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一位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她领导了浙江起义,失败后 慷慨就义。她是谁?
秋瑾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秋瑾
1907年7月15日凌晨,一位女英雄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英勇 就义。她,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32岁。 她,就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秋瑾。 秋瑾出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她少年时热情而 倔强,最钦佩历史上的“巾帼英雄”。1904年,她毅然冲破了封建 家庭的束缚,只身东渡日本求学。 在日本,秋瑾积极地投入了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斗争。1905年8月 同盟会成立后,她被推为同盟会浙江省主盟人。 1906年,秋瑾返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大通学堂是训练干部、 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在大通学堂,秋瑾为了进一步训练革命力量 ,成立了“体育会”,进行军事操练,积极地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 。 1907年5月,徐锡麟准备在安庆起义,秋瑾在浙江等地响应。但 徐锡麟起义计划泄露,起义很快失败。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 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同志们劝她暂避 一时,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坚决留在大通学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堂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因寡不敌众,秋瑾不幸被捕,于
广州博济医院
兴中会成立(想像画)
1894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
兴中会广州分会旧址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孙中山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孙中山成立的资产阶 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3、思想文化上: 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 传播,一些革命性组织建立。
二、面对列强侵略中国民众觉醒
1、民族资产阶级:怎么做2、(革Leabharlann )知识分子代表① 邹容
《革命军》
②孙中山——民主革命先行者 3、革命团体 ①兴中会(性质、影响) (性质 ②同盟会 革命纲领 机关刊物 成立后活动)
③两者异同点 同:都成立于国外,创立者都是孙中山;时代背景 相同(参考提纲一)异:组织性质 宗旨、人员组成
4、清末改革 评价:
新政和立宪
都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没有改变旧有的制度。没有 挽救中国民族危机。 启示: 维护清朝统治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革命 建立新政体,才有可能挽救民族危机。 P13第2个思考题
(提纲一1、2)清政府腐败不堪,历次改良运动 失败,国家面临生死存亡关键时刻,反映革命者 急迫心情。
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1、政治上:
列强控制清政府,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侵华加 剧,中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2、经济上: 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争夺筑路权,掠夺自然 资源,倾销商品。 控制中国经济,掠夺资源,获取 P11列强控制经济目的:高额利润,把中国变为自己原料
产地及商品销售地,进而把中国 变为殖民地,进一步控制中国。 评价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9-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二、民族工业的发展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1.民族工业的发展 2.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①收回铁路权 方式: ▪筹建铁路公司 如,川汉铁路公司 ▪集股自修铁路 如,如川汉铁路股票
②张謇请愿
三、知识分子的成长与革命思想的宣传
1.知识分子的成长 2.革命思想的宣传 ❶中心:上海 日本东京 ❷宣传方式: 出版大量报刊,积极宣传革命 ❸代表: 邹容 《革命军》
四、孙中山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及活动
1.孙中山 2.革命团体的成立及活动 ①成立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创建者 组织性质 口号宗旨
五、清末新政和立宪
晚清立宪《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1911年11月3日 第一条 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 第二条 皇帝神圣不可侵犯 第三条 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 ……
林觉民《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 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 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20SHIJICHUDEZHONGGUOJUSHI
一、列强的经济侵略
1.方式: 投资铁路等行业 (利润优厚且便于掠夺资源) 2.目的
①掠夺资源以获取高额利润 ②把中国变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及商品销售市场 ③使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完全控制中国
观点1— 列强控制中国的市场,获取高额利润呢, 3.影响 极大压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观点2— 带来了近代技术和创业精神,培养中国本土人才。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成立 时间
成立 地点
创建 者
组织 性质
口号或 宗旨
问题:(1)两者的异同点有哪些? (2)孙中山在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发 挥了怎样的作用?
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
①民族资产阶级
汉川铁路股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②知识分子
“我中国欲独立,不 可不革命;我中国 欲与世界列强并雄, 不可不革命;我中 国欲长存于二十世 纪新世界上,不可 不革命。”
从这几句话中,你能感受到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法国修建的滇越铁路
(二)经济掠夺:为了掠夺资源,获取高额 根据上述数字,说一说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强 力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 利润;把中国变为自己的原料产地以及商品 销售市场,继而使中国变成其殖民地,进一 步控制中国。
面对列强的掠夺,中国各阶层人士是怎样应 对的?(自学P12,完成表格)
各阶层人士
民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资产阶 级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的领导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油画)
孙中山先生把同盟 会的16字纲领阐发为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三民主义道出了人民心中的哪些愿望?
类别 名称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一)政治局势:民族危机更加深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想从中国获取哪些经济利益?
