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折叠问题试卷
图形的折叠问题 小学数学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1. 将一张圆形纸对折、对折、再对折之后,得到的角是()。
A.30°B.45°C.90°D.180°2. 把周长48厘米的正方形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如图),得到的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A.24 B.48 C.123. 将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得到的两条折痕()。
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互相重合D.长度不一样4. 图是一个平面纸板图,下面有几个立体图形,其中有一个是纸板折合而成的,请你找出来.( )A.B.C.D.5. 一张不规则的纸,至少对折()次,一定能得到一个直角。
A.1 B.2 C.3二、填空题6. 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后展开,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7. 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按下面的方式剪一剪,能剪出( )只完整的蝴蝶。
8. 如图,把一张长40厘米,宽32厘米的长方形纸对折成了两个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9. 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后,正方形可能被分成4个________形,也可能被分成4个________形。
10. 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次后,周长是6厘米,这个正方形的实际周长是____.三、解答题11. 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上,乐乐给王老师做了一张可对折的感恩卡,对折后的贺卡刚好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这张贺卡打开后的周长是多少厘米?12.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一个角折过来,已知∠1=70°,求∠2。
13. 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下图的形状,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4. 把一张纸沿虚线对折后剪去两个小三角形,展开后得到第二行的哪个图形?把它圈起来。
七年级数学下专题——折叠问题

七年级数学下专题——折叠问题1、将一张等宽的纸条按照图示方式折叠,如果∠1=50°,那么∠2的角度是多少?2、在矩形ABCD中(AD>AB),点M在CD上,如果沿着AM折叠,那么点N会恰好落在BC上。
求∠ANB+∠MNC的度数。
3、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着EF折叠,使得ED与BC相交于点G,点D和C分别在M和N的位置上。
如果∠EFG=55°,那么∠1和∠2的角度分别是多少?4、将一个正方形折叠三次,然后沿着虚线剪下,得到的图形是()。
如果将EB延长线与AD或其延长线相交于F,则△EAF是()。
5、将矩形ABCD沿着折痕MN对折,然后将点B叠在折痕上。
6、将标号为A、B、C、D的正方形沿着虚线剪开,得到标号为P、Q、M、N的四个图形。
按照“哪个正方形剪开后得到哪个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A与______对应,B与______对应,C与______对应,D与______对应。
7、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然后展开铺平。
得到的图形是()。
8、将一块正方形纸片沿着对角线折叠一次,然后在得到的三角形的三个角上各挖去一个圆洞,最后将正方形纸片展开,得到的图案是()。
9、将一圆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
10、将ABC沿着DE折叠后,点A落在BC边上的A 处,如果点D是AB边的中点,且B50,那么BDA的度数是多少?11、将一块长方形布料ABCD沿着AE折叠,使得D点落在BC边的F处。
如果∠BAF=60º,那么∠DAE的度数是多少?12、将正方形ABCD沿着折痕EF对折。
将这个正方形展平后,再分别将A、B对折,使点A、点B都与折痕EF上的点G重合。
这时,我们可以发现,线段DE与线段FG重合,线段EF与线段DG重合,因此三角形DEF与三角形GDE完全重合,它们的所有角度都相等。
所以∠1的度数为90度。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图形折叠的问题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图形折叠的问题专题图形的折叠问题⼀.选择题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 =6,点E 为BC 的中点,连接AE ,将△ABE 沿AE 折叠,使得点B 落在点B ′处,则点B ′到线段BC 的距离为( ).A.2572 B.1336 C. 4 D.4357 2. 如图,将矩形ABCD 沿直线AC 折叠,点B 落在点E 处,连接DE ,BE ,若△ABE 为等边三⾓形,且S △CDE =3,则CD 的长为().A.√3B. 2√3C. 3D. 23. 如图,将矩形纸⽚ABCD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对⾓线AC 上的点F 处,再沿EG 折叠,使点C 落在矩形内的点H 处,且E 、F 、H 在同⼀直线上,若AB =6,BC =8,则CG 的长是( ).A. 3B.2C. 2.5D.4.54. 如图,在菱形ABCD 中,BD =211,AC =10,点P 在对⾓线AC 上,过点P 作EF ⊥AC 交AD 于点E ,交AB 于点F ,将△AEF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A ′C =A ′D ,则AP 的长为( ).A.25 B.21 C. 3 D.43 ⼆.填空题5. 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点E 是BC 上⼀点,连接AE ,将△DEC 沿DE 所在的直线对折,使得点C 落在AE 上的点F 处,连接BF ,若EF =13AE ,AB =1,则AF =________.6. 如图,边长为4的菱形纸⽚ABCD 中,∠A =60°,折叠菱形纸⽚ABCD ,使点C 落在DP (P 为AB 的中点)所在直线上的C ′处,得到经过点D 的折痕DE ,则CE =________.7. 如图,将?ABCD 沿EF 对折,使点A 落在点C 处,若∠A =60°,AD =4,AB =8,则AE 的长为________.8. 将矩形ABCD 按如图所⽰的⽅式折叠,BE ,EG ,FG 为折痕,且顶点A ,C ,D 都落在点O 处,且点B ,O ,G 在同⼀条直线上,同时点E ,F ,O 在另⼀条直线上,若AB =2,则AD 的长为 .9.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为AB边上的点,将△ADE沿直线DE翻折,使得点A与BC边上的点G重合,连接AG交DE于点F,若AD=6,EF=1,则AB的长为.10.如图,正⽅形ABCD,E为BC边的中点,连接AE,点P是边CD上⼀点,沿AP折叠使D点落在AE上的H处,延长PH交BC于F点,若EF=1,则AB的长为.三.解答题11.如图,矩形ABCD中,△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到点E处,BE与AD相交于点F,点O是BD的中点,连接FO并延长交BC于点G,若AB=6,AD=8,(1)求证:四边形BFDG是平⾏四边形(2)求FG的长。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折叠图形中的角度问题专项练习(原卷版)苏教版

