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振动

合集下载

机械结构的非线性振动分析与控制

机械结构的非线性振动分析与控制

机械结构的非线性振动分析与控制导言机械结构的振动问题一直是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很多实际工程中,机械结构的非线性振动常常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对机械结构的非线性振动进行准确分析和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机械结构的非线性振动分析与控制方法。

1. 非线性振动的特点非线性振动是指振动系统中存在非线性力学特性,无法用简谐运动描述的振动现象。

相比于线性振动,非线性振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1 非线性受力关系: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受力关系与位移和速度等参数呈现非线性特性,可能存在诸如摩擦力、硬度非线性等现象。

1.2 非线性固有频率: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可能随着振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即频率可参量现象。

1.3 多周期运动: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周期可以是整数倍的基频周期,即存在周期倍频振动。

2. 非线性振动分析方法为了准确地分析机械结构的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

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非线性振动分析方法:2.1 广义多自由度方法:该方法基于插值函数(如模态函数或形态函数),将振动系统转化为有限多自由度系统。

通过求解广义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响应和频率响应曲线。

2.2 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机械结构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对方程进行求解。

数值模拟方法对于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分析提供了一种直观、高精度的手段。

2.3 非线性正交函数方法:该方法利用正交函数展开法将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转化为一组非线性代数方程。

通过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响应特性。

3. 非线性振动的控制方法针对机械结构的非线性振动问题,研究者们也提出了多种控制方法。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非线性振动控制方法:3.1 被动控制方法:被动控制方法通过改变机械结构的刚度、质量、阻尼等参数来降低非线性振动的影响。

例如,采用阻尼器、振动吸收器等装置来减小振动幅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拟和分析

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拟和分析

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拟和分析一、引言非线性振动系统是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振动模式,其动力学行为与线性振动系统有很大不同。

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对非线性振动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分析其动力学行为。

本文将着重介绍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拟和分析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二、基本概念1. 非线性振动系统非线性振动系统是指其运动方程中含有非线性项的振动系统。

其动力学行为与线性振动系统有很大不同,例如出现分岔、混沌等现象。

2. 动力学模拟动力学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动力学系统的行为。

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非线性系统的物理现象,预测系统的行为以及设计系统的参数。

三、非线性振动系统动力学模拟方法1. 常微分方程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建立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并运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求解。

假设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为:$$\frac{d^2x}{dt^2}+f(x)=0$$其中,$x$为系统的位移,$f(x)$为非线性运动方程,可以将其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形式,如下:$$f(x)=a_1x+a_2x^2+a_3x^3+...$$将运动方程离散化后,可以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如欧拉法、隐式欧拉法等,进行求解。

2. 辛普森法辛普森法是一种常用的非线性振动系统动力学模拟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利用曲面的形状来逼近曲线,进而求解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

假设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为:$$\frac{d^2x}{dt^2}+f(x)=0$$其中,$x$为系统的位移,$f(x)$为非线性运动方程。

将运动方程离散化后,可以利用辛普森法进行求解。

3. 傅里叶级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一个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分解为一系列线性微分方程的和,进而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求解。

假设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为:$$\frac{d^2x}{dt^2}+f(x)=0$$其中,$x$为系统的位移,$f(x)$为非线性运动方程。

将运动方程展开为傅里叶级数的形式后,可以用傅里叶变换求解。

非线性振动技术的应用研究

非线性振动技术的应用研究

非线性振动技术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重要课题。

其中,非线性振动技术应用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非线性振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非线性振动技术的基本概念非线性振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振动控制技术,它是研究物体振动的非线性特性,从而用于控制和改善物体振动的技术。

非线性振动主要表现在振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上,其中包括振幅的依赖性、阻尼的非线性、系统失稳性和混沌现象等。

二、非线性振动技术的原理非线性振动技术主要依靠振动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来进行控制。

其原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即非线性振动特性的研究和控制策略的设计。

在非线性振动特性的研究方面,主要是通过分析振动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如系统的非线性阻尼、系统的共振和失稳等,来确定系统振动的特点和规律。

在控制策略的设计方面,主要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和参数,来改善振动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非线性振动技术的应用非线性振动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是试验力学领域,如地震工程、风振工程等。

