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家语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读懂“诗家语”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读懂“诗家语”课件
镜:名作动 照镜子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
暗:使(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早过大通驿》)
软、轻:使动用法,把眼见的动态的水和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
课堂研学 一、懂得“诗家语”——诗歌语言变形:改变词性
高考对接 找出下面这首诗的词类活用。
插田歌(202X全国卷三)
高考对接 找出下面这首诗的互文。
精卫词(202X卷三)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课堂小结
诗歌的意象组合常会存在跳跃。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强调、声律要求或出于修 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生:升起 怜:喜欢 期:约定
课内固学 翻译诗句,指出下列诗句中体现的“诗家语”变形方式。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泉壑带(环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重要词语!联想想象!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词类活用、语序、省略)+互文修辞
22
课内固学
翻译诗句,指出下列诗句中体现的“诗家语”变形方式。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茅茨:茅草屋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主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读懂诗家语 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主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读懂诗家语 教学PPT课件

探究规律,明诗语
请各组讨论探究“诗家语”的特征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上述诗句有哪些“不合理”“不合法”之处? 请各组用5分钟讨论探究,抽选小组把结果写到电子白板。
12、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新城道中》) 漂浮的晴云好似给山岭戴上一顶棉帽,初升的太阳像一个铜钲挂在树 头。 13、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柳叶青青掩映着春山,夕阳西下,鸟儿躲到了盛开的梨花树上。 1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 溪头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1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满庭芳》) 风使春季的莺雏长大,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
它常常是无言的
“鹦鹉前头不敢言”,“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至言无言”,诗在想象世界里是极端自由的,它不为外界所局 限。但诗的语言又因为诗拥有最大自由而成为最不自由的语言。 语 言在感情世界、内心世界面前是苍白无力的, 只好“诗出侧面”, 指引读者走进诗的世界。以“不说出”来代替“说不出”。如“鹦 鹉前头不敢言”,“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等等都是诗在笔墨 之外,意在言外。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戴着锦帽,穿着貂裘,带着上千骑的随从,席卷平坦的山冈。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潭影令人心坦荡空灵。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 《水调歌头》)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毫无睡意 (的我)。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河破碎,(像)风中飘飞的柳絮,身世浮沉,(如)雨中的浮萍。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 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上芳草茂盛。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之读懂诗家语课件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之读懂诗家语课件
因此,古代诗词鉴赏的第一步就 是了解诗家语的特点以读懂诗歌,否 则就谈不上鉴赏。
“诗家语”的特点
(1)特殊句法 ●语序倒装: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
定语挪位等 ●省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也可以是关联词 (2)词性词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3)互文见义 (4)意象叠加
译文 春天(织妇)养蚕剥茧抽丝又织成绢,夏季再次养蚕剥茧(织绢)。 绢尚未织成就打算拿去缴纳官府所征赋税,丝还在纺车上就考虑拿它去赎回 典押的东西。 织妇一春一夏忙于养蚕织绢,到头来自己却仍穿着布制衣裙。 能有布衣穿的时候还算可以,但今年无麻织布,只怕连布衣也穿不上了。
课本例题2
念奴娇
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②
3.省略介词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省略连词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B.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词类活用
分类
名词活用 作动词
名词的意 动用法 名词活用 作形容词 名词作状 语 形容词活 用作名词 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
D.定语挪位
a.定语挪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常式:青海长云暗雪山,遥望孤城玉门关。 分析: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为“玉门关”的定语,现却被挪在 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陆游《昼卧》) 常式: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晴》)
“以……为重”。
一词多义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 《暮江吟》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 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 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 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 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课时读懂诗家语》课件

《课时读懂诗家语》课件

阅读经典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习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借鉴经典诗歌的创作手法,如对比、象征、隐喻等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参加诗歌创作比赛,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艺术修养 阅读诗歌评论和研究文章,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和背景
汇报人:PPT
押韵:诗歌中经常使用押韵,使诗句更加朗朗上口 节奏:诗歌的节奏感强,读起来富有音乐美 修辞手法:诗歌中经常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意境:诗歌通过描绘景物、人物等,营造出一种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
语言简洁:诗歌语 言简洁明了,易于 理解
寓意深刻:诗歌语 言寓意深刻,富有 哲理
情感表达:诗歌语 言情感表达含蓄, 富有感染力
形象生动:诗歌语 言形象生动,易于 想象
如何读懂诗歌语言
创作背景:了 解诗人所处的 时代背景、社 会环境、文化
氛围等
诗人生平:了 解诗人的生平 经历、性格特 点、思想情感

