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成因及治疗方案

自闭症的成因及治疗方案
自闭症的成因及治疗方案

自闭症地成因及治疗方案

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自闭症进行了大量地探索.许多案例表明,自闭症极有可能是遗传过程中导致.是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发育生长地最初几周时,胎儿地大脑发育出现紊乱,失调.因而导致儿童出生后地自闭.自闭性有九成可能是精神上地病变导致地,他们认为是钠离子通道和染色体上地基因地排列失序导致了儿童自闭性地发生. 等人认为,是神经系统地功能地混乱致使儿童自闭性地发生,即“(理论)”.等人认为:儿童接种地疫苗及疫苗中地微量地汞与儿童自闭性地发生有很大关联性.,认为:产妇在怀孕期间接种疫苗,会给胎儿带来很大伤害,母亲地身体状况与儿童地早期自闭性有很大关系,而失败地疫苗接种可能是儿童自闭性地真正原因.,在文中提到:在英国,有研究小组认为麻疹,腮腺炎,风疹等疫苗,是导致儿童自闭性地原因,但同样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一点.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连续地疫苗使用证据,认为疫苗对人体健康有益,不赞成停止疫苗地使用.但是,目前在自闭性地成因各有关研究机构和组织仍没有寻求到一个共同地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笔者通过心理学及神经学等相关角度也对此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及实践,检索了较多相关国内外科技文献,并得到国内外相关业界专家和组织地积极支持〔相关理论探讨论文获得美国自闭症团体组织主席先生亲笔签署地表彰,经过研究及实践总结,提出脑运行模式(机能)理论.根据所提出地人脑运行模式(机能)地理论,通过对人地精神障碍和智障地不同外在表现地大量研究,努力寻求在同一个内在机理(脑运行机能与模式)联系下,揭示多种精神障碍和智障问题地形成地内在原因.因为儿童自闭症是国内外探寻多年,而未寻求到其真实原因及有效治疗方法地一种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极大危害地疾病.笔者运用大脑运行

模式机能理论,针对儿童自闭症展开了大量艰辛地探索与实践.根据自闭症根据脑运行模式(机能)探索理论及神经元兴奋地俩种阈值假说.提出如下观点:自闭症患者是他们地神经元兴奋模式,在神经元兴奋地第一种阈值或第二种阈值时发生了问题.也就是说,在左脑中地自我计划和自我管理地额叶脑皮层,主管认知和思维及语言表达地颞叶脑皮层.在神经元兴奋模式上,在第一种阈值或第二种阈值时,与右脑对应脑皮层地神经元兴奋模式竞争中处于劣势(或没有形成稳定地优势).在左脑中地自我计划和自我管理地额叶脑皮层,主管认知和思维及语言表达地颞叶脑皮层.因为在神经元兴奋模式上总处于抑制(功能休克)状态,时间愈久,其由抑制状(神经元功能休克)转为兴奋状态(神经元功能激活)地难度愈大〔注:笔者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情感缺乏地自闭症患者地相关右脑地主管“情感体念”机能地脑功能皮层区域也存在抑制状态(神经元功能休克)〕.同时,根据男性大脑胼胝体一般不如女性地胼胝体发达地事实(见《人类生物学》),对男性自闭症患者是女性患者数倍地现象作出了解释.其他地精神障碍患者中不难发现,男性精神障碍患者多于女性.这同样有力说明胼胝体地在左右脑信息联系地过程中,神经纤维是否畅通,对人地地精神活动地协调能力有重大影响.根据科技资料得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研究所地一个实验结果,为我们战胜自闭症提供了信心和依据.哈佛大学心理研究所地研究人员,将干地小白鼠神经元细胞,注射进入小白鼠地脑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他们发现干地小白鼠神经元细胞又被激活了.这一科学实验地结果提示了我们,处于抑制(功能休克)地脑皮层神经元地机能,是可以有效激活地.作者在几例心理抑郁症患者及自闭症患者地临床实践中,有效地验证了这一提示.并在这一机理提示下对人脑运行机能模式展开研究,试图寻求到对自闭症类非器质病变地精神智障患者良好地康

复方案,并进一步探求改善人地大脑运行模式(机能)方式,从而改善每个人地大脑地学习与认知地状况.b5E2R.

自闭症个性疗法康复程度量表

(1)语言能力:①无语孤独症患者:舌头灵活活动地能力(弱,一般,强);通过舌头等全体发声器官发出真声(喉管气音不是语言发音)(弱,一般,强);有少量语言者词汇增加(或一次发音音节增多)能力(弱,一般,强);语言透射出地思维能力(弱,一般,强);对老师所发出指令接受与执行能力(弱,一般,强).②有语言孤独症患者:词汇量自然增长能力(弱,一般,强);孩子语言中体现出来地思维能力(弱,一般,强);孩子语言感情色彩(弱,一般,强);说话速度与他人协调能力(弱,一般,强);语音语调语色正常能力(弱,一般.强).p1Ean.

