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箍筋及吊筋的设置原则及计算
基础梁附加箍筋和吊筋怎样计算?

基础梁附加箍筋和吊筋怎样计算?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基础梁的附加箍筋和吊筋怎样计算。
基础梁的附加箍筋和吊筋,都出现在基础主次梁相交处,如图1是附加箍筋的示意图。
图1图2是基础反扣吊筋的示意图。
图2注意:附加箍筋和吊筋,一定会出现在基础主梁上,基础次
梁不会有附加箍筋和吊筋。
—1—
基础梁反扣吊筋计算
反扣吊筋的计算图,如图3所示。
图3图3中,吊筋在施工时候,因为上下钢筋很密,不会和上下纵筋在一排,这样保护层就会大一些,但是,我们预算不考虑这些因素,只扣两个保护层完事。
有了图3,我们很容易计算出吊筋的长度。
吊筋长度=b+50×2+(hb-C底-C面)/sin60°×2+20d×2如果图纸没有特别说明,角度默认就是60度。
吊筋根数,不用计算,图纸会给。
— 2—
基础梁附加箍筋计算这是附加箍筋计算图,如图4所示。
图4大家注意,附加箍筋是在正常箍筋布置的基础上,另外加的
附加箍筋,图3中的蓝色部分就是正常箍筋。
附加箍筋的长度计算和正常箍筋一样。
附加箍筋的根数,不用计算,图纸会给。
梁柱纵向钢筋绑扎搭接连接区附加箍筋的规范设置

梁柱纵向钢筋绑扎搭接连接区附加箍筋的规范设置
梁柱纵向钢筋绑扎搭接连接区附加箍筋的规范设置
梁柱纵向钢筋绑扎搭接连接区附加箍筋设置的目的是防止纵向钢筋端点的起翘,所以附加箍筋的直径不要太大,只要不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0.25,间距不大于4倍的纵向钢筋较小直径,根据这项规定,我们绘制了如下纵向钢筋搭接区域附加箍筋设置图,如果全国搭接连接区域内的附加箍筋都采用规范的规定,将节约大量的钢材和劳动力。
绘制上述图纸,依据的设计施工规范条款摘录如下:。
梁、柱、板钢筋工程算量规则

梁钢筋工程计量规则一、楼层框架梁上部钢筋长度的算法1.楼层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的算法(1)当(hc-保护层)即直锚长度>LaE时,表明梁支座足够宽,上部纵筋可以直锚在支座里,即: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 =Ln+2max[(LaE ),(0.5hc+5d )]其中:Ln ——通跨净长;LaE ——锚固长度;hc ——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即支座宽度);(2)当(hc-保护层)即直锚长度≤LaE时,表明梁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上部纵筋必须弯锚在支座里,即: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Ln+2max[(LaE),(0.4LaE+15d ),(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2.楼层框架梁上部支座负筋长度的算法(1)左、右支座负筋的计算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支座锚固=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2)中间跨支座负筋的计算第一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hc+Ln/3×2第二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hc+Ln/4×2注:Ln取左右两跨净跨长较大值3.楼层框架梁上部架立筋长度的算法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二、楼层框架梁侧面纵筋长度的算法1.构造纵筋当梁净高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梁侧面构造纵筋=Ln+15d×2(Ln为梁通跨净长)2.抗扭纵筋(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抗扭纵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抗扭纵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3.拉筋长度的计算有侧面纵筋一定有拉筋(1)当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4d+1.9d×2+max(10d,75mm)×2(2)当拉筋只勾住主筋时: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4.拉筋根数的计算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拉筋根数=(Ln-50×2)/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1三、楼层框架梁下部纵筋长度的算法1.