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力学计算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中考《力学计算专题复习》公开课课件

初中物理中考《力学计算专题复习》公开课课件

解:η=30% v甲=20m/s v乙=15m/s g=10N/kg (1)S’=150×4cm2=0.06m2 由表可知m=1860kg F压=G=mg=1860kg×10N/kg=1.86×104N P= F压/S’=1.86×104N/0.06m2=3.1×105Pa (2)【分析】由示意图可知,S甲=4.8m+550.2m+5m=560m t乙= t甲= S甲/v甲=560m/20m/s=28s S乙=v乙t乙=15m/s×28s=420m △S=450m-S乙=450m-420m=30m (3)行驶200km总耗油V=2×10L=20L=0.02m3 m= ρV=0.7×103kg/m3×0.02m3=14kg Q放=mq=14kg×4.6×107J/kg=6.44×108J W= Q放η=6.44×108J×30% =1.932×108J
(3) m石=G/g=6.0N/10N/kg=0.6kg V石=V 排=F浮 ρ水g=2.4N 1.0×103kg/m3×10N/kg=2.4×10-4m3 ρ石=m石/ V石=0.6kg / 2.4×10-4m3=2.5×103kg/m3 答: (1)在湖水中石块受到的浮力是2.4N;(2)湖水对此处湖底的 压强4.8×104Pa;(3)石块的密度2.5×103kg/m3。
W有用=Gh=800N×2m=1600J (2) W=FS=500N×4m=2000J P=W/t=2000J/50s=40W W总=2000J 4 答:(1)货物对地面的压强2×10 Pa; (2)拉力F的功率是40W; η=W有用/W总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1600J/2000J=80%
学法指导 力学计算题的主线是”力” ,解题 时按以下思路进行: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 ③根据有关定律,原理或规律建立 关系式; ④解关系式及分析解答。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 力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 力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doc
“整分合补测”五环节复习模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活动知识回顾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实战准备
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一、回顾解决力学综合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
1.密度公式
2.重力公式
3.压强公式
4.浮力公式
5.功的定义式
6.滑轮组 费距离公式
7.滑轮组自由端拉 力
8.机械效率
二、重点题型解析:
【例1】建设工地的压桩机常会用到一种如图13.1-1所示长方体混凝土块。
求:(1)混凝土块的体积
(2)混凝土块的质量
(3)混凝 土块受到的重力
(4)混凝土块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混凝土的密度 为2.8×103kg/m3)
(5)混凝土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例 2】如图13.1-3所示是某建筑工地上一台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它在50s内将重为2.4×104N的钢材匀速提高10m。已知拉力F为104N。则这个过程中: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力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记密度、重力、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和滑轮组规律的有关计算公式。
2.熟练运用上述公式或变形式进
行力 学综合计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综合计算能力。
重点
1.公式的选择及应用2.受力分析
难点
寻找解题思路及公式的转换和变形
教学方法
2.若题目中涉及物体浸在水中,对应人和物体有两个受力示意图。其中和 ,分别对应上述公式中的和。则等价公式为。
3.若题目中给出人对地面的压强,则用于求。反之,若知道了F支,便可求出。

中考物理复习教学设计力学计算题解题策略

中考物理复习教学设计力学计算题解题策略

《初中物理力学计算解题策略》教学设计的练习。

设计意图:1、复习力学公式和力学单位换算,及注意事项;2、为模型分析写下伏笔。

三、导学•我尝试(一)力学计算秘籍1、记——熟记公式2、找——读题目,找已知量和所求量3、用——把已知量代入相应公式计算温馨提示:单位统一,解题规范设计意图:1、让学生掌握初中物理力学计算技巧;2、引导学生规范做题。

(二)解决问题×107 N的箱梁运到铺设位置。

(1)当箱梁静止在水平桥面时,箱梁与桥面的接触面积为200 m2,箱梁对桥面的压强;(2)工作时,“昆仑号”将箱梁自桥面竖直向上提升0.6 m,固定好后,载着箱梁水平向前运动了30 m。

