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肿瘤免疫

第二十二章 肿瘤免疫
第二十二章 肿瘤免疫

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

一、选择题

A型题

1.最早发现的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是

A.MAGE-蛋白

B.T抗原

C.CEA

D.E1A抗原

E.EBV蛋白

2.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巨噬细胞杀伤肿瘤

D.NK细胞杀伤肿瘤

E.细胞因子杀瘤作用

3.介导补体溶解肿瘤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4.介导ADCC杀伤肿瘤细胞的抗体主要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5.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INF-γ

B.TNF-α

C.TGF-β

D.IL-2

E.CSF

6.在维持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IgG NK细胞

B.CD4+T细胞

C.IgM巨噬细胞

D.CD8+T细胞

https://www.360docs.net/doc/477298788.html,K

7.抗体抗肿瘤的机制不包括

A.CDC

B.ADCC

C.调理作用

D.增强抗体

E.封闭肿瘤细胞上的转铁蛋白受体

8.NK杀伤瘤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ADCC

B.释放穿孔素

C.诱导瘤细胞凋亡

D.CDC

E.释放IL-1、IL-2、IFN-γ

9. 以下关于肿瘤的免疫诊断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是?

A.检测血清抗AFP抗体,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此项也是错的)

B.检测抗EBV抗体有助于鼻咽癌诊断

C.用放射免疫显像诊断肿瘤所在部位

D.检测CEA有助于诊断直结肠癌

E.检测CA199有助于B淋巴细胞瘤诊断

10. 下列关于肿瘤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

B.抗体在抗肿瘤中并不发挥主要作用

C.NK细胞是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D.静止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均能杀瘤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参与抗肿瘤作用

11. 有关化学致癌剂诱导实验动物发生肿瘤的叙述,其错误的是

A.抗原具有个体特异性

B.同一宿主不同部位肿瘤具有相同抗原性

C.人类肿瘤中较少见

D.抗原性弱

E.免疫学诊断困难

12.以下对NK细胞杀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无特异性

B.无需预先活化, 即可直接杀瘤

C.可依赖抗体通过ADCC方式杀瘤

D.依赖补体,通过CDC方式杀瘤

E.无MHC限制性

13.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病原是:

A.EBV

B.HTLV-1

C.HPV

D.HCV

E.HIV

14.HTLV-1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

A.B细胞淋巴瘤

B.鼻咽癌

C.原发性肝癌

D.成人T细胞白血病

E.胰腺癌

15..关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瘤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被封闭

B.增强抗体

C.瘤细胞的“漏逸”

D.宿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低下

E.某些细胞因子对机体免疫应答的抑制

16.由病毒编码的肿瘤抗原是:

A.CEA

B.E1A抗原

C.MAGE-1

D.AFP

E.P53蛋白

17.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免疫防御功能的障碍

B.免疫监视功能的障碍

C.免疫自稳功能的障碍

D.免疫调节功能的障碍

E.免疫功能亢进

18.可特异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是:

A.NK细胞

B.巨噬细胞

C.CTL

D.TCRγδ+细胞

E.CD4+T细胞

19.用于主动特异免疫治疗肿瘤的是:

A.独特型抗体瘤苗

B.短小棒状杆菌

C.IL-2、INF-α

D.放射免疫疗法

E.输入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

20.癌胚抗原:

A.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

B.可以用作肿瘤的特异性诊断标志

C.在所有的肿瘤中均可检查到

D.结合在细胞表面不易脱落

E.对宿主无免疫原性

21.已检出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是:

A.宫颈癌细胞

B.胰腺癌

C.肝癌

D.黑色素瘤细胞

E.鼻咽癌细胞

X型题

1.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哪些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A.IL-12

