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肿瘤
鼻部肿瘤介绍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症状是鼻塞,鼻内新生物表面呈乳头状。
但有一种叫做“内翻性乳头状瘤”,因为乳头向粘膜深层生长,表面较光滑,容易与鼻息肉相混,需要作病理切片鉴别。
乳头状瘤切除后易复发,且有癌变可能,需引起重视。
血管瘤则以反复鼻出血为主要表现,有时出血量较多。
恶性肿瘤多见于 40 岁以上的人,年轻人也有发生。
鼻腔、鼻窦的解剖位置较隐蔽,又都近眼眶和颅底,早期发现比较困难,早期症状主要是单侧性比较长期的鼻涕带血。
随着癌肿的长大,出现逐渐加重的鼻塞;当癌肿有坏死或继发感染时,鼻涕就带一种特殊的腥臭味。
介绍患侧头痛也比较常见。
同侧不明原因的上列牙齿疼痛和面颊部麻木感是上颌窦癌早期的重要症状之一,当第一双尖牙,第一、二磨牙发生疼痛,而在牙齿本身找不出明显病变、拔牙后疼痛又未能解除时,须做进一步检查。
由于癌肿不断地向周围组织浸润和发展,按它所生长的不同部位,可引起一系列不同症状,如眼球移位、张口困难等。
晚期癌肿可以破坏骨质,穿破软组织向面部或口腔顶部穿出。
癌肿发生转移时,可以在颌下、预测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一般固定而没有压病。
X 线拍片对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有帮助。
局部肿块的病理切片检查对于明确肿瘤性质、决定治疗方案是必要的。
鼻部肿瘤手术鼻、鼻窦的良、恶性肿瘤临床多见。
由于鼻、鼻窦与前颅窝、眼眶、泪器、鼻咽、翼腭窝及口腔等部位解剖关系密切,鼻及鼻窦肿瘤常可侵及这些部位;部分来自于前颅窝、鼻咽、眼眶等部位的肿瘤也常常累及鼻部;原发于鼻一颅、鼻一口、鼻一眶等交界部位的肿瘤可双向发展,引起鼻腔和鼻窦并发症。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鼻窦内镜技术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对鼻部肿瘤的认识、诊断水平有进一步提高,从而拓宽了鼻部手术适应证范畴,在选择手术进路、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后处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结合激光、射频、微波等领域的新技术的开展,以及微创外科理念,改进了对传统鼻、鼻窦肿瘤围手术期的认识,注重了对交界部位肿瘤诊断与术式的探索,重视了鼻和鼻窦正常生理功能的保全和恢复,使鼻部肿瘤手术正在全方位发展、并日益成为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鼻肿瘤的常见征兆如何及早确认并求医

头痛
症状:持续性头 痛,可能伴有恶 心、呕吐等症状
原因:鼻肿瘤压 迫神经,导致头
痛
治疗:手术切除 肿瘤,缓解头痛
症状
预防:定期体检, 早期发现鼻肿瘤,
及时治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面部疼痛或麻木感
鼻肿瘤可能导致面部疼痛或麻 木感,这是由于肿瘤压迫神经 所致。
面部疼痛或麻木感可能是鼻肿 瘤的早期征兆,应及时就医检 查。
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 治疗,不要擅自改变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要求进 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
情变化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 助于病情的恢复和治疗效
果的提高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治疗
保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
积极面对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保持充足的睡 眠,增强免疫力
定期复查,及时掌握情变化,及时治
疗
复查时间:根据 医生建议,定期
如何寻求医疗帮助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确定症状:观察鼻部是 否有肿块、出血、疼痛
等症状
预约检查:提前预约检 查时间,避免等待时间
过长
咨询医生:向医生描述 症状,了解可能的疾病
原因
配合检查:按照医 生的要求进行各项 检查,如鼻内镜、
CT等
选择医院:选择正规、 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
查
听取医生建议:根 据检查结果,听取 医生的治疗建议和
注意事项
鼻腔鼻窦内的恶性肿瘤

