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压强实验探究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微专题(压强) 压强相关实验—(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9-7 压强相关实验知识· 解读实验一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地因素【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主要器材:海绵,沙子或橡皮泥等容易发生形变地物体(不用木板:因为受力时不容易发生形变,不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方式:①转换法(通过海绵地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地作用效果)。
②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地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地关系应控制压力大小不变,通常采用叠加法)。
【实验结论】3.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压力地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关。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力地作用效果越明显;接触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地作用效果越明显。
突破二 研究液体内部地压强【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主要器材:U形管压强计(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用手指压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是否有高度差。
若有,说明良好;若高度差几乎不变,说明装置漏气,要重新组装)。
2.实验方式:转换法(由U形管两侧液面地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地大小),控制变量法(①保持探头在液体中深度不变,改变探头方向,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地关系;②改变探头在液体中深度,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地关系;③同一深度,换用不同地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地关系)。
【数据处理和思路】3.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思路表格数据,可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地特点: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液体内部地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地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地大小还跟液体地密度相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地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地计算式:p=ρgh)典例· 解读例1,在探究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相关地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地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地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思路回答下面问题:(1)压力地作用效果地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地 程度来确定地。
(2)思路比较图乙和图丙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压力压强(一)------固体压强

压力压强(一)-------固体压强专题一:正常利用固体压强公式计算------=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块砖先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后侧放在水平地面上。
关于它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变大,压强不变B.压力变小,压强不变C.压力不变,压强变小D.压力不变,压强变大图72.如图7所示,两手的食指分别用沿水平方向的力顶在削好的铅笔两端,使铅笔保持水平静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铅笔对左侧食指的压力较大B.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力较大C.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强较大D.铅笔对两侧食指的压强大小相等3.如图所示,正方体B叠放在正方体A上,A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对A的压力和A对B的支持力大小相等B.A对地面的压力与A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C.A对B的支持力与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D.B对地面的压力与B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4.如图所示,把小桌甲倒放在海绵上,其上放一个物体乙,它们静止时,物体乙的下表面和小桌甲的桌面均水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海绵的压力就是甲受到的重力B.乙对甲的压力就是乙受到的重力C.甲对海绵的压力和海绵对甲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乙受到的重力和甲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5.如图所示,高度相同的均匀实心圆柱体A和正方体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底面积S A 小于B的底面积S B,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图中虚线竖直切下底面积相等的部分,并将切下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
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Δp A、Δp B,则()A.Δp A可能大于Δp B B.Δp A一定大于Δp BC.Δp A一定小于Δp B D.Δp A一定等于Δp B6.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均有数量众多的太极拳运动爱好者。
图甲、乙所示是一位太极拳爱好者在打拳过程中的两个姿态,在保持这两个姿态静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人对地面的压力比乙图中的大B.甲图中人对地面的压强比乙图中的大C.甲图中人对地面的压力比乙图中的小D.甲图中人对地面的压强比乙图中的小7.沙滩上留有大人和小孩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两对脚印,如图9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人对沙滩的压力大,压强大B.小孩对沙滩的压力小,压强小C.两个人对沙滩的压力相同D.两个人对沙滩的压强相同8.两人站在海边的沙滩上,在沙滩上留下了深浅不同的脚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对沙滩的压强一定相同B.脚印小的人对沙滩的压强一定大C.脚印深的人对沙滩的压力一定大D.脚印深的人对沙滩的压强一定大9.图甲,用手握住一个核桃很难将其捏破;图乙,将A、B两个核桃放在一起捏,A破了,B 没破。
九年级物理中的压强知识探索

九年级物理中的压强知识探索摘要:本文围绕九年级物理中的压强这一重要概念展开论述。
详细介绍了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及相关规律。
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探究,阐述了压强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强调了压强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一、引言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在九年级物理中具有关键地位。
它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许多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基础概念。
二、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公式压强是指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用符号“p”表示,其计算公式为:p = F / S (其中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三、压强的影响因素(一)压力大小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二)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四、固体压强对于固体,其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具体情况有关。
均匀柱状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可以用公式p = ρgh 计算(其中ρ 为固体的密度,h 为固体的高度)。
五、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其计算公式为p = ρgh 。
六、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13×10⁵帕斯卡。
七、压强的应用(一)日常生活如书包带做得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强,而刀刃磨得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二)工程领域建筑中的地基设计、桥梁的承重结构等都需要考虑压强的影响。
(三)医疗领域血压的测量、注射器的工作原理等都与压强知识相关。
八、实验探究通过开展探究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九、结论压强知识是九年级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深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规律,能够更好地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初中压强讲义(知识解读解析版)

