的状况。
声环境测试实验
实验原理
了解声环境测试的基本 原理和相关参数。
实验步骤
学习声环境测试的实验 步骤和使用的仪器。
实验内容
深入了解水质分析、空气质量测试、声环境测试以及土壤污染等实验项目。
实验要求
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室安全知识
1 实验室安全常识
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
2 实验室安全操作
规程
范和常见的安全风险。
学习实验室操作的安
全规程,包括化学品
的正确使用和储存。
运用统计方法和图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 论。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报告要求
了解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和结构,包括摘要、 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实验报告格式范例
参考规范的实验报告格式,提高报告的可读 性和科学性。
实验注意项
1 实验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

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

环境工程学实验讲义

环境⼯程学实验讲义环境⼯程学实验讲义⽬录实验⼀混凝实验………………………………………教材546页实验⼆粉尘粒径实验测定 (2)实验三吸附 (4)实验四废⽔可⽣物处理性实验 (5)实验五萃取实验 (9)实验六填料塔⽓体吸收实验 (10)附录 (15)实验三粉尘粒径实验测定⼀、实验⽬的利⽤TZC-4型粒度测定仪,记录各种组分在液体中的沉降过程,应⽤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并作出沉降曲线,求出不同粒径范围内的粉尘所占的百分数,从⽽掌握重⼒沉降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法。

⼆、实验原理液体重⼒沉降法是根据不同⼤⼩的粒⼦在重⼒的作⽤下,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不同这⼀原理⽽求得的。

粒⼦在液体介质中作等速⾃然沉降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其⼤⼩可⽤斯托克斯公式表⽰:µρρ18)(2gd u L p p t -=式中:u t ?粒⼦的沉降速度(cm/s ) d p ?粉尘粒⼦的直径(cm )ρp ?粉尘粒⼦真密度(g/cm 3)ρL ?沉降液的密度(g/cm 3) µ?沉降液的粘度(g/cm ?s )t L p p u gd )(18ρρµ-=当测出颗粒沉降⾄⼀定⾼度H 所需之时间t 后,就能算出沉降速度u t ,进⽽算出颗粒直径d p ,上式可改写为:tH gd L p p )(18ρρµ-=式中:H ?沉降⾼度(沉降液⾯到称盘地⾯的距离)(cm ) t ?沉降时间(s )利⽤上述原理了求得颗粒分布情况。

仪器使⽤时,只要将被测定物(3~10g )烘⼲后放在500ml 沉降液中经搅拌后进⾏测试,求得沉降曲线,并计算颗粒⼤⼩及它们的百分⽐。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TZC-4型粒度测定仪 2.旋转式液体粘度计 3.液体⽐重计 4.分析天平 5.搅拌器 6.恒温烘箱7.⽔银温度计(1-100℃) 8.烧杯、量筒等玻璃仪器四、准备⼯作 1.测试样品制备:(1)⼲燥将试样放⼊烘箱烘⼲,烘箱的温度应根据试样的性质⽽定,⼀般取80℃左右,保温4⼩时,然后将试样放⼊⼲燥器中冷却⾄室温。

环境工程研究生实验讲义2

环境工程研究生实验讲义2

环境工程研究生实验参考讲义邹华张一波江南大学高浓度有机废水UASB-好氧偶联废水处理实验UASB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菌胶团微结构显微摄影实验活性污泥动力学系数、增长系数及内源呼吸系数测定生物挂膜及膜法水处理实验实验一UASB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不仅用于有机污泥、高浓度有机废水,而且还能够处理低浓度废水,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较,厌氧生物处理具有有机物负荷高、污泥产量低等一系列明显的优点。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是厌氧生物处理的一种主要构筑物,它集厌氧生物反应与沉淀分离于一体,有机负荷和去除效率高,不需要搅拌设备。

本实验利用UASB反应器模型进行有机废水处理的运转实验,了解其内部构造,掌握UASB反应器运行的基本条件与工艺参数。

二、实验原理:UASB反应器中废水自下而上地通过污泥床。

在底部有一个高浓度、高活性的污泥层,大部分的有机物在这里转化为CH4和CO2。

由于产生污泥消化气体的结果,在污泥层的上部可形成一个污泥悬浮层。

反应器的上部为澄清区,设有三项分离器,完成沼气、污水、污泥三相的分离。

被分离的消化气体从上部导出,被分离的污泥则自动落到下部反应区。

在污泥悬浮层可放置软性填料或悬浮填料,在厌氧处理污水过程中填料上将生长大量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能明显提高UASB的处理能力。

本实验装置的本体由有机玻璃制作,外部尺寸:长×宽×高=1000mm×500mm×2300mm,下部为双层圆柱体,内径为ф140mm发酵柱,外层为ф170mm保温柱,高1700mm。