此过程中克服箱梁所受重力做的功为多少;(3)如图所示,“昆仑号”将箱梁运到桥墩A、B之间的正上方时水平静止。

图中l表示MN1表示ON的水平距离,G表示“昆仑号”与箱梁受到的总重力(不包括轮车A受的水平距离,l2到的重力)、其重心在O点,F表示桥墩B上的支腿对“昆仑号”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那么支腿对昆仑号的支持力F的表达式怎么表达?学生上台演示第一问和第二问问题。

学生进行点评,教师进行点评。

点评结束后询问学生第三问完成情况,引导学生讲解出第三问的难点,以及后面对第三问的突破。

(三)交流小结1、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收获;2、总结本节课计算专题的秘籍,加强学生对力学计算难点的理解;3、根据力做功的公式,与学生分享学习的成功秘籍。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加深对力学计算专题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应用、基本公式的运用。

四、中考•我能行让学生课堂完成《中考•我能行》的练习。

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超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103kg/m3,g取10N/kg。

(1)水面下4m处的船体上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2)若“天鲲号”×104m3,则它受到的总重力是多少?(3)某次作业时,水下重为G的泥沙沿着输送管匀速运动,泥沙运动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常见力学现象,能运用力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3)学会使用力学公式和图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3)学会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学基本概念(1)力、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基本概念;(2)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功、功率、能量等基本概念。

2. 第二章:平面图形的力学分析(1)力的合成与分解;(2)摩擦力的计算与运用;(3)斜面、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

3. 第三章: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1)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2)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规律;(3)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在物体运动中的应用。

4. 第四章:浮力与压强(1)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2)液体压强的计算与运用;(3)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应用。

5. 第五章:机械能(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2)功的计算与机械能的变化;(3)简单机械能的测量与转换。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问题;2. 利用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力学现象的感知;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 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4. 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单元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第一章:力学基础1.1 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解释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 力的计量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并解释1N的定义。

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对力的认识,如拉力、压力等。

第二章:运动和力的关系2.1 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位置变化的含义,区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2.2 力与运动的关系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的概念。

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如加速度和减速度。

第三章:重力与摩擦力3.1 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3.2 摩擦力的概念讲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分析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摩擦力的增大和减小。

第四章:浮力4.1 浮力的概念解释浮力的定义,即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力。

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即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4.2 浮力的计算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即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

第五章:简单机械5.1 杠杆的原理解释杠杆的分类,包括一、二、三类杠杆。

引导学生理解力臂的概念,即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5.2 滑轮和斜面的原理讲解滑轮和斜面的作用,即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分析滑轮和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六章:压强与浮力6.1 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的定义,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即压强等于力除以受力面积。

6.2 压强与浮力的关系讲解液体和气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原因。

分析压强对浮力的影响,如液体密度和深度对浮力的影响。

第七章:牛顿第二定律7.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解释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引导学生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7.2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物体受到的力。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中考力学、电学计算题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中考力学、电学计算题复习教案

中考力学、电学计算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熟记力学、电学、热学中的计算公式。

(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求解物理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完成例题,并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

(2)使学生养成细心、严谨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解题技巧的训练。

教学难点:养成规范答题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复习课教学【专题解读】【考点典例剖析】考点1 力学计算题型1:速度、重力、功、功率、机械效率相结合如图所示,叉车在10 s 内将质量为2 t 的大理石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1 m,发动机所做的功是5×104 J。

(g 取10 N/kg)求:(1)大理石在10 s 内被提升的平均速度。

(2)叉车的支持力对大理石做的功。

(3)叉车提升大理石的功率。

(4)叉车提升大理石的机械效率。

题型2:密度、压强和浮力相结合如图甲所示,将一个质量为5.4 kg,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物块水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物块长0.2 m,宽0.1 m,高0.1 m。

(g 取10 N/kg)求:(1)物块的密度。

(2)图甲中,物块水平放置时对桌面的压强。

(3)图乙中,把物块竖直放置于足够大的容器内,然后倒入水,直至水深0.3 m,物块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力学计算题解题的思维方法:1.正向思维法:由已知条件入手。

