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考点

心理学史考点1、心理学史:心理学史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2、历史编纂学:历史编纂学是专门研究史学著作的编写方法和原则,即史学家如何向外输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旧史和新史说,前者强调伟人说、内在历史观和现在主义;新史则强调时代精神说、外在历史观和历史主义的编纂学原则。
3、扶手椅上的心理学:指前科学心理学体系,其特点是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是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
4、理念世界:由柏拉图提出,理念世界是数量的、本质的和自然规律的世界,亦称内在的“概念”世界。
5、四因说: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揭示了思维规律的认识,认为世界的运动变化应该来源于四类因素的影响,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6、二重真理论:由笛卡尔提出,认为真理可由两种途径获得:信仰的真理和科学的真理。
7、先验范畴:由康德提出,指先天的思维形式,规范、结构着经验,使经验知识成为可能。
8、颅相学:由加尔提出,三个基本假设:1)头的外部结构与脑的结构有关2)心灵可分成许多机能3)头盖骨的形状与心灵的机能相关9、布罗卡区:布洛卡区为语言的运动中枢,位于左脑半球额下回后部。
10、人差方程:天文学家发现个体之间存在反应时差异。
人差方程式的发现刺激了人们对反应时间研究的兴趣,给早期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直接的研究课题。
13、实验内省法:由结构主义学派冯特提出,指通过个体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验和陈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14、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由结构主义学派冯特提出,通过语言、神话、风俗研究人的心理,借助于对人类文化产物的分析说明人类高级心理过程,揭示社会心理的发展规律。
15、节省法:艾宾浩斯记忆研究的方法,要求被试在第一次完全记忆之后,隔一段时间再学再背,然后对比前后两次学习记忆所花时间的长短,计算出两次记忆过程中所节省的时间和记忆次数。
16、意识流学说:机能主义学派詹姆士认为意识有如下特征:1)意识是私人的 2)意识是变动不居的3)意识具有认识的特性 4)意识具有选择性 5)意识是连续的17、进化论:由达尔文提出,基本观点:1)动物和人类心理具有连续性 2)吸收进化论的核心观点“适者生存”,倡导研究心理适应机能 3)受优胜劣汰的进化论原则影响,倡导行为选择 4)个别差异进化论思想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心理学史名词解释

名詞解釋:1.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
生活方式是人的社会化了一项重要内容,决定了个体社会化的性质、水平和方向。
生活方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2.高峰体验。
指一种短暂的狂喜,入迷,出神,极大的幸福感和愉快。
在这种短暂的时刻里,我们能感受到敬畏,崇拜和奇妙的心情。
体验到此时此时以及真实而统一地存在的感觉,同时也体会到超越与神圣。
这种体验多发生在自我实现者身上。
處於最佳狀態的時刻,感到敬畏、強烈的幸福、狂喜、完美或者欣慰的時候好比一台發動機,突然所有的氣缸都工作起來,運轉極好更有決斷力,更堅強,更有把握絕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3.自我實現。
自我实现是人的客观社会发展要求的主体能动形式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个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才干与个性,实现自己确立起来的人生理想等价值追求的过程簡答題:1.進化論對心理學的影響。
→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广阔的理论前景,从而导致了实验心理学在美国大发展的繁荣局面→否定了历史上为理解人类精神活动现象而在人自身内外设定的灵魂实体和心灵实体,心理活动可以从有机体的结构(脑及神经系统)本身得到说明。
→弥补心理学内部基础研究与体系研究之间巨大而惊人的裂隙→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环境和遗传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了心理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进化的基本原理对机能心理学产生很大的影响2.卡丁的文化與人格的相互作用。
→强调了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重视文化对人格形成的作用,而且重视人格对文化变迁的影响→认为文化与社会的变化为检验和发展人格理论提供了最良好的自然主义背景→强调文化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认为父母养育儿童的方式在人格发展中有重大作用→认为受同样文化影响的人具有相同的心理倾向性3,質,量分析的區別 (notes)4,完形心理学的贡献→為「認知」心理學奠下了深厚的基石→坚持心理的整体观,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完形。
2023自考06056心理学史

2023自考06056心理学史摘要:1.心理学史简介2.2023 自考06056 心理学史的主要内容3.心理学史的重要性4.如何备考2023 自考06056 心理学史正文:【心理学史简介】心理学史是研究心理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涉及对心理学理论、实践和研究的历史分析。
心理学史对于理解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2023 自考06056 心理学史的主要内容】2023 自考06056 心理学史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理论、研究方法和代表人物。
具体内容包括:1.古代心理学:主要涉及古代哲学家和医学家对心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2.近代心理学:主要涉及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和主要理论的发展,如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等。