下部贯通筋长度的计算(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2.下部非贯通筋长度的计算(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首尾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锚入端支座内长度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中间支座max[(LaE),(0.5hc+5d)]中间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四、楼层框架梁箍筋的算法箍筋长度=2(梁宽b-保护层×2+2d)+2(梁高h-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箍筋根数:(1)一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加密区根数:[max(梁高hb×2,500)-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根数: (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2)二至四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加密区根数: [max(梁高hb×1.5,500)-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根数: (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1五、吊筋的算法吊筋长度=次梁宽b+2×50+2×(梁高-2×保护层)/sin45°(或60°)+2×20d六、附加箍筋的算法附加箍筋长度算法和箍筋计算方法一样附加箍筋间距为8d且≤100,附加根数按图纸标注计算七、屋面框架梁钢筋的算法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右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2屋面框架梁上部负筋长度=净跨/3(4)+(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梁高-保护层)例题:解:KZ1:450mm×450mm;抗震等级二级;C30混凝土;c=25mm;LaE=34d hc-c=450-25=425mm<LaE=34d=850mm,钢筋需要弯锚上部贯通筋:(10800-450)+2×850=12050mm N=2支座负筋:第一排左 (6600-450)/3+850=2900mm N=2中 (6600-450)/3×2+450=4550mm N=2右 (4200-450)/3+850=2100mm N=2第二排左 (6600-450)/4+850=2387.5mm N=2中 (6600-450)/4×2+450=3525mm N=2右 (4200-450)/4+850=1787.5mm N=2架立筋:第一跨 (6600-450)-(6600-450)/3×2+150×2=2350mm N=2第二跨(4200-450)-(6600-450)/3-(4200-450)/3+150×2=750mm N=2下部非贯通筋:第一跨(6600-450)+2×850=7850mm N=4第二跨(4200-450)+2×850=5450mm N=3构造筋:(10800-450)+15×2×12=10710mm N=4拉筋(只勾住主筋,直径取6mm):(300-2×25+2×6)+1.9×2×6+2×75=434.8mm根数:(6600-450-2×50)/(2×200)+1+(4200-450-2×50)/(2×200)+1=28根箍筋:2×(300-2×25+2×10)+2×(700-2×25+2×10)+1.9×2×10+2×100=2118mm 根数:第一跨加密区 (1.5×700-50)/100+1=11根 2×11=22根非加密区(6600-450-2×1.5×700)/200-1=20根第二跨加密区 (1.5×700-50)/100+1=11根 2×11=22根非加密区(4200-450-2×1.5×700)/200-1=8根箍筋总根数=22+20+22+8=72根柱钢筋工程计量规则一、基础层插筋计算(1)柱直接生根于基础板;(2)柱生根于基础梁上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IEa的取值:h-c≥0.5LaE,max(12d,150)h-c≥0.6LaE,max(10d,150)h-c≥0.7LaE,max(8d,150)h-c≥0.8LaE,max(6d,150)h:基础厚度;h-c=h1二、柱纵筋长度的算法1.-1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1层层高-(-1层非连接区hn/3)+1层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lE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是hn/3,净高其余均为max(1/6净高、500、柱截面长边)2.1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1层层高-1层非连接区hn/3+max(hn/6,hc,500)+搭接长度LlE3.