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八单元:折叠图形中的角度问题专项练习(原卷版)一、填空题。
1.一张长方形纸如图那样折起,已知130∠=︒,那么2∠=( )︒。
2.把长方形纸折叠后(如图),∠2=75°,则∠1等于( )°。
3.下图长方形的每个角的度数都是( )。
如果将这个长方形从一条边上的点A折叠,出现两个角(如下图),已知∠1=110°,那么∠2=( )°。
4.下图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一个角。
已知130,23∠∠∠∠=( )==,2度。
5.如图,一张长方形纸折起一个角,已知∠1=52°,那么∠2=( )°。
6.如图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形成的图形,∠1=40°,那么∠2=( )°。
7.如图,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如图叠放,∠1=( )°。
8.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如图叠放,∠1=∠2,则∠1=( )°。
9.如图,∠1+∠2+∠3=110°,∠l=( )°,∠3=( )°。
10.如图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以后的图形,已知∠2是65°,∠1是( )度。
二、解答题。
11.下图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以后得到的图形。
如果∠1=36°,那么∠2是多少度?如果∠2=36°,那么∠1是多少度?12.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一个角折过来,已知∠1=70°,求∠2。
13.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折叠.∠1是多少度?14.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折叠.∠1是多少度?15.下图表示一张长方形纸折起一个角。
已知∠2=60°,∠1是多少度?请你写出计算过程。
初三数学折叠问题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纸的某个点,那么这个点在纸上的位置一定是:A. 纸的顶点B. 纸的中心点C. 纸的边缘点D. 无法确定2. 在折纸活动中,以下哪种折法可以使得折痕形成等边三角形?A. 将纸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纸的中心点B. 将纸对折一次,折痕与纸的边平行C. 将纸对折两次,折痕相互垂直D. 将纸对折一次,折痕与纸的边成45°角3. 在折纸过程中,以下哪种折法可以使得折痕形成的图形为正方形?A. 将纸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纸的中心点B. 将纸对折一次,折痕与纸的边平行C. 将纸对折两次,折痕相互垂直D. 将纸对折一次,折痕与纸的边成45°角4. 一个正方形纸张对折两次后,形成的折痕长度与原正方形边长的比是:A. 1:2B. 1:4C. 1:3D. 1:15. 在折纸活动中,以下哪种折法可以使得折痕形成的图形为等腰三角形?A. 将纸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纸的中心点B. 将纸对折一次,折痕与纸的边平行C. 将纸对折两次,折痕相互垂直D. 将纸对折一次,折痕与纸的边成45°角6. 一个矩形纸张对折两次后,形成的折痕长度与原矩形长度的比是:A. 1:2B. 1:4C. 1:3D. 1:17. 以下哪种折法可以使得折痕形成的图形为等腰梯形?A. 将纸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纸的中心点B. 将纸对折一次,折痕与纸的边平行C. 将纸对折两次,折痕相互垂直D. 将纸对折一次,折痕与纸的边成45°角8. 一个圆形纸张对折两次后,形成的折痕长度与原圆半径的比是:A. 1:2B. 1:4C. 1:3D. 1:19. 在折纸活动中,以下哪种折法可以使得折痕形成的图形为平行四边形?A. 将纸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纸的中心点B. 将纸对折一次,折痕与纸的边平行C. 将纸对折两次,折痕相互垂直D. 将纸对折一次,折痕与纸的边成45°角10. 一个三角形纸张对折两次后,形成的折痕长度与原三角形边长的比是:A. 1:2B. 1:4C. 1:3D. 1:1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11. 将一张正方形纸张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纸的中心点,那么形成的图形是______。
折叠问题专题练

A B C D M N PQ 折叠问题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_____ 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______3、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 ∠=( )A .110° B.115° C.120° D.130°4、如图,梯形ABCD 中,AD∥BC,DC⊥BC,将梯形沿对角线BD 折叠,点A 恰好落在DC 边上的点A´处,若∠A´BC=20°,则∠A´BD 的度数为( ) A .15° B.20° C.25° D.30°5、如图,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处,已知∠1+∠2=100°,则∠A 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度.6 、点E 是矩形ABCD 的边CD 上的点,沿着AE 折叠矩形ABCD ,使D 落在BC 边上的F 点处,如果∠BAF =60°,则∠DEA =____________.7.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 ,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把BC 边向上翻折,使点C 恰好落在MN 上的P 点处,BQ 为折痕,则∠PBQ = 度.1 A EDCBF8.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70°,将平行四边形折叠,使点D、C分别落在点F、E处(点F、E都在AB所在的直线上),折痕为MN,则∠AMF等于_____________。
9.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C’E交AF于点G.若∠CEF=70°,则∠GFD’=_____。
10、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处,折痕为EF,若∠ABE=20°,那么∠EFC'的度数为_________。
图形的折叠问题 小学数学 测试题

一、选择题1. 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3次,其中1份所对的角是()。
A.45°B.60°C.120°2. 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展开后折痕()。
A.一定互相垂直B.一定互相平行C.互相垂直或平行D.以上都不对3. 小李将一张圆形纸对折再对折,然后在中间抠掉一个“2”字形(如图),再将它展开,展开后的圆形是图()。
D.A.B.C.4.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不可能出现的图形是()。
A.C.B.5. 如下图,将长方形纸对折一次,按照虚线剪一剪,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 )。
A.B.C.二、填空题6. 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这根绳子被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 )。
7. 把一根彩带对折2次后的长度占全长的( )。
8. 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把这张长方形纸再对折两次后,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