3.现代心理学:主要涉及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发展,如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心理学史的重要性】心理学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现代心理学: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2.提高研究水平:了解心理学史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把握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3.促进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史可以为心理学在教育、医疗、社会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如何备考2023 自考06056 心理学史】备考2023 自考06056 心理学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掌握心理学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掌握重要理论、研究方法和代表人物。
2.阅读经典著作:阅读心理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了解心理学家的思想和观点。
3.进行习题训练:通过做习题,检验自己对心理学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应试能力。
4.参加培训课程:参加心理学史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应试技巧。
总之,心理学史作为一门探讨心理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对于理解现代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史的一些名词解释

心理学史的一些名词解释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词。
而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还能够为我们提供有益的思考框架。
本文将对心理学史中的一些核心名词进行解释,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
一、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由德国学者威廉·韦尔特(Wilhelm Wundt)创立。
该学派追求描述心理现象的基本结构和组成要素,强调对感觉和知觉的分析。
结构主义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揭示心理过程中的基本单位。
然而,结构主义因其对内观实验的依赖以及局限于描绘静态结构的方法而遭受批评,逐渐被新的心理学观点所取代。
二、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提出。
与结构主义强调分析和描绘不同,功能主义更加关注心理过程的功能和目的。
它主张心理过程应该被视为适应环境的一种工具,关注个体如何通过适应与优化来实现生存和发展。
功能主义的观点深刻影响了行为主义和进化心理学的发展,并为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三、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它主张将心理学研究的焦点放在可观察的行为上,而非内在的思维和情感。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他提出了“反应链”和“刺激-反应”理论。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刺激和个体对刺激的反应之间的关系,在实验室和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行为主义的强调外在行为的方法也受到了“认知革命”的挑战,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兴起,并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四、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理论取向,它关注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试图探索人类思维、知觉、记忆、注意力等心理过程的本质,并通过实验研究来了解人类认知的机制。
心理学史 名词解释

(1)复杂观念的性质不是简单观念性质的算术总和;而是具有新的性质。
(2)原来有意识的活动,由于多次重复,最后可能变成无意识的活动,他称之为“次起的自动化活动”。
(3)有些观念的强度和生动性会由于联想传染到与它相联的其他观念。他认为人的同情心,怜悯心就是这样由联想发展起来的,他认为人的高尚品质都是由联想养成的。
34.生理零点
即区分温与冷的界限。
黑灵认为皮肤有它自己的“生理零点”,外物温度比皮肤零点高则感温,低则感冷。皮肤的“生理零点”会随适应而有变化。一般认为黑灵的看法是对的。
35.二部心理学
曲勒佩提出“二部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有二项,即心理内容和心理机能,他认为内容与机能可以独立的变化。内容可以分析,而机能不能,所以,内容可以内省而机能只可以回省。
12.感官分工说
所谓感官分工说就是主张不同的感官适应不同的物质刺激,而每一感官又有不同的分工。
13.神经阶层说
卡巴尼斯提出神经阶层说,认为神经分为高层和低层,神经系统的高层是脑,低层是脊髓。高层具有意识,包括感觉、思想和意志;低层没有意识,而只有一种反射活动或动作。高层和低层之间还有一层,即中层,也就是说,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有半意识。
②小孩只有本我,随着生长成熟,从本我慢慢生出自我。自我既了解社会现实原则,也了解本我的渴求。它的任务是参考现实来调节本我,按照现实原则进行操作。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存在,它的力来自本我。弗洛伊德将本我与自我比喻为一个人骑马,马是本我,骑马人则是自我。
③超我是由自我分出的。它代表社会规范的内化。自我受本我力量的驱使,千方百计伺机满足本我的渴求;但受社会道德规范习俗的制约,慢慢内化为良心、道德观、价值观,以控制自身的行为的观念,这即是超我。超我代表着“每一种道德的限制,代表着一个力求完善的维护者。
心理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冯特冯特(1831—1920),德国人,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是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他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
他著书立说,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
他建立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是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巨擎。
3.布伦塔诺布伦塔诺(1838-1917)是意动心理学(或称奥国学派)的创始人。
他反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把经验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的活动。
布伦塔诺提出来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内容向对立的思想,成了后来不满于构造主义“内容心理学”理论的推动力。
4.厄棱费尔厄棱费尔(1859-1932)是奥地利哲学家、心理学家。
他是布伦塔诺、麦农的学生,也是形质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1890年发表了《论形质》的论文,提出了形质的概念,对格式塔心理学影响很大。
