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药用辅料新进展

合集下载

近10年软胶囊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近10年软胶囊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78·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年2月第10卷第2期 近10年软胶囊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李 慧 王一涛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700)  软胶囊是继片、针剂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能将油状药物、药物溶液或药物混悬液、糊状物甚至药物粉末定量压注并包封于胶膜内,形成大小、形状各异的密封胶囊。

与其他剂型相比,具备生物利用度高、含量准确、均匀性好、外形美观等特点;若是油状药物,还可省去吸收、固化等技术处理,可有效避免油状药物从吸收辅料中渗出,故软胶囊是油性药物最适宜的剂型[1]。

此外,低熔点药物、生物利用度差的疏水性药物、不良苦味及臭味的药物、微量活性药物及遇光、湿、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药物也适合制成软胶囊。

 软胶囊在国外发展很快,除药品外,在营养保健品、化妆品、家庭用品等领域中也广为应用。

世界上现已拥有转模式软胶囊制造机(rotary die encapsulation machine)560多台,年产量超过600亿粒,品种多达3 600余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软胶囊生产国,销售量居世界之首,其次为德国、英国。

20世纪70年代前期我国采用模压法生产,《中国药典》1985版正式生效后,此法被淘汰,改用RDEM法生产,品质大大提高。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了一系列中药软胶囊品种,如藿香正气软胶囊、复方丹参软胶囊、麻仁软胶囊等,改变了西药软胶囊一统天下的局面。

 1 国外研究现状  软胶囊对生产技术设备要求高,专业性强,与其它剂型相比,从事软胶囊生产的药厂很少。

在国外软胶囊产品都由专业性生产厂来承担,其他工厂则以委托加工的形式开展业务,其处方工艺与专利均属保密[2],因此,其生产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1.1 生物利用度研究  随机、开放、交叉试验比较Sandoz公司的环孢菌素(cyclosprine,CsA)溶液剂和软胶囊剂,结果显示:CsA软胶囊剂的峰值和总吸收量均较大,分别比溶液剂大38%、11%,但峰谷浓度两者相似[3]。

药用辅料监管法规、质量标准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药用辅料监管法规、质量标准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药用辅料监管法规、质量标准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根据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药用辅料就是在药品生产以及处方调配的过程中使用的赋形剂以及附加剂,也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组成之一。

辅料在药剂中的含量比较高且种类比较多,质量会对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我国药物质量不断提高、国外辅料的应用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我国用药辅料的品种与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不过与欧美国家相比一定的差距,缺乏完善的行业标准以及监管法规。

因此本文则针对我国药用辅料的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药用辅料;监管法规;质量标准;发展现状;应对措施药用辅料的管理及研究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也在《中国药典》的基础上构建了药用辅料功能性相关指标,这些都对促进企业的发展、药用辅料生产产业化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试剂与医药流通的环境下,药用辅料管理在生产与应用之间,因此掌握药用辅料的质量标准以及监管法规至关重要,药用辅料作为中国药典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按照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药品标准作为质量标准,同时《中国药典》也是重要的药用辅料应用标准。

药用辅料不仅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药用辅料标准对规范药用辅料的生产、选择以及监督有重要意义。

1对药用辅料标准体系的研究根据药典通则0251《药用辅料》中对于药品制剂研发和上市后变更研究,选择药用辅料需要根据制剂质量为基础,将满足制剂质量为基本目标,加强对药用辅料开展可行性和适用性的研究。

