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玩具中的科学大道理

合集下载

玩具中藏有哪些科学原理

玩具中藏有哪些科学原理

玩具虽小,但却寓意深刻。

不少玩具运用了科学原理,使看似普通的玩具闪耀出智慧之光。

这种玩具是中国传统玩具中最有趣味和价值的东西。

中国引用科学方法于玩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从鲁班发明木鸢“可飞三日不下”的记载;到近代人们均懂得利用自然现象、机械原理和传动装置,利用能量互换原理制作出各种互动玩具;以至到今天,民间艺人仍然沿用传统工艺制作这类民间玩具,如哨类玩具、风筝、走马灯、旋木玩具、击鼓车、小燕车、空竹、陀螺、风车等。

走马灯是典型的把热能转化为动能的例子,它靠蜡烛燃烧所产生的上升热气流,推动灯笼内壁不停转动,造成图案中人物、动物不断走动的效果。

(原来内壁所绘图案以马居多,转动后,犹如马在走动,故名走马灯。

)早在宋代,诗人范成大有诗歌描绘走马灯(当时称为“马骑灯”)。

走马灯所使用的能量转换原理比西方早了近千年。

历代先民一直幻想能够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

人们模仿鹰、鸟、燕等飞禽形象,制作出木鸢和纸鹞,而且很早就用于军事行动中。

风筝的制作、骨架的扎制十分关键,讲究用料均衡、分布合理,以头和身为轴,左右对称。

鸟类风筝结构还在翅膀上形成弧状“膀兜”,这样的设计便于使风筝承风、卸风和保持飞行的稳定。

风筝在气流的作用下,可飞升数里,收放自由。

这是利用气流推动力进行飞行的典型事例,现代的飞机正是在这个原理的启示下创造出来。

互动玩具是玩具中的一大类,其特点是:通过给予玩具某一部位作用力,而使玩具另一或全部部位发生响动或运动。

实际上,互动玩具采用的是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和转化原理,将一种运动形式变为另外一种。

譬如空竹和陀螺两种玩具,前者是将人手抖动所产生的动能,通过一根绳子传递给空竹,使其转动。

在旋转过程中,空气又经过空竹的气孔,进入快速转动的空竹轮堂内,吹动轮内叶上的洞眼,空气在轮堂内发生振动,产生美妙动听的鸣响。

这其间作用力发生多次转化,是互动玩具中较为复杂和典型的类型。

其他玩具如陀螺、风车、鸡吃米、小击鼓车和摔跤人等互动玩具都是同样道理。

玩具中的科学2

玩具中的科学2

玩具中的科学
我们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玩具,有转的,有扔的,……这也是现代科技发达的产物啊!可人们就是只看到了玩具光鲜亮丽的外表,却不知道玩具里也有深藏不露的知识与科学,值得我们去探索,这可比玩玩具有趣多了!
有一次,我看到别人在比赛陀螺,当陀螺转起来的时候,我不禁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为什么陀螺只有把线拉开才能继续转呢?难道它也像懒猪一样,只有激励一下才能开工,我还发现陀螺每次旋转的时候,都是绕同一点旋转的,这又是什么原理呢?
这一个个问题,无不撩起我的好奇心,使我一定要一探究竟。

原来,如果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只要给陀螺一个初始的转动,陀螺就会不停的转下去。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陀螺也会因为地面和空气的阻力而减速,然后停止转动。

这就是陀螺为什么用重材料做成的。

相信大家还不知道吧,连小小的纸飞机都蕴藏着科学的奥秘!
星期天,我在家折纸飞机,我捏着飞机,开始试飞,不知为什么飞得不远?我只好重折一只,哈了一口气。

咦,这一次比上一次飞得远了。

我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经过查找资料,终于明白了,原来,折叠完飞机后,不能一直捏,这样手上的水汽会让飞机的质量变差,空气的摩擦力变大,就飞不远了。

玩具无处不在,科学无奇不有。

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从生活中体
验科学,从事物中,景象中了解科学,发现科学,祖国的兴旺发达是用科学创造出来的,在玩中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玩具中的科学作文

