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遗传学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已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

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培养具有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人才已迫在眉睫。

《遗传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及其物质基础,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和生产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遗传学基础。

二、教学要求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它是生物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科学,也是高等院校农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作物育种学和有关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和开发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遗传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实验技术,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讲授过程中,首先需要说明学习遗传学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明确遗传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其次,需要注意保持遗传学学科的系统性,有分析地讲述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及其物质基础,力求反映近代遗传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遗传理论在促进生物科学发展中的普遍意义。

第三,需要注意联系生产实际,着重指出遗传理论应用于育种工作的成就和途径,以及应用于医学和人民保健方面的进展。

第四,需要加强实验课和习题课,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从事遗传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以及提高分析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和要求:(一)课程体系结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上课时间安排为48学时、实验时间为32学时,一般在第五学期完成。

第一部分(14学时):包括第一至第四章,是遗传学的基础内容,并与高中生物课知识相连接。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遗传学的教学大纲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基因、染色体和遗传物质等。

遗传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全面、系统地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遗传学的深刻理解。

下面将从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来探讨遗传学的教学大纲。

一、遗传学的基础知识1. 遗传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遗传学的历史背景,从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开始,到现代分子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

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基因的组成和结构,包括DNA序列、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调控基因等。

同时,介绍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

3. 染色体与遗传物质:阐述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染色体的分类、染色体的复制和分裂过程,以及染色体与遗传物质的关系。

4. 遗传变异与突变:介绍遗传变异的类型和机制,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和基因重组等。

同时,讲解突变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5. 遗传与进化:探讨遗传在进化中的作用,包括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和基因流动等。

同时,介绍进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二、遗传学的实验技术1. 遗传实验的基本原理:介绍遗传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原则,包括杂交、选择和分离等。

同时,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2. 分子遗传学技术:讲解PCR、DNA测序和基因克隆等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介绍分子标记在遗传研究中的作用。

3. 细胞遗传学技术:探讨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和细胞遗传学实验等。

4. 生物信息学技术:介绍生物信息学技术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

三、遗传学的应用领域1. 农业遗传学:探讨农业遗传学的原理和应用,包括作物育种、动物繁殖和遗传改良等。

2. 医学遗传学:介绍医学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遗传病的诊断、遗传咨询和基因治疗等。

3. 进化遗传学:讲解进化遗传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物种起源、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进化等。

《遗传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

《遗传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高职应用生物技术总学时:72学时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它直接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机理,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也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

在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遗传学被列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

同时,遗传学对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不论在理论研究上或在生产实践上,遗传学都日益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特征,深入探索引起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人们能动性地改造生物,造福人类。

简言之,遗传学的研究,就是要不断地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从而进一步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于生产实践,促使生物朝着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向发展和进化。

2.教学基本要求:根据《遗传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要求以理论教学(即课堂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

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关《遗传学》的重要理论以交待清楚为宜,同时能较系统、较全面地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遗传学》的进展和应用前景则效果更好。

讲授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为了督促学生能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应适当布置一些必要的课后作业,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和实习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参加一定的实验和实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遗传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通过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说明一般的遗传学现象和遗传学规律,对进一步学好《育种学》及相关学科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3.理论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简要介绍《遗传学》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要求学生对《遗传学》的发展历史以及《遗传学》在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中的地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911308总学时数:48总学分数: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1.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

2.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及其本质。

主要包括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互换规律等,以及分子遗传学基础。

3.掌握遗传学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开展基因工程、分子遗传学等重要理论研究提供基础。

4.通过对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历史、遗传学的相关分支学科、研究新进展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向。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第一章绪言理解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理解2. 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掌握3.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掌握4. 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及验证掌握5. 多对基因的遗传理解6.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了解7.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理解8.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理解9. 致死基因掌握10. 复等位基因掌握11.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第三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染色体形态特征了解2.细胞的有丝分裂理解3.细胞的减数分裂掌握4.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了解第四章连锁遗传分析1. 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理解2. 伴性遗传掌握3.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证明理解4. 人类的性别畸形了解5. 连锁与交换理解6 交换值及其测定掌握7.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掌握8. 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了解9.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了解第五章细菌与噬菌体的遗传分析1. 细菌和噬菌体的突变型及其识别方法掌握2. 细菌的遗传分析掌握3.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掌握4. 转化与转导作图理解第六章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1.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理解2.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了解3.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理解4. 易位染色体的鉴别及应用掌握第七章基因突变1. 基因突变的特征理解2. 基因突变的鉴定掌握3.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理解4. 基因突变的诱发了解第八章基因、基因表达1. 基因与DNA 理解3. 基因内部的精细结构理解4. 基因空间位置关系理解2. 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理解5. 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掌握6.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理解7. 转座因子了解第九章核外遗传分析1.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掌握2. 母性遗传了解3. 叶绿体遗传理解4. 线粒体遗传理解5. 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染色体外遗传了解6.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掌握第十章数量性状遗传分析1. 数量性状的特征理解2. 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统计方法了解3.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理解第十一章遗传与进化1. 群体的遗传平衡理解2. 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掌握3.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了解4. 物种的形成了解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四、教学时数分配:五、其它项目:无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讲授内容以多媒体讲授为主。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遗传学英文名称:genetics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4学分: 3适用对象: 生物科学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遗传学是生物学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