2.逆向推理法:由待研究量入手。

3.双向交叉法:对综合性强、信息量大、涉及知识点多的复杂题目需由已知条件入手看能推出什么新条件,同时由待定研究量入手向前推理,看需要哪些相关量,使前后能联系到一起。

【考点典例剖析】考点2 电学计算题型1:欧姆定律有关的计算如图甲所示,在2022 年某工厂要研发一种新型材料,要求对该材料的承受的撞击力进行测试.在测试时将材料样品(不计质量)平放在压力传感器上,闭合开关S,由静止自由释放重物,经撞击后样品材料仍完好无损.从重物开始下落到撞击样品的整个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 随压力 F 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电源的电压为24 V,定值电阻R0=10 Ω.求:(1)在重物下落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的电阻是多少?(2)在撞击过程中,样品受到的最大撞击力是多少?题型2:电功、电功率有关的计算如图3-13 甲是某款电热水龙头.即开即热、冷热兼用.图乙是它的原理电路图,R1、R2为电热丝.通过旋转手柄带动开关S 接通对应的电路,从而实现冷水、温水和热水之间切换.有关参数如表所示.不考虑温度对电阻丝值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开关与1、2接触时,水龙头放出的水是_____( 填“温”或“热”)水,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2)水龙头放热水时,正常工作50 s,消耗的电能是多少?(3)R2的电阻值多大?电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1、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电学试题时,有些题目的已知条件并不明显给出,而是隐藏在其中,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而这些隐含条件可从物理现象、关键用语等已知条件中挖掘。

初中物理力学计算复习专题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力学计算复习专题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力学计算复习专题》教学设计(一)力学计算秘籍1、记——熟记公式2、找——读题目,找已知量和所求量3、用——把已知量代入相应公式计算温馨提示:单位统一,解题规范设计意图:1、让学生掌握初中物理力学计算技巧;2、引导学生规范做题。

(二)水平模型1、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让学生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引导学生知道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f=F 拉。

创设情景,让学生解出所求物理量;2、根据水平模型,让学生完成同类型练习。

质量为60kg 的小明骑着共享单车在千灯湖公园上匀速直线行驶,单车的重力约120N ,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 2,在5min 内行驶了1500m 的路程。

(g 取10N/kg) 求:(1)小明受到的重力是多少?(2)小明骑单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3)小明骑单车在水平面匀速前进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设计意图:1、从最简单的物理模型引入,达到由浅到深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2、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熟记水平模型相关公式;3、进行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实践应用。

(三)斜面模型1、物体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让学生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引导学生知道物体在斜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F 支不做功,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属于有用功,拉力做功属于总功,克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做功属于额外功。