B.IL-10

C.EGF

D.TGF-β

E.IL-4

2.巨噬细胞可通过哪些途径杀瘤细胞

A.溶酶体酶

B.ADCC

C.分泌TNF

D.激活T淋巴细胞

E.通过补体调理作用

3.参与ADCC杀肿瘤细胞的有

A.CTL细胞

B.树突细胞

C.巨噬细胞

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

4.CD4+T细胞杀瘤细胞的途径正确的有

A.辅助CTL细胞杀瘤

B.激活Mφ、NK细胞杀瘤

C.辅助B细胞产生抗瘤抗体

D.分泌IL-2、TNF等细胞因子杀瘤

E.亦可直接杀瘤细胞

5.参与抗肿瘤作用的细胞有

浙大《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模拟试卷1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免疫防御功能正常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如水平过低可导致__________________。2.具有____________性而缺乏____________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3.经典的Ⅰ类基因和Ⅱ类基因的二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4.CK通常以___________的方式作用于产生CK的细胞本身,或以___________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 5.TCR-CD3复合体中,TCR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CD3分子则通过胞浆内的______________结构,将抗原信号转导到细胞内。 6.细菌结构中缺乏_____________,称为细菌L型。 7.肠热症主要由______________引起。 8.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是________________。 9.汉坦病毒是_________________的病原。 10.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异嗜性抗原 2.单克隆抗体 3.细胞因子 4.败血症 5.微生态失调 三、单选题:从下列A、B、C、D 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英文字母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出生时即具有 B.反应迅速 C.特异性 D.无记忆性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类毒素免疫动物的免疫血清制成 B.注射前需作皮肤试验 C.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3.哪一类Ig升高提示机体近期感染() A.IgG B.IgM C.IgE D.IgA 4.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血清中升高的补体成分是() A.C1q B.C2a C.C4a D.C9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参考答案

1.正常菌群对机体的益处不包括( D ) A.刺激免疫系统成熟 B.抗肿瘤 C.抗致病菌生长 D.产生干扰素 E.提供营养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2.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是( B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E.降解核酸 参考:教材169页尾行 3.可在细菌间传递DNA的物质是( E ) A.鞭毛 B.中介体 C.荚膜 D. 普通菌毛 E. 性菌毛 参考:教材174页2。性菌毛 4.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E ) A.荚膜 B.菌毛 C.侵袭性酶 D. 毒素 E. 毒力 参考:教材192页,第三节细菌的毒力物质 5. .决定痢疾杆菌侵袭力的首要因素是( D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 D.菌毛 E.肠毒素 参考:教材252页,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6.湿热灭菌法中杀菌效果最彻底的是( D )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参考:教材201页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7.可用于分离脑膜炎球菌的培养基是( B ) A.血平板 B.巧克力平板 C.沙氏培养基 D.双糖培养基 E.碱性平板 参考:教材240页一、脑膜炎奈瑟菌2。培养特性

8.以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并可引起全身感染的肠道致病菌是( A ) A. 伤寒杆菌 B. 志贺痢疾杆菌 C. 大肠杆菌 D.霍乱弧菌 E.肠炎杆菌参考:教材198页3)内毒素血症 9.不引起毒血症的毒素是( B ) A.葡萄球菌肠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志贺毒素 D.白喉毒素 E.破伤风痉挛毒素 参考:教材198页2)毒血症 10.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C )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无芽胞厌氧菌 D.白色念珠菌 E.沙门菌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11.结核菌素试验的用途不包括( C ) A.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判断卡介苗接种效果 C.诊断Ⅳ型超敏反应? D.辅助诊断婴幼儿结核病 E.判断细胞免疫功能 参考:教材269页(三)结核菌素试验 12.引起败血症的细菌除外( A ) A.白喉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绿脓杆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大肠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3.一般不入血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是( A ) A. 白喉杆菌 B. 大肠杆菌 C. 绿脓杆菌 D. 变形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4. 与结核杆菌致病性有关的物质是( D ) A.外毒素 B.侵袭性酶 C.菌体表面构造 D.细胞壁类脂 E.内毒素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1、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正常或异常时有何生物学效应? 答:(1)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正常时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时如果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感染。 (2)免疫稳定: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正常时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和保护。功能紊乱时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动攻击。 (3)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时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时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2、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答:(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菌及细菌毒素、病毒等微生物,既可在感染时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清除病原微生物,也可人工利用这些抗原制备疫苗、类毒素、抗毒素用于人工免疫预防和治疗,或体外进行抗原抗体检测进行疾病的诊断。 (2)动物免疫血清:人工制备的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是由马血清制备,对人而言,既含有特异性抗体可中和毒素,又含有异种动物蛋白引起超敏反应。在应用抗毒素前应做皮试判断有无过敏现象。 (3)同种异性抗原:如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输血和器官移植前应进行血型鉴定或组织配型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4)肿瘤抗原: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如肝癌患者体内出现高水平AFP(甲胎蛋白),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3、简述抗体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答: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不同分为五类:IgG IgA IgM IgD IgE。 IgG:血清中含量最高,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 等。还能激活补体,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理作用),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儿免受感染。 IgA:分为单体和双体两种。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双体存在于粘膜表面及分泌物中,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IgM: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作用和调理作用,时作重要的抗感染因子,且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 IgD: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 IgE:血清中含量最少,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Ⅰ型超敏反应。4、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答: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 (1)溶菌和溶细胞。细菌等抗原物质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等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最终导致细菌细胞或靶细胞裂解。 (2)促进抗体中和及溶解病毒。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在没有特异性抗体存在的条件下,补体也可溶解灭活某些病毒。 (3)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与细菌及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