(2)活泼主动性:①明确目地地寻找区分物品与玩具地能力(弱,一般,强).②与家长,老师及小朋友交流沟通地互动能力(弱,一般,强).③回应他(她)人招呼地能力(弱,一般,强).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游戏地能力(或意愿)(弱,一般,强).⑤日常生活中有目地地活动能力(弱,一般,强).⑥有目地地注视观察外界事物地能力(弱,一般,强).⑦孩子“不喜欢”旋律优美(及悲伤)地音乐地能力(弱,一般,强).DXDiT.

(3)愉悦能力:①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地愉快表情及行为举止(弱,一般,强).②孩子觉得开心时地愉快行为举止(弱,一般,强).③孩子给人地愉快感染能力(弱,一般,强).④孩子是否具备对父母亲地依恋能力(弱,一般,强).RTCrp. (4)自我管理能力:①感知和回避危险地能力(弱,一般,强).②自己提出并完成如厕(弱,一般,强).③在有不当行为举止(声音)时,听从家长或教师制

止指令(弱,一般,强).教学课堂中维持较长注意力(弱,一般,强).④根据周围环境,保持与环境协调地能力(弱,一般,强).⑤对自己所做错地事情地认识能力(弱,一般,强).⑥对自己做错地事地改正能力(弱,一般,强).⑦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地能力(弱,一般,强).⑧孩子遇到困难时或难以完成指令时地耐心(弱,一般,强).⑨孩子遇见新问题时自己鼓起勇气去面对地能力5PCzV. (弱,一般,强).

()运动协调能力:①头部及肢体运动(走路,跑步,锻炼等活动时)地协调能力(弱,一般,强).②完成相应动作地准确性(差,一般,好).③孩子完成精细动作地能力(弱,一般,强).④孩子写字或画线条,图案等地用能力(弱,一般,强).jLBHr.

量表使用说明:()本表仅适用于对孩子相应地社会生活必需地脑机能,进行能力发展方向予以评估.因为所评估地能力大部分为自闭症孩子需要增强,可又偏偏是孩子们欠缺地能力.因此,本表仅适用于判断孩子们地社会融合能力是否增加,量表不适宜应用来判断孩子是否是自闭症.如果孩子该项能力几乎没有,应选弱.有一点,选一般.能力和普通孩子相当,应选强.xHAQX.

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

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 自闭症距离我们多近? 当用搜索引擎搜“自闭症”的时候,总能看到各种各样小心翼翼地求证。 “我的孩子快2岁了,还不会说话,经常喜欢用尖叫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有什么事情不能满足她,就会歇斯底里地哭。游乐场里,独自玩可以,小朋友一来她就要走,这是不是自闭症?” “我家宝宝到特别难接受变化,比如换一下被子他就不肯,一定要以前的被子。喜欢看广告,特别喜欢球,会重复地做一些他认为有趣的事情。怎么办?他得自闭症了吗?” 那么,自闭症距离我们多近?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5年的健康统计报告显示,自闭症儿童从2011—2013年的,每80个人中就会有一个,攀升到目前的每45个人中就会有一个。 在我国,根据2015年采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张雁华的数据统计,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达200余万,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这些冰冷的数字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们有一群这样的孩子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带着他们那份独有的安静。 你的等待,TA的终身遗憾 当发现宝贝有自闭症苗头,70%的家长会采取上面的做法:找度娘询问“我的孩子是不是自闭症”,只为求得心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说话比较晚、情感冷淡,觉得孩子只是大器晚成,再等一等,长大自然就会好。但这样的想法,可能耽误孩子的一生。 对于自闭儿来说,2-6岁是最佳治疗期,特别是两岁左右,是幼儿神经系统可塑性最佳的时期,通过大量良性互动和训练,孩子能很快地养成学习和沟通能力,走向正常轨道。 而事实是我国90%以上的患儿在2岁以后甚至更晚才发现异常,44%患儿从发现异常到确诊需要一年甚至更久。 自闭症是一生的博弈 2016年3月8日,人民教师张强杀死了19岁的自闭症女儿,给妻子留下了一封信“如今我已经被债务逼得喘不过气来,整天精

儿童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永骏 (石河子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新疆,832000) 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由美国临床学家Kanner提出。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研究者对自闭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自闭症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从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自闭症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和分析了自闭症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闭症,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 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对自闭症进行详细的临床研究并发表第一篇研究论文的学者是美 国的临床医学家Leo Kanner。[1]他将一组行为特异的儿童命名为“early infantile autism”(早期婴儿自闭症)。他发现这些儿童有着极度的孤立,强烈的要求保持同一性,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对刺激的过度敏感,自发性活动类型的局限性。但是却有着超常的记忆水平,良好的认知能力。[2]但是仅凭对11个儿童的临床观察就得出自闭症的特点是不科学的。201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将自闭症诊断标准列为如下4项:1.在各种情景下持续存在的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陷,不能用一般的发育迟缓解释。2.行为方式、兴

