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孔翻边模设计

合集下载

翻孔模设计

翻孔模设计

二,零件说明该制件如下图所示:三,工艺性分析(1),该制件材料为Q215,属于低碳钢,抗剪强度t 为270~340MP a ,抗拉强度σb 为335~410MP a ,屈服强度ζs 为215MP a , r=3㎜,H =12㎜,至此全部满足翻孔工艺要求。

由于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因此其精度等级为13级,精度不高,普通的冲压模具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五,工艺计算(1),计算预冲孔直径: d 0=D-2(H-0.43r-0.72t )=60-2×(12-0.43×3-0.72×2) =41.46㎜(2),计算翻边系数: k 0=d 0/D=41.46÷60=0.691 (3),校验翻边高: d 0/t=41.46÷2=20.73㎜由于是钻后去毛刺,故查表得k min =0.60 (<k 0=0.691) H max =(D/2)·(1-k min )+0.43r +0.72t=30×(1-0.60)+1.29+1.44=14.73㎜>12㎜ 故可以进行翻孔。

(4),计算翻边力:F=1.1π·(D-d )t ζs=1.1×3.14×(60-41.46)×2×215 =27.54kN由于工作行程较长,翻边力必须处于许用负荷曲线之内,一般总的翻边力小于或等于压力机公称压力的50%~60%,且根据闭合高度,故查《材料成形设备》表2-2选J23-10其相关参数为:最大封闭高度:160㎜,工作台尺寸:200㎜×200㎜因为制件是简单的环形件,故压力中心为其几何中心(圆心)。

(5),计算凸凹模工作尺寸及公差:由于在翻孔过程中存在回弹现象,即翻口位置的孔径比凸模的外径尺寸要小,故为保证孔尺寸,凸、凹模按照孔的尺寸的上偏差加工。

由于制件精度采用IT13级,故凸模制造公差采用IT7级,制件翻边处的内孔尺寸D为60,则其公差Δ为0.011㎜,为使翻边回弹小,垂直度好,翻边的凸凹模间隙小于工件厚度以使其稍微变薄根据壁厚查资料得Z/2=2㎜凸模直径Dt =(D+Δ)-δt=60.011-0.012㎜凹模为孔加工,故应比凸模的低一级为IT9,即凹模孔径Da =(Dt+Z)+δa=64.011+0.004㎜六,主要零件的设计(1),凹模设计:由推件器尺寸及翻边件的翻边高的大小确定凹模的厚度H为45㎜,其刃口圆角半径与制件圆角相等为r=3㎜。

冲孔翻边模具设计1

冲孔翻边模具设计1

目录第1章概论 (2)1.1 冲压模地位及冲模技术 (2)1.2.1冲压模相关介绍 (2)1.2.2冲模在现代生产中的地位 (3)第2章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32.1 冲裁工艺性 32.2 翻边工艺性 42.3 工艺方案的确定 (4)2.3.1 初步确定加工方案 42.3.1 冲压方案的制定 5第3章冲压设备的确定 73.1 冲裁力的计算 73.2 计算压力中心 73.3 冲压设备的确定 8第4章模具主要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 84.2冲孔刃口尺寸 84.3 翻边刃口尺寸 9第5章模具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 105.1 模架的选择 105.2冲孔凸模的设计 105.3 凹凸模的设计 115.4 翻边凹模的设计 115.5 其他部件的设计 12第六章装配图装配 126.1 装配图 13第一章概论1.1引言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大到机床的底座、机身外壳,小到一个胚头螺丝、纽扣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

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

因为各种产品的材质、外观、规格及用途的不同,模具分为了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模等非塑胶模具,以及塑胶模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加工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模具成形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1.2冲压模地位及我国冲压技术1.2.1冲压模相关介绍冷冲压:是在常温下利用冲模在压力机上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的加工方法。

冲压可分为五个基本工序:冲裁、弯曲、拉深、成形和立体压制。

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

冲压模按照工序组合分为三类:单工序模、复合模和级进模。

复合模与单工序模相比减少了冲压工艺,其结构紧凑,面积较小;冲出的制件精度高,工件表面较平直,特别是孔与制件的外形同步精度容易保证;适于冲薄料,可充分利用短料和边角余料;适合大批量生产,生产率高,所以得到广泛应用,但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困难。