中间层柱子纵筋长度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非连接区=max(hn/6,hc,500)4.顶层柱纵筋计算(1)顶层中柱纵筋计算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梁高-保护层)+12d非连接区=max(hn/6,hc,500)注:当直锚长度<laE,且顶层为现浇混凝土板,其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2)顶层边柱纵筋计算情况A:当顶层梁宽小于柱宽,又没有现浇板时,边柱外侧纵筋只有65%锚入梁内;顶层边柱纵筋长度:1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65%)2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8d(35%)3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4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保护层+12d5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 LaE情况B:当顶板为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边柱外侧纵筋100%锚入梁及板内;顶层边柱纵筋长度:只有1号钢筋和4号钢筋情况C:当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率大于1.2%时,边柱外侧纵筋分两批锚入梁内,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20d;顶层边柱纵筋长度:边柱外侧纵筋分两批锚入梁内,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50%根数锚固长度为1.5LaE+20d1号纵筋长度(外侧根数一半)=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1号纵筋长度(外侧根数一半)=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20d(3)顶层角柱纵筋计算顶层角柱两面有梁,其纵向钢筋的计算方法和边柱一样,只是外侧是两个面,外侧纵筋总跟数为两个外侧总根数之和计算5.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1)柱纵向钢筋连接接头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对于绑扎搭接和机械连接不宜大于50%,对于焊接连接不应大于50%(2)框架柱纵向钢筋直径d>28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三、柱箍筋根数的算法1.基础箍筋根数计算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2.-1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hn(-1层)/3-50]/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hn(1层)/3]/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3.1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hn(1层)/3]/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4.顶层箍筋根数计算(假如房屋只有两层)根部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下根数=max[hn(2层)/6,hc,500]/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例题:楼层框架梁均为300mm×650mm,混凝土等级C30,板厚100mm,抗震等级二级,基础为800mm的筏板基础,计算:柱的钢筋工程量,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吊筋设置规范

吊筋设置规范篇一:轻钢龙骨吊顶安装规范轻钢龙骨吊顶安装规范轻钢龙骨吊顶,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天花板,特别是造型天花板,都是用轻钢龙骨做框架,然后覆上石膏板做成的。
轻钢龙骨吊顶按承重分为上人轻钢龙骨吊顶和不上人轻钢龙骨吊顶。
轻钢龙骨吊顶施工工艺流程为弹标高水平线—画龙骨分档线—固定吊挂杆件—安装主龙骨—安装次龙骨—龙骨骨架全面校正—安装罩面板—安装压条。