对于药用辅料适用性的研究,就需要考虑到药用辅料的来源、制剂工艺、制备特点、给药途径、应用人群以及应用剂量等因素[1]。

药用辅料的标准体系中包括品种正文、引用范例、通用技术要求三位一体的结构,三者之间必须做好衔接,相辅相成,各自明确好职责。

同时,要确定《中国药典》中药用辅料标准的定位、权威性、首选性等特点。

药用辅料的管理及研究有利于挖掘药用辅料的质量属性,随着产品技术的更新而完善,药用辅料的标准体系也朝着更加严谨的标准要求进行发展。

中药缓控释制剂辅料的研究进展

中药缓控释制剂辅料的研究进展

具有较好的控释作用,已获FDA批准应用于治疗复发脑胶质痛。周志彬等18】以聚(二聚酸一
癸二酸)共聚物[P(DA.SA)】为材料制备庆大霉素.聚酸酐缓释药棒,体外释药结果表明,在3T'C 时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体系中,该药棒的体外释药时间为25 d,无突释效应,具有 明显的缓释作用,基本满足长效局部植入制剂应用._J:骨髓炎治疗的基本要求。虽然目前聚酸 酐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较少,但是由于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因此在中药缓、 控释固体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he 5th symposium ofTCM Pharmaceutics of WFCMS&CACM 世界I{l联中约约剂0 qk委必会第tiEfi学术:l:会.1l-‘};rl-医药学会:liII剂分会学术fl:会
中药缓控释制剂辅料的研究进展
孙静,王昌利,郭东艳,崔春利 陕西中医学院 I摘要l缓控释制剂是第三代药物制剂,这种制剂由J二克服了频繁给药的弊端,有利j:降低 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体内药物有效浓度从而町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 性,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辅料、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 艺的不断涌现及药物载体的修饰等,更为药剂工作者在缓控释制剂领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 广阔空间,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l关键词I中药;缓控释制剂;辅料
指标,所制得的微球的平均粒径为4.2岬,包封率为28.58%,载药量为17.15%。释放结果
表明所制备的微球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不存在突释效应,在开始1 h内的释放量小于 40%。吴婉莹等110l比较了金雀异黄素壳聚糖微球胶囊与普通胶囊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发
现金雀异黄素壳聚糖微球胶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性,并且其对肺、脾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吴海

药用辅料研究进展

药用辅料研究进展

药用辅料研究进展引言药用辅料是指在药物制剂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的物质,包括增溶剂、调节剂、稳定剂、粘合剂等。

药用辅料在药物制剂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吸收性和制剂的可操作性。

近年来,随着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用辅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药用辅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分类、性质、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药用辅料的分类药用辅料可以根据其功能和性质进行分类。

以下是目前常见的药用辅料分类:1.增溶剂:增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从而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常见的增溶剂有乙醇、甘油和聚乙烯醇等。

2.调节剂:调节剂可以调节制剂的酸碱度、渗透压和表面张力等,从而影响药物的释放和吸收。

常见的调节剂有水合硫酸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等。

3.粘合剂:粘合剂可以提高制剂的黏附性和可塑性,从而促进药物的释放和吸收。

常见的粘合剂有明胶、羟丙基纤维素和壳聚糖等。

4.稳定剂:稳定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从而延长药物的有效期。

常见的稳定剂有抗氧化剂、防腐剂和结晶控制剂等。

药用辅料的性质药用辅料的性质是其在制药过程中起到各种功能的原因。

以下是药用辅料的一些主要性质:1.溶解度:药用辅料的溶解度决定了其在制剂中的溶解性。

较高的溶解度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从而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2.粘度:药用辅料的粘度决定了其在制剂中的流动性和粘附性。

适度的粘度可以提高制剂的操作性,保持制剂的稳定性。

3.酸碱度:药用辅料的酸碱度决定了其在制剂中的酸碱性质。

适当的酸碱度可以调节制剂的pH值,影响药物的释放和吸收。

4.渗透压:药用辅料的渗透压决定了其在制剂中的渗透性和渗透速度。

适宜的渗透压可以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药用辅料的应用领域药用辅料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制剂的生产过程。

以下是药用辅料在不同制剂中的应用领域:1.固体制剂:药用辅料在固体制剂中可以充当粘合剂、增溶剂和稳定剂等,提高制剂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国内外药物凝胶剂研究进展

国内外药物凝胶剂研究进展

国内外药物凝胶剂研究进展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临床用药并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随着药物新剂型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新型的外用药物制剂--凝胶剂开始引起药剂研究人员的重视。