9. 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0.1毫米。
小亮把这样的一张纸对折……一共对折3次。
那么对折后的这叠纸厚( )毫米。
10. 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2次,所得到的是( )角,是( )度。
三、解答题11. 用一张圆形的纸折45°的角,最少需要对折几次?12. 把一根绳子对折,对折,再对折,这时每段绳子长5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13. 一张正方形纸片边长是12厘米,现将这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展开后得到如下图形。
每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14. 文文制作了一份对折的“新年贺卡”,对折后的贺卡正好是一个周长48厘米的正方形。
这张贺卡打开后的周长是多少?。
2021年中考一轮《图形折叠问题》复习试卷及答案

202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图形折叠问题综合复习一选择题:1.如图,E是矩形ABCD中BC边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到△AFE,F在矩形ABCD内部,延长AF交DC于G点,若∠AEB=55°,则∠DAF=( )A.40° B.35° C.20° D.15°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A.50° B.55° C.60° D.65°3.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 B.24 C.12 D.164.如图,已知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则DE长为()A.3 B.4 C.5 D.65.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A.1 B.2 C. D.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A.12 B.10 C.8 D.67.如图,矩形ABCD中,点E在边AB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DE折叠,点A恰好落在边BC的点F处.若AE=5,BF=3,则CD的长是()A.7B.8 C.9 D. 108.如图,菱形纸片ABCD中,∠A=60°,折叠菱形纸片ABCD,使点C落在DP(P为AB中点)所在的直线上,得到经过点D的折痕DE.则∠DEC的大小为()A.78° B.75° C.60° D.45°9.如图,将边长为12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得点A落在CD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MN.若CE的长为7cm,则MN的长为()A. 10 B. 13 C. 15 D. 1210.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的四个角向内翻折,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12厘米,EF=16厘米,则边AD的长是 ( )A.12厘米 B.16厘米 C.20厘米 D.28厘米11.如图,在矩形 OABC 中,OA=8,OC=4,沿对角线 OB 折叠后,点 A 与点 D 重合,OD 与 BC交于点 E,则点 D 的坐标是()A.(4,8)B.(5,8)C.(,) D.(,)12.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EF为折痕,∠BAE=30°,,折叠后,点C落在AD 边上的C1处,并且点B落在EC1边上的B1处.则BC的长为()A. B. 2 C. 3 D.13.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3cm,点E在BC上,将纸片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F处,且∠AEF=∠CEF,则AB的长是( )A.1 cm B.cm C.2 cm D. cm1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7,点E是AD上一个动点,把△BAE沿BE向矩形内部折叠,当点A的对应点A1恰好落在∠BCD的平分线上时,CA1的长为()A.3或4 B.4或3C.3或4 D.3或415.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BC上,且AE=AB.将矩形沿直线EF折叠,点B恰好落在AD 边上的点P处,连接BP交EF于点Q.对于下列结论:①EF=2BE,②PF=2PE;③FQ=4EQ;④△PBF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④16.如图,点M、N分别在矩形ABCD边AD、BC上,将矩形ABCD沿MN翻折后点C恰好与点A重合,若此时=,则△AMD′的面积与△AMN的面积的比为( )A.1:3 B.1:4 C.1:6 D.1: 917.图,矩形ABCD中,点E是AD的中点,将△ABE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 G交CD于点F,若CF=1,FD=2,则BC的长为( )A.3B.2C.2D.218.如图,矩形ABCD边AD沿拆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上的F处,已知AB=6,△ABF的面积是24,则FC等于().A.2 B.3 C.4 D.519.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60°,将纸片折叠,点A、D分别落在点A′、D′处,且A′D′经过点B,EF为折痕,当D′F⊥CD时,的值为()A.B.C.D.20.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AD=5.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处,折痕为PQ,当点A′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折叠问题试卷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翻折组卷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6,AD=8,将纸片折叠使AB落在AD边上,折痕为AE,再将△ABE以B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CD交于点F,则的值是()A .1 B.C.D.2.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6,AD=8,将纸片折叠,使AB落在AD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B 以B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DC交于点F,则的值是()A .1 B.C.D.3.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DE折叠,使DC落在DA上,点C的落点记为F,已知AD=10 cm,BE=4cm,则CD等于()A .3cm B.4cm C.5cm D.6cm4.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且AB:BC=3:2,先将纸片折叠,使AD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交BC于F.那么DB:BA等于()A .3:2 B.2:3 C.1:1 D.2:15.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AD=,将纸片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上的D′处,折痕为AE,再将△AD′E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设A′E与BC交于点F(如图),则A′F的长为()A .B.C.D.6.