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性疾病介绍
发热病临床诊疗指南

沟通技巧
指导家属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关心、鼓励等,以 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家属应 对患者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PART 07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真菌 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如感冒、肺炎、尿 路感染等。
感染性发热的治疗通 常包括针对病原体的 抗生素、抗病毒药物 等。
发热通常伴有其他症 状,如咳嗽、喉咙痛 、流鼻涕、尿频尿急 等。
非感染性发热
由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如 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 反应等。
发热可能不伴有明显症状,或 伴有与特定疾病相关的症状, 如关节疼痛、皮疹、淋巴结肿 大等。
针对不同病因和病情,提供了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强调了合理用 药的重要性,减少了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疗流程执行不力
部分医疗机构在发热病诊疗过程中存在流程执行不规范、检查不 全面等问题,导致误诊、漏诊现象时有发生。
基层医疗能力不足
基层医疗机构在发热病诊疗方面存在技术水平和经验不足的问题, 难以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VS
发病机制
感染性发热的发病机制是病原体及其代谢 产物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释放内源性致热 源,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 起发热;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病机制则因具 体原因而异,如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引起 的发热是由于坏死组织分解产物刺激机体 免疫系统所致。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发热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因和个体差异而异, 常见症状包括体温升高、寒战、头痛、乏力 、肌肉酸痛等。严重感染患者可出现高热惊 厥、意识障碍等。
年月日发热性疾病的诊断PPT课件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6
临床表现
皮疹
出疹时间 皮疹形态 出疹顺序、疹退后脱屑和色素沉着 特征性皮疹:玫瑰疹、巴氏线、柯氏斑、搔抓 状出血点 水、红、花、麻、斑、伤
临床表现
水痘
水痘
猩红热
天花
麻疹
伤寒
临床表现
淋巴结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可见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弓形虫病、HIV感 染,以及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结缔组织病等
发热的机制
致热源性发热 非致热源性发热 (过热)
发热的机制
致热源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 源微生物病原体源自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 无菌性坏死组 织 抗原抗体复合 物
白细胞
内源性 致热源
巨噬细胞
N E
IL-1、 TNF、干 扰素
体 温 调 定 点
产热 增加 散热 减少
F
调定点学说
发热的机制
非致热源性发热 (过热) 体温调节中枢的病变:颅脑外伤、出血、 炎症等。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甲亢、癫痫持续 状态。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 心衰。
实验室检查
病原体的检测
血培养注意事项:
① 应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如已应用抗生素在下 次应用前采血,必要时可停药48~72小时后采血培养或 取血凝块培养
②畏寒、寒战期多次采血 ③采血量最好能达到10-20 ml,兼顾厌氧菌及 L-型细菌
热型判定 常见热型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寒战
以某些细菌感染和疟疾最为常见
结核病、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者少见
也可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如成人still病、恶性淋巴
发热常见于哪些疾病

发热常见于哪些疾病发热是指体温升高,通常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的一种生理反应。
虽然发热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但它通常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本文将探讨发热常见于哪些疾病,并针对每种疾病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感冒和流感感冒和流感是常见的病毒感染,它们往往引起发热。
感冒病毒和流感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会引起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喉咙痛、流涕和打喷嚏。
发热通常是感冒和流感早期的典型症状。
二、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是常见的导致发热的原因。
例如,细菌性咽炎、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和肾脏感染等都可能引起发热。
这些感染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杀灭细菌并缓解发热症状。
三、病毒感染除了感冒和流感外,其他许多病毒也会导致发热。
例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都可以引起发热。
这些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症状可能因病毒种类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四、寄生虫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也会导致发热。
例如,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其典型症状之一就是发热循环。
疟疾的发热周期通常为48小时,这是由感染的疟原虫在人体内繁殖周期决定的。
五、风湿性疾病除了感染,一些风湿性疾病也会引起发热。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肿痛、关节活动度受限和全身不适等症状,其中包括持续性的低热。
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发热。
例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和脑炎,常伴有高热、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这些疾病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七、全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一些全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也会引起发热。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全身的炎症和免疫异常,其中包括发热。
恶性肿瘤如淋巴瘤和白血病等也常伴随发热,这是由于肿瘤细胞的异常代谢和免疫反应引起的。
综上所述,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感冒和流感、细菌和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风湿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都可能引起发热。
发热热型分类

发热热型分类发热热型是指由于机体受到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因素引起的体温升高的一种类型。
本文将从感染性发热、炎症性发热和其他病理性发热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和介绍。
一、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是最常见的一种发热型别,通常由于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感染引起。
常见的感染性发热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等。
这些感染通常会导致体内免疫系统的激活,产生炎症反应,引起发热。
二、炎症性发热:炎症性发热是由于机体发生慢性炎症反应而导致的体温升高。
常见的炎症性发热疾病包括风湿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结缔组织病等。
这些疾病通常伴随着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和炎症反应的增强,造成体温升高。
三、其他病理性发热:除了感染和炎症外,还有一些其他病理因素也可以导致发热。
例如,某些肿瘤可以产生发热素,引起体温升高。
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也可以导致机体出现发热。
此外,一些药物的副作用或者药物过敏反应也可能引起发热。
在诊断发热热型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发热的原因。
例如,对于感染性发热,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
对于炎症性发热,医生可以通过相关炎症指标的检测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对于其他病理性发热,医生则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检查。
治疗发热热型的方法因病因而异。
对于感染性发热,首先需要确定病原体,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炎症性发热,可以通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来减轻炎症反应。
对于其他病理性发热,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结起来,发热热型可以根据病因的不同进行分类。
感染性发热、炎症性发热和其他病理性发热是常见的发热热型。
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发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及早明确发热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发热的原因及常见疾病