5 . 托尔曼托尔曼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自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提出了“中介变量”“认知地图”“符号格式塔”等重要的理论,为弥补早期行为主义研究的不足做出重要贡献。
6.符茨堡学派20世纪初,冯特的弟子屈尔佩来到在符茨堡大学任教授,在他的领导下,符茨堡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的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思维实验研究,如马尔比的判断研究、瓦特的联想研究、彪勒的思考研究。
通过实验,他们发现了无意象思维的事实,从而建立了著名的关于无意想思维的符茨堡学派,从此,屈尔佩的心理学立场逐步由内容心理学转向意动心理学。
9.拓扑心理学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勒温。
勒温受格式塔学派的影响,用拓扑学陈述心理事件在心理生活空间的移动,以及一切可能的目标及达到的途径,采用向量学陈述心理事件的动力关系。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不问面积和距离的大小,而以严格的非数量的方式来表述空间的内在关系。
可见,拓扑心理学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丰富了对人类行为以及心理事件的描述,对心理学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史名词

心理学史名词解释1、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多样的变化的万物是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所谓的四根所组成。
四根是土、水、火、空气。
他认为土、水、火、空气是不能自动的,必须另有物使之运动。
他称这种物为爱、憎。
爱使四根结合,憎使四根分离,由此生成万物。
万物不同,是因所含四根的相对数量和排列的不同。
2、文艺复兴:从14世纪下半叶起,产生了资产阶级反宗教、反神学的所谓“人文主义”运动,即是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不是回复到过去,而是为了借用古代那些受崇敬的文化名人和他们的唯物主义科学思想,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舆论准备。
因此“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文化运动。
站在这场运动前列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其目的在于利用古代的文化,以与中世纪的宗教文化相对抗。
3、人文主义运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的重要,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和价值的重要,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回去寻找古希腊人的哲学、科学和文化上的成就。
开始重视人、尊重人、研究人,并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反对禁欲主义,嘲笑僧侣,号召人们从幻想中走向现实世界。
总之,提倡把目光从神转向人,从“天堂”转向尘世。
这就是所谓的“人文主义运动”。
4、复合感觉:马勒伯朗士以为,人的经验的单位不是孤立的感觉,而是复合感觉,是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感觉的结合。
这种结合是立刻的,意识不到的,所以马勒伯朗士将其称为“复合感觉”,又叫做“自然判断”,意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判断。
5、振动说:当外物作用于感官,引起神经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脑,人就产生感觉。
振动由脑再传到肌肉,人就发生动作。
他又提出微振。
微振是指神经的振动是由外物引起的神经振动,引起之后会在脑中继续一段时间,这时的振动越来越微细就叫微振。
6、神经阶层说:卡巴尼斯提出神经阶层说,认为神经分为高层和低层。
神经系统的高层是脑,低层是脊髓。
高层具有意识,包括感觉、思维和意志;低层没有意识,只有一种反射活动或动作。
高层和低层之间还有一层,即中层,也就是说,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有半意识。
心理学史考试重点

1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
人类理解自我的探求,在探索自然规律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和人性奥秘的努力。
2心理学史: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3冯特《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第一次阐述了他的关于实验心理学的思想,《生理心理学原理》被认为是科学心理学的独立宣言,《民族心理学》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社会心理学专著。
4冯特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借助于实验进行内省的心理学方法,是一种科学的内省形式。
被试被置于标准的、可以重复的情境之中,并要求用简单的、确定的回答来做出反应,这样就可以保证心理学研究的确定性与控制性。
5心里元素:感觉与感情。
感觉呈现人的经验的客观内容而感情则是显示主观内容。
6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1)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他最大的贡献2)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家,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的体系时,在心理学问题上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局限1)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2)在实验中无法摆脱内省法3)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庞杂又混乱7构造心理学任务:1)将具体或实际的心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成分,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发现这些元素是如何结合起来的以及结合的规律有哪些,即回答怎么样的问题3)把这些元素和他们的生理或身体条件联系起来,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8詹姆斯意识流:1、是一种整体的经验,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2、特点:(1)意识是私人的(2)意识是变动不居的(3)意识具有认识的特性(4)意识具有选择性9芝加哥的机能主义心理学1杜威心理学的真正研究对象是在与环境的关系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包括它的意识和活动2安吉尔意识的基本机能是改善有机体的适应活动,因而心理学必须研究心理是如何帮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3卡尔观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活动2)心理活动的机能:获得、确定、维持、组织、评价经验,并利用这些经验来指导行为3)认为心理学所要研究的是有机体的适应性行为:(1)动机性刺激(2)有机体所处的环境或情景(3)满足这一动机的反应4)研究方法上:内省法、观察法和实验法10哥伦比亚的机能主义1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是以本能活动开始的一种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人们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的。