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10,AD=8,将纸片折叠,使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BC交于点F,则△CEF的面积为()A .1 B.2 C.4 D.87.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AD=,将纸片折叠,使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BC交于点F(如图),则CF的长为()A .1B.1 C.D.8.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CE折叠,B点恰好落在AD边上,设此点为F,若AB:BC=4:5,则cos∠DFC的值为()A .B.C.D.9.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10 cm,将纸片沿DE折叠,使点C落在边AD上(与点F重合),若BE=6 cm,则CD等于()A .4cm B.6cm C.8cm D.10cm二.填空题(共16小题)10.如图,一张宽为6cm的矩形纸片,按图示加以折叠,使得一角顶点落在AB边上,则折痕DF=______cm.11.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C′E交AF于点G,若∠CEF=70°,则∠GFD′=_________°.12.如图(a),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其中AD=6cm,以AD为直径的半圆,正好与对边BC相切,将矩形纸片ABCD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C上,如图(b).则半圆还露在外面的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13.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点C′,D′的位置上,EC′交AD于点G,已知∠EFG=50°,那么∠BEG的度数为_________.14.如图,P是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的BC边上一点,以过点P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C,D落在纸片所在平面上C′,D′处,折痕与AD边交于点M;再以过点P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恰好落在C′P边上B′处,折痕与AB边交于点N.若∠MPC=75°,则∠NPB′=_________°.15.把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B、C两点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如图),若∠MPN=90°,PM=6cm,PN=8cm,那么矩形纸片ABCD的宽为_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___cm2.16.把图一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B、C两点恰好重合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如图二).已知∠MPN=90°,PM=3,PN=4,那么矩形纸片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17.把如图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B、C两点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已知∠MPN=90°,PM=6cm,PN=8cm,那么矩形纸片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cm2.18.如图,将长为4cm宽为2cm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的中点E处,压平后得到折痕MN,则线段AM的长度为_________cm.19.如图,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AD=,将纸片折叠,使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BC交于点F,则CF的长为_________.20.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点C′、D′的位置上,EC′交AD于点G.已知∠EFG=55°,那么∠BEG=_________度.21.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C点落在C′,且BC′与AD交于E点,若∠ABE=40°,则∠ADB=_________.22.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C′、D′的位置上,EC′交AD于点G,已知∠EFG=53°,那么∠BEG=_________°.23.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如图①,AD>CD)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点落在AD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如图②);再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得C点落在DA边上的点N处,E点落在AE边上的点M处,折痕为DG(如图③).如果第二次折叠后,M点正好在∠NDG的平分线上,那么矩形ABCD长与宽的比值为_________.24.现将矩形纸片ABCD(如图①,AD>CD )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点落在AD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如图②);再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得C点落在DA边上的点N处,E点落在AE边上的点M 处,折痕为DG(如图③).如果第二次折叠后,M点正好在∠NDG的平分线上,且,那么AD=_________.25.如图,折叠一张矩形纸片,使它的一个顶点落在长边上,已知:β=110°,求α=_________度.三.解答题(共5小题)26.课本中,把长与宽之比为的矩形纸片称为标准纸.请思考解决下列问题:(1)将一张标准纸ABCD(AB<BC)对开,如图1所示,所得的矩形纸片ABEF是标准纸.请给予证明.(2)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AB<BC)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B点落在AD边上点F处,折痕为AE(如图2甲);第二步: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C点落在AD边上点N处,折痕为DG(如图2乙),此时E点恰好落在AE边上的点M处;第三步:沿直线DM折叠(如图2丙),此时点G恰好与N点重合.请你探究:矩形纸片ABCD是否是一张标准纸请说明理由.(3)不难发现:将一张标准纸按如图3一次又一次对开后,所得的矩形纸片都是标准纸.现有一张标准纸ABCD,AB=1,BC=,问第5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是多少探索直接写出第2012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27.把如图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B、C两点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已知∠MPN=90°,PM=6cm,PN=8cm,求矩形纸片ABCD的面积.28.