上部为三相分离器,柱体上有进水阀、排泥阀、出水阀、气阀等。

三、UASB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首先必须熟悉实验模型的构造、管道的走向、各种装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进而熟悉模型的工作原理。

在此基础上开始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

经清水试运行后,将污泥接入UASB反应器,接种污泥量为反应器总体积的1/3。

环境工程实验 课件

环境工程实验 课件

五、数据处理及结果讨论
1、不同混凝剂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最佳混凝剂的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3、pH值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4、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5、混凝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六、思考题
1、分析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2 、当投药量超过最佳投药量后,混凝效果反而降 低,分析其原因。 3、COD测定时加入硫酸汞的原因。
(1)用去离子水反冲树脂层,将树脂层中残留的含铬废水 顶回废水池,直至出水无色为止; ( 2)正向接通去离子水,调节出水阀使滤速为 1~2升 / 升树 脂· 时,拆除去离子水线,使交换柱内液面降至树脂层顶部下 一厘米处,接通再生液线,使10%的氢氧化钠流入交换柱,注 意观察出水颜色的变化,一旦出现黄色,立即用50毫升量筒收 集之。当再生液为 0.1 、 0.3 、 0.5 、 0.7 、 1.0 、 1.3 、 1.5 、 1.7 、 2.0 、 2.5 、 3.0 、 4.0 、 5.0 倍树脂体积时,测定再生液中六价铬 的浓度; (3)再生结束后,停止进碱,把交换柱内的碱全部排空收 集之;
由于对流扩散的阻力比分 子扩散的阻力小得多,因此传 质的阻力主要集中在双膜上。 在气膜中存在着氧的分压梯度, 在液膜中存在着氧的浓度梯度, 这就是氧转移的推动力。
对于难溶解的氧来说,转移的 决定性阻力又集中在液膜上,因此 通过液膜是氧转移过程的限制步骤, 通过液膜的转移速率便是氧扩散转 移全过程的控制速度。
五、实验记录
水样体积 (mL)
浓度 (mg/L)
六、数据处理和结果
(1)绘制离子交换穿透曲线;
(2)绘制再生效率曲线。
七、问题讨论
1、结合离子交换穿透曲线分析影响离子交换速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第一章:环境工程学实验安全与规范1.1 实验安全教育介绍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强调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的必要性。

讲解实验室内的安全设施和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

1.2 实验操作规范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包括实验衣着、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遵守实验流程、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等。

第二章:水环境污染实验2.1 污水水质分析学习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实践操作污水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2.2 污水处理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生物处理等。

探讨不同处理技术对水环境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第三章:大气环境污染实验3.1 空气质量监测学习使用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进行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测定。

实践操作大气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3.2 空气质量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探讨空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控制策略。

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4.1 固体废物特性分析学习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特性分析。

实践操作固体废物的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4.2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压实、破碎、焚烧等。

探讨不同处理技术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效果。

第五章:噪声环境污染实验5.1 噪声级测量实验学习使用噪声计测量噪声级,并分析不同噪声源的特性。

实践操作噪声采样、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

5.2 噪声控制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噪声控制技术,如隔声、吸声、消声等。

探讨不同控制技术对噪声环境污染的减轻效果。

第六章:土壤环境污染实验6.1 土壤采样与预处理学习土壤采样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实践操作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实验。

6.2 土壤污染物分析学习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探讨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7.1 环境监测方法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