通过非线性振动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和风的破坏力,保证建筑物和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非线性振动技术还可以应用在信号处理、机械工程等领域中,如在噪声控制中的应用。

四、非线性振动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1.地震工程非线性振动技术应用于地震工程中,可以通过减震和隔震等技术来控制地震对建筑物和结构的破坏力。

其中,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非线性振动控制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设置隔震层,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力。

2.风振工程非线性振动技术应用于风振工程中,可以通过风振控制设备和技术,来降低风对建筑物和结构的影响。

其中,风振控制技术主要包括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两种方式。

被动控制主要是通过设置减振器和风阻尼器等装置,来控制建筑物的振动;而主动控制则是通过控制设备和参数等,来控制建筑物的振动。

非线性振动现象的分析与控制

非线性振动现象的分析与控制

非线性振动现象的分析与控制引言:振动是物体在受到外界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在很多实际应用中,振动现象是无法避免的。

传统的振动理论常常以线性振动为研究对象,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材料的非线性特性或者复杂的系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系统的振动往往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这给振动控制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非线性振动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介绍。

1. 非线性振动的基本原理非线性振动的基本原理是指在振动系统中,系统的运动方程中存在非线性项。

非线性项可能来自于系统的非线性弹簧,非线性摩擦力以及非线性扰动等。

这些非线性项会使得系统的运动不再满足叠加原理,产生新的现象。

在非线性振动中,振幅的大小和振动频率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如倍频现象、相位共振等。

2. 分析非线性振动的方法为了分析非线性振动系统,常常需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时域分析,即通过求解系统的运动方程,得到系统的时域响应。

另一种方法是频域分析,即通过将时域信号转换到频域,分析系统的频谱特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相平面分析方法来研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受激振动和共振现象等。

3. 非线性振动的控制策略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控制非线性振动系统,常常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非线性控制器,通过引入非线性反馈来补偿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自适应控制策略,根据系统的变化实时调整控制参数。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数识别和模型预测控制等方法来实现对非线性振动的控制。

4. 实际应用中的非线性振动现象非线性振动现象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

例如在建筑结构中,由于地震或风荷载等外力的作用,结构会发生非线性振动,给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威胁。

在机械系统中,由于轴承的非线性摩擦力或者悬挂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机械系统会出现非线性振动,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因此,对于非线性振动的分析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结论:非线性振动现象是实际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

非线性振动_绪论

非线性振动_绪论

0.4 非线性振动的主要研究问题
• (1) 确定平衡点及周期解;(系统响应) • (2) 研究平衡点及周期解的稳定性;(局部性态) • (3) 研究方程参数变化时,平衡点及周期解个数的变化及 形态(稳定性)变化,即分岔与混沌运动; • (4) 研究在一定初始条件下系统长期发展的结果。(解的 全局形态)
3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共振曲线不同于线性振动系统存在跳跃和滞后现象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共振曲线不同于线性振动系统存在跳跃和滞后现象4某些有阻尼的非线性振动系统会出现自激振动振幅不衰减某些有阻尼的非线性振动系统会出现自激振动振幅不衰减?线性系统中自由振动总是衰减的esinntxat??5强迫振动系统有超谐波响应和次谐波响应成分?简谐激振力作用下的非线性系统响应波形除了与激振力频率相同的谐波外还含有频率为激振频率的几分之一即频率为的次谐波响应及频率为激振频率的整数倍即频率为的超谐波响应nm为正整数?由于存在次谐波与超谐波振动非线性系统共振频率的数目将多于系统的自由度nm6多个简谐激振力作用下的组合振动?如激励为?响应中的频率含mnnm12为正整数ftft1122coscos和7存在频率俘获现象?在非线性振动系统中当系统以振动受到另一激励时系统可能以其中之一的频率振动即频率俘获128在一定条件会出现分叉现象与混沌运动duffing方程的倍周期分叉现象与混沌运动03非线性振动问题的研究方法????????????????????????????????????????????????????????????????????????????????????????等价线性化法谐波平衡法伽辽金法多尺度法渐进法平均法小参数法摄动法近似法解析法
6 闻邦椿等.非线性振动理论中的解析方法及工程应用.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 7 刘延柱,陈立群.非线性振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8 陈予恕.非线性振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9 闻邦椿等.工程非线性振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年

