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公司股份支付案例
关于上市前股份支付的案例分析

关于上市前股份支付的案例分析目录一、背景情况 (2)【案例1-瑞和股份(002620)】 (2)【案例2-XX股份(拟IPO)】 (2)二、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 (2)【企业会计准则及讲解】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12章】 (2)【历次保代培训】 (2)【证监会发行部】 (3)【其他规定】 (4)三、历次IPO股份支付情况统计 (4)(一)创业板统计 (4)(二)中小板统计 (4)四、问题分析与讨论 (5)五、解决方案 (5)一、背景情况【案例1-瑞和股份(002620)】2011年9月上市,申报期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其中2009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461万元,较2008年2208万元大幅度下降,按照招股说明书的解释,由于实施股权激励增加管理费用1,600万元,导致2009年管理费用大幅高于2008年及2010年水平,从而导致净利润下降。
【案例2-XX股份(拟IPO)】2012年8月18日,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关于公司吸收高管及员工入股并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的议案》,同意以每股2.2元的价格吸收高管及员工入股,增加注册资本200万元;2012年9月20日公司增加注册资本2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由PE以每股8元的价格进行增资。
二、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及讲解】第二条规定,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12章】股份支付的特征概括为:(1)是企业与职工或其他方之间发生的交易;(2)是以获取职工或其他方服务为目的的交易;(3)交易的对价或其定价与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未来的价值密切相关。
【历次保代培训】2011年第三次:IPO申报企业会计准则应与上市公司要求一致,需要根据新准则编制,执行新准则。
股份支付准则仍需执行。
前几年考虑到财务人员的素质、监管研究情况等原因,给了发行人及申报会计师较大的灵活性,判断是否构成股份支付,是否须确认费用。
IPO中股份支付的案例分析

IPO中股份支付的案例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第二条:“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股份支付要求的提出对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热情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在目前只有要求而没有实施细则的状况下,大多数企业选择搁浅、推迟或者通过增加员工持股成本或减少员工持股数等方式来消除、降低对上市财务指标的影响。
如果会拉低某个关键年度的净利润到一定程度或直接影响到上市条件的话,企业可能会直接否决股权激励方案。
如果是选择上市后再实施,我们担心大股东或私募机构到时候支持股权激励方案的积极性又会大大降低。
这样的结果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不言而喻,一次面向核心管理层和关键技术人员的成功的股权激励对于一家企业尤其是成长性企业而言至关重要,许多处于生死边缘的优质企业往往正是因为股权激励才得以在夹缝中发展壮大。
如果一味地强调股权激励对账面利润的影响而忽视其本质和积极意义,或者过度收紧关于股份支付的执行标准,无疑将使很多企业在股权激励面前选择退缩或被迫给股权激励打折,更有甚者会给那些本就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创业成果的控股股东以逃避的借口。
企业与监管机构之间一场关于数字利润的博弈,最终伤害的只能是企业创新的活力和成长的动力,是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
我们建议:股份支付的价值取向是应当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才可考虑如何通过合理执行股份支付的会计准则来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不能舍本逐末。
股份支付对PE价格的影响尽管大多数人认为:股份支付的要求不会降低上市前私募股权融资的价格,但目前的实践告诉我们,其实已经有很多私募机构将股份支付作为一项需要考量的重要的定价因素。
对于一家马上要上市、盈利能力很好的企业而言,他们的话语权更强,此时影响自然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一家准备在二至三年内发行上市的年轻企业来说,如果它已经以低成本实施了股权激励,而它目前的薪酬水平又普遍较低,在面对话语权强大的私募机构的时候,现在影响已经凸显,且这种影响对于企业而言是负面的。
上市公司股份支付的案例计算

上市公司股份支付的案例计算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份支付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手段。
通过给予员工一定比例的股份,公司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同时也能与员工的利益紧密相连,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股份支付中,公司会根据员工的表现或者特定的绩效指标,给予相应的股份奖励。
那么,如何计算上市公司股份支付的案例呢?假设某上市公司决定以股份支付方式激励其员工,设置了以下条件:公司总股本为10,000,000股,决定向员工A发放500,000股,向员工B发放800,000股。
公司的当前股价为10元/股。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计算出员工A和员工B的股份支付金额。
首先,计算员工A的股份支付金额。
公司决定向员工A发放500,000股,所以员工A的股份支付金额为:500,000股 * 10元/股 = 5,000,000元。
接下来,计算员工B的股份支付金额。
公司决定向员工B发放800,000股,所以员工B的股份支付金额为:800,000股 * 10元/股 = 8,000,000元。
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员工A和员工B的股份支付金额分别为5,000,000元和8,000,000元。
这就是他们在上市公司股份支付计划中所能获得的相应金额。
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股份支付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政策有所不同。
本例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准确的计算和执行。
总之,上市公司的股份支付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方式,通过给予员工一定比例的股份作为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计算股份支付的金额时,公司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政策进行准确的计算和执行,以确保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股份支付关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案例

