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玉

合集下载

古曲《四块玉-浔阳江》(作者马致远)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曲《四块玉-浔阳江》(作者马致远)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四块玉·浔阳江马致远[元代]送客时,秋江冷。

商女琵琶断肠声。

可知道司马和愁听。

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标签抒情、怀古、历史译文送客人走的时候,正是秋日,江面凄冷。

歌会弹唱着送别的曲调,让人分外感伤。

她可曾知道我在和着愁绪倾听。

月亮已挂上了天空,酒意已浓,客居的人猛然惊醒。

注释四块玉:曲牌名。

入“南吕宫”。

小令兼用。

定格句式为:三三七、七、三三三。

冷:凄冷,萧条。

商女琵琶:此处暗指白居易的《琵琶行》。

和:连,连同。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

喻指酒浓。

醒:醒悟,觉醒。

赏析“送客时,秋江冷。

商女琵琶断肠声。

可知道司马和愁听。

”瑟瑟秋水,朗朗秋月,江滨送客,以酒饯行,歌女弹着送别的曲调,牵引出作者万般的离愁别绪,和着愁绪倾听着这断肠的曲调,时问仿佛己倒流,依稀可见当年唐朝诗人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浔阳江头夜送客,写下《瑟琶行》的情景。

如今作者身临其境,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使之对此诗产生了真切的共鸣。

“客乍醒”,是小令的收尾之笔,也是整篇的高潮,虽言“客”醒,实则主人和客人都己醒来。

明写从酒中清醒过来,暗指作者从宦游生涯中醒来,产了强烈的隐归山野之心。

一个“醒”字,表明了作者的醒悟,猛然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到此为止,再在宦海沉浮已无多大意义,只有隐归山林,享受山村野趣,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道路。

词人把自己的经历、感受融迸了对历史往事的追思中,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沉浮宦海、郁郁不得志所产生的矛盾心情,这也是元代下层文人的普遍情绪。

本首小令怀古伤今,虽然篇幅较短,但辞句清淡,韵味悠长,与自居易的《琵琶行》一脉相通,表现出略带忧伤的官场失意情思。

关于作者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四块玉叹世赏析

四块玉叹世赏析

四块玉叹世赏析四块玉,又称四大玉,是指和田白玉、翡翠、和田黄玉和南红。

这四种玉石以其珍贵、独特的色泽和纹理在玉石收藏界以及艺术品市场上备受推崇。

以下是对这四块玉的赏析。

首先是和田白玉,也被誉为“玉中皇后”。

和田白玉以其纯白的色泽和温润的光泽而闻名,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

和田白玉在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贵的礼物和财富的象征。

它不仅在玉器制作中被广泛运用,还在文物、建筑和雕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和田白玉被誉为“一石多用”的玉石,由于其硬度高,所以容易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器物和工艺品。

其次是翡翠,也被称为“玉中之王”。

翡翠是一种绿色的宝石,因其独特的颜色和纹理而备受喜爱。

翡翠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被视为吉祥、幸运和长寿的象征。

翡翠在玉石收藏界和艺术品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具有高质量和纯度的翡翠,其价值更加昂贵。

翡翠的纹理和颜色各异,可以雕刻成各种各样的饰品、摆件和工艺品。

第三是和田黄玉,也被称为“玉中之宝”。

和田黄玉以其独特的黄色和温润的质感而著名。

和田黄玉因为其稀有性和特殊的价值,一直被视为珍品。

和田黄玉的质地柔软,雕刻起来十分细腻,使其在玉石艺术品市场上备受追捧。

在中国古代,和田黄玉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被广泛用于饰品、摆件和装饰品等。

最后是南红,亦称为“玉中之色”。

南红是一种红色的宝石,其鲜艳的色彩使其在玉石界独树一帜。

南红的红色被视为充满活力和热情的象征,被赋予了吉祥和幸福的寓意。

南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运用于玉石饰品、摆件和雕塑等领域。

南红的市场需求一直很高,尤其是具备高质量和纯度的南红,更是价格昂贵。

四块玉,各有其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深受收藏家和艺术品爱好者的喜爱。

它们不仅是艺术品市场上的珍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通过赏析四块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玉石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块玉-闲适》关汉卿元曲注释翻译赏析

《四块玉-闲适》关汉卿元曲注释翻译赏析

《四块玉·闲适》关汉卿元曲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四块玉·闲适》是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组曲作品,由四首小令组成。

这四首曲子抒写了作者闲适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看破红尘、放下名利、参透荣辱、与世无争的思想,也反映出作者对黑暗官场的不满情绪,表现出作者傲岸的气骨和倔强的个性。