玩具中的科学作文

玩具中的科学作文在我的童年时光里,玩具可是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那些五花八门的玩具,不仅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还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了神奇的科学世界。

记得有一次,爸爸给我买了一套磁力积木玩具。

这套玩具和普通的积木可不一样,它是依靠磁力来拼接组合的。

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那一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磁力片给吸引住了。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把磁力片一股脑儿地倒在地上,开始摆弄起来。

我发现这些磁力片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还有的是长方形的。

它们的边缘都镶嵌着一圈小小的磁铁,当我把两个磁力片靠近的时候,“啪”的一声,它们就紧紧地吸在了一起。

我先用磁力片拼了一个简单的小房子,看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可我并不满足于此,我想拼一个更复杂、更有创意的东西。

于是,我决定挑战一下,拼一个摩天轮。

我先用正方形的磁力片拼出了一个大大的圆形作为摩天轮的轮盘,然后用三角形的磁力片拼出了一个个的座舱。

可是,当我把座舱安装到轮盘上的时候,问题来了。

由于磁力片之间的吸力不够强,座舱总是会掉下来。

我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心里开始有点着急了。

“这可怎么办呀?”我自言自语道。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把两个磁力片叠在一起,增加了它们的厚度,这样磁力就变强了,座舱终于能够稳稳地吸附在轮盘上了。

经过一番努力,我的摩天轮终于完成了!我转动着摩天轮,看着座舱在空中缓缓地旋转,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在玩磁力积木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磁力的神奇。

磁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够让这些小小的磁力片紧紧地吸在一起,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这让我对物理学中的磁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还有一次,我玩了一个电动玩具车。

这个玩具车可不是一般的玩具车,它是可以通过遥控器来控制的。

当我第一次拿到遥控器,看到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按钮时,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

我小心翼翼地按下了前进按钮,玩具车“嗖”的一下就冲了出去,差点撞到墙上。

我赶紧按下了后退按钮,玩具车又乖乖地退了回来。

《玩具里的科学》 讲义

《玩具里的科学》 讲义

《玩具里的科学》讲义一、引言玩具,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它们不仅能带来欢乐,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让我们一起走进玩具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玩具中的力学原理1、陀螺陀螺是一种常见的玩具,当我们用力抽打它时,它会快速旋转并保持平衡。

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是角动量守恒。

陀螺在旋转时,其角动量保持不变。

由于旋转轴的方向具有稳定性,陀螺能够抵抗外界的干扰,保持直立不倒。

2、弹弓弹弓利用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

当我们拉伸弹弓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储存了弹性势能。

松开手后,弹性势能迅速转化为弹丸的动能,使弹丸飞射出去。

3、秋千秋千的摆动也是力学原理的体现。

秋千的运动类似于单摆,通过重力势能和动能的不断转化,实现来回摆动。

而且,秋千的摆动幅度会逐渐减小,这是因为空气阻力和秋千自身的摩擦力消耗了能量。

三、玩具中的电学原理1、电动玩具车电动玩具车内部装有电池和电动机。

电池提供电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轮转动。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电路的连接、电流的流动以及电磁感应等电学知识。

2、电子积木电子积木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组合电路,了解灯泡发光、喇叭发声等现象的原理。

通过不同的组件连接,可以实现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从而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

四、玩具中的光学原理1、万花筒万花筒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玩具。

通过三面镜子的反射和彩色玻璃碎片的组合,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美丽而对称的图案。

这是利用了光的多次反射原理。

2、望远镜望远镜能让我们看到远处的物体,它运用了透镜的成像原理。

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凹透镜则能使光线发散。

通过合理组合透镜,我们能够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从而实现放大远处物体的效果。

五、玩具中的声学原理1、小喇叭小喇叭能将我们的声音放大,这是因为喇叭的形状和材质能够影响声音的传播和共振。

当我们对着喇叭口说话时,声音在喇叭内部产生共鸣,从而增强了声音的音量和传播距离。

2、木鱼木鱼是一种敲击发声的玩具,它的声音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玩具的科学原理

