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半径曲线桥梁的设计要点
小半径曲线桥梁设计分析

小半径曲线桥梁设计分析摘要:在进行市政桥梁工程建设时,小半径曲线桥梁经常会出现病害问题,导致桥梁工程应用寿命不断缩减。
以我国某一市政桥梁建设为例,在对病害问题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这一项目原设计方案存在较多缺陷问题,因为桥梁设置形式与地理条件存在冲突,导致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内部缺陷问题比较严重,但未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了桥梁项目运营效果。
企业也未对其进行及时维护,导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需要做好桥梁改造处理。
本文就小半径曲线桥梁设计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半径;曲线;桥梁;设计分析近阶段我国在进行市政桥梁工程建设时,施工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建设范围也在不断增加,这对桥梁设计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设计人员在对各种桥梁工程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区域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制作最优设计方案。
尤其是在对小半径曲线桥梁进行设计时,需要引进更加先进设计思维和技术,才能提高设计方案应用可行性和经济性。
设计人员还要做好传统小半径曲线桥梁设计改造,确保所有桥梁工程在运用时都能发挥更好效果,为我国居民出行提供更加优质服务[1]。
一、项目案例以我国某一市政小半径曲线桥梁项目设计为例,项目施工区域跨越山区小河沟,设计车道为三车道,荷载为公路一级,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桥面宽度为11.5米,环境类别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桥梁位于平曲线上,圆曲线半径60米。
在对项目进行实际设计时,采用了重力式桥台和桩基承台基础,上部结构设计为16米左右,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了现浇作业方式,桥梁长度为74米,使用了梁格法计算方式,各项参数验算均满足项目规定要求[2]。
二、小半径曲线桥梁设计方法(一)明确桥梁受力特点在对本项目进行设计时,会受到离心力作用影响,导致结构受力不均匀,因为桥梁支座外侧与内侧反力相差比较大,不同墩柱竖向力存在较大差异,桥梁墩顶不仅会受到与直线桥相同内力有效,还会因为运用力张拉和离心力作用影响,引发径向力。
小半径曲线梁桥设计体会浅谈

要求 和地形条件 的限制 ,多采用 曲线桥梁和 匝道 桥 。 这 些 桥 梁 线 型 变 化 多 端 ,结 构 受 力 比较 复 杂 ,特 别 是 小 半 径 曲线 梁 桥 ,除 承 受 弯 矩 、剪 力 外 ,还 有 较 大 扭 矩 和 翘 曲双 力 矩 的作 用 。 曲线 桥 具 有 增 添 城 市 景 观 、使 桥 梁 服 从 路 线 布 置 、提 高 交 通 枢 纽 使 用 功 能等 优 点 , 因此 在 城 市 建 设 中应 用越来越广泛。与直线桥不同的是 , 由于弯扭耦 合 作 用 , 所 以 曲线 桥 在 竖 向荷 载作 用 下 引起 弯 曲 的 同时 会 产 生 扭转 变 形 , 导致 内外 侧 支 座 反 力 大 小 不 同 ,甚 至 可 能 出现 负 反 力 。 小半 径 曲线 梁 桥 的设 计 越 来 越 引 起 人 们 的 重 视 , 当务 之 急 是 我 国现 行 相 关 技 术 规 范 和 设 计 计 算 理论 有 待 进 一步 研 究 和完 善 。本 文结合 重 庆 市 立 交 桥 的设 计 ,浅 谈 小 半 径 曲线 梁 桥 的设 计 体会 。
1 总体 设计
1 . 1 设计 标 准
设 计 荷 载 :城 一 A级 。
温度荷载 :结构体系温 差 ± 2 0℃,箱梁顶板 日照 升 温 l 6 . 5 ℃。
桥 面净 宽 :8 . 5 ~ 2 2 . 0 5 m。 设 计 车 速 :4 0 k m / h 。
抗震 等级 :按地 震烈 度一 6 度设 防 ( 桥址 区域 地 震 基 本裂 度 为 7 度)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1 — 1 6 作者 简介 : 段 加燕 ( 1 9 8 5 一) , 女, 重庆人 , 助理工 程师 , 从 事道 路交 通设计工 作 。
211086347_浅论小半径曲线桥梁的设计