全曲语言朴实自然,毫无雕琢痕迹,形象鲜明生动,传神感人。

作品原文:【南吕】四块玉·闲适其一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⑴。

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其二旧酒投⑵,新醅泼⑶,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其三意马收,心猿锁⑷,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⑸?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其四南亩耕⑹,东山卧⑺,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⑻?词句注释:⑴莎(suō)茵:指草坪。

⑵投:本作“酘”(dòu),指再酿之酒。

⑶醅(pēi)泼:醅指未滤过的酒;泼即“酦”(pō),指酿酒,新醅泼是说新酒也酿出来了。

⑷意马、心猿:是来自佛教经典中的典故。

把人的名利心比作奔腾的马、烦躁的猿,必须拴住、锁着才能静得下来。

⑸槐阴午梦:即南柯梦。

据唐人传奇《南柯太守传》,书生淳于棼醉卧槐荫下,梦为大槐安国附马,任南柯郡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醒来发现大槐安国就是槐树上的大蚂蚁洞,南柯郡就是槐树最南枝上的小蚂蚁洞。

⑹南亩耕:典出《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馈彼南亩,田唆至喜。

”⑺东山卧:用东晋谢安的典故。

谢安曾隐居在东山(今浙江上虞县西南),后入朝为相。

后来人们常用“东山高卧”形容那些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

⑻甚么:即“什么”。

白话译文:其一想走就轻轻松松地走,想坐就安安静静地坐。

渴了就喝,饿了就吃,酒喝醉了就唱几曲山歌,困了就在草地上躺一躺。

日月漫长,天地宽广,休闲的日子好快活。

其二老酒已经再次酿过,新酒也酿造出来了,大家围着老瓦盆一个个笑呵呵,和山僧村翁一起饮酒唱和。

【初中语文诗集】四块玉·闲适翻译及赏析

【初中语文诗集】四块玉·闲适翻译及赏析

/u/2322356442
WSKY连锁经营
四块玉·闲适翻译及赏析
[元]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译曲
我要在农田里耕种,在东山上仰卧,世间事件人情经历那么多。

闲暇时把往事一点点再回顾考虑一遍,聪明的是他,愚蠢的是我,有什么可争的呢!
四块玉·闲适赏析
一、内容分析
关汉卿的《闲适》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四首。

“南亩耕”引用陶渊明的故事。

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躬耕于南亩,过着恬淡闲适的耕读生活。

“东山卧”包含一个典故:谢安早年时高卧东山,不理政事,过看悠闲逍遥的日子。

这里还是为了表现作者向往闲适生活的愿望:累了就躺在山坡上养神,悠而悠哉地闲看秋月春风。

不过也想想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回忆当年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却也陡生激愤,“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不仅是为了表现作者的与世无争,更隐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

二、中心
描绘了退隐的悠闲生活,表现了作者与世无争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

元曲四块玉格律

元曲四块玉格律

元曲四块玉格律
《四块玉》曲牌格律常见的有马致远体等。

格律出处一般可参考一些权威的曲谱著作。

其格律要求大致如下(以马致远体为例):
- 句式:七七七三三。

- 押韵:一、二、四句押韵,韵脚较密。

简单来说,写的时候先想好主题和大致内容。

第一句七个字,第二句也是七个字,第三句还是七个字,然后第四句是三个字,最后一句三个字。

要注意押韵,让读起来有韵律感。

比如马致远的《四块玉·叹世》:
“两鬓皤,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

人间宠辱都参破。

种春风,黍苗活,禾黍高。


你可以根据这些要点和例子,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四块玉》。

古诗四块玉·适意行安心坐翻译赏析

古诗四块玉·适意行安心坐翻译赏析

古诗四块玉·适意行安心坐翻译赏析《四块玉·适意行安心坐》作者为元朝诗人关汉卿。

其古诗全文如下: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

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前言】《四块玉·闲适》是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组曲作品,由四首小令组成。

这四首曲子抒写了作者闲适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看破红尘、放下名利、参透荣辱、与世无争的思想,也反映出作者对黑暗官场的不满情绪,表现出作者傲岸的气骨和倔强的个性。

全曲语言朴实自然,毫无雕琢痕迹,形象鲜明生动,传神感人。

【注释】⑴莎茵:指草坪。

【翻译】想走就轻轻松松地走,想坐就安安静静地坐。

渴了就喝,饿了就吃,酒喝醉了就唱几曲山歌,困了就在草地上躺一躺。

日月漫长,天地宽广,休闲的日子好快活。

【赏析】第一首曲子概括写出闲适生活的情景,反映了作者的心境比天地更空旷,他似乎什么思绪都没有,进入了一种顺其自然的境界,正如《庄子·逍遥游》所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意思是顺应着万物的本性,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生活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虚无缥缈之中,对什么也不依靠,这就是道家所说的无为逍遥的境界。