诗歌主题:了 解诗歌的主题、 情感、寓意等
诗歌语言:了 解诗歌的语言 特点、修辞手 法、表达技巧

关键词:诗歌中具有特殊含 义的词语
意象: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 的形象或事物
深层含义:诗歌中蕴含的深 层次情感、思想或哲理
结合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理 解意象和关键词在诗歌中的具
体含义
韵律:诗歌的韵 律是指诗歌的音 节、音调和节奏 的组合,通过韵 律可以感受到诗
歌的音乐美。
节奏:诗歌的节 奏是指诗歌的音 节、音调和节奏 的组合,通过节 奏可以感受到诗
封面:标题、作者、日期等基本信息
目录:列出所有章节和子章节,便于观 众了解内容结构
引言:介绍主题、目的和背景,激发观 众兴趣

2024年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读懂诗家语精品课件

2024年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读懂诗家语精品课件
宾语前置
【语序倒装】
A.主谓倒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正确的语序是: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分析:“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 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 译文: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病树的前头万树茂盛。
名—形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文: 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潭影令人心坦荡空灵。
形—使动
读懂诗家语 ——空白省略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 《水调歌头》)
译文: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
|—
——
合乎押韵和对仗的要求
平仄不符合
昼卧 陆游
忽忽见春尽,徂年那更还。
|—
—|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
|—
转化词类 还原语序 补充省略 整合句意
牛刀小试:
次北固山下
唐代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译文
旅行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 恰好把帆儿高悬。
能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含义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读懂诗歌突破口
02 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歌格律的要 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赅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读懂诗家语》课件

《读懂诗家语》课件

诗歌创作的理念和思路
了解诗歌创作的理念和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诗歌创作,并表达自 己的情感和体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歌的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
诗歌的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是诗歌的核心,通过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我 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读懂诗家语》PPT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帮助你读懂诗歌,了解它的定义、特点以及中国传统诗歌的种 类和形式。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
诗歌是一种通过丰富的意象、抒情的语言和独特的韵律来表达情感、思想和 体验的文学形式。
古赏诗观点与鉴赏方法
学习古赏诗观点和鉴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和内涵。
中国传统诗歌的种类和形式
中国传统诗歌包括乐府、绝句、律诗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 点和韵律结构。
诗歌的语言特征和艺术效果简 析
诗歌通过丰富的语言特征和艺术效果,使作品更有感染力,更能触动读者的 心灵。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技巧
诗歌通过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技巧,传达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加生动和丰富。

高考诗歌鉴赏:立足整体,读懂诗家语ppt(共18张)

高考诗歌鉴赏:立足整体,读懂诗家语ppt(共18张)

酬李穆①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注]①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 方法三:
置身诗境,以意逆志 ,完成试题。
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把自己当作 诗人,“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 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试题参考答案:一二两句站在访客(远客)的角度写,三四 两句从主人(作者)的角度写;想象访客旅途的艰辛,暗含 对远客的体贴以及对客人来访的感激。 (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试题参考答案: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 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青苔 黄叶满贫家”,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 客至而喜。 补充答案: 潦倒中有亲人来访的温暖、慰藉 因家境清贫,不能好好招待客人而愧疚不安
方法一:助信息,通读全诗,把握章法。
酬李穆①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注]①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
题目、注释——人物关系 空间:路上——家中 章法:主客对写 整体把握:主客之间的深厚情谊
酬李穆①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注]①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 方法二:观照整体,结合题意,揣摩细部。 孤舟、天涯、万转、赊——旅途孤寂、路途遥远, 历经艰难险阻 扫——迎客的急切、热情——翁婿之间感情的融 洽深厚 满——无人登门的冷落、寂寞——贫困潦倒,无 心打扫 柴门、贫家——贫穷,谦辞——好客,歉疚
5.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 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遥想公谨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6.《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 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的句子是羽扇纶巾 “ , ,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 7.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 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读懂诗家语》课件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读懂诗家语》课件
3、转,是诗意转折,照料前后,其基础是跟“承句”有情感逻辑或事实逻辑方 面的关系,把诗境向前推动一步。往往由景及人,由古及今,转向诗歌主旨的 揭示。
4、合,是全诗的结尾,与起相呼应,精炼含蓄,点明主旨,束收全篇。
例析: 王维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理解方法 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 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 正弄懂其原意。
(3)典例剖析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烟”“月”、 “水”“沙”互文,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 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 中的“主人”“客”互文,应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 又一起到了船上”。
例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我们把诗人省略的部分补充 后意思就完整了:诗人在小楼彻夜听春雨,第二天早晨便有人在深巷卖杏 花。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 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 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 板桥充满清霜,留下了先行客人的足迹。)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第二三句有点难懂,其实只要还原成现 代汉语的语序,意思就非常明确了。“黄河入海流”,其实就是“黄河流入 海”,“欲穷千里目”就是“目欲穷千里”,这样的话,谁都可以理解了。
例如,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 葛。
•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 呢?
• 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 原来作者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分 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