(振动理论课件)非线性振动概述

(振动理论课件)非线性振动概述
而线性常微分方程的数学理论已十分完善,因此将非 线性系统以线性系统代替是工程中常用的有效方法, 但仅限于一定的范围。 ➢ 至于什么属于线性振动问题,在未说明该系统预期工 作范围之前没有明确答复。因为系统中某些部件响应 与其激励之间的关系可能会依赖与其工作范围
非线性振动概述
➢ 当非线性因素较强时,用线性理论得出的结果 不仅误差过大,而且无法对自激振动、参数振 动、多频响应、超谐和亚谐共振、跳跃现象等 实际现象作出解释。
A
几何非线性
➢几何非线性—例2
单摆振动方程 gsin 0
l 这是一个非线性方程,对于小偏角,sin
可以得到足够精确的线性方程 g 0
l
可得单摆的固有振动周期为 T 2 l 与摆角无关,具有等时性
g
但是对于较大的偏角,必须考虑动非线性的影响。如果偏角并不 十分大,可以对sinθ展开成泰勒级数只取前两项,
非线性振动概述
➢几何方法—研究非线性振动的定性分析方法
❖ 传统的几何方法是利用相平面内的相轨迹作为对运动 过程的直观描述。
❖ 在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相轨迹的几何 性质判断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利用相平面内的奇点和 极限环作为平衡状态和孤立周期运动的几何表述。
❖ 因此,关于奇点的类型和稳定性的研究,关于极限环 的存在性和稳定性的研究,以及稳定性随参数变化的 研究,是传统几何方法讨论的主要内容。
➢ 在工程问题中,稳态运动往往对应于机械系统的正常 工作状态。这种工作状态必须是稳定的,因为只有稳 定的运动才是可实现的运动。
非线性振动的定性分析方法
➢ 相平面法是最直观的定性分析方法,它只适用于单 自由度系统
➢ 相平面法利用相轨迹描绘系统的运动性态。相轨迹 的奇点和极限环分别对应于系统的平衡状态和周期 运动。

非线性振动概述

非线性振动概述
非线性振动概述
一、关于非线性振动
1、什么是非线性振动: 指不能用线性微分方程所能描述的运动。
2、发生非线性振动的根本原因是:振动系统由于某种因素而处于非线性状态。
(1)内在的非线性因素
※ 例如振动系统由于振幅过大,而出现了非线性恢复力
例如单摆: 恢复力矩为
当 50 时
sin 1 3 1 5
2、参数振动: 漏摆,荡秋千等可作为参数振动的实例;而航天器液体燃料
自由面的振荡对飞行的影响则是当代科研的前沿;对圆柱容器中 的水面上、下铅直振动时所发生的参量振动既是古老的话题,(1831年法拉第研究过) 也是当今热极一时的“混沌”的一个例子。
4
0
A x
X 0/
/
例10-12 轻质弹簧下挂一个小盘,小盘
以小物体与盘相碰时为计时零点,以新平衡位置为原点,即当t=0时,x>0, v>0。 可知,与之对应的位相角在第四相象限,所以选(D)
6
例10-11 一质点在x轴上作简谐振动,振幅A=4cm,周期 T=2s,其平衡位置取作坐标原点。若t=0时质点第一次通过x=-2cm处且向X轴负 方向运动,则质点第二次通过x=-2cm处的时刻为
F x, x2 v, v2
对以上所述的非线性因素中,只要出现其中一种,系统的振动就是非线性的。即使振 动系统本身是线性的(或说所有内在的非线性因素都可忽略),若受到外来的非线性策 动力的作用,其振动也是非线性的。
针对具体的非线性因素,系统的振动形式是完全不同的。 3、非线性系统的本质特点是:
3! 5!
M mgl sin mgl( 1 3 1 5)
6 120
弹簧振子,当振幅过大,亦出现非线性现恢复力,即
F k1x k2 x 2 k3 x3

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引言非线性振动系统是一类具有复杂运动行为的系统,其稳定性分析对于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 线性振动系统与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区别线性振动系统具有简单且可解析的特点,其运动方程遵循线性的微分方程,振动过程呈现出周期性和谐振的特征。