毕业设计内翻遍侧冲孔修边模具设计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内翻遍侧冲孔修边模具设计毕业答辩
第四页,共36页。
第二(dìèr)序 修边冲孔
第五页,共36页。
第三(dì sān)序 外翻边修边冲孔
第六页,共36页。
第四序 内翻边侧冲孔(chōnɡ kǒnɡ)侧修边
第七页,共36页。
第五(dì wǔ)序 侧冲孔侧修边
第八页,共36页。
二、模具(mújù)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设计
第九页,共36页。
二、模具工作原理(yuánlǐ)和主要结构设计
第十页,共36页。
二、模具(mújù)工作原理-翻边过程
第十一页,共36页。
二、模具工作(gōngzuò)原理-翻边过程
第十二页,共36页。
二、模具工作原理(yuánlǐ)-翻边过程
第十三页,共36页。
二、模具(mújù)工作原理-翻边过程
第十四页,共36页。
第十九页,共36页。
二、模具(mújù)的结构-压件器
第二十页,共36页。
二、模具(mújù)的结构-上模座和翻边凸模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二、模具的结构(jiégòu)-下模本体设计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二、模具的结构(jiégòu)-下模本体
第二十三页,共36页。
二、模具(mújù)的结构-翻边凹模
二、模具工作原理(yuánlǐ)-侧冲孔侧修边过 程
第十五页,共36页。
二、模具工作(gōngzuò)原理-侧冲孔侧修边 过程
第十六页,共36页。
二、模具(mújù)工作原理-侧冲孔侧修边过程
第十七页,共36页。
二、模具(mújù)工作原理-侧冲孔侧修边过程
第十八页,共36页。
二、模具的结构(jiégòu)-上模本体设计
第三十四页,共36页。

落料冲孔翻边复合模具设计

落料冲孔翻边复合模具设计

鸡西大学理工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姓名:郭洪岩学号:03030601040 导师姓名:宫在军职称:专业班级:模具设计与制造题目:落料冲孔翻边复合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落料、冲孔、翻边复合模设计系:理工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 06级1班学号: 03030601040 学生:郭洪岩指导教师:宫在军接受任务时间教研室主任(签名)系主任(签名)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内容:落料、冲孔、翻边复合模设计;产品工件图见附图;生产批量:大批量要求:要求有摘要、目录、设计任务书、产品图及设计说明书。

1.工件工艺性分析(1)根据工件图,分析其形状、尺寸、精度、断面质量、装配关系等要求。

(2)根据生产批量,决定模具的结构形式、选用材料。

(3)分析工件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2.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应有两个以上的工艺方案比较分析。

(1)根据工艺分析,确定基本的工序性质。

如:落料—拉深(2)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

(3)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材料、设备、工件精度)确定工序组合。

如:复合冲压工序或连续冲压工序。

3.工艺计算(1)计算毛坯尺寸,合理排样,绘排样图,计算材料利用率。

(2)计算冲压力,如:冲裁力、弯曲力、拉伸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以便确定压力机。

(3)计算压力中心,防止模具受偏心负荷,受损。

(4)计算并确定模具主要零件(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等)外形尺寸及弹性元件的自由高度。

(5)确定凸、凹模间隙,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

4.模具总体结构设计(1)进行模具结构设计,确定结构件形式和标准。

(2)绘制模具总体结构草图,初步计算并确定模具闭合高度,慨算模具外形尺寸。

5.选择冲压设备根据工厂现有设备及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冲压加工所需的变形力、变形功和模具的闭合高度、轮廓尺寸等因素,选用压力机的型号、规格。