弹线用水平仪在房间内每个墙(柱)角上抄出水平点,弹出水平线(水平线一般距地面500mm ),用水准线量至吊顶设计高度加上一层板的厚度,用粉线沿墙(柱)弹出水准线,即为吊顶次龙骨的下皮线。
同时,按吊顶平面图在混凝土顶板弹出主龙骨的位置。
主龙骨应从吊顶中心向两边分,最大间距为1000mm,并标出吊杆的龙骨应从吊顶中心向两边分,最大间距为1000mm,并标出吊杆的固定点,吊杆的固定点间距为900一1000mm。
如遇到梁和管道固定点大于设计和规程要求,应增加吊杆的固定点。
固定吊挂杆件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吊挂杆件。
用冲击电锤在顶板上打孔,安装膨胀螺栓,吊杆的一端同L30 x30 x3角码焊接(角码的孔径应根据吊杆和膨胀螺栓的直径确定),另一端与螺纹杆焊接,制作好的吊杆应作防锈处理。
不上人吊顶,吊杆长度小于1000mm时,可采用叻的吊筋;大于1000mm时,应采用娜的吊筋。
上人吊顶,吊杆长度小于1000mm时,可采用娜的吊筋;大于1000mm时,应采用叫。
的吊筋。
安装吊杆时还应注意:吊挂杆件应通直并有足够的承载力,当杆件需要接长时,必须搭接焊牢,焊缝要均匀饱满;吊顶灯具、风口及检修口等处应增设吊杆。
安装边龙骨边龙骨的安装应按设计要求弹线,沿墙(柱)上的水平龙骨线把L形镀锌轻钢条用自攻螺钉固定在预埋木砖上;如为混凝土墙(柱),可用射钉固定,射钉的间距应小于次龙骨间距。
安装主龙骨主龙骨吊挂在吊杆上,应平行于房间长向安装,间距应为900一1000mm,安装时应起拱,起拱的高度为房间跨度的1/200一1/300。
施工技术与造价知识荟萃10-附加横向钢筋的作用及构造要求

施⼯技术与造价知识荟萃10-附加横向钢筋的作⽤及构造要求内容介绍:附加横向钢筋主要有附加箍筋和吊筋两种,本⽂通过分析梁在集中荷载作⽤下的内⼒情况,阐明梁附加横向钢筋的作⽤以及构造要求,并提出在施⼯和造价管理⼯作中的注意事项。
⼀、受集中荷载作⽤的梁的内⼒分析:在房屋结构体系中,通常楼⾯板承受“⾯荷载”,次梁承受楼板传递的“线荷载”,主梁既要承受楼板传递的“线荷载”,同时还要承受次梁传递的“集中荷载”。
1、杆件内⼒分析:简⽀梁集中荷载内⼒图上图为集中荷载在简⽀梁中的剪⼒图和弯矩图,在集中荷载两边,有最⼤剪⼒;在集中荷载作⽤点,承受最⼤弯矩。
简⽀梁均布荷载内⼒图上图为线荷载在简⽀梁中的剪⼒图和弯矩图,⽀座两端产⽣最⼤剪⼒,在跨中产⽣最⼤弯矩。
简⽀梁在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下的内⼒图通过内⼒叠加,就得到了同时受集中荷载和线荷载的剪⼒图和弯矩图。
以上是简⽀梁的内⼒分析,⽽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简⽀梁,都是超静定的连续梁。
连续梁的A、B⽀座为刚性连接,不能转动,存在负弯矩。
因为负弯矩的存在,造成梁内⼒重新分布,⽀座处的剪⼒会减⼩,跨中的弯矩也会减⼩,但内⼒⽅向不会变化。
在钢筋混凝⼟楼⾯梁中,构件内的剪⼒主要由箍筋承担,弯矩在梁受拉区产⽣的拉⼒由下部钢筋承担,弯矩在受压区产⽣的压⼒由上部钢筋和混凝⼟承担。
荷载决定内⼒,内⼒决定配筋。
2、梁上表⾯作⽤集中荷载的内⼒分析:在钢筋混凝⼟楼⾯梁中,构件内的剪⼒主要由箍筋承担,弯矩在梁受拉区产⽣的拉⼒由下部纵筋承担,弯矩在受压区产⽣的压⼒由上部纵筋和混凝⼟承担。
荷载决定内⼒,内⼒决定配筋。
在结构⼒学中,假定杆件是没有厚度的,集中荷载作⽤在杆件的上表⾯(压)和下表⾯(拉),结果都是⼀样的。
这是源于对材料性质的简化:连续均匀、各向同性。
⽽混凝⼟不具有连续均匀、各向同性,荷载作⽤的梁上表⾯和下表⾯或中部有⾮常⼤的不同,如下图:集中荷载作⽤在梁上表⾯作⽤⼒在上表⾯,荷载在整个梁截⾯内成⼀定⾓度扩散分布,整个扩散⾓度的⼤⼩由材料的“刚度”决定,叫做“刚性⾓”。
箍筋计算说明及公式

箍筋计算说明及公式对于箍筋长度的计算,许多造价及施工人员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现在流行的钢筋算量软件,计算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给工作、交流造成了很大不便。
本人也是一名造价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对箍筋的计算进行了一些总结,现在对箍筋的计算方法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更希望大家对本文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共同提高。
一、规范规定,图集要求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3.1条、第5.3.2条分别规定:第5.3.1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HPB235级钢筋未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第5.3.2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略》03G101-1规定(1)对箍筋弯钩的要求(03G101-1第35页)(见图一):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有抗震要求的构件,如果箍筋直径d≤6.5时,10d≤65mm,箍筋135度弯钩的平直段要取75mm,这是推导公式中的一个特例.。