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C点落在C′,且BC′与AD交于E点,试判断重叠部分的三角形BE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9.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纸片.把纸片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CD边上,折痕为AF.且AB=10cm、AD=8cm、DE=6cm.(1)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2)求BF的长;(3)求折痕AF长.30.如图,现将一张矩形ABCD的纸片一角折叠,若能使点D落在AB边上F处,折痕为CE,恰好∠AEF=60°,延长EF交CB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CEG是等边三角形;(2)若矩形的一边AD=3,求另一边AB的长.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0?赤峰)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6,AD=8,将纸片折叠使AB落在AD边上,折痕为AE,再将△ABE以B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CD交于点F,则的值是()A .1 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观察第3个图,易知△ECF∽△ADF,欲求CF、CD的比值,必须先求出CE、AD的长;由折叠的性质知:AB=BE=6,那么BD=EC=2,即可得到EC、AD的长,由此得解.解答:解:由题意知:AB=BE=6,BD=AD﹣AB=2,AD=AB﹣BD=4;∵CE∥AB,∴△ECF∽△ADF,得=,即DF=2CF,所以CF:CD=1:3;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不大.2.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6,AD=8,将纸片折叠,使AB落在AD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B 以B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DC交于点F,则的值是()A .1 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应用题.分析:观察第3个图,易知△ECF∽△ADF,欲求CF、CD的比值,必须先求出CE、AD的长;由折叠的性质知:AB=BE=6,那么BD=EC=2,即可得到EC、AD的长,由此得解.解答:解:由题意知:AB=BE=6,BD=AD﹣AB=2,AD=AB﹣BD=4;∵CE∥AB,∴△ECF∽△ADF,得=,即DF=2CF,所以CF:CD=1:3;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适中.3.(2010?白下区二模)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DE折叠,使DC落在DA上,点C的落点记为F,已知AD=10 cm,BE=4cm,则CD等于()A .3cm B.4cm C.5cm D.6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得四边形CDFE是正方形,四边形AB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得AF=BE=4,则DF=6,则CD=DF=6(cm).解答:解:根据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得四边形CDFE是正方形,则四边形ABEF是矩形.∴BE=AF=4.∴DF=AD﹣AF=6.∴CD=DF=6(cm).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问题,要能够根据折叠的方法发现正方形.4.(2004?广安)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且AB:BC=3:2,先将纸片折叠,使AD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交BC于F.那么DB:BA等于()A .3:2 B.2:3 C.1:1 D.2:1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由矩形纸片ABCD中,AB:BC=3:2,可设AB=3x,BC=2x,即可得BD=x,继而求得AB 的值,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矩形纸片ABCD中,AB:BC=3:2,∴设AB=3x,BC=2x,则AD=BC=2x,∴BD=AB﹣AD=3x﹣2x=x,如图3:AB=AD﹣BD=2x﹣x=x,∴DB:BA=x:x=1:1.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5.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AD=,将纸片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上的D′处,折痕为AE,再将△AD′E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设A′E与BC交于点F(如图),则A′F的长为()A .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利用折叠的性质,即可求得AD=AD′=A′D′=、BD′=AB﹣AD=﹣,A′E=AE=AD=2,又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EF:A′F=EC:A′B,从而求得A′F的长度.解答:解:根据折叠的性质知,AD=AD′=A′D′=、CE=CD﹣DE=﹣,.∵CE∥A′B,∴△ECF∽△A′BF,∴CE:BA′=EF:A′F(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又∵CE=CD﹣DE=﹣,BA′=AD﹣CE=2﹣,∴=;而A′E=AE=AD=2,∴A′F=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及正方形的性质,利用了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及正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6.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10,AD=8,将纸片折叠,使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BC交于点F,则△CEF的面积为()A .1 B.2 C.4 D.8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折叠易得BD,AB长,利用相似可得BF长,也就求得了CF的长度,△CEF的面积=CF?CE.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知,第二个图中BD=AB﹣AD=2,第三个图中AB=AD﹣BD=6,∵BC∥DE,∴BF:DE=AB:AD,∴BF=4,CF=BC﹣BF=2,∴△CEF的面积=CF?CE=4.故选C.点评:本题利用了:①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②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点.7.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AD=,将纸片折叠,使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BC交于点F(如图),则CF的长为()A .1B.1 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压轴题;数形结合.