强调在斜面上,拉摩F f 。

创设情景,让学生解出所求物理量;2、根据斜面模型,让学生完成同类型练习。

小明停放好共享单车后,看到一位工人正苦恼如何将笨重的货物搬上货车时,他看到了旁边有些长木板,马上帮工人搭成如图所示的斜面帮助工人将货物搬上货车。

斜面的长与高分别是2m和1m,工人用500N的力沿斜面把重800N的货物匀速推到车上。

(g取10N/kg) 求:(1)此过程中有用功是多少?(2)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设计意图:1、通过斜面模型分析,引导学生熟记斜面模型的相关公式;2、突出斜面重点公式,突破斜面易错点知识;3、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力学复习教案第一章:力学基本概念1.1 力的定义及分类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单位(牛顿)区分不同类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1.2 牛顿三定律掌握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掌握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第二章:固体、液体与气体的力学性质2.1 固体的力学性质了解固体的密度、比热容等基本性质掌握固体压缩的原因及效果2.2 液体的力学性质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2.3 气体的力学性质了解气体的压强、温度等基本性质掌握气体的膨胀与压缩第三章:力学题目解题技巧3.1 受力分析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识别各种力的作用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3.2 力学方程的应用熟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动能定理、势能定理等解决力学问题3.3 力学图形的分析掌握力的图示法、力的分解图等图形分析方法学会运用力学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力学实验与探究4.1 实验基本操作与技能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基本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4.2 常见力学实验了解并参与弹簧测力计、液体压强计等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及结果分析4.3 力学探究活动参与探究活动,如研究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关系等学会提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第五章:力学综合练习与模拟考试5.1 力学综合练习完成一定数量的力学综合练习题分析错误原因,巩固所学知识5.2 力学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分析考试成绩,查漏补缺第六章:静力学6.1 静力平衡理解静力平衡的条件学会使用平衡方程解决静力问题6.2 重心与支撑面掌握重心的概念及其位置的确定理解支撑面对物体稳定的影响6.3 摩擦力区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掌握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第七章:动力学7.1 直线运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7.2 曲线运动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学会计算曲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7.3 圆周运动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学习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第八章:能量与功8.1 动能与势能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8.2 功与能量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理解功与能量的关系8.3 机械效率学习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第九章:动量与碰撞9.1 动量的概念与计算学习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动量守恒定律9.2 碰撞的基本类型理解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学习碰撞中的能量转化9.3 爆炸与反冲学习爆炸产生的反冲力理解反冲现象的应用第十章:力学热点问题与拓展10.1 重力加速度学习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变化掌握重力加速度的应用10.2 宇宙探索理解万有引力在宇宙探索中的应用学习宇宙探索中的力学问题10.3 新能源技术了解新能源技术中的力学问题学习新能源技术对力的需求和应用十一章: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11.1 浮力的概念与计算理解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学会计算浮力的大小11.2 阿基米德原理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应用学会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11.3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学习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规律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二章:简单机械12.1 杠杆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学会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12.2 滑轮与斜面掌握滑轮和斜面的原理和应用学会计算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12.3 机械能的转化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原理学会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十三章:力学实验与数据分析13.1 实验设计与方法学习力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13.2 实验数据分析学会使用图表和数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实验数据分析的意义和目的十四章:力学综合练习与模拟考试14.1 力学综合练习完成一定数量的力学综合练习题分析错误原因,巩固所学知识14.2 力学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分析考试成绩,查漏补缺十五章:复习策略与考试技巧15.1 复习策略学习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和目标15.2 考试技巧学习物理考试的解题技巧和策略提高考试时的时间管理和题目应对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重点:力的定义、分类和单位,牛顿三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合中学九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
物理科组梁健
课题:力学计算专题复习
执教班级:九年级7班
公开课时间:2013-5-17
教学模式:作业调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熟记力学中的计算公式。

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求解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精选的练习和作业,并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

2.使学生养成细心、严谨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力学计算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力学公式的综合应用解题。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力学计算复习卷》课前作业部分内容。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一、作业复习与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所布置的课
前作业引入新课,了解学生对力
学公式的基本掌握程度。

【具体内容】:提问《力学计算
复习卷》课前作业填空题和讲解
课堂自主作业的第1题。

学生口头完成老师对
作业的提问。

5 6分钟
二、出示目标,明确重、难点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学习目
标和德育目标【详见本教案的教
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学生快速阅读教师展
示的教学目标与德育
目标
1分钟
三、课堂作业,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
的作业(即课堂教学知识点、教
学内容以作业形式展示)。

【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完成《力
学计算复习卷》课堂自主作业的
第2、3题。

各个学生自主独立完
成相应作业内容,让学
生代表把解题过程写
到黑板上。

10分

四、课堂作业评价教师结合教学重点,对课堂作业
进行讲解【详见多媒体课件】,
并对黑板上的解题过程进行评
价。

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
的基础上,自查解题过
程存在的问题,与同
学、老师共同解决。

10分

五、课堂作业提炼归纳。

引导学生提炼和归纳课堂作业
中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详见
多媒体课件的学法指导。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
式提炼和归纳课堂作
业中的解题知识、技能
与方法,师生互动。

5分钟
六、课堂思维延伸
教师精选近年中考出现的
力学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本节
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进行分
析解答。

【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完成《力
学计算复习卷》课堂思维延伸的
的第1、2题,选择性评讲部分
内容。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进行对所归纳的解题
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实
践应用。

10分

七、小结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提出学习要
求。

【详见多媒体课件小结】
学生回顾本课内容,自
查漏补。

2分钟
八、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课后完成老师布
置的作业。

1分钟
教学反思(课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