股份支付关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案例
案例:公司A与员工B签订了一份股份支付协议,根据该协议,B将获得公司A的股份作为报酬。
协议约定,在某一特
定的条件下,B将有权以公允价值购买公司A股份的一部分。
根据协议,B可以在公司A上市三年后选择行使购买权。
公
司A上市后,股份交易市场的公允价值将成为确定B购买股
份的依据。
在公司A上市三年后,B决定行使购买权并购买5000股公司
A的股份。
此时,公司A股份在交易市场的公允价值为100
元/股。
根据协议约定,B应支付公允价值的80%作为购买股份的报酬。
因此,B需要支付的报酬金额为:
5000股 * 100元/股 * 80% = 400,000元。
公司A将收到B支付的400,000元,并将这笔金额确认为股份支付的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案例仅为示例,实际情况可能因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具体协议而有所不同。
股份支付涉及到诸多因素,如上市时间、购买权行使条件、报酬金额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方式。
公司和员工需要在协议中明确这些细节,并按照协议规定来确定公允价值。
【会计实操经验】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案例)

【会计实操经验】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案例)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案例)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的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股份支付的四个环节:【授予日】是指股份支付协议获得批准的日期。
【可行权日】是指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职工或者其他方具有从企业取得权益工具或现金权利的日期。
【行权日】是指职工和其他方行使权利、获取现金或权益工具的日期。
【出售日】是指股票的持有人将行使期权所取得的期权股票出售的日期。
一、股权支付的确认和计量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换取职工服务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授予日: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对于换取职工服务的股份支付,企业应当以股份支付所授予的公允价值计量。
【2】等待期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替,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多的最佳估计数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其他资本公积。
对于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在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将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中的股本溢价。
【3】可行权日之后:对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仅此那个调整。
(2)换取其他服务方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对于换取其他服务方服务的股份。
股份支付小案例

股份支付案例20×3年1月1日,经股东大会批准,甲公司向高管人员授予100万份股票期权。
根据股份支付协议的规定,这些高管人员自20×3年1月1日起在公司连续服务满3年,即可于20×6年1月1日将股票期权行权,每份股票期权为以2元单价购买1份公司股票。
期权合同有效期截至20×9年12月31日。
20×7年1月1日,假设高管人员全部行权。
合同规定,高管人员购入的股票在20×9年1月1日之前不得在股票市场出售,20×9年1月1日,高管人员将全部股票出售。
授予日:20×3年1月1日可行权日:20×6年1月1日行权日:20×7年1月1日 出售日:20×9年1月1日 失效日:20×9年12月31日 1.下列有关股份支付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股份支付是企业与职工或其他方之间发生的交易B.股份支付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发生的交易C.股份支付是以获取职工或其他方服务为目的的交易D.股份支付的对价或其定价与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未来的价值密切相关E.股份支付最终只能以企业自身的股份进行结算『正确答案』ACD2.关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交付现金的交易B.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交付现金或其他资产义务的交易C.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承担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交付现金但不包括其他资产的交易D.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承担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交付现金或其他资产义务的交易『正确答案』D3.股份支付中通常涉及可行权条件,其中业绩条件又可分为市场条件和非市场条件。
下列项目中,属于市场条件的有()。
A.最低股价增长率B.销售指标的实现情况C.最低利润指标的实现情况D.股东报酬率E.在公司服务年限的要求『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BC属于非市场条件,E属于服务期限条件。
有关股份支付的案例

有关股份支付的案例股份支付是一种企业用股票奖励员工的方式,旨在激励员工积极工作,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
下面将介绍一个关于股份支付的案例。
2024年,中国高科技公司准备开展股份支付计划,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
该公司创办于2005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并取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然而,由于行业竞争激烈,该公司为了实现更高的增长目标,需要通过股份支付来激励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首先,公司领导层与董事会沟通,并制定了股份支付计划的目标和细节。
他们决定将股份支付计划扩展到包括高管团队、销售团队和技术研发团队等核心部门的员工。
接下来,公司决定将股份支付计划的实施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
他们设定了一个五年的目标,计划在这段时间内将公司的市场份额扩大到行业前三位,并实现50%的年增长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决定将10%的股份用于支付计划,以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
在股份支付计划的具体设计上,该公司采取了一种渐进式的方式。
员工在入职后的第一年,将获得一定数量的股份作为奖励,并要求在公司工作满三年后才能获得全额行权。
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留存率,并鼓励他们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实现更大的成就。
此外,公司还设立了一些特殊的条件来激励员工。
比如,如果员工在公司的业绩达到一定的指标,他们将获得额外的股份奖励。
这种激励机制可以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实现公司的长期目标。
股份支付计划自然需要相应的监管和管理机制来确保其公正性和透明度。
这家公司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监督和管理股份支付计划。
该委员会由董事会成员、高管团队和独立董事等组成,负责制定股份支付规则,并审核和确认员工的股权行权。
通过股份支付计划的实施,该公司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员工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为公司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股份支付计划也为员工提供了更好的福利和发展机会,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股份支付案例及分析

