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玉别情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古诗词阅读】《四块玉别情》题目精选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四块玉别情》题目精选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四块玉别情》题目精选及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四块玉?别情》题目精选及答案四块玉石告别(元代)关汉卿告别了自己。

很难放弃。

小相思什么时候会消失?用袖子刷雪。

溪流和山坡,山脉和植被,人们去吧!1.歌曲中杨华学的意思是(2分)。

以下选项之一是(四块玉石·告别)(元)关汉卿我很难放弃为你送行。

我什么时候会想念你?用袖子刷雪。

溪流和山坡,山脉和植被,人们去吧!1歌曲中的“阳花雪”意思是(2)分)二.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伤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如雪花般飞舞的扬花(2(分钟)2.c(2(分钟)四块玉。

别情我很难放弃为你送行。

我什么时候会想念你?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一.“杨花雪”是指.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钟)a这首歌的作者是元杂剧的创始人关汉卿。

他与白璞、张洋豪、郑光祖一起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师”。

b在这首歌中,“用你的袖子刷白杨花的雪”这句话表明这个节日写在冬天。

c。

“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D.本首散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

一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2(分钟)2.d分)四块玉石·再见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一、本作品的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中的_______________(2分)A.关汉卿b马志远C白朴d郑光祖2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想念远方的亲人,从栏杆上向外张望,但她很失望。

[古诗文阅读]关汉卿《四块玉·别情》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文档】

[古诗文阅读]关汉卿《四块玉·别情》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文档】

[古诗文阅读]关汉卿《四块玉·别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古诗文阅读]关汉卿《四块玉·别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第7—8题(4分)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7.曲中“杨花雪”的意思是(2分)
8.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伤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答案:
7.如雪花股飞舞的扬花 8.C。

《四块玉·别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块玉·别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块玉·别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用代言体写男女离别相思,从语言、结构到音情都有值得称道之处。

四块玉·别情
元代: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注释
⑴南吕:宫调名。

四块玉:曲牌名。

⑵绝:断。

⑶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

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⑷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第7——8题(4分)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7.曲中“杨花雪”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伤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答案:
7.如雪花股飞舞的扬花 8.C。

《四块玉·别情》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四块玉·别情》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四块玉·别情》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四块玉·别情》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

这首小令描写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望远、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曲子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四块玉·别情》原文元代: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四块玉·别情》练习题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 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 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参考答案1、关汉卿2、D《四块玉·别情》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用代言体写男女离别相思,从语言、结构到音情都有值得称道之处。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

曲从别后说起,口气虽平易,然送别的当时,既觉“难舍”,过后思量,心绪自然无法平静。

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

这就强调了别情缠绵的一面,比起强调别情沉重的那一面,似乎更合情理,此即所谓藕断丝连。

“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有二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暮春(杨花如雪)时候,此时节容易动人离思,句中或许还含有“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那种暗示别离情景的意味;二是点明处所系有阑干处,当是高楼;与此同时也就点明了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她在楼上站了很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时时“袖拂”。

末尾三句“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分明是别时景象,它与前数句的关系不甚确定。

《四块玉》巩固练习题 答案.doc

《四块玉》巩固练习题  答案.doc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四块玉·别情》参考答案四、习题:【第一组】(答案:1.元曲2.C 分析:这句中“杨花”的特点不在于“柔美”,主人公的情思也谈不上“飘逸”)【第二组】(答案:1.苏轼;春。

2.B 分析:A错在“词牌”,应是曲牌。

C错在“若有若无”,这里的“一点”并非言其少,而是指其心思全凝聚于思念爱人之上。

D错在“表明主人公不止一次凭阑远眺”,两个“又”字流露的是愁怨之情。

)【第三组】(答案:1.元;关汉卿。

2.C 分析:A错在“向爱人发出的”,这应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B对句意的理解完全错误。

应是登高远眺,嫌杨花迷眼因而袖拂杨花。

D错在“分别的一刻”,应是“送别后”)五、考题链接:2011届一模卷D卷(答案:1.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2.B 分析:应是“靠着阑干”)2011届浦东一模卷(答案:1.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2.C 分析:A错在“分别之时”,应是“分别后”;B错在“作者”,应是“女主人公”;D错在“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作品并未表达这层意思)2012届黄浦(A)一模卷1.“斜”在曲中的意思是(2分)2.(略)(答案:1.溪流拐弯)2013届长宁二模卷(答案:1. 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2. A 分析:B是思乡;C是别友;D是悲国)2013届杨浦二模卷(答案:1. 曲牌标题(各1分) 2.A 分析:B错在“如杨花般的白雪”;C错在“但女子欲随情人而去之心决绝”;D错在“送别情人时”)2013届二模卷A卷(答案:1.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2. D 分析:是曲中的女主人公,不是作者自己)2015届一模卷A卷(答案:1.(2分)别情 2.(2分)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对情人诚挚、真切和缠绵的爱/与情人离别后难以消失的伤痛/无休无止的相思之苦。

)2015届徐汇一模卷(答案:1.(2分)关汉卿 2.(2分)C 分析:错在“斜”和“绝望”)2015届闵行二模卷(答案:1. (2分)关汉卿别情 2.(2分)A 分析:错在“两人”)2017届闵行二模卷(答案:1.(2分)李清照(1分) (1分)凋零 2.(2分)D )1/ 1。