常见的病因包括长期慢性炎症、放射 线暴露、化学物质接触、遗传因素等 。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鼻腔鼻窦内恶性肿瘤在头 颈部肿瘤中较为常见,发 病率较高。
年龄与性别
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种族的发病率 存在差异,可能与环境因 素和生活习惯有关。
PART 02
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化学治疗
化疗原理
化学治疗使用药物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于某些类型的鼻 腔鼻窦内恶性肿瘤,化疗可以作为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治疗。
化疗药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紫杉醇类、氟尿嘧啶类等。具体药物选 择需根据肿瘤类型和病情制定。
化疗副作用
化疗可能导致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 下进行治疗。
内窥镜检查
生化指标检测
通过鼻腔内窥镜检查,观察鼻腔及鼻窦内 的肿瘤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并可取 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部分鼻腔鼻窦内恶性肿瘤可引起血清肿瘤 标志物水平升高,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有 助于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
良性肿瘤
鼻腔鼻窦内良性肿瘤如血管瘤、乳头 状瘤等,生长缓慢,症状较轻,与恶 性肿瘤在影像学和内窥镜下有明显区 别。
康复护理
术后护理
01
鼻腔鼻窦内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复查和换药
,以确保手术效果和预防感染。
心理支持
02
恶性肿瘤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
够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训练
03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呼吸训练、语
言训练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例鼻部巨大肿瘤切除并三明治法修复

D:按照鼻翼缺损大小取耳后皮肤软骨瓣用于修复鼻翼缺损 E:耳后旋转带蒂皮瓣修复耳廓缺损 F:耳廓皮肤软骨瓣重建鼻翼内侧面及鼻翼支架 G:左侧面部推进皮瓣修复鼻外侧缺损 H:术后2月复查
01 大小细节
取耳后软骨时,皮肤应 大于软骨1mm左右,以 便重建鼻腔时更加易于 缝合,操作时尽量避免 皮肤与软骨分离,以维 持更好地皮肤血供
一例鼻部巨大肿瘤切除并三明治法修复
目录 CONTENTS
PART 01. 病例介绍 PART 02. 手术方式 PART 03. 讨论分析 PART 04. 心得体会
术前检查
术前病理
主诉
颈部及颌下未见肿大淋巴结
鳞状细胞癌
基本资料
患者,男,73岁,长期户外劳动
发现左侧鼻部包块 半年,疼痛并迅速 增大半月
现病史
左侧鼻翼可见一4.5cm*4cm*3cm 大小新生物,表面粗糙不平,中 央可见局部坏死
术前讨论
常规术前检查未见明显 手术禁忌
OPERATION
鼻部肿瘤扩大切除+耳廓取皮肤软骨瓣并转移皮瓣修复+鼻翼重建+左侧面部皮瓣修复重建术
全身麻醉
A:术前
B:切口,沿肿瘤边界扩大5mm以上
C:肿瘤切除后遗留组织缺损,左侧鼻翼及部分鼻腔外侧壁缺如,按“n”形分别取内外侧切缘送冰冻,获取阴性切缘
04 血供丰富
设计面部切口时尽量依 据皮纹、面部皱纹、鼻 唇沟等生理凹陷来隐蔽 切口,蒂部尽量位于面 部重要血管分支处,如 眶下动脉、颞浅动脉、
上唇动脉等
感谢聆听,敬请指导
02 形态细节
取耳后软骨时尽量选取 耳廓卷曲部位,因其卷 曲形态更接近鼻翼鼻腔 面的弧形形态,重建后 有利于恢复鼻外观形态 及鼻腔形态
鼻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及护理

康复锻炼: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鼻部皮肤恶性肿瘤的预防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预防癌症
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摄入:这些食物可能导致肥胖和慢性疾病,增加患癌风险
鼻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及护理
刀客特万
01.
鼻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
02.
03.