发热的原因及常见疾病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通常正常体温为36.5-37.5摄氏度。
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引起的发热。
一、感染性疾病:1.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流感、细菌性肺炎等。
2.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尿路感染、附件炎、前列腺炎等。
3. 消化道感染:如胃肠炎、阑尾炎、腹腔感染等。
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
5. 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等。
6. 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小管和肾间质的炎症。
7.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表现为长期低热。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1. 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常伴有持续性低热。
2. 痛风: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关节炎,也可伴有发热。
3.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等,可出现发热症状。
三、药物反应:1. 药物过敏:某些人对药物过敏,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
2. 药物副作用:许多药物使用后都有可能引起发热反应,主要包括抗生素、抗炎药、化疗药物等。
四、其他疾病:1. 恶性肿瘤:某些癌症如淋巴瘤、白血病等可引起发热症状。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可导致高热。
3. 淋巴结核:淋巴结结核感染引发的一种慢性疾病。
对于发热的治疗,首先需要找出发热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等。
2. 解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用于控制发热症状,但不可滥用。
3. 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4. 对症治疗:根据发热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如消炎药、抗过敏药等。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预防发热的发生: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等。
2.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3. 合理膳食,保持饮食均衡,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2)
相对 低血压 休克
缓脉
沙门氏 ++ +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
++
出血热
备注
局限右下 全腹 腹压痛 压痛
++
-
肝脾大
++
-
++ +
注意: 肠穿孔
肾区叩痛 WBC 总 WBC 总 数下降 数正常
+
++
++
++
+
++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3)
WBC 总 数增高
• 急性起病、病程短(2-3周)的患者,除 非病史、体查、初步实验室检查明显提 示非感染性疾病,绝大部分是感染性疾 病。
• 发热伴有定位的症状和体征考虑局灶感 染(内科系统各科均常见,往往不构成 诊断困难,复习常见的局灶性感染)。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的“定律”(2)
• 发热无定位症状和体征首先考虑系统性 感染(传染病)其次隐匿性局灶感染。 但传染病也可表现为发热伴一个或多个 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
出血热
备注
沙门氏菌
感染可低
至2万
血小板 正常
++
-
尿蛋白 尿蛋白 尿蛋白 尿 BLD 进一步确诊
+
++
+++
++ +
发热类型及特点,发热分度

发热类型及特点,发热分度
发热的类型有多种,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常见病因:
1.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约占40~50%。
这类发热主要与病原体如细菌、病
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有关。
2.非感染性发热:这类发热相对少见,约占40%。
主要见于血液病、风湿病、
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3.功能性发热:主要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常见于青年女性。
4.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产热增多。
5.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如中暑时体温调节中枢受影响。
6.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等。
7.脑外伤:下丘脑受到刺激,或颅内手术时产热过多。
至于发热的分度,常将体温高低分为四种类型:
●低热型:体温37.5~38°C,无不舒服或仅觉头晕无力。
●中度热型:体温38.1~39°C,有乏力及明显的头痛、食欲减退。
●高热型:体温在39.1~40°C,全身症状明显,精神差。
●超高热型:体温在40°C以上,有明显异常及严重的全身症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发热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发热常见于哪些疾病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丘脑病变等。
6.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包括甲状腺危象)、嗜铬细胞瘤等。
7.其他: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调节,可产生功能性发热,包括感染后发热和功能性低热。
预防孩子发热该怎么做
3)衣着适宜,一般建议孩子衣服跟父亲差不多就可以。
4)流感暴发季节尽量减少去人多的地方。
5)家长要多关注育儿健康讲座,对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急救处理有个初步的了解,心死、肺栓塞、脾梗死、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所致组织损伤、内出血、急性溶血等。
2.恶性肿瘤:包括各种恶性医实体瘤(以消化道肿瘤、肝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多见)及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热、成人Still病等。
其实孩子的病大部份时候是防不胜防的,要知道养在温室中的花朵是更经不起风雨一样的道理。
简单说几句:
1)饮食宜热不宜冷,宜少不宜多,平时家长喜欢吃冰的东西,孩子更是喜欢,结果是腹痛的孩子增多,拉肚子,呕吐的增多。
2)房间温度适宜,不要过份高或低,冷空调过低,不单单对孩子不好,其实对成人也是有影响的。同样居室通风也很要紧的哦。
人发烧,是因为身体受到细菌侵害过量所致。那么发热常见于哪些疾病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发热常见于哪些疾病,希望能帮到你。
发热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发热更为常见。
(一)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导致发热。
(二)非感染性发热
包括多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同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发热性疾病介绍
导语:常见疾病比较多,在对疾病治疗上,一定要先对它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不同疾病治疗方法不同,因此治疗疾病
常见疾病比较多,在对疾病治疗上,一定要先对它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不同疾病治疗方法不同,因此治疗疾病都是不能随意进行,对发热性疾病是怎么回事呢,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发热性疾病,使得对它有一些认识。
发热性疾病介绍:
1.引起发热的原因
感染性发热占绝大多数,包括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急、慢性全身与局灶感染引起的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由下述原因引起:血液病:如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病等。
变态反应:如风湿热、药热、血清病等。
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癌等。
结蹄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物理及化学性损伤:如热射病、大手术后骨折、大面积烧伤、五氯酚钠中毒等。
神经源性:如脑出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失水或出血,无菌性脓肿,内脏血管梗死,组织细胞坏死等。
此外,还有原因不明的发热性疾病。
2.发热的分类
为了便于鉴别诊断,从发热的缓急、程度、病程、特殊热型以及伴发的主要症状与体征等,将发热划分为急性发热,急性发疹性发热,伴有肺部病征的急性发热,周期性发热,长期发热及慢性微热等。
急性发热急性发热常见,究其原因绝大多数由于急性感染,其他为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