144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工艺流程与应用中国设备工程 2023.03 (下)由于曲线桥预应力、温度效应、活荷载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与常规的线性、半径桥相比,其受弯扭耦合、翘曲等因素影响较大,对其上、下结构的构造和加固处理产生了较大的难度,而弯曲桥的特殊力学现象是由桥长、跨、半径、墩台、支座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1 小半径曲线桥梁设计的力学特性曲线梁桥的受力性能,其弯曲半径对梁体的弯曲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其发生弯曲,从而使其既受到弯矩的作用,又受到扭力的作用,这就是弯扭耦合。
弯曲扭转耦合的结果是,弯曲箱梁桥的受力性能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外梁外力不均匀因外梁外力过大、内梁卸载等原因,导致梁桥外缘的弯曲应力比内缘大,外缘的变形比内缘大,内梁和外梁的内力分布不均匀,内梁和外梁的受力不均匀,在箱梁上引起内腹筋和外腹板的受力不均。
在动载荷作用下,梁的支承部分会产生负向反作用力,严重时会导致梁与支撑分离。
(2)箱梁桥的挠曲变形曲线通常大于同直径的弯桥,其弯曲变形是由弯矩和扭力叠加而成。
(3)横向水平力车辆在曲线梁桥上行驶时,会对桥面产生水平的离心力,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的改变,不仅会引起桥面的纵向水平力,而且还会引起横向的水平力。
由于外部载荷作用于桥梁,其横向水平力将导致梁身的截面力矩和桥墩的弯矩增加,从而导致桥面的侧向位移和侧向偏移。
(4)弯曲变形和变形对弯箱式桥梁来说,在弯曲和扭耦合作用下,其整体截面应力比直线桥梁要大,尤其是在弯曲和变形的影响下,这种问题更严重。
但其计算结果一般仅占基础弯矩和纯扭剪应力的5%~10%,经初步估计,在设计时可采用加横梁的方法,尽量减少断面的变形。
2 工程案例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坛高铁为例,采用3×25m 的连续梁桥作为研究对象。
项目地处江苏省金坛城区西南部、小桥村以南、金坛高铁枢纽金坛高铁站附近,地处常州市北部G233,S241东侧,金龙路以南,万嘉路以西。
小半径曲线范围铁路桥梁的布置及设计

小半径曲线范围铁路桥梁的布置及设计摘要:针对小半径曲线范围铁路桥梁设计而言,其构造要求和受力上在一定程度上都要比常规的桥梁的上部结构和墩台的设计复杂。
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小半径曲线范围铁路桥梁在设计过程布置设计等进行论述,从而能够让相关的设计人员熟悉以及了解小半径曲线铁路桥梁的相关布设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人员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半径;曲线范围;铁路桥梁;设计分析引言在一些车站以及枢纽站线,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形限制或者是拆迁成本等的制约,线路需要设置相对较小的曲线半径。
对于小半径曲线的桥梁设计要考虑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设计,小以及对梁缝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设计。
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特殊设计,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满足铁路自身的正常运营,同时还能够满足其养护需要。
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问题,例如:无法进行架梁或者是梁体倾覆等一系列比较重大的事故,这就需要我们对小半径曲线范围内的桥梁设计进行较为系统的认识以及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桥梁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具有合理性、安全性,同时也具有科学性。
一、单线桥梁在曲线上的布置原则1、梁的布置:为了使梁上受力接近均衡,曲线上桥梁的中心线(梁的中心线)一般均采用平分中失(f)法或切线法布置(图1-1),视其跨度及所在曲线半径来确定。
梁与梁间及梁与台间内侧道碴槽最外边缘的最小空隙即梁缝,当跨度L≤16m时为6cm;当跨度L≥20m时为10cm;不等跨时采用10cm,当不等跨均小于16m 时,采用6cm。