玩具的科学原理

玩具的科学原理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玩具背后那些超有趣的科学原理呀!你看那小小的弹弓,为啥能把石子射出去老远呢?这就好像是一个能量储存和释放的过程。

你把皮筋往后拉,就像给它充了电,储存了能量,等你一松手,哇塞,那能量就瞬间爆发出来,石子就“嗖”地飞出去啦!这和咱人跑步前先蹲下积攒力量,然后猛地冲出去不是一个道理嘛!再说说那神奇的陀螺。

它为啥能在地上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呢?这可全靠那高速旋转产生的稳定性呀!就好像一个舞者在快速旋转时不容易摔倒一样。

而且陀螺转起来的时候,感觉就像是有一股魔力,能一直吸引着你的目光,让你忍不住一直盯着它看,这是不是很奇妙呀!还有那放风筝的时候,风筝为啥能飞上天呢?这可多亏了风的力量呀!风就像是一双大手,把风筝托举起来。

就好像我们游泳的时候,水会把我们往上托一样。

你得掌握好放风筝的技巧,该松线的时候松线,该收线的时候收线,不然风筝可就掉下来咯!想想看,那些五颜六色的泡泡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是泡泡水呀!泡泡水形成的那层薄薄的膜,包裹住了空气,就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泡泡。

这就像是给空气穿上了一件彩色的衣服,太有意思啦!而且吹泡泡的时候,你轻轻一吹,那些泡泡就飘出来了,就像一群小精灵在空中跳舞,多好玩呀!还有那玩具车,它为啥能跑得那么快呢?这里面可有着机械原理呢!轮子的转动,发动机的驱动,就像是给它注入了活力。

这和我们骑自行车是一样的呀,脚一蹬,车子就跑起来啦!玩具里的科学原理真的是无处不在呀!它们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让我们学到好多知识呢!我们在玩玩具的时候,不妨多想想,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说不定你会有新的发现哦!难道不是吗?总之,玩具可不仅仅是让我们玩得开心的东西,它们还是一个个小小的科学宝库呢!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就能从中学到很多很多。

所以呀,别小看了那些玩具,它们可有着大奥秘呢!让我们继续在玩具的世界里畅游,去发现更多的科学之美吧!。

1,玩具里的科学

1,玩具里的科学

小组探究
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课前 准备好的玩具。
四人为一组交换玩具,提出 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 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要。”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 “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 走向创新的起点。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 知道了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科 学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提出 问题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
设计或改进一件玩具,把有关的问 题记录下来。
第一单元 科学在我们身边
1.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导入
探究活动
玩玩具说特点
玩具是我们童年的伙伴,他们 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同学们你们可曾思考过:玩具里 面都蕴含着那些科学道理?
下面是常见的几个玩具图片
能劈腿做俯卧撑的智能机器人
通过对上面这些图片的观察,你能 发现哪些科学道理?
我们可以根据图片和日常经验从大 小、形状、颜色、性能等方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这些 玩具进行描述。

玩具里的科学知识

玩具里的科学知识

玩具里的科学知识
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我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里,可藏着大大的科学知识呢!
就说那个小小的弹弓吧!还记得我们拿着它到处射石子儿吗?那里面可有着牛顿定律的身影哦!当我们把皮筋往后拉,再松手让石子飞出去,这不就是力和运动的完美呈现嘛!这不就好像我们用力拉着一辆小车,松手后小车就会跑出去一样。

你说神奇不神奇?
还有那魔方呢!我们拼命转动它,想要把颜色都归位,这过程中不就有几何学的道理嘛!每一个小方块的转动和排列,都像是在构建一座神秘的几何城堡。

每次玩魔方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小小建筑师,在努力创造属于我的完美作品。

遥控汽车也很棒啊!我们拿着遥控器指挥它跑来跑去,这不就是无线电遥控技术嘛!我们就像是汽车的大脑,通过遥控器向它发送信号,让它按照我们的指令行动。

哎呀,这感觉简直太酷了!就好像我们是将军,遥控汽车是勇敢的士兵,我们指挥着它冲锋陷阵。

再看看那些拼图,一块一块地拼起来,不就是在锻炼我们的空间想象力嘛!我们要在脑海中构想出完整的画面,然后通过小手把那些碎片拼成一个整体。

每次成功拼好一幅拼图,那成就感简直爆棚啊!
玩具可不仅仅是让我们玩乐的东西,它们更是我们探索科学世界的小帮手呀!它们让我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好多科学知识。