分析:利用折叠的性质,即可求得BD的长与图3中AB的长,又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BF的长,则由CF=BC﹣BF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2,根据题意得:BD=AB﹣AD=﹣=1,如图3,AB=AD﹣BD=﹣1=,∵BC∥DE,∴△ABF∽△ADE,∴,即,∴BF=,∴CF=BC﹣BF=﹣=1.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8.(2012?历下区二模)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CE折叠,B点恰好落在AD边上,设此点为F,若AB:BC=4:5,则cos∠DFC的值为()A .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出CF=CB,在RT△CDF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DF的长度,继而可求出cos∠DFC的值.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得,CB=CF,设AB=4x,则BC=5x,在RT△DFC中,DF==3x,∴cos∠DFC==.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及勾股定理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CF的长度,在RT△CDF中求出DF的长度,难度一般.9.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10 cm,将纸片沿DE折叠,使点C落在边AD上(与点F重合),若BE=6 cm,则CD等于()A .4cm B.6cm C.8cm D.10cm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根据对称的性质和AD=10,BE=6可得出CD的长度.解答: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可得出CD=DF=AD﹣AF=AD﹣BE,∴CD=4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关键在于根据图形判断出CD=DF.二.填空题(共16小题)10.如图,一张宽为6cm的矩形纸片,按图示加以折叠,使得一角顶点落在AB边上,则折痕DF=8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DF=30°,从而求出∠ADE=30°,在Rt△ADE中求出DE,在Rt△DEF 中可求出DF.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DF=∠CDF=30°,则∠ADE=90°﹣30°﹣30°=30°,在Rt△ADE中,AD=6cm,∠ADE=30°,∴AE=ADtan∠ADE=2cm,DE=2AE=4cm,在Rt△DEF中,∠EDF=30°,DE=4cm,∴DF==8cm.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知识,注意掌握翻折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1.(2012?宿迁)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C′E交AF 于点G,若∠CEF=70°,则∠GFD′=4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EFG,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EFD,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FD′=∠EFD,再根据图形,∠GFD′=∠EFD′﹣∠EFG,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矩形纸片ABCD中,AD∥BC,∵∠CEF=70°,∴∠EFG=∠CEF=70°,∴∠EFD=180°﹣70°=110°,根据折叠的性质,∠EFD′=∠EFD=110°,∴∠GFD′=∠EFD′﹣∠EFG,=110°﹣70°,=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变换,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EFG是解题的关键,另外,根据折叠前后的两个角相等也很重要.12.(2013?日照)如图(a),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其中AD=6cm,以AD为直径的半圆,正好与对边BC 相切,将矩形纸片ABCD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C上,如图(b).则半圆还露在外面的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π﹣)cm2.考点:切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如图,露在外面部分的面积可用扇形ODK与△ODK的面积差来求得,在Rt△A'DC中,可根据AD即圆的直径和CD即圆的半径长,求出∠DA'C的度数,进而得出∠ODH和∠DOK的度数,即可求得△ODK和扇形ODK的面积,由此可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解:作OH⊥DK于H,连接OK,∵以AD为直径的半圆,正好与对边BC相切,∴AD=2CD,∴A'D=2CD,∵∠C=90°,∴∠DA'C=30°,∴∠ODH=30°,∴∠DOH=60°,∴∠DOK=120°,∴扇形ODK的面积为=3πcm2,∵∠ODH=∠OKH=30°,OD=3cm,∴OH=cm,DH=cm;∴DK=3cm,∴△ODK的面积为cm2,∴半圆还露在外面的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π﹣)cm2.故答案为:(3π﹣)cm2.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问题,解题时要注意找到对应的等量关系;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是30度.13.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点C′,D′的位置上,EC′交AD于点G,已知∠EFG=50°,那么∠BEG的度数为80°.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D∥BC,由∠EFG=50°可求出∠1的度数,再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1=∠2=50°,由平角的性质即可得出∠BEG的度数.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EFG=50°,∴∠1=∠EFG=50°,∵四边形EFD′C′是四边形EFDC翻折而成,∴∠1=∠2=50°,∴∠BEG=180°﹣∠1﹣∠2=180°﹣50°﹣50°=80°.故答案为:8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如图,P是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的BC边上一点,以过点P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C,D落在纸片所在平面上C′,D′处,折痕与AD边交于点M;再以过点P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恰好落在C′P边上B′处,折痕与AB边交于点N.若∠MPC=75°,则∠NPB′=1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MNC=∠C′PM=75°,∠C′PN=∠BPN,再利用平角为180°,即可求出∠NPB′的度数.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MNC=∠C′PM=75°,∠C′PN=∠BPN,∴∠NPM=2×75°=150°,∴∠C′PB=30°,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PN=∠BPN,∴∠NPB′=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15.