(2)混凝土保护层(03G101-1第33页)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一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二a - 20 20 - 30 30 - 30 30b - 25 20 - 35 30 - 35 30 三- 30 25 - 40 35 - 40 35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在以前的教材和参考书中,通常将钢筋的保护层设定为25mm,由上表中可知,针对不同构件、不同部位,钢筋的保护层并不相同。
附加箍筋及吊筋的设置原则及计算

附加箍筋及吊筋的设置原则及计算混凝土规范(2010)9.2.11条: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
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的范围内,此处,s=2h1+3b(图10.2.13)。
当采用吊筋时,其弯起段应伸至梁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9.2.7条的规定。
次梁和主梁相交时,附加箍筋在主梁两侧都加;当附加箍筋不够时,才加附加吊筋。
主梁KL1收到次梁KL2传来的剪力为117+97=214KN;
附加箍筋主梁两侧各3根一级8的钢筋,即6根一级8的钢筋,双肢箍,可承受的附加剪力为210*6*2*50.3=126.756KN
则还需配置附加吊筋,其吊筋的抗力应该大于等于214-126.76=87.24KN。
吊筋设置规范要求

吊筋设置规范要求篇一:轻钢龙骨吊顶安装规范轻钢龙骨吊顶安装规范轻钢龙骨吊顶,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天花板,特别是造型天花板,都是用轻钢龙骨做框架,然后覆上石膏板做成的。
轻钢龙骨吊顶按承重分为上人轻钢龙骨吊顶和不上人轻钢龙骨吊顶。
轻钢龙骨吊顶施工工艺流程为弹标高水平线—画龙骨分档线—固定吊挂杆件—安装主龙骨—安装次龙骨—龙骨骨架全面校正—安装罩面板—安装压条。
弹线用水平仪在房间内每个墙(柱)角上抄出水平点,弹出水平线(水平线一般距地面500mm ),用水准线量至吊顶设计高度加上一层板的厚度,用粉线沿墙(柱)弹出水准线,即为吊顶次龙骨的下皮线。
同时,按吊顶平面图在混凝土顶板弹出主龙骨的位置。
主龙骨应从吊顶中心向两边分,最大间距为1000mm,并标出吊杆的龙骨应从吊顶中心向两边分,最大间距为1000mm,并标出吊杆的固定点,吊杆的固定点间距为900一1000mm。
如遇到梁和管道固定点大于设计和规程要求,应增加吊杆的固定点。
固定吊挂杆件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吊挂杆件。
用冲击电锤在顶板上打孔,安装膨胀螺栓,吊杆的一端同L30 x30 x3角码焊接(角码的孔径应根据吊杆和膨胀螺栓的直径确定),另一端与螺纹杆焊接,制作好的吊杆应作防锈处理。
不上人吊顶,吊杆长度小于1000mm时,可采用叻的吊筋;大于1000mm时,应采用娜的吊筋。
上人吊顶,吊杆长度小于1000mm时,可采用娜的吊筋;大于1000mm时,应采用叫。
的吊筋。
安装吊杆时还应注意:吊挂杆件应通直并有足够的承载力,当杆件需要接长时,必须搭接焊牢,焊缝要均匀饱满;吊顶灯具、风口及检修口等处应增设吊杆。
安装边龙骨边龙骨的安装应按设计要求弹线,沿墙(柱)上的水平龙骨线把L形镀锌轻钢条用自攻螺钉固定在预埋木砖上;如为混凝土墙(柱),可用射钉固定,射钉的间距应小于次龙骨间距。
安装主龙骨主龙骨吊挂在吊杆上,应平行于房间长向安装,间距应为900一1000mm,安装时应起拱,起拱的高度为房间跨度的1/200一1/3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加箍筋及吊筋的设置原则及计算混凝土规范(2010)9.2.11条: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
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的范围内,此处,s=2h1+3b(图10.2.13)。
当采用吊筋时,其弯起段应伸至梁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9.2.7条的规定。
次梁和主梁相交时,附加箍筋在主梁两侧都加;当附加箍筋不够时,才加附加吊筋。
主梁KL1收到次梁KL2传来的剪力为117+97=214KN;
附加箍筋主梁两侧各3根一级8的钢筋,即6根一级8的钢筋,双肢箍,可承受的附加剪力为210*6*2*50.3=126.756KN
则还需配置附加吊筋,其吊筋的抗力应该大于等于214-126.76=87.24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