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遗传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它的分支几乎扩展到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本课程的任务是全面系统地讲授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介绍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并能应用其基本原理分析遗传学数据,解释遗传学现象,同时对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1.系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规律,分子基础及应用。

2.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在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决实践中有关遗传学的一般问题。

4.能够根据具体要求和目的查阅相关文献。

5.能够胜任中学生生物课中有关遗传学的讲授、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工作。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章第二节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第二章第二节基因与环境的关系;第三章第二节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第五章第二节病毒的遗传;第六章第三节细菌的遗传;第十章第三节细胞质遗传;第十一章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第十二章第一节基因突变;第十三章第二、三节群体遗传与进化;第十四章第二节数量遗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实践性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学生作业、撰写论文、自学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实践环节1.名称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植物多倍体人工诱导;大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标本制备及观察;显微摄影;染色体组型分析;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观察;质粒DNA的提取;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遗传学实验的计算机模拟;人群中PTC味盲基因频率的分析;真核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染色体分带技术。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基因在遗传传递中的作用和规律。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遗传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引言遗传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格雷戈尔·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通过孟德尔的实验,我们了解到基因的存在和遗传规律。

遗传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里程碑,如克隆技术的发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等。

本科遗传学教学大纲将帮助学生了解这些里程碑,认识到遗传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二、基础遗传学1.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染色体、基因型和表型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基因在遗传传递中的作用。

2. 孟德尔遗传学详细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解释孟德尔定律的含义和遗传规律。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杂交实验,体验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

3. 分子遗传学介绍DNA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分子遗传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三、进阶遗传学1. 遗传变异和突变介绍遗传变异和突变的概念,讲解突变的类型和机制。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突变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

2. 遗传连锁和基因图谱详细介绍遗传连锁和基因图谱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构建基因图谱和解读遗传连锁。

3. 遗传学与人类健康讲解遗传学在人类健康中的应用,如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四、前沿遗传学1. 基因组学介绍基因组学的概念和发展,讲解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编辑技术。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因组学在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2. 表观遗传学讲解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解释表观遗传调控的机制。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表观遗传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3. 生物技术与遗传工程介绍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901118B中文名称:遗传学英文名称:Genetics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先修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生物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必修课。

通过遗传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上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遗传传递规律、生物变异机制等;在思想上从遗传物质的水平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统一性及生物进化理论,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能力上具有对性状遗传的基本分析能力;进行杂交试验的基本设计能力;对连锁基因定位的分析计算能力;对人类遗传病与传染病的发生机制的解释能力,对群体中某基因频率的预测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需要先修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等课程。

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等方式教学。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本章介绍遗传学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以及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2、教学要求:掌握遗传学的定义;了解遗传学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以及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1 遗传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2遗传学的发展简史1.3遗传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本章介绍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2、教学要求:掌握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和减数分裂的意义;了解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理解核型分析;生物的染色体周史。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染色体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和减数分裂的意义。

2、教学难点:染色体的一级结构。

【教学内容】2.1染色体2.1.1染色体化学组成和结构2.1.2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2.1.3核型分析2.2染色体传递——减数分裂2.2.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

遗传学教学大纲(刘庆昌版)

遗传学教学大纲(刘庆昌版)

遗传学(Genetics)【课程编号】G00000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数/课内实验数】40/8【周学时数】3【总学分数】2.5【先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课程负责人】【适用专业】生物一、课程简介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基因传承和遗传变异的原理以及其在物种进化、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等方面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介绍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遗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与变异的机制,熟悉基因的遗传定律和遗传性状的规律,理解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本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强调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理论课程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学生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为进一步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如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等,以及遗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和连锁遗传等。