6.模具图样设计(1)绘制模具总图主视图:常取模具的工作位置,采用剖面画法。

板孔翻边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板孔翻边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 结语
模具试制完成后,经过试模验证,冲压的工件完全 满足图样的设计要求,该模具可一次完成工件制作,提 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材料消耗,满足了产品质量 要 求。
( 收稿日期:"++)+-%# )
""""""""""""""""""""""""""""""""""""""""""""
《 金属加工( 热加工) 》 #$$% 年第 #$ 期要目
!" 工艺分析及方案确定
把焊接件改为冲压件,目的是为了提 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我 们进行认真分析,制定了对该工件的设计 原则。!零件改进后不能降低原图样设计 要求。" 工 件 孔 翻 边 后 应 达 到 设 计 的 高 度。#工件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工件孔 周边不得有起皱现象。 通过对其冲压工艺性的分析,我们认 为主要工艺难点在于孔翻边高度较高,周 边材料较多,如果采用大型模具,将整个工件覆盖在模 具内,就会大大增加模具成本。如果模具只覆盖成形部 分,模具减小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但由于工件周边处于 不控制状态,极易造成翻边孔周边起皱。另外,在成形 过程中,材料变形复杂,翻孔过程中,周边材料补充困
#" 翻边工艺计算
根据工件的尺寸计算翻边前毛坯孔径 )。翻边时, 主要变形是切向拉深,厚度变薄,径向变形不大,因此 孔径 ) 可近似地按弯曲件展开长度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 , ! - $ ( * - ’. /% + - ’. 0$ ,)

内孔翻边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管理资料]

内孔翻边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管理资料]

2009届毕业设计内孔翻边模具设计论文作者姓名:__ __所在院系:__机电工程学院_____ 所学专业:数控技术指导老师:_ _论文完成时间:_2009年 5 月 6 日___目录内容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Key word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 (3)2 工艺分析 (3)3 工艺方案的确定 (3)4 工艺设计与计算 (4)预翻孔直径的计算及成型次数的判断 (4)凸凹模间隙大小及凸凹模的工作尺寸及公差 (5)压边力、翻孔力以及压力性能参数的计算 (5)模具结构原理与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选择 (6)模具结构原理 (6)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选择 (7)凸模和凹模的工艺设计与加工 (9)模具设计过程辅助工序 (13)5 模具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内容摘要:本设计为内孔翻边(翻孔)模具的设计,其主要功能是沿冲压件内孔周围将材料翻成侧立凸缘,此工序是冲压生产中最常见的工序,尤其在汽车,拖拉机领域应用广泛。

在模具设计过程中,在预翻孔直径计算与判断可否一次成形上,凸凹模间隙的计算,凹模过渡圆弧大小的选择以及压料力、翻孔力的计算与校核、压力机的选择,模具主要零件的选择等方面上都做了详尽的分析,并设计了整套内控翻边模具。

翻边孔工艺与设计规范ppt课件

翻边孔工艺与设计规范ppt课件

题目
翻边知识简介
概要 一.内孔翻边 二.外缘翻边
相关部门
QA
三.变薄翻边 四.翻边模结构
制造
五.翻边不良模式与分析
资材
3)
4)
5)
不良现象 1)
2)
3)
制作日 2008.02.28
指示事项
签名
LGENP R&D 005(REV:0)
一.内孔翻边
1.翻边的概念
翻边是在模具的作用下,将坯料的孔边缘或外边缘冲制成竖立边的成形方法, 根据坯料的边缘状态和应 力2.圆、孔应翻变边状态的不同,翻边可以分为内孔翻边和外缘翻边,也可分为伸长类翻边和 1)圆压孔缩翻类边翻的边变。形特点与变形程度 将画有距离相等的坐标网格(图1.1.1a)的坯料,放入翻边模内进行翻边(图 1.1.1c)。翻边后从图
图3.2 小螺孔的翻边
四.翻边模结构 图4.1所示为内孔翻边模,其结构与拉深模基本相似。图4.2所示为内、外缘同时翻边的模
图4.1 内孔翻边模
图4.2 内、外翻边复合模。凸凹模8与落料凹模4均固定在固定板
冲孔凸模2压入凸凹模1内,并以垫片10调整它们的高度差,以此控制冲孔前的拉深高度,
建议控制措施
增大冲头R角 提高冲头表面光洁度 预冲孔后增加去毛刺或提高模具间隙 更换预冲冲头 调整材料翻边系数大于许用翻边系数 增强润滑剂 及时清净冲头上废料 降低速控比 提高弧面加工精度 提高冲头光洁度 减小凸凹模的间隙 及时更换冲头 提高模具加工精度 提高预冲孔精度/调整定位 提高预冲孔精度 加大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 确保送料到位与送料稳定 修凹模 更换预冲孔冲头 修凸模
一.内孔翻边
图1.1.1圆孔翻边时的应力与变形情况
K称为翻边系数,K值愈小,则变形程度愈大。翻边时孔边不破裂所能达到的 最小K值,称为极限翻边 系数。表1.1.2所列的是低碳钢圆孔翻边的极限翻边系数。对于其它材料,按其塑性 情况,可参考表列数值 适当增减。从表中的数值可以看出,影响极限翻边系数的因素很多,除材料塑性外,