替代性学习:指个体从观察他人的行为中获得关于行为的认识。
行为成就:指通过操作获得信息或直接经验,成功的经验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位置学习:托尔曼认为,动物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景的意义,这就是位置学习。
潜伏学习: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都在学习,只是在某一阶段其学习活动处于潜伏状态,学习效果并未明确显示。
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刺激,被个体知觉为从前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一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
生活风格:指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已定型化的行为模式。
创造性自我:按照自己的创造性构建起来的独特的生活风格,它在塑造人格中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
社会兴趣:或公共意识、集体精神、社会关心,指人具有一种为他人、为社会的先天思想准备和自然倾向。
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第二层,即和意识自我最相近的,比其作用更大的潜意识的表层部分。
个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具有情感色彩的情结所构成。
情结:就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性观念群,亦具有相对自主性的一簇簇潜意识的心理业。
集体潜意识,或种族潜意识,是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所获得的沉淀物。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他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
原型:是本能自身的潜意识意向,即本能行为在心灵中的存在和模型。
人格面具:指人格最外层的那种掩盖真我的假象。
它总是按照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
迁移:由顿悟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印刻在大脑之中当以后面临类似的情景时,记忆痕迹就会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使之选择类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潜意识: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其替代物。
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
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意识: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
反应性行为:反应是有一种明确的刺激引起,它可以是无条件反射的行为,也可以是条件反射的行为,巴甫洛夫研究的唾液分泌反应就属于此类行为。
操作性行为: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不能被激发,只是不时地似乎是自发出来。
强化:通过某种操作呈现个体喜欢的刺激,或撤销不喜欢的刺激,从而增加行为出现频率。
正强化:指对一种情境做出反应后相应的增加某种东西。
负强化:就是当一个反应发生后从情境中撤走某种东西。
本我:是精神结构中直接与人的生物机体相联系的部分。
超我:代表理想的部分。
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自我:在本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意识流学说:詹姆斯认为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不是像冯特所说的那样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
意识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过程。
经验的自我:指的是被知的我和被动的我。
其成分主要有三种,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
物质的自我:在这类自我中,我们的身体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其次依次由内向外包括我们的衣服、我们的家及我们需要的各种资产等。
社会的自我:人的社会的自我就是他由他的同伴所得到的注意和重视,也就是他在社会其他的人或集团中的名誉和地位。
精神的自我: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的或主观的存在,这些东西是自我最持久最密切的东西。
纯粹的自我:主动的自我或主动地我,指的是一个能够知道一切的那种东西。
力比多:指人类与神俱来的一种性冲动,他是推动个体一切行为的原始动力。
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驱力。
自我防卫机制:是自我应付本我的驱力、超我的压力和外在现实的要求等三个对手的心理举措和防伪手段.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即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并不涉及到操作,它只是指思想的图像方面——企图去表现现实,并不去转变现实。
平衡: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成熟:指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压抑;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信念、情感、和记忆抑制到潜意识当中。
言语报告法:也称出声思考法,由被试大声的报告自己在进行某项操作时的想法来探讨内部认知过程的方法。
投射:指自我把不能接受的或不好的欲望、冲动和意念归咎于别人。
内向投射:指将本来指向外界的敌视、攻击、伤害等冲动和感情,转而指向自身。
