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概论

合集下载

明代文学概说

明代文学概说

(二)明代后期文学
1、理论上的自觉性
李贽的“童心说”和袁宏道的“性灵说”
2、诗歌——“公安派”“竟陵派” 3、散文——小品 4、通俗文学
所谓“童心”,李贽解释为“绝假
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就是 由人的自然本性所产生的未经假饰 的真实情感,与之对立的,则是由 耳目而入的“闻见道理”。 提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 童心焉者也。”(《童心说》)
端,有如天定神授,毕生毕世不可转移,宛如在
胎而生知,离母而故解者,可胜笑哉,可胜叹
哉!”
徐渭 “自君四海、主亿兆,琐至治一曲之艺,凡利 人者,皆圣人也。”(《论中》)
(二)明代中期文学
1、恢复生机、逐渐走向高潮 ① “前七子” ② “唐宋派” ③ “后七子”
前七子包括李梦阳、何景明、 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 王九思,并称为前七子; ——
3、思想文化:严格控制
① 大力提倡程朱理学
② 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③ 大兴文字狱
④ 取消士阶层“隐”的权利
程朱理学被尊奉为官方学说,这一学派
的儒家经典注本被当作士子日常的功课 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题目 取自“四书五经”,刘大魁《时文论》: “八股时文,是代圣贤说话,追古人神理于千 载之上,须是逼真;圣贤意所本有,我不得减 之使无;圣贤意所本无,我不得增之使有。” 形式 八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 危害 宋濂“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 能对”。
(二)明代前期文学 文学史上一段相当漫长的衰微 冷落的时期。
诗文 明初三大家:高启、宋濂、刘基 高启唱出了由元入明的文人们内心中的无穷悲 凉。宋濂,则因积极参与新朝文化规制的设计 而成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本传)。 以“三杨” (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 “台阁体”长期盛行,以对皇帝的阿谀奉承和 道德说教为主要特点 。

明代文学概说

明代文学概说

明代⽂学概说⽂/肖旭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灭元,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共276年。

在嘉靖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经济发⽣了重⼤变化,⽂学⽅⾯也出现了新的势态。

明代⽂学以嘉靖元年(1522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明王朝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加强了特务统治,⼤兴⽂字狱;在⽂化思想上完善了学校制度,规定了⼋股⽂的科举制。

政治和⽂化思想上的这些措施,使明王朝前期⽂坛出现了死⽓沉沉的局⾯,著名的作品⼏乎都集中在元末明初之际,⽂学作品的整理⽅⾯成就⽐较显著,如《三国》、《⽔浒》的加⼯整理,章回⼩说和传奇戏曲的体例⽇趋完善,为后期⽂学创作的繁荣准备了⼀些条件。

嘉靖以后,⼟地兼并⽐较激烈,⼴⼤农民被迫流亡,在⼀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城市⾥市民⼈数增多,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势⼒也不断增长。

明后期宦官弄权突出,魏忠贤的“阉党”把持朝政,东林党⼈进⾏了反对宦官的激烈⽃争。

这时出现了以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主义的哲学体系。

他们在反对程朱理学的传统束缚和启发⼤胆思索⽅⾯,起了⼀定的积极作⽤。

这个体系的泰州学派,反对封建的伪道学;李贽等为⼩说、戏曲⼤声呐喊。

因此明后期⽂学出现了繁荣的局⾯。

戏曲步⼊了中国戏曲的全盛时期,产⽣了⼤批有特⾊的传奇作品,以汤显祖的《牡丹亭》影响为最⼤。

这出戏体现了反对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

在长篇⼩说⽅⾯,出现了神魔⼩说的代表作《西游记》;出现了第⼀部以描写家庭⽣活为题材的长篇⼩说《⾦瓶梅》。

在短篇⼩说⽅⾯,出现了冯梦龙的“三⾔”和凌濛初的“⼆拍”等话本、拟话本⼩说。

在诗⽂⽅⾯,唐宋派、公安派给复古派以致命打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明代⽂学有这样三个特点:1、明代是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旧的东西更趋腐化,新的萌芽已经产⽣,这都影响着⽂学,且在⽂学中有所反映。