压强讲义—知识解读(解析版)知识导航•知识点1 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知识点2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 •知识点3 减小或者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4 固体压强大小的比较 •知识点5 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作业 巩固训练知识点讲解生的力。
3、辨析:重力和压力的区别用效果越明显;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典例1-1】(2023•栾城区校级开学)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的接触面B .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 .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无关D .压力的方向总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典例1-2】(2023春•霍邱县期末)如图所示,停在斜坡上的汽车共受到 三 个力的作用。
汽车对地面有压力作用,压力的方向为图 ② 所示(选填“①”“②”“③”或“④”)。
【变式1-1】(2023春•阜宁县期中)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关于“桌面形变产生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B .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C .茶杯的重力D .茶杯对地球的吸引力【变式1-2】(2023春•正阳县期末)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桥头立着的交通标志牌,它表示经过该桥的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不能超过 5×105N ;图乙所示的载重货车采用多轴多轮是通过 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来避免压坏路面的。
(g =10N/kg)解:桥头的交通标志牌50t 的含义是:过桥车辆的质量不能超过50t ,所以此标志是限重标志;即车辆对桥面的压力不超过:F =G =mg =50×103kg ×10N/kg =5×105N 。
知识点讲解1、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压强公式:Sp F 。
3、压强p 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为帕)【典例2-1】(2023春•芗城区期中)一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C)A.50N 103Pa B.50N 104Pa C.500N 104PaD.500N 105Pa解:一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中学生站立在水平面则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其重力大小,即F=G=500N,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S=500cm2=5×10﹣2m2,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p===104Pa。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压强:实验专题(第二课时)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压强:实验专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导 学 1 一、知识回顾 1、压强反映了________的作用效果,压强与____________大小和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用公式表示是____________。
2、计算液体压强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液体的压强只跟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跟液体的重量、体积等无关。
3、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朝_________ ____________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____________;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____________;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____。
4、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通常把等于Pa 1001.15 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相当于约________m 高的水柱所产生的压强。
5、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__。
实验一:固体压强 1、小明同学利用A 、B 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1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____________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 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所示。
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初中物理固体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固体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探究影响固体压强的因素,了解增大和减小固体压强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固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影响固体压强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固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实验探究影响固体压强的因素。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海绵、小桌、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刻度尺、压力计。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压强现象,如踩在沙滩上的脚印、捏笔时手指的感觉等。
2. 提问:什么是固体压强?它是如何产生的?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固体压强的概念:固体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固体压力大小。
2. 介绍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3. 讲解影响固体压强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下海绵的形变程度。
2.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和海绵形变程度。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固体压强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2. 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讨论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的方法。
3. 分享学生讨论成果,总结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固体压强。
2. 解答学生练习题中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固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 强调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固体压强概念,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影响固体压强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固体压强_典型例题(含答案)

一:压力比例、倍数问题例1、如图7,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1:3.则( A、D )A、它们的高度之比h A:h B=2:3B、它们的高度之比h A:h B=3:4C、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2:3D、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1:3【解题思路】由于是实心圆柱体且粗细均匀,放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压强公式可用P=ρgh,则h=P/ρg,列式计算可得h A:h B=2:3;又由公式P=F/S,F=mg。
S相同,所以质量比与压强比相同。
【点评】此题的关键点是灵活掌握公式及变形公式,理解它们的应用条件,以达到最佳的解题方案。
对于粗细均匀的实心圆柱体且放在水平地面上:由F=F/S=mg/S=ρVg/S=ρShg/S=ρgh。
难度中等。
例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立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p2。
若把乙叠放到甲上面,则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
下列关于压强 p1、p2和 p 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p=2p1; B、p=2p2; C、p=p1+p2; D、p=(p1+p2)/2。
例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块砖分别平放和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砖的长:宽:高为4:2:1,若砖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1;,立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p1:p2等于( C )A.8:l B.4:1 C.1:4 D.l:8探究问题例1、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
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C)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解题思路】此题主要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通过甲、乙两图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乙、丙两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实验,探究题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
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3)由图A和B可得结论:(4)由图B和C可得结论:2、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同学们首先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大胆猜想,接着设计了多种验证方案。
然后,李亚同学按图甲所示进行操作,她觉得左拇指受压的感觉比右拇指要强得多;并且越用力,受压感觉越明显。
徐真同学的实验如图乙,他观察到与手掌接触部分气球的形变较小,而用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明显;且手指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
实验完毕,同学们互相进行了交流,并得出结论:⑴当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⑵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3)在物理学中,压力作用的效果用物理量表示。
3、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勇同学在同一块海绵上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进行研究。
(所用每块砖重力和型号大小都相同)A.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 B.两块砖叠放在海绵上 C.一块砖竖放在海绵上(1)小勇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A、B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比较图A、C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3)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法。
4、某同学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几块相同的砖和三块相同的海绵作为实验的器材,并做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得:相等时,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得:相等时,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根据(1)、(2)的结果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和有关。
5、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25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
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6、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图27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用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4)图丙和图丁的压强p丙p乙。
7、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下图中的(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
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 b, 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 C,则P b P C(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8、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1)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所示。
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9、把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先后放在软泡沫塑料的表面上,出现三种不同情况,如图所示,比较三种不同情况下泡沫塑料表面的压痕,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1)甲图和乙图表明,在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_;(2)乙图和丙图表明,在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_。
10、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设计了如图(a)、(b)所示的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
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
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1)小明和小华实验时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Pc。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做了如图13―4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比较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a 、b两图所示实验,说明。
12、如图18所示,为某同学“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的三次操作。
比较A、B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比较B、C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13、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11所示。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2)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3)小明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由实验现象,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分析评估他的实验结论。
14、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24A;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24B;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24C。
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3)由图A和B可得结论:(4)由图B和C可得结论:15、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
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
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 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 c,则P b P c。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16、小王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双面胶将一个200g的钩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的中间,将直尺的一头固定在桌子的一端,如图甲所示;②缓缓抬起右端,让直尺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如图乙所示;③继续抬高右端,增大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中,小王是通过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2)分析三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7、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_ 程度来确定.(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 .(3)分析比较图_________ 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 .18、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此有关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________,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比较________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________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19、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内三次实验时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之间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小,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大。
(1)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初步表明: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的大小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还可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表明:(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20、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