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化操作规程
SOP-GG008工艺管道、贮罐钝化标准操作规程

浙江圣博康药业有限公司标准操作规程
未经授权,不得修改。
一、目的:规范工艺管道、贮罐钝化标准操作规程,以保证工艺用水的流量和质量达标。
二、范围:适用于工艺管道、贮罐的钝化。
三、职责:操作人员、工程部经理。
四、术语:无
五、内容:
工艺管道、贮罐新装或系统改装后,均应对工艺管道、贮罐进行清洗、钝化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纯化水循环预冲洗:用一个贮液罐和一台水泵,与需做钝化的管道、贮罐连成循环通路,在贮液罐中注入足够的常温纯化水,启动循环泵,15分钟后打开排水阀,边循环边排放。
2碱液清洗:准备NaOH化学纯试剂,加入热水(≥70℃)配制成1%(体积浓度)的碱液,用泵进行30分钟循环后排放。
3冲洗:将纯化水加入贮液罐,启动循环泵,打开排放阀排放,直到各出水点PH值一致,排放时间为≥30分钟。
4钝化:用纯化水及化学纯的硝酸配置8%的酸液,在49~52℃温度下循环60分钟后排放。
5初始冲洗:用常温纯化水冲洗,冲洗时间≥5分钟。
6最后冲洗:再次冲洗,直到进出口的电导率一致。
六、相关文件
工艺管道、贮罐钝化记录
七、培训要求
1 培训参加部门:工程部。
2 需培训岗位:空调、制水岗位。
八、参考文件
药品GMP指南2010年版。
不锈钢钝化操作规程

不锈钢钝化操作规程不锈钢钝化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不锈钢表面的美观性和耐腐蚀性能,规范不锈钢钝化操作,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不锈钢钝化操作应遵循安全、环保、规范、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本规程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不锈钢钝化操作。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第四条不锈钢:指含铬量不低于10.5%的铁基合金。
第五条钝化:指通过化学处理,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抗腐蚀的氧化膜,提高不锈钢耐腐蚀性能。
第六条钝化剂:指用于不锈钢钝化过程中的化学药剂。
第七条原液:指未经稀释的钝化剂。
第三章设备和材料第八条钝化槽: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钝化剂泄漏。
第九条前处理设备:应配备清洗槽、酸洗槽等设备,确保表面无污物。
第十条不锈钢钝化剂: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严禁使用过期的钝化剂。
第四章操作流程第十一条准备工作:将待钝化的不锈钢表面清洗干净,去除油污和锈蚀物。
第十二条配制钝化液:按照钝化剂的使用说明书,根据不锈钢的种类和数量,正确配比钝化液。
第十三条钝化槽处理:将准备好的钝化液倒入钝化槽中,使其表面充分浸泡。
第十四条设定时间:根据不锈钢的种类和厚度,设定合适的钝化时间。
第十五条钝化处理:将待钝化的不锈钢表面浸泡在钝化槽中,保证不锈钢表面完全与钝化液接触。
第十六条清洗处理:钝化处理完成后,将不锈钢表面用清水进行充分冲洗,去除残留的钝化液。
第十七条检验合格:经过钝化处理的不锈钢表面应均匀、致密,无色差、斑点和脱层等现象,并且经化学验收合格。
第五章安全和环保措施第十八条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第十九条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通风,避免钝化剂气味对人体造成危害。
第二十条不锈钢钝化液及废弃料应进行专门收集和储存,严禁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一条针对特殊材质和工艺的不锈钢钝化操作,应编制相应的专项规程。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规程的操作行为,将依据相关安全和环保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二十三条本规程由不锈钢钝化操作管理人员执行,并在作业现场随时提供给操作人员。