如《⾦瓶梅》的出现,反映了统治者的腐化堕落,已经影响到了社会风⽓。

市民成为话本⼩说的中⼼⼈物,情与理的⽃争,个性解放的要求,在《牡丹亭》中体现的⼗分突出。

【最新】一章明代文学概述

【最新】一章明代文学概述

2021/2/2
5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传统文学观念向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 而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
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 浓,朝臣、文人也开始喜好。
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显
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 《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 说》)。
❖ “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传习录》上)禅 宗大师认为:“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倒”(《紫柏老 人集·法语》)。
2021/2/2
3
明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张 扬世俗情欲:
李贽:“人必有私”(《藏书》卷2)
汤显祖:“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卷
34)
袁宏道: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 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2021/2/2
2
❖ (二)新兴的王学左派肯定人欲、张扬个性, 使文学 创作主体意识增强,诗文领域出现袁宏道的“性灵说”, 小说、戏曲出现《金瓶梅》、“三言”、“二拍”《牡 丹亭》等写时俗、写物欲、写性爱的作品。
❖ 明初思想文化界死气沉沉。
❖ 中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心”:

王阳明说:“此心纯是天理”。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 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 政》)。
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202“1/2/2捷且深”。
6
❖ 明代俗文学的繁荣:
❖ 首先是小说勃兴:以《三国》《水浒》《西 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 “三言”“二拍”为代表。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
2021/2/2
1
❖ 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可以嘉 靖为界分前后两期。

明代文学概论

明代文学概论
3
明代文学
诗文: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继续提 倡复古;归有光等唐宋派反对,以“三袁”为 代表的公安派又给所后七子的复古主义以沉重 的打击,他们提出了反对贵古贱今,反对模拟 古人,主张文学要独抒性情、发前人所未发等, 有其进步意义。
四、明代文学各体概况: (一)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大发展 (二)明代在散文、诗词等旧体文学方面大为
逊色
4
梅》,英雄传奇《北宋志传》,历史小说《新列国 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短篇小说“三 言”“二拍” 戏曲创作: 徐渭《四声猿》,杂剧的最高成就。传奇以沈璟为代 表的吴江派,注重格律,注意与舞台演出的联系;以 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注重内容和文采。 《牡丹亭》、《宝剑记》、《鸣凤记》、《浣沙记》
1
明代文学
诗歌——“三杨“为代表的“台阁 体”,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诗派”;
戏剧——朱有敦为代表的宫廷杂剧。 文学的整理——章回小说和传奇戏得到了
发展并趋于完善。 “前七子”——李梦阳和何景明等发起复
古运动,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 口号
2
明代文学
(二)后期 小说——《西游记》,文人独创的世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金瓶
明代文学
一、总貌: 历史进程滞塞,造成了明代文学的复杂性 二、明代的政治 (一)实施封建专制统治 (二)严厉的控制思想文化 三、明代文学分期概况 (一)前期 小说——《三国演义》、《水浒》划时代。 诗文——刘基、宋廉、高启揭露黑暗现实,富有
社会内容。如《卖柑者言》、《秦士录》、《田 家行》等。

第一讲 明代文学概况;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一讲 明代文学概况;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一讲明代文学概况(第四周1)绪论: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

《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世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代表作是“三言”、“二拍”。

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

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明代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

这两个阶段的文学有着显著的变化,表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这种变化和特点,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思潮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前期文学】明代前期文学的发展,有个曲折的过程。

除元、明之交产生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外,这时期没有产生成就较大的作品,只是到成化年间戏曲和民歌才有一些新的开拓。

【后期文学】从嘉靖以后,小说、戏曲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作十分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取材面也较广。

这是明代后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明代后期的通俗形式的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

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都在各自领域中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这一时期“雅”、“俗”文学传统相互混融的现象,也比前一时期更为突出。

一、明代社会对文学的影响(一)前期沉寂的原因元明之际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作品有阳刚之气,作家有忧患意识。

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南戏中兴、宋濂、刘基、高启诗文为代表。

但这种繁华很快就遭到阻扼和摧残。

1、明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自秦汉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

朱元璋针对元代由于政治制度松懈思想统治的松懈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以强烈的手段建立了空前的独裁统治。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文学,自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开国至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共历经277年。此间,文学发展受到政治、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明代文学以1522年嘉靖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在政治方面,明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杀戮功臣、特务统治的设立等举措,对文学创作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如宦官专权、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也在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尽管文档提及了明代诗文、散曲等文学形式,但对于明代诗学思想史的探讨并不深入。明代诗学思想史涉及的主要诗学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在以窥见明代诗学思想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政治背景下的发展脉络,以及其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讲 明代文学 概论与诗文