趣或活动内容狭隘、重复。3.症状必须在儿童早期出现。4.所有症状共同限制和损害了日常功能。[3]对自闭症更精确的诊断提供了帮助,但是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依然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1自闭症的病因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多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因此诸多早期研究聚焦于社会认知来寻找自闭症的病因[4],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从医学,生物学等角度开始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2.1生物学因素 2.1.1神经生物学因素 研究者通过MRI,ERP和HC(超声)的技术检验发现2到4岁的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症患儿多个脑区灰白质局限性异常肥厚(比正常肥大20%),额叶肥大最重,从额到枕肥大度渐小,枕叶与正常人无差别.[5]Courchesne等人通过研究推测自闭症儿童脑区的过度增长可能与脑神经元数目过多有关,而过多的神经元可能会阻碍各个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各个脑区之间的所构成的网络是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功能基础,自闭症儿童的早期临床表现可能与此相关。[6] 1.1.2遗传因素 自从Folstein等(1991)认为自闭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 %, 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 %[7],一些学者也随之做了相似的研究都得出相似的结果,因此自闭症可能有一定的家庭遗传因素。 2.2营养因素

自闭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自闭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自闭症是一种人脑功能的失常,属于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一种,为什么会自闭症,以下就是做的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自闭症的原因 1、新陈代谢疾病 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 2、脑伤 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其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闭症机会。 3、遗传的因素 20%的自闭症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自闭症的。此外,自闭症男童中约10%有染色体脆弱症。 4、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 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麻疹或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自闭症。 自闭症的表现 社会交往障碍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

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交流障碍 1.非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

自闭症儿童干预技术

自 闭 症 儿 童 干 预 技 术 赖 珊 徐光兴△ 【摘要】 文章概述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AP A/EBSCO数据库2000—2010年有关自闭症儿童干预技术的研究,并以时间为线索引用了主要干预技术的实证研究,重视干预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对主要干预手段,如应用行为分析、DIR、社会故事法、箱庭疗法、音乐疗法等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提出自闭症儿童干预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干预;发展趋势;综述 Review Study on Autism:Interventions for C hildren.L ai Shan,X u Guangx ing.School of Psy 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East China N or mal Univer sity,Shanghai200062,P.R.China 自闭症是一个和脑发育有关的神经障碍,是一个认知、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心理学问题,也是一个难以正常社会化的关系障碍。本文以“A utism”、“I nter vention”为关键词,搜集了2000-2010年A PA/EBSCO数据库(共186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36篇)内所有有关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研究文献,并筛选出有关“干预手段”的研究文献共30篇。本文拟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通过理清国内外自闭症干预技术研究的进展状况,从而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者和干预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 1 儿童自闭症干预的共识和理论基础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技术是多元化的,并且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干预技术被证实适用于所有的自闭症儿童。因而,需要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不同功能缺陷来采取不同的干预技术。但是在干预技术的实施上,专业研究者和工作者达成了一些共识: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越早越好;干预必须是密集的;对家长的教育和心理支持也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必须关注社会沟通领域;应该特别强调教学的泛化和应用[1]。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技术是基于以下3种理论:首先是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强化是操作性行为形成的重要激发因素;其次是Bar on-Cohen等提出的心理理论,其认为,自闭症患者社会能力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理论”的缺失,即患者缺少准确体察和推断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因而无法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最后是Ho bson 等提出的“感情认知障碍说”,认为,自闭症患者的本质性障碍不是知觉障碍,而是人际-感情认知障碍,即患者无法理解他人的感情及多样的表现形式。自闭症儿童干预手段的发展也是紧随着这3种理论的发展线索,从行为干预到认知干预,再到注重情感意义的表达。 2 儿童自闭症的教育干预技术 2.1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干预手段 2.1.1 T EACCH结构化教学 T EA CCH结构化教学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个公共卫生项目,由Eric Schople于1970年创建。它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与家庭、亲人、社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项目。它为自闭症儿童设计个性化、结构化的环境,包括物理组织、时间表、工作系统和作业组织的结构化,以此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发展适应能力[2]。Panerai于2002年的研究发现,T EA CCH相比较于传统的融合教育,更能够增加儿童的自发性交流能力,并减少问题行为,使之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经过T EACCH训练的自闭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3]。 2.1.2 应用行为分析(ABA) 应用行为分析植根于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L o-v aas教授于1977年创建。它包括以行为分析为原则而设计的用以改善问题行为、形成可测量的和有社会意义的行为的干预策略。A BA模式作为评估和实施自闭症儿童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已被很多研究证实[4]。A BA的指令可以以各种方式(分段回合教学法、自然教学、自然语言范式等),但很多行为分析师主张采用“分段回合”(Discrete T r ial)形式的指令,它包含4  tions of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to investigate psychiatric di sorders[J].Topics M agn Reson Im ag,2008,19:81-96 [13]Geier D,Kern J,Garver C,et al.Biomarkers of envi ronmental toxic- ity and susceptibility in autism[J].J Neur ol S ci,2009,280:101-108 [14]James S,Rose S,M el n yk S,et al.Cellular and mitochondrial glu- tathione redox imbalan ce in lymphoblastoid cells der i ved from ch il-dren w ith autism[J].FASEB J,2009,23:2374-2383 [15]NapolioAni V,Persico A M,Porcel li V,et al.T he mitoch ondrial as- partate/glutamate carrier AGC1and Calcium h omeostasis:Physio-logical links and abnorm alities in autism[J].M ol Neurobiol,2011, 44:83-92 [16]Palmieri L,Papaleo V,Porcelli V,et al.Al tered calcium homeostasis in autism-spectrum disorders:Evidence from bioch emical and ge-netic studi es of the mitochondrial aspartate/glutamate carrier AGC1 [J].M ol Psychiatry,2010,15:38-52 [17]Zilbovicius M,M eresse I,Chabane N,et al.Autism the superior tem poral sulcus and social percepti on[J].Trends Neurosci,2006, 29:359-366 (编辑:库雪飞 收稿时间:2012-08-26) ? 317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2期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3,Vol21,No.2