2. 掌握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学生应该具备丰富的遗传学知识,包括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遗传变异等方面,并能够运用基本实验技能来进行遗传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3. 理解遗传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学生应该了解遗传学在进化、发育、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思维方式,能够进行科学推理和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创新意识,为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5. 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应该意识到遗传学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自己在遗传学领域的社会责任和角色。

通过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具备进一步从事遗传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言(1学时)第一节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习题要点:遗传学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要素。

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

习题要点:了解对遗传学发展作出里程碑贡献的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第三节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学的深入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遗传学本身的发展,而且在理论上对于探索生命的本质和生物的进化,对于推动整个生物科学和有关科学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习题要点:遗传学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本章重点、难点:遗传学研究的范围、遗传学发展过程及其应用领域,包括遗传、变异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人物的遗传观点、理论及其在遗传学发展中的作用。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遗传、变异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了解遗传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人物的遗传观点、理论及其在遗传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学时)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细胞了解原核细胞的大小、结构、组分和功能。

2.真核细胞了解真核细胞的大小、结构、组分和功能。

习题要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差异及其遗传物质的结构特征。

第二节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1.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根据细胞学的观察,认识和研究染色体形态,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2.染色体的数目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恒定,不同物种染色体数目差异很大。

习题要点:染色体形态组成,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第三节细胞的有丝分裂1.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主要包括有丝分裂过程及其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2. 有丝分裂过程便于描述将有丝分裂的变化特征分为四个时期,掌握各时期特征。

3.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有丝分裂维持了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习题要点:细胞周期的概念及测定,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四节细胞的减数分裂1. 减数分裂的过程便于描述将减数分裂过程包括两次分裂,掌握各分裂时期,特别是第一次分裂各时期特征。

2.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减数分裂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保证了物种相对的恒定性。

习题要点:减数分裂分成哪些时期,各时期的染色体运动规律及其与遗传的关系。

第五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1. 雌雄配子的形成有性生殖是最普遍而重要的生殖方式。

2. 受精雄配子和雌配子融合为一个合子称为受精。

了解植物的双受精过程。

3. 直感现象由花粉影响可以引起胚乳直感和果实直感。

4. 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是雌雄配子不发生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概分为两大类和单性结实。

习题要点:雌雄配子形成的差异,何为双受精?何为花粉直感、果实直感?无融合生殖的概念、类别。

第六节生活周期1. 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以红色面包霉为例说明低等植物的世代交替。

2. 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以玉米为例说明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3. 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以果蝇为例说明高等动物的一般生活周期。

习题要点: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有何区别?本章重点、难点:真核细胞组成及与遗传、变异相关的结构、功能,用以区分、识别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内源有丝分裂与多线染色体形成,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的变化规律及其遗传学意义,生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对生物遗传的重要影响,高等动植物生活周期与低等植物生活周期的异同。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真核细胞中与遗传、变异相关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用以区分、识别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理解内源有丝分裂与多线染色体形成,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的变化规律及其遗传学意义。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2学时,生化已学过,自学为主)第一节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1.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掌握DNA紫外线光谱吸收波长是260nm。

2.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了解直接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三个重要实验。

习题要点: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分别有哪些?如何阐明?第二节核酸的化学结构1. 两种核酸及其分布核酸的构成及在细胞内的分布2. DNA的分子结构了解DNA化学组成、双螺旋结构及构型变异3. RNA的分子结构了解 RNA化学组成及重要特点习题要点:DNA的分子结构和RNA的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第三节染色体的分子结构1. 原核生物染色体了解其结构、大小、存在状态2. 真核生物染色体了解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染色体的结构模型,着丝粒和端体习题要点:原核生物染色体与真核生物染色体有哪些不同?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分子结构模型。

第四节 DNA的复制1. DNA复制的一般特点了解半保留复制,复制起点和复制方向2. 原核生物DNA合成了解有关DNA合成的酶,DNA复制的过程3. 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点了解DNA合成发生时期,复制起点,有关DNA合成的酶和染色体端体的复制。

习题要点:原核生物DNA合成与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点有何区别?复制原点和复制方向、复制的片段等有何不同?第五节 RNA的转录及加工1. 三种RNA分子了解mRNA 、tRNA和rRNA 的结构与功能。