反向形成:指把某种不允许的冲动、欲念潜意识的转化成强烈的相反形式。
升华:指本能的欲望冲动转化到被社会容许或赞许的目标和对象方面。
认同:指自我与某一对象潜意识的视为等同,以解脱自我焦虑。
合理化: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解脱:指用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或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固着: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
退行:指一个人发展到相当阶段后因遭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原始的发展水平。
凝缩:将几种隐意用一种象征表现出来。
移植:即一个不重要的观念或占据重要地位。
象征化:以具体的事项代替抽象的思想。
润湿:把梦中无条理的材料醒后加以系统化来掩盖真相。
阿尼玛,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基本特质或特征,即男性中的阴性原型。
阿尼姆斯,指指女人身上具有的男性基本特质,即女性中的阳性原型。
阴影:人格的最内层,是具有兽性的低级的种族遗传,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绪和行为。
患者中心疗法:也称非指导性疗法,是罗杰斯1940年首创的一种心理疗法方法。
它是鼓励心理患者自己叙述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为患者解释过去被压抑于潜意识中的经验与欲望,也不对患者的自我报告加以赞许或批评,只是适当重复患者的话,帮助他澄清自己的思路,使患者自己逐步克服他的自我概念和理想概念之间的不协调,接受和澄清当前的行为态度和情绪态度,达到自我治疗的效果。
物理环境:就是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经验真实自我:指个体的潜在可能性,是一种趋向个人发展与成就的“原始”力,并非一种实体或一具血肉之躯。
理想化自我:指个体凭空在头脑中设想的理想形象,是不可能实现的一种纯粹虚幻的形象。
可鄙的自我:指个体产生的有关自己的那些不符合理想化形象的“可鄙形象”它与理想化形象一样不现实。
现实自我:指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
动能:用以描述个人行为或人格的最小单位,所谓动能是相对持久的能量转换模式,这种模式重复出现,成为有机体的生存特性。
自我系统:是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用以避免焦虑程度提高的经验组织,它主要是一种防御机制人格意象:是指人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对自己、他人及各种事物的心理意象。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着仔细地小心地注意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的报告这些感觉。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做出明显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机模拟:先推断出人的行为的内部心理机制,提出认知原理或模型,并将其编成程序输入计算机,然后把计算机的输出和人的行为相比较。
基本人格结构:指同一文化或制度背景下的每个人都具有的共同的人格特征,不同文化中的基本人格结构是不同的。
初级制度:是儿童出生后即面临的基本规范,塑造一个社会的基本人格的基础。
次级制度:基本人格结构的投射物,包括民间传说、宗教信仰、仪式、禁忌系统、思维方式。
联结主义心理学:桑代克创建了联结主义心理学,这是他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就是一种联结,动物学习不存在思维和推理的作用,而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一种联结。
即学习是联结的建立与巩固。
惩罚:通过某种操作呈现个体不喜欢的刺激,或撤销个体不喜欢的刺激,来减少个体行为出现的频率。
连续强化:有些行为在每次发生时都会被强化,这就使连续强化。
间断强化:如果不是在每次反应发生时都给予强化,那么这种强化程序就是间断强化。
融合:即不同的心理元素结合成一个紧密的复合体,从这一复合体中很难再在辨认出个别的心理元素。
同化:当一个不为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进入意识时,我们总是通过联想找出与之相似的事物,并将他们结合起来。
复合:不同种类的感觉或情感共同组成一个复合体,如听到枪声脑子里出现枪的形象,同时产生恐惧。
相继联想:即记忆的联想,如把过去的感觉、情感回忆起来,并与现在的心理元素相结合。
统觉:就是那种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的焦点的那种过程,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选择性注意。
创造性综合原则:或称心理产物的原则,是指由各种不同的心理元素组成的心理复合体并非原有元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新的性质。
心理关系原则:是指不同元素之前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各个元素的意义,每一种基本的意识状态总是在与其他意识状态所处的关系中获得它的意义。
心里对比原则:是指两种相反或相对抗的意识状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加强。
条件反射法:这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最重要也是最能体现其理论特色的研究方法,昰研究刺激替换与反映替换的方法。
其关键在于用一个条件刺激来取代另一无条件刺激而形成条件反应,因而又称替代刺激法。
言语报告法:又称口头报告法,是正常人觉察自己身体内部所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口头报告的方法。
整体活动原则:是指,大脑是以一个整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正比,而与受伤的部位无关。
均势原则:是指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因此切除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对学习效率并不发生不同的影响。
中介变量:托尔曼认为中介变量就是推论出来的处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过程,把S-R 理解为S-O-R,中介变量就是在O(有机体)内正在进行的活动。
需要系统:指生理需要和内驱力。
信念—价值符号排列矩阵图:指选择某种目的物的欲望的强度和这些目的物在满足需要中的相对力量。
行为空间:指行动者在某一时刻内所感知到的,含有不同位置的物体并具有距离和方向的空间。
期待:是有机体关于目标的意义的知识或信念。
内驱力:是一切行为反应的原动力,它使有机体处于驱动状态,以D表示,他的力量可以由生物需要被剥夺时间的长短或所激起的行为的强度、力量等客观指标加以确定。
习惯强度:是赫尔学习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指感受器冲动与反应发生间的联结力量,他制约着在内驱力推动下行为发生的稳定方向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