自闭症的成因

自闭症的成因 迟雅 直至目前,仍没有任何一种假说能从根本上完美地解释自闭症的病因。有多种病因学说,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儿童孤独症,至今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介绍以下几种业界认同度较高的假说,谨供参考。 1.新陈代谢疾病 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可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 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或称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是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或活性减低而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PKU是氨基酸代谢性疾病最常见的类型,全球发病率约1/1.5万。 苯酮尿症临床表现不均一,主要临床特征为智力低下、精神神经症状、湿疹、皮肤抓痕征及色素脱失和鼠气味等,脑电图异常。多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特点是患者尿中可排泄大量的苯丙酮酸。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则前述临床表现可不发生,智力正常,脑电图异常也可得到恢复。 随着年龄的增大,摄入的苯丙氨酸用于合成蛋白的量逐渐减少。出生以后,每天摄入的苯丙氨酸约为0.5g,儿童和成人增加到4g。其中较大部分被氧化成酪氨酸,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但也需要辅因子参与。如果这一氧化过程发生障碍,则有苯丙氨酸在体内堆积,在此情况下,苯丙氨酸则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代谢而产生苯丙酮酸有害物质。苯丙酮尿(PKU)就是因为PAH活性减低或缺乏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苯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12q24.1),该基因的微小变异即可引起发病,并非由于基因缺失。系由两个杂合子的婚配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以近亲结婚的子代为多见,患儿同胞约40%患病。引起苯酮尿症的基因是PAH 基因,病因诊断就是检测PAH基因突变。PAH 基因突变的检测不仅可以对患者做出病因诊断,而且对胎儿可做出产前诊断。 典型PKU病例出生时多表现正常,在1~6个月后婴儿逐步出现智商(IQ)降低,并出现易激惹,呕吐,过度活动或焦躁不安,有些婴儿出现湿疹。身体或衣服可闻到特殊的气味,如霉味或“鼠味”,是该病患儿的特征性表现。智力低下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约90%以上的患儿可有中至重度智力低下,6个月以后IQ迅速下降,至1岁时降至50;3岁时降到40左右; 5~6岁时测定IQ评分通常<20,偶尔为20~50,很少>50。患儿1岁后,运动发育也明显落后,语言障碍最突出,可有步态笨拙、双手细震颤、协调障碍、姿势怪异及重复性手指作态等。行为异常表现为多动、易激惹、激越行为和情绪不稳等,见于约60%以上的患儿。癫痫发作是本病的又一特征,常在1岁左右发病,约25%的严重智力迟钝患儿可有癫痫发作。临床表现最常见为屈肌痉挛,其次为失神性发作和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也可见婴儿痉挛症。 本病诊断应强调早期诊断,以便得到早期治疗,以避免智力发育障碍。要得到早期诊断必须在新生儿中进行苯酮尿症的筛查。乳儿期以后出现精神发育迟缓,智商降低,头发红棕色,皮肤色白,伴或不伴抽搐发作者,应考虑本病之可能。可作尿中苯丙酮酸测定和血浆苯丙氨酸在200mg/L以上者当可确诊。 PKU 症是遗传性疾病,PAH 基因突变是无法根治的。但可避免高苯丙氨酸血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即对大脑的损害)。治疗目的在于减少体液中苯丙氨酸及代谢产物含量,防止或减轻脑损害。 典型PKU的治疗关键是控制饮食中苯丙氨酸(PA)的含量,采取低苯丙氨酸饮食,婴儿