所以啊,别小瞧了那些玩具,它们可是有着大能量的呢!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它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这就是我的观点,玩具里真的有太多有趣又有用的科学知识啦!。

用小实验向孩子解释玩具的科学原理

用小实验向孩子解释玩具的科学原理

用小实验向孩子解释玩具的科学原理当孩子看到玩具冲锋枪会喷出火花,玩具火车会冒烟,往往会向父母问一连串“为什么”。

因此,做父母的应当了解一些机动玩具的科学原理,以便向孩子解释,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这里仅举几种玩具为例,让父母们掌握一些解释方法和原理。

1.惯性玩具:惯性小汽车推几下就能自己跑起来,这里的科学原理实际上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但如何向孩子解释其中的道理呢?父母可举出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的情况来说明惯性原理。

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解释:“爸爸骑自行车时使劲蹬几下,就可以骑在上面不再蹬车,自行车会自动驮着爸爸往前跑,这就是惯性在起作用。

玩具小汽车推几下就好像爸爸蹬几下自行车一样,产生了惯性,然后把小汽车放在桌面上,它自己就会朝前跑”。

在解释时可以让孩子看一看爸爸蹬自行车的实际情况,让孩子对惯性的产生有个感性认识。

当孩子问起发火手枪为什么会喷火时,可以举打火机为例,最好能拿出打火机来作表演。

可以这样来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打火机上有个砂轮,玩具手枪里也有个砂轮。

爸爸按一下打火机,砂轮就会转动,在打火机中的火石上摩擦出火花来。

玩具手枪里也有砂轮和火石,小朋友一按扳机就象爸爸按打火机一样,手枪里的火石倒出来让孩子看,使他们懂得发火的道理。

2.发条玩具:孩子问起发条玩具为什么会动作时,可以举钟表为例说明发条上紧后,它会凭借弹力自动松开。

其原理就象把一根弹簧压紧,当手一放开后它就会恢复原状一样。

同时还可以闹钟为例说明发条的作用。

为了让孩子得到感性认识,甚至可以把发条玩具拆开,让孩子看上紧的发条慢慢舒张开来,并带动齿轮转动的情况。

3.电动玩具:孩子们对电动玩具的各种巧妙动作特别好奇,常常会提出许多问题。

父母在解释之前最好能思考一下,并可事先拆开玩具观察一些实际结构,以便解释得更加明白。

以下试举几例加以说明:(1)孩子问为什么玩具火车头会发出呜呜的汽笛声时,父母可以吹哨子为例,让小朋友先明白吹哨子发声原理。

然后向孩子说明玩具火车头里也有一个哨子,但不是靠人去吹而靠一个小风扇去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玩具中的科学大道理
作者:伊芙
来源:《百科新说》2020年第01期
放杯水在饮水鸟的跟前,并把它的喙(huì)按在水里润湿一下。