2018年肿瘤免疫治疗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肿瘤免疫治疗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一、免疫疗法凭借优势,为肿瘤治疗开启新篇章 (5) 1.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广谱抗癌药已获批多种适应症 (6) 1.2 免疫细胞疗法:特异性细胞疗法成为癌症患者治疗选项 (8) 1.2.1 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疗法效果有待提升 (9) 1.2.2 特异性细胞疗法中TCR-T和CAR-T优势显著 (10) 二、上市药物得到市场认可,看好国内行业发展 (12) 2.1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12) 2.1.1我国癌症患者数量庞大,未来仍将保持增量 (12) 2.1.2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15) 2.1.3 我国免疫治疗市场规模测算 (16) 2.2 国内外免疫疗法的进展如火如荼 (17) 2.2.1 已上市检查点抑制剂市场反应喜人 (17) 2.2.2 细胞疗法研究上我国紧跟全球进程 (20) 2.3 国内政策日益明朗,助力产品上市加速 (23) 2.4 国内多项产品的临床申请获得受理 (23) 2.5 免疫治疗未来展望 (25) 2.5.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精准治疗 (25) 2.5.2 免疫细胞治疗将降低成本并进一步覆盖实体瘤 (26) 2.5.3 免疫疗法发展驱动上下游市场扩张 (28) 三、多家企业积极布局免疫疗法,或将进入收获期 (31) 3.1 已布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公司 (31) 3.2 已布局免疫细胞治疗的公司 (31) 四、主要风险 (33) 4.1 产品研发风险 (33) 4.2 行业政策风险 (33) 4.3 医疗纠纷的风险 (33)

图1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过程 (5) 图2肿瘤抑制免疫反应的机制 (5) 图3免疫检查点共信号机制 (7) 图4免疫检查点研究历程 (7) 图 5 PD-1/PD-L1抑制剂作用过程 (8) 图 6 PD-1/PD-L1单抗在美国应用情况 (8) 图7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发展历程 (9) 图8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主要类型 (9) 图9 TCR-T和CAR-T作用机制 (11) 图10 TCR-T和CAR-T效果区别 (11) 图11 TCR-T和CAR-T生产流程 (12) 图12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数量 (13) 图13男性肿瘤发病率变化情况(每十万人中) (13) 图14女性肿瘤发病率变化情况(每十万人中) (13) 图15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增长情况(十万) (14) 图16全球肿瘤治疗及支持性治疗药物支出情况(美元) (15) 图17中国肿瘤药物市场预测情况(十亿元) (15) 图18 Yervoy上市后销售情况 (18) 图19 PD-1/PD-L1药物上市后销售情况 (18) 图20不同类型细胞治疗的全球临床试验数量 (20) 图21 CAR-T临床试验新增项目变化情况 (21) 图22中国CAR-T临床试验主要靶点 (22) 图23美国CAR-T临床试验主要靶点 (22) 图24通用型CAR-T制作原理 (28) 图25通用型CAR-T生产流程 (28) 图26病毒载体生产流程 (29) 图27手动操作流程和自动化操作流程对比 (30)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免疫防御功能正常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如水平过低可导致 __________________。 2.具有____________性而缺乏 ____________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3.经典的Ⅰ类基因和Ⅱ类基因的二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 4.CK通常以___________的方式作用于产生CK的细胞本身,或以___________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 5.TCR-CD3复合体中,TCR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CD3分子则通过胞浆内的______________结构,将抗原信号转导到细胞内。 6.细菌结构中缺乏_____________,称为细菌L型。 7.肠热症主要由______________引起。 8.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是________________。 9.汉坦病毒是_________________的病原。 10.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异嗜性抗原 2.单克隆抗体 3.细胞因子 4.败血症 5.微生态失调 三、单选题:从下列A、B、C、D 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英文字母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出生时即具有 B.反应迅速 C.特异性 D.无记忆性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类毒素免疫动物的免疫血清制成 B.注射前需作皮肤试验 C.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3.下列哪类Ig升高可提示机体近期感染() A.IgG B.IgM C.IgE D.IgA 4.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血清中升高的补体成分是()