【案例情况】一、瑞和装饰:根据准则做出会计处理(中小板,2011年6月13日过会)2009年7月24日,瑞和有限(瑞和装饰前身)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瑞展实业将所持有的瑞和有限20%股权以2,400万元价格转让给邓本军等47位公司管理层及员工,将所持有的瑞和有限10%股权以2,000万元价格转让给嘉裕房地产。
2009年7月26日,瑞展实业与前述股权受让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2009年7月28日,深圳市公证处对前述《股权转让协议》进行了公证。
招股书称“由于实施股权激励增加管理费用1,600万元,导致2009年管理费用大幅高于2008年及2010年水平。
”而2009年度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只有1461万元,又据非经常损益表,1600万元股权支付费用是经常性费用,扣非后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是1400万元;很明显,该宗股权激励费用确认依据是同期PE入股价格和股权激励价格差:2000/10%*20%-2400=1600(万元)。
这导致2009年度盈利水平较2008年出现大幅下滑。
二、新筑股份:公允价值并非PE入股价格(中小板,2010年8月过会)2008年10月,公司部分非国有股东向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48人合计转让1,959,705股股份。
如此计算,新筑股份每股股份支付确认费用为5.23元,该公司在股权激励之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200万股,注册资本增至7,000万元,然后再以每股1元转让方式向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据招股书披露:2007年8月30日,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增资扩股的议案。
2007年9月,德润投资出资2,000万元,兴瑞投资出资4,000万元,自然人夏晓辉出资4,000万元,谢超出资3,000万元对公司进行增资,以预期公司2007年的业绩乘以10倍市盈率定价,增资价格为10元/股,公司注册资本增加1,300万元,增至6,800万元,溢价11,7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一年前PE入股价格就达到10元/股,尽管之后有资本公积转增股本200万股行为,但即使考虑摊薄效应,PE入股价也有9.7元/股,故该公司5.23元/股股份支付价格显然不是根据PE入股价格,但招股书也没有披露定价过程,且将股份支付费用1026万元列入非经常性费用,该公司200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8512万元,股份支付费用又计入非经常性损益,故对其业绩影响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公司股份支付案例
S 公司股份支付案例
例 1:2008 年-2011 年,发行人 S 公司历次股权变动的具体情况如下: 1、2008 年-2011 年发行人 S 公司进行了两次股权转让 (1)2008 年 3 月,许某向 Y 集团转让股权 2008 年 3 月 1 日和 2008 年 3 月 8 日, 分别经 Y 集团公司 2008 年第三次董事会批 准和有限公司临时股东会决议, 同意许某女士将其持有的有限公司 6.75%股权转让给 Y 集团公司,转让价格为 3,820 万元。
2008 年 3 月 8 日,有限公司股东许某女士与 Y 集团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2)2011 年 6 月,大股东邹某向李某等 182 名自然人转让股权 2011 年 6 月 16 日,S 公司召开 2011 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同意公司股东 大股东邹某以 1.88 元/股的价格(以公司截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 值为依据, 按照每股净资产确定) , 向李某等 182 名自然人转让所持有公司股份 3,368.6 万股,转让价格为 6,332.97 万元,占公司全部股份数的 9.6246%。
2011 年 6 月 20 日, 大股东邹某与李某等 182 名自然人分别签署了 《股份转让协议》 , 2011 年 6 月 23 日,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了变更登记手续。
2、2008 年 11 月,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 2008 年 10 月 10 日,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同意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 公司,原有限公司股东作为发起人以其拥有的有限公司净资产投入股份公司,有限 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全部由股份公司承继,公司的名称变更为深圳市海洋王照明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S 公司设立时注册资本为 20,000 万元,股本总额为 20,000 万股,资本 公积 9,326.15 万元。
3、2010 年 7 月,发行人 S 公司将未分配利润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2010 年 7 月 20 日, 公司召开 2010 年第六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公司以资本公 积金 7,000 万元和未分配利润 8,000 万元向截至 2010 年 7 月 20 日在公司股东名册中的