由于凝胶剂具有水溶性特点,局部给药后,患处表面皮肤吸收良好,不仅避免了口服给药存在的胃肠道首过效应,而且使副作用大大减小;同时,水溶性凝胶剂给药后皮肤表面的药股不粘衣物,也使患者乐于接受。

凝胶剂有单相和双相凝胶之分。

《中国药典》2000年版在(二部)凡例中界定了凝胶剂:"凝胶剂是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小分子无机药物凝胶剂是由分散的药物胶体小粒子以网状结构存在于液体中,具有触变性,属两相分散系统,也称混悬凝胶剂。

局部用凝胶剂属单相分散系统,有水性凝胶剂与油性凝胶剂之分。

水性凝胶剂的主要基质一般由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构成;油性凝胶剂的主要基质由液体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桂或铝皂、锌皂构成。

"随着新药研究的进展和新型辅料的不断出现,药剂研究人员对凝胶剂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许多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凝胶剂外用新药,相继进入临床试验或工业化生产,并且已有许多药物凝胶剂上市。

1国外药物凝胶剂研究、生产和上市概况国外对凝胶剂的研究较早,发达国家的药典早就有各种凝胶剂药品的记载。

《英国药典》1993年版就收载了水杨酸胆碱牙用凝胶、利多卡因凝胶、利多卡因洗必泰复方凝胶等外用凝胶剂5种。

《美国药典》ⅩⅩⅢ版(1995年)收载有苯晔卡因凝胶剂、氢氧化铝凝胶剂、磷酸克林霉素凝胶剂等35种凝胶剂药品。

2000年2月,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通用名药品中,E.Fougera公司研制生产的克林霉素凝胶也名列其中。

目前,法国生产的阿达帕林凝胶和德国A.Menarini Industrie F公司研制生产的2.5%酮基布洛芬凝胶剂(商品名:法斯通)等国外凝胶剂药品都已进入我国医药市场,并在全国各地医院广泛应用。