第六讲 明代文学 概论与诗文



秋 望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日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2、何景明: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
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人。“天下语 诗文,必并称何、李”(《明史· 何景明传》)。 《杂言十首》说:“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 宋无诗”。 《与李空同论诗书》说:“近诗以盛唐为尚。 宋人似苍老而实疏卤,元人似秀峻而实浅俗。”
2、于谦
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 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张泰、 邵宝等人。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 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 渡的特点。 李东阳(1447~1516)以台阁重臣的身份“主文柄, 天下翕然宗之”(《明史·李东阳传》),在当时文 坛具有很高的声望。 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 的复古主张,以为“汉唐及宋,格与代殊。逮乎元季, 则愈杂矣。今之为诗者,能轶宋窥唐,已为极致,两 汉之体,已不复讲”(《镜川先生诗集序》)。


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 一、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明初 “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
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
文学商品化,带来晚明文坛的污秽浊流。
王学左派肯定人欲、张扬个性, 使文学
创作主体意识增强 。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1、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
体裁,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 发展演化而成的。 章回小说的特征: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 一的整体。

01明代文学概述(2课时)

01明代文学概述(2课时)

(二)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过程
成书过程: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立撰写; 成书过程: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立撰写; 创作意识:从借历史演义、 创作意识:从借历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人 生; 表现题材: 表现题材:从着眼战争兴废等国家大事到注目现实 生活; 生活;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塑造典型:从突出的性格特征到用多色、 塑造典型:从突出的性格特征到用多色、动感的笔 触刻画人物性格; 触刻画人物性格; 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交叉; 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交叉; 小说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 小说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二、明代前期社会及文学概况
1、社会概况: 、社会概况: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2、思想文化:程朱理学继续被尊奉为官方思想, 2、思想文化:程朱理学继续被尊奉为官方思想, 科举日益僵化。 科举日益僵化。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 署曰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 署曰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 帝密使人侦视。翼日, 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 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 诚然,不朕欺。 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不朕欺。” ——《明史 宋濂传》 宋濂传》 《明史·宋濂传
五、明代俗文学的发展及对文学 认识的深化
章回小说: (一)章回小说: 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 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 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 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 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到明代章回 小说最终定型,代表作: 小说最终定型,代表作:《三国志通俗演 水浒传》 西游记》 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 梅词话》 四大奇书” 梅词话》等“四大奇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扬个性和肯定人欲(突变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张扬个性和肯定人欲(突变的思想基础) 王学兴起和禅学渗透:(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王学兴起和禅学渗透:(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明初的独裁政治,必然带来思想的禁锢。理学的提倡,八股文的实行, 明初的独裁政治,必然带来思想的禁锢。理学的提倡,八股文的实行,造成 了思想文化界的压抑。越是压抑,也越积累着冲破的力量,明中后期, 了思想文化界的压抑。越是压抑,也越积累着冲破的力量,明中后期,思想界出 现了两股重要的力量。一是王学;一是禅学。两者本质又具有同一性。 现了两股重要的力量。一是王学;一是禅学。两者本质又具有同一性。 1、王学。 王学。 