钝化操作规程

钝化操作规程钝化操作规程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以下是一个钝化操作规程的示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高效。
1. 前期准备- 在进行钝化操作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工作区域并确保环境干净整洁。
- 检查所有的设备和工具,确保它们完好无损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 确定所需的化学药品和必要的安全设备的购买和存储。
2. 安全操作- 在进行钝化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使用化学药品的危险性,并理解相应的急救措施。
- 在操作过程中,禁止吸烟、喝饮料或食物等,以防止污染工作区域。
- 遵循操作流程,按照正确的方式混合和使用化学药品,并确保正确的处理废弃物。
3. 操作流程-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并确保按照正确的参数和时间进行处理。
- 在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必须将化学药品分配到正确的容器中,并进行标记,以防混淆和误用。
- 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化学药品的质量,确保其符合要求,并及时更换过期的药品。
4.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必须在安全的容器中收集,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置。
- 操作人员必须将废弃物分开存储,并确保其与其他化学品、危险物品等分开存放,以防止交叉污染。
- 废弃物必须根据相关法规进行正确的处置,如将其送往特定的处理场所或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 紧急情况应对-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如通知相关人员、使用防护设备等。
- 当发生泄漏、溢出或其他意外情况时,操作人员必须根据紧急响应计划执行相应的措施,包括阻止泄漏、隔离区域等。
- 在紧急情况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事故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操作记录和培训- 所有的操作必须进行记录,并包括操作人员的姓名、日期、操作步骤、参数等信息。
不锈钢酸洗钝化操作规程

不锈钢酸洗钝化操作规程
一、酸洗钝化操作步骤
1、选用溶剂:
2、工具:抹布、拉丝布、毛刷、无水乙醇或丙酮(分析纯)、水管.
3、劳保用品:防护眼镜、橡胶手套、口罩。
4、操作步骤:
①用干净抹布蘸取无水乙醇或丙酮,将不锈钢工件表面油垢擦除干净;
②将不锈钢酸洗钝化膏摇匀或搅拌均匀,涂抹于所需处理表面,涂膜厚度为0.5~2mm;
③常温静置反应10分钟(若室温低于0℃或氧化皮较厚时,需适当延长至30~60分钟);
④待反应完全后,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抹布、拉丝布、毛刷擦拭,除去脱落氧化层;
⑤清水冲洗,直至洗净。
备注:a。
不锈钢工件拐角、死角处需特别注意,擦除干净.
b。
若一次反应氧化皮未除净,可再涂一次。
二、酸洗钝化注意事项
1、酸洗钝化需在通风良好的室内进行操作;
2、酸洗钝化液:
(1)盛装容器应为不锈钢或塑料制品;
(2)如有少量沉淀,摇动使其回复凝胶状态,可继续使用;若有大量沉淀,则不予使用。
3、操作时需佩戴劳保用品:防护眼镜、橡胶手套、口罩.
4、不得穿凉鞋、拖鞋、薄布鞋,防止烧伤。