免疫与肿瘤

第章 免疫与肿瘤 在肿瘤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起重要作用,一方面,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监视与清除作用,对预防肿瘤发生及发展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随着肿瘤的发展及多种因素作用下,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清除作用降低,近年来,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免疫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肿瘤免疫学已成为最活跃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之一,其中揭示了人类肿瘤抗原,丰富了肿瘤抗原加工、呈递和识别的基础知识;T细胞、NK细胞、树突细胞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持续稳定发展。这些免疫疗法已显示出与传统常规手术、放疗、化疗3大疗法的互补性,能减少术后复发、转移,减轻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是一项具有巨大治疗潜力的疗法。出现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肿瘤生长及转移。本篇首先阐述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机制以及免疫系统如何被肿瘤细胞“招安”的机制。其次,总结近年免疫治疗肿瘤的策略及方法的主要进展。 一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监视与清除 (一)参与肿瘤监视与清除的细胞及因子 1.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 树突状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脏器,数量较少,仅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1%,因具有许多分枝状突起而得名。DC根据来源可分为髓系树突状细胞(myeloid DC)和淋巴系树突状细胞(lymqhoid DC)。DC细胞为专职抗原提成细胞,其主要功能为摄取、加工和提成抗原,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未成熟DC高表达lgG Fc受体,C3b受体、甘露糖受体和某些Toll样受体;低表达MHCI、MHCⅡ类分子。成熟DC表面表达CD1a、CD11c、CD83,并高表达MHCI、MHCⅡ分子及B7、ICAM等,其摄取、加工抗原能力弱,而提呈抗原能力强。DC 是唯一能够诱导初始T细胞(na?ve T)活化的抗原提呈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细胞。 2.T淋巴细胞 成熟T细胞表型主要为CD3+、CD2+、CD4+(或CD8+)、TCRαβ+。初始T细胞完全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协同作用。一种由TCR识别抗原产生,经CD3将信号传入细胞内;另外一种称为协同刺激信号,由APC(antigen presenting cell)或靶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主要有CD28与-4,配体为B7,表达于专职APC细胞,但CTLA-4与B7结合产生抑制信号。 3.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NK) NK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其分化、发育以来与骨髓或胸腺微环境,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在淋巴结核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占外周血淋巴细胞10-15%,含有高浓度溶细胞酶。NK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性抗原识别受体,是不同于T、B淋巴细胞的第三类淋巴细胞。NK细胞目前标志为TCR―、mIg―CD56+CD16+。NK细胞表面也表达lgG Fc受体,因此也可以借助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NK细胞可以被INF-α、INF-β、IL-2、IL-12、IL-15、IL-18等细