模具圆筒件翻边冲孔模设计策画

模具圆筒件翻边冲孔模设计策画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圆筒件翻边、冲孔模设计年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0 年8 月26 日目录摘要 (3)绪论 (5)一、冲压工艺性分析 (7)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8)1.方案种类 (8)2.方案的比较 (8)3.方案的确定 (8)三、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9)四、设计工艺计算 (10)1.基本尺寸与计算 (10)2.冲裁压力的计算 (12)3.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12)4.冲裁压力中心的确定 (13)5.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15)五、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19)六、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20)1.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20)2.定位零件的设计 (22)3.卸料部件的设计 (23)4.导柱、导套位置的确定 (23)5.模架及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24)七、模具总装图 (24)八、填写冲压工艺卡片 (27)九、填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卡 (29)十一、结束语 (34)致谢 (35)主要参考文献 (36)摘要论文是由翻边设计、冲孔模设计组成,冲压模具主要是将板料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加工方法。

因为模具的生产主要是大批量的生产,而且模具可以保证冲压产品的尺寸精度和产品质量,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主要考虑到模具的设计能否满足工件的工艺性设计,能否加工出合格的零件,以及后来的维修和存放是否合理等。

在本次设计中的取暖器主机连接座中,不仅要考虑要使做出的零件能满足工作要求,还要保证它的使用寿命。

其次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它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必须完成的设计任务,两套模具的模架分别采用后置和中间形式,凹模采用整体凹模,这样可以采用线切割等数控设备来一次完成全部的工序加工,在设计中我要考虑到很多关于我所设计模具的知识,包括它的使用场合、外观要求等,从这里可以知道模具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所以在设计要不断的改进直到符合要求。

关键词:翻边冲孔工艺性AbstractPaper is designed by the flanging, punching mould design, sheet metal stamping is mainly will get separated or forming parts processing methods. Because the mold production mainly mass production, and mould can ensure the precision stamping products and product quality, the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the main consideration of mould design can meet the design, can processing manufaturability qualified parts, and then repair and storage whether reasonable, etc. In the design ofthe main building, connect heater to make the parts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it also ensures that its service life.Second design to consider its actual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must complete the task, two sets of mould design of formwork used respectively, and the form of using integral , so can using such equipment to a linear control all the process in the design, I will consider a lot about my knowledge of mould design, including the use of its appearance, etc, from here can know mold design is a very complicated work, so in the design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 until meets the requirement.Keywords: flanging punching process绪论(1)课题来源及要求本次模具毕业设计的课题属于零件设计类,来源于生产实际问题,是一个圆孔类取暖器主机连接座,该零件需通过①落料--②拉伸--③落料冲孔--④平面翻边--⑤内孔翻边-- ⑥冲侧面孔六道工序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根据端盖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通过对各工艺方案,进行比较设计了落料拉深复合模和翻边冲孔复合模,并利用proe cad 软件对其进行三维的分析。

对工件进行了工艺计算确定了各零件的尺寸及结构。

其中详细介绍了凸模、凹模、固定板、垫板、卸料板等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以及压力机的选择和模架的选择。

关键词:冲压模具工艺方案复合模零件压力机1 引言1.1 模具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现代模具工业有“不衰亡工业”之称。

世界模具市场总体上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维持在600亿至650亿美元,同时,我国的模具产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近几年,我国模具产业总产值保持13%的年增长率(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国内模具进口总值达到600多亿,同时,有近200个亿的出口),到2005年模具产值预计为600亿元,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出口将从现在的每年9000多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亿美元左右。

单就汽车产业而言,一个型号的汽车所需模具达几千副,价值上亿元,而当汽车更换车型时约有80%的模具需要更换。

200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400万辆,预计2004年产销量各突破500万辆,轿车产量将达到260万辆。