在坡道上的梁应考虑坡道布置对空隙的影响;大跨度梁尚应考虑预留拱度和荷载(恒载、远期活载、冲击力等)引起梁的伸缩。
在曲线上的梁布置办法采用f1=f/2~0之间的任何数值时,不需要检算梁的强度。
如采用0>f1>f/2,则必须根据其相应的超载系数,验算内外梁的强度。
在不等跨梁的配合中,比较合理的曲线布置,按大跨梁要求来确定偏距E值。
对于跨度L≤16m的梁,一般中失很小,如按小跨的要求确定E值,则大跨梁的中失稍大于f/2,而超载系数增加有限,不必验算梁的强度。
桥梁工程中小半径曲线梁桥的设计要点

桥梁工程中小半径曲线梁桥的设计要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加,大量的高架桥和立交桥被兴建,但是由于城市交通功能的要求和地形环境的诸多限制,这些桥梁多采用的是曲线型构造。
曲线型结构的桥梁受力比较复杂,其中以小半径梁桥最为特别,除了一般的受力外,还要承受扭矩和翘曲双力矩的共同作用,所以小半径曲线梁桥出现的问题较多。
本文就小半径曲线梁桥出现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说明,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着重说明了设计中要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桥梁工程;小半径曲线梁桥;设计要点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 traffic increase of pressure, a lot of viaduct and flyovers be built, but because the city traffic function requirements and terrain environment many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Bridges take the form of a curve type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of the bridge type curve stress is more complex, among them with small radius of the most special bridge, in addition to the stress of the general, but also bear torque and warp the joint action of double moment, so small radius of the problem of the curved girder Bridges is more. This paper is small radius of the problem of the curved girder Bridges related instructions, and these problems thoroughly discussed and the focus on the design to the main points of attention.Key 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Small radius curve beam bridge;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小半径曲线梁桥,虽说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很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承载量,预应力及温差引起的弯矩、扭矩等作用力的受力较复杂,因此很容易产生设计考虑不全面,支座脱空、移位甚至崩塌的问题,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小半径曲线梁桥设计浅析

小半径曲线梁桥设计浅析摘要:结合四川成安渝高速公路某枢纽互通中的桥梁设计的一些对比计算,浅析小半径曲线梁桥在构造上需要注意的细节;关键词:小半径曲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一、概述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城市中大量的立交桥开始兴建,但由于城市规划和地形条件的限制,立交桥的结构形式多采用曲线桥梁。
这些桥梁线型变化万千,结构受力复杂,特别是小半径曲线梁桥,除承受弯矩、剪力外,还有较大扭矩和翘曲的作用。
