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遗传学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已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
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培养具有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人才已迫在眉睫。
《遗传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及其物质基础,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和生产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遗传学基础。
二、教学要求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它是生物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科学,也是高等院校农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作物育种学和有关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和开发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遗传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实验技术,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讲授过程中,首先需要说明学习遗传学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明确遗传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其次,需要注意保持遗传学学科的系统性,有分析地讲述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及其物质基础,力求反映近代遗传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遗传理论在促进生物科学发展中的普遍意义。
第三,需要注意联系生产实际,着重指出遗传理论应用于育种工作的成就和途径,以及应用于医学和人民保健方面的进展。
第四,需要加强实验课和习题课,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从事遗传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以及提高分析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和要求:(一)课程体系结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上课时间安排为48学时、实验时间为32学时,一般在第五学期完成。
第一部分(14学时):包括第一至第四章,是遗传学的基础内容,并与高中生物课知识相连接。
细胞遗传学实验 教学大纲

细胞遗传学实验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80407Z11课程名称:细胞遗传学实验/ Cytogenetics Experiment课程类别:专业实践课学时/学分:28/1先修课程: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适用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1、《医学细胞生物学》(第2版),安威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精编人类遗传学实验指南》,N.C.德拉科波利主编,夏家辉主译,科学出版社,20093、《医学遗传学实验和学习指导》,金帆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产前诊断技术与服务规范,邬玲仟等主编5、《细胞遗传学实验指导》,龙志高、戴和平主编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细胞遗传学实验技术教学是细胞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操作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牢固地掌握和理解细胞及遗传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实验中认真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写出详尽、规范的实验报告。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畸变类型及机制,应用国际命名体制,外周血G显带技术和G显带染色体的分析等知识;熟悉细胞遗传学导论,C带和N带技术及染色体分析,了解高分辨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内容。
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遗传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细胞遗传学的主要实验技术,加强实验技能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素质:通过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提高学生科研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将所学细胞遗传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操作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牢固地掌握和理解细胞及遗传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实验中认真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写出详尽、规范的实验报告。
细胞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开课实验室:细胞学实验室课程总学时:20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20 上机学时:面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实验类别:专业课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1、指导思想:《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探索生命奥秘的理论科学,是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及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生物类各本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对动、植物和微生物进行遗传分析的一般原理、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了解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遗传学实验设计和操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我们开设了遗传学实验。
2、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遗传学实验基本技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今后独立进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1、通过遗传学实验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技能,熟悉有关的研究方法技术,培养科学务实的精神。
2、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讲义,上课亲自动手操作,作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详细整理、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写出实验报告。
培养端正的科研态度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材《遗传学实验》刘祖洞、江绍慧编(第二版)四、实验考核1分实验(占70%)和理论(30%)两部分;2实验缺席两次以内,从总成绩中每次扣10分,两次以上不准参加考试。
五、实验项目第一大实验--细胞学大实验【实验意义】19世纪末,发明了显微镜,从而扩大了人们的眼界。
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现象及染色体行为的研究,为遗传学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不仅扩展了对遗传规律的认识,同时还加深了对遗传规律的认识,使遗传学从观察、研究生物外部性状及表现的个体水平进入到细胞水平。
根据细胞学原理,说明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具有平行现象,为探讨基因及染色体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此外,利用理化因素诱导突变,使遗传学的研究从研究遗传的规律到变异的起源,开始了人工诱变工作,进一步丰富了遗传学的内容,为育种实践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遗传学基本实验技能,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前准备:- 确定实验室所需材料和设备,并检查其完好度。
- 将实验材料分类整理,确保有序,方便学生使用。
- 确定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向学生作出详细讲解。
2. 实验一:显微镜观察染色体-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取得待观察的样本。
- 学生准备好显微镜和玻璃载玻片,将样本制作成干片,并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 学生观察各种细胞类型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实验二:交配试验-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选择不同性状的实验材料,进行交配实验。
- 学生观察和记录各代子代的表型,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
4. 实验三:基因型检测- 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基因型检测试剂和仪器。
- 学生将待测标本提取DNA,并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基因型检测。
- 学生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5. 实验四:变异诱发-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选择适当的变异诱发方法。
- 学生诱发变异,并观察和记录变异结果和表型。
-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探讨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6. 实验后总结:- 学生针对每个实验进行总结和思考,分析实验结果和现象的原因,并与相关理论知识相对照。
-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三、实验要求1. 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2. 学生要准备充足,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相关背景知识。
3. 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保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讨论,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和分析,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实验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及讨论等,并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生物工程专业《遗传学》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专业《遗传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1801032)一、课程说明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课程总学时90,总学分5,开课学期第5学期。
2.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3.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中进展最迅速、与其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交叉最多的学科之一,是新技术革命的动力学科。
本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实验性强、学习难度大。
教学要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疑点,精简适当。