几分钟后,站直的饮水鸟居然又缓缓低头,反复“喝”水,仿佛变成了一只活的小鸟。

饮水鸟其实是一台设计精巧的机械装置。

它的头和肚子是一大一小两个玻璃球,中间由玻璃管连通,玻璃内装有二氯甲烷,这种液体沸点很低,在常温下很容易蒸发成气体。

饮水鸟的身体是密封的,不会真的把水喝到肚子里。

它的头部被一层薄布包裹,饮水鸟“喝水”其实是布料在吸水。

1、鸟“喝”到水,头部的玻璃球被润湿,水慢慢蒸发并带走热量,使头部冷却。

头部内的二氯甲烷气体冷凝成液体,向下流到底部的玻璃球中。

2、由于气体减少,头部内的气压降低,此时饮水鸟就像我们喝盒装饮料那样,底部的液体被吸上来,逐渐充满头部。

3、“头重脚轻”使饮水鸟低头,“喝”了一口水。

鸟身的玻璃管因倾斜而出现空隙,底部的气体趁机流向头部。

头部内的气压重新得到平衡,液体流回底部,饮水鸟恢复直立。

4、如果我们把水杯拿走,饮水鸟喝不到水,它的头部不会被冷却,最终二氯甲烷会恢复常温,不再来回流动,饮水鸟便会慢慢停止运动。

彩虹弹簧圈不仅可以拉伸着玩,更奇妙的是,它会自己翻着筋斗“下”楼梯。

这种运动看似简单,背后的原理却不简单。

能量可以被储存,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

把铁球放在山坡上,它就有从高处往下落的趋势,且高度越高,能量越大,这种能量是“重力势能”;当它真正开始往下落时,重力势能逐渐变成动能,使其滚得越来越快,当它到达平地后,不再往下落,能量全部用光。

而弹簧圈不仅下楼梯时可以借助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它的弹簧结构还拥有“弹性势能”,无论你是拉扯还是挤压它,它都会有往回弹的趋势。

弹簧圈的能量在重力势能、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不断转换,直到弹簧圈落到平地,重力势能用完,这时弹簧会由于地面的阻力而停下。

当弹簧圈被放在阶梯高处时,它存储了重力势能,走下楼梯时,重力势能就一点点转化成了动能。

下一层台阶后,动能会把弹簧压紧,这时动能转化成了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让弹簧弹起,恢复运动,再落向下一层台阶。

小贴士
台阶高度和弹簧圈的大小要适合才能顺利下台阶。

台阶不能比弹簧高太多,也不能太宽,否则弹簧圈中途就会摔倒或停下。

牛顿摆由五颗完全相同的金属球组成,球被吊在架子上,你可以抬起最外面的球,让它落下并撞到旁边的球,但只有另一头最外侧的球会被弹飞,产生一种“隔山打牛”的效果。

这一现象表明,能量可以在物体间传递。

牛顿摆中间的三颗球几乎不动,只有最外头的两颗球摆来摆去。

不过,由于绳子在摆动中会摩擦生热,球也会碰撞发出声响,能量会渐渐转化成热量和声能,小球能量完全转化掉后,就会停止摆动。

落下的第一颗球拥有动能,当它碰到第二颗球时,就把自己的动能变成第二颗球的能量。

第二顆球还没来得及移动,就把能量转移到了第三颗球上,第三颗球又把能量给了第四颗球。

传到第五颗球时,它却没有下一颗球传递能量了。

于是,它只好“自食其力”,把能量转化成动能,摆了起来。

第五颗球摆起后又会因为重力而落下,撞到第四颗球上,这时能量又沿着第四、三、二颗球传回第一颗球,再次把它打飞。

用电线把这块蓝黑色小板与小车的马达连接起来,把小车放到阳光下,过了一会儿,它便开始缓缓向前行驶。

除了小车以外,还有太阳能小船、风扇等等,无论是哪种太阳能玩具,它们的核心零件就是这块太阳能发电板。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构成的,这些微粒就像一个个小家庭,家里还有许多孩子——电子。

通常,电子会乖乖地待在家里,但在硅、铜等元素的原子家中,身为“爸爸妈妈”的原子整天忙于工作,没时间管教电子,电子就没那么安分了。

只要有强光照射到电子上,电子就会吸收光的能量,变得活蹦乱跳,从家里跑出来,电流就产生了。

这种由光产生电的现象,就叫做“光电效应”,而太阳能电池板正是利用了硅的光电效应,把光能转化成了电能,供人们使用。

在一些阳光强烈的沙漠地带,有大面积的太阳能发电阵列为人们带来电力;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太阳能电池板维持着太空探测器的运行,而这些重要装置在本质上和你手里的太阳能玩具是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