另外,电子和通讯产品对模具的需求也非常大,在发达国家往往占到模具市场总量的20%之多。

目前,中国17000多个模具生产厂点,从业人数约50多万。

1999年中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已达245亿元人民币。

工业总产值中企业自产自用的约占三分之二,作为商品销售的约占三分之一。

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50%,塑料模具约占33%,压铸模具约占6%,其它各类模具约占11%。

1.2 冲压工艺介绍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

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

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是经过冲压制成成品。

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

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

冲压件与铸件、锻件相比,具有薄、匀、轻、强的特点。

冲压可制出其他方法难于制造的带有加强筋、肋、起伏或翻边的工件,以提高其刚性。

由于采用精密模具,工件精度可达微米级,且重复精度高、规格一致,可以冲压出孔、凸台等。

冷冲压件一般不再经切削加工,或仅需要少量的切削加工。

热冲压件精度和表面状态低于冷冲压件,但仍优于铸件、锻件,切削加工量少。

冲压是高效的生产方法,采用复合模,尤其是多工位级进模,可在一台压力机上完成多道冲压工序,实现由带料开卷、矫平、冲裁到成形、精整的全自动生产。

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一般每分钟可生产数百件。

1.3 冲压工艺的种类冲压主要是按工艺分类,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

分离工序也称冲裁,其目的是使冲压件沿一定轮廓线从板料上分离,同时保证分离断面的质量要求。

成形工序的目的是使板料在不破坯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在实际生产中,常常是多种工序综合应用于一个工件。

冲裁、弯曲、剪切、拉深、胀形、旋压、矫正是几种主要的冲压工艺。

冲压用板料的表面和内在性能对冲压成品的质量影响很大,要求冲压材料厚度精确、均匀;表面光洁,无斑、无疤、无擦伤、无表面裂纹等;屈服强度均匀,无明显方向性;均匀延伸率高;屈强比低;加工硬化性低。

在实际生产中,常用与冲压过程近似的工艺性试验,如拉深性能试验、胀形性能试验等检验材料的冲压性能,以保证成品质量和高的合格率。

模具的精度和结构直接影响冲压件的成形和精度。

模具制造成本和寿命则是影响冲压件成本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模具设计和制造需要较多的时间,这就延长了新冲压件的生产准备时间。

模座、模架、导向件的标准化和发展简易模具(供小批量生产)、复合模、多工位级进模(供大量生产),以及研制快速换模装臵,可减少冲压生产准备工作量和缩短准备时间,能使适用于减少冲压生产准备工作量和缩短准备时间,能使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先进冲压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冲压设备除了厚板用水压机成形外,一般都采用机械压力机。

以现代高速多工位机械压力机为中心,配臵开卷、矫平、成品收集、输送等机械以及模具库和快速换模装臵,并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可组成高生产率的自动冲压生产线。

在每分钟生产数十、数百件冲压件的情况下,在短暂时间内完成送料、冲压、出件、排废料等工序,常常发生人身、设备和质量事故。

因此,冲压中的安全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4 冲压行业阻力和障碍与突破阻力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美国680条冲压线中有70%为多工位压力机,日本国内250条生产线有32%为多工位压力机,而这种代表当今国际水平的大型多工位压力机在我国的应用却为数不多;中小企业设备普遍较落后,耗能耗材高,环境污染严重;封头成形设备简陋,手工操作比重大;精冲机价格昂贵,是普通压力机的5~10倍,多数企业无力投资阻碍了精冲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液压成形,尤其是内高压成形,设备投资大,国内难以起步。

突破点:加速技术改造要改变当前大部分还是手工上下料的落后局面,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新工艺,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应向单机连线自动化、机器人冲压生产线,特别是大型多工位压力机方向发展。

争取加大投资力度,加速冲压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使尽早达到当今国际水平。

而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板材成形装备自动化、柔性化有了技术基础。

应加速发展数字化柔性成形技术、液压成形技术、高精度复合化成形技术以及适应新一代轻量化车身结构的型材弯曲成形技术及相关设备。

同时改造国内旧设备,使其发挥新的生产能力。

阻力二:生产集中度低许多汽车集团大而全,形成封闭内部配套,导致各企业的冲压件种类多,生产集中度低,规模小,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难以满足专业化分工生产,市场竞争力弱;摩托车冲压行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处于“优而不胜,劣而不汰”的状态;封头制造企业小而散,集中度仅39.2%。