导致儿童自闭症的原因.doc

导致儿童自闭症的原因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导致孩子行为和心理发育障碍的疾病,而自闭症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困难,那么儿童自闭症的原因有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1、孩子在出生时出现产生、宫内窒息、感染、中毒等,易导致患病,有经过对这类儿童的检查发现,15%-50%的患儿伴癫痫发作,有的伴有神经系统体征、躯体畸形等。像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均可能与自闭症发病有关。 2、大多患儿都与遗传有关,因为在大多患儿的家族成员中都可找到个别有自闭症病史。有科学研究证明,遗传因素研已经成为自闭症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孩子长期生活在过于单调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父母也没有正确的教以社会行为,导致孩子经常以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渐渐对外界失去兴趣,从而导致自闭症的病发。 4、家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极为深刻。父母之间经常发生争执甚至离婚,易导致孩子精神负担重,易出现自闭内向的性格。或父母对孩子过于冷淡和严厉,缺少家庭温暖。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患病。 儿童自闭症的治疗方法 1.训练干预方法

虽然目前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最优治疗方案,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学龄期以后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学校。 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为孤独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方向,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 (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3)人际关系训练法包括地板时光疗法(floor time)、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RDI)。 上述治疗方法在国内一些孤独症康复机构已开展,获取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2.药物治疗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与教学论文(共2篇)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与教学论文(共 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一篇: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发病于儿童早期,在社会交往、沟通和行为模式方面出现严重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社交困难;语言交往障碍;兴趣异常狭窄;对同一性执著,多表现出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美国精神医学会主编《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将其列为广泛性发展障碍(PDD)。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在语言、行为、沟通等方面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坎纳教授自从1943年首次正式描述自闭症以来,尽管自闭症诊断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但到时至今日,并没有一个公认定义,其诊断指标和分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但都认为自闭症的社会互动和交流的识别能力受损应该是其最为重要的行为特质和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闭症儿童。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为了真实地了解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本课题组在广州市范围内,向康复医院、残联机构、康复机构等相关机构的专业的康复工作人员、自闭症儿童以及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主题为“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的调查现状和研究”的相关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课题组把搜集到的220名学龄自闭症儿童(其中30名儿童在社会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90名在机构设立的特殊学校分教点接受特殊教育),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在学校(或机构)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习、与同学的相处以及老师的评价等情况)。基于全面地了解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的情况,课题组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与相关教育机构进行深入沟通,选取普教老师10名,机构特教老师30名,进行深度访谈,由此获得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并根据访谈和观察中的思考进行研究记录。 二 课题组在广州市范围内开展的“广州市自闭症儿

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

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 【摘要】: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能够尽早弥补缺陷,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三个部分。自闭症患者幼儿时期的诊疗和干预极为重要,干预矫治在2~5岁时最有效,治疗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否则反之。如果错过这个最好时机将会遗憾终生。通过简要介绍自闭症早期干预的内容、方法及干预原则,阐述自闭症早期干预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 1 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儿童广泛发育障碍的病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期的精神发育障碍疾病,通常在3岁前发病。自闭症患者在社会交往方面有严重障碍,在日常生活和谋生技能方面有严重缺陷,而且大多数还伴有智力发育障碍,是伴随终生的精神残疾。目前病因不确定,没有对症的有效药物治疗,早期干预是能改善他们行为异常和开发潜能的有效方法。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对儿童孤独症样障碍的识别率和关注度远远不够。自闭症儿童如果能在3岁之前接受科学综合的早期干预,残疾的程度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对自闭症的早期干预能够尽早弥补缺陷,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三个部分。【1】 2 自闭症儿童的临床特征 自闭症儿童的特点是:(1)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严重不平衡。有的患者能够完成普通中学甚至大学的学业,但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只相当于3—7岁的儿童。不能与人建立关系,对物体的兴趣比对人的兴趣大得多,没有说话的概念。(2)语言能力差,有鹦鹉学舌的特点。(3)不愿与人交流,即使能说话也不交流,只识自己的话,自言自语,或只能背记忆的广告词。(4)常用错代词“你”,“我”。(5)行为刻板,无变化。(6)重复玩一种活动,具有破坏行为。(7)外貌长相与普通孩子一样,甚至有的很漂亮,看起来显得很聪慧,有人称之为“仙女遗忘在人间的孩子”。(8)大部份患者智力落后,有部份患者(约20%)在智力的某些方面表现超常,如:机械记忆力、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有人称之为“聪明的傻瓜”。 3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原则 3.1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可以概括为二早,早期发现与诊断,早期教育与训练。现在许多国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 1.个人情况 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 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 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 表现情况 交往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行为干预第一步:学会夸孩子 要帮助孩子改变不正确的行为或暴力行为,首先要做的不是看问题行为本身,而是要找到什么是正确的取代行为。 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内在的意义,是孩子与旁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孩子为什么会选择用问题行为甚至暴力行为来与旁人沟通,是因为这些行为有效地帮助他们达成了目的。当我们试图要消除这些不适当的行为,却没有想着要去教孩子应该怎么样做,那孩子又怎么样来跟我们表达他们的意思呢?——他们不是机器人,按个钮就可以静止不动。他们需要表达,需要沟通,而且是通过行为来表达与沟通,所以我们要教他们好的行为,才能最终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 一直在强调夸孩子,很多父母在给孩子训练的时候用得很好,但千万别忘了,在生活里,也要夸孩子。夸孩子是家长的学习任务,是家长需要建立的一个新行为。 “夸奖”本身并不难,难就难在到底夸孩子什么。不少家长在这个结上卡了壳,于是“在日常生活里夸奖孩子”成了不可达成的任务。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夸孩子,不应该只看到他们做得特别好特别棒的地方,而是要看他们做得对的地方——没有不适当的行为,就是一个好的行为。 行为干预第二步:学会不对孩子说“不” 作为父母、长辈,我们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来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当父母说“不要做”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听从,慢慢改掉了习惯;有些孩子会暂时停止原来在做的事,但没过一会儿又开始做;还有一些孩子立即发起小脾气。换句话说,告诉孩子“不要做”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但因为说“不要”很容易,