《四块玉·别情》习题汇总(2014-2020初三模拟卷)

《四块玉·别情》习题汇总(2014-2020初三模拟卷)

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本首小令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曲题是___________2.“绝”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3.“凭阑袖拂杨花雪”中“杨花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首小令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

B.小令中一个“拂”字表达了女子目送恋人身影远去的依依不舍。

C.作者用“杨花”、“斜”、“山”构成多种障碍,写出了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中心,强调了离别的缠绵之情。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首小令描写了两人难舍难分之情。

B.作者以与爱人分离的女子的口吻来写。

C.“杨花雪”一词语出苏轼《少年游》。

D.“人去也”一声长叹,包含离别伤痛。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一点相思几时绝?”强调了女子相思的缠绵,对爱情的执着。

B.“凭阑袖拂杨花雪。

”表明女子急于拂去如杨花般的白雪,想远眺情人的身影。

C.“溪又斜……人去也!”暗示尽管山重水复,路途艰难,但女子欲随情人而去之心决绝。

D.本曲表达了女子送别情人时,凭栏相送,依依难舍的深情。

8.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与“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相同的一项是()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9.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8下《四块玉·别情》模题汇编

8下《四块玉·别情》模题汇编

8上《四块玉·别情》模题汇编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3杨浦二模7、“四块玉”是本曲的名,“别情”是本曲的_____________。

(2分)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点相思几时绝?”强调了女子相思的缠绵,对爱情的执着。

B.“凭阑袖拂杨花雪”表明女子急于拂去如杨华般的白雪,想远眺情人的身影。

C.“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暗示尽管山重水复,路途艰险,但女子欲随情人而去之心决绝。

D.本曲表达女子送别情人时,凭栏相送,依依难舍的深情。

7.曲牌名、标题(各1分)8.A(2分)13长宁二模7.“凭阑袖拂杨花雪”中“杨花雪”的意思是(2分)8.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与“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7、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8、A15徐汇一模6、本首小令的作者是______。

(2分)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首小令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

B、小令中一个“拂”字表达了女子目送恋人身影远去的依依不舍。

C、作者用“杨花”、“斜”、“山”构成多种障碍,写出了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中心,强调了离别的缠绵之情。

6、关汉卿7、c15闵行二模6.本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曲题是___________。

(2分)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A.此首小令描写了两人难舍难分之情。

B.作者以与爱人分离的女子的口吻来写。

C.“杨花雪”一词语出苏轼《少年游》。

D.“人去也”一声长叹,包含离别伤痛。

6.(2分)关汉卿别情7.(2分)A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专题10:古诗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

专题10:古诗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

[乙]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①。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月姑:公婆。
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文:在唐代,常有士子将自己写的诗文呈给达官贵人,希望得到推荐或者赞誉。
[甲]诗就是孟浩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投赠诗,作者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
飘然欲作乘桴③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释】①本诗是王安石依其弟平甫原诗的韵脚而作。金山,地名。②西兴:地名。③桴(fú):
小筏子。④扶桑:传说中的神树,长在东方日出处。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展现的景象。
【答案】月光照进松林,林间斑驳的光影好似片片碎金;大风吹动江水,朵朵奔涌的浪花犹如白雪纷纷
扬扬。
【解析】【分析】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意思是松林中斑驳的月光,像是片片碎金;江间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21.本诗通篇写景,似乎不见人,却又处处见人。结合诗句,说说你见到了怎样的人。
【答案】20.C
21.“柴扉一半开”“分路入青苔”说明柴门是半闭半开,穿过小桥,走近屋前,只见满地青苔,这说明主
人爱静,很少宾客来往,可见一个志趣高雅、闲适自得的居室主人。 诗歌鉴赏(十二)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答案】(1)断绝,断
(2)C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诗歌,读懂内容,根据语境,抓住“相思”一词即可理解“绝”的意思。
(2)仔细阅读各项语句表达的内容,从文字的含义或表达的内容两方面来判断正误,采用反选排除法,
3.“千船”可以看出润州城有长江重要渡口,属交通要冲;联系“贾客”和“千船”可以看出润州城商贾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四块玉。

别情
2、这是首描写的小令,表现了之情。

3、“”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二、赏析
(1)四块玉。

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杨花雪”是指.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曲作者是元杂剧的奠基入关汉卿,他与白朴、张养浩、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曲中“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表明所写的对节正值冬季。

C。

“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D.本首散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

(2)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本作品的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中的______ _________
A关汉卿 B马致远 C白朴 D郑光祖
2、作品中主人公思念远方亲人而凭栏远眺,但她失望了。

据划线句,她将看不见的原因归为:
⑴。

⑵_
(3)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小令中“斜”此处指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自送别,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间接表达了主人公缠绵的相思之情。

B、“溪又斜,山又遮”是说曲折的溪流,巍巍的高山遮挡了视线,看不到情人的身影。

c、“人去也”似一声长叹,饱含着主人公离别的伤痛。

D、整首小令景中含情,表达了一个女子的真切、深切的离愁。

(4)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绝”的含义是。

2、关于这首散曲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散曲。

B.“难舍”、“相思”等词语点明了离别后女子的情感。

C.两处“又”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D.写“杨花雪”、“溪”、“山”,是为了点明女子看到的景物。

(5)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四块玉”是
2.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伤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