肿瘤的免疫治疗现状及发展方向

World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世界肿瘤研究, 2019, 9(3), 98-103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77298788.html,/journal/wjcr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77298788.html,/10.12677/wjcr.2019.93014 The Current Strategie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s of Tumor Immunotherapy Yuwei Hu1, Yuan Tan1, Yanzhu Yao1, Yuting He1, Yu Xiong1, Qiongwen Liang1, Yingxi Shi1, Huozhen Hu2* 1School of Medicine UESTC, Chengdu Sichuan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Jul. 2nd, 2019; accepted: Jul. 19th, 2019; published: Jul. 26th, 2019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ncology, immun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tumor immuno-therapy and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ringing revolutionary changes to the anti-tumor treatment models.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immunotherapy is huge, and it will become a key weapon for precision medicine in the future, but it also faces many challenges. This re-view will discuss the current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immunotherapy from 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tumor adoptive immunotherapy, immunological checkpoint blockade (ICIs) etc. Keywords Tumor, Immunotherapy, 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 Tumor Vaccine, Immune Checkpoint 肿瘤的免疫治疗现状及发展方向 胡雨薇1,谭源1,姚妍竹1,何雨婷1,熊雨1,梁琼文1,时樱溪1,胡火珍2* 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四川成都 2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9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6日 摘要 随着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肿瘤免疫治疗及转化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抗肿瘤治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免疫治疗发展潜力巨大,今后也将成为精准医疗的关键武器,但目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从特异性的及非特异性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免疫检验点阻断(ICIs)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通讯作者。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 1.免疫(immune):·传统——机体识别和排斥清除抗原性异物,维持体内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现代——机体免疫系 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功能:·免疫防御—机体抗御、清除病原体微生物等外来抗原性异物侵袭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即通常所指的抗感染 免疫的作用;·免疫自稳——机体免疫系统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变性细胞,而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3.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所执行的免疫功能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具有保护性作用。 4.异常情况下——产生病理性免疫损伤作用。通过“自己”和“非己”的免疫应答,发挥免疫功能。 5.免疫防御:过度——超敏反应;不足——印发免疫缺陷病或对病原体高度易感。 6.抗原(Ag):一类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 淋巴细胞载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7.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基,Ad):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即它是决定抗原具有抗原 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8.影响(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抗原的理化特性——化学性质……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通常是大分子有机物,无机物没有免疫原性。 ——分子大小……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分子量一般大于10KD,通常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化学组成和结构。有机物质的免疫原性除与分子量大小有关外,还与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分子构象和亲近性。抗原分子可因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氨基酸残基所处侧链位置或侧链间距的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免疫原性。 ——物理状态化学性质相同的抗原物质可因其物理状态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免疫原性。一般来说,聚 合状态抗原的免疫原性较其单体显著增强,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人们常将免疫原 性较弱的抗原吸附于某些大分子颗粒表面或使其聚合,以增强其免疫原性。)二、宿主因素:(1)异物 性。抗原性异物免疫原性的强弱与抗原和宿主的亲缘的关系远近有关,通常亲缘关系越远,抗原的 免疫原性就越强。(如鸡卵蛋白对鸭是弱抗原,对哺乳动物兔则是强抗原。)(2)遗传因素。机体对抗 原性异物的应答能力受遗传因素的控制。(3)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 9. 10.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名词解释) 11.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前体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 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红细胞。 12.免疫分子: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分子两大类。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属于分泌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CD分 子属于膜型分子。 13.免疫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a免疫防御:是机体抗御、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外来抗原性异物侵袭时的一种免疫保护,即通常 所知道抗感染免疫作用。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引起超敏反应;过低或缺失导致免疫缺陷病或对病原体高度感染。b免疫自稳:机体免疫系统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变形细胞,而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功能失调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SLE)。C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形)细胞核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功能失调引起肿瘤或病毒持续感染。(问答或填空) 14.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名词解释) 15.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名词解释) 16.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γ球蛋白中,部分在α、β球蛋白,而且γ球蛋白并不都具 有抗体活性。免疫球蛋白在血清中主要以γ球蛋白的形式存在,可分为分泌型(SIg)和膜型(mIg),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作为抗原识别手提表达于B细胞膜表面。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也可存在于其他体液中如呼吸道黏液、小肠粘液、唾液以及乳汁中。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因子。 17.各类免疫球蛋白:(1)IgG: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血清半衰期较长约为23天,居五类Ig之首,是再次体液免

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

第二十章肿瘤免疫一、选择题 A型题 1.最早发现的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是 A.MAGE-蛋白 B.T抗原 C.CEA D.E1A抗原 E.EBV蛋白 2.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巨噬细胞杀伤肿瘤 D.NK细胞杀伤肿瘤 E.细胞因子杀瘤作用 3.介导补体溶解肿瘤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4.介导ADCC杀伤肿瘤细胞的抗体主要是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5.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INF-γ B.TNF-α C.TGF-β D.IL-2 E.CSF 6.在维持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IgG NK细胞 B.CD4+T细胞 C.IgM巨噬细胞 D.CD8+T细胞 https://www.360docs.net/doc/477298788.html,K 7.抗体抗肿瘤的机制不包括 A.CDC B.ADCC C.调理作用 D.增强抗体 E.封闭肿瘤细胞上的转铁蛋白受体 8.NK杀伤瘤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ADCC B.释放穿孔素 C.诱导瘤细胞凋亡 D.CDC E.释放IL-1、IL-2、IFN-γ 9. 以下关于肿瘤的免疫诊断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是?

A.检测血清抗AFP抗体,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此项也是错的) B.检测抗EBV抗体有助于鼻咽癌诊断 C.用放射免疫显像诊断肿瘤所在部位 D.检测CEA有助于诊断直结肠癌 E.检测CA199有助于B淋巴细胞瘤诊断 10. 下列关于肿瘤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机制 B.抗体在抗肿瘤中并不发挥主要作用 C.NK细胞是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 D.静止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均能杀瘤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参与抗肿瘤作用 11. 有关化学致癌剂诱导实验动物发生肿瘤的叙述,其错误的是 A.抗原具有个体特异性 B.同一宿主不同部位肿瘤具有相同抗原性 C.人类肿瘤中较少见 D.抗原性弱 E.免疫学诊断困难 12.以下对NK细胞杀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无特异性 B.无需预先活化, 即可直接杀瘤 C.可依赖抗体通过ADCC方式杀瘤 D.依赖补体,通过CDC方式杀瘤 E.无MHC限制性 13.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病原是: A.EBV B.HTLV-1 C.HPV D.HCV E.HIV 14.HTLV-1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 A.B细胞淋巴瘤 B.鼻咽癌 C.原发性肝癌 D.成人T细胞白血病 E.胰腺癌 15..关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瘤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被封闭 B.增强抗体 C.瘤细胞的“漏逸” D.宿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低下 E.某些细胞因子对机体免疫应答的抑制 16.由病毒编码的肿瘤抗原是: A.CEA B.E1A抗原 C.MAGE-1 D.AFP E.P53蛋白 17.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免疫防御功能的障碍 B.免疫监视功能的障碍 C.免疫自稳功能的障碍