5、酸洗钝化膏不得与皮肤直接接触.如若滴溅到皮肤上,少量则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大量
则立刻用干净抹布擦除,并用大量清水冲洗;。
钝化工安全操作规程

钝化工安全操作规程
前言
钝化工,也称为防腐工。
其操作涉及化学品,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本文档旨在规范钝化工的安全操作流程,保障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操作环境
1.操作场所必须通风良好;
2.操作现场内不得存在火源、静电等危险物品;
3.操作工具必须完整,无毛刺、裂纹等缺陷;
4.操作服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未经过腐蚀或钝化的金属制品禁止接触操作介质。
操作流程
1.操作前,应检查工作区域是否符合操作环境要求,检查操作工具是否完整;
2.操作人员应身穿防护服、手套、眼镜、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3.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配方操作,掌握配比、加工工艺、设备操作及其控制;
4.操作人员应加强安全意识,避免操作处理错误,如操作介
质误差等;
5.操作人员应注意设备转速、温度等各项数据指标,确保系
统正常工作;
6.操作完成后,应清洗设备、工具及操作站点。
安全防范
1.操作期间严禁吸烟、进食、喝水等高风险行为;
2.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调整设备或遵循配方以外的操作步骤;
3.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
4.严禁将化学品或化学废物倾倒到排水管内或环境中,必须
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做好环保工作;
5.钝化介质的垃圾应严格按照化学废弃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总结
本文档通过规范化钝化工的操作环境、操作流程和安全防范,有
效地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
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到安全可控、环保合规。
钝化作业指导书

文件名:钝化作业指导书版本号:00
钝化作业指导书
文件名:钝化作业指导书版本号:00
钝化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规范与限制铝及铝合金钝化本色作业流程,保证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作业后的产品品质。
2.范围:
公司内部需要作钝化本色的铝及铝合金产品。
(有特殊要求的除外)3.操作:
脱脂→自来水洗→钝化→烘干
重要因素:
A ) 脱脂
使用除油剂清除产品表面油污及脏物
B) 水洗
无六价铬的工艺中应该小心维护。
在转化反应中污染物与产品的活性成分会交互作用引起麻烦。
因此,在转化膜前的水洗必须是两步:第一步采用自来水洗,紧跟着一步去离子水洗。
C)钝化液的配制与维护
1) 配制
a 加入总体积1/4左右的水。
b 将计算量的浓缩加入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混合均匀。
c 补足余量水,在搅拌,混合均匀。
d 测量并调整总碱度至工艺范围。
2) 维护
总碱度接近或低于2.0点时,可按比例补加钝化剂。
3) 钝化工艺参数
钝化时间:1~6 min
钝化温度:30~40℃
钝化后的烘干温度:60~65℃
注意事项:钝化过程中必须通风良好,操作人员穿戴好劳保用具后才能进行钝化操作,以避免钝化液对皮肤或眼睛造成伤害。
不锈钢管道清洗钝化操作规程

不锈钢管道清洗钝化操作规程一、前言二、操作步骤1.设备准备(1)准备清洗工具,包括橡胶手套、刷子、海绵、清洁剂等。
(2)准备钝化剂,根据不锈钢管道的材质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钝化剂。