作者的闲适,正是向往着这种境界,“闲快活”是进入这一境界的心情。

其实作者未必就如此闲适,快活得似神仙。

如果深人了解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也许可以看到快活的背后积淀着无穷的辛酸和苦闷。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文人们最甜的梦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旦雁塔题名,龙门跳进,便可大展才华,或为国家效劳,或为私利奔波,就都有了权力的保障,实现理想也方便多了。

可惜元代这条路是那么坎坷而狭窄,荆棘丛生,陷阱遍布,一不小心跌倒下去,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蒙元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汉人属于三、四等人,处于下层;而知识分子,则为下层之下,所谓“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可见,在“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权贵们面前,儒生们显得何等可怜,其斯文早就扫地以尽了。

四块玉全部诗词

四块玉全部诗词

四块玉全部诗词四块玉,又名“四珠玉”,是用玉石雕刻而成的一种文物。

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四块玉从那时起就成为了文人雅士们喜欢的艺术品。

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变,四块玉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

四块玉中保存着大量的历史瑰宝和诗词。

下面是几首与四块玉相关的优美诗句:“易水萧萧西风冷,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摇船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写的《江雪》。

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寒江之上,钓鱼赏雪。

诗人运用了“易水萧萧西风冷”和“滟滟随波千万里”来形容江水的冷清荒凉,与“何处春江无月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而“摇船独钓寒江雪”则表现出了一个人的孤独与寂寞。

这首诗中的“春江”就是四块玉中的“春江玉”,写出了四块玉神秘而清幽的意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是唐代诗人岑参所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

岑参此诗乃是为颂扬功业的武官写的。

他运用了“白雪”和“轻骑逐”的烈士情怀,将战士们无畏冰雪、勇猛顽强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雪”是四块玉中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冬雪玉”,它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堪称十分珍贵的艺术品。

“问余何意棠梨,笛在月明中。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寄托了别离之情。

白居易主要写了古原草的离别感,而此处夹杂了个抒发私人情感之处,显现出了白居易不拘一格的个性。

所说的“棠梨”就是四块玉中的一种玉器,取名源于“天下无二”的说法。

这首诗传颂广泛,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名篇。

“遥怜宿鸟飞还伴,那堪孤舟和月俱。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

王之涣在诗中将自己忧愁的心情与寂寞的历史积淀,通过“宿鸟”和“孤舟”两个形象,表达出了对人类生存的如雨后春笋般的思考。

这里的“古玩”是指四块玉之一的“芙蓉玉”,它的玉质较好,结构美丽,通透度极高。

王之涣的这首诗也被称为是壮丽的诗篇之一。

总之,四块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了重要地位,而每一块玉都寄托了中国人的深厚情感和历史印记。

古诗四块玉·南亩耕东山卧翻译赏析

古诗四块玉·南亩耕东山卧翻译赏析

古诗四块玉·南亩耕东山卧翻译赏析《四块玉·南亩耕东山卧》作者为元朝诗人关汉卿。

其古诗全文如下: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前言】《四块玉·闲适》是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组曲作品,由四首小令组成。

这四首曲子抒写了作者闲适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看破红尘、放下名利、参透荣辱、与世无争的思想,也反映出作者对黑暗官场的不满情绪,表现出作者傲岸的气骨和倔强的个性。

全曲语言朴实自然,毫无雕琢痕迹,形象鲜明生动,传神感人。

【注释】⑹南亩耕:典出《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馈彼南亩,田唆至喜。

”⑺东山卧:用东晋谢安的典故。

谢安曾隐居在东山(今浙江上虞县西南),后入朝为相。

后来人们常用“东山高卧”形容那些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

⑻什么:即“什么”。

【翻译】像陶潜一样在南边地上耕作,像谢安一样在东边山上仰卧,经历的世态人情那样多。

闲暇时把往事一一思量过。

贤明的是他,愚蠢的是我,还争个什么呢。

【赏析】第四首曲子倾诉了自己为何愿意过闲适的隐居生活的苦衷,可看做是这组小令的总结。

他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看到了贤愚颠倒的混沌现实,没有什么可争的了。

曲末一声“争什么”突出了与世无争的思想。

“南亩耕,东山卧”即是作者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南亩耕”,取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的诗意。