目录
鼻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护理
鼻部皮肤恶性肿瘤的预防
1
鼻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防止扩散
手术方式:根据肿瘤位置和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轻心理压力: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辅导: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患者走出心理困境
生活护理
保持鼻部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进行鼻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注意防晒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定期复查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原理: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
放射治疗方法:外照射、内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
放射治疗适疗副作用:皮肤损伤、黏膜损伤、脱发等
放射治疗注意事项: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阳光直射、注意饮食等
3
2
1
4
5
化学治疗
1
避免加工食品和腌制食品:这些食品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和苯并芘
耳鼻咽喉肿瘤

喉癌
喉癌(carcinoma larynx)发病率约占全 喉癌(carcinoma of larynx)发病率约占全 身肿瘤的1 5%,在耳鼻喉科领域中仅次于 身肿瘤的1~5%,在耳鼻喉科领域中仅次于 鼻咽癌和鼻腔,鼻窦癌,居第三位。好发 年龄为50~70岁。男性较女性多见,约为8 年龄为50~70岁。男性较女性多见,约为8: 1,以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发病率最高。 喉癌的发生病因不明,可能与过度长期烟、 酒、有害化学气体刺激有关。以鳞状细胞 癌最为多见,其次为基底细胞癌,腺癌等。
临床表现
鼻咽癌多发于鼻咽顶后壁及咽隐窝处,因位 置深藏而隐蔽,检查比较困难,本病早期缺 乏特征,为一般症状所掩盖而被忽略或误诊。 常见症状为: (一)鼻部症状:早期常于抽吸时有血性鼻涕 或痰内带血丝,一般出血量不多,晚期可有 大量出血及鼻阻。 (二)耳部症状:癌肿阻塞或压迫咽鼓管而出 现耳闷、耳鸣及听力减退,常伴有鼓室积液。 晚期肿瘤可循咽鼓管进入中耳,可引起化脓 性中耳炎改变,分泌物常带血。 (三)颈淋巴结转移:常为患者最早发现的症 状,占40%。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多位于胸 状,占40%。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多位于胸 锁乳肌后缘,乳突尖下方,下颌角后上颈上 深淋巴结,以后渐侵及颈后三角区颈部淋巴 结,质较硬,固定, 结,质较硬,固定,边界不清
耳鼻咽喉肿瘤
授课讲稿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教研室
上颌窦癌 鼻咽癌 喉癌
上颌窦癌
上颌窦癌(carcinoma 上颌窦癌(carcinoma of the maxillary sinus) sinus) 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耳 鼻咽喉各部恶性肿瘤总数的20%。以鳞状细 鼻咽喉各部恶性肿瘤总数的20%。以鳞状细 胞最多见,其次是移行细胞癌、基底细胞 癌、腺癌等,肉瘤则较少见。多发生于40 癌、腺癌等,肉瘤则较少见。多发生于40 岁以上的男性。
鼻部肿瘤的治疗方案

鼻部肿瘤的治疗方案概述鼻部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类型,通常起源于鼻腔、鼻窦或鼻咽部。
治疗鼻部肿瘤的方案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鼻部肿瘤治疗方案。
早期鼻部肿瘤的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早期鼻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旨在完全切除肿瘤。
手术的具体方法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术方法:1.内镜手术:对于较小的肿瘤,可以通过鼻腔进行内镜手术。
此种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适用于肿瘤较小、未扩散的情况。
2.开放手术:对于较大、更复杂的肿瘤,开放手术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此种手术需要在鼻腔上方进行切口,以便更好地露出病灶。
开放手术可能需要较长的康复期。
放射疗法对于一些早期鼻部肿瘤,放射疗法可能被用作手术的补充治疗,以确保肿瘤的完全切除。
放射疗法的方式通常分为以下两种:1.外部放射疗法:外部放射疗法使用线性加速器或其他设备将放射线传递到肿瘤区域。