《环境工程实验》课件

《环境工程实验》课件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总结词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是环境工程实验的重要环节,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等方面的内容。
详细描述
在环境工程实验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数据 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些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处理和分
析实验数据,得出准确的结论和结果,为后续的环境工程实践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总结词:了解水质检测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 方法
案例一:水质检测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水质检测实验,了解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掌握水质检 测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为后续的环境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水体中的溶解氧、浊度、pH 值、总磷等指标进行测定,以评估水体的质量。
案例一:水质检测实验
实验二
活性污泥性能测定
实验四
环境噪声测量与评 价
实验一
水质检测与评价
实验三
膜分离技术应用
实验五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 拟
实验注意事项
01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意人身安全 和环境保护
02 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与老师和同学 交流
03
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及时整理实验数 据和资料
04
爱护实验器材和公共财产,节约用水用电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 题。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二:废气处理实验
01 02 03 04
3. 进行废气处理实验;
4. 数据记录与处理;
5. 结果分析与评价。 注意事项:确保实验操作规范,避免误差;注意安全问题,如避免废
气泄漏和爆炸等。
案例三:固体废物处理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曲线的计算有下列二种情况: a )即时采集沉降曲线后可直接进行计算; b )曲线储存在计算机中的,先把曲线取出来,再进行计算。 如为第二种情况,其步骤为:
3
1) 点击“数据处理”菜单,点击下拉菜单“文件”此时按住点击的左键不要松手,拉动鼠 标选中“打开曲线”,当该栏底色翻成深色后松手。显示屏弹出“打开”对话框,鼠标 点击需要的曲线,然后点击“打开”,您选中的曲线便出现在显示屏上。
三、 实验水样及吸附剂 水样采用自配苯酚溶液 ,浓度为 100mg/L 。 吸附剂采用 5#、8#活性炭。 吸附剂经磨细 (一般采用通过 0.1mm 筛孔以下的粒径 ),水洗后 ,
在 110℃下干燥 (烘干 1 小时 )后备用。 四 、实验步骤
1. 在 5 个 500mL 的三角瓶中分别放入 0、30、80、50、300 毫克的吸附剂, 分别加入 250mL 的实验水样,测定水温,在震荡器上震荡 30min( 已接近平衡 ),用真空抽滤装置,滤出 吸附剂。
鉴定废水可生化性的方法很多,利用瓦勃氏呼吸仪(简称瓦呼仪)测定废水的生化呼吸 线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 1.熟悉瓦呼仪的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 2.理解内源呼吸线及生化呼吸线的基本含义; 3.分析不同浓度的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性及生物毒性。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时,耗氧的速率基本上恒定不变。微生物与有机物接触后,其 呼吸耗氧的特性反映了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规律,一般来说,耗氧量大,耗氧速率高,即说 明该有机物易被微生物降解,反之亦然。 测定不同时间的内源呼吸耗氧量及与有机物接触后的生化呼吸耗氧量,可得内源呼吸线 及生化呼吸线,通过比较即可判定废水的可生化性。 当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上时说明废水中的有机物一般是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 得;当生化呼吸线与内源呼吸线重合时,则说明有机物可能是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但它对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尚无抑制作用;当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下时,则说明有机物对微 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2. 为什么要将吸附剂磨细 ?其吸附能力及吸附速度与原状吸附剂相同吗 ?
3. 吸附等温线有何实际意义?
实验四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工业废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有的不容易被微生物所降解,有的则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
为了合理地选择废水处理方法,或是为了确定进入生化处理构筑物的有毒物质容许浓度,都 要进行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苯酚
75
150
450
750
1500
硫酸铵
22
44
130
217
435
K 2HPO 4
5
10
30
51
102
NaHCO 3
75
150
450
750
1500
FeCl 3
10
洁干燥的反应瓶及测压管 种溶液。
14 套,测压管中装好 Brodie 溶液备用, 反应瓶按下表加入各
中央小
反应瓶 编号
实验三 粉尘粒径实验测定
一、 实验目的 利用 TZC-4 型粒度测定仪,记录各种组分在液体中的沉降过程,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