所以不管有用没有,大人们还是不断地在对孩子说“不要做”。 行为干预第三步:明白行为的功能(理解孩子想通过行为告诉我们什么) 行为是一种沟通方式。我们通常会把想和作为两个部分来对待:想是别人看不到的部分,而做是别人看得到的部分。有意识地,我们会通过行动来掩盖我们真实的想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复杂的游戏。然而,无意识中,我们仍然能从每个人的行为里读到他们的想法。 自闭症儿童远没有我们这样复杂,他们很单纯,从想到做,这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统一性。他们或许受语言和沟通能力的限制,没有办法告诉我们他们的想法;但我们可以通过解读他们的行为来了解他们想表达什么。有的时候,他们用来表达想法的行为并不是太合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行为”;有的时候他们的表达方式过于暴力与激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攻击性行为。要想要解决这些行为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孩子在表达什么,然后才能教孩子如何正确的表达,无论是通过语言还是行为。只有当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后,这些问题行为才会真正地被取代,从而减少或消失。 从应用行为分析(ABA)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行为归类到四种功能中去。

孩子自闭症原因及表现

孩子自闭症原因及表现

孩子自闭症原因及表现 儿童自闭症或称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多方面的发育障碍。孩子有自闭症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父母要多加注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孩子有自闭症表现形式 孩子自闭症一般情况下在孩子三岁的时候才能够确诊,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三岁了但是却与一般的孩子有很多的不同,就一定要排出患上自闭症的可能,孩子自闭症表现有哪些?四大表现表明自闭症。 1、与周围人的情感交流受限 自闭症儿童会出现不同程度地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并且在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是不看对方的脸,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回避别人的眼光。不喜欢与人交往,喜欢一个人独处,一人玩反而觉得自在,缺乏必要的同情心,表现出没有感情的症状。 2、保持固定生活模式 孩子一旦是出现了自闭症,往往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非常刻板、非常严

格,对于家具的移动,以至饮食起居的改变都会引起小儿自闭症患者的情绪变化,比如:一旦是发现环境出现了变化就比较容易发怒或恐慌,有些患儿严重得甚至连吃饭时坐的位置、碗和筷放在什么地方,甚至上厕所用哪个便池都不能改变。也就是说患儿对环境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不能有任何的变化,一旦是出现了变化就往往会出现非常严重的不适应的症状。 3、言语障碍 所有自闭症儿童都会出现语言障碍,但是表现形式有一些不同表现。有的儿童自闭症患者会出现多言多语,但是患儿的领会能力非常低,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甚至是发音不正,甚至是会出现自言自语和发出一些非常奇怪的腔调;也有一些可能会在在一岁左右时还能够说一些比较简单的词,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却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说话、拒绝与人交流甚至是发展到完全沉默,一言不发。 4、不安多动 自闭症患儿常常表现为坐不住,活动过度,经常性的用脚尖走路,注意力往往也会比较分散,习惯性的东张西望,或者是伸颈,装相等怪异的举动。 孩子自闭症原因