2.清洗操作(1)穿戴好防护装备,包括橡胶手套和护目镜等。
(2)将不锈钢管道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清洗干净,可以用刷子蘸清洗剂擦拭,也可以用海绵沾清洁剂擦拭。
(3)对于较难清洗的污垢,可以使用钢丝球等辅助工具进行擦洗,但要注意不要刮伤不锈钢表面。
(4)清洗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不锈钢管道表面的清洁。
3.钝化操作(1)在清洗干净的不锈钢管道表面均匀涂布钝化剂,注意要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2)待钝化剂在不锈钢管道表面停留一段时间后,再用海绵或布等工具将多余的钝化剂擦拭干净。
(3)让不锈钢管道表面自然干燥。
4.注意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确保安全。
(2)根据不同的不锈钢材质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钝化剂。
(3)使用时要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浓度进行稀释,避免使用过浓的清洗剂或钝化剂。
(4)避免使用含有酸性或腐蚀性物质的清洗剂或钝化剂,以免对不锈钢管道造成损害。
(5)在不锈钢管道清洗钝化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将钝化剂触及到其他金属材料,以免造成腐蚀。
(6)清洗和钝化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工作场地,保持整洁。
三、操作记录在进行不锈钢管道清洗钝化操作过程中,要及时记录相关操作数据,包括管道材质、使用的清洗剂和钝化剂的名称和浓度、操作时间等,以备后续参考和追溯。
四、操作培训和评估为了保证操作人员对不锈钢管道清洗钝化操作规程的理解和掌握,必须进行相关的操作培训和评估。
培训内容应包括不锈钢管道清洗钝化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安全防护等,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评估,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
五、操作检查与验收对进行不锈钢管道清洗钝化操作的结果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管道清洗和钝化的质量。
检查和验收的内容包括清洗是否彻底、钝化剂的涂布是否均匀、管道表面是否无污垢等。
纯化水管道钝化操作规程

纯化水管道钝化操作规程目的:建立纯化水管道钝化操作规程,为纯化水管道钝化操作提供标准。
范围:适用于纯化水的输送管道。
责任者:设备部、生产部、质检部。
内容:1. 管道材质:不锈钢管材。
2. 钝化溶液配制2.1碱液:1%Na2CO3溶液:取1kg Na2CO3化学试剂加纯化水至100L,摇匀即得。
2.2酸液:3%氢氟酸、20%硝酸、77%纯化水加水至100L,摇匀即得。
3.步骤:纯化水循环预冲洗→碱液(1%Na2CO3液)循环清洗→纯化水冲洗→钝化(3%氢氟酸、20%硝酸、77%纯化水配制溶液循环冲洗)→纯化水再次冲洗→排放→纯蒸汽消毒灭菌。
4.操作4.1 预冲洗:准备一个储液罐和一台不锈钢水泵,与需钝化的管道连成一个循环通路,在储罐中注入足够的常温纯化水,用水泵将纯水在循环管道通路中加以循环约15分钟后,打开排水阀,边循环边排放。
4.2碱液清洗:准备Na2CO3化学纯试剂,加入热水(温度不低于70℃)配制成1%(体积浓度)的碱液,用泵进行循环,时间不少于30min,然后排放。
4.3纯化水冲洗:将纯化水加入储罐,启动水泵并打开排水阀,直到各出口点水的pH与储罐中水的pH一致,排放,时间至少30分钟。
4.4钝化(新安装时):用3%氢氟酸(容积比例)、20%硝酸(容积比例)、77%纯化水配制溶液,溶液温度在25-35℃,循环处理10-20min,然后排放,最后用高压蒸汽冲洗管道除去污垢。
4.5纯化水再次冲洗:用常温纯化水加入储罐,启动水泵,打开排水阀进行冲洗,直至进出口纯化水的pH一致为止。
4.6加个不锈钢过滤器,将纯蒸汽通入整个不锈钢管道循环系统,每个使用点至少冲洗消毒灭菌30分钟(灭菌温度121℃)。