国内外辅料的现状

国内外辅料的现状

从销售量来看,在国际药用辅料生产商中:
1、美国领先特品公司(ISP)和巴斯 夫公司(BASF)垄断了中国市场上交联聚 维酮的供应;
2、陶氏化学公司和日本信越公司掌控 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在中国市场的供 应;
3、交联羧甲纤维素钠的供应则被美国 FMC 公司、德国JRS 制药公司以及荷兰 DMV 国际公司等跨国公司垄断;
现状
在过去的 20 年,我 国医药工业取得了长 足的发展,经济规模 迅速扩大,生产技术 水平大幅度提高。但 是我国制剂工业明显 落后于原料药工业
原因
制剂研究开发能力 的差距和药用辅料 产业的落后,尤其 是后者。
药用辅料的落后导致制剂研发能力的差 距
我国药用辅料行业高度分散,药用辅料品种繁杂, 不像药品那样容易管理,相关市场数据的统计很难精 确化,比如一些大宗的药用辅料淀粉、蔗糖、纤维素 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 出口辅料增长最快的是粘合剂--HPMC 和PVP, 这两个产品的质量标准基本上能达到USP 和欧洲 药典标准。
四、国产辅料的发展
目前,进口辅料和国产辅料企业都看好 未来中药制剂辅料的发展。纷纷和国内科 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中药新辅料,并研究 辅料在中药制剂的创新应用。在这领域, 国产和进口辅料都有机会。
国内药用辅料市场发展目录一现状分析三辅料生产概况二市场调查四国产辅料的发展一现状分析在过去的20年我国医药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规模现状制剂研究开发能力的差距和药用辅料产业的落后尤其原因迅速扩大生产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目录
一、现状分析 二、市场调查 三、辅料生产概况 四、国产辅料的发展
一、现状分析
三、辅料生产概况
目前进口辅料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长很 快,尤其是直接压片和缓控释制剂领域的 辅料。主要原因: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在药用辅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在药用辅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递 系统 材 料 应 用前 景 广 阔。
[ 关键词 ]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降解机理 壳聚糖 聚酯类 生物可降解 聚合 物(i e aa lP l e ) B dg d b y r 系指在生物体 内能被降 o r eo m s 解或酶解 ,生成 的小分子 物质被机体吸收并排出体外的~类高分子材 料。该类聚合物作 为药物载体时 , 可使释药时程持续几 天乃至几年 , 研 究、 开发该类聚合物 已成为药物传递 系统领域的研究 “ 热点” 。 1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降解机理l . 】 1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降解 分为本体 降解f 降解) 均相 和表面降解( 异 相降解) 。本体降解过程是降解在整个材料内同时发生。表面降解是降 解先从表 面发生, 由表及 里, 高分子材料在体 内降解涉及的反应有水解 、 酶解 、 氧化等 。 对大多数生物降解材料, 尤其是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 降解 过程主要是水解反应, 其形式为 : 直线型高分子主链 内不稳定键断裂 ; 主 链为线型而带侧链的高分子侧链基 团的水解 ;交联 网状高分子内不稳 定交联链的断裂 ; 通过 以上 3种形式使聚合物分子变小 , 达到降解的 目 的。 影响水解反应 的因素主要有f) 1分子链是否有易水解 的键 。 如酸酐 和 原酸酯最易水解 , 其次为酯键和酰胺键 。 ) ( 材料的结晶性 、 2 分子量等。 例 如结 晶性的聚乳 酸『 L ) P A1 降解要慢 于非晶态 的聚乳酸 『( — A 】 PD L ) 。 L () 3亲水 , 疏水性以及环境 中 p H值等 。 由于疏水性 聚合物吸水量少, 故降 解速度慢, 而亲水性聚合物可吸收大量水 分, 降解 速率 加快。特别是含 有羟基、 羧基 的高分子。不仅 因为其较 强的亲水性 , 而且 由于其本身的 自催化作用 , 以比较容易降解 。另外不同 p 所 H值下聚合物的降解速率 也是不同的。聚酯在碱性 和酸性环境中降解较快, 而在中性介质 中降解

口服固体制剂药用辅料

口服固体制剂药用辅料
7
国内外口服药用辅料开发及应用现状
制药工业先进国家特别注重新辅料的应用研究 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 研究新辅料的理化性质 ▪ 结合生产设备及制剂工艺研究辅料与药物的配伍特性 ▪ 进行辅料间的配伍研究,结合各国生产实际,设计最佳
复合辅料,如微晶纤维素与乳糖配合、微晶纤维素与羧 甲基纤维素钠配合等
8
国内外口服药用辅料开发及应用现状
21
灰黄霉素片处方中DST(mg/片)用量及测定结 果
原、辅料 处方(1)
灰黄霉素
250
其他辅料
107
DST
0
片 重 ( mg ) 357
DST%
0
崩解
不崩解
溶出度
-
( 45minute )
处方(2) 250 102 5 357 1.5
20分钟 -
处方(3) 250 96 11 357 3.0 7分钟
展离不开辅料的开发及合理应用。一种新辅料的合理 应用可相应一大类剂型、一大批制剂新产品,并可使 一批产品质量达到与国际产品接轨,其带来的经济及 社会效益无法估计。
4
二.国内外口服药用辅料开发及应用现状
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制剂剂型发展层 出不穷。制剂工艺、设备不断改进,药用辅料 也随之迅速发展。目前应用于各种剂型包括缓 控释制剂、微囊、毫微囊、脂质体、微球、包 合物等的材料、薄膜包衣材料、药物载体材料、 固体分散载体材料、表面活性剂、速释制剂材 料、凝胶材料、增塑剂、粘膜制剂材料等辅料 几十类型上千品种。
发达国家药用辅料发展趋势
生产专业化 品种系列化 应用科学化 由跨国公司全方位推广
9
国内外口服药用辅料开发及应用现状
国内药用辅料现状
➢ 品种少、质量差(外观、硬度、崩解度、溶出 度、生物利用度以及疗效欠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辅料的研发与应用
摘要:药用辅料作为药物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辅料开发的几种途径、辅料安全性、审批问题及国内开发新型辅料的必要性。