东莞市鸿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Dongguan HongCe 郭爱灵
1
S 公司股份支付案例 股东按照每 10 股转增 7.5 股比例转增股本。
4、发行人 S 公司的股利分配情况 自 2008 年 3 月发行人 S 公司最近一次战略投资者入股至 2011 年 6 月公司大股东 邹某向公司 182 名自然人进行股权转让,发行人 S 公司进行了三次的股利分配,合 计 17,000 万元。
具体情况如下:2009 年 6000 万,2010 年 6000 万,2011 年 5000 万; 5、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大股东邹某向 182 名自然人转让股份 股份转让比例 若 2008 年 3 月入股,按战略投资者入股价格折算的公允价格(元) 发行人 S 公司 2008 年-2010 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年) 若 2008 年 3 月入股,2008 年-2010 年投资收益(按照发行人 2008 年-2010 年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计算)(元) 若 2008 年 3 月入股,2008 年 3 月-2011 年 6 月现金股利分配(元) 2011 年 6 月转让的股份数(股) 按战略投资者入股的价格折算,2011 年 6 月股权作价的公允价格(元) 按战略投资者入股的价格折算,摊薄后每股公允价格(元/股) 9.62% 5,446.81 18.68% 22,249,907.84 16,354,000.00 33,686,000 60,364,014.51 1.79 B C D A+B-C (A+B-C)/D A 备注
2011 年 6 月大股东邹某向李某等 182 名自然人转让公司股份是以净资产 1.88 元/ 股的确定作价, 与按战略投资者华西集团入股的价格折算的公允价格 1.79 元/股相比, 溢价 0.09 元/股,无需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分析:股份支付对企业利润影响很大,确定费用的关键是股份支付公允价 值的确定。
S 公司支付股份处理的最大特点是,PE 价格间隔时间长,按通常惯例无 法进行。
从计量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建议按以下顺序确定公允价值: ⑴同期或间隔期不长(前后 1 年以内)存在 PE 价格的,可以将 PE 价作为股票 的公允价值。
如果授予日前后均有 PE 入股,谨慎起见应选择较高者。
如果有明确的 依据证明 PE 价是建立在特定限制条件之上的, 且限制条件带来的折价因素可以合理 量化的,则可以 PE 价扣除去一定折扣作为公允价。
⑵如果同期没有 PE 或 PE 间隔期过长(1 年以上),可以通过评估确定期公允价值。
但与前次 PE 间隔 1 年以上再评估的,如果评估值低于 PE 价格的,则需要考虑评估 方法和评估结果的合理性。
东莞市鸿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Dongguan HongCe 郭爱灵
2
S 公司股份支付案例 ⑶如果同期没有 PE 或 PE 间隔期过长(1 年以上),且预计评估值与账面净资产相 差不大的,可以考虑将净资产作为公允价值。
同样,前面有 PE 入股,如果净资产值 低于 PE 价,则需要考虑其合理性。
会计师认为,2011 年 6 月份大股东邹某向李某等 182 名自然人转让公司股份时, 授予股份价值为 9,234.740 万元,支付的对价为 6,332.970 万元,股份支付公允值为 2,901.770 万元,按规定应做如下调整:借记管理费用 2,901.770 万元,贷记资本公积 2,901.770 万元, 相应地, 2011 年净利润调整前 18,989.850 万元, 调整减少 2,466.5 万元, 调整后 16,141.37 万元。
相关计算如下:
类别 整体估值 1
净利润 2008 年度 净利润 2009 年度 净利润 2010 年度 净利润 2011 年度 净利润 2008 年至 2010 年 2008 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 净资产账面价值 2008 年 3 月 PE 价值 2008 年 3 月 增值额 若 2008 年 3 月入股, 按战略投资者入股 价格折算的公允价格(元) 2008 年-2010 年投资收益 分配股利 2008 年 4 月至 2011 年 5 月 按战略投资者入股的价格折算, 2011 年 6 月股权作价的公允价格(元) 净资产账面价值 2011 年 6 月 净资产 PE 价值 2011 年 6 月 净资产增值额 2011 年 6 月 15,833.590 12,011.650 18,791.310 18,989.850 65,626.400 18.68% 26,443.07 56,592.590 30,149.520 56,592.590 56,356.760 -17,000.000 95,949.350 65,799.830 95,949.350 30,149.520 5,446.810 5,424.110 -1,636.180 9,234.740 6,332.970 6,332.970 6,332.970 6,332.968 2,901.770 9.62 9.62 9.62 9.62 9.62 9.62 0.00 3,820.00 6.75
授予股份 价值 2
支付的对 价 3
股份支付 公允值
4
持股% 5
东莞市鸿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Dongguan HongCe
郭爱灵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