注重理论的同时强化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熟悉遗传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触摸到本学科进展动态的前沿,认识到遗传学在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位置,为将来习惯本质工作及科研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参考教材:普通遗传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杨业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参考书目:遗传学(第二版上下)刘祖洞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6 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新编遗传学教程李惟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1现代遗传学赵寿元乔守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8 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标注*为重点内容,难点是交换值的计算、真菌类的遗传分析、噬菌体的遗传及重组的分子基础、遗传工程等内容。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理论与实验密切配合,强化实验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遗传学的CAI课件,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平常成绩(包含作业、测验等)与期中考试占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由遗传学实验课独立完成,全面内容见《遗传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9.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本课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与动、植物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课程均有联系,特别是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的联系更为密切。
细胞的形态、结构、分裂等内容需要细胞生物学或者者是植物学、动物学中全面讲授;而DNA、RNA与蛋白质的合成、DNA损伤与修复由生物化学讲授;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由微生物学讲授。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Genetics Experiments【课程编码】【课时】18【学分】1【课程性质】遗传学实验是一门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研究技术的课程,内容安排上尽可能配合遗传学理论课的教学,同时又着重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遗传学实验也是遗传学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理论的理解;得到经典遗传学和现代遗传学的基本实验训练;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学会动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学会植物多倍体和微核的诱发技术;学会动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和技巧;掌握遗传性状和系谱调查方法以及学会果蝇的饲养、观察及杂交分析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计1学分,18学时;学生人数:66人。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类型课时备注1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验证 22 人体X染色质的观察验证、操作 23 人类正常性状的系谱调查验证、分析 24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验证、操作 25 果蝇的性状观察和饲养技术验证、操作 26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试验综合 3 分组完成7 果蝇的二对因子的自由组合综合 3 分组完成8 果蝇的伴性遗传综合 2 分组完成合计18每条染色体长度单倍染色体总长度实验一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参考遗传学实验教材)一、实验目的1. 观察人的染色体组型,理解染色体在遗传上的重要作用。
2.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和有关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的特征以有丝分裂中期最为显著,所以一般都分析中期染色体,此时期的染色体形成了纵向并列的两条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联在一起。
染色体的特征包括染色体的数目、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与副缢痕的数目、大小和位置。
所有这些染色体的特异性构成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的组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又叫核型分析,是分析生物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的基本手段之一,在杂种细胞的染色体和基因定位、单个染色体的识别中,核型分析也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遗传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高职应用生物技术总学时:72学时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它直接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机理,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也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
在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遗传学被列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
同时,遗传学对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不论在理论研究上或在生产实践上,遗传学都日益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特征,深入探索引起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人们能动性地改造生物,造福人类。
简言之,遗传学的研究,就是要不断地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从而进一步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于生产实践,促使生物朝着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向发展和进化。
2.教学基本要求:根据《遗传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要求以理论教学(即课堂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
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关《遗传学》的重要理论以交待清楚为宜,同时能较系统、较全面地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遗传学》的进展和应用前景则效果更好。
讲授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为了督促学生能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应适当布置一些必要的课后作业,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和实习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参加一定的实验和实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遗传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通过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说明一般的遗传学现象和遗传学规律,对进一步学好《育种学》及相关学科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3.理论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简要介绍《遗传学》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要求学生对《遗传学》的发展历史以及《遗传学》在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中的地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遗传学实验操作指导

遗传学实验操作指导天津科技大学遗传学课程组2006.12目录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修订稿) (1)实验一:摇蚊唾腺染色体观察 (4)实验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 (6)实验三: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8)实验四: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及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 (10)附 录 (13)1.实验规则 (13)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4)3.显微镜的维护与保养 (15)4.实验报告的写作 (16)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根据2006级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和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简介(50字左右)实验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实验类别每组人数1 摇蚊唾腺染色体的观察学习分离摇蚊幼虫唾腺的技术及其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观察摇蚊唾腺染色体的结构特点。
3 必修综合基础 32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掌握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
6 必修综合基础 33 人的染色体组型分析了解人类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分类,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3 必修综合基础 34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及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学习对植物组织、细胞的固定、解离、压片方法。
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变化。
应用秋水仙素溶液诱发植物多倍体及掌握对多倍体的细胞学鉴定方法。
6 必修综合基础 3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遗传学实验是遗传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科基础实验范畴。
作为与相关教学内容配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遗传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开设。
学生应具有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形态观察是遗传学研究的基础,学生通过实验应能够观察描述生物体有丝分裂行为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自行选择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实验一摇蚊唾腺染色体观察1. 实验的基本内容学习剖取摇蚊唾腺及制片方法,识别多线染色体上的斑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遗传学实验
课程名称(英文):Experiments of genetics
课程编号: 02241046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基础必修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教材: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主编.遗传学实验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指导书:刘祖洞等.遗传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87;吴鹤龄等.