1907年,中国84%的水上运 输业在列强的控制之下, 英国所占份额最高,为 52.5%,。中国34%的棉纺 织业及100%的钢铁生产, 也是由列强控制。1911年, 列强控制了中国铁路的93%。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1、他领导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 中会,并在1905年成立了第一个全 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同盟会。 2、他提出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 产阶级革命纲领。 孙中山
3、他组织和策划了多次武装起义。
……
材料:20世纪初是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时 期,1901年至1911年十年间新设的厂矿超过了前 三十多年的两倍以上。
兴中会 时间 地点 性质
第一个革命团体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 时间 地点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 组织(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口号
影响
振兴中华
革命 纲领 刊物
指导思 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核心 民权主义
内
涵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推翻清政府,解除 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民主共和国
筹建 铁路 公司 集股 自修 铁路 张謇
思想文化: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 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 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独立 富强 发展
弃医从政
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史上最感人的遗书《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 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 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 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 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 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 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 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 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 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学设计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回顾八年级下的已学知识,自学课文,结合孙中山的话能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说出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结合邹容《革命军》,能够理解20世纪初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性和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研读史料,讨论交流,了解并分析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历史名词。
2.知道孙中山称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原因,体会邹容、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革命党人进行的革命活动。
2.难点:20世纪初中国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人们又是如何看待清政府的行为?出示陈天华《猛回头》头》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承前启后,理清脉络。
本课时上承八下历史与社会的最后一课内容,下启辛亥革命及之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回忆的环节,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也让学生对接下去的学习有了基础。
(2)史料引领,解读历史。
本课时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史料,组织学生探究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和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等,既将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念(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进课堂,又通过史学资料(文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的丰富解读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近历史的真相和提升历史思维。
(3)设问有效,层层递进。
本课时的问题,如“孙中山等人置身于那样的时代,当时的时局怎么样呢?”“邹容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等,都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学生学习的关注点,层层递进,从而让学生了解、理解全局内容。
(4)情感教育,步步深入。
本课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会邹容、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八国联军 侵华
1900 ~1901
德奥美法 英意日俄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酝酿—历史背景
【 静 守 花 开】 岁 月 花 开 ,幽 香袭人 ,清风 悠悠来 去,摇 落一地 花瓣雨 。相识 的日子 总是染 着 花香, 温润流 年,当 记忆滑 过褪色 的时光 ,一泓 情思依 然摇曳 红尘。 轻轻回 眸, 一 曲 绵 音 拂 走了离 愁,相 遇的路 上,有 阳光普 照,有 色彩斑 斓,有 幸福落 步。 人 生 聚 散 ,因 了懂得 一切安 好;花 开花落 ,因了 懂得皆 化诗意 。你明 了我的 故 事 , 我 清 楚你的 悲喜, 怀一份 懂得, 把经年 的寂寥 心事丢 在风里 ,用晶 莹的雨 丝 串 起 点 滴 美好, 将细微 的真情 和感动 用心收 藏,于 是,前 行路上 ,每一 步都能
— 孙中山
同盟会革命纲领
解释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清朝统治
民族主义
废除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4.发动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三.清政府的“新政”和立宪
内容: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 结果: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失败 目的:为了遏止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过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 程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
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 本质的落后性:预备立宪是个骗局,使得立宪派分化,统治
影 集团分裂,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响 客观上看具有进步性,促进中国近代化
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

社会矛盾尖锐 1894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社会变革呼声高涨 大大加重了中国的半殖
《马关条约》
民地半封建地化程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时局图上的动物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1、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有横霸无 忌的样子,占东三省地方。 2、图中虎代表英国,一个是虎,有 守住不放的样子,占长江一带地方。 3、图中蛤蟆代表法国,有任意收揽 的样子,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 4、图中鹰代表美国,飞来分食。 5、图中太阳代表日本,他的光线到 福建地方。 6、图中肠代表德国有贪得无厌的样 子,占山东地方。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 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 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1)结合材料,说说孙中山提出的民族革命的含义是什么?他 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 推翻满族政权的封建专制统治。 汉族
兴中会总会
中国同盟会(重点) 中国同盟会
建立时间 1905年 日本东京 孙中山
地点
领导人 性质 革命纲领
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 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概 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简称“三民主义”。
机关刊物 革命活动
三民主义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黄花岗起义
• 林觉民《与妻书》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 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 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 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 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 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 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回顾八年级下的已学知识,自学课文,结合孙中山的话能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说出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结合邹容《革命军》,能够理解20世纪初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性和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研读史料,讨论交流,了解并分析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历史名词。
2.知道孙中山称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原因,体会邹容、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革命党人进行的革命活动。
2.难点:20世纪初中国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承前启后,理清脉络。
本课时上承八下历史与社会的最后一课内容,下启辛亥革命及之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回忆的环节,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也让学生对接下去的学习有了基础。
(2)史料引领,解读历史。
本课时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史料,组织学生探究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和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等,既将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念(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进课堂,又通过史学资料(文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的丰富解读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近历史的真相和提升历史思维。
(3)设问有效,层层递进。
本课时的问题,如“孙中山等人置身于那样的时代,当时的时局怎么样呢?”“邹容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等,都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学生学习的关注点,层层递进,从而让学生了解、理解全局内容。
(4)情感教育,步步深入。
本课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会邹容、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
设计了四个情感教育的环节,步步深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2.不足之处
教材P13有思考题(结合孙中山的这段话,用自己的语言藐视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可以从政治方面,也可以从经济领域,还可以从思想文化领域),这个题目也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探究题目,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没能提供更多的史料,学生对论从史出理解的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