2. RNA合成的一般特点 RNA合成需要原料、模板,不需要引物3. 原核生物RNA的合成了解RNA聚合酶,合成的三个阶段: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4. 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及加工了解真核生物RNA的转录特点,掌握mRNA的加工。

习题要点:原核生物RNA合成与真核生物RNA合成的特点有何区别?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及加工有哪些特点?第六节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1. 遗传密码了解遗传密码的翻译和基本特征。

2. 蛋白质的合成掌握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和三个阶段。

3.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掌握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习题要点:遗传密码的简并性,何为中心法则?本章重点、难点: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原核生物染色体的特点、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与染色体的结构模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基因如何控制性状等。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并能证明之。

掌握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5学时)第一节分离规律(1学时)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2. 分离现象的解释理解分离现象的解释。

3. 表现型和基因型4. 分离规律的验证掌握分离规律的验证方法。

5.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了解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

6.分离规律的应用了解分离规律的应用。

习题要点:遗传规律的验证方法有哪些?遗传研究中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的意义。

第二节独立分配规律(2学时)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2. 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理解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

3. 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掌握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方法。

4. 多对基因的遗传了解多对基因的遗传。

5.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了解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习题要点:当存在n对基因为独立遗传时,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分别如何?F2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如何?第三节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1学时)1. 概率原理2. 二项式展开3. Х2测验(Chi平方测验)掌握Х2测验(Chi平方测验)的方法。

习题要点:二项式展开的通式,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遗传学意义。

如何进行Х2测验,其结果的遗传学意义。

第四节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2学时)1. 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理解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2. 复等位基因了解什么是复等位基因。

3. 致死基因了解什么是致死基因。

4.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掌握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各种类型及其比例。

5.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掌握一因多效与多因一效的基本概念。

习题要点:显隐性关系的类型分别有哪些?其概念是什么?什么是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哪些?F2表型的理论比例如何?本章重点、难点:遗传因子假说、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及其细胞学基础,孟德尔规律的理论意义与应用;科学理论验证过程及其在孟德尔规律验证中的应用;基因型、表现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代谢基础;纯合体、杂合体遗传特征的差异及其应用;多对基因(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条件及一般规律;应用概率定理与二项式公式推算杂交试验后代群体结构的方法,以及利用Х2测验进行检验的方法;一因多效与多因一效;两对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理解基因显隐性的相对性,能应用概率定理与二项式公式推算杂交试验后代群体结构,以及利用Х2测验进行检验;掌握一因多效与多因一效的基本概念;掌握两对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及其比例。

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4学时)第一节连锁与交换1. 连锁掌握连锁的细胞学基础。

2. 交锁掌握交锁的细胞学基础。

习题要点:连锁与交换的概念及其细胞学基础。

第二节交换值及其测定1. 交换值了解交换值的概念。

2. 交换值的测定掌握交换值的测定方法。

习题要点:什么叫交换值?如何测定?与重组值有何不同?第三节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1. 基因定位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

2. 连锁遗传图掌握连锁遗传图构建的方法。

习题要点:什么叫基因定位?如何进行基因定位?如何构建连锁遗传图?遗传距离的概念。

什么叫符合系数?第四节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习题要点:真菌类进行遗传研究时交换值的计算。

第五节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习题要点:如何利用连锁遗传规律提高选择效率?第六节性别决定与性连锁1.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了解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2. 性连锁掌握伴性遗传的主要特点。

习题要点:性别决定的因素有哪些?伴性遗传有哪些特点?什么叫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本章重点、难点:连锁遗传规律的内容及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重点讲解交换值的测定与计算方法(测交法与自交法)、基因间距离、交换值、遗传距离及连锁强度的关系、两点测验、三点测验连锁分析步骤与计算方法;如何阅读连锁遗传图的基本信息;介绍四分子分析与着丝点作图的基本原理、连锁遗传规律的理论意义及其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三种与性别相关遗传现象的比较。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交换值的测定与计算方法(测交法与自交法)、基因间距离、交换值、遗传距离及连锁强度的关系、两点测验、三点测验连锁分析步骤与计算方法;能够准确阅读连锁遗传图的基本信息;掌握伴性遗传的主要特点。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7学时)第一节染色体结构变异(2学时)1. 缺失掌握缺失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

2. 重复掌握重复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

3. 倒位掌握倒位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

4. 易位掌握易位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

习题要点: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有哪些?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1学时)1. 基因定位掌握利用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进行基因定位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