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第一节肿瘤抗原 一、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 TSA) TSA是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新抗原,它只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TSA可存在于不同个体的同一组织学类型的肿瘤中,如黑色素瘤相关排斥抗原(MARA)。 (二)肿瘤相关性抗原(TAA) TAA是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正常组织或细胞也可表达的抗原物质,但此类抗原在癌变细胞的表达水平远远超过正常细胞。 二、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分类 (一)理化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机体受到化学致癌剂(如甲基胆蒽、氨基偶氮染料、二乙基亚硝胺等)或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等)作用,可使某些基因产生突变,诱发肿瘤发生。此类肿瘤抗原的特点是特异性强,但免疫原性弱。 (二)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人类某些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能够诱发肿瘤的病毒,主要是DNA病毒和RNA病毒,尤其是反转录病毒。 (三)自发性肿瘤抗原 自发性肿瘤表达的抗原大部分可能为突变基因的产物。 (四)正常细胞成分的异常表达 1.分化抗原 2.过度表达的抗原 3.胚胎抗原 4.细胞突变产生的独特型抗原 第二节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学效应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种免疫成分,包括先天性免疫(非肿瘤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肿瘤特异性免疫),二者共同参与机体免疫监视和抗肿瘤效应。 一、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细胞免疫机制在机体抗肿瘤效应中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参与抗肿瘤免疫的细胞包括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一)T细胞 (二)NK细胞 (三)巨噬细胞 (四)树突状细胞 二、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 免疫系统针对肿瘤抗原发生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肿瘤抗原的抗体,并发挥抗肿瘤作用。 1.补体的溶细胞效应。 第1页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广州市从化卫生学校陆予云 肿瘤是正常机体组织细胞发生恶性变异常增生,形成的不同于起源正常组织的新生物体。研究证明,肿瘤对于正常机体组织具有异物性,肿瘤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面且,有的肿瘤抗原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可以限制肿瘤生长,甚至最终使肿瘤消退。相反有时这种免疫应答可促进肿瘤生长。由此可见肿瘤免疫机制非常复杂,长期已来许多学者对于这种复杂的肿瘤免疫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有关机制作以下综述: 一、概述 肿瘤与肿瘤发生 1、肿瘤的概念:机体自身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瘤因素作用下,发生恶性转化,无限制增殖产生的新生物体。 2、肿瘤流行病学:肿瘤是常见病,全世界每年大约600万新诊断病例,每年死亡达450万之余,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二。我国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为第二大死因。 3、肿瘤病因学: 外界致癌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内环境致癌因素: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及性格等。大约80%恶性肿瘤发生都与外因有关。但是,外源性致癌物的影响是通过机体内因而起作用。 4、肿瘤发生: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肿瘤学的研究认为“肿瘤发生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各种致癌物质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异或表达发生异常”。两种假说:基因或染色体变异学说(hypothesis of gene or chromosome alteration):认为基因或染色体畸变是正常细胞转化成恶性细胞的基本原因。基因活化或渐成学说:认为肿瘤发生并不一定要基因或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细胞在微环境中可转变为肿瘤细胞。不过,从肿瘤发生上说,遗传物质的变异是主导机制。肿瘤发生经历:正常细胞--→癌前病变--→原位癌--→局限性癌--→侵袭性癌--→转移癌。 (二)瘤基因与肿瘤抗原 1、癌基因(oncogen):指一类引起癌变的基因。异常激活和表达能使正常细胞发生异常转化,变成恶性细胞。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开始应用于临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主动免疫治疗和过继免疫治疗两个方面综述了肝 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肝癌免疫治疗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化疗栓塞、射频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等。放化疗最大的缺点是无特异性杀伤作用,副作用大,易对机体造成继发性损伤,即使是根治性手术也只能解决局部问题, 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免疫逃逸是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打破免疫耐受,激活肿瘤的杀伤功能是肿瘤免疫 治疗的主要方向。目前,肝癌的免疫治疗有多种策略。 1 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指利用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主 动杀伤肿瘤细胞。目前,肝癌的主动免疫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肿瘤细胞疫苗和 异种重组甲胎蛋白疫苗。 1.1树突状细胞疫苗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DC最重要的功能是激活静息T细胞。由于许多肿瘤患者缺乏功能性DC,不能刺激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因此在体外诱导功能性DC对于主动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实验 都是利用细胞因子或转录因子激活,或热休克蛋白和肿瘤细胞负载DC制备DC疫苗,然后将这些致敏DC疫苗回流体内,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肿瘤免疫排斥反应。MAGE-1在肝癌中的表达率高达80%,提示MAGE-1可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靶点。吴鸣宇等MAGE-1肽负载DC体外诱导高特异性抗癌免疫应答。肿瘤睾丸抗原(Tumor testis antigen,CT)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除 睾丸外,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但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肿瘤睾丸抗原NY-ESO-1是CT抗原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抗原。结果表明,NY-ESO-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高(30%-40%)。张文敏等。用原核表达纯化的NY-ESO-1蛋白肽攻击DC,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融合蛋白肽刺激DC可 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CTL的产生。 1.2 甲胎蛋白(AFP)多肽疫苗 AFP不仅是肝癌诊断的标志物之一,而且是肝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甲胎 蛋白多肽疫苗是一种刺激肝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疫苗。巴特菲尔德等人。报道10 例Ⅲ-Ⅳ期肝癌患者用甲胎蛋白肽休克DC疫苗治疗。6例AFP特异性T细胞增多,6例AFP特异性T细胞合成IFN-γ的比例增加。提示AFP靶向疫苗具有免疫活性。 1.3 肝癌肿瘤疫苗 肝癌疫苗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处理,改变或消除自身或同种肝癌 细胞的致瘤性,保持免疫原性,输入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Yang 等人。结果表明,H22全细胞疫苗可诱导肝癌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明显延 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2 过继免疫治疗 ATT是一种将具有抗瘤活性的免疫细胞诸如:LAK、TIL、CTL细胞、细 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转移给肿瘤患者的被动免疫治疗方法.