4.7不锈钢管道循环系统每两周用纯蒸汽消毒灭菌一次。
4.8 所有操作必须填写“纯化水管道钝化记录”并签名标明日期,送交质量部。
附:纯化水管道钝化记录1 1钝化日期1、钝化时间:设备第一次使用前。
3、清洁钝化过程:3.1在纯化水储水罐配制 %的Na2CO3溶液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线钝化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明确生产线生产设备钝化操作过程,保证设备投产前具备生产运行能力。
2、职责
2.1品管部负责钝化操作方法的收集、编写、审核和发布,确保钝化操作过程中处理异常事件的有效性,确保产品质量。
2.2品管部负责本规程解读落实与实施。
2.3各品管员负责对本规程要求的具体操作进行监督,车间操作工负责落实具体实施。
3、适用范围
3.1适用饮料生产线
4、定义无
5 设备、仪器和试剂
5.1 无
6 作业程序
6.1前处理单机设备钝化方案:
6.1.1当各单机主要生产线管线均连接完,先采用长度约30cm木棒,顶端部裹不少于3cm厚度的破布。
用包裹端对管道外壁敲打,使管道中的焊渣掉下(注意连接仪表端接口周边部位不宜力度过大敲打),然后用自来水在整个生产管道系统进行预循环冲洗,预冲洗时间不少于1小时。
一是冲洗掉管道中的焊渣;二是检查是否有渗漏。
6.1.2碱液清洗程序:
6.1.2.1在CIP清洗系统的碱罐中调配浓度为4.0%的碱液;
6.1.2.2调配量为1.5T;
6.1.2.3使用片碱量:1.5T×4.0%÷片碱纯度=片碱添加量(kg)
6.1.2.4碱液温度为70~80℃;
6.1.2.5清洗时间在45~60min,要求管道浸泡≥15min,循环≥30min;
6.1.2.6碱液清洗后,用RO水冲洗至设备处于中性;
6.1.2.7检查设备内部表面是否有明显脏污存在,如有必要,则必须人工进行擦拭清洗;
6.1.2.8碱液清洗效果检查:用清洁干燥的白滤纸或白纱布在设备内部、管道内壁对被清洗表面上用力往返擦拭一次,然而用目测评定擦拭物的清洁度,应无明显油脂痕迹为合格。
6.1.3酸液清洗程序:
6.1.3.1在CIP清洗系统的酸罐中调配浓度为3%的酸液;
6.1.3.2调配量为1.5T;
6.1.3.3使用硝酸量:1.5T×3.0%÷硝酸纯度=硝酸用量(kg)
6.1.3.4酸液温度为60~70℃;
6.1.3.5循环时间在90~120min,在进行循环清洗时,各阀门、排放口要求至少开启3次,每次10s;
6.1.3.6酸液清洗后,用RO水冲洗至设备处于中性;
6.1.3.7检查设备表面,特别是焊接口处是否有毛刺存在,如有继续酸液清洗;
6.1.3.8酸液清洗效果检查:用清洁干燥的白滤纸或白纱布在设备内部、管道内壁对被清洗表面上用力往返擦拭一次,然而用目测评定擦拭物的清洁度,应无明显油脂痕迹为合格。
6.1.3.9在进行碱洗结束后必须用水冲洗至无残留。
CIP系统必须具备电导率检测及单机
主要的工作能力验证。
确保无碱残留后,方可进行酸液钝化清洗。
6.1.4管道消毒程序:
6.1.4.1配30ppm次氯酸钠溶液将管道浸泡12小时以上(市售次氯酸钠450L加水1.5吨)。
6.1.5化学药品要求:
6.1.5.1氢氧化钠:使用工业片碱即可,需要60kg(每个单元)
6.1.5.2硝酸:普通硝酸即可,需要70kg(每个单元)
6.1.5.3次氯酸钠:普通次氯酸钠即可,需要0.5kg(每个单元)
6.2生产线系统钝化方案:
6.2.1按前处理先做好敲打去除焊渣工作,主要分四大单元进行:
6.2.1.1物料UHT杀菌出口至无菌罐、灌装机所有物料流通管道及回流管道;
6.2.1.2无菌水系统UHT杀菌出口及无菌水回流管道;
6.2.1.3消毒液配制系统出口及消毒液回流管道、工艺用水管道;
6.2.1.4无菌过滤系统各入回管道,包含CIP管道;
6.2.1.5除无菌过滤系统无法用水预冲洗外,其它可用RO水预冲洗方法同前处理冲洗要求相同。
6.2.2碱液、酸液清洗程序,针对UHT、无菌罐、灌装机等设备:
6.2.2.1在CIP清洗系统的碱罐中调配浓度为4.0%碱液;
6.2.2.2调配量为2.5T;
6.2.2.3使用氢氧化钠分析纯的量:2.5T×4.0%÷碱纯度=碱添加量(kg)
6.2.2.4碱液温度为60~70℃;
6.2.2.5清洗时间在45~60min,要求管道浸泡≥15min,循环≥30min;