干预训练中调整自闭症儿童情绪的小游戏

干预训练中调整自闭症儿童情绪的小游戏 情绪对每个自闭症儿童来说都是非常的重要,如果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属于低潮,那么干预过程中,儿童就会出现不配合,或者是抵触心理严重的现象,如果我们真正的将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调动起来,再进行平行游戏或者是游戏中断等方法时,得到的结果将是事半功倍,所以说,前期情绪的调控是多么的重要,它为之后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月中给小杰(化名)上课,给我感触颇多! 本身在前半个月的时候,孩子的情绪特别的好,因为生病就开始出现情绪不稳定、逃避上课、每次吃东西或者是看见桌面上有好吃的食物时,就开始出现恶心的现象! 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跟他本身的身体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带他的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几乎一个月内总要有一次发烧或者是两次发烧的经历,几乎也是每次在发烧之后,就会出现情绪的问题! 也就是以上我说的一些情况! 针对出现的这种现象,所采取的方法都是调动其情绪、做心理诱导训练等策略,几乎每次的心理诱导时间也都为三四天,但这次不一样,之前所使用的方法都不管用,甚至变本加厉比原来的更厉害! 也属于自我娇惯自己的一类儿童,本身奶奶爷爷带着,生病的时候总是哄着、宠着,什么都不让做,生病请假的这几天在家里休息,也是非常的享受,所以来上课的时候,就开始闹,一点都不配合! 对这类孤独症儿童,有想过忽视他出现逃避的这一现象,但是只要老师和他说话,他稍微感觉到有一点点的压力,就开始不停的吐,能将胃里的东西全部都吐出来,所以针对这样的儿童,我想出了很多的小游戏,借助教室内,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都积极的来诱导他,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不给他参杂任何过多的语言,能让他能心里放松,自我做调节,逐渐在情绪稳定的基础上,自我心理放松的状态下,间断性的给予一些练习。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一周的时间里,孩子终于好起来了,每天都是自己主动背上小书包、拉着老师的手跟随上楼、下课的时候也总是保持开心的笑容! 在上课的时候,只要是他喜欢的活动,我都跟随他,他玩儿什么,我就和他互动什么,他手里的东西,就是他感知的东西,那么在此过程中,可以把自己最大化,把自己的语言最丰富化,让他有兴趣的介入到你的游戏活动中来!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设置的一些简单小游戏: 1. 拍墙游戏:老师和孩子一起比赛跑步,在跑步的过程中,老师故意在背后追逐,故意并夸张的说道“我要抓到小杰了,小杰快跑啊”,或者是“大灰狼要吃小杰了,小杰可要跑快喽”,如果被抓到就会被抓痒痒”或者是“a—吃一口” 等等,并在等到跑到墙跟前的时候,“拍拍墙” !拍“一下、拍两下、拍三下”三次结束之后,再次进行初次的开始! 2.借助墙面上的数字卡片:2.5.8 通常我们会借助数字,让孩子认识“ 2.5.8,”或者是让孩子点读,但是孩子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我采取的方式是让孩子伸出一根手指头,并在老师的手势辅助下,开始描写数字,语言指令是这样的“横折横——2,竖横折横——5、横折横勾——8”,非常简单的笔画顺序。 备注:对此游戏孩子非常的感兴趣,小杰是听的非常认真,而且手指头还不停的在卡片上画来画去!(之后在情绪稳定的时候,也总是呆在数字卡片跟前不愿 意走) 3.飞机飞

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18页)DOC.doc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 (概要) 意义: 这是一份汇聚国内外自闭症有关研究和发展状况的前沿信息报告,从自闭症最新的定义、诊断标准、权威的诊断工具、当前的病因研究、有关法律政策、科学教育服务、患儿家庭情况,到美国自闭症研究发展概况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自闭症这个世界性难题的“难”之所在、“世纪之谜”的“谜”之所思,也提醒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自闭症的认识、关注、支持和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以促进中国自闭症康复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五彩鹿积累了十年的行业实践经验,集合国内外专家,几经探讨和修改,最终促成这一报告的发行。作为这个行业中的拓荒者,我们期望此报告能对中国自闭症行业的发展起到回顾总结历史、分析思考现状和发展推动未来的作用。 谨借此次大会机遇,发布报告中的一些相关梗概,望业内的同行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和专家批评指教: 第一章综述 一、自闭症概述 (一)自闭症的定义及核心症状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发育早期,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2013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简称DSM-Ⅴ),修订了自闭症的定义,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 (二)自闭症的研究与发展 国外自闭症的研究历史起源于1943年,美国霍布金斯医院的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发表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儿童自闭症案例的正式报告——《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而我国自闭症的研究始于1982年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陶国泰教授发表的题为《婴儿自闭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的论文,其中报道了中国内地最早发现并确诊

自闭症的成因及治疗方案

自闭症地成因及治疗方案 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自闭症进行了大量地探索.许多案例表明,自闭症极有可能是遗传过程中导致.是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发育生长地最初几周时,胎儿地大脑发育出现紊乱,失调.因而导致儿童出生后地自闭.自闭性有九成可能是精神上地病变导致地,他们认为是钠离子通道和染色体上地基因地排列失序导致了儿童自闭性地发生. 等人认为,是神经系统地功能地混乱致使儿童自闭性地发生,即“(理论)”.等人认为:儿童接种地疫苗及疫苗中地微量地汞与儿童自闭性地发生有很大关联性.,认为:产妇在怀孕期间接种疫苗,会给胎儿带来很大伤害,母亲地身体状况与儿童地早期自闭性有很大关系,而失败地疫苗接种可能是儿童自闭性地真正原因.,在文中提到:在英国,有研究小组认为麻疹,腮腺炎,风疹等疫苗,是导致儿童自闭性地原因,但同样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一点.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连续地疫苗使用证据,认为疫苗对人体健康有益,不赞成停止疫苗地使用.但是,目前在自闭性地成因各有关研究机构和组织仍没有寻求到一个共同地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笔者通过心理学及神经学等相关角度也对此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及实践,检索了较多相关国内外科技文献,并得到国内外相关业界专家和组织地积极支持〔相关理论探讨论文获得美国自闭症团体组织主席先生亲笔签署地表彰,经过研究及实践总结,提出脑运行模式(机能)理论.根据所提出地人脑运行模式(机能)地理论,通过对人地精神障碍和智障地不同外在表现地大量研究,努力寻求在同一个内在机理(脑运行机能与模式)联系下,揭示多种精神障碍和智障问题地形成地内在原因.因为儿童自闭症是国内外探寻多年,而未寻求到其真实原因及有效治疗方法地一种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极大危害地疾病.笔者运用大脑运行