据统计,南方某市的多座立交桥中,大都存在大小不同的问题:有的曲线连续梁内侧端支座脱空;有的曲线梁体向曲线外侧径向整体侧移;有的墩梁固结处在立柱顶部产生环形裂缝等等危及桥梁正常使用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施工过程中的不当细节,但总的来说存在有设计过程中认识方面的失误,因此小半径曲线梁桥的设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我国现行相关技术规范和设计计算理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四川成安渝高速公路某枢纽互通中的桥梁设计,浅谈小半径曲线梁桥的设计体会。
二、总体设计2.1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汽车荷载冲击系数1.05;总体计算时,弯矩偏载系数取1.15,剪力偏载系数根据各上部结构实际受力,采用不同的系数。
2.温度荷载:整体温差:升温20℃,整体降温25℃。
梯度温差: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4.3.10条取用。
3.桥面净宽:8.5m。
4.设计车速:40km/h。
5.抗震等级:按地震烈度-Ⅷ度设防(桥址区域地震基本裂度为Ⅶ度)。
6.二期恒载包括桥面铺装、泄水管、护栏等,以均荷载计入。
2.2设计要点1.桥梁上部结构为三跨一联预应力砼连续曲线箱梁,位于在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曲线半径R=55m,设计线距外弧翼缘3.25m。
分跨布置为:25+25+25=75m。
箱梁高1.6m,单箱单室斜腹板断面,采用整联现浇,一次张拉钢束的施工工艺。
顶板宽8.5m,底板宽3.4m,箱梁翼板悬臂2.25m,腹板厚45cm,顶、底板厚25cm。
小半径曲线梁桥设计的探讨

( )预 应 力 钢 筋在 梁 肋 中 的布 置 应 特 别 引起 注 意 。 4 对 于 整个 箱梁 截面 而 言 ,预 应 力钢 筋是 对称 配置 的 。 由 于梁格 划 分后 边肋 几何 形状 的非对 称性 ,此 时按 设计 位
置布 置预 应 力钢 束 ,在 边 肋 中 将 产 生 较 大 的平 面 外 弯
小半径 曲线梁桥设计 的探讨
■ 王 文 洪
( 建省 交通规 划 设计 院 ,福 州 福
30 0 ) 5 0 4
摘
要
本 文 阐述 了小半 径 曲线桥 梁 的受 力特 点 ,曲线 梁格 法划 分的要 求 ,通 过分
析 曲率 大 小、预应 力钢 柬 、下部 支承 方 式及 支承 位置 对 曲线 梁桥 内力 的影响 ,提 出有 关 曲线 梁桥 设计 的有益 结论 ,可供 设 计 同行参 考 。
设 计 中 。对 曲线 梁桥 的计 算 日益增 加 。由于 曲 线桥 需要
网格计 算 ,而直 线桥 多 采用单 梁计 算 ,使得 曲线 桥 设计 难 度远 大 于直 线桥 ,另 外 由于曲线 桥 的 “ 弯一 扭 ”藕合
生较 大 的扭转 ,通 常会 使 外梁超 载 ,内梁 卸 载 。在 宽 桥
( )梁格 的边 、中梁 形心 高度 位置 应尽 量 与 箱梁 整 1 体截 面 的形 心 高度相 一 致 ,纵 、横 向 构件 应与 原 构件 梁
肋 ( 或腹 板 )的中心 线相 重合 ,梁 格划 分 应沿 切 向和 径
向设置 ( 图 1 示 ) 如 所 。
( )每 跨 至 少应 分 成 8 以 上 ,以保 证 有足 够 的 精 2 段 度 ,支 承线 、跨 中及 支点 均 应在梁 段 划分 范 围 ,详见 梁 格 划分 平面 ( ) 图2 。
小半径曲线桥梁设计要点

小半径曲线桥梁设计要点作者:程亮亮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11期摘要:因曲线桥梁受力复杂,设计及施工难度大,很多建成后的曲线桥梁在运营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很多病害。
本文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提出小半径曲线桥梁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点事项。
关键词:小半径;曲线桥梁;受力;支承方式;支座一、曲线梁桥的力学特性曲线梁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曲率半径的影响,必然产生扭转,而扭转又导致挠曲变形,这样梁体不仅受弯矩作用,同时还受扭矩作用,这称之为弯扭藕合作用。
弯扭耦合作用导致曲线箱梁桥具有以下几点力学特性。
(一)梁内外侧受力不均由于扭矩的作用会造成外梁超载、内梁卸载等问题,致使弯梁桥外边缘弯曲应力大于内边缘,外边缘挠度大于内边缘,内梁和外梁受力不均,反应到箱梁上则是内外腹板受力不均。
当活载偏置时,内梁支点甚至可能产生负反力,甚至会出现梁体与支座脱离的问题发生。
(二)挠曲变形曲线箱梁桥的挠曲变形一般要比相同跨径的直线桥大,弯桥的挠曲变形是弯曲和扭转的迭加。
(三)横向水平力汽车在曲线梁桥上行驶时会对桥梁产生水平方向的离心力。
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等不仅对桥梁会产生纵向水平力,也会产生横向水平力。