微生物与免疫学(参考答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医学免疫学 一、名词解释 1.抗原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 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 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必须具备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2.抗原决定簇 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中决定抗原性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抗体 是指B细胞识加抗原后活化,培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和特异性结合球蛋白。 4.调理作用 是指抗体、补体与吞噬细胞表面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5.ADCC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6.补体 正常人或动物中存在的组与免疫有关的、并具有酶活性球蛋白。 7.细胞因子 一组由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小分子蛋白质。 8.变态反应 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资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剌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二、填空 1.免疫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__、免疫自稳和_免疫监视__。 2.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是__异物性、大分子物质、结构与化学组成和机体因素_等。 3.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__病原生物和代谢产物、动物免疫血清、异嗜性抗原、自身抗原、 肿瘤抗原、超抗原和同种抗原等。 4.Ig的水解片段是__Fab段_和_Fc_段。 5.IgG类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___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激活补体、调理促吞噬作用(Fc、 C3b调理)、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抗感染的主要抗体等。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抗体按其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IgG,IgM,IgA,IgD和IgE. 2.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不需要T细胞辅助,指能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3.抗原决定基: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基.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4.人工被动免疫:指直接给机体注射抗体类物质(如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或其他免疫效应分子使机体迅速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5.毒血症:细菌在入侵局部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进入血流播散,到达特定靶器官或靶细胞引起损害.可产生毒血症的细菌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 6.败血症: 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 产生毒性代谢产物, 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可引起败血症的常见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绿脓杆菌等. 7.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

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 8.核衣壳:由核酸构成的病毒核心和包在核心外面的蛋白质衣壳构成. 9.侵袭性酶: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一种或数种可帮助细菌在体内扩散或抵抗吞噬作用的酶. 10.侵袭力: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物质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 11.超敏反应:指已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后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表现为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特征的免疫应答. 12.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13.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播散到其他组织中,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 14.支原体:一类缺乏细胞壁,具有多种形态,可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引起人类非典型性肺炎的肺炎支原体和引起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解脲脲原体. 15.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可用于细菌鉴别.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作业答案 在线