突破点:走专业化道路迅速改变目前“大而全”、“散乱差”的格局,尽快从汽车集团中把冲压零部件分离出来,按冲压件的大、中、小分门别类,成立几个大型的冲压零部件制造供应中心及几十个小而专的零部件工厂。

通过专业化道路,才能把冲压零部件做大做强,成为国际上有竞争实力的冲压零部件供应商。

阻力三:冲压板材自给率不足,品种规格不配套目前,我国汽车薄板只能满足60%左右,而高档轿车用钢板,如高强度板、合金化镀锌板、超宽板(1650mm以上)等都依赖进口。

突破点:所用的材料应与行业协调发展汽车用钢板的品种应更趋向合理,朝着高强、高耐蚀和各种规格的薄钢板方向发展,并改善冲压性能。

铝、镁合金已成为汽车轻量化的理性材料,扩大应用已势在必行。

阻力四:科技成果转化慢先进工艺推广慢在我国,许多冲压新技术起步并不晚,有些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常常很难形成生产力。

先进冲压工艺应用不多,有的仅处于试用阶段,吸收、转化、推广速度慢。

技术开发费用投入少,导致企业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应用慢,开发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差距更甚。

目前,国内企业大部分仍采用传统冲压技术,对下一代轻量化汽车结构和用材所需的成形技术缺少研究与技术储备。

突破点:走产、学、研联合之路我国与欧、美、日等相比,存在的最大的差距就是还没有一个产、学研联合体,科研难以做大,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所以应围绕大型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持,企业为应用基地,形成产品、设备、材料、技术的企业联合实体,形成既能开发创新,又能迅速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阻力五:大、精模具依赖进口当前,冲压模具的材料、设计、制作均满足不了国内汽车发展的需要,而且标准化程度尚低,大约为40%~45%,而国际上一般在70%左右。

突破点:提升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必须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模具企业,发展重点在于大力推广CAD/CAM/CAE一体化技术,特别是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和优化技术(CAE)。

加速我国模具标准化进程,提高精度和互换率。

力争2005年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达到60%,2010年达到70%以上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阻力六:专业人才缺乏业内掌握先进设计分析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冲压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摩托车行业中具备冲压知识和技术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更为缺乏且大量外流。

另外,众多合资公司由外方进行工程设计,掌握设计权、投资权,我方冲压技术人员难以真正掌握冲压工艺的真谛。

突破点:提高行业人员素质这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任务。

振兴我国冲压行业需要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大批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家,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工艺的高级技能人才。

要舍得花大力气,有计划、分层次地培养。

本文以线轮模设计为例,介绍下线轮模的设计方法。

目录摘要 (I)第1章绪论 (1)1.1本课题的概念及其背景 (1)1.2冲压的变形特点及影响因素 (2)1.2.1弹性变形阶段 (3)1.2.2塑性变形阶段 (5)1.2.3断裂分离阶段 (5)第2章产品工艺分析以及工艺方案的确定 (6)2.1 产品冲压工艺性分析 (7)第3章模具设计与设备选用 (11)3.1翻边翻孔模零件结构尺寸设计 (11)3.1.1翻边翻孔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12)3.1.2翻边翻孔模定位装臵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翻边翻孔模压料、卸料及推件装臵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翻边翻孔模导向零件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翻边翻孔模固定零件的设计 (18)3.2 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 (19)第4章结论 (20)参考文献: (20)致谢 (21)第1章绪论1.1本课题的概念及其背景冲压加工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放臵在模具内的板料施加变形力,使板料在模具内产生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

由于加工常在室温下进行,因此也称冷冲压。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的基础工艺装备。

在汽车、电视、仪表、电器、电子、通信、家电和轻工等行业中,60%-80%的零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并且随着近年来这些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精度的耍求越来越高,结构耍求也越来越复杂。

用模具生产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高一致性、高生产效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模具生产技术的高低,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的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模具种类繁多,目前发展重点应该是既能满足大量需要,又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特别是目前国内尚不能自给、需大量进口的模具和能代表发展方向的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