外荷载对桥梁产生的横向水平力会增大梁体截面扭矩和桥墩弯矩,并有可能造成横向的位移或者是桥梁在平面的转动。
(四)翘曲与畸变对于弯箱桥梁,由于在弯扭耦合的作用下会出现综合截面应力相对直线桥梁而言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在截面扭转以及畸变作用下,这一问题更突出。
但其数值往往只占基本弯曲应力和纯扭转剪应力的5%~10%,经过初步的估算,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取增设横隔板的设计处理方式,尽可能的控制截面畸变变形。
二、小半径曲线桥梁的设计要点(一)箱梁的设计1、箱梁跨径的选择弯梁桥的弯扭刚度比对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弯扭刚度比越大,由曲率因素而导致的扭转弯形越大,因此,对于弯梁桥而言在满足竖向变形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抗弯刚度、增大抗扭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半径曲线桥梁的设计要点
摘要:与直线桥不同的是,由于弯扭耦合作用,所以曲线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引起弯曲的同时会产生扭转变形,导致内外侧支座反力大小不同,甚至可能出现
负反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曲线梁桥的力学特性,然后详细阐述了小半径曲线桥梁
的设计方法,最后说明了小半径曲线桥梁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半径;曲线桥梁;截面;支座;抗扭支承
一、曲线梁桥的力学特性
(一)梁内外侧受力不均由于扭矩的作用会造成外梁超载、内梁卸载等问题,致使弯梁桥外边缘弯曲应力大于内边缘,外边缘挠度大于内边缘,内梁和外梁受
力不均,反应到箱梁上则是内外腹板受力不均。
当活载偏置时,内梁支点甚至可
能产生负反力,甚至会出现梁体与支座脱离的问题发生。
(二)挠曲变形曲线箱梁桥的挠曲变形一般要比相同跨径的直线桥大,弯桥
的挠曲变形是弯曲和扭转的迭加。
(三)横向水平力汽车在曲线梁桥上行驶时会对桥梁产生水平方向的离心力。
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等不仅对桥梁会产生纵向水平力,也会产生
横向水平力。
外荷载对桥梁产生的横向水平力会增大梁体截面扭矩和桥墩弯矩,
并有可能造成横向的位移或者是桥梁在平面的转动。
(四)翘曲与畸变对于弯箱桥梁,由于在弯扭耦合的作用下会出现综合截面
应力相对直线桥梁而言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在截面扭转以及畸变作用下,这一问
题更突出。
但其数值往往只占基本弯曲应力和纯扭转剪应力的5%~10%,经过初
步的估算,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取增设横隔板的设计处理方式,尽可能的控制截
面畸变变形。
二、小半径曲线桥梁的设计要点
(一)箱梁的设计
1、箱梁跨径的选择弯梁桥的弯扭刚度比对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状态有着
直接的关系:弯扭刚度比越大,由曲率因素而导致的扭转弯形越大,因此,对于
弯梁桥而言在满足竖向变形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抗弯刚度、增大抗扭刚度。
所以在曲线梁桥中,宜选用低高度梁和抗扭惯矩较大的箱形截面。
小半径曲线梁
桥的梁高大于跨径的1/18 时,是比较经济的。
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应小于跨径的
1/22。
2、截面设计在曲线梁桥截面设计时,要在桥跨范围内设置一些横隔板,以
加强横桥向刚度并保持全桥稳定性。
在截面发生较大变化的位置,要设渐变段过渡,减小应力集中效应。
3、配筋设计在进行配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扭矩效应,弯梁应在腹板侧面布
置较多受力钢筋,其截面上下缘钢筋也比同等跨径的直桥多,且应配置较多的抗
扭箍筋。
在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梁桥中,应设置防崩钢筋。
4、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涉及的因素较多,每个工程中混凝
土的材料、级配不尽相同,要很精确的计算出混凝土收缩、徐变对小半径曲线梁
桥的作用较难。
故在设计小半径曲线梁桥,最好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对于