遗传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鄢慧民等.遗传学实
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卢龙斗等.遗传学实验技术.安徽:中国科技
大学出版社1996。
学时学分:总学时 54 总学分2 实验学时 54实验学分 2
开出时间:三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生科院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学、普通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遗传学是生物学中最富于综合性的中心学科之一,也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前沿的学科之一。
自1900年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以来,遗传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阐明了许多遗传学现象和规律。
进入21世纪之后,科学家对线虫、果蝇、拟南芥等动植物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更加突现出遗传学在生命科学中的核心与前沿学科的地位。
遗传学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一样,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遗传学本身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而设计周密的实验研究,因此遗传实验课程是开展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遗传学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遗传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
根据遗传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共开出21个实验项目,可供108学时使用。
内容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的遗传学实验,这些实验涵盖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等领域,既有验证性实验,使学生从个体形态、细胞、染
色体到分子水平,逐渐加深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也有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遗传学不同层次水平研究工作的方法和技术,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其中基础和经典的三大遗传规律验证性实验,由教师对基本操作原理作介绍后,由学生自行设计、操作、统计和分析,其余为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以老师课堂辅导实验为主。
另外单独设立开放式研究性实验,实验室实行全方位开放,主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由学生自行设计、独立实施完成。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本实验课程为生物学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主要从个体、细胞、分子三个水平揭示遗传学的基本现象与规律,使学生加深对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并通过综合性、研究性实验设计与研究,在牢固掌握经典遗传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现代分子遗传学实验操作技能,熟悉遗传学分析方法及有关计算程序,初步具备遗传学及相关专业综合性项目的设计与研究的能力与素质。
三、适用专业
生命科学本科各专业。
四、主要仪器设备
生化培养箱、显微镜、解剖镜等、二氧化碳培养箱、电热恒温干燥箱、电热恒温水浴锅、超静工作台、PCR仪、电泳仪、离心机。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遗传学实验是一个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并重的实验,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这套教学方法,是我们在长期的实验教学工作中率先探索成功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研究性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和构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新思想与新理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上树立刻苦钻研精神,拓展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水平。
本实验课程的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自行设计的开放式研究性实验三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通过开放式教学方法进行,每3人1组,要求按实验操作步骤和规定时间完成,写出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每2-3人1组,由学生自己动
手完成。
开放式研究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在指定的研究方向范围,通过社会调查,查阅有关的文献质料,自由组合实验小组,进行自己设计实验项目,经教师认可后,以全开放的形式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研究报告,开展课堂讨论与交流。
六、考核与报告
本实验实行单独设课,单独考核评分的做法。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分方法是以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操作考试、自选项目的设计、论文写作、报告演讲等6各方面组成。
实验成绩实行百分制,平时成绩占40%,技能考核与操作考试占30%,自选的开放式研究性项目占30%,具体评分标准见有关规定。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表1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八、说明
1、《遗传学实验》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富于综合性的一类实验,它对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性强,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科的发展比较快,而目前在国内各大院校所开的遗传学实验课程中,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学科的渗透与发展,如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渗透与迅速发展的影响,使遗传学实验课程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会发生一些偏差。
因此本教学大纲制定的实验内容尽可能做到丰富、准确和具有学科代表性,大纲共提供99学时的必做和选做课程内容,必做内容是为了从最大程度上满足本学科教学的要求,而选做内容则可提供在教学上的灵活性操作。
2、大纲中的选做内容,多属于分子遗传学方面,在选做的时候,必需考虑分子生物学综合大实验以及生物工程实验等课程内容与性质的类同性,尽量避免课程内容的不必要重复。
3、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是本课程中最具特色的实验内容之一,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独立设计,而且强调要有创新性,通过研究性实验,可以促进和构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新思想与新理念,达到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创新思维,树立刻苦钻研精神,提高综合能力水平。
所以本项内容定为必做内容之一。
4、本大纲的制定同时也会考虑到学科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和紧密结合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的科研发展动态与研究成果,随时对本实验课程内容进行修改与更新,以使遗传学实验课程在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方法与手段上与时俱进,紧跟学科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及时接触和领略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不断推进和深化学科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