王学是指思想家王守仁创立的一种思想学说。 王学是指思想家王守仁创立的一种思想学说。由于他以心作为衡量事物是非 的标准,故有称为“心学” 他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的标准,故有称为“心学”。他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外无理, 心外无理, 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一切以我“良知”为是非标准,孔子之言, 心外无事,心外无物”。一切以我“良知”为是非标准,孔子之言,良知以为不 对,我也不敢以为对。这样的观点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动摇了思想偶像的神 我也不敢以为对。这样的观点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统治, 圣地位,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只要心里想做的, 圣地位,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只要心里想做的, 就是合理的。还提出顺心率性而为。 就是合理的。还提出顺心率性而为。说“百姓日用即道”,“穿衣吃饭即理”。 百姓日用即道” 穿衣吃饭即理” 孔子也说: 孔子也说:食、色性也。充分肯定了人欲要求和个性的自由发展。这一思想为文 色性也。充分肯定了人欲要求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人士子广泛接受,对文学影响非常之大。 人士子广泛接受,对文学影响非常之大。
两种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就是肯定人欲的合理性。 两种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就是肯定人欲的合理性。人欲就是与生俱来的七 情六欲,就是世俗的爱好和个人的情欲。在中国文学史上, 情六欲,就是世俗的爱好和个人的情欲。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那一个朝代 像明代作家那样清楚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和善待自己。 像明代作家那样清楚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和善待自己。他们把自身存在的和拥 有的一切,都看成合理的。即使是毛病和陋习,也自我欣赏爱不释手。而且, 有的一切,都看成合理的。即使是毛病和陋习,也自我欣赏爱不释手。而且,认 为人的情欲是人身上最真实、最自然、最本我的部分,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 为人的情欲是人身上最真实、最自然、最本我的部分,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李 挚主张顺从人的个性,满足人的欲望。汤显祖、 挚主张顺从人的个性,满足人的欲望。汤显祖、袁宏道把情欲在内的追求现实享 受的“ 受的“情”与“理”相对立,提出了“世总为情”、“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 相对立,提出了“世总为情” 情有者理必无, 必无”,(《寄达观》 反对“拂情以为理” 极力宣扬“ 必无”,(《寄达观》)反对“拂情以为理”,极力宣扬“情”解放。袁宏道公 解放。 开宣扬追求人间的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 开宣扬追求人间的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 极世间之谭” 乃至宾客满席,妓妾数人,寻欢作乐到朝不谋夕, 极世间之谭”,乃至宾客满席,妓妾数人,寻欢作乐到朝不谋夕,恬不知耻的地 步。因此,明中叶后,在文士中出现了一批放诞不羁的“狂士”(扬州八怪、吴 因此,明中叶后,在文士中出现了一批放诞不羁的“狂士” 扬州八怪、 中四子、唐伯虎点秋香,其妻妾可玩两桌牌),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高扬个性和肯 中四子、唐伯虎点秋香,其妻妾可玩两桌牌),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高扬个性和肯 ), 定人欲的思潮。这一切深刻地影响到文学的创作。 定人欲的思潮。这一切深刻地影响到文学的创作。在文学上兴起了一次性文学高 潮,并且不局限于说和写,春宫画也放滥成灾。 并且不局限于说和写,春宫画也放滥成灾。
二、读者市民化(文学突变的内因) 读者市民化(文学突变的内因) 文人的市民化,促使了市民化的读者群的形成。读者的变化, 文人的市民化,促使了市民化的读者群的形成。读者的变化, 要求作者对文学的内容、风格趣味作相应的调整。无疑市民的生活, 要求作者对文学的内容、风格趣味作相应的调整。无疑市民的生活, 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成为了作家最关注的对象。在诗文、小说、 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成为了作家最关注的对象。在诗文、小说、 戏曲中,显得越发举足轻重。再清高的作家, 戏曲中,显得越发举足轻重。再清高的作家,也按耐不住对城市的 热闹和繁华的向往,毫不掩饰对美色和金钱的欣羡, 热闹和繁华的向往,毫不掩饰对美色和金钱的欣羡,甚至高歌恣情 纵乐,在俗世的追逐欢笑中,寻求人生的乐趣。 纵乐,在俗世的追逐欢笑中,寻求人生的乐趣。如《金瓶梅》中商 金瓶梅》 人西门庆第一次成为了一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 人西门庆第一次成为了一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冠冕堂皇地走进了 艺术殿堂。 三言》 艺术殿堂。《三言》、《两拍》更是把市民中的总总林林、形形色 两拍》更是把市民中的总总林林、 色的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家能迅速的抓住这个看点, 色的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家能迅速的抓住这个看点,也证明 了作者嗅觉的敏感。由此可见,物质利益对文学价值取向的影响, 了作者嗅觉的敏感。由此可见,物质利益对文学价值取向的影响, 读者总是文学创作的上帝。学概论