这种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破坏肿瘤细胞,并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2.内部放射疗法:内部放射疗法需要将放射性物质直接放置到肿瘤区域,以便更直接地照射和破坏肿瘤细胞。
这种方法通常采用射线源或放射性种子。
高级鼻部肿瘤的治疗方案化疗对于一些高级鼻部肿瘤,化疗可能被用作手术的辅助治疗,以减小肿瘤的体积,并杀死可能已经扩散到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
化疗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1.化疗药物静脉注射:这是最常用的化疗途径之一,通过静脉注射将化疗药物输送到体内循环系统,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口服化疗药物:一些化疗药物可以以口服的方式给予,患者可以在家中接受治疗,减少住院时间。
靶向治疗在某些鼻部肿瘤的治疗中,靶向治疗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靶向治疗通过抑制特定的肿瘤生长途径,以及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上特定的受体,以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
靶向治疗通常通过下列方式进行:1.靶向药物:这些药物会针对特定的分子或蛋白质,破坏肿瘤生长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鼻腔及鼻旁窦恶性肿瘤

05
鼻腔及鼻旁窦恶性肿瘤的科研 进展
新药研究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肿瘤 标志物进行研发,提高药 物的特异性和疗效。
免疫治疗药物
利用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 胞,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或 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来达 到治疗目的。
联合治疗药物
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 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并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分类
根据组织学分类,鼻腔及鼻旁窦 恶性肿瘤可分为上皮性肿瘤、非 上皮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鼻腔及鼻旁窦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尚 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生 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
长期慢性炎症、放射线暴露、化学物 质刺激、吸烟等是鼻腔及鼻旁窦恶性 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病例二:晚期治疗与护理
总结词
积极治疗,精心护理
详细描述
患者病情已进入晚期,出现了面部肿胀、疼痛等症状。除了手术切除肿瘤外,医生还为 患者制定了化疗和放疗方案。患者在治疗期间得到了良好的护理,症状得到缓解,生活
质量得到提高。
病例三:复发与康复
总结词
复发后积极治疗,康复中保持乐观心态
VS
详细描述
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经过再次手术和 放化疗,病情得到控制。在康复过程中, 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 随访复查,最终恢复良好,重返正常生活 。
等。
饮食护理
并发症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 证营养摄入,增强身体
抵抗力。
及时发现并处理治疗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感染、出血等。
康复指导
01
02
03
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复查,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会洁,等.不同时发生的双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报道. 中外医疗,2010,26,50-51
【病理】
病理上常将其分为两型:
1.硬型 瘤体较小、质硬、色灰、局限而单发,呈桑葚状, 多见于鼻前庭、鼻中隔前部或硬腭处。外观及组织结构与一般 皮疣相似,上皮向体表增生,主要由鳞状上皮组成。 2.软型 瘤体较大、质软、色红,多呈弥漫型生长,有细蒂
目录
鼻-鼻窦良性肿瘤
鼻-鼻窦恶性肿瘤
鼻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常见的主要有血管瘤、乳头状瘤和骨
瘤。部分肿瘤虽为良性,但生长过程对周围器官破坏力强,手 术切除不易彻底,易复发,甚至可能恶变。