而非线性振动系统则受到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其运动方程包含非线性项,因此其振动过程呈现出复杂的行为,可能会出现混沌现象。

2. 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稳定性分析是研究振动系统在微扰下的响应行为,以确定系统是否趋于平衡态或者是发生不断放大的不稳定行为。

在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中,我们通常采用线性化方法,即在系统平衡点附近进行线性化近似,然后分析线性化系统的特征值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3. 线性化近似方法线性化近似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非线性振动系统在平衡点附近展开为一阶偏导数项的泰勒级数,然后保留一阶项,忽略高阶项,从而得到近似的线性系统。

通过求解线性系统的特征值或通过模拟系统的响应行为,可以判断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稳定性。

4. 线性化系统的特征值分析线性化系统的特征值分析是判断非线性振动系统稳定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当线性化系统的特征值具有负实部时,系统为稳定;当特征值具有正实部时,系统为不稳定;当特征值包含纯虚数时,系统为临界稳定,其运动呈现振荡现象。

5. 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除了线性化近似方法外,还存在其他一些用于非线性振动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Poincare映射法、Lyapunov方法、能量函数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和算法,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

结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研究非线性振动行为的关键环节,对于理解和控制非线性振动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线性振动系统与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区别,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线性化近似方法以及线性化系统的特征值分析等内容,对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进行了综合的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线性振动的研究包括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

其中理论分析方法有是沿着两个方向发展,第一是定性方法,第二是定量方法,也称为解析法。

定性方法是对方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周期性和稳定性等的研究;定量方法是对方程解的具体表达形式、数量大小和解的数目等的研究。

数值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计算非线性振动系统,是一种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有效方法。

本文在查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非线性振动理论的分析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做简要概括和分析比较。

1、平均法
平均法是求解非线性振动最常见和最实用的近似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设待解微分方程与派生方程具有相同形式的解,只是振幅和相位随时间缓慢变化。

将振幅和相位的导数用一个周期的平均值替代,得到平均化方程,求解平均化方程,得到振幅和相位的表达式,从而求解出原方程的近似解析解。

1.1利用平均法分析多自由度非线性振动
平均法主要是用在单自由度非线性振动的分析中,是一种求近似解的方法,虽然精度较低,但可避免繁琐的中间运算,具有便于应用的突出优点。

将其推广的到多自由度系统,导出了平均化方程,由此能够得到多自由度非线性振动的幅频特性。

1.2用改进平均法求解自由衰减振动
用平均法求解自由衰减振动方程时,无论是线性阻尼还是平方阻尼,
在阻尼常量很小的情况下,平均法解均有较高的精度。

但随阻尼常量的增加,阻尼对振动周期的影响已不能忽略,此时平均法解的结果与实际振动情况有了明显的偏离,需要改进。

改进平均法是将待解微分方程的圆频率与派生方程圆频率的差异函数表示为阻尼系数的多项式。

2、FFT多谐波平衡法分析非线性系统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响应可能含有几个主导频率,且有可能与激振频率不成倍数关系。

现有的单一谐波法和多谐波法仅限于系统响应主导频率为激振频率的非线性系统,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单一谐波法或多谐波法研究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特性是不可靠的,而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和主导频率的 FFT 多谐波平衡法能够依据所有的主导频率构筑多谐波平衡方程,因此其解析解精确度高,并能广泛适用于单倍周期、多倍周期、与初始条件有关的多解性及拟周期响应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响应。

3、等效小参数法求解强非线性系统
等效小参量法是将谐波平衡法和扰动法相结合用于求高阶非线性系
统近似解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弱非线性系统,而且适用于强非线性系统,其近似解能较好地反映系统特性。

在求解弱非线性系统时,扰动法和等效小参量法均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但对于强非线性系统,等效小参量法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海期.非线性振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闻邦椿.“工程非线性振动”的研究的若干进展及展望. 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3】陈立群,吴哲民.多自由度非线性振动分析的平均法.振动与冲击.2002
【4】何松林,黄焱. 用改进平均法求解自由衰减振动.振动与冲
击.2011
【5】吕永建.FFT多谐波平衡法及其应用.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6】宁送云,丘水生.等效小参量法的计算机实现及有效性研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