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以嘉靖年间( 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以嘉靖年间(1522 ——1566 年)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前期,回归期。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这需要的条件是:环境相对稳定, 前期,回归期。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这需要的条件是:环境相对稳定, 社会由乱而治。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 社会由乱而治。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之政治上的特务统治和 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无奈文人向古 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 人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此时道德文章大行其道, 人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此时道德文章大行其道,如台阁 体的统治、道德剧横行,成为了文坛主流。创作步入了贵族化和御用化的轨道, 体的统治、道德剧横行,成为了文坛主流。创作步入了贵族化和御用化的轨道, 而走向死沉。值得一提的是,明初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 而走向死沉。值得一提的是,明初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 潮,出现了一批有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也产生了一批崇尚雄健、具有 出现了一批有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也产生了一批崇尚雄健、 阳刚之美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 阳刚之美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给文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如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给文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果没有这两部作品的出现,明代前期的作品太平庸了。 果没有这两部作品的出现,明代前期的作品太平庸了。 后期,是文学突变时期。促使转变的条件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后期,是文学突变时期。促使转变的条件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市民阶层的壮大,思想统治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 市民阶层的壮大,思想统治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创作主体 精神高扬,文学很快复苏而大步迈进,很快地迎来了文学突变和全 精神高扬,文学很快复苏而大步迈进, 面繁荣。小说有《西游记》 面繁荣。小说有《西游记》、《金瓶梅》问世;戏曲有《宝剑记》、 金瓶梅》问世;戏曲有《宝剑记》 《浣沙记》、《鸣凤记》三大传奇问世,汤、沈剧坛争霸;诗文流 浣沙记》 鸣凤记》三大传奇问世, 沈剧坛争霸; 派此起彼伏;三言两拍,叹为奇观。 派此起彼伏;三言两拍,叹为奇观。共同的审美趣味急剧转向世俗 化、个性化和趣味化。完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 个性化和趣味化。完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
第一节
城市文化的形成(明代文学背景之一)
商业与中国的文学总是有联系的, 商业与中国的文学总是有联系的,特别是宋词离不开宋代发达的商业经 济。歌伎的浅斟低唱,更是商业经济的产物。到了明代,这种现象变得愈加 歌伎的浅斟低唱,更是商业经济的产物。到了明代, 明显。 明显。 一、文人商人化(文学突变的基础)。 文人商人化(文学突变的基础)。 至明代中、后期,随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至明代中、后期,随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迅速扩大,加强了文人 与商人的联系。商人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奢糜的生活方式, 与商人的联系。商人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奢糜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 注和羡慕,清高的文人也走出了封闭的小天地,留恋繁华,出入市井, 注和羡慕,清高的文人也走出了封闭的小天地,留恋繁华,出入市井,乐于 于市民往来,具有了一种世俗平民化的特征。越到以后, 于市民往来,具有了一种世俗平民化的特征。越到以后,越来越多的作家就 是出身商人。这为明代文学的突变提供了可能。千百年文人一直持守的矜持、 是出身商人。这为明代文学的突变提供了可能。千百年文人一直持守的矜持、 尊严和斯文,很快就彻底扫地了。这种现象在今日的文坛上又被重复, 尊严和斯文,很快就彻底扫地了。这种现象在今日的文坛上又被重复,历史 有时总要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悲哀。 有时总要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悲哀。
2、禅学。明代狂禅之风盛行。 禅学。明代狂禅之风盛行。 禅学与心学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来王学吸收禅学许多东西。 禅学与心学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来王学吸收禅学许多东西。禅学所强调的也 是张扬个性、自我肯定、否定权威、否定我以外的一切。主要观点有:本心是道, 是张扬个性、自我肯定、否定权威、否定我以外的一切。主要观点有:本心是道, 本心即佛。其它一切都是虚妄的,乃至佛祖、经义也是“屎窖子” 本心即佛。其它一切都是虚妄的,乃至佛祖、经义也是“屎窖子”、“破草鞋”。 破草鞋” 是非善恶皆定于我。(真是和尚也疯狂)这种思想在文人阶层中广泛渗透。 是非善恶皆定于我。(真是和尚也疯狂)这种思想在文人阶层中广泛渗透。这些 。(真是和尚也疯狂 对作家影响很大。 对作家影响很大。 两种理论都鼓吹否定偶像、冲破束缚、张扬个性、肯定自我。 两种理论都鼓吹否定偶像、冲破束缚、张扬个性、肯定自我。 二、肯定人欲 明代是一个很有趣的社会,对人欲否定最厉害,又是人欲横流的时代。 明代是一个很有趣的社会,对人欲否定最厉害,又是人欲横流的时代。明朝 皇帝坐稳龙椅、完成了政治稳定之后,一门心思地稳定思想。 皇帝坐稳龙椅、完成了政治稳定之后,一门心思地稳定思想。理学被推到了独尊 的位置,整个明朝到处弥漫着理学的气氛。永乐年间, 的位置,整个明朝到处弥漫着理学的气氛。永乐年间,饶州一个儒士对程朱提了 一点不同意见,明成祖知道后,龙颜大怒,下旨命有司杖谴,悉焚其著书, 一点不同意见,明成祖知道后,龙颜大怒,下旨命有司杖谴,悉焚其著书,曰无 误后人。从此理学被钦定为明朝的唯一学问和考试大纲。从此,在这根指挥棒下, 误后人。从此理学被钦定为明朝的唯一学问和考试大纲。从此,在这根指挥棒下, 一切变得雷同了。 一切变得雷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