(一)血管瘤 鼻腔血管瘤是是发生于脉管组织的良性肿瘤,鼻腔良性肿 瘤中最多见。依据病理分类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两种。前者多见,并多发生于鼻中隔。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 上颌窦内,少数发生于鼻骨。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
侧切肿物切除术,术顺,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肿物复发。
冯会洁,等.不同时发生的双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报道. 中外医疗,2010,26,50-51
【治疗】
因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多发性生长、易复发和恶
性变的特点,应作根治性切除术。 肿瘤较大、已侵及上颌窦、筛窦,多采用鼻侧切 开或上唇下进路,必要时行内侧上颌骨切除术加筛窦 开放术。
样涕,可有头胀、头痛、嗅觉减退或丧失。晚期可侵入鼻窦、 眼眶,表现为鼻窦恶性肿瘤症状。
图1 鼻腔低分化鳞癌。 a.鼻腔冠状面CT平扫 b.CT横轴面增强扫描 图2 鼻腔低分化鳞癌。 a.横轴面T2WI b.横轴面DWI 图3 鼻腔腺样囊性癌。 a.横轴面CT b.横轴面T1WI c.横轴面 T2WI d.冠状面增强T1WI 图4 鼻腔乳头状腺癌。
鲜红或暗紫色,触之易出血。继发感染时,表面糜烂、坏死。
2.海绵状血管瘤基底广,触之有弹性可压缩,呈暗红色。 原发于上颌窦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脱出窦口外,甚至后鼻孔处, 并可致面部畸形、突眼、眼球移位等。
【检查】
a)冠状面 CT平扫示右侧鼻腔等密度肿块, 鼻中隔与右侧上颌窦内侧壁均受压; b)横轴面CT增强扫描示右鼻腔肿物不均匀 明 显 强 化 ,右侧上颌窦大部充填低密度不强 化影。
病例4 外院副鼻窦CT示:双侧上颌窦、筛窦、蝶窦炎性改变;右 侧鼻道内肿物术后改变;鼻中隔偏曲,左侧下鼻甲肥大;左侧 鼻道高密度影。 患者于全麻下行鼻内镜下右侧鼻腔肿物切除+右侧上颌窦、 筛窦、蝶窦开放+左侧全组鼻窦开放术。 术中见右侧鼻腔内病变,呈烂鱼肉状,质脆,触之易出血。 病理:送检标本内见低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病例3 患者入院第3天于全麻下性右侧鼻翼肿瘤切除+右 侧锁骨下取皮+植入术。 切除肿物肉眼见:大小约2cm×3cm,质韧,呈火山口 状深至软骨层。 病理检查: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切面积1.2cm× 1.2cm,面积皮肤慢性炎,切缘未见癌。 出院诊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右鼻翼)。
(一)外鼻恶性肿瘤
【诊断】
主要依据X线拍片或CT扫描检查,可见圆形高密度阴影。
【治疗】
骨瘤小者不必及时行手术截除,但要定期复查。如骨瘤较
大,症状明显,颅面有畸形或已向颅内扩展和发生颅内并发 症者,宜早日手术。术式选择应尽量减少遗留面部的畸形, 可经鼻内镜进行骨瘤切除。
二、鼻-鼻窦恶性肿瘤
鼻腔原发恶性肿瘤少见,鼻窦恶性肿瘤中由以上颌窦最多, 可达70%左右,筛窦次之,额窦最少。肿瘤早期局限于某一解 剖位置,晚期发展可累及多个解剖位置,难以被判断原发位置。 在我国鼻-鼻窦恶性肿瘤占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的21.74%49.22%。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癌与肉瘤的发病率之比约为 8.5:1。鼻-鼻窦的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尚有基底细 胞癌、黏液表皮癌、腺样囊性癌、恶性黑色素瘤等。肉瘤以淋 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和纤维肉瘤多见。 患者以男性多见,多发生于50-70岁,肉瘤多见于青年及儿 童。
或广基。上皮成分向基质内呈内翻型增生,基底膜完整,又称
内翻性乳头状瘤。
病例2 2008年6患者因右鼻塞,头痛,涕血来我院就诊,鼻内 窥镜下见,肿物侵及右侧中鼻甲,表面不光滑,触之易出血。 CT检查:右上颌窦、筛窦软组织影,中鼻甲骨质破坏;左鼻呈 术后改变:鼻腔侧壁、筛窦气房消失,上颌窦骨质硬化,窦腔变 小,内为粘膜增生。 右鼻腔肿物取病理为: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表现】
骨瘤增长缓慢,小者多无症状。常于鼻窦或头颅X线或 CT扫描时中偶然发现。大的额窦骨瘤有额部疼痛,可伴有 额窦粘液囊肿,致额窦前壁渐发现隆起。向其底部突出, 常将眼球向前、向外下推移,致突眼和复视等症状。影响
鼻额管通气引流时,症状可加重。骨瘤经额窦后壁或筛板
侵入颅内,出现颅内组织受压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 等。筛窦骨瘤大者可占据大多数气房,并可伸入额窦或蝶 窦;向眼眶发展者,眼球可向外、下移位。