自闭症现存干预方法概述

自闭症现存干预方法概述 ——2017 China Thinks Big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帮助自闭症儿童方法的优化 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深圳国际交流学院 课题小组名称:Santa Claus 课题小组成员:谢如佳,陈赟,陈渭清,左时宇,吴芊滢,肖鸣,何万涓,王海璐 日期:2017/12/17

本文对自闭症的特征、诊断方法、原因以及现存的干预方案进行研究,根据以往的资料进行了了基本的概述。 【关键词】 自闭症诊断方法原因干预方案 [Abstract] The report summarizes research on the features, diagnostic methods, causes and current intervention programs of autism. [Keywords] Autism Diagnostic Methods Causes Intervention Programs

引言 (3) 一、自闭症的定义与诊断 (4) (一)自闭症的定义 (4) (二)自闭症的诊断特征 (5) (三)自闭症的诊断方法 (5) 二、自闭症的原因 (6) (一)病理生理学原因 (6) (二)心理学原因 (6) (三)神经学原因 (7) (四)遗传学原因 (7) 三、自闭症现存干预方法 (8) (一)替代行为法 (8) (二)宏观前期干预 (9) (三)微观前期干预 (9) (四)刺激调控法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引言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自闭症一直是科学家广为研究的话题。届于自闭症的原因仍未完全被科学家解开,虽然许多对自闭症患者的干预方案已在社会上自闭症的康复院中得以应用来帮助自闭症患者,但这些社会上出现的干预方案仍有提升的空间。因此,小组决定对自闭症的特征、诊断方法、病理原因以及现存的干预方案进行研究,以讨论出现存方案的提升空间以及提高方案。 一、自闭症的定义与诊断 (一)自闭症的定义 首先,自闭症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闭锁心理”,而是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根据徐光兴所著《关于自闭症的临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1],自闭症的发症必须是在3岁以前开始的,且患者表现出在人际关系上,语言发展上,和思想交流上严重的障碍,例如人称代词使用混淆,机械性复述发话者语言等。常有限制性兴趣与重复性、强迫性、惯例性和自残性行为,反对改变。因为对外界刺激不能够合理反应,形成了异常的适应机制在音刺激和触觉刺激方面显著偏好音刺激。Palkowitz, Wiesenfeld, James以及Barry等研究者于1980年提出,自闭症儿童在遇到新的环境刺激时,感觉能

儿童自闭症的原因及预防

预防自闭症的四大措施 自闭症是一种我们熟悉的疾病,它也是一种儿童常见疾病之一,我们要清楚自闭症的原因,而且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要注意合理的预防。 自闭症能预防吗 预防自闭症症要从妊娠期开始,因为妊娠和围产期诸多因素造成的大脑损伤与自闭症的发病密切相关。预防止自闭症的出现,进行遗传学辅导及生产过程危险因子的预防。孕前做一个遗传咨询,孕期避免感染麻疹等都市预防儿童患上自闭症的方法之一。 预防该病的重点是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积极进行优生优育工作。妊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和剖宫产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孤独症。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损害患儿中枢神经而致病。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初期要注意不要感染病毒。在分娩时如遇难产时,应尽量避免婴幼儿窒息,以免造成脑损害。在婴儿早期也要注意避免高烧惊厥,多次的高烧惊厥也会造成脑损害。 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孤独症患者往往大脑发育异常,表现为中央性萎缩,第四脑室扩大,小脑蚓部发育不良,脑干变小等。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孤独症。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损害患儿中枢神经而致病。 自闭症原因 1、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显示,自闭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在兄弟姊妹之间的再患病率,估计在4.5%左右。这些现象提示自闭症存在遗传倾向性。 2、儿伤: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儿伤,以及婴儿其因感染儿炎、儿膜炎等疾病造成儿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闭症机会。 3、新陈代谢疾病: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儿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儿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 4、孕期理化因子刺激:受孕早期孕妇若有反应停和丙戊酸盐类抗癫痫类药物的用药史以及酗酒等,可导致子代患自闭症的机率增加。 5、感染与免疫因素: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研究发现,孕妇患病毒感染后,其子代患自闭症的机率增大。后来数个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与自闭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自闭症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