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梁桥,纵向预应力筋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但钢束一般不
大于12-7ф5,压应力应小于12MPa,拉应力小于1MPa,为预应力A 类构件即可。
(二)支承方式的选择在曲线桥中,不同的支承方式对上、下部结构内力影
响较大,一般支承分为两种类型:抗扭支承和点铰支承。
抗扭支承通常由横向两个以上的板式橡胶支座或盆式橡胶支座组成,而点铰
支座只由一个板式或盆式橡胶支座组成,常常配以独柱墩。
连续梁端常采用抗扭
支座,该支承方式可有效提高主梁的横向抗扭性能,保证其横向稳定性。
曲线桥
的中间支承可用抗扭支承也可用点铰支承,在实际工程中大多采用盆式或圆板橡
胶支座,以适应主梁纵横向的变形要求。
但是如果在采用墩高较大的独柱式中墩
构造时,更宜采用墩梁固结的构造,充分利用桥的柔性来适应曲线桥的变形要求,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三)小半径曲线桥梁支座的布置形式曲线箱梁桥支座的布置型式通常全部
采用抗扭支承、两端设置抗扭支承,中间设单支点铰支承、两端设置抗扭支承,
中间既有单支点铰支承,又有抗扭支承的混合式支承,下部墩柱应与之相匹配。
在曲线箱梁桥中,两端为抗扭支座(双支座),联内安置几个铰支座的布置已
不多见,即使对小跨径小半径的非预应力曲线梁,一般也采用设内、外偏心支座
方案。
通常预应力钢束引起的扭矩随弯曲半径的减小而加大,总的扭矩随跨长而
增大,因此跨中的偏心支座,在与偏心距的设置上要分别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横向恒载不均匀的影响,可通过设置中墩偏心距e 来解决;对于弯曲半径大
于130m 的曲线梁,这个偏心距不大,一般在0.1m~0.2m 左右;2、预应力束形
成的这部分扭矩的影响相当大,有时在半径为130m、联跨长140m 的四跨曲线箱梁中可达20000KN·m 以上,若用增加跨中支座偏心距的办法,则跨中支座的总偏
心距为e = e + e',式中,e'为抵抗预应力所产生的扭矩;若跨中支座按设内、外
偏心支座的方案布置,偏心距的加大可使端部抗扭的双支座中的反力大致相等(或外侧支座反力稍大些);3、曲线梁从施工完成到使用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均受到
徐变、温度以及不均匀扭矩的影响,支座总有滑移,因此每联曲线梁必须设有一
个固定支座,固定支座一般设在跨中,有时也可特意在跨中设固结墩;4、若梁
的线刚度较低,则在内侧边缘行驶车辆的活载作用下会使内侧受拉区产生较大的
应力及挠度(或转角),此时可采用设内、外偏心支座的布置方案;5、对于设内、
外偏心支座的支座布置,梁内的扭距使梁产生扭转转动,与直线箱梁不同,曲线
梁中这种扭转属于约束扭转,因此梁体内既有剪力滞效应,又有翘曲与畸变应力,当半径R 足够大时这种影响不明显,从而使扭转有些类似于自由扭转,截面内只
有剪力流;6、对曲线箱梁而言,在曲线箱梁中布设一抗扭支座(可以是双支座,
也可以是固结墩)的方案是既合理又保险的方案,但这样的桥墩会发生由于外支
座反力过大导致墩顶横梁开裂的事故,为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可通过在墩顶横
梁内布设预应力钢束或者加大墩顶的布筋密度来避免。
三、小半径曲线桥梁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计算分析加强结构计算分析,除正常的荷载计入外,还应计入扭转产
生的剪应力和翘曲正应力。
优化预应力束线形,以减小扭矩。
(二)加强构造设计
1、合理布跨,可以适当控制边跨跨径,使边跨跨径与中跨比较接近。
当受
实际条件限制,边跨跨径与中跨差距较大时,也可考虑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比如
调整边跨与中跨的自重等。
有条件时尽量采用小跨径。
2、尽量布设抗扭支座,以减小扭矩,控制支座的最小压力,也可调整墩柱
偏心以消除主梁扭转引起支座负反力。
若仍不能消除主梁扭转引起支座负反力时,可根据扭转方向采取在主梁内侧加配重砼的方法予以解决,也可采用拉力支座。
3、在曲线梁桥截面设计时,要在桥跨范围内设置一些横隔板,以加强横桥
向刚度并保持全桥稳定性。
在截面发生较大变化的位置,要设渐变段过渡,减小
应力集中效应。
4、在进行配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扭矩效应,弯梁应在腹板侧面布置较多受
力钢筋,其截面上下缘钢筋也比同等跨径的直线桥多,且应配置较多的抗扭箍筋。
加强防崩钢筋设计,以防预应力束过大造成径向腹板崩裂。
参考文献[1]周勇,余泽新,张明武.小半径曲线梁桥的设计[J].中外公路,2007.4.[2]方水平,许友梅.小半径钢筋混凝土曲线梁桥设计浅析[J].广东建材,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