在此含有归田躬耕的意味。

“东山卧”,用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

不难得知,似陶渊明、谢安这等雅洁的隐士生活,在作者心中是向往已久的。

作者会产生归隐山林之想的原因并非他不关怀世事。

恰恰相反,他也曾像陶渊明、谢安等人一样有过治国平天下以济苍生的宏伟抱负,但在亲身经历纷繁万种的世态人情,看透了世态炎凉的社会世相之后,诗人终于若有所悟。

恍然回首,“闲将往事思量过”,明白了“世态”为何物,人情又为何物。

虽然此处他没有明言,但这首小令之后却让读者心中泛起深沉凝重的波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7.曲中“杨花雪”的意思
是(2分)
8.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伤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十四、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曲中“杨花雪”的意思是(2分)
2.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伤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四块玉。

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杨花雪”是指.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曲作者是元杂剧的奠基入关汉卿,他与白朴、张养浩、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曲中“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表明所写的对节正值冬季。

C。

“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D.本首散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本作品的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中的_______________(2分)
A关汉卿 B马致远 C白朴 D郑光祖
2、作品中主人公思念远方亲人而凭栏远眺,但她失望了。

据划线句,她将看不见的原因归为:
⑴杨花迷眼。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小令中“杨花雪”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自送别,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间接表达了主人公缠绵的相思之情。

B、“溪又斜,山又遮”是说曲折的溪流,巍巍的高山遮挡了视线,看不到情人的身影。

c、“人去也”似一声长叹,饱含着主人公离别的伤痛。

D、整首小令景中含情,表达了一个女子的真切、深切的离愁。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杨花雪”的含义是。

2、关于这首散曲的理解,下列错误
..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散曲。

B.“难舍”、“相思”等词语点明了离别后女子的情感。

C.两处“又”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D.写“杨花雪”、“溪”、“山”,是为了点明女子看到的景物。

【古诗鉴赏题集】
天净沙·秋(本篇为2012年中考诗词篇目)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一、文学、文化常识:
1.“天净沙”为曲牌,“秋”是题目。

2.白朴,元代杂剧家、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等同为“元曲四大家”,(以下内容作为了解即可)代表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等。

二、重要注释:
1.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
1.开篇作者将把孤零零的“村落”、西沉的“落日”、暗淡的“残霞”、飘渺迷蒙的“轻烟”(炊烟)、枯干的“老树”、毫无生气的“寒鸦”这六个意象并置,描绘了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

(静景)
“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显示“飞鸿”速度之快,以动感打破迟暮秋景图的沉寂。

(动景)
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五种色彩明丽的秋天景物组合成一幅明朗绚丽的秋景图并最终成为了这首曲子的主旋律。

(静景)
2.作者以“飞鸿”暗喻自己,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归隐之地。

通过两幅秋天之景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习题:
【第一组】
1.曲中“飞鸿”的意思是(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这首作品中“一点飞鸿影下”一句属于动态描写。

B.作者描绘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和明朗绚丽之景这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

C.作品在视角上远近结合,“青山绿水”是远景,“白草红叶黄花”是近景。

D.此曲前两句秋景本已清寂,到了后三句,意境更显冷清、萧瑟。

【第二组】
1.本篇的作者,是四大家之一。

(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秋日黄昏图。

B.“青山”两句由远及近,呈现出明朗绚丽的秋景。

C.“青山”两句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D. 这首作品呈现出一种开朗平和的情调。

【第三组】
1.“孤村落日残霞”句表明作品所描写的时间是(2分)
2.下列对这首小令理解有误
..的一项()(2分)
A.开头两句着重渲染秋日的冷寂。

B.“一点飞鸿”化原本的寂寥为生机盎然。

C.最后两句作者用五色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

D.这首作品始终充满着沉闷压抑的氛围。

2011届普陀一模卷
1.本曲中的“飞鸿”指的是(2分)
2011届青浦一模卷
1.这首散曲的作者是元朝的(2分)
2.下列各项中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绘出萧瑟、冷清的秋景。

B.“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极显速度之快。

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

D.作者描绘的秋景浸透着自己寂寥、悲凉的感伤。

2012年中考试卷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
..的一项是()(2分)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的特点分别是,(2分)
2013届二模卷C卷
1.“一点飞鸿影下”中的“鸿”是指(2分)
2.下列对本曲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和马致远的《秋思》曲牌名同。

B.所描写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

C.所写的秋景由萧瑟变为明朗。

D.寄情感于景物表达“愁”绪。

2014届浦东一模卷(与《天净沙·秋思》比较阅读)
1.《天净沙·秋》中“__________”和《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表明两首小令写的都是黄昏之景。

(2分)
2.选出下列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两首小令是同一曲牌,所以韵脚相同。

B.两首小令都描写的萧瑟荒凉的秋景。

C.两首小令写景都由远及近、实虚结合。

D.两首小令都抒发了游子思归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