病例3 患者男,65岁。主诉:发现外鼻肿物2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2月前发现外鼻肿物,自行破溃后伤 口不愈合,按压疼痛。无头痛,伴鼻痒级阵发性喷嚏,无 流清鼻涕,无嗅觉减退,无听力下降,无耳鸣耳胀,无咽 痛。曾在外院以“伤口感染”行激光治疗及外用药治疗。 未见好转。门诊以“外鼻肿物”收入院。 外科查体:右侧鼻翼外侧见以破溃口,大小约为 1cm×1cm,,鼻翼内侧相应部位有一突起,大小约为 1cm×0.5cm,双侧鼻腔黏膜秦都充血,鼻中隔未见明显 偏曲,双侧下鼻甲未见明显肥大,各鼻道无脓性分泌物, 各鼻窦区无红肿压痛。 病理检查:外鼻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张微,等. 鼻腔恶性肿瘤CT与 MRI诊断要点. 放射学实践,2013,28(8),820-824
病例4 患者女,64岁。主诉:发现双侧间歇性鼻塞1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1月余前感冒后出现间歇性鼻塞,右侧较 重,偶伴头疼,流淡红色鼻涕,嗅觉减退,无鼻痒及阵发性喷 嚏,无听力下降,无耳鸣耳胀,晨起咽干,无咽痛。曾在外院 以“鼻腔肿物”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鼻腔内翻乳头状 瘤”。 外科查体:外鼻无畸形,双侧鼻腔呈术后改变,鼻中隔未 见明显偏曲,各鼻道内较多脓性分泌物,各鼻窦区无红肿压痛。
【检查】 CT表现特点:①可见鼻腔、鼻窦相连的软组织密度肿块, 边缘呈分叶状;②肿瘤密度近似肌肉,内部可见钙化或残留骨, 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③邻近骨质受压、膨胀或重塑,偶见局
部骨硬化,伴阻塞性鼻窦炎。
【诊断】 病史 鼻镜及鼻内镜检查
鼻窦CT
组织病理确诊
病例2 患者行手术治疗:首先在鼻内窥镜下探查左鼻腔及 上颌窦,发现上颌窦内为增生粘膜,未见肿物,然后行右鼻
内翻性乳头状瘤特点:①术后易复发②多次手术易恶变,
其中一部分“癌变” 病例,可能一开始就是癌,只是由于分 化程度较高而被误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③多发性侵袭性生 长易产生组织破坏。
【检查】
检查见肿瘤大小、硬度不一,外观呈息肉样,红或灰红色, 表面不平,质地较硬,触之易出血。肿瘤多原发于鼻腔侧壁, 大者可充满鼻腔,并侵入邻近部位,上颌窦和筛窦最易受侵 犯。
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密切关系。该病具有局部侵
蚀破坏力,切除后容易复发,且有恶变可能等,有人认 为其属上皮组织边缘性肿瘤。
病例2 患者男,65岁。主诉:左鼻塞,伴涕中带血3个月。 于2006年9月入xxx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查体:左鼻腔充满表 面污秽,分叶状肿物,周围脓涕,质脆,触之易出血。 CT检查:上颌窦内充满软组织影,并侵及鼻腔及筛窦,鼻 腔侧壁骨质破坏。 肿物取病理:内翻性乳头状瘤。
对较局限的乳头状瘤,多选用在内镜下切除,具
有创伤小,面部不留瘢痕的优点。
(三)骨瘤 【概述】 鼻窦骨瘤为鼻窦良性肿瘤中最常见者,多见于青年,男 性较多,常发生于额窦,其次为筛窦,上颌窦和蝶窦均少
见。
【病因】 目前大多认为由骨膜的胚胎组织残留或异常发育所致, 故多发于额骨和筛骨交界处;其次可由外伤、炎症引起鼻 窦壁骨膜增生而致。
【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可确诊。
【治疗】 手术切除为主。
病例1 女性,56岁。因左侧鼻塞3个月,伴少量出血1周入院。 专科查体见左侧鼻腔中 鼻道上方淡红色表面光滑质软的新生物, 人院第3天全麻下行肿物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术,术中用肾上腺 素棉片收缩鼻腔后见肿瘤基底位于鼻中隔左侧中上部(图1),用 8870号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沿基底周围进行切割达鼻中隔软骨层, 将肿物完整切除(图2),切除之肿物大小为2.2 cm×1.5 cm×1.5 cm,以敷有红霉素软膏的明胶海绵保护创面,术后1周 内每日清理鼻腔1次,l周后改为每周清理鼻腔1次,每3天更换明 胶海绵1次,鼻腔换药直至术区创面黏膜完全愈合为止。鼻腔仅 有少许纤维素样渗出物,无感染及并发症,术区黏膜于术后4周 完全愈合,随访1年无复发(图3)。病理诊断为毛细血管瘤。
病例5 患者男,31岁。主诉:右侧鼻塞半年,涕中带血1月。 现病史: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右侧鼻塞,无明显 流涕,无流鼻血,无头痛、头晕,嗅觉进行性减退,无夜间张 口呼吸,无鼻痒及阵发性喷嚏。1月前患者右侧鼻腔涕中带血, 偶有头痛,曾保守治疗,未见好转。门诊经鼻窦CT检查,以 “鼻腔鼻窦肿物”收入院。 外科查体:外鼻无畸形,右侧鼻腔充满红色新生物,表面 可见血丝,鼻中隔明显左偏,左侧鼻腔通气不良,左侧下鼻甲、 鼻道看不见,右鼻窦区无压痛,右侧面颊部略隆起。 外院鼻窦CT: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鼻腔内软组织肿 块,局部骨质破坏,建议进一步CT增强检查。
于青壮年。病因不清。
【临床表现】 1.鼻部症状:主要症状常表现为进行性鼻塞、反复鼻出 血。
2.压迫症状:肿瘤发展可压迫并破坏骨质,侵及邻近器
官,会引起面部畸形,眼球移位,复视,头痛等症状。 3.全身症状:长期反复小量出血可引起贫血,严重大出 血可致失血性休克。
【检查】 1.鼻腔检查可见毛细血管瘤瘤体小,常有蒂,质软,色
鼻-鼻窦肿瘤
山东大学 邓启明
概述
鼻部肿瘤可发生于外鼻、鼻腔及鼻窦,根据病变性质可分为 良性与恶性肿瘤,鼻部良性肿瘤好发于鼻腔,恶性肿瘤多来自 于鼻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