定语挪前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 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 ,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 望玉门关。
一轮能力目标:
能 读懂
会 鉴赏
巧 设题
精 表达
二、诗歌怎么读——理解内容减少偏差
把握诗歌内容常见的问题
知识层面 意象典故 文言词汇
理解问题 1.读不懂 2.读不全
语言层面 语法关系 语义关系
诗词鉴赏特别提示 一个核心 六个着眼点
题目 作者

注解 意象
细节 关键词
如何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诗歌语言 具有含蓄性,跳跃性,凝练性。 无法,无理。
谓语不全
• 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 连日不断的积雨声。
• 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 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
• 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 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 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 吃了好闹春耕。

定语挪后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 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 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 ,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 ,而不可能是“月”。
• 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多重倒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正序”应为: 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 【参考答案】 • (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
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 清新、俊逸。 •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 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 表现手法。 •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 白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 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杜甫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前后两句分别省略“含”字和“作” 字
省略谓语(动词 )
• 2、意象组合: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 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
• 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 以直接拼合,
• 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摇曳碧云斜
碧云摇曳斜
荡胸生层云
生层云荡胸
• 古人写诗改变词序语序,固然出于诗歌语 言新奇的需要,但主要出于以下需要:
•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补充省略
《访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省主语
• 野旷天低树
省介词
• 《蜀相》

15全国卷2 唐诗《残春旅社》
羁旅思家诗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 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诗歌备考目标及理念
一轮知识目标:
(1) 培养阅读诗歌好习惯。 (2) 熟悉诗歌中常见意象。 (3) 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 (4) 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5)梳理各题型解题思路。 (6) 落实关键点答题意识。

新城道中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饷——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
• 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 云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是 挂的主语,岭上积聚了晴云 好像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 了太阳好像挂上了铜钲
•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 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 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不合法:改变词性、颠倒语序、省略成分
把握词性改变! 还原语序! 补充省略!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8
把握词性改变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病树前头万木春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
粪土当年万户侯 艰难苦恨繁繁霜鬓
名作动
名 作 形
形容词意动
形容词使动
• 找出下面活用的词: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空人心 •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暗离室 • 风老莺雏,雨肥肥梅子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冷青松(03高考题)
状语放在宾语的位置
13

宾语前置
•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 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
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
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
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
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 似乎成了主语。
思想 感情
14全国卷2 15全国卷1
唐诗《含山店梦觉作》 和宋诗《宿渔家》
羁旅思乡诗
唐诗《发临洮将赴北 亭留别》
写景抒情诗
8.韦庄在诗中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感情?(6分)
表达 技巧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 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
谁不为这奇妙的诗情画意所倾倒?
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 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 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 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如天上坐船, 似雾中看花”
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知人面去何处, 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了他,酒朋诗侣。” (“正序”应为:
酒朋诗侣,香车宝马,来相召,(我)谢 (绝)了他。
练习:指出下列诗句的正序读法。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峨眉山半轮秋月
2、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杜甫) 忆曾游寺处,怜再渡桥时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 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高考怎么考——明确方向少走弯路
1
诗歌怎么读——理解内容减少偏差
2
备考怎么练——考点通关不留盲点
3
一、高考怎么考——纵观近三年课标卷诗歌高考考题
考卷
体裁
13全国卷1 宋词《桥仙》
题材
题干设问
涉及考点
山水田园词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6分)
改变词性的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
炼字!
还原语序!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主语后置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
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
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
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13全国卷2 14全国卷1
宋诗《次韵雪后书事 二首(其一)》
咏物言志词
宋词《阮郎归》
写景抒情词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 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 要分析。(6分)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 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 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名词句,一个名词性词组, 就算一句。无谓语或谓语不全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无谓语
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 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 远处的树色,
•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 名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