把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B、C两点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如图),若∠MPN=90°,PM=6cm,PN=8cm,那么矩形纸片ABCD的宽为cm,面积为cm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MN=1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AB=;根据折叠,知BC=6+8+10=24,进而求得矩形的面积.解答:解:过点P作PE⊥MN,∵∠MPN=90°,PM=6cm,PN=8cm,∴MN==10(cm),∴S△PMN=PM?PN=MN?PE,∴PMPN=MNPE,即PE==(cm),即矩形纸片ABCD的宽为:;∵BC=PM+MN+PN=6+10+8=24(cm),∴S矩形ABCD=×24=(cm2).故答案为:,.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等于两直角边的乘积除以斜边的方法.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6.(2005?遂宁)把图一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B、C两点恰好重合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如图二).已知∠MPN=90°,PM=3,PN=4,那么矩形纸片ABCD的面积为.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利用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知.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MN=5,设Rt△PMN的斜边上的高为h,由矩形的宽AB也为h,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h=PM?PN÷MN=,由折叠的性质知,BC=PM+MN+PN=12,∴矩形的面积=AB?BC=.点评:本题利用了:①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②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公式求解.17.(2010?徐汇区二模)把如图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B、C两点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已知∠MPN=90°,PM=6cm,PN=8cm,那么矩形纸片ABCD的面积为cm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MN=1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AB=;根据折叠,知BC=6+8+10=24,进而求得矩形的面积.解答:解:∵∠MPN=90°,PM=6cm,PN=8cm,∴MN=10,BC=10+6+8=24.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AB==.则矩形的面积=×24=(cm2).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等于两直角边的乘积除以斜边的方法.18.如图,将长为4cm宽为2cm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的中点E处,压平后得到折痕MN,则线段AM的长度为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探究型.分析:连接BM,EM,BE,由折叠的性质可知,四边形ABNM和四边形FENM关于直线MN对称,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BM=EM,再由点E是CD的中点,可求出DE的长,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M的长.解答:解:如图,连接BM,EM,BE,由折叠的性质可知,四边形ABNM和四边形FENM关于直线MN对称.∴MN垂直平分BE,∴BM=EM,∵点E是CD的中点,DE=1,∴在Rt△ABM和在Rt△DEM中,AM2+AB2=BM2,DM2+DE2=EM2,∴AM2+AB2=DM2+DE2.设AM=x,则DM=4﹣x,∴x2+22=(4﹣x)2+12.解得,即cm.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形折叠的性质及勾股定理,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清楚折叠和轴对称能够提供给我们隐含的并且可利用的条件.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19.如图,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AD=,将纸片折叠,使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BC交于点F,则CF的长为1.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利用折叠的性质,即可求得BD的长与图3中AB的长,又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BF的长,则由CF=BC﹣BF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2,根据题意得:BD=AB﹣AD=﹣=1,如图3,AB=AD﹣BD=﹣1=,∵BC∥DE,∴△ABF∽△ADE,∴=,即=,∴BF=,∴CF=BC﹣BF=﹣=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及正方形的性质,利用了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及正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20.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点C′、D′的位置上,EC′交AD于点G.已知∠EFG=55°,那么∠BEG=70度.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可知AD∥BC,可得∠CEF=∠EFG=55°,由折叠的性质可知∠GEF=∠CEF,再由邻补角的性质求∠BEG.解答:解:∵AD∥BC,∴∠CEF=∠EFG=55°,由折叠的性质,得∠GEF=∠CEF=55°,∴∠BEG=180°﹣∠GEF﹣∠CEF=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关键是明确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21.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C点落在C′,且BC′与AD交于E点,若∠ABE=40°,则∠ADB=2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首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C=90°,AD∥BC,进而可以计算出∠EBC,再根据折叠可得∠EBD=∠CBD=∠EBC,然后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计算出∠ADB的度数.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AD∥BC,∵∠ABE=40°,∴∠EBC=90°﹣40°=50°,根据折叠可得∠EBD=∠CBD,∴∠CBD=25°,∵AD∥BC,∴∠ADB=∠DBC=25°,故答案为:2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折叠,关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2.