6.2.2.6碱液清洗后,用RO水冲洗至设备处于中性;
6.2.2.7检查设备表面是否有水珠存在,如有继续碱液清洗;
6.2.2.8碱液清洗效果检查:用清洁干燥的白滤纸或白色擦拭物在设备或监视管,指定面、未指定面等被清洗表面上用力往返擦拭一次,然而用目测评定擦拭物的清洁度,纸上应无油脂痕迹为合格。
6.2.3碱液、酸液清洗程序,针对无菌水系统、消毒液调配系统等设备:
6.2.3.1在CIP清洗系统的碱罐中调配浓度为4.0%碱液;
6.2.3.2调配量各为1.0T;
6.2.3.3使用氢氧化钠分析纯的量:1.0T×4.0%÷碱纯度=碱添加量(kg)
6.2.3.4碱液温度为60~70℃;
6.2.3.5清洗时间在45~60min,要求管道浸泡≥15min,循环≥30min;
6.2.3.6碱液清洗后,用RO水冲洗至设备处于中性;
6.2.3.7检查设备表面是否有水珠存在,如有继续碱液清洗;
6.2.3.8碱液清洗效果检查:用清洁干燥的白滤纸或白色擦拭物在设备或监视管,指定面、未指定面等被清洗表面上用力往返擦拭一次,然而用目测评定擦拭物的清洁度,纸上应无油脂痕迹为合格。
6.2.4酸液清洗程序,针对UHT、无菌罐、灌装机等设备:
6.2.4.1在CIP清洗系统的酸罐中调配浓度为3.0%酸液;
6.2.4.2调配量为2.5T;
6.2.4.3使用酸量:2.5T×3.0%
6.2.4.4酸液温度为60~70℃;
6.2.4.5循环时间在90~120min,在进行循环清洗时,各阀门、排放口要求至少开启3
次,每次10s;
6.2.4.6酸液清洗后,用RO水冲洗至设备处于中性;
6.2.4.7检查设备表面,特别是焊接口处是否有毛刺存在,如有继续酸液清洗;
6.2.4.8酸液清洗效果检查:用清洁干燥的白滤纸或白色纱布在设备内部、管道内壁对被清洗表面上用力往返擦拭一次,然而用目测评定擦拭物清洁度,应无明显油脂痕迹为合格。
6.2.5酸液清洗程序,针对无菌水系统、消毒液调配系统等设备:
6.2.5.1在CIP清洗系统的酸罐中调配浓度为3.0%酸液;
6.2.5.2调配量为1.0T;
6.2.5.3使用酸量:1.0T×3.0%
6.2.5.4酸液温度为60~70℃;
6.2.5.5循环时间在90~120min,在进行循环清洗时,各阀门、排放口要求至少开启3次,每次10s;
6.2.5.6酸液清洗后,用RO水冲洗至设备处于中性;
6.2.5.7检查设备表面,特别是焊接口处是否有毛刺存在,如有继续酸液清洗;
6.2.5.8酸液清洗效果检查:用清洁干燥的白滤纸或白色纱布在设备内部、管道内壁对被清洗表面用力往返擦拭一次,然而用目测评定擦拭物的清洁度,应无明显油脂痕迹为合格。
6.2.6管道消毒程序:
6.2.6.1用分析纯浓度的次氯酸钠配30ppm溶液将管道浸泡3小时以上(UHT至无菌罐物料系统配置2.5吨溶液浸泡循环;无菌水系统自身管道用1.0吨溶液浸泡循环;杀菌液调配系统不做管道消毒程序,利用消毒液配制设备调试期间进行自身消毒)。
6.2.7化学药品要求:
6.2.
7.1氢氧化钠分析纯:需要量为200kg;
6.2.
7.2硝酸溶液:需要量为210kg;
6.2.
7.3 XY-12次氯酸钠溶液:需要量为2kg。
6.3进入清洗清洗钝化方案之前,必须确认以下条件具备:
6.3.1检查电、蒸汽﹑RO水﹑压缩空气的到位情况(蒸汽压力不低于8.0bar,水压力不低于3.0bar,压缩空气不低于6.0bar,电到位,可打开各接通控制电柜电源。
各设备能进入设备运转待机状态。
6.3.2设备具备标准的清洗程序工作能力。
能实现各单元系统的单独清洗以及联机清洗能力。
各程序在清洗钝化前先调试各连接阀门动作及管道走向,已经具备运行能力。
6.3.3校正检查各单元系统上的仪表、探头,管道走向,阀门连接状态等是否具备清洗循环能力。
尤其是在准备清洗前,要检查到位。
6.3.4品管人员指导清洗钝化过程,准备好必要的检测设施及耗材。
清洗过程中随时纠正。
并对过程进行表单记录复核。
操作工记录设备操作记录。
对最终清洗过程进行复核检查。
6.4化学药品特性:
6.4.1工业用碱:氢氧化钠含量为99.9%;
6.4.2硝酸溶液:硝酸浓度为65~68%;
6.4.3氢氧化钠分析纯:有效碱含量96.0%;
6.4.4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次氯酸钠含量为8.4%。
7、相关记录
7.1《钝化跟踪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