1.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经外毒素脱毒制成 B 只能中和外毒素 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 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辅助 B 只有B细胞表位 C 不引起细胞免疫 D 可引起再次应答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A 蛋白质 B 多糖 C 核酸 D 类脂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的辅助 B 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C 不能引起再次应答 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 分子量大小 B 表位性质 C 结构复杂性 D 化学组成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 A 是黏膜局部抗体 B 其SP能保护SIgA不被蛋白酶水解 C 初乳中含量最丰富 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 出生时即具有 B 反应迅速 C 特异性 D 无记忆性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9.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 A IgG B IgM C SIgA D IgD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0.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A 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系 B 与相应抗体结合 C 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结合 D 与MHC结合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2.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 A 通过遗传获得 B 特异性 C 反应缓慢 D 有记忆性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肿瘤抗原及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抗原及肿瘤免疫逃逸 一、肿瘤免疫研究的历史(略)。 二、肿瘤抗原 (一)肿瘤抗原的概念 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neoantigen)、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1. 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 ) 指肿瘤特有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抗原。 2. 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非肿瘤细胞所特有,在正常细胞上也表达,但细胞癌变时其含量明显增加或异位表达的抗原。 (二)肿瘤抗原的来源: * 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 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 自发性肿瘤的抗原 * 胚胎抗原或分化抗原 三、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 CD8+ 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起最重要的作用。 * CD4+Th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辅助诱导和激活CD8+CTL。 * 其他 四、肿瘤逃避免疫攻击的机制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相当的复杂,涉及到肿瘤细胞本身、肿瘤微环境和宿主免疫系统的多个方面,目前虽有多种学说,但无令人满意的解释。 (一)肿瘤细胞膜分子表达异常 1. 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antigenic modulation) * 抗原性弱: TAA:主要被B细胞识别产生Ab,但其抗肿瘤作用具双重性,有时表现为免疫促进作用。TSA:这类抗原与正常细胞的膜分子差异很小,抗原性弱。 * 抗原调变(antigenic modulation):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表位减少或丢失,从而使肿瘤细胞避免宿主免疫系统的杀伤。 2. MHC分子表达低下 ①多数肿瘤MHC-Ⅰ类分子表达↓:逃避CTL的攻击 ②某些肿瘤能表达非经典的Ⅰ类分子:逃避NK的攻击 ③LMP和TAP的丢失:卵巢癌TAP和LMP表达缺陷者达62.5% ④大多数肿瘤细胞不表达II类分子:不能诱导CD4+T细胞 3. 缺乏共刺激信号:如肿瘤细胞不表达B7和ICAM-1,T细胞CD40L表达降低等。

医学免疫与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2835 医学免疫与微生物学14秋季学期医学免疫与微生物学学习周期 1. 可引起同胞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 ) A. 异种抗原 B. 同种异体抗原 C. 自身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超抗原 满分:2 分 2. 浆细胞( D ) A. 有吞噬功能 B. 由T细胞分化而来 C. 属于嗜酸性粒细胞 D. 是产生抗体的效应细胞 E. 与肥大细胞有共同特性 满分:2 分 3. I型超敏反应又称为( C ) A.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B. 迟发型超敏反应 C. 速发型超敏反应 D.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E. 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满分:2 分 4. HLA-I抗原存在于( B ) A. 白细胞表面

B. 有核细胞表面 C. 淋巴细胞表面 D. 巨噬细胞表面 E. 上皮细胞表面 满分:2 分 5. 出生后,B细胞分化发育的部位是(A) A. 骨髓 B. 肝 C. 扁桃体 D. 脾生发中心 E. 肠集合淋巴结 满分:2 分 6. 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 E ) A. 朗罕细胞 B. 巨噬细胞 C. 树突状细胞 D. 并指状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满分:2 分 7. 在单核吞噬细胞和T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不需要 ...的?(D ) A. 相互作用的细胞受MHC限制 B. 单核吞噬细胞加工处理抗原 C. 单核吞噬细胞提呈抗原于T细胞

D. 相互作用的细胞合成分泌抗体 E. 相互作用的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满分:2 分 8. 下列哪种疫苗不是活疫苗( E ) A. 卡介苗 B. 牛痘苗 C. 麻疹疫苗 D. 脊髓灰质炎疫苗 E. 霍乱弧菌菌苗 满分:2 分 9. 抗体再次应答时产生的主要类别是( B ) A. IgM B. IgG C. IgE D. IgD E. IgA 满分:2 分 10. 抗原表面与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D ) A. 抗原识别受体 B. 独特型决定簇 C. 抗原结合价 D. 抗原决定簇 E. 配体 满分: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