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C′、D′的位置上,EC′交AD于点G,已知∠EFG=53°,那么∠BEG=64°.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可知AD∥BC,可得∠CEF=∠EFG=5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GEF=∠CEF,再由邻补角的性质求∠BEG.解答:解:∵AD∥BC,∴∠CEF=∠EFG=53°,由折叠的性质,得∠GEF=∠CEF=53°,∴∠BEG=180°﹣∠GEF﹣∠CEF=64°.故答案为:64.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关键是明确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以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23.(2010?盐城)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如图①,AD>CD)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点落在AD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如图②);再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得C点落在DA边上的点N处,E点落在AE边上的点M处,折痕为DG(如图③).如果第二次折叠后,M点正好在∠NDG的平分线上,那么矩形ABCD长与宽的比值为:1.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连DE,由翻折的性质知,四边形ABEF为正方形,∠EAD=45°,而M点正好在∠NDG的平分线上,则DE平分∠GDC,易证RT△DGE≌Rt△DCE,得到DC=DG,而△AG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AD=DG=CD.解答:解:连DE,如图,∵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点落在AD边上的点F处,∴四边形ABEF为正方形,∴∠EAD=45°,由第二次折叠知,M点正好在∠NDG的平分线上,∴DE平分∠GDC,∴RT△DGE≌Rt△DCE,∴DC=DG,又∵△AG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DG=CD,∴矩形ABCD长与宽的比值为: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的性质:翻折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也考查了正方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4.(2011?桐乡市一模)现将矩形纸片ABCD(如图①,AD>CD )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点落在AD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如图②);再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得C点落在DA边上的点N处,E点落在AE边上的点M处,折痕为DG(如图③).如果第二次折叠后,M点正好在∠NDG的平分线上,且,那么AD=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连DE,由矩形纸片ABCD(如图①,AD>CD )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点落在AD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如图②),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EAF=∠EAB=45°,又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得C点落在DA边上的点N处,E点落在AE边上的点M处,折痕为DG(如图③),再次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NDG=∠CDG=45°,∠MDG=∠EDG,DN=DC=,则△AG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M点正好在∠NDG的平分线上,得到∴∠NDM=∠GDM,易证Rt△NMD≌Rt△GMD,得到DG=DN=,根据AD=DG即可求出AD.解答:解:∵矩形纸片ABCD(如图①,AD>CD )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点落在AD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如图②),∴∠EAF=∠EAB=45°,又∵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得C点落在DA边上的点N处,E点落在AE边上的点M处,折痕为DG(如图③).连DE,∴∠NDG=∠CDG=45°,∠MDG=∠EDG,DN=DC=,∴△AG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MGD=90°,又∵第二次折叠后,M点正好在∠NDG的平分线上,∴∠NDM=∠GDM,∴Rt△NMD≌Rt△GMD,∴DG=DN=,∴AD=DG=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后两重合的图形全等.也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5.(2013?南昌模拟)如图,折叠一张矩形纸片,使它的一个顶点落在长边上,已知:β=110°,求α=20度.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由折叠及矩形的性质得到∠AFE为直角,利用平角的定义得到一对角互余,再由AB与DC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一对角互补,求出∠AFC的度数,即可确定出α的度数.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得:∠AFE=90°,∴α+∠AFC=90°,∵AB∥CD,∴∠β+∠AFC=180°,∵∠β=110°,∴∠AFC=70°,则α=20°.故答案为:20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翻折变换,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5小题)26.(2012?衢州)课本中,把长与宽之比为的矩形纸片称为标准纸.请思考解决下列问题:(1)将一张标准纸ABCD(AB<BC)对开,如图1所示,所得的矩形纸片ABEF是标准纸.请给予证明.(2)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AB<BC)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B点落在AD边上点F处,折痕为AE(如图2甲);第二步: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C点落在AD边上点N处,折痕为DG(如图2乙),此时E点恰好落在AE边上的点M处;第三步:沿直线DM折叠(如图2丙),此时点G恰好与N点重合.请你探究:矩形纸片ABCD是否是一张标准纸请说明理由.(3)不难发现:将一张标准纸按如图3一次又一次对开后,所得的矩形纸片都是标准纸.现有一张标准纸ABCD,AB=1,BC=,问第5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是多少探索直接写出第2012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矩形的性质;图形的剪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