关键词:药用辅料药物制剂剂型
药品的研究与开发(R&D)己成为医药卫生科技热点话题之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片剂和胶囊剂、透皮吸收制剂、靶向给药制剂以及DDS等技术已日趋成熟,有些已应用于临床,这与药用辅料(或称为药用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药用辅料对新型释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1. 药用辅料当前发展状况
近年来药用辅料发展极为迅速,新辅料不断问世。

目前、除传统辅料质量提高外,新辅料己发展到包括微囊、毫微囊成囊材料;微球、毫微球、脂质体载体材料,缓释、控释、靶向给药材料;包合物、薄膜包衣材料;前体药物载体材料;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磁性载体材料;成膜材料;增塑剂;抛射剂;透皮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等40多类、上千个品种。

同时,不少有关新DDS、新工艺研究应用成果与药用辅料研究与应用专著问世,从而有力促进了新型辅料应用与新药研究与开发。

2. 药用辅料的作用
药用辅料不但赋予药物适于临床用药的一定形式,而且还可左右药物释放速度、释放区域、靶向给药、稳定性、药效发挥以及药品质量控制等。

过去曾认为辅料本身一般无生理活性,且不影响主药发挥药物疗效,选用药用辅料时着重在如何便于工艺操作、制剂成型及外观美观等方面,而对其可影响主药释放、吸收、改变药物生物有效性、靶向性等重视极为不够或认识不足。

实际上,绝对无活性的药用辅料是不存在的[1]。

药用辅料不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药物新剂型质量,有助于制剂成型、稳定、助溶、增溶、缓释、控释、定向、定时、定位、速效、高效、长效,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种优良新辅料的开发则可带动开发出一大类剂型、一大批新药与制剂质量的提高,其意义远远超过一种新药的开发。

整个药剂学的发展与新药开发的实践有力证明,药用辅料
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扩展,为药物新剂型、新工艺、老药新用的研究开发和药品质量标准的提高开拓了道路,为研究开发新药创造了关键条件。

3. 国内药用辅料发展状况
目前国内医药工业在原料方面已有较大发展,但纵观国内医药行业,由干长期以来对制剂及辅料等的发展顾及较少,导致了制剂的发展远不能适应原料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外。

制剂品种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原料药应用范围、疗效的发挥,也限制了新型药用辅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因此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加入WTO、在激烈的药品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中国医药工业腾飞,迎接加入WTO的新挑战,关键在于新型药物制剂、工艺的研究开发和药用辅料研究开发与应用。

4. 药用辅料研发途径
本文重点介绍药用辅料研发途径,及近年来药用辅料(以固体制剂辅料为例)的研究开发状况。

药用辅料的开发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4.1 全新药用辅料(新化学物质)的开发[2]
1970s后开发的辅料相对较少,这主要因为辅料的开发经历的时间漫长。

全新辅料的开发需经历各种批准程序,考察其安全性和毒性等,要经历漫长的审批时间,批准之后还要向药品生产厂家推广产品、药品生产厂家接受此辅料,产品市场发展扩大的过程。

由于全新的辅料研发周期长、风险大、投入大、回报率低等原因,使药用辅料的研发受到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国内,因此辅料开发商同制药公司共同开发辅料并将辅料申报作为新药申报的一部分,如CyDex and Pfizer公司合作开发的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溶剂已成为国际药用辅料发展的新动向。

今后,在固体制剂用辅料方面,辅料开发商与制药公司也将有类似的合作,研究与开发用于特殊释药系统的辅料。

图1新药物制剂、新药用辅料(新化学物质)研发周期比较
4.2 改变现有辅料形态学参数或联合应用多种辅料开发新辅料
4.2.1 改变现有辅料形态学参数
每种固态物质都有特定的形态学参数,如分子排列状态(晶型、多晶型、无定形等)、颗粒状态(粒型、粒径、表面积、孔隙率)、堆密度等,并且这些物性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图2列出了固体物质的物性参数,及其间的相互联系,改变其中一种参数会影响那些其它参数。