并作出沉降曲线,求出不同粒径范围内的粉尘所占的百分数,从而掌握重力沉降法测定粉尘 粒径分布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液体重力沉降法是根据不同大小的粒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不同这一
天平接通电源就开始工作 , 通常需要预热 30min 方可达到操作温度 , 进行操作使用。 (2)天平校准 五 .试样的测试和计算 1.测试 1) 接通计算机电源 , 将鼠标点在 TZC-4粒度测定仪图标上 , 快速双击鼠标左键 , 进入颗粒测定 窗口。 2) 测试样品时 ,用鼠标点击“沉降曲线采集” , 进入“粒度测定 - 〔数据采集〕”窗口,点击 “参数设置”菜单 , 弹出参数设置对话框 , 按对话框要求逐条键入参数 , 检查正确无误后 , 点击“确定”。 3) 将称盘放入盛有悬浮液(经充分搅拌的沉降液+分散剂+被测样品)的沉降筒的底部, 再把称盘上下往复拉几次,主要用来改变搅拌机搅拌后产生的离心力,防止粗颗粒向沉 降筒器壁沉降。 4) 将前吊耳向上翻起,沉降筒放到天平底板上,再把前吊耳放下,迅速把称盘挂到前吊耳 上,天平经过短暂的平衡以后,面板显示的数字变动逐渐趋小,此时按下天平面板上的 “TAR”清零键,同时迅速用鼠标点击 “沉降曲线采集 ”菜单,显示屏上马上显示出采集的 沉降曲线。 上述这一操作要熟练掌握,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防止被测样品大量沉积。 5) 应尽量使样品可沉降颗粒都沉降, 沉降曲线趋于水平时, 用鼠标点击 “终止采样 ”菜单,曲 线采集便结束。 6) 如果需要保留该样品的试验曲线,请点击“数据储存”菜单,显示屏上出现保存对话框。 在文件名栏内键入样品名称, 再点击“保存”, 曲线保存完毕对话框消失。 点击“返回” 菜单,整个沉降数据采集过程完成,返回到窗口。 2.计算
(1) 取已建污水活性污泥或带菌土壤为菌种,在间竭式培养瓶中以含酚合成废水为营养、 曝气或搅拌,以培养活性污泥。
(2) 每天停止曝气一小时,沉淀后去除上清液,加入新鲜含酚合成为水,并逐步提高酚 的浓度。达到驯化活性污泥的目的。
(3) 当活性污泥数量足够,且对酚具有相当去除能力后,即认为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已告完成。停止投加营养,空曝 24 小时,使活性污泥处于内源呼吸阶段。
(1) 干燥 将试样放入烘箱烘干,烘箱的温度应根据试样的性质而定,一般取 80℃左右,保温 4
小时,然后将试样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 称重
2
一般试样量可选择 3-10gCaCO3, 测量范围在 1-160 m之间。 (3)悬浮液的制备
根据试样选择适当的沉降液, 最常用的沉降液是蒸馏水。 为了更好地测得颗粒的分布 值,防止试样粘结, 需加分散剂。 选取 0.2%的六偏磷酸钠, 将 0.2%的六偏磷酸钠溶液 5mL 到入 500mL的蒸馏水中 , 然后到入沉降筒中 , 用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 , 便成为制备好的沉降 液体 . 测定出沉降液的温度及粘度和密度。 (4) 把被测试样 , 到入制备好的沉降液中 , 再用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 , 搅拌时间为 30-60 分 钟。 2. 天平部分的操作使用
18
dp
ut
(p
L )g
当测出颗粒沉降至一定高度 H 所需之时间 t 后,就能算出沉降速度 ut,进而算出颗粒直 径 dp,上式可改写为:
18
H
dp
( p L )g t
式中: H 沉降高度(沉降液面到称盘地面的距离) ( cm) t 沉降时间( s)
利用上述原理了求得颗粒分布情况。 仪器使用时,只要将被测定物( 3 10g)烘干后放在 500ml 沉降液中经搅拌后进行测试,求 得沉降曲线,并计算颗粒大小及它们的百分比。 三、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TZC-4 型粒度测定仪 2.旋转式液体粘度计 3.液体比重计 4.分析天平 5.搅拌器 6.恒温烘箱 7.水银温度计( 1-100℃) 8.烧杯、量筒等玻璃仪器 四、 准备工作 1. 测试样品制备:
4
3. 以 lgc 为横坐标,以 lg x 为纵坐标,画出各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并以弗兰德利希方程 m
的形式求出其吸附方程。
弗兰德利希吸附等温方程为 :
x kc n m c-达到平衡时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
-1
mol L
x- 被吸附的苯酚的千克数
m-活性炭的千克数
k、m-为常数
五 、实验结果分析
1. 评价各种吸附剂对苯酚的吸附能力。
2) 打印结束后,点击“返回”菜单。 六.思考题 1.选择沉降液、分散剂的依据。 2.测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3.这样计算各种粒径范围内的沉降量百分比?
实验三 吸附
一、 实验目的 测定吸附等温线
二、 实验原理 液体或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时,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
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 本实验利用活性炭吸附有机物苯酚。
2.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原水及滤出液中酚的浓度。 具体方法为:取原液 1mL 于 50mL 比色管中,加水至 35mL 左右,加缓冲溶液 0.5mL
再加四胺基吡啉 (2%)1mL ,铁氰化钾 (8%)1mL ,定容,显色 10min,于 510nm 处实验空白 为参比 ,用 1cm 比色皿测吸光度,记录数据,计算原水及滤出液中酚的浓度。
(4) 取上述活性污泥在 3000rpm 的离心机上离心十分钟,倾去上清液,加入蒸馏水洗涤,
在电磁搅拌器上搅拌均匀后再离心,反复三次,用 pH=7 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配制成所需
浓度的活性污泥悬浊液。因需时间较长,此步骤由教师进行。
2.含酚合成废水的配制
按下表配制五种含酚浓度不同的合成废水(单位为 mg/L ):
反应瓶内液体体积 (ml)
杯中 10% KOH 溶 液体积
液体总 体积 (mL)
备注
(mL)
6
蒸馏水
活性污泥 悬浮液
75mg/L 的 含酚废水
150mg/L 的含酚废

450mg/L 的含酚废

750mg/L 的含酚废

1500mg/L 的含酚废

1、 2
4
0.2
3、 4
2
2
5、 6
2
7、 8
2
9、 10
2
11、12
2
13、14
2
0.2
2
0.2
2
0.2
2
0.2
2
0.2
2
0.2
温度
4.2
压力
对照
内源
4.2
呼吸
4.2
4.2
4.2 4.2
4.2
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应先向中央小杯加入 10%KOH 溶液,并将折成皱折状的滤纸放在杯口, 以扩大对 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