这为开发新规格辅料和多种辅料联用制备新辅料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2 固体物质的物性参数及其间的相互联系
物料的形态学参数直接与其颗粒流动性、可压性、稀释性能、崩解性、润滑性等密切相关。

新辅料开发首先从颗粒性状着手,而颗粒性状主要由物料的晶型决定,当然,其它形态学参数也会影响最终产品性能。

下表列出了辅料形态学参数改变对辅料功能的影响。

国外辅料生产商通过改变辅料形态学参数,开发了一系列新型辅料,如Avicel 101, Avicel 102 (MCC)、喷雾干燥乳糖、预胶化淀粉、直接压片用磷酸氢钙等,新辅料颗粒形状、粒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表面自由能、可压性等与原辅料相比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这些新辅料流动性、可压性好,可用于直接压片,这样简化了生产工艺,消除了生产过程中湿热等因素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据调查,1990s早期,有41.1%的生产厂家首选直接压片工艺, 有41.1%的生产厂家即选用直接压片工艺又选择制粒压片工艺,仅有17.2%的生产厂家不把直接压片工艺作为首选,这表明生产厂家都愿意采用简便、快速、经济的生产工艺。

表1 颗粒性状对辅料功能影响
4.2.2 联合应用多种辅料开发新辅料
将两种或多种辅料联合应用开发为一种新辅料,主要是通过物料间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发挥协同作用,克服辅料各自不利因素。

表2 已上市的辅料(将多种辅料开发为一种新辅料)
5. 药用辅料安全性问题
5.1 药用辅料安全性
辅料是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欠缺的材料,但有关辅料与主药配伍后的安全性问题报导却很少。

因此,对辅料的安全性问题的重视程度应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3]。

药物制剂辅料应具备在所使用的范围内不显示药理作用,对人体无害及不妨碍主药的治疗效果等条件。

但有时在临床上也有个别情况会产生副作用。

5.2 对药用辅料的审批
过去传统的辅料只作为新药报批的一部分被批准,因此辅料的安全性、毒理等研究只限定在被申报药物的特定给药途径上。

药物传递工业的来临迫切需要研究与开发新型药用辅料来满足其特殊需要。

这需要对新辅料进行系统的临床前研究。

近年来,药物制造商及国际辅料协会(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Council,
) 已意识到需要规范化新型辅料临床前研究[4]。

2002年FDA批准了关于发展药用辅料的临床前研究指导草案,对规范化辅料研究与开发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指导草案推荐研发公司对新辅料进行风险评估,对特定给药途径需限定辅料安全服用量、最大服用量等,并需对辅料进行14天、14~90天、最长3个月的安全测试,还需进行长毒等试验。

对局部用药和肺部给药用辅料还需进行至敏性试验[5]。

6. 讨论
6.1 国内开发新型药用辅料的必要性
由于历史总总原因,目前,我国制剂水平低下,药用辅料的研发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加入WTO,实行药品专利后,研究与开发药物新剂型、新工艺是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的重要出路之一,而研究、开发、合理应用新型药用辅料是提高我国药物制剂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关键组成部分。

因此,必须改变重化学、轻制剂、轻辅料的倾向。

以新型辅料的研究与开发推动新
剂型的发展,而药物制剂的迅速发展必将促进新辅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使国内辅料与国际接轨,从而促使国内药物剂型与国外药物剂型接轨,这样中国医药工业才能生存、才能打入国际市场,取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6.2 国内开发新型药用辅料应采取的措施
加速培养药用辅料研发人才、加强辅料研发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药用辅料评价、审批及生产,将新型